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①。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②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①永安宫: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临终托孤之处。

② 伏腊:伏祭和腊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首联两句互文见义,扣住诗题,点明了永安宫正是当年蜀主刘备巡幸驻跸之处。

B. 颔联紧承上联,由今及古,展开想象,遥想当年玉殿凌空、仪仗威严的景况。

C. 颈联描写“巢水鹤”、“走村翁”的画面,渲染出先帝庙的热闹与香火旺盛。

D. 尾联写到先帝庙旁的武侯祠,作为臣子的诸葛亮与先主同享世人的凭吊和祭祀。

15.简析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慨。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孔子认为,要成就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需要避免两种调和不当的情况:“▲,▲”。

(2) 有人将书斋取名为“寄傲斋”“容安馆”,出处应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两句。

(3) 黄庭坚《登快阁》一诗中,“▲,▲”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阁所见的秋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C(3分)15.(1)对刘备壮志未酬中道驾崩的遗憾(2)对永安宫昔盛今衰的叹惋(3)对先主武侯生前君臣相得、死后祠庙相邻的称许。

(6分,每点2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诗歌,都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本诗是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抱的咏怀诗。

B. 首联点出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群山万壑赴荆门”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这雄伟的山川,正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C. 诗歌颔联营造出了昭君墓那种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面两句诗形成了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D. 颈联写皇帝昏庸致使昭君遗恨千古。

昭君不忘故土,魂魄月夜归来,“空” 字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寄诗人的同情。

16. 如何理解尾联中的“怨恨”,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春江花月夜》中,描绘了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月色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的两句诗是,⑵杜甫的《蜀相》中,u,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了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

⑶《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自己与友人登上泰山山顶所见到的雪后美景:青山上覆盖着口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5. 群山万壑赴荆门,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汀错,应是侧面烘托,正面描写是直接写昭君的形象,这里是通过山壑来表现人物,属于侧面烘托。

16. ①琵琶曲《昭君怨》含有一种幽怨之情;②昭君远嫁匈奴,身世凄苦, 借琵琶曲表达内心的哀怨之情;③杜甫有才能不被重用,昭君有才貌不被赏识,两人有相同的身世遭遇,杜甫借咏怀昭君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之情。

17.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详解】本题考査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阅读理解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阅读理解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摇落①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②空文藻,云雨荒台③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①摇落:宋玉《九辫》中有“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句。

②故宅:此指宋玉在秭归的旧居。

③云雨荒台:指宋玉在《高唐赋》中所述的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借草木的凋残和零落来起兴,用移情的手法凸显宋玉的悲哀。

B.颔联说明诗人虽与宋玉不同时代,但萧条不遇,惆怅失志,其实相同。

C.故宅犹在,文藻空留,表明世人虽然没有遗忘宋玉,但并不欣赏他的文采辞藻。

D.本诗将古迹描写与议论融为一体,强化了作者的抒情意味,也丰富了咏古意蕴。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选C。

C项,“但并不欣赏他的文采辞藻”错误,“江山故宅空文藻”意思是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

但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辞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

2、解析:诗歌标题“咏怀古迹五首”点明本诗是咏史怀古诗,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

“摇落深知宋玉悲”,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风流儒雅亦吾师”,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

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

作者自况自比,以此抒写自己的不遇之悲。

“舟人指点到今疑”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

考生结合以上信息行文作答即可。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阅读理解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阅读理解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阅读理解《咏怀古迹其五》是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下面为你提供阅读理解。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

《咏怀古迹其五》是杜甫在游览古迹时所写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古迹的壮丽景象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

下面是《咏怀古迹其五》的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壮丽,传达出宏伟壮丽的气势。

白日依山尽,意味着太阳落山,天色渐暗,给人一种无限广阔的感觉。

黄河入海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历史的长河。

这两句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使人感叹自然之大、历史之长。

而诗中的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世事的思考。

诗人说,“欲穷千里目”,意思是想要看尽整个世界,了解万事万物。

这里的“千里目”可以理解为眼力的极限。

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说“更上一层楼”,意味着要继续向前,不断追求更高更深的境界。

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对历史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中的山、河、楼等形象不仅具有美感,也寓意着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

杜甫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个人的感慨与时代的变迁相结合,使诗歌具有普遍的意义。

在阅读《咏怀古迹其五》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中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广阔,给人以宏伟之感。

2.历史与时光的思考:诗人借助山、河、楼等形象,表达了对历史长河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他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事物,追求更高的境界。

3.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虽然诗歌中没有直接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人所抒发的感慨与人生的苦乐以及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

4.诗歌的意义与价值:杜甫通过深入思考和对自然、历史的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将个人的情感与普世的主题相结合,使诗歌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咏怀古迹(其五)古诗阅读题

咏怀古迹(其五)古诗阅读题

以下是《咏怀古迹》(其五)的古诗阅读题,供您参考:(1)中间两联“紫塞秋风”与“青枫江月”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答:“紫塞秋风”与“青枫江月”在写景上既雄奇又壮阔,极富视觉冲击力。

(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在描写景物上采用了视听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拟人等多种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达到了融为一体的效果。

其中,“紫塞秋风”写的是秋风凛冽的肃杀景象,“青枫江月”则写的是江月清冷的静谧之景;颔联实写阴沉萧瑟的秋景,颈联则虚写(想象)壮丽寥廓的明月高悬之景;尾联借昭君月夜弹琵琶抒发对故国的思恋、孤寂与怨恨,颔联以对比的手法写出塞外牛羊无影、雁落双鸣的严寒肃杀之景与杜陵魂断的根本原因——“环刀不释手”(或“刀不释手”),颈联则以想象的手法描绘出昭君月夜弹琵琶的景象。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翻译、解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翻译、解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代: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译文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注释蜀主:指刘备。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伏腊:伏天腊月。

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创作背景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赏析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

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

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

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

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

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

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 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 的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
怨 独留青冢向黄昏 恨
环珮空归月夜魂
画图省识春风面
远嫁异邦

远葬他乡
治 者

月魂空归,思念 昏
故乡的幽怨。 庸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怨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 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 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 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 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 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 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 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 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 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 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意思?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
对偶又极精确。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叹老嗟病,实则是诗人忧时愤世、国难 家愁、心情悲苦的实录。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学以致用:
请分别从下列几个角度尝试鉴赏本诗:
景色、情感、写作手法
景色:春色宜人,苍翠葱郁 ,寂寞冷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西塞山怀古》答案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西塞山怀古》答案

【导学】1、略2、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寓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及爱国之情。

3、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颔联、颈联中的“独”“空”两字。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感;“空”字表面写昭君葬于塞外,不能归汉,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

但昭君虽骨留青冢,魂灵却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寄寓着其对故土的爱恋之深。

4、《西塞山怀古》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或许并不仅仅指上文西晋王濬进攻东吴的事,金陵经历了若干的朝代的兴亡,这样的兴亡交替都让后人浩叹,升起伤怀之感,但金陵古城却“山形依旧枕汉流”;包佶的《再过金陵》“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那么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一个国家的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地势的险要而是人事的治乱5、尾联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

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

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

曾经的“金陵王气”,曾经的“西晋楼船”,今天都成为了一片荒凉之地;曾经雄踞一方,不可一世的割据势利,今天也只是人们“伤”的陈年往事。

诗人在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叙事描写当中,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做了迎头痛击——历史的大流永远是“大一统”,民心所向,不以割据者的意志为转移,想要分裂国家,发动战争,最终也不过就是徒让后人“伤往事”而已。

【导练】西施滩崔道融西施罗隐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①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角度有别。

5.(2)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5.(2)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 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 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当初汉元帝仅从画像中见过昭君美 丽的面容,但死后带着环佩的魂灵仍 然在月夜归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百年来传说为昭君所作的琵琶 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不同意。 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 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 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 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 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 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 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 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 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 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 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 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 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 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 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 “空”字, 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 有同感焉。”
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 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 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 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 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 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 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 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 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阅读答案

咏怀古迹阅读答案

咏怀古迹阅读答案导读:咏怀古迹阅读答案一:(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6分)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①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①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10.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1分)11.“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昭君怨恨的是什么。

(3分)1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答案:10.明妃(昭君)村(或昭君故里)(1分)11.(1)“一去紫台连识春风面”写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3)“环佩空归月夜魂”写出月魂空归,思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写出了昭君远嫁他乡、独葬异乡的怨恨;(2)“画图省乡的幽怨。

(3分。

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12.C(2分)咏怀古迹阅读答案二: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支离①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②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⑤,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支离:颠沛流离。

②淹:淹留,久留。

③五溪衣服:指在西南湘、贵、川交界处居住的'少数民族,他们喜欢穿五彩的衣服。

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

⑤萧瑟:寂寞,坎坷不得意。

8.本诗是杜甫暮年寓居夔州时所作。

请说说末尾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9.这首诗和写于同一时期的《登高》《阁夜》一样,都既抒写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又体现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杜甫《咏怀古迹(五)》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五)》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五)》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咏怀古迹(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28] 。

三分割据纡筹策 [29] ,万古云霄一羽毛 [30] 。

伯仲之间见伊吕 [31] ,指挥若定失萧曹 [32] 。

运移汉祚终难复 [33] ,志决身歼军务劳 [34] 。

【注释】[28]宗臣:宗庙社稷之重臣。

《汉书•萧何曹参传赞》:“二人同心,遂安海内。

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首联中“赴”字用得好,好在哪里?颔联中“黄昏”这个意象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

试分析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作者写这首诗时在白帝城高处,与昭君村远隔数百里,但他发挥想象,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赴”字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

①“黄昏”首先交代了时间,朔漠的黄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②指空间,指的是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能吞食一切,却消化不了一个青冢。

③生伤感,这句诗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诗人借咏叹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零的悲苦情怀。

试题分析:首先从创设的意境的角度分析“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然后从意象的角度分析作用: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

注意从字面的意思分析作用:首先交代了时间,朔漠的黄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再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注意答出诗歌所用的典故的内容,然后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情感:借咏叹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零的悲苦情怀。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咏怀古迹》阅读答案

《咏怀古迹》阅读答案

《咏怀古迹》阅读答案第一篇:《咏怀古迹》阅读答案咏怀古迹阅读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6分)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①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①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10.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1分)11.“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昭君怨恨的是什么。

(3分)1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10.明妃(昭君)村(或昭君故里)(1分)11.(1)“一去紫台连识春风面”写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3)“环佩空归月夜魂”写出月魂空归,思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写出了昭君远嫁他乡、独葬异乡的怨恨;(2)“画图省乡的幽怨。

(3分。

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12.C(2分)第二篇: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背诵诗歌,品味语言,领悟情境教学难点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

唐大历年间,漂泊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歌属于体裁,从内容上看属于题材。

(2分)(2)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昭君怨恨什么?借昭君的怨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七言律诗,咏史诗。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写出了昭君远嫁他乡,独葬异乡的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写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环佩空归月夜魂”写出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

总之,昭君悲剧的根源怨恨的根源就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3)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二:16.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1分)17.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18.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

《咏怀古迹》阅读练习题和答案

《咏怀古迹》阅读练习题和答案

导语:练习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帮助掌握所学知识。

下面是《咏怀古迹》阅读练习题和答案,欢迎同学们的练习和关注。

阅读下列唐诗,完成下题。

咏怀古迹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①,指挥若定失萧曹②。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伊吕:伊尹、吕尚。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

②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

(1)下列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或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诸葛大名垂宇宙垂:流传。

B.三分割据纡筹策纡:y*,解救。

C.指挥若定失萧曹失:使动用法,使……黯然失色。

D.运移汉祚终难复祚:zuò,君王之位。

(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宗臣遗像肃清高”一句,写瞻望诸葛遗像,遥想他的高风亮节,不由肃然起敬。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B.“三分割据纡筹策”一句,写诸葛亮苦心谋划运筹决策而成的三国鼎立的天下大势,实际上还未充分展示他的才智。

C.“万古云霄一羽毛”一句,形象有力地表现诸葛亮像振翅碧空的鸾凤一样受人尊敬。

D.颈联两句,是说诸葛亮的功德超过伊尹、吕尚、萧何、曹参,这是对他的高度评价。

(3)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瞻仰成都武侯祠有所感而写成的。

全诗除“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都是议论。

B.诗人用“终难复”三字突出抒发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深切叹惋。

C.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与古代名臣的描绘和比较,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胆略和才能。

D.将“汉祚”完尽归于气运,用宿命论观点为诸葛亮的失败作开脱,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但这是不足为训的。

答案:1.B;2.D;3.C;。

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含答案)

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含答案)

咏怀古迹(其三)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诗歌鉴赏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4.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5.“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如何理解?6.《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

③帙,包书的的布套。

7.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8.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9.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三、语言表达10.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干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阅读答案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阅读答案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阅读答案及赏析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②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②祚:帝位。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解的一项( )A.全诗以议论为主,首句就以议论入之,诸葛功绩名垂天地流芳千古。

第二句是面对“宗臣”遗像肃然起敬,描写自己的心情,不是议论句。

B.三分霸业,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

处处都在抬高诸葛亮。

C.颔联评价诸葛才能功绩,颈联赞美诸葛堪比伊尹、吕尚,使萧何、曹参黯然失色。

这一赞美,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

D.全诗赞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

作者认为最终导致诸葛亮功业难成的原因是北伐军务繁重,积劳成疾,最终病死五丈原。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尾联“志决身歼军务劳”是全诗的最强音,你同意吗?请从思想情感上加以分析。

(5分)(3)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

B.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

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吕、萧曹等功臣的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

D.尾联抱恨汉朝终因气数已尽而灭亡,长叹武侯军务繁忙,壮志未酬。

(4).请简要赏析颔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6分)【注释】①肃清高:清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

②纡,苦心谋划。

③伊吕: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吕尚(姜子牙)。

④萧曹: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

(5).下列对这前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进人祠堂,瞻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

B.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

C.颈联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但指挥才能不如萧何、曹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
支离①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②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⑤,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支离:颠沛流离。

②淹:淹留,久留。

③五溪衣服:指在西南湘、贵、川交界处居住的少数民族,他们喜欢穿五彩的衣服。

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

⑤萧瑟:寂寞,坎坷不得意。

8.本诗是杜甫暮年寓居夔州时所作。

请说说末尾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9.这首诗和写于同一时期的《登高》《阁夜》一样,都既抒写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又体现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分)
答案:
8.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庾信的一生是坎坷不得意的,(1分)但是到了暮年,他的诗赋却写得越来越好,震动海内(天下)。

(1分)这里,诗人以庾信自比(1分),抒写了平生不得志的郁闷,(1分)以及对自己晚年诗作的欣赏与肯定(1分)。

(解释诗句2分,剖析心情3分,大意对即可)
9.“支离”“漂泊”以及“淹”“风尘际”“且未还”等词语,(1分)凸显了诗人流寓、奔波的苦难,以及有家难回的悲哀。

(2分)“羯胡事主终无赖”一句,(1分)则是对蓄谋发动叛乱,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安禄山的无情斥骂。

(2分)(“慨叹际遇”与“心忧天下”两面各占3分;每一面中,举出恰当例子得1分,分析准确再得2分;大意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