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地不断深入,吸引了无数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我校周边有华歧焊管厂,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还往往拖家带口,形成了家庭化的流动现象,而他们的孩子也自然被带进了我八里庄小学的校园。
但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法律意识、道德观念普遍缺失,造成了他们的孩子常常也自由散漫、难以约束,没有稳定的道德品质。加之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经常一两年就换一个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子女所学的知识就非常的不连贯。知识基础的薄弱,更加剧了这些孩子在日常社会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的无知。
因此,作为学校教师,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迫在眉睫,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在生活中播撒关爱,润物无声。
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以后,大多以打工、收废品、搞运输、贩卖小商品、做饭等为生。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们的卫生条件相比城市居民要差很多。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其中,个人卫生情况自然难以保证。这样就加剧了这些孩子与本地孩子的距离感,因为嫌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脏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时间一长,就容易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性格叛逆倔强,不愿听从老师和本地孩子的劝导,自卑自弃,更加不愿意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要想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活动,让这些孩子与本地教师心心相印,用教师发自内心的爱去温暖他们、感化他们,只有这些,才能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真心接受教师和学校的教诲。
1.日常抓卫生,塑造新市民。
要缩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孩子的距离感,让他们真正融入学校生活,卫生习惯的改造最为关键。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应该经常在晨会、班会课上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宣传卫生小知识,提醒他们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并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通联系平台等方式向外来务工人员讲解注意孩子卫生的重要性。
2.过节递温情,暖化新市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过好每一个温馨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责任。学校应通过各种有意义活动,让他们能够与本地学生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快乐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每个孩子都是有感恩之心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员子女也不例外,只要学校的温暖适时到位,就能激发他们回报老师、回报学校、回报社会的感情,这时他们自然会积极改变自己生活态度,改掉身上不良行为习惯,以适应这个给予他们温暖和幸福的“大家庭”。
二、在活动中陶冶性情,催苗勃发。
枯燥的说教永远比不上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这一条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想要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更多正确科学的行为习惯,品味到更多因正确科学的行为习惯而带来的快乐,就必须举行一些童趣十足又饱含深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眼验证,亲手触摸,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1.丰富课余生活,远离陋习侵扰。
与本地孩子不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条件一般较差,租住的房子缺少活动空间,没有电视、电脑,甚至连基本的书籍报刊都很少。因此,孩子们回到家中,就容易结群外出,加上精神上的空虚,就非常容易染上各种不良嗜好,成为网吧、游戏厅等游乐场所的俘虏。
为此,我要丰富这些孩子的课余生活,将他们的心留在学校,将他们的兴趣引向正途。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在课余时间借阅图书给他们,荡涤孩子们的心灵,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交流中,巩固课堂上教学成果,让孩子们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厅,远离所有的生活陋习。
三、树立校园师德引领,纯化童心。
要学生做的事,我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我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我躬亲共守。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人格及其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影响或教育手段。他们的言行举止、处理问题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乃至服饰、姿态、表情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
隐性影响力。因此,每一个在校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深深熏陶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自己人性的榜样,引领学生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坚持不懈的开展读书活动是学校提升学生素质的一大法宝,更应成为学校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一大阵地。正如陶行知说说:“教育的至高境界,也不是纯然去传授一种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给学生熏染一种人生情怀,一种面对世界的人生气度。”
总之,八里庄小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一条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之路,让这些“新市民”,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从而开始自己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