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1 大气运动与气候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二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图,①②③所在的纬线为33°N,若①所在的大陆为欧亚大陆,③所在的大陆为北美大陆,P1、P2、P3、P4、P5代表等压面,完成1~2题。
1.图中各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列为()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②①④⑤D.⑤④③②2.此季节,①所在的大陆该纬度东、西沿岸的气候特征分别是()A.东岸寒冷干燥,西岸温和多雨B.东岸炎热干燥,西岸温和多雨C.东岸高温多雨,西岸炎热干燥D.东岸寒冷多雨,西岸炎热干燥解析:1.C 2.C第1题,从图中可知陆地上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说明此时陆地上为低压,为北半球夏季。
就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①②④⑤四地气压大小为②>①>④>⑤;就太平洋与北美大陆之间②③⑤⑥四地气压大小为②>③>⑥>⑤。
第2题,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的33°N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而同纬度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
(2013·昆明检测)下图为非洲大陆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月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对甲地降水影响较大的是()A.东南信风B.赤道低压C.副热带高压D.西风解析:3.C 4.A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北部和西亚陆地上为低压,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即7月份。
第4题,甲地位于非洲东海岸,盛行东南信风时,降水较多。
(2013·琼海模拟)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②C.甲—②、乙—③D.甲—②、乙—①6.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海陆位置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5.D 6.A第5题,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冬季盛行西南风,甲地位于背风坡,风力较小,乙地位于迎风坡,风力较大,故D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学生版)
1.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
关注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多角度进行考查。
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原理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是重要命题方式和方向,也多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来命题。
考向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模拟诊断]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
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图。
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 A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 .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命题趋势专题 二 ××大气运动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2.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热墙可能为黑色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入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答案】1.D2.A【解析】1.读图可知,特朗勃墙是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从而保证了室内的热量,体现了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故D正确,A、B、C错误。
2.白墙反射率高,为尽可能多吸收太阳辐射,可采用黑色的集热墙面,故A正确。
图中左侧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高,气流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乙为下沉气流,丙为冷气流,从室内流进空气隔层,故B、C、D错误。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4.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差异大【答案】3.C4.C【解析】3.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所以C正确。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 第2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
示云层影响较大,可判断该日天气为多云,D项正确。
答案 D
(2013· 浙江文综,1)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
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 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第2题。
2.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 C.③
( D.④
)。
解析
本题通过气温垂直分布图考查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
答案
B
气候类型判定及成因分析
(2013· 上海地理,11~12)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
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回答 9~10题。
9.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
)。
B.受沿岸暖流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 )。
10.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2013· 北京文综,6~7)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 11~12题。
11.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C.②比③气压低 12.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B.①比③云量少 D.②比④气温高
(
)。
( D.夜间
A.纬度位置较低
C.地势相对较高 解析
B.受西风影响较弱
D.距地中海较近
第9题,本题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和影响气候的
主要因素。根据气温曲线图分析:两地夏季气温有差异, 里斯本的夏季气温低于雅典的夏季气温。影响气温的主要 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两地所处的 纬度位置相当,距离海洋都较近。里斯本附近受寒流影响, 所以气温较低,夏季凉爽。所以本题选择D项。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课件
答案:B 解析: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层,会通过反 射、散射和吸收等形式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温度下 降。
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气候的影响因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熟练掌握从多个方面分析某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尤其是自然 因素。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可从纬度、海陆、大气环 流、地形、洋流等方面逐一分析。 2.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 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局部差异 首先考虑地形因素。 3.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2015·天津卷)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 单位:百帕),回答3~4题。
3.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和b点之间存在一个冷锋,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冷锋的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图中a点位于冷锋锋后,受 冷锋影响,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4.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答案:D 解析: 注意“灾害性海浪”这个关键信息点,“灾害性”意味 着海浪大,而海浪大与风力强密切相关,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气压 梯度力大,表现在图上就是等压线密集。由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 出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低压中心,风力大,容易出现 灾害性海浪。
备考策略 1.夯实基础。对大气热力状况、降水、天气和气候等知识要充分理解 和掌握,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充分理解重点难点。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等。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2014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完成27-28题。
27.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答案】B【解析】因受北部秦岭山脉和西部横断山脉的影响,我国亚热带范围变化西南部分分布较小,选B正确。
28.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答案】D【解析】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是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
选项D正确。
(2014年北京卷)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
图2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
读图,回答第3题。
3、甲、乙、丙分别是A、贵阳、西安、长春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D、南宁、武汉、石家庄【答案】B【解析】甲地全年都比较舒适,特别是夏半年,因昆明四季如春,夏季因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所以最舒适;乙地冬季舒适,夏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南方,夏季气温太高,冬季气温适宜,应该是海口;丙地城市夏季舒适,冬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北方,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应为哈尔滨。
故选B。
(2014安徽卷)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图Ⅱ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维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33题。
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答案】B【解析】由于长江的流水堆积作用,在凸岸形成沙山,后又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在沙山上形成垄槽相间地形。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土楼是B地附近山村旳老式民居建筑,用山 石或河石砌成地基,石基露出地面部分一 般在50~100厘米之间。以红土筑墙,墙体 厚实,以杉木为柱粱,构架吻合紧密。 (1)分析M县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别旳影响
(2)阐明A地气候条件与土楼建筑旳关系。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斜顶便于排水;地处季风气候旳山区,易出现洪灾,地基高可防洪;厚实旳 土墙冬暖夏凉,适应该地冬夏温差大旳气候条件。
主导原因,
局 部差别
基础再现,必备知识
有哪些概念你不懂?差缺补漏一下
热力作用含义
热力环流过程原理
气压带风带空间分布及移动规律
图1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域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毕 1-2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旳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旳增温作用 B.受干热旳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旳西南风影响
•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
,地形和洋流是
• 分析气候旳成因时要抓
,如南北差别要点考
虑太阳辐射,东西差别优先考虑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
原因,局部差别考虑地形和洋流原因
纬度,海拔
热热 大 力力 气 作环 环 用流 流
海陆性质
太阳辐射
气压
大
带风
气
带
环
流
季风
地形
下
洋流
垫
海陆
面
人类活动
地带性原因 非地带性
气候形成因子
报纸试题讲评
1、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域沿
经线气压梯度最大旳时间( )
A.5月15日
B 6月15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2、据图分析,江淮地域开始进
入梅雨期旳时间是( )
2-1大气运动与气候
专题2 第1讲大气运动与气候一、选择题雾和霜都是由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凝结而成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气象台发布消息称,某地今天可能会出现霜冻,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该日为阴天②该日为晴天③该霜冻最可能出现在白天④该霜冻最可能出现在晚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加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凝结,干燥天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晴朗的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下降幅度大,最容易产生霜冻。
选D。
第2题,水汽的凝结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气温的下降,二是凝结核。
选D。
辐射差额是指物体辐射能收入与支出的差值。
差额为正时,物体有热量盈余,温度将升高;反之,则温度降低;若收支相等,则称为辐射平衡。
地——气系统的辐射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辐射到宇宙空间去的地面辐射和大气的长波辐射。
读图回答3~5题。
3.有关全球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的描述正确的是()A.由沿海到内陆递减B.由低纬向高纬递增C.随海拔的递增而递减D.全球地——气系统热量收支平衡4.沙漠地区年辐射差额往往呈负值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总量大于其他地区B.海拔高,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差C.地面辐射强且地面反射率高D.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少5.江汉平原辐射差额为负值,而青藏高原为正值,其主要原因是()A.江汉平原海拔低于青藏高原B.江汉平原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强烈C.江汉平原地面辐射强D.江汉平原气温低于青藏高原【答案】 3.D 4.C 5.C【解析】第3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维持了全球的热量平衡。
选D。
第4题,沙漠地区多裸地,因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
【二轮复习】2、气候与大气运动专题
低
四、热力环流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 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辐 射
大 气
大气上界
地 面
大气吸收 、 辐 反射、散射 射
大气
吸 等削弱作用
吸收
收
大气逆辐射
地面增温
地
面
1“太阳暖大地”
3“大气还大地” 2“大地暖大气”
(二)影响气压的因素:主要是海拔、气温、 空气运动
1、同一地点: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递减,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
冬季风 性质:寒冷干燥 成因: 1、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冷 2、由陆地吹向海洋——干燥
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成因:都是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造成
夏季风
性质:高温多雨
成因:
1、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高温 2、由海洋吹向陆地——湿润 东亚的夏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
南亚的夏季风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 赤道,地转偏向力改变形成西南季风(或称 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形成)
第一步:判别南北半球 方法:据温度曲线(或数字)北半球:七月气 温高;一月气温低。反之则为南半球。(定 南北半球主要是为了区别季节)
第二步:以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定带
1、最冷月气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 然后在根据降水特点加以区别。
热带雨林:全年降水量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 上。
热带草原: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最多月不超过 400mm)
3、地形:同一纬度山地、平原、高原、凹 地的气温年较差比较总结
(1)、凹地(如盆地、谷地)日较差、 年较差大于同一纬度的平原,平原大于同 一纬度的山地。
(2)、高原则比同纬度平原日较差较大而 年较差较小,不可混为一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考向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量在大气、地表之间转换的过程,并能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2.命题规律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
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能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
知道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会在等压面图上判断某地风向。
【例1】(2018·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9.B 10.B 11.A10.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为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位于东方,客车向南行驶,即太阳位于客车的左侧,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当客车开到遵义到毕节这段时,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之后了,太阳会出现在西北方,位于客车右侧会被太阳照射,所以,B正确、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2点左右,当地地方时1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6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度差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90°,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二 大气运动
【应用点拨】 1.影响气候的因素
2.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3.气候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三要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 分别进行描述。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 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 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 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 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 的多少等。
图表判读
【典图】 气候资料统计图
掌握方法 提高技能
【方法步骤】 步骤1:读图名和图例等明确统计图所示地理要素。如各图中均表示气温、 降水统计资料。 步骤2:气候统计图的核心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最低(高)月均温决定区域的 半球位置,如图1所示气候类型位于北半球;最低月均温决定了气候类型的 温度带,如图2中最低月均温在0~15 ℃,该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气候类型或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的季节分布决定了气候类型,如图2中气候类型降水 集中在夏季,该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步骤3:做具体题目时要结合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获取有效信息或推论信 息。如下题中气候类型的降水和气温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系统构建 考点剖析 专题重组 图表判读 当堂演练
系统构建
整合知识 构建体系
答案:1.削弱 2.保温 3.热力环流 4.锋面
考点剖析
突出热点 剖析解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课件
感悟高考真题
[2022·全国乙卷,9~11]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
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 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 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 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易混概念3 降水、降雨 (1)降水——包括雨、雪、淞、雾、露、霜、霰、雹等多种形式。 (2)降雨——是降水中的主要类型。因为各地降雨量一般总是远大于 降雪(南北两极和一些高山地区除外)、雾量,所以经常用降雨量来代 替降水量。 (3)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 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 在气象上常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我们把降水常分为:小雨、 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 等。
答案:丙。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为偏西风,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 向丙地。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 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 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 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 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二大气的运动
2014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二大气的运动纵观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可知,地球上的大气部分向来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多以表示图、等值线图、地区图等图表资料为载体,重视考察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各样等压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天气种类的散布、成因及特色,常有天气系统的特色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大气环流的散布及对天气的影响等知识点。
此后,以地区图、等值线图、表示图、天气统计图为载体,考察天气随和候特色的内容还将是高考命题的要点。
[第一步:学前自检查漏拾遗]一、循知识线索,忆有关知识1.2.气温空间散布→等温线图→影响气温的因素剖析3.气温时间变化→气温曲线图→影响气温时间变化的因素剖析二、做高考典题,试自己能力[典例 1] (2013 ·京高考北 )以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表示图。
读图,大气中()A.臭氧层遇到损坏,会致使①增添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添,会使③增添D.出现雾霾,会致使④在夜间减少[获守信息 ][我的答案 ]选B[第二步:要点增强认知清障]一、一定打破的 3 个重难点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2.影响日夜温差大小的因素(1)(2)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2)(3)(4)洋流→ 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域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域二、一定掌握的 2 个方法技巧1.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剖析(高、低温中心)(1)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天时也常常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天风的迎风坡也常常成为低温中心。
(2)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常常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常常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
2.等温线曲折的成因剖析(1)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2)大海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同样。
高考地理(统考版)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 专题二 大气运动
测站乙 X
西北风,2.5米/秒
测站丙 北京时间13:30
东南风,4.9米/秒
1.符合测站乙情况的是( )
①盛行海风
②盛行陆风
③时间可能是5:30 ④时间可能是12:30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此处位于浙江,冬季多为西北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由表可知, 测站乙吹西北风,陆地吹向海洋,符合夜晚陆风。
760 1 440
>640 >700
4
19
4.与西坡相比,东坡逆温岀现频率明显偏低,主要取决于( ) ①盛行风向 ②太阳方位 ③植被条件 ④白昼时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山地位于云南西部高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西 南季风的迎风坡,带来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使其西坡地区容易形成逆温层;西部 为下午太阳方位,日落时气温逐渐下降,山坡处容易形成逆温层;东西两坡植被 条件差异较小,白昼时间差异也较小。
因素和特征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以等压线分布图或生活实例为背景,
探究相关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三)关键能力
结合图像资料,培养考生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 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2.热力环流。
(四)必备知识
3.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4.气候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
答案:C
解析:四地中,丙的气压值最低,从选项来看,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海拔最高, 气压值最低,排除A、D选项;1月,甲气压值大于乙,乙气压值大于丁,从选项 来看位于西北的乌鲁木齐纬度最高,距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近,其气压值应 该最大,故甲应为乌鲁木齐,C正确,B错误。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2013·山东)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时B.9时C.12时D.14时2.该日()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答案】 1.B 2.B【解析】第1题,考查海陆热力差异对气温的影响。
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温最低时,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气温最高时,陆上气温高于海上气温。
在日出后的升温阶段,陆地升温快,因此在某一时刻陆上气温会达到与海上气温相等的情况,该时刻过后,陆上气温高于海上气温。
图中海陆间等温线平直,说明此刻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
6时大致是气温最低的时刻,14时气温最高,12时为正午,气温接近最高,因此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出现的时刻最可能是9时。
第2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某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是太阳直射丙地所在纬线20°N。
比较甲乙日落时刻的早晚,可参考下图:甲丁同纬,乙丁同经。
此时越往北昼越长,因此丁日落晚于乙。
同纬度的甲处,日落晚于丁,因此日落时刻甲晚于乙。
因此A错误,B正确。
甲位于21°N,乙位于19°N,甲乙分居直射纬线20°N两侧对称位置,因此甲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D错误。
(2013·北京)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图(a)中()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4.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系统不同部位天气特征。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图中①地等压线比②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较小,故A项错误;图中①地位于高压脊,天气晴朗,③地此时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故B项正确;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分析,②地气压比③地气压高,故C项错误;②地此时受冷空气影响,温度较低,④地此时受暖空气影响,温度较高,故D项错误。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系统影响下风向的变化。
锋面两侧由于气团性质差异很大,因此受锋面影响,风向、风力变化很大,结合b图分析,10时~12时④地风向风力变化最为剧烈,为锋通过该地的时间,为上午时段,故A项正确。
(2013·安徽)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5~6题。
5.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6.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答案】 5.D 6.B【解析】第5题,考查读图能力。
根据经纬网定位、北部山峰和1月0℃等温线经过地区可判断该地地处秦岭南坡,1月0℃等温线向北(高纬,暖温带)方向偏移,向高海拔,落叶阔叶林带偏移,故选D项。
第6题,考查等温线图的相关判读。
图中甲乙大致位于同纬度,其等温线的凸向受地形影响,1月0℃等温线在甲地凸向较暖方向,在乙地凸向较冷方向,说明甲地气温低,海拔较高,为山岭,乙地气温高,海拔较低,为山谷。
比较两个时间段的等温线位置可知,1月0℃等温线向北、向高处偏冷方向移动,说明冬季平均气温上升。
因此A、C错误,B正确。
甲地海拔高于乙地,因此甲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D错误。
(2013·江苏)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8.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答案】7.B8.A【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了统计图表的判读。
通过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因而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注:不是正比关系,两者之间无确定的比值。
所以答案为B。
第8题,本题考查了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据图,四个地区气温的年际变化并不一致。
说明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很多,如纬度位置、海拔高度、温室气体浓度等。
因此二氧化碳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答案为A。
读“某气压场的分布图”,完成9~10题。
9.当a处气流方向如图所示时,图中b处最有可能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0.下列对图中甲、乙两处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空:甲处气压高于乙处B.高空:乙处气温高于甲处C.地面:甲处多阴雨天气D.地面:乙处气温日较差小【答案】9.A10.D【解析】第9题,由a处气流推知,该气压场位于北半球高空,高空不考虑摩擦力,风向最后与等压线平行,因此b处最可能吹东北风。
选A。
第10题,乙处近地面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选D。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1~13题。
11. 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12.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13.度假村建在水库岸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其主要的气候原因是()A.库区阴雨天少B.库区昼夜风小C.库区温差较大D.库区湿度较大,空气清新【答案】11.B12.C13.D【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3时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高,15时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气温低,因而气温日变化最小。
选B。
第12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在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白天水库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水库吹向四周;晚上风由四周吹向水库。
选C。
第13题,水库附近受水体的影响,温差较小,湿度较大,形成局部热力环流,其阴雨状况、风力大小还要取决于大范围的天气状况。
选D。
2013年年初,我国中东部多地遭遇灰霾天气,1月9日以来,京津冀、东北三省、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出现了一条褐色的“污染带”。
据此回答14~15题。
14.与灰霾天气出现有关的是()①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产生量增大②连续的静风、逆温天气等气象条件③工业污水排放量增大④大气中CO2浓度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下列地区容易出现灰霾天气的是()①淮海平原②珠江三角洲③四川盆地④青藏高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4.A15.A【解析】第14题,灰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水平方向上静风现象增多,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
选A。
第15题,黄淮海地区、珠江三角洲经济较为发达,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较多,容易产生灰霾天气。
四川盆地因盆地地形,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也是我国灰霾天气较为严重的地区。
选A。
读“某地气候资料表”,回答16~17题。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7.该地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冬季温和,无冻害B.人口稠密,市场广阔C.夏季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D.夏秋季节降水丰富【答案】16.A17.C【解析】第16题,从气温看,最热月均温出现在1月份,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
该地最冷月均温为8.1℃,说明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再从各月降水分配来看,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因此该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选A。
第17题,该地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夏季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选C。
二、综合题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2010年10月底,中国专家组在塞内加尔(N地所在国)的水稻种植项目获得重大技术突破,杂交水稻新品种喜获成功,这将为更多的非洲国家和地区解决粮食危机带来希望。
材料三马赛人是东非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其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
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的最南端在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10′23″S,35°44′31″E),最北端在肯尼亚的基塔莱(1°01′N,35°00′E)。
下表和下图分别示意多多马和基塔莱的气候类型和降水资料。
近年来马赛人迁徙的地区植被退化严重。
(1)说出非洲南部大陆东岸与西岸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判断M地的气候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3)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在塞内加尔推广高产水稻种植的优势气候条件和将面临的限制性人为条件。
(4)马赛人一年中游牧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5)请结合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分析非洲热带草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东岸比西岸气温高。
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西岸受寒流影响,气温低。
(2)热带草原气候,地处热带,全年气温较高;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多,形成湿季;冬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形成干季。
(3)优势气候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限制性人为条件: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4)马赛人5—10月往北迁移,11月—次年4月往南迁移。
原因: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经过的地区分别是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区干、湿季依次交替,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
(5)非洲热带草原地区因为滥垦草原、过度放牧,对草原造成破坏,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