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中学历史课教学方式新探索
一、新课程与传统课程课堂教学比较(一)教学方式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
(二)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要让学生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的规格平均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
(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能力。
二、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所谓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我们的众多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知识没有系统性,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因此,在进行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通史知识的回忆和能力、方法的养成。
这给教师增加了难度,教师普遍反映新课上不走。
(二)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①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
②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③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
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
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真是个题难。
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法。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再现 历史 知识 , 使学生 了解 昨天发生 的
些重大 事件 , 接触一些重 要的历史 人物 , 认 识社会发 展的转 迹。可 以 说, 主要的任务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 思维 , 至于总结历史规 律、 考证史 实则不应该成 为中学 历史教 学 的主要 目标。H 1 【 ’ 、 , 就 能符 合上述 要求 。 学生在观看 H T V的过程 中也 可以发表 自己的见解 , 教师也应 在旁加 以引 导、 分析。这样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也达到 了教学相长的 目的。 可 以说, 既然时下一些粗制滥造的音乐作品都可制成不伦不类的 M T V , 让人 看后莫名其妙 , 那么 H . r ] v何不以其真实生动的而不是无病呻吟的极大优 势走向课堂乃至家庭?现在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条件实行电化教学, 所以 Hr v 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设想。我们期待着它能早日实现。
中 俘彳 . 辅导
中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历 史 教 学 方 式 新 探
@ 朱 爱 军
目前 , 中学 历史教学 出现 了一些 新的改革 趋势 , 即从 过去 的单纯依 靠教师死板 的满堂灌教学 , 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 生的双边活动 。在课 堂 教学中 , 也采用 了一些挂图 、 幻灯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 从 而加 深 了学生 的印象 , 增加 了一些感性认 识。然而 , 由于每一 章节 的每个部分 不可 能 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展现 当时 的情境。因此 , 要想每节课都 充分再现历史 情境 , 真正做 到轻松 、 愉快地教学 , 还是有一定 的难度 。 如何彻底地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 , 充分使学 生感受到历史 课的乐趣 。 再现历史情 境, 使学生 比较 易于理 解过去 尤其是数 千数百 年 前的陈年旧事 , 加深对历史 知识 的感 性认识 , 从 中培 养他们理 性思考 历 史问题的能力 , 真正做 到寓教 于乐 ?笔者认 为 , 历史教 学应该 大胆借 鉴 音乐 电视 ( M T V) 的做法 , 即将每一 章节 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集 或几集的 影视作品来进行形象化教学 , 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作为教学所用 的 H T v, 就必须是 短小精 悍型 的。也就 是说 , 在 介绍历史人物、 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 的方 法但又要讲究 精 练、 注意必须与史实 相吻合 。具体说来 , 要符合课堂教学 的要求 , 内容不 宜过多 , 以教材中所述 为主 , 不宜作更多 的发挥 , 否则 便难免有重蹈历 史 剧覆辙之嫌 ; 时间不宜过长 , 一节课的 内容 以半个 小时左右为宜 , 要有 一 定 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 、 讨论 , 同时老师也可作适 当的归纳和分析。 其次 , 已经发掘的遗址 、 化石或 留存下 来 的遗迹 为 H T V的制作 提供 了必要 的物质基础。制作 H T V不仅需要通过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 , 对 于历史上经济文化 、 社会 生活 等方面 的讲述 , 则最好 把相关 的遗迹 、 遗 址、 化石拍摄下来 , 让学生有一 个直观 的印象 。这 样学生在 学习课 文 内 历 史 电视 , 我 们 姑 且 把 它称 为 Hr l n r ( Hi s t o r y T e l e v i s i o n ) 。 容时, 脑海 中就有 了直观的 印象 , 而不必等 课程早 已结束时 再组织 学生 把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制作成 H】 , 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 外 出去博物馆 、 纪念馆参 观。因为到那 时对 于大多数 学生来说 已经 是见 首先 , 历史 学科每一章节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 比较完整的故事, 它们具 似已见 、 学似 已学 , 两者 已难 划等号 了。何况 中华 之大 , 历 史遗 迹之多 , 有一定的情节。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而且 即便是在教学中, 有时也 大江南北 、 长城 内外都有分布 , 要组织学 生全部 去实地考 察、 学 习, 只能 不得不对某些情节进行渲染。这是制作 HⅣ 得天独厚的优势 , 也是当今历史 是一句空话 , 而 Ⅲ’ V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 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 因。据粗略统计 , 从商周到明清, 历代有名 的 另外 , 历史课的教学 目的也决 定了 } 玎 r v教 学是一种 值得 尝试 的方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探究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
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
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
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
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
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作为学科之一的历史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强化学生的历史观念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所形成的。
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念,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多种解释和观点,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历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讲述和学生记忆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创新历史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的历史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三、重视历史教学的跨学科性新课程改革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历史与地理、政治、文学等学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历史教学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地理位置、政治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四、推动历史教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在新课程改革下,推动历史教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利用互联网资源、数字化教材、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视历史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的历史课堂 教 学 中 如 果 类 似 说 评 书 子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讲相声 那样 卖关
留悬念 , 必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 妙 趣 横 生 , 极大地激发
二 ㊁借助多媒体技术 , 改变 言传身教
供了有利的条件 . 利 用 多 媒 体 技 术 制 作 的 课 件 , 运 用 文 字㊁ 影像 ㊁ 声音 ㊁ 动漫等 多 种 手 段 来 刺 激 ㊁ 调 动 学 生 多 种 器 官, 以 不同表现手法对教 学 内 容 进 行 加 工 , 将 生 动㊁ 有趣的教学内 容呈现于学生面前 , 能为历史教学创设一 个 较 为 真 实 的 历 史 情境 , 激发学习兴 趣 , 拓 展 思 维 能 力; 同 时, 有了多媒体的支 持, 有助于教师可以 根 据 实 际 需 要 来 掌 控 教 学 内 容 , 改变了 传统的言传身教 . 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时 , 播放一段 « 秦始皇陵兵马俑» 的
周刊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 教学方法新探
黄清坤
变传统课堂教学的老套路 ,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灵活多样的教法 , 使历史知识 更 加 生 动 化 ㊁ 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 ,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 关键词 : 新课改 ; 历史 ; 课堂教学 ; 创新 摘 ㊀ 要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如 何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笔 者 认 为 : 要改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 , 为中 学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提
是无法实现历史学习的形象 ㊁ 生动 ㊁ 有趣的特点, 难以激发学 不到的作用 , 能够让学生在饱含兴趣的学 习 当 中 吸 取 比 较 丰
中职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4 10 ) 65 0
和 意 志领 域 , 及 学 生 的精 神 需 要 . 能发 挥其 高度 有效 的作 触 便 用 。 因此 , 在 教 学 中努 力 营 造 良好 的 课 堂 气 氛 , 设 愉 悦 的 ” 我 创 教 学 情 境 , 愉 悦 的情 境 活 动 中 , 挥 学 生 的 个 性 , 育 学 生 在 发 培 的创 新 意识 , 而 培养 了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从 1激 发 了学 生的 学 习 兴趣 。 如 我 在 上 课 中运 用 毛泽 东 纪 . 念 章 教 学 后 , 生 中 出现 了一 股 收 集 文 物 的小 高 潮 . 的 同 学 学 有 收 集 古 钱 币 , 的 同学 收 集 其 他 领 袖 的纪 念 章 和 邮票 , 们 不 有 他 仅 仅 停 留 在 收集 层 面 , 而且 对 收集 的 内容 进 行 了 深 入研 究 。 2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得 到 了发 挥 教 师 的 主 导 作 用 和学 生 的 . 主 体 作用 在 情 境 教 学 中 得 到 淋 漓尽 致 的体 现 。情 境 教学 为学 生搭 建 了施 展 才 能 的舞 台 , 生 感 悟 到 自身 的 主 体 地 位 , 学 明确 了 学 习 责任 感 。 3 学 生 素 质 得 到 提 高 。情 境 教 学 为 学 生 创 造 了锻 炼 能力 . 的 环 境 , 现 了课 堂 教 学是 实施 素 质 教 育 的 主 渠道 。 生 在 获 体 学 得 知 识 的 同 时 , 种 能力 得 以 提 高 。 如 在 《 京 大 屠 杀 》 学 多 南 教 中 . 求 学 生 模 拟 表 演 大屠 杀 的 场景 。 要 这就 要 求 学 生 阅 读 大量 史 料 , 理 归 纳 , 理 阐 发 , 后 塑 造 角 色 表 演 。通 过 活 动 , 整 合 然 学 生 的 阅读 能力 、 合 归纳 能 力 、 立 思 考 能 力 、 综 独 口头 表 达 能力 和 即 兴 表 演 能力 得 到 了 锻炼 和 提 高 ,这是 传 统 的教 学方 法无
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尝试
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尝试摘要:以往的历史教学重知识传授,过分依赖教师的灌输,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这已适应不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因此在结合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应对高中历史教学方式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改变,以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式历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切身地感受到一堂课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被激发,调动,课堂里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学生是否在体验感悟中学习,要让学生思维活动起来关键是设计好问题,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和讨论。
在历史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已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讲解接受方式主要过程为:复习讨论;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重点总结;练习反馈。
其功效是:学生能在教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历史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历史课程专题式的设置,逐渐接近于历史研究,内容的深度决定了教师讲解的重要性。
合理、适度地讲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构知识内容,建立经验知识与新知识间的联系、完成对认知误区的清理、寻找到认知的依据和范例。
这一方式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也是大多数老师所采取的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应该讲这一方式和其他灵活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
二、问题探究方式主要过程为: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带有学习价值的、可研究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教师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或网址,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学生运用相关资料和理论论证说明;教师讨论,总结和反思探索论证过程的经验和教训。
探究模式的主要功效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和历史创造思维能力。
讲《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时,教师在事先准备的小黑板上写着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的一段话:“开元之治,几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研究5篇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研究5篇根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范文5篇,期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范文1一、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干的历史学习材料,启示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建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期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形分析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而他们遭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辨论能力正在形成当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动。
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端正学习态度,应常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态,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态,发觉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形动身,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
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新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本文通过对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分析了其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历史新课程教学是指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自2003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新课程教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历史新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历史新课程教学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主体历史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总结的引导者。
2. 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历史新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热爱历史。
3. 强调实践能力历史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开展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历史新课程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视频,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2. 转变角色,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注重合作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通过开展历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4.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一、概述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库,承载了无数过去的故事与智慧。
在中学教育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社会的窗口,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在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无疑是核心环节之一。
史料,作为历史的直接证据,对于还原历史现场、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与生动,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的性格与影响。
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简述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中学历史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历史教育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根源和发展脉络,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准备。
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锻炼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学习需要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历史人物的动机和决策,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历史教育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释,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
再者,历史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和未来发展。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对人类社会的同情和理解。
同时,历史教育也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任,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途径浅探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途径浅探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对学习效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一切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觉得应从以下这些方面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通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如果只注重对历史知识的传授,只一味把要考的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显然这样的效果是不好的。
常言道“亲其师才信其道”,说的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和信任老师。
试想学生如果不喜欢你,你说的话他能信或能记住吗?对你上的课感兴趣吗?学生都有这样的普遍规律,他们喜欢某个教师,同样也喜欢他所上的课,所以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多给学生接触,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想方设法给他们建立感情,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朋友。
另外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相关一些专业知识,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通过翻阅资料,查找核实,做到准确无误传授给学生。
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基本上都喜欢上我的课,且对我很佩服。
这样也就取得学生的喜欢和信任,对我的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一些感性的资料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人们都普遍认为历史枯燥无味、难记,事实上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可利用感性资料来激发学生兴趣。
现在的感性资料很多,再加上有多媒体使用,感性资料的来源就更丰富了。
利用电影、录相、计算机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时代距离,可以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受,使之对历史知识学习感兴趣,且还能牢牢记住。
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红军长征》这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了这一教学方法: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红军四渡赤水时的一个战争场面,然后问同学们:谁知道这次战斗发生在什么事件中吗?由于学生在小学就学习过《飞夺泸定桥》这一课文,都知道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一次战斗,所以基本都能回答。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新探究
是不 容易 被 遗 忘 的 。至 此 问题 就 归 结 到如 何 解 决 对 众 多 知识
的 理解 上 。② 美 国著 名 的 教 育 心 理 学 家 奥 苏 伯 尔 ( ..asb 1的 同 DPA uu e) 化 论 理论 指 出 ,学 习者 在学 习~ 段语 言 或 者 文 字 符 号 的 材 料 后 。 他 头 脑 中 留 下 的 是 这 段 材 料 表 达 的涵 义 , 不 是 语 言 在 而 或 者 文 字 符 号 本 身 。这 个 理 论 很 容 易 得 到 人 们 日常 经 验 的验 证 。③ 中学 生 生理 上 处 于 青 年 初 期 。 力 已经 接 近 成 熟 , 高 智 抽
探 讨 这 一 问题
和运 用 逻 辑 性 思 维 的 要 求 ,对 知 识 整 体 把 握 和 应 用 能 力 都 有 相应 的提 高 。 何 况 还 要 提 升 到 精 神 层 面 和价 值 情 感 高 度 。 更 如 果学 生 对 此 毫 无 准 备 . 往 就会 对 学 科学 习产 生 厌 恶 感 。 往 如果 不在 历 史 教 学 的课 堂 设 计 上 考 虑 到 这 些 .就 容 易 造 成 不 良的
流 。 ” ①
在 课 堂设 计 中最 主 要 采 取 何 种 形 式 呢 ? 从 知 识 类 型 上 来 区 分 ,历 史 教 育 的 基 础 知 识 点 应 属 于 陈 述 性 知 识 . 质 上 是 语 言文 字 或 者 其 他 符 号所 表 达 的 涵 义 , 本 以 网络 结 构 的形 式 储 存 在 人 脑 中 。 由于 大 量 陈 述 性 的历 史 知 识 是教 学 中理 论 深 化 的基 础 , 因此 对 它 们 的记 忆 便 成 为 教 学 过
后果 。
关 键 词 :高 中 历 史教 学 新 思 雏 图 示 教 学设 计 知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自学能力,最为基本是培养其学习的感觉,从根本上学习整个历史课程规范化的重要方式。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应该以教材本身为主要的教学出发点,抛出相关的教学问题,集中解决,将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呈现。从新课程的角度出发,利用导学案,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时反馈相关的学习疑难问题,由教师集中时间及思路进行有效的解答。在设置相应的导学案的问题时,应该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从基础进行分析,结合现在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相应的整合,并按照一定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整理。
导学案的问题设置内容及范围要广泛,不仅仅要设置与本课程课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设置成与课本知识及内容不同的问题,提升整个问题结构思维,保证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中能够以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发现问题能力为主要的教学思路,开展相应的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官方的史料内容,也可以选择非官方的史料,选取主流的资料的同时一些野史也可以采纳。这样使得史料的内容获取的渠道和相关内容更加有效性,如果选择史料的内容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到整个史料内容的变化性,从而引起整个史料过程的可持续变化性。对于史料过多会影响整个史料过程的可持续变化,对学生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史料的难易程度也是影响史料在历史教学中作用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过于简单、或者史料的选择内容过于单一,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个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进而实现整个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方式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历史史料教学法中,重要的一步便是史料内容的有效选择。
现阶段,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教学方法的选择途径也更多,为了实现整个学科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基础出发,认真总结及反思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时反馈相关的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技术修正。
新型教学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探索
人为本 ”的思想 ,高度尊重学 生的个性 , 把更 多的时 间 ,空 间留给学 生参与 教学
活动。让历史课 “ 变 ” 了 、历 史课 “ 动” 了、 历 史 课 “ 活 ” 了。
效 教 学 时 间 几 乎 是 一 节 课 。 从 那 以后 学
、
从学 科入手 。创设 情境 。帮 助
学生体验历史 历 史是 已经过 去 了的事 物、现 象及 其发展 过程 ,特 别是 古代历 史距今 非常 遥远 ,我们根 本无法 恢复历 史本来 的面
貌 。 历 史 在 学 生 看 来 ,它 们 从 时 间 到 空 间 都 很 陌生 ,给 学 习 带 来 了 难 度 。 对 于
学 习过 程 中,每个学 生的学 习 习惯 ,学 习意识 ,学 习品质 是 不一 样 的 ,因此 ,
在 运用 新型 的教学 方式中 ,要 引导学 生 力求 自己发现 和提 出 问题 ,收集、 分析 和 利用各种信息 ,提高探究 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 学生 的个性 学 习,发 挥学生在 学 习中的主动 性 ,让 学生积极 主动参 与
因此 ,这 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很值 得借鉴。 三 、从 学 生入 手 。运 用 调查 报 告 ,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从 心理学 角度看 ,与学 生关 系比较 密切 或学生 比较 关注 的事情 ,最能 引起 学生 注意和 唤起学 生 的需 要。 因此 ,最 适合 学 生 的教 学 ,才是 最成 功 的教 学。 在教 学 中我们 鼓励 学生走 出课堂 ,深入 社 会 ,并 为 学生 提供 走 向社会 的舞 台。
历 着 一 种 角 色 的 转换 ,教 师 不 再 是 传 统 的 “ 传道 , 授业 , 解惑” , 而应真正体现 “ 以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④
中学历 教学方法韧棵
一 ~ 囝 ■ 宋建中
一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新课 改教学过程 中,需要 以课程要求和素质 教 育为导向, 以改善教学 方法为路径 , 以提升学生能 力为重点 , 以构建知识体 系和评价体 系为载体 , 以知 识 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为维度 , 结合 中学历史课程 内容和结构特点 ,笔者积极探 索 新课 改下的历史教学方法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 质能力 提升的 目标 。
二、 调 整 传 统教 学 方法 。 采 取 多 元教 学 方 式
新课改 中学历史教材要求 以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 情 感态 度与价值观为维度 , 提倡充分发挥学 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培养学生成为学习 自觉性 、 知 识 系统 性 、 逻 辑严密性 、 思维辩证性 、 素质全 面性 的 “ 社会 人” , 学会使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 、 解 决 问题 , 提高学 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历史知识 的掌握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调动学生学 习历史的动 机 和态度 , 培养学生理解 、 运用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 验 教训 的能力 ; 通过架设知识桥 梁 , 增 长学生见识 , 开拓其视野 , 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 使其能够对历史知 识融会贯通 , 正确 阐释和解析历史事件 , 从而具有把 握现实事件 的历史关联和发展趋势 的能力 。具体在 历史试题 中体现为对 主观试 题材料 的解析 能力 、 答 题切入角度和论述能力 、历史知识与理论观点结合 的逻辑辨析能力。学生历史事实积淀和学习能力 的 培养本身就是运 用方法维度提升素质的过程 ,过程 是载体 , 方法是手 段 , 目的是提升能力 , 方法 与过程 的结 合是学 生思维 习惯 和行 为方式 发生 改变 的历 程, 是学生 自发学习 、 行为 自觉 、 自我改变 的过程 , 以 此学生能够 自主完成学 习 ,在学习过程 中主动融入 历史学习方法 , 探索解决问题的路 径和技巧 , 凸显 良 好的学习体 验和进步 的喜悦 ,从而做到 自我提升学 习信心 、 学 习能力和人文修养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探索
料 中展开讨论与探究 ,达到思维 的升华 , 是 实践新课改这一理念 的有效途径。 历史情境的创设有多种途径 , 如通过语 言创设教学情境 ,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 利 用影像片段 、 音乐 、 实物 、 图片创设情境 等。
一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 轮船来到上海 , 南京 路 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 和高耸的摩天 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 , 是一位身 穿高开叉旗袍 、 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 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 , 翘起了 赤 裸裸 的一双 白腿 ,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 这情形 , 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 。终于 , 吴老太 爷大 叫一声 , 昏死过去一茅盾《 子夜 》
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 实的理解过程。各 个 版本 的历史教 材 中所 引用 的图片和 文字 不尽相 同, 教师可 以适当选取有代表性的图
片或文字史料充实课题教 学内容 。 教师在教 学 中可通 过多媒 体展示 丰富 多彩的文 字和 图片资料 ,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效 的历史信息 , 分析得 出正确的结论 , 或者学 生通过教师展现的材料来 印证 自己的观点 , 以此来 培养学生 论丛史 出 、史论 结合 的能
分外 , 本人通过 中国古代手工业博物馆 的形
式, 将 教材 主要 内容分为三个展厅来讲授 , 即纺织厅 、冶金厅 和陶瓷厅 ,同时将学生分
、
导学生逐步获取有效 的历史信息
教材 包括 教师在 教授 行为 中所利用 的 切素材和手段 , 而教科 书是最具有代表性 的教材 。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 , 是 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 ,学生也最容易从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从传统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素养提升的重大转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烈关注和积极探索。
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注重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难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而项目式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深入探究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项目式学习的内涵、特点、应用价值以及实践策略等方面的系统阐述,本文试图揭示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套可行的实践方案。
二、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特点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注重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开展实地考察、访谈交流等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素养。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亲身实践来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主体性: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建构者。
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项目主题,制定实施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
实践性: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
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模拟演练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鲜活性。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
新 课 标 下 高 中历 史课 堂教 学 的有 效性 新 探
张风 梅
( 南 省 新 乡 县 七 里 营 中学 , 南 河 河
新乡
430 ) 5 0 0
摘 要 : 课 标 的 出现 是 教 育发 展 的 必 经 之路 , 对现 在 的课 堂教 学模 式提 出了新 的要 求 。在 新 课 标 的 要 求 下 新 它
高 中历 史课 堂教 学 需要 以 学生 为 本 , 进 师 生 互 动 , 造 开 放 积极 的课 堂教 学 环 境 。 促 营 关 键词 : 新课 标 ; 中历 史 ; 效 性 ; 索 高 有 探
传统 的高 中历史课 堂教 学过于注重知识 的传 授而 忽视 了传授 的技 巧和方法 ;过 于注重教师 自身的素质 和教学 能力而 忽视了师生之 间的配合互动 ;过 于强调 接 受历 史知识 的数量而忽 略了质量 。新课标下 高 中历 史 课 堂 教 学 需 要 更 加 有 效 的模 式 。
、
重视课 堂教学技巧 。 转变学生学 习方式
古 人云 :授人 以鱼 , “ 不如授 之 以渔” 长 久 以来 高 , 中历史 的老师一直是历史 知识的传递者 ,而 学生则是 被动接 受。在新课 标的要求下 , 高中历 史课堂教学需要 更多更 实用 的教学技巧 , 教授学生学习历史 的方法 。 较 之于 以往简单 的课堂 笔记的教学方法 ,我们还可 以引
学需要更 加深入 化 , 不但要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 , 让学生 仿 佛置于历史事件 中, 利用 不同 的角色更换 、 情景更换 加 深学生的领悟力 ,同时也要 培养学生 自身对历史事
些 历 史 上 有 明显 分 歧 的事 件 , 拿 破 仑 战 争 、 务 运 如 洋
采用引导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地建议 把爱尔 兰的小婴孩 吃掉 以减 轻其 父母 的生活压 力。 都是静态而祥 和, 意而伤感 , 因带着一点 乡愁而更有种 诗 并
师 的 传 授 和 学 生 被 动 地 接 受 ,缺 乏 学 生 对 知 识 的理 解 和 掌 养 ,无疑会起到十分重要 的作用 。学生通过 以上一系列观
分析 、综合 、归纳 、比较 等紧张的脑力劳动 ,有些 问题 握程度的当场检测 ,更不利于能力 的培养 。而导 引式教学 察 、 还有些 问题不能解决 , 教师 的任务就是要解 中, 教师可客观地审视学生 自学全过程 , 随时接收学生的信 已能独立解决 , 息反馈 , 以解疑精讲 、 并 设疑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实施 决这样 的矛盾 ,满足学 生求知 欲 。教学于是正常过渡到第 动态监控 ,使学 生向着能力培养 目标 “ 迈进 ” 。
欢发表个人见解 ,这 种方 式正为他们创设 了一个发表创见 根据单元 总结的内容和所要涉及的主要环节 ,设计一连串
的教学环境 , 满足了其思维 的发展 的需要 , 而且还能满 足高 连 贯性 极强的问题 ,使学生在依次弄清每一个 问题的基础
中学生 自我 意识发展 的需要 , 处于现代传媒包 围中的学生 , 上 , 形成正确 的历史概念 , 把握历史发展 的基本线索。 另一
维普资讯
坠!
! 笪 墼宣
采用引舅式教学 ,发挥学 生昀主l 地位 】 l 【
高巾历史教学方法新搽
◆ 焦社 君
甘肃省镇原 中学
甘肃
庆阳
7 5 0 4 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摘要: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趋势,即从过去的单纯依靠教师死板的满堂灌教学,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一些挂图、幻灯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增加了一些感性认识。
然而,由于每一章节的每个部分不可能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展现当时的情境。
因此,要想每节课都充分再现历史情境,真正做到轻松、愉快地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方法;课堂讨论
如何彻底地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充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过去尤其是数千数百年前的陈年旧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从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认为,历史教学应该大胆借鉴音乐电视(MTV)的做法,即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集或几集的历史电视,我们姑且把它称为HTV (HistoryTelevision)。
把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制作成HTV,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
一、历史学科每一章节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
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
而且即便是在教学中,有时也不得不对某些情节进行渲染。
这是制作HTV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当今历史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因。
据粗略统计,从商周到明清,历代有名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才子佳人差不多都搬上了银屏。
如《东周列国志》、《秦始皇》、《西楚霸王》、《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水浒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应该说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较好途径,但是由于这些电视剧中情节虚实混杂,不仅学生无法分辨,就是专家学者也不可能去考证这些历史剧中情节的虚实。
因此如果把这些娱乐大众的消遣品作为一种正确无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显然是不严肃的。
况且这些历史影视剧特别是电视连续剧往往是长篇大作、恢宏巨制。
一部《三国演义》就长达80多集,照此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学完历史?再者,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注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学士,对历史的其他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普通民众则关心不够。
仅讲伟人、能人、名人,忽视众人、凡人也不合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一伟大论断。
所以依靠现有的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进行形象化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
二、已经发掘的遗址、化石或留存下来的遗迹为HTV 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制作HTV不仅需要通过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对于历史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讲述,则最好把相关的遗迹、遗址、化石拍摄下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脑海中就有了直观的印象,而不必等课程早已结束时再组织学生外出去博物馆、纪念馆参观。
因为到那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是见似已见、学似已学,两者已难划等号了。
何况中华之大,历史遗迹之多,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要组织学生全部去实地考察、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而HTV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三、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引入和渗透
注重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深化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认识的深度。
挖深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从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背景或目的入手。
如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时就要挖深到“战国时期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趋势具体表现为:从经济条件讲,由于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为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已发展成为一个巩固的民族共同体,能够克服周边各族的离心力,促进各族人民的逐渐融合;各国人民要求统一。
2.从分析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或影响入手。
中学历史教材在叙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影响,或对其进行评述时,由于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有时往往不够全面,只局限于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教学时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予以挖掘深化和补充,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准确的认识。
如世界史教材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只强调了它是“英、法、美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而对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却无只言片语,这显然是偏颇的、片面的,教学时教师可适当补充。
再如,《中国古代史》教材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只叙述了它“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使学生认识不到商鞅变法存在的局限性和偏差。
四、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
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
(1)开辟了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一道题,课外狠下十分功”。
(2)“逼”得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认真查
阅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并积极争取发言。
这样,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还动了口,印象自然深刻,记忆必然牢固,从而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再认和深化。
(3)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写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
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课堂讨论的收获,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