茅盾的散文诗
茅盾的散文诗
茅盾的散文诗茅盾虽以小说知名,但也擅长写散文诗,且不无技巧。
先说象征,比如《叩门》,写叩门声引起的一些思绪与联想。
作者的心是迷惘中不无期待的,但开了门,原来叩门的是一条黑狗。
“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那叩门的声音,所得是一种失望。
再如《雾》,“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雾影响到精神,便是难以振作。
“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文中的雾,表明了精神上的苦闷。
这其中当然有时代的因素,从而影响到精神。
不过作者也表白了一种渴望:“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不想被雾遮没一切,就是渴望着精神上的突围。
雾是愁闷的象征,让人颓唐阑珊,无从振作,而作者心里是想有所奋发的。
又如《卖豆腐的哨子》中,由哨子声引起一种怅惘的滋味,想到的是生存的艰辛。
“像是闷在瓮中,像是透过了重压而挣扎出来的地下的声音,作为他们的生活的象征。
”这些篇章都写于流亡日本期间,可看出其时作者内心的郁闷。
至于《虹》里所写的,那种如虹一般虚幻的美丽,也太使人伤心。
且就作者的心态来说,仍渴望有所振作。
再来看比喻的写法。
比如《雷雨前》,写的是雷雨前的郁闷,天空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灰色的幔,闪电则如巨人手中明晃晃的大刀。
“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边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这巨人已在咆哮发怒越来越紧了,一闪一闪满天空瞥过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边来了巨大的愤怒的吼声”。
双方僵持着,终于巨人取得了胜利,将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大雷雨就要来了,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而雷雨前,那些苍蝇、蚊子及蝉们的表现也各有比方。
不用说,这样的篇章是隐喻着现实的,现实社会中就有这些对抗与僵持,但作者对胜利的到来充满了信心。
茅盾作品全集
茅盾作品全集茅盾作品全集茅盾《子夜》茅盾《蚀》三部曲茅盾《虹》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茅盾《锻炼》茅盾《多角关系》茅盾《腐蚀》茅盾《动摇》茅盾《追求》茅盾《幻灭》茅盾《林家铺子》茅盾/创造茅盾/报施茅盾/石碣茅盾/自杀茅盾/有志者茅盾/烟云茅盾/小巫茅盾/水藻行茅盾/手的故事茅盾/色盲茅盾/大鼻子的故事茅盾/春蚕茅盾/诗与散文茅盾·腐蚀/第一部分茅盾·腐蚀/第二部分茅盾·腐蚀/第三部分茅盾·腐蚀/第四部分茅盾《子夜》[5]茅盾《子夜》[4]茅盾《子夜》[3]茅盾《子夜》[2]茅盾《子夜》[1]茅盾《林家铺子》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下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中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上茅盾介绍作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
浙江桐乡人。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文学生涯。
1920年任《小说月报》主编。
同年12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
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
1930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7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
1938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
1940年5月到延安。
1940年底到重庆。
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委。
1946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9年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
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
茅盾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
《子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 》、《追求》)《腐蚀》、《虹》、《锻炼》、《 霜叶红似二月花》、《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 多角关系》
短篇小说
《报施》、《创造》、“农村三部曲”(包括《春 蚕》、《秋收》、《残冬》)《大鼻子的故事 》、 《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石碣 》、《手的故事》等
《林家铺子》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 背景:主要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 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
• 主要内容:写于1932年6月,描述“一二•八”战 争前后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林老板经营的一家 百货小商店有挣扎到倒闭的故事,反映了在帝国 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剥削和国民党反动派压榨下 中国小商业衰败的情景。
散文
《白杨礼赞》、《风景谈》、《卖豆腐的哨子》、 《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 《子夜》创作背景:其创作于30s初期,茅盾灵感 来自于当时思想界的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 的的讨论。
• 主要内容:以30s初期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 吴荪甫同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相抗衡而终结失 败为情节主线,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真 实面貌和主要矛盾,有力地证明了在帝国主义压 迫和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不仅不能走上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而且更加殖民化了,从而形象的批 驳了当时托派宣扬的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的谬论。
茅盾散文
• 特点:茅盾早期散文多篇幅短中,以一小片人生 的剪片来象征时代的苦闷,如《雾》、《虹》等 ,言简意深,引人深思。
• 如《白杨礼赞》背景写于1941年三月,那时,正 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 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希望,精神振奋,满怀 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 总之,茅盾在他漫长的文学生活中,曾数次形成 文学的高峰。他的艺术气质精细沉稳,是具有开 放的中国民族心理的现代作家,一个不知疲倦的 创造时代典型与宏伟叙事体式的左翼文学大师。
饱含深意 满蕴诗情——读茅盾的四篇抒情散文
还 有不 少 脍 炙 人 口 的 散 文 佳作
。
、
文 艺 论著
、
翻译作 品等
。
这 些 都 己 成 为我 国 文 学
宝 库 的 珍 贵财 富 了 情 的社会 素描
“
。
如 果说茅盾 的 小 说是反 映 时 代风貌 的 历史 画 卷
“
,
那 么他 的 散 文 就 是 直 接 描 摹 当 时 风 物 人 他 用 速 写 的 方 式将 它 们 描 画 下 来
这 沙 漠上的脚 迹
是 艰 辛 前进 的 足 迹
是 寻求 光 明 向 革命 迈 进 的 足 迹
,
上述 两篇 散文反 映 的时代 一样
,
背景 也一样
前 者 顶示革 命必 然胜利
在 荒 侠 的 社 会里 从这 里
, ,
,
革 命风暴 一 定 要
,
到来
黑 暗 总 要 被 光 明 所代 替
,
;
后者 则启示人 们
”
,
一 个场 面
,
,
一 段经历
,
,
一 些人 物
《
,
”
,
一 个观 点
,
一段 见 闻
。
一 些想 法
他 用 随 笔 的方 式将 它们 记 述下 来 茅盾 散文 速 写 集 分为 十七 辑
《
。
① 茅盾 同 志 写 了 大
,
量 的 散文 速 写
,
最 近 由 人 民文 学 出 版 社 出 版 的
,
》
( 分上下 两册 )
《
风景 谈
》
之 所 象征
,
“
时 代不 同
背景 也 不 同
茅盾:诗与散文
茅盾:诗与散文茅盾:诗与散文青年丙再向桌上的鲜花瞬了一眼,嘴边浮出个满足的浅笑,持续在房中踱着。
他的眼光注在自己的脚尖,跟住那黄皮靴的细长的亮头忽起忽落。
他如同看见靴尖的每一翘送,便飘起了一朵彩霞,一朵粉红色的鲜花,正是表妹送来的现在搁在书桌上的那样的鲜花。
他不由得又醉醺醺地浅笑了,由于他看见脚尖上飘浮出来的花朵现在也幻出诱人的笑靥来;他马上辨认得这心爱的笑靥就是占有了他的全心灵的表妹的容貌。
占有了他的全心灵?全心灵么?青年丙此刻是毫无愧作地自傲着。
当两星期前初度遇见表妹的时分,他便在心里对自己说:终究来了,一个抓得住我的心灵的女子!那时,他像烦渴到眼中冒火星的人遽然畅饮了清泉,像溺水的人抓得了一块木板。
魂灵洗了个澡!他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心境上的香甜清快。
而冰雪聪明的表妹也如同早已窥见他的隐私;所以今日送来鲜花的时分,她那和风振幽篁似的心爱的声响对他说:丙哥,你喜爱这些白玫瑰么?期望你只看见皎白芳香的花朵,莫想起花柄上的尖锐的刺罢!人生的路上,有皎白芳香的花,也有尖锐的刺,可是自爱爱人的人儿会忘记了有刺只想着有花!那时他的眼睛也湿了,他的心里胀大着铭感,他的喉头被高兴挤满,竟说不出一句话。
假如不是这样端丽温顺的表妹,他必定要直前拥抱了,用很多的亲吻来替代答复;可是在天女样的表妹跟前,他只能噙着眼泪遥送感谢的热忱。
他不时觉得在表妹前他便变成了崇高纯洁些,如同他的隐秘的罪眚也减轻了压榨了。
这片刻的闪电似的回想,使他停步在书桌前;他惘然低下头去在那束白玫瑰上轻轻地印了一个吻,然后回身对一面大衣镜看着。
在镜子里对他展笑的,是一个修短合度,丰韵洒脱的少年;一对不大不小的眼睛,凝睇时荡漾出幽波,瞬动时燃炽着情热;小巧的口辅,就是不语的时分也像有温顺絮语在低低倾吐。
青年丙不由得单独笑作声来。
像他这样的俊伟的人物该算是不辱没了表妹罢?而且亦惟有像他这样的人物才干懂得什么是女人的精力美罢?他自己真难自傲曾有一时竟会倒置于一个徒有肉体的女子!他想来那该是一个梦。
茅盾的散文窗原文
茅盾的散文窗原文窗户是一个家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茅盾先生在他的散文《窗》中,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窗的美妙之处。
茅盾先生说,窗是一个家的灵魂之窗。
它不仅是阳光的入口,也是清新空气的通道。
当窗户打开时,阳光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温暖了人们的心灵。
当窗户关闭时,它像一个忠实的朋友一样守护着家人的安全和隐私。
窗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媒介。
透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解外面的天气和环境。
茅盾先生写道:“窗外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它是一个充满奇迹和挑战的地方。
”通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窗户还可以让我们与外界交流,通过窗户可以传递信息,与邻居和朋友分享快乐和忧愁。
窗是一个见证历史的眼睛。
茅盾先生提到了窗的历史意义。
在窗户上,我们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可以看到时间的流转。
窗户见证了人类的进步和变革,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茅盾先生说:“窗户是一个记忆的载体,它承载着过去的故事,也记录着未来的希望。
”窗是一个思考的窗口。
茅盾先生说:“透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窗户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也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内心。
在窗边,我们可以沉思、思考,感受生活的真谛。
茅盾先生写道:“窗是一个启发思考的地方,它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茅盾先生的散文《窗》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窗的美妙之处。
窗不仅是一个家的眼睛,也是一个家的灵魂之窗。
它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解外面的风景和变化;它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它启发了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反思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让我们珍惜窗,让窗成为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窗成为我们思考的窗口。
让我们透过窗,看到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温暖。
高中语文《风景谈》文本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人杰地灵,山川锦绣,风景名胜数不胜数。
上学期,仅仅在课文中,我们就在“雨中〞登过泰山,又乘船游览了“长江三峡〞,还饮过山西“难老泉〞的水,赏过清华园中“荷塘〞上的“月〞……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风景名胜?说出来也让我们陶醉陶醉。
生(七嘴八舌):桂林、井岗山、庐山……师:同学们的见识还真广博,列举的这些地方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有了钱,又有了时间,一定要去游一游,以慰平生。
不过,对于风景的理解,往往因人而异,并不一定非是名山大川、怪石幽泉、杨柳迎风、百花吐艳。
还有什么是风景呢?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茅盾的散文《风景谈》,它将为我们展示出另一番天地,另一种风景。
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跳读课文,把作者所写的几处“风景〞抓出来,并根据课后练习第一题给这些“风景〞分别标上题目。
师:A同学,你说一说,文中一共写了几处风景?并给大家一一列举出来。
A:一共写了六处风景。
分别是“沙漠驼铃〞“月夜晚归〞“延河夕照〞……师:他的六处风景列举得对不对?题目标得好不好?大家思考评判一下!B:是写了六处风景,但我觉得第二处的标题不好,应选“高原归耕〞。
师:为什么?能给大家说说理由吗?B:文中开头有这样一句话:这就是所谓的‘黄土高原’〞,说明了地点是高原。
另外,风景中的人物是掮着犁、赶着牛归来,这是耕田收工归来,因此“月夜归来〞就没有“高原归耕〞准确鲜明。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意见吗?生:同意。
师:B同学的分析很好。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会精细地分析,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
好,现在我们大家就来学学B同学,把我们抽取出来的六幅画面粗略分析一下,归纳本文的大意。
一分钟,看谁归纳得又快又准。
C:描绘了黄土高原的风景。
师:的确归纳得很快,不过一些关键词语值得推敲。
谁给他订正?D:赞美了黄土高原的风景。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D同学换了什么词?换得好不好?E:我赞成D。
“描绘了〞只是客观地说明,没有反映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态度。
矛盾的散文
矛盾的散文除了小说,茅盾还写了不少散文。
如果说,茅盾的小说主要是借刻划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来反映时代面貌,那么,他的散文便大多是通过对于世态人情的直接描摹和辛辣讽刺,来揭露旧社会的腐朽和没落的。
茅盾的最初几篇散文,写于他在日本短住期间。
这些文章,大多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用宛转清丽的文字记录了自己不甘于消沉、渴望振作却又感到软弱的微妙的内心波动。
在静夜的酣梦中,忽被什么响声惊醒。
这使他热血沸腾:似乎自己已经“跨在北风的颈上,砉然驱驰于长空!”但是那声音随即消逝,留下的“只是一段寂寞的虚空”(《叩门》)。
虽然过去的一切已经“为现实的严肃和未来的闪光所掩煞所销毁”,但眼前望出去的,仍然“只是满天白茫茫的愁雾”(《卖豆腐的哨子》)。
他厌恶这种只能唤起自己难言的怅惘的愁雾,并且表示“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或者能够鼓舞人们起来奋斗的“寒风和冰雪”(《雾》)。
尽管还有许多排遣不开的空虚和寂寞纠缠着自己,情绪依然不够开朗高昂,但一个曾经风霜的战士久静思动的心愿灼然可见。
这些文章,大多写得优美别致,富有诗的情趣。
茅盾后来似乎没有再写过这样的文字,但它们已经显示出他写作美文的才能。
这组散文,和他许多行文力求明白晓畅而不追求词藻雕琢的散文作品比较起来,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自日本归国后,由于社会斗争日趋激烈,茅盾的政治视野日益开阔,因而散文所展示的生活天地和社会意义也日益广泛和深远。
特别是“九一八”、“一二八”以后,民族危机日深,而蒋介石反动政府则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镇压,所以作家的讽刺的锋芒首先就指向这一方面。
《茅盾散文集》第二辑《社会随笔》中的文章(如《血战后一周年》、《九一八周年》、《玉腿酥胸以外》、《欢迎古物》等文),就全是揭发和声讨日寇侵略和蒋党卖国罪行的。
作者很敏锐地抓住了当时一般人习而不察的社会现象,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把问题的实质剥露在读者的面前。
有时虽然没有直接予以抨击,但在不着文字的地方透露出作者强烈的愤怒。
雷雨前——茅盾-赏析
【作品原文】茅盾清早起来,就走到那座小石桥上。
摸一摸桥石,竟象还带点热。
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
晚快边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这一夜就闷得比白天还厉害。
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着,也许就是他们把这些石头又困得热烘烘。
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
看不见太阳。
然而太阳的威力好像透过了那灰色的幔,直逼着你头顶。
河里连一滴水也没有了,河中心的泥土也裂成乌龟壳似的。
田里呢,早就象开了无数的小沟,--有两尺多阔的,你能说不象沟么?那些苍白色的泥土,干硬得就跟水门汀差不多。
好象它们过了一夜功夫还不曾把白天吸下去的热气吐完,这时它们那些扁长的嘴巴里似乎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
站在桥上的人就同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心口泛淘淘,象要呕出什么来。
这一天上午,天空老张着那灰色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
也许幔外边有的是风,但我们罩在这幔里的,把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没见他飘飘扬扬踱方步。
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人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吸进来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
汗呢,只管钻出来,钻进来,可是胶水一样,胶得你浑身不爽快,像结了一层壳。
午后三点钟光景,人象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忽然天空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条缝!不折不扣一条缝!象明晃晃的刀口在这幔上划过。
然儿划过了,幔又合拢,跟没有划过一样,透不进一丝儿风。
一会儿,长空一闪,又是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次缝。
然儿中什么用?象有一只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边想挑破那灰色的幔,象是巨人已在咆哮发怒越来越紧了,一闪一闪满天空瞥过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边来了巨人的愤怒的吼声!猛地闪光和吼声都没有了,还是一张密不通风的灰色的幔!空气比以前加倍闷!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你会猜想这时那幔外边的巨人在揩着汗,歇一口气;你断得定他还要进攻。
你焦躁地等着,等着那挑破灰色幔的大刀的一闪电光,那隆隆隆的怒吼声。
可是你等着,等着,却等来了苍蝇。
它们从龌龊的地方飞出来,嗡嗡嗡的,绕住你,叮你的涂一层胶似的皮肤。
茅盾作品_茅盾散文
茅盾作品_茅盾散文
∙茅盾:中学时代
∙茅盾:童年
∙茅盾:最漂亮的生意
∙茅盾:秦岭之夜
∙茅盾:市场
∙茅盾:风景谈
∙茅盾:虹
∙茅盾:冥屋
∙茅盾:严霜下的梦
∙茅盾:春蚕
∙茅盾:大鼻子的故事
∙茅盾:诗与散文
∙茅盾:石碣
∙茅盾:水藻行
∙茅盾:小巫
∙茅盾:烟云
∙茅盾:有志者
∙茅盾:自杀
∙茅盾:五月三十日的下午
∙茅盾:疲倦
∙茅盾:严霜下的梦
∙茅盾:叩门
∙茅盾:卖豆腐的哨子
∙茅盾:雾
∙茅盾:红叶
∙茅盾:樱花
∙茅盾:光明到来的时候
∙茅盾:冬天
∙茅盾:戽水
∙茅盾:人造丝
∙茅盾:全运会印象
∙茅盾:车中一瞥
∙茅盾:鞭炮声中
∙茅盾:沙滩上的脚迹
∙茅盾:天窗
∙茅盾:白杨礼赞
∙茅盾:雾中偶记
∙茅盾:大地山河
∙茅盾:让我们时时刻刻记着……∙茅盾:开荒
∙茅盾:天安门的礼炮
∙茅盾:崇高的使命和庄严的呼声!∙茅盾:可爱的故乡
∙茅盾:香市
∙茅盾:乡村杂景
∙茅盾:陌生人
∙茅盾:桑树
∙茅盾:旧帐簿
∙茅盾:秋的公园
∙茅盾:在公园里
∙茅盾:上海
∙茅盾:上海大年夜
∙茅盾:交易所速写
∙茅盾:第二天
∙茅盾:街头一瞥
∙茅盾:苏嘉路上
∙茅盾:追记一页
∙茅盾:如是我见我闻
∙茅盾:市场
∙茅盾:秦岭之夜
∙茅盾:最漂亮的生意
∙茅盾:童年
∙茅盾:中学时代。
乡恋经典诗词散文
乡恋经典诗词散文
乡恋经典诗词散文是指那些描述乡村恋情的经典诗词和散文作品。
在中国文学中,乡村恋情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题材,作家们通过描写农村的美丽景色、纯真的爱情和淳朴的人民来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情感。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乡恋诗词和散文:
诗词:
1.《庐山谣》:“东篱乐事正好时,愿得良人长寿年。
若到浑村去,便辞青杏院。
”
2.《南乡子·艳阳天》:“艳阳天,使我惆怅久。
行人稀,远公子,怪我如此心孤。
”
3.《乡村四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散文:
1.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一个百草园主人与一个书屋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表达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彼此的深情。
2.张爱玲的《女生》中的散文《塔城小景》描写了一个城市女孩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她发现乡村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充满了
真诚与美好。
3.茅盾的《子夜》中的散文描写了一个年轻农民和一个城市女孩之间的乡村恋情,以及他们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这些经典的乡恋诗词和散文作品都以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乡村爱情的美丽和魅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真和珍贵。
茅盾散文《风景谈》原文阅读
茅盾散文《风景谈》原文阅读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茅盾散文《风景谈》原文阅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景谈》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那在普通地图上,还不过是无名的小点,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如果在中午阳光正射的时候,那单纯而强烈的返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起,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即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
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
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片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起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
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小米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
茅盾散文《冬天》
茅盾散文《冬天》诗人们对于四季的感想大岂不同罢。
一般的说来,则为“游春",“消夏",“悲秋",——冬呢,我可想不出适当的字眼来了,总之,诗人们对于"冬"好像不大怀好感,于"秋"则已"悲"了,更何况"秋"后的"冬"!所以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
幸而冬天有雪,给诗人们添了诗料。
甚而至于踏雪寻梅,此时的诗人然又是活动家。
不过梅花开放的时候,其实“冬"已过完,早又是"春"了。
我不是诗人,对于一年四季无所起憎。
但寒暑数十易而后,我也渐渐辨出了四季的味道。
我就觉得冬天的味儿好像特别耐咀嚼。
因为冬天曾经在三个不同的时期给我三种不同的印象。
十一二岁的时候,我觉得冬天是又好又不好。
大人们定要我穿了许多衣服,弄得我动作迟笨,这是我不满意冬天的`地方。
然而野外的茅草都已枯黄,正好"放野火",我又得感谢“冬"了。
在都市里生长的孩子是可怜的,他们只看见灰色的马路,从没有过整齐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地。
他们即使到公园里看见了比较广大的草地,然而那是细曲得像狗毛一样的草坪,枯黄了时更加难看,不用说,他们万万想不到这是可以放弃火来烧的。
在乡下,可不同了。
照例到了冬天,野外全是灰黄色的枯草,又高又密,脚踏下去地响,有时没到你的腿弯上。
是这样的草——大草地,就可以放火烧。
我们都脱了长衣,划一根火柴,那满地的枯草就毕剥毕剥烧起来了。
狂风着地卷去,那些草就像发狂似的腾腾地叫着,夹着白烟一片红火焰就像一个大舌头似的会一下子把大片的枯草舐光。
有时我们站在上风头,那就跟着火头跑;有时故意站在下风,看着那烈焰像潮水样涌过来,涌过来,于是我们大声笑着嚷着在火焰中间跳,一转眼,那火焰的波浪已经上前去了,于是我们就又追上去送它。
茅盾《诗与散文》课件
矛盾斗争中的阶级和人的创作气魄所代替。
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
客观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型的努
力,都是建筑在他的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
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分析之上的。
依靠理性分析来拓展形象思维的深广情节中突现人物
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
桂奶奶代表了散文的形象,现实、热烈;
表妹则代表了诗的形象,空灵、诗意。青年
丙在“灵之颤动”与“肉的享宴”之间的徘
徊,反映了他的爱情理想的两极分化。
他不敢正视自身爱情要求中灵与肉的双重
成分,处于人格分裂的痛苦之中。他的爱情理
想与实践是断裂扭曲的,这决定了他的双重失
落。从本质上说,他是一个空想“未来”的象
茅盾是从特定时代的现实情境出发,真实
地描绘了大革命前后青年男女的心理现实与生
活追求。其主人公不时流露出纵欲的倾向,
“是幻灭动摇的人心,在阴沉麻木的圈子里的
本能的爆发”(茅盾 《蚀》),也是对抑郁的时
代环境的扭曲反抗。
作者力图在“恋爱的外衣”之下,揭露
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
动机往往是因为个人爱情挫折,本身即是动
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以茅盾为
首的这一类小说,被称为“社会剖析小
说”。
茅盾(1896——1981)
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成就卓著的杰
出作家。
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 叶圣陶等人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
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还致力于文学理论
研究。
丙少爷与桂奶奶各持自己的性别立场来审视
异性世界,隐含作者并没有在二者之间作出是非判
断,而是在充分尊重人物主体性的情况下,让两种 立场自始至终形成对立。
名人歌颂祖国的诗歌与散文
名人歌颂祖国的诗歌与散文
当谈到歌颂祖国的诗歌与散文时,有很多经典作品值得一提。
以下是一些名人创作的歌颂祖国的诗歌与散文:
1. 鲁迅(周树人):
- 《热土》: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农村的艰辛和奋斗精神。
- 《野草》: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
2. 毛泽东:
- 《沁园春·长沙》:表达了对家乡湖南的深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 《七律·长征》: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丽景象和革命意志。
3. 徐志摩:
- 《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为背景,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4. 茅盾:
- 《子夜》:通过对北方农村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关怀。
5. 郭沫若:
- 《义勇军进行曲》:歌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勇斗争和对祖国的忠诚。
这些作品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珍品,也是对祖国的最美诗篇。
茅盾散文的诗体特征
散文 和 诗 一 样
、
意 境 融彻
,
出声音 以 外
,
④ 这 和 茅盾 散 文 的实 际 十 分接 近
茅 盾 客居 日 本 时 创
《卖 豆 腐 l为
作 的 一 组 散文
意 境旷 达
,
在 美 丽 的 画 面 上 寄寓着 作者 深 刻 沁 思 坦
《 叩 门》
虹》《 红叶》 《 哨 子》 《 雾》 《 速 写一 》
诗体 的特 征 不 仅 是 出 于 诗歌 语 言 的 客观 性 而 是 出于 对 诗 歌 语 言
”
的 艺 术 欣 赏条 件
。
即出 于 听 众 对 它 的趣 味刘断
,
② 如果 诊 辞宇 歌特 征 在 于 语
言的 客 观 特性 及
语 言 的 艺 术欣 赏 条件 的 话
那么
,
,
散文 的 诗体特 征 则 在 于 散文 具有 诗 歌的基 本 要 素 和 应 有 的
绍 兴 师 专 学才 良
1993
第2 期
茅 盾 散 文 的诗 体 特 征
钟
在文 学 的 天 地 里 逸 韵 的同 时 诗的语 言
, , ,
桂
松
,
散 文 和 诗是 最亲 近 的两 种 艺术 之 花
。
在欣 赏 和 聆 听 它们 独 特的 风姿 和
。
我 们 尚 可体会 到散文 和 诗的 共同 的色 泽 和 芬芳
: ,
好 的 散 文 不 仅有 诗的 意境
。 。
,
有
而 且还 具 有诗的感 情
“
野 草》 鲁 迅 先 生 的《 就 具 有这 种诗 样的 艺 术特 征
苏联作 家
”
巴 乌斯 托夫 斯 基 曾指 出
饱含深意 满蕴诗情——读茅盾的四篇抒情散文
饱含深意满蕴诗情——读茅盾的四篇抒情散文
李军
【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卷),期】1981(000)002
【摘要】<正> 文坛巨匠茅盾同志与世长辞了。
他生前留下的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除了蜚声中外的《子夜》、《蚀》、《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林家
铺子》及《清明前后》等小说与剧本外,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文艺论著、翻译作品等。
这些都己成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珍贵财富了。
如果说茅盾的小说是反映时代风貌的历史画卷,那么他的散文就是直接描摹当时风物人情的社会素描。
“一
个场面,一段经历,一些人物,他用速写的方式将它们描画下来”,“一个观点,一段见闻,一些想法,他用随笔的方式将它们记述下来”,茅盾同志写了大量的散文速写。
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散文速写集》(分上下两册),全书共
【总页数】5页(P46-50)
【作者】李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饱含诗情:莫诗的独特魅力--兼谈莫诗《芙衣四十生日》的写作特点 [J], 郑江义
2.饱含诗情又富有哲理意蕴的智慧闪光——《我的书房》赏析 [J], 钱军
3.关键字背后饱含营销深意 [J], 宋阳
4.读细、读厚、读深:提高写景抒情散文鉴赏能力——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J], 周康平
5.缪斯的眼睛——读《水墨的诗情》和《笔墨氤蕴》 [J], 张素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内容
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内容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项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对中国现实生活进行深刻揭示和思考的优秀作品。
在十一届的茅盾文学奖作品中,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创作,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
其中一部小说作品《人间草木》以人类的视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伟力。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主人公是一个园林工人,他对植物的热爱与执着让他成为了这个村子里的传奇人物。
小说通过描写他与各种植物的亲密接触,展现了植物的生命力和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另一部散文作品《岁月如歌》以一个老人的回忆为线索,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老人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农村家庭,经历了战争、饥荒、改革开放等重大时期。
通过老人的回忆,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巨变,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困到富裕。
散文中充满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深情表达。
诗集《星辰之舞》则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
诗人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星空中的繁星闪烁和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
诗集中也融入了对人类的思考,诗人试图从宇宙的角度审视人类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人类与宇宙的关系。
这些作品都以人类的视角展现了不同领域的创作,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思考。
作者们运用流畅的句式和丰富多样的词汇,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能够听到作者的真实声音,感受到作者对人类生活的关怀和热爱。
茅盾文学奖作品的创作方向多样,内容丰富,但都以人类的视角出发,旨在表达人类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作者们通过描写自然、社会和宇宙等不同主题,使作品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这些作品不仅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也引导读者思考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茅盾文学奖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性和观赏性,更在于其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盾的散文诗
茅盾虽以小说知名,但也擅长写散文诗,且不无技巧。
先说象征,比如《叩门》,写叩门声引起的一些思绪与联想。
作者的心是迷惘中不无期待的,但开了门,原来叩门的是一条黑狗。
“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那叩门的声音,所得是一种失望。
再如《雾》,“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雾影响到精神,便是难以振作。
“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文中的雾,表明了精神上的苦闷。
这其中当然有时代的因素,从而影响到精神。
不过作者也表白了一种渴望:“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不想被雾遮没一切,就是渴望着精神上的突围。
雾是愁闷的象征,让人颓唐阑珊,无从振作,而作者心里是想有所奋发的。
又如《卖豆腐的哨子》中,由哨子声引起一种怅惘的滋味,想到的是生存的艰辛。
“像是闷在瓮中,像是透过了重压而挣扎出来的地下的声音,作为他们的生活的象征。
”这些篇章都写于流亡日本期间,可看出其时作者内心的郁闷。
至于《虹》里所写的,那种如虹一般虚幻的美丽,也太使人伤心。
且就作者的心态来说,仍渴望有所振作。
再来看比喻的写法。
比如《雷雨前》,写的是雷雨前的郁闷,天空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灰色的幔,闪电则如巨人手中明晃晃的大刀。
“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边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这巨人已在咆哮发怒越来越紧了,一闪一闪满天空瞥过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边来了巨大的愤怒的吼声”。
双方僵持着,终于巨人取得了胜利,将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大雷雨就要来了,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而雷雨前,那些苍蝇、蚊子及蝉们的表现也各有比方。
不用说,这样的篇章是隐喻着现实的,现实社会中就有这些对抗与僵持,但作者对胜利的到来充满了信心。
行文中,不仅对过程的描绘甚为细致,且还有一种节奏的讲究,极富艺术性。
与此相似的是《黄昏》,只是喻体的选择变了,不再是闪电与天空,而是海浪,还有已至尽头的夕阳及掌号似的风。
一时间波浪叠涌,预示着大风雨就要到来了。
不用说,海浪、夕阳、风及大风雨都各有比方的。
而在《沙滩上的脚迹》中,“他,用心火来照亮了路,可也不能远,只这么三二尺地面,他小心地走着,走着”。
这里,行走即探索。
一个人行走在黄昏的沙滩上,但有禽兽的脚迹,不能等待。
海面上有无数青面獠牙的夜叉,还有跟在夜叉背后的妖娆的人鱼,充满着恐怖以及诱惑,处在这样一个情势下,他也只好小心地辨认着。
他靠心火来照亮,这心火可比喻内心的信念。
“然而他也在重重叠叠的兽迹和冒充人类的什么妖怪的足印下,发现了被埋藏的真的人的足迹。
然而这些脚迹向着同一的方向,愈去愈密。
”经过一阵彷徨后,终于选定了前行的道路。
这些篇章中,很能看出作者对光明的期待及胜利的渴望。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所写的白杨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
抗着西北风。
”因而,“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从这里,可看出由物象到精神的提升,即所写之物是用来表达某种精神的。
从写法上看,文中虽有象征的字眼,但这里的象征仍可作修辞上的理解。
从全篇来看,作者笔下的白杨树又可谓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所言的志就包括了思想感情。
此种写法一般是要在物与心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然后由此引发开去。
大致说来,笔下所写之物不止于描绘物态生机,而是要与情思意趣相对应,甚而成为一个寄托。
托物言志的写法,就是要在整体上见出效果。
而整体上的象征与隐喻,往往也就是托物言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