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曹公有马鞍在库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所啮,人见,谬为愁状。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公曰:“妄言耳,无苦。”俄而库吏以啮鞍白,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竟不问。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处。(每句只要标一处)
①欲自缚请死
②俗言鼠啮衣不吉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以啮鞍白.:②是.以忧:
③无苦.:④以刀穿.其单衣:
3、下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为鼠所伤(被)谬为愁状(做出)
B、人见(看到、遇见)今儿衣见啮(被)
C、是以忧(因为)库吏以啮鞍白(把)
D、公问之(询问) 竟不问(询问)
4、下列句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充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马鞍)为鼠所伤
B、冲谓(库吏)曰
C、人见,(人)谬为愁状
D、(曹公)竟不问(库吏)
5、“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6、读懂这则小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曹冲是怎样的孩子?
二、张释之①执法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②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zhǔ) ③廷尉④。释之治问。曰:“县⑤人来,闻跸(bì) ⑥,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①张释之:西汉南阳(今河南方城东)人,字季。文帝进以资选为郞,累迁公车令、中郞将,后任廷尉。景帝立为淮南相。②乘舆:皇帝乘座的车。③属:交付给。④廷尉:官名。为司法官,掌刑狱。⑤县人:外县的人。⑥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廷尉 B:有一人从桥下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C:于是使.骑捕之上使.使诛之则已 D:天下之.平也唯陛下察之.
2、此段的主要人物是,文中主要表现了他的的精神。
3、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句意思相近的是(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副宰相),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jié)其官位姓名,蒙正遽(jù)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于.帘内指之()②是.小子亦参政耶()
③其同.列怒()④同列犹.不能平()
⑤蒙正遽.止之()⑥悔不穷.问()
2、选出注解有误的一项()
A:佯为不闻.(听到) B:令诘.其官位姓名(责问)
C:固不如无知.也(学识浅显) D:时皆服其量.(度量)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喜记人过.()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令诘(jié)其官位姓名,蒙正遽(jù)止之。译文:
5、当别人对吕蒙正参知政事不服,并予以诽谤时,吕蒙正的态度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6、吕蒙正为什么不让别人追查诽谤者的姓名?
7、这篇文章表现了吕蒙正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执竿入城
鲁(春秋时国名)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①,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④,但见事多矣,何⑤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有……者:有……的人。②初:开始时。③老父:古代称年老的人。④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⑤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⑥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状语。
1、解释加点字: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俄有老父至.()
但.见事多矣()遂.依而截之()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文中“何不以锯中截而入”中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是()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C:悉以咨之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执长竿入城门者”和“老父”各是什么人,请简要概括出他们的特点。
①执长竿入城门者:
②老父:
5、概括这段文字所给予人们的启迪。
五、子罕辞玉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②受。献玉者曰:“以示③玉人④,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⑤人有其宝。”
①子罕:春秋末年宋国的相。辞:不接受。②弗:不。③示:给……看。④玉人:玉器匠。⑤不若:不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献诸.子罕()②尔.以玉为宝()
2、“若以与我”中的“以”字与下列哪一句中的“以”解释相同。()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小大之狱,虽不然察,必以情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这职也
3、翻译: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4、子罕弗受玉,献玉者作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
5、选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表现了其什么精神品质?
六、
管仲、隰(xí)朋①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3)。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④。“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⑤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⑦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恒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隰(xi)朋:齐恒公时期的左相。桓公:齐恒公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②孤竹:国名,指孤竹国,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③阴:水的北面。④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蚂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山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说指七尺,一说指八尺。⑤圣:精明通达。⑥不难:不以……为难。⑦圣人:有智慧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从桓公而伐.孤竹()②蚁冬居山之阳.()
③以.管仲之圣()④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该成语并说出他的比喻义。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七、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①秋暝:秋天的晚上。②竹喧:从竹林中传出喧笑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浣女:洗衣物的妇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③随意:任凭。春芳:指草茂花香的春景。歇:消失。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④王孙:贵族子弟,这里是指诗人自己。
1、诗中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
2、描写山林中的景色的诗句是:,,它们写出了景色的特点。
3、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新晴野望([唐]王维)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的诗,描写的内容主要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是什么?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2、诗中动静结合的一组诗句是:,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1、这首诗是诗人送别而作。送别的时间是()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注意不是季节),地点是(),朋友要到达的地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
2、在诗中,诗人为什么要说“楚山”“孤”呢?
3、诗人以晶莹透明、清澈无暇、空澈见底的“玉壶”自喻,既表明自己(),又表达了他对()。
4、“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句中“连”“入”二字用得妙,请你做一点分析。
5、在古代诗歌中,写送别的名句较多,你能写出一联或两联来吗?
6、你认为这诗中最妙的诗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十、戏答元珍(欧阳修)
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注释](1)元珍: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好友。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2)山城:指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
(3)冻雷:寒雷。
(4)夜闻二句:一本作“鸟声渐变知芳节,人意无聊感物华。”物华,对自然景物的美称。
(5)曾是句:作者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牡丹名贵,作者有《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诗。
1、颔联中的“犹”“欲”两个词妙处何在?
2、首联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颈联又写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生乡思”中“乡”指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