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结构性能分析
组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钢格室的参数设计及力学性能分析
摘要: 针对组合 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钢 格室进 行 了参数设 计及力 学性 能分析 。通 过 A N S Y S建立某 大桥钢 混
结合段 的有 限元模型 , 主要讨论 了钢承压板 的厚度 、 钢格室 的长度 、 剪力钉和 P B L键 的间距等设计参数对 钢格 室性 能 的影 响。计 算分析得 出钢承压板最佳 理论厚度为 4 0~8 0 m r f l , 钢格室最佳理论长度为 2 n l , 剪力钉和 P B L键 最佳
s t e e l c o mp a r t me n t o f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e c t i o n o f
s t a y e d c a bl e b r i d g e wi t h t h e c o m po s i t e b e a m
理 论 间距 为 1 5 0 mm。
关键词 : 钢混结合段 ; 钢格室 ; 剪力钉 ; P B L键 ; 参数设计
中图分类号 : U 4 8 8 . 2 7 ; U 4 4 8 . 2 1 6 文献标志码 : A
Pa r a me t e r d e s i g n a n d me c ha n i c a l p e r f o r ma n c e a na l y s i s o f
c o mp o s i t e s e c t i o n o f s t a y e d c a b l e b r i d g e wi t h t he c o mp o s i t e be a m we r e c a r r i e d o ut . An d h o w t o t he d e s i g n p a r a me — t e r s wa s di s c u s s e d, s u c h a s t h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s t e e l l o a d - b e a r i n g b o a r d, t h e l e n g t h o f t h e s t e e l c o mp a r t me n t a n d t h e s p a c e l e n g t h b e t we e n e v e r y t wo s h e a r s t u ds o r PBL a f f e c t t h e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o f t h e s t e e l c o mp a r t me n t i n t h e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e c t i o n. An d i t i s c o n c l ud e t h a t t h e be s t t h e o r e t i c t h i c k ne s s o f t he s t e e l l o a d— b e a r i n g b o a r d wa s 4 0 —8 0 mm , t h e b e s t t h e o r e t i c l e n g t h o f t h e s t e e l c o mp a tme r n t wa s 2 m, t he b e s t t h e o r e t i c s p a c e l e n g t h b e t we e n e v e y r t wo s h e a r s t ud s o r PBL wa s 1 5 0 mm. Ke y Wo r d s: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e c t i o n; s t e e l c o mp a tme r n t ; s h e a r s t u d; PBL; p a r a me t e r d e s i g n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力学行为分析
2o 11
摹
山 建 西 筑
机理包括 :. a钢筋 与混凝 土接触 面上 的化学 吸附作用 力 , 这种 吸 压板发生 乩 的偏移 , 混凝土柱和剪力钉群传递的力 F 和 F 分别为: l 2 附作用力来 自浇筑 时水 泥浆体对 钢筋表 面氧化 层的渗 透 以及水 F = KI( 1 ) I F /K + () 3
和钢梁截面面积 , 同时 由于布置有较 多 的剪力件 , 具有足 够 的连
用 的抗剪连接件 , 主要是将钢梁翼缘 板 、 其 纵肋 、 纵腹板 等构件传 到结合段 的纵 向力 流再 传递 到混 凝 土梁 , 随着剪 力钉 数量 的增 多, 经剪力钉传递的荷载也将增 大 ( 图 2 。这是 由于随着剪力 见 ) 钉数量 的增加 , 剪力钉 群的抗 剪刚度 也增大 , 高了剪力钉 承 载 提
应力场较为复杂 , 容易 发生应 力突 变 , 内外对 于此类 结构 尚未 国 形成标准的设计规范 。因此 , 通过对 钢混结合段 的传力路 径和应 力分布进行分析 , 能够为钢混结合段 的设计提 供较 为重要 的参考
的预应力 钢束等 。钢混 结合 段虽然 具有 能够增 大边跨 主梁 重量 价 值 。
粘结摩擦 的存在 使得钢混 结合 段 中剪力钉群受 力在 纵向存
在较大的不均 匀性 , 没有 承压板 , 若 一些 研究结果 表明在 小于极
限荷载作用下群钉 的纵 向受力为鞍形 分布 , 两端 的剪力钉受力 最
为不利。由于钢混结合段采用 同一规格 的剪力钉 , 假设剪力 钉 若
在钢混结合段 中, 钢板 与核心混 凝土存 在 咬合粘 结作 用 , 核 心混凝 土在预应力和压力荷载下会产生横 向膨胀 , 可认 为存在一 定的摩擦传力 , 自钢梁 的纵 向力 流一 部分经粘结摩擦 传递到混 来
浅谈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施工技术
浅谈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施工技术一、前言混合梁结构通过对钢板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合理利用,在受力性能、跨越能力、经济性能等方面得到改善,在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3]。
甬江主桥为全长909.1m的铁路钢箱梁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54.5+50+50+66+468+66+50+50+54.5)m,边跨及部分中跨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其余中跨主梁为钢箱梁,中间通过钢混结合段连接,钢-混分界点位于主跨侧距索塔中心24.5m处,采用阶梯状填充混凝土前后承压板式钢-混接头。
二、钢混结合段设计概况钢混结合段长14.05m、宽21m、高5m,结合点设置在2m厚的横隔梁处,两侧梁体通过该实心梁段传力。
它包含3m顶底腹板变厚混凝土箱梁过渡段、2m 混凝土横隔梁、4.05m顶底腹板变厚钢混过渡段、5m顶底板U(V)肋加焊变高T肋钢箱梁过度段。
如图1所示。
钢混结合段构造为钢箱梁壳体、传剪板及回形件围成的钢格室、纵横向预应力筋、剪力键、剪力钉等构件,其中钢箱梁底板上盖板及顶板上开有混凝土浇筑孔、出气孔。
三、钢混结合段施工方法钢混结合段采用模块制作钢箱梁、桥位模块组拼、安装剪力键和预应力筋后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方法施工。
1、支架设计及施工承重支架结构体系从下往上依次为,钻孔桩基础、条形基础、钢管支架、型钢分配梁、贝雷梁支架、胎架系统。
以甬江北岸为例分别在塔座、围护桩冠梁和甬江大堤外侧布设530×10mm的钢管作为支撑,采用219×5mm钢管为支架平联。
钢管顶部设砂筒和HW400×400mm型钢分配梁,其上铺设贝雷梁,预压后安装钢混结合段钢箱梁拼装胎架。
2、钢混结合段钢箱梁模块组拼钢混结合段钢箱梁划分为7块钢箱梁模块组拼,分块后最大尺寸为4.8×11.4×5.026m,自重72.65t。
模块间设置若干粗调匹配件和精调匹配件,(图3所示)完成加工制造和匹配连接的钢混结合段钢箱梁模块采用挂车运输至施工现场,350吨履带吊吊装至施工平台,分为七个步骤匹配连接滑移到位。
8.陈开利-中国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试验研究技术新进展
中国
2008年,香港昂船洲大桥,跨径布置289m+1018m+289m 。 2010年,鄂东长江大桥,跨度分布4×70m+926m+4×70m。 2011年,荆岳长江大桥,100m+298m+816m+80m+75m+75m。
中铁大桥局集团
钢-混结合段位置的选择 钢-混结合段的构造与连接方式
中铁大桥局集团
21
汇报内容
一、引言 二、混合梁斜拉桥发展的简要回顾 三、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受力特点 四、钢混结合段连接构造特点 五、钢混结合段试验研究的最新成果 六、研究结论 七、认识与体会 中铁大桥局集团
22
结构受力特点
1、适应并基于建设条件,中跨全部或大部分采用自重较轻、跨越能力大的钢主梁, 边跨全部或部分采用自重和刚度均较大的混凝土主梁,集钢主梁和混凝土主梁各 自优点于一体,满足了大跨度、建设条件及经济性的要求。 2、边中跨比与传统的非地锚式的斜拉桥相比要小。混凝土主梁起到压重和锚固 作用,不但平衡中跨钢主梁重力且确保边跨各支点均不出现负反力,而且从总体 上提高了整座桥的刚度。当中跨布置活载时,中跨梁体变形和主塔变位均有减小 的趋势,从而起到锚固的作用。 3、混凝土边跨客观上需要减小跨径以降低梁高节省预应力用量,同时因为采用 了多辅助墩的密边跨而大大减小了边跨挠曲对中跨的影响,这样,中跨主梁的弯 矩变幅和斜拉索索力变幅就明显减小,因而也就减小了疲劳影响。斜拉索的支承 作用使混凝土主梁受力更接近于多支点弹性支承连续梁,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预 应力筋的配置。
17
混合梁斜拉桥发展的简要回顾 混合梁斜拉桥的发展历程
建设中的重要桥梁
新型钢-混组合梁桥设计分析
新型钢-混组合梁桥设计分析摘要:钢-混组合梁结构有着良好的结构性能和耐久性,施工难度小、进度快,多样化结构适应不同建设条件的需求,简化的结构减少了桥梁施工和维修管理工作量。
对某新型钢-混组合梁桥的方案比选、结构设计和整体计算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钢-混组合梁桥;桥梁设计;结构分析;结构性能1 引言钢-混组合梁桥由钢主梁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形成组合截面共同受力,充分发挥了钢梁受弯性能好和混凝土受压性能好的特点,有着良好的结构性能和耐久性,施工难度小、进度快,多样化结构适应不同建设条件的需求,简化的结构减少了桥梁施工和维修管理工作量,所以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1-2] 钢-混组合梁桥分为不同形式,包括钢箱组合梁、钢桁组合梁和钢板组合梁等,随着计算水平的提升和施工工艺的进步,钢-混组合梁桥的构造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当桥面宽度不是很大时,少主梁形式的钢-混组合梁桥使现场工作量大幅降低,也使其在施工性能和管养维护方面,相比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及钢筋混凝土桥梁具有极大的竞争力。
[3]近年来钢-混组合梁桥在中小跨径公路桥梁中有广泛的应用。
安徽、浙江、广东、湖南、陕西等地都积极开展了相关探索,在高速公路主线、匝道桥和跨线桥结构中都进行了尝试。
本文对某4×35m钢-混组合梁桥的方案比选、结构设计和整体计算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 桥型方案比选2.1 总体布置本工程为高速公路桥梁,不考虑人行荷载,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桥梁结构形式采用钢板组合梁桥,基本跨径为35m,4跨一联,每联两端设置伸缩缝,立面布置见图1。
本桥为直桥,设置2%的横坡和0.3%的纵坡。
桥梁宽度为12.25m,分幅布置,为双向四车道,外侧设3m的路肩。
设计时速为80~120公里/小时。
2.2方案比选根据对钢板组合梁桥常见类型和已有设计方案的调研,提出了三个初步方案如下表。
表1 初步方案对不同方案的结构受力性能、施工便利性、经济性和管养工程量进行比较。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局部力学性能分析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局部力学性能分析摘要:为了研究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局部力学性能,以纵向曲线形单索面独塔斜拉桥—官溪河大桥为背景,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斜拉桥主跨钢-混结合段的有限元模型,分析钢-混结合段在预应力荷载与斜拉索索力共同所用下的受力情况。
结果表明:在钢-混结合段中采用剪力钉、预应力筋及PBL剪力键能较好的满足设计要求,使结合段整体处于较为合理的受力状态下,除局部的应力集中外,钢材与混凝土受力均能满足规范限值,钢—混结合段刚度过渡平滑。
关键词: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刚度变化作者简介:张龙凡(1990- ),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桥梁工程。
E-mail:****************一、引言伴随着我国桥梁工程的蓬勃发展,斜拉桥以其优异的力学构型,超强的地形适用性,多样的施工方式选择,成为桥梁建设领域中新设计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展示的重点选择对象。
然而,常规的纯钢梁或者混凝土梁都会因其自身的材料特性,很难在斜拉桥的跨径布置、受力性能和经济性的建设需求中获得充分的满足。
相较而言,混合梁斜拉桥兼顾钢箱梁的跨越能力和混凝土的重力锚固能力,充分发挥材料力学性能,降低建桥成本,具有更强的适用优势[1]。
混合梁斜拉桥依靠其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同时,也对钢—混斜拉桥的应用带来一些挑战。
由于材料性能的差异,使得钢箱梁与混凝土梁的结合区域成为结构特性和材料特性的突变点,结构连接和受力较为复杂,钢混结合段成为混合梁斜拉桥的关键结构部位[2]。
钢混结合段的受力特性、传力机理、刚度过渡形式将直接影响到斜拉桥的整体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3~4],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程概况官溪河大桥主桥为独塔双索面钢-混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125+34.2+30.8)m。
主跨为单箱五室钢箱梁,边跨为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主梁钢梁段与混凝土梁段间设置钢-混凝土结合段,用来协调梁体变形和内力传递,结合段包含钢梁刚度过渡段、钢-混凝土结合部和混凝土梁过渡段,长度分别为3m、2m、2.65m。
东海大桥主桥斜拉桥钢混组合箱梁合理构造与受力性能研究报告
东海大桥主桥斜拉桥钢混组合箱梁合理构造与受力性能研究报告项目名称:东海大桥主桥斜拉桥专题名称:钢混组合箱梁合理构造与受力性能研究专题委托单位:专题承担单位: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证书等级编号:项目负责人:主要参加人员:本报告分为上下册,内容如下:上册包括:♦报告概要♦桥梁整体受力分析下册包括:♦成桥状态组合箱梁受力分析♦施工阶段组合箱梁受力分析♦箱梁斜腹板活载局部应力与疲劳强度分析♦箱梁横隔板稳定分析♦箱梁腹板及底板极限强度分析♦箱梁吊装变形分析目录2. 成桥状态组合箱梁受力分析 (1)2.1计算模型与方法 (1)2.1.1 计算模型 (1)2.1.2 计算荷载 (2)2.2桥面板相对挠度 (4)2.3桥面板内力(不考虑横向预应力) (6)2.3.1 非锚固处横隔板断面(X=20米) (7)2.3.2 非横隔板断面(X=22米) (10)2.3.3 斜拉索锚固处横隔板断面(X=24米) (13)2.4桥面板内力(考虑横向预应力) (16)2.4.1 非锚固处横隔板断面(X=20米) (16)2.4.2 非横隔板断面(X=22米) (19)2.4.3 斜拉索锚固处横隔板断面(X=24米) (22)2.5桥面板内力(考虑温度、收缩和徐变影响) (25)2.5.1 非锚固处横隔板断面(X=20米) (25)2.5.2 非横隔板断面(X=22米) (26)2.5.3 斜拉索锚固处横隔板断面(X=24米) (27)2.5.4 内力分布图(弯矩、剪力和横向轴力) (28)2.6桥面板应力(考虑横向预应力、温度、收缩和徐变) (30)2.6.1 非锚固处横隔板断面(X=20米) (30)2.6.2 非锚固处横隔板断面(X=22米) (33)2.6.3 斜拉索锚固处横隔板断面(X=24米) (36)2.7底板应力 (39)2.7.1 恒载与预应力作用 (39)2.7.2 恒载、预应力与活载组合作用 (41)2.8纵隔板应力 (42)2.8.2 恒载、预应力与活载组合作用 (44)2.9横隔板应力 (46)2.9.1 非锚固处横隔板(X=20米) (47)2.9.2 斜拉索锚固处横隔板(X=24米) (48)2.10横隔板腹杆应力 (49)2.10.1 横隔板的腹杆截面应力 (50)2.11结果与建议 (51)3. 施工阶段组合箱梁受力分析 (52)3.1计算模型与荷载 (52)3.1.1 计算模型与方法 (52)3.1.2 边界条件与荷载 (54)3.2吊机横向支点距离4.0M时的计算结果 (55)3.2.1 钢箱梁变形 (55)3.2.2 顶板应力 (55)3.2.3 底板应力 (57)3.2.4 中间腹板应力 (59)3.2.5 横隔板应力 (61)3.2.6 横隔板的腹杆应力 (67)3.3吊机横向支点距离3.0M时的计算结果 (68)3.3.1 主梁挠度与钢箱梁变形 (68)3.3.2 顶板应力 (68)3.3.3 横隔板应力 (70)3.3.4 横隔板的腹杆应力 (76)3.4结果与建议 (77)4. 箱梁斜腹板活载局部应力与疲劳强度分析 (78)4.1概述 (78)4.2计算模型及方法 (78)4.2.2 计算荷载 (79)4.3计算结果 (81)4.3.1 焊缝处斜腹板应力 (81)4.3.2 斜腹板应力 (83)4.4疲劳验算 (85)4.5结论与建议 (87)5. 箱梁横隔板稳定分析 (88)5.1箱梁横隔板弹性稳定分析 (88)5.1.1 概要 (88)5.1.2 计算模型与方法 (90)5.1.3 屈曲稳定分析结果 (92)5.2箱梁横隔板弹塑性稳定分析 (93)5.2.1 计算模型与方法 (93)5.2.2 计算结果 (93)5.2.3 结论与建议 (97)6. 箱梁腹板及底板极限强度分析 (98)6.1腹板、底板及加劲肋的局部稳定 (98)6.2腹板及底板极限强度 (98)7. 箱梁吊装变形分析 (101)7.1计算模型与荷载 (101)7.1.1 计算模型与方法 (101)7.1.2 边界条件与荷载 (102)7.2吊机横向支点距离4.0M时的计算结果 (105)7.2.1 钢箱梁连接处相对变形 (105)7.2.2 不同荷载作用下箱梁悬臂端相对变形的比较 (107)7.3吊机横向支点距离3.0M时的计算结果 (108)7.3.1 钢箱梁连接处相对变形 (108)7.4吊机支点横向距离的比较 (109)7.5现场连接施工工序的建议 (110)7.5.1 施工工序 (110)7.5.2 计算模型 (110)7.5.3 计算结果 (111)7.6结论与建议 (113)2. 成桥状态组合箱梁受力分析2.1 计算模型与方法2.1.1 计算模型在全桥整体鱼骨梁模型中截取一节段用薄壳单元模拟分析箱梁的受力状态。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结构性能分析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结构性能分析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结构性能分析
摘要:钢混结合段是混合梁斜拉桥设计的关键,其承担着两侧主梁传递来的巨大轴力,同时还需要
承担弯矩、剪力和扭矩的作用。
在设计中既要通过结合段将两侧主梁的内力进行平顺过渡,又要确保结合
段自身的安全可靠,因此钢混结合段的构造和受力一般都较为复杂,在设计中需要进行反复的计算分析,
确保其安全可靠。
本文以某混合梁斜拉桥的结合段为背景,采用杆系模型与实体有限元相配合的方法对结
合段在可能出现的各种最不利工况下的受力系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构造的合理性和结构的安全性
进行了评价。
可为此类结构的设计与计算分析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钢混结合段过渡段计算分析有限元模拟
1引言
混合梁是组合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所谓的组合结构是指至少两种及其以上的建筑材料或结构类型相互接
合在一起,并且形成更加合理的构件或结构体系。
混合梁一般是指主梁沿纵桥向由钢材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
组成。
这种主梁形式最长应用的桥型是斜拉桥,混合梁斜拉桥的主跨梁体多为钢梁,边跨梁体多为为混凝土梁,
钢混结合段一般设置在主跨侧,也可更具实际情况设置在边跨侧。
混合梁斜拉桥由于其主跨采用钢梁,所以具
有跨越能力大的优点,而边跨采用混凝土梁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压重作用且兼有可降低建桥成本的特点。
混合梁
斜拉桥的引入使得斜拉桥的跨径布置形式更加灵活,使得边中跨比例的合理范围更加宽广。
钢混结合段是混合梁斜拉桥设计的重点,其的构造一般可以分为钢梁加劲过渡段、钢混结合部和混凝土梁。
斜拉桥中钢混结合段的结构性能与设计方法
2 钢混结合 段在斜拉 桥 中的应用分 析
钢混结合段 主要在斜拉桥的主梁和索塔 中应 用, 且 可 以极 大地 优 化 斜拉 桥 的整体 受 力 。在 主梁 构造形式 中 ,如若在桥梁的主跨 范 围内使用钢主 梁 而边 跨 及 桥 塔 附 近 采 用 混 凝 土 主 梁 ,则 可 以避 免 索塔 处 主梁 的极 大 轴 力 引 起 的钢 构 件 局 部 失 稳 问题 ,也避 免 了边 跨 背 锚 索 区域 钢 主梁 的疲 劳 问 题; 另 外 也 可 以在 满 足 边 中跨 的受 力 平衡 条 件 下 , 减少 结 构体 系 的边 中跨 比例 , 以此 减 少 引桥 的长 度从而降低结构 的总体造价。在索塔构造形式 中, 如 若 在 索 塔 的上 部 锚 固 区采 用 钢 结 构 ,而下 半 部 采 用 混 凝 土 结 构 ,则 一 方 面可 以避 免 索 塔锚 固区 因复 杂 受 力 引起 的结 构 开 裂 ,另 一 方 面 可 以 丰 富 索塔 上 部 结 构 的造 型 , 形 成美 观 的设计 效 果 。 斜拉桥 主梁钢 混结合 形式应 用非 常广泛 , 西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O 1 一 O 6
的受 力 安 全 ,这使 得 目前 针 对 结 合 段 的设 计 主 要 沿 用 已有 构 造 ,这 对 于 复 杂受 力 情 形 下 的 结 合 段 设 计 则力 不 从 心 。
本文细致分析现有斜拉桥钢混结合段 的应用 特 点 与 工 程 实 践 ,从 而 总结 钢 混 结 合 段 的 传 力 机 理 并 给 出设 计 对 策 ,最后 提 出 开 展 钢 混 结 合 段 设 计 的主 要 方 法 和 过 程 ,为斜 拉 桥 中钢 混 结 合 段 的 设 计 提 供参 考 。
不同加载龄期钢-混结合梁斜拉桥梁段受力性能研究
第18卷第5期2021年5月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Journal of Railwa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ume 18Number 5May 2021不同加载龄期钢−混结合梁斜拉桥梁段受力性能研究方淑君1,张凌瑞1,孙雨石2,聂念从1,王涛1(1.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2.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南区域公司,浙江宁波315100)摘要:由于现有的对湿接缝的不同龄期、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在桥梁施工质量中的影响研究多数针对混凝土桥梁,对钢−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梁段体系还没有开展详细的研究和模拟。
在此背景下结合工程实例,运用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龄期的湿接缝在结合梁斜拉桥梁段施工中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计算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缩短湿接缝养护龄期后,钢梁竖向与顺桥向的位移变形分别增大5%和7%,钢梁上表面压应力少量减小,底面拉应力明显增加11.7%;桥面板竖向与顺桥向位移及应力变化幅度较小;横向湿接缝以及横向湿接缝与桥面板连接处更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和破坏。
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选择合适的施工加载龄期提供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钢-混结合梁;湿接缝;养护龄期;力学性能分析中图分类号:U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029(2021)05-1196-07Study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cable-stayed bridgesection with different loading periodsFANG Shujun 1,ZHANG Lingrui 1,SUN Yushi 2,NIE Niancong 1,WANG Tao 1(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5,China;2.Zhenan Regional Company of Seazen Holding Group Co.,Ltd.,Ningbo 315100,China)Abstract: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ring periods,construction sequence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wet joint on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mostly focused on concrete bridge.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cable-stayed bridge segment system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In this context,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osite beam cable-stayed bridge section,ANSY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is employed.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y and calcul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ring periods wet joint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After shortening the curing period of wet joint,the vertical and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deformation of steel beam increase by 5%and 7%,respectively.The surface compressive stress decreases slightly,and the bottom tensile stress increases obviously by 11.7%.The vertical and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change range of bridge deck is small.The transverse wet joint and the junction between transversewet收稿日期:2020-07-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08559)通信作者:方淑君(1974−),女,浙江义乌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桥梁结构空间分析与极限承载力研究;E −mail :***************.cnDOI:10.19713/ki.43-1423/u.T20200662第5期方淑君,等:不同加载龄期钢−混结合梁斜拉桥梁段受力性能研究joint and bridge deck are more prone to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failure.The 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construction curing period.Key words: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wet joint;curing period;mechanical property analysis由索塔、斜拉索和主梁组合的斜拉桥是大跨度桥梁最主要的桥型之一。
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的受力性能分析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39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3)11-0163-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3.11.0590引言近年来,钢-混组合梁在目前桥梁建设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其结构形式主要是通过抗剪构建将混凝土桥面板和下部的钢主梁连接起来,使混凝土和钢共同受力的结构形式[1]。
这种组合结构梁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各种材料自身的优良性能,在结构抗拉和抗压方面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在《钢-混组合桥梁设计规范》(GB 50917-2013)[2]应用之后,对于钢混组合梁桥结构形式的研究逐渐变多,不少学者对钢-混组合梁桥的受力性能以及施工形式进行了研究。
陈朝慰[3]针对钢-混组合桥梁结构的新型连接构件进行了受力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了新型连接构建在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王建超等[4]开展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受力可靠度分析,主要采用最大熵函数构造的凝聚函数对抗弯、纵向抗剪和竖向抗剪承载力进行了可靠度分析;常英飞[5]对钢-混组合梁桥的新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提出未来组合桥梁发展的新思路;陈宝春等[6]对我国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介绍了传统的组合梁桥以及近年提出的新型组合梁桥结构形式,并对其工程应用进行了总结;王岭军[7]采用有限元分析法,首先建立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模型,再次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下桥梁结构的受力特性,获得桥梁整体失稳状态,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李德等[8]对新型钢-混组合桁架梁铁路桥的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梁的自振特性分析结果满足规范要求;王元清等[9]采用ANSYS 有限元分析了曲线钢-混组合梁桥的跨度与整体刚度及跨高比之间的关系;蒋丽忠等[10]针对钢-混组合梁桥的动力响应和安全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由上述可知,对于钢-混组合梁结构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主河槽桥为依托,开展了平原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受力性能分析,主要研究静载和汽车荷载作用下组合梁的位移和变形情况,为平原区钢-混组合梁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结合段的受力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特性、几何尺寸、配筋率、混 凝土强度等。其中,材料特性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几何尺寸主要指结 合段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3、混合梁结合段受力的实验研 究方法
实验研究是探究钢—混凝土混合梁结合段受力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制作 试件,施加荷载进行测试,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模拟分析, 可获得结合段的应力分布、应变状况等关键参数。
3、几何尺寸方面:通过调整钢梁、混凝土梁和钢-混凝土结合面的长度、宽度 等几何尺寸,可以优化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性能。在本次试验中,适当增加结合 面的长度和宽度可以提高其抗剪承载力和稳定性。
4、施工工艺方面:在足尺模型试验中,通过控制施工工艺,如增加连接构造 和加强结合面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数 值模拟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谢谢观看
同时,可以考虑开展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以更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和预测混合梁 结合段的受力性能。
五、结论
本次演示对钢—混凝土混合梁结合段的受力性能与设计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力学模型、影响因素和实验研究方法,探讨了混合梁结合段的设计参 数和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混合梁结合段的受力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 括材料特性、几何尺寸、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等。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 素,并遵循整体受力原则和能量传递原则进行尺寸设计和预应力布置。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预测结果存在一定差 异。这主要是由于实验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测量误差、环境因素 等。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如施工工艺、养护条件 等,这些因素对结合段的受力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3、实验结果的不足与展望
虽然实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有价值的见解,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首先,实验样本数量有限,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其次,实 验过程中存在难以控制的因素,如环境温度、湿度等,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 定影响。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增加样本数量、改进实验方法和优化实验条件等方 式,进一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独塔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图1 总体布置图
三、钢-混结合段构造特点
1.钢混结合段构造设计原则
根据钢-混结合段受力特点,结合段设计的一般原则为:(1)结合段保证刚度变化均匀,传力平顺、流畅;(2)
底板
承压板
PBL剪
力件
顶板
承压板
U肋
T肋
图2 结合段格室构造图
技术应用
图3 结合段整体有限元模型
2.边界条件
有限元模型采用悬臂加载的方式进行分析。
假定钢梁
与混凝土端部截面满足平截面变形假定。
混凝土端嵌固约
束;在钢梁截面形心处建立导向节点与梁体端部节点建立
多点约束,使得钢箱梁断面上各点与形心处变形协调。
将
整体模型分析计算得到的内力施加于导向节点。
图5 开孔板应力分布(单位:MPa)
五、结语
在节段梁模型以及全桥整体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结
合段梁段建立三维实体板壳有限元精细化计算模型,模拟
不利荷载工况下结合段的传力性能,分析了不利荷载工况
下的结合段应力状态。
通过模拟计算可知,在最不利荷载
工况下结合段顺桥向轴力能够有效传递,结合段钢板、混
凝土与连接件等应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各部分作用力分担
合理。
钢混结合段构造合理、受力可靠、传力平滑,承载
能力高,能满足构造受力的需要。
(作者单位: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
公司)
图4 钢梁段Mises应力分布(单位:MPa)。
某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分析及结构优化
某混合梁斜拉桥钢 -混结合段受力分析及结构优化摘要:东北地区某市新建混合梁斜拉桥钢-混凝土结合段为两种不同材料的结合,结构组成和受力情况极为复杂。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斜拉桥钢-混凝土结合段进行了施工过程受力模拟,分析了钢-混结合段在不同施工阶段应力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同时根据仿真计算分析结果和缩尺模型实测数据分析,对该部位进行结构优化。
根据分析结果混凝土和钢结构除了在预应力构件的锚固位置有一定的应力集中外,其他部位的应力相对于容许值都有充分的富余,钢-混凝土结合段的设计是安全的,通过优化钢-混凝土结合段结构受力得到较大改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关键字:混合梁斜拉桥;钢-混合结合段;有限元;PBL剪切键;剪钉近年来,混合梁斜拉桥以其合理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性而不断受到桥梁工作者的青睐,在桥梁建设中逐渐普及。
但是,桥梁钢-混合结合段的结构刚度容易突变,导致应力集中。
合理的钢-混结合段设计对混合梁斜拉桥施工与运营安全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对象为某混合梁斜拉桥钢-混凝土结合段,钢-混合结合部采用外形与混凝土箱梁段一致的PK截面形式同时,由于该结构是异种材料的结合,结构和传递机制复杂,需要通过精确的模拟来准确反映钢-混结合段结构的受力情况。
因此,本文对该桥钢-混凝土结合段进行了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的有限元分析和1:4缩尺模型试验,分析了该类结构的受力特性和传力机理,在此基础上,针对受力薄弱结构提出结构优化方案,最终成果稳妥可靠,保障了桥梁的安全施工。
1研究对象桥梁上部结构主跨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连接处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连接如图1所示,是混合梁设计的关键部位。
图1桥梁立面图如图所示,该斜拉桥钢-混合结合段结构长度2.25m,为该桥混凝土箱梁与钢箱梁之间的过渡段。
钢箱梁端部采用多格室结构,钢格室内填充C50自密钢纤维混凝土,在钢格室顶板、底板和承压板上加设φ22×150剪切钉,在腹板上开φ60mm圆孔,穿过φ20mmHRB400钢筋形成PBL剪力键。
轨道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局部应力分析
轨道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局部应力分析轨道交通专用混合梁斜拉桥在承受荷载情况下,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仅仅通过简单的二维平面分析不足以准确了解该处的实际受力情况,必须采用三维空间分析,本文通过对主跨钢混结合段处的三维空间受力分析,了解了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并指明了应力集中部位及为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标签:斜拉桥;钢混结合段;三维空间分析;局部分析1 引言钢混斜拉桥主要是指斜拉桥主跨采用钢梁,边跨采用混凝土梁,结合部位靠近主塔的一种斜拉桥。
对于钢混斜拉桥而言,钢混结合处的截面特性以及材料特性都会产生突变,容易产生结构的薄弱点,因此,采用三维空间分析,详细掌握钢混结合处的受力情况,对设计和施工而言非常有必要。
本文将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钢混结合段进行三维空间分析。
2 模型建立与计算本文以重庆市高家花园嘉陵江轨道专用桥为背景,对此混合梁轨道斜拉桥的钢混结合部位局部建模并作出计算分析。
2.1有限元模型混凝土梁采用三维实体模型,划分三维六面體八节点缩减积分单元C3D8R。
钢箱梁采用板壳模型,划分为四节点缩减积分单元S4R和三节点三角形单元S3。
预应力钢绞线划分为简单的三维空间二节点杆单元T3D2。
为保证各个部分连接协调。
各个部位的网格尺寸大致相当。
混凝土与钢板,以及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绞线的连接采用ABAQUS中的Embeddedregion约束模拟。
此种方法的好处是,各个部分的网格不需要完全匹配,程序会自动寻找与之相邻构件的节点进行耦合。
2.1材料参数钢箱梁节段采用Q345结构钢,混凝土节段采用C50号混凝土,混凝土的预应力采用1860钢绞线,根据《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等规范得到具体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材料特性材料Q345结构钢C50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GPa)206 34.5 195泊松比0.3 0.2 0.3屈服强度(MPa)345 / 18602.2边界条件与荷载工况为考察钢混结合段局部的应力分布及大小,在模拟过程中约束混凝土端面的位移,同时将钢箱梁端面的节点耦合于箱梁横截面的形心位置的参考点,对这个参考点施加各种工况的轴力或者弯矩。
钢混组合桥梁力学性能及钢混结合段计算分析
钢混组合桥梁力学性能及钢混结合段计算分析摘要:通过实桥全桥有限元计算分析,成桥阶段,主梁上缘的最大压应力和拉应力分布规律,为指导施工现场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桥阶段钢箱梁和钢混结合段都有较大强度的富余量。
1.1全桥有限元静力模型的建立1.1.1材料特征选取具体材料特征参数见表1-1。
表1-1 材料特征参数表材料名称容重(kN/m3)泊松比弹性模量(MPa)对应材料构件混凝土C60250.2 3.6×104混凝土箱梁钢板Q345D 78.50.3 2.06×105钢箱梁钢绞线ФS15.278.50.3 1.95×105纵向预应力筋1.1.2全桥模型采用Midas Civil建立韩庄运河特大桥有限元全桥模型,见图1,全桥共151个节点,132个单元。
下部结构桥墩离散成26个节点,20个单元,桥墩采用空心薄壁墩,每2米构成一个单元。
上部结构分为混凝土箱梁段和钢箱梁段,混凝土箱梁段离散成76个节点,80个单元,钢箱梁离散成17个节点,18个单元。
全桥有限元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Madis Civil全桥有限元模型1.2全桥关键施工阶段的受力分析本节主要针对钢混连续梁桥在钢混结合段关键施工阶段下的桥梁受力分析。
根据上文所定义的施工阶段,分别在浇筑阶段、张拉阶段、钢箱梁吊装阶段和成桥阶段下,得到钢混结合段端面在全桥有限元模型中的弯矩,轴力和剪力大小,验算钢混结合段的应力和变形,最后在关键施工阶段下分析钢混结合段处的最大内力。
1.2.1钢混结合段浇筑阶段受力分析该阶段为钢混结合段浇筑施工阶段。
钢混结合段浇筑阶段主梁最大轴力为-254828kN,最大剪力为25483.3kN,最大弯矩为406595kN·m。
钢混结合段中的混凝土连接过渡段还未张拉,此时轴力可忽略不计,轴力为-37.1kN,剪力为-1728.4kN,产生了负弯矩为2282.6kN·m,受到结合段浇筑的影响,混凝土连接段和主梁的正弯矩较大。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恒载索力优化分析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恒载索力优化分析第一章:引言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其具有轻质、高强度、耐风荷载和抗震能力强等显著特点,已成为提高桥梁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斜拉桥的设计过程中,恒载索力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同的索力处理方法会对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差异。
因此,本文将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恒载索力进行优化分析,并探讨优化结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研究材料与方法本文选取一座近年建成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作为案例,并根据该桥的实际工程条件和使用要求进行恒载索力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采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并结合收敛性和精度要求进行理论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有限元分析等。
第三章:分析结果与讨论经过模拟和计算得出该桥的恒载索力,进而进行优化分析。
结果表明,恒载索力的优化分析能够显著改进桥梁的抗风荷载和抗震能力,并优化桥梁的使用寿命。
具体而言,本文优化了斜拉索的材料选用和索力调整,同时对仪器设备和相关配件的选用和配置也进行了优化。
此外,结合经济实用性和长远运营安全性等方面,我们还对相应方案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
第四章:结论本文通过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恒载索力的优化分析,得出了一组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优化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此外,针对该优化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还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尽管这些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不太完美,但它们可以为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设计和运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第五章:建议和展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恒载索力进行优化是提高桥梁整体质量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
尽管本文采取了多种分析方法,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深度和广度,尚需进一步探讨和改进模拟分析方法和相关理论知识。
此外,针对现有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优化方案,以便更好地适应实际桥梁建设和运营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结构性能分析摘要:钢混结合段是混合梁斜拉桥设计的关键,其承担着两侧主梁传递来的巨大轴力,同时还需要承担弯矩、剪力和扭矩的作用。
在设计中既要通过结合段将两侧主梁的内力进行平顺过渡,又要确保结合段自身的安全可靠,因此钢混结合段的构造和受力一般都较为复杂,在设计中需要进行反复的计算分析,确保其安全可靠。
本文以某混合梁斜拉桥的结合段为背景,采用杆系模型与实体有限元相配合的方法对结合段在可能出现的各种最不利工况下的受力系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构造的合理性和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可为此类结构的设计与计算分析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钢混结合段过渡段计算分析有限元模拟1引言混合梁是组合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所谓的组合结构是指至少两种及其以上的建筑材料或结构类型相互接合在一起,并且形成更加合理的构件或结构体系。
混合梁一般是指主梁沿纵桥向由钢材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组成。
这种主梁形式最长应用的桥型是斜拉桥,混合梁斜拉桥的主跨梁体多为钢梁,边跨梁体多为为混凝土梁,钢混结合段一般设置在主跨侧,也可更具实际情况设置在边跨侧。
混合梁斜拉桥由于其主跨采用钢梁,所以具有跨越能力大的优点,而边跨采用混凝土梁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压重作用且兼有可降低建桥成本的特点。
混合梁斜拉桥的引入使得斜拉桥的跨径布置形式更加灵活,使得边中跨比例的合理范围更加宽广。
钢混结合段是混合梁斜拉桥设计的重点,其的构造一般可以分为钢梁加劲过渡段、钢混结合部和混凝土梁加强过渡段三个主要部分。
其中,结合部为钢梁与混凝土梁交界面,通常需要布置足够的连接构造如连接件、承压板、预应力和锚杆。
而结合部的合理构造更是混合梁技术研究的重中之重。
随着桥梁技术水平的发展钢混结合段的构造形式也有了很大的丰富,依据结合部钢构件中是否设置格室,可以把把结合部分为有格室与无格室两种大的构造类型。
对于有格室结合段依据其承压板的位置可细分为前承压板式、后承压板式、端部承压板式和无承压板式及前后承压板式等,对于无格室结合段其构造形式也可依据承压板的位置分为前承压板式、后承压板式、连接件式和端承压板式。
这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在实桥中均有应用。
2工程概况本文以某独塔双跨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开展混合梁结合段结构性能研究。
该桥边中跨比例为1:1.76,中跨采用钢箱梁边跨采用混凝土箱梁,钢混结合段设置在中跨侧距离桥塔中心线15m处,处于主跨第一队拉索与第二队拉索之间,将钢混结合段的结合面与索力锚固区进行分离,避免两组负责结构的相互影响,降低结构设计难度。
2图1钢混结合段总体布置图本桥钢混结合段采用了带格式后承压板式构造形式,承压板设置在钢梁一侧,将后承压板作为结合面预应力锚固承压面,在承办外侧锚固结合段预应力,结合段预应力采用小编束钢绞线进行锚固。
格室内钢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剪力钉和PBL键相配合的方式连接。
开孔板将格式顶底板分割为一个个小的钢格室,并在格式的顶底板中设置剪力键,是的格室内混凝土通过PBL键与开孔板连接为一体,同时通过顶底板的剪力键与顶底板连接在一起。
确保了格室内混凝土与钢格室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此外结合段预应力会在在结合面上产生挤压效果,防止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分离。
图2钢格室细部构造图在结合段附近的钢梁设置钢梁过渡段,实现刚度的渐变,钢梁过渡段采用变高度加劲构造实现。
在另一侧的混凝土段也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通过顶底板厚度渐变实现。
3钢混结合段分析方法3.13.13.13.1有限元分析方法本桥的钢混结合段局部构造复杂、构件多、受力较为复杂,要想清楚了解结合段内各板件的实际受力状态必须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完成。
如果建立全桥实体有限元分析则会造成巨大的工作量,计算效率低下,为了既提高计算效率又确保计算精度,在模型节段选取、荷载和边界条件确定中进行了精心考虑。
计算中建立了多个计算模型,相互对照,确保分析结构准确。
结构计算分析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与商业软件MIDAS配合完成。
首为了能够与整体计算结果相对比,利用Madis程序建立梁单元计算模型,进行总体计算,以提供局部分析可对照和比较的边界条件。
在分析该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时,对选定的结合段区域建立精细化的实体和板单元模型,并在该结合段模型的两端耦合梁单元,以便施加从Madis模型中提取的荷载边界条件。
同时在斜拉索锚固的位置施加边界约束,使之处于简支受力状态,并确保在荷载作用下,支座反力基本为零。
本桥主梁钢混结合段共5.5m长,为能真实模拟结合段最外侧两截面处受力情况,接近圣维南原理要求,实际建模中结合段分别向钢主梁侧延伸8m,向混凝土主梁侧延伸7m,计算模型全长20.5m,结合段模型布置有两对斜拉索,分别为AN1和AN2。
且斜拉索索力以荷载的形式施加到钢混结合段模型中。
计算模型中,考虑计算规模问题,未考虑剪力钉、开孔钢板等和钢板之间可能的滑移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其相对滑移很小,可采用采用刚性连接。
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箱梁认为无滑移连接,预应力单元与混凝土单元共节点模型无滑移连接。
3a)钢混结合段实体模型示意图b)格式细部模型示意图图2有限元模型示意图3.23.23.23.2研究工况的确定本研究中参照混合梁结合段设计的细部构造,建立结合段的空间有限元模型。
分析研究了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混凝土、钢结构及连接件的受力状况。
研究钢梁与混凝土梁之间结合部的传力机理,分析结合段的可靠性。
对结合部的合理构造,承压板尺寸、连接件形式、预应力筋施加等加以验证,保证结合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安全性。
考虑到结合段在弯矩在最大正弯矩作用下会出现下缘脱开的趋势,在最大负弯矩作用下会出现上缘脱开的趋势,在最大轴力作用下压应力过大的可能,故在研究分析中开展了最大正弯矩工况、最大负弯矩工况和最大轴力工况和最大扭矩工况的受力性能分析。
通过结合段影响线,确定在恒载、活载、不均匀沉降、整体温度等荷载综合作用下结合段截面产生各最不利工况的情形,在建立的空间混合单元计算模型中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合段在各最不利工况下的受力特性,验证各构件的应力状态及安全性。
4结合段受力性能分析4.14.14.14.1结合段钢梁受力分析对结合段钢梁的受力特性分析了最大正弯矩工况、最大负弯矩工况、最大轴力工况、最大扭矩及最大付扭矩工况。
经计算分析,在各种最不利工况下钢混结合段的总体变形较小且变形过渡均匀,没有明显位移突变现象,如下图3所示。
图3最大扭矩工况结合段变形情况以最大扭矩工况为例,钢混结合段总体应力水平如图4所示,其为钢梁段Mises应力分布云图。
在最大负扭矩工况下,钢梁段整体Mises应力水平比较低,为0~80MPa,最大Mises应力值约为160MPa,且钢梁应力集中的应力值远小于屈服应力。
从顶板Mises应力云图可以看出钢梁的应力经顶板U形和T形加劲肋过渡后,应力4水平增大,但总体应力均值水平较低,除了应力集中位置峰值在70Mpa左右以外,其余应力水平均小于60Mpa。
图4最大扭矩工况结合段钢主梁总体Mises应力云图在各工况下结合段钢梁的主要分析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结合段钢梁应力分析结果计算工况平均Mises应力最大Mises应力最大正弯矩<85152最大负弯矩<85167最大轴力<85166最大正扭矩<85163最大负扭矩<851624.24.24.24.2钢格式的受力分析钢格室Mises应力分布如下图所示,除局部应力集中以外,其余应力均在80Mpa以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结合段后承压板有较大应力集中现象,其峰值约为120Mpa,主要是预应力钢束直接锚固在后承压板上的缘故。
此外,在钢箱梁和结合段钢横梁结合的位置处有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其峰值约为100MPa,主要是钢箱梁发生扭转的缘故。
钢格室Mises整体应力水平比较低,且钢梁应力集中局部应力远小于屈服应力。
钢格室Mises应力云图2从钢格室内开孔钢板Mises应力云图可以得出,开孔钢板应力的幅值较小,应力水平均维持在50Mpa以下。
由钢主梁标准段向混凝土结合段过渡方向,开孔钢板和格室纵向钢板应力幅值逐渐减小,结合段内力由主梁逐渐过渡到混凝土上,钢主梁与混凝土主梁在钢格室结合部位能较协调共同受力。
4.34.34.34.3主梁过渡段受力分析混合梁结合段是钢和混凝土的过渡段,若两者之间的刚度过渡设计不当,刚度突变的量值太大,则桥梁变桥塔方向5形不匀顺,容易产生折角,车辆过桥时将对桥梁产生较大的冲击,引起桥梁较大的振动,并且影响车辆行走的平稳性和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分析结果表明为钢混结合部位过渡段顶、底板U肋和T肋应力云图,由应力云图知,顶底板U肋和T肋整体Mises应力水平不高,除局部位置以外,顶底板应力都在70Mpa以下,且应力变化很均匀,受力状态很好。
顶底板U肋从钢梁段向结合段应力水平逐渐变小,且在U肋和T肋交接的端部位置出现较大的应力约为120MPa,主要是由于截面突变造成的。
顶底板T肋随着其截面面积增大,应力水平逐渐变大,整个结合部位刚度过渡段应力变化均称,钢主梁刚度变化均匀。
结合段及过渡段混凝土梁纵的应力水平在-14Mpa~2Mpa之间。
结合段混凝土几乎全部处于受压状态,但是在混凝土横梁外侧表面等出现大小为1Mpa左右拉应力。
这是由于该区域的混凝土处于钢格室内,在其外包有一层钢板,刚与混凝土之间有相对变形趋势,但在结合面上需满足变形协调而造成的表面效应。
除去钢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出现的拉应力,钢混结合段混凝土几乎全部处于受压状态,且应力较为均匀。
在各工况下,结合段范围内混凝土主梁的受力性能较好,其在纵桥向、横桥向及竖向的应力水平均较低,应力传递顺畅。
结合段构造合理,满足受力性能的要求。
5结论与展望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是混合梁斜拉桥的重要部位,其结构的合理和受力的安全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对背景工程的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研究了钢混结合段在可能出现的各种最不利工况下的空间应力应变特性,及结合段的总体安全性。
并对钢梁段和混凝土梁过渡段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本桥采用有格室钢混结合段的构造合理,受力可靠,过渡段能够实现刚度的平稳过渡,结合段的各项受力性能均可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这种结构形式可作为其他类似结构设计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李小珍,肖林,苏小波等.空间刚架结构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6):.2012.06.001.[2]易炳疆,苑仁安,李小珍等.基于Ansys的斜拉桥钢混结合段传力机理研究[J].中外公路,2013,33(5).2013.05.017.[3]王西安,张维昕,王树来等.某大跨斜拉桥钢混结合段仿真分析[J].中外公路,2012,32(5).2012.05.038.[4]蔡建业.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14,(1).2014.01.017.[5]黄翔,李力,岳磊等.某大跨径斜拉桥钢-混结合段PBL剪力键承载力研究[J].桥梁建设,2010,(3):19-23.[6]吴宝诗,张奇志.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主桥钢混结合段设计优化[J].铁道建筑,2013,(8).2013.08.06.[7]石雪飞,黄力,阮欣等.吴江学院路大桥钢混结合段应力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37(2).2013.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