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2013年教育技术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教育技术学8(何克抗)
知识管理的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
教育技术实践的很多方面具有很明显的工
教育技术学
教 一、教育技术管理的涵义 育 教育技术管理是管理在教育人培养人这 技 教 一领域中的具体的、特定的应用。我们可以 学 术 给教育技术管理下这样的定义:“教育技术应 技 学 用领域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 术
教 软件资源库系统应具备下列管理 育 功能: 技 1.要保证文字、图像、动画、 术 模式图、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表达 的典型案例或教学素材能方便、完整、 学
(二)软件资源库的管理
教育技术学
第 八 章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以便能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学科 育 的建设不断充实、完善。 技 3.要提供一个高效的网上素材 术 传输、查询、检索和下载的管理环 学 境。
2.要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环境,
教育技术学
第 4.有较强的用户管理、权限管 八 理、计费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 章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育 5.可以实现信息的全文检索和 技 分类检索功能。 术 学
教育技术学
(三)软件内容的管理
教 八 保证内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育 章 媒体素材内容的建立基于面向教育的元数据模型; 技 提供高效搜索各类媒体素材的功能; 教 学 术 提供由相关的各类媒体素材构建成不同教学内容 技 的构建模型和有效设计方法; 学 术
教 育 1.软件资源的质量要求 对软件资源,要从其思想性、科 技 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等五 术 个方面来要求。其中软件资源的思想 学 性、科学性、教育性是主要的,技术
(一)软件资源的质量管理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教育技术学7(何克抗)doc资料
育 2000年6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 技 了《关于征集评审中小学教育软件
(资源)的通知》。2000年7月5日,教
术 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校的暂行
学 技
术
管理办法》。2000年11月6日,教育
运 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
教育技术学 用 术教育的通知》、
教 第 《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
第 七 章
第七章 教学技术运用教 育
教育技术运用是教学设计方案和教
技 教 学开发的产品走向教育教学领域、促进 术 学 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环节,又为教
学 技 育技术应用的管理和评价提供实践依据
术 运 和标准。
用
教育技术学
第 七 章
教 第一节 教育技术运用概述 育 一、教育技术运用的内涵
技 教育技术的运用范畴不仅包括媒体的 术 教
教育技术学 运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乃 至引发教学理论和观念的全面变革。
第
教
育 七 美国泰勒(Taylor)的 “ 3T ” 模式:
章 一是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Tutor);
技 二是把计算机看做被指导者(Tutee);
教 学 三是把计算机看做工具(Tool)。
术
技 术
学
运
用
教育技术学
第
(二)革新推广
教
七 章
教 学
育 革新推广:为了使革新能被采纳
技 而通过有计划的措施进行传播的过程。 革新推广的最终目的:在于引起
改革。
术
技 术
学 革新推广的重要性: 促进革新意
运 识的培养,积极尝试、采纳和运用新
教育技术学 用 的教育技术成果。
第
教育技术学9(何克抗)
定紧密相连,它为个体决策、教育资源投
教育技术学
教 育 总结性评价是外部导向的,评价的报告主 技 教 要供各级制订政策的管理人员,供他们在 学 术 技 制订政策或采取行政措施时的依据。形成 学 术 性评价者与教育活动的实施者相互依赖,
运 总结性评价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关系, 用
从而是他们能以客观的态度实施评价。
教 育 技 术 学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技术学
第 九 章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2、教育技术评价的功能 教育技术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 育 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具体包括 技 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 术 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四个范畴。 学
教育技术学
(1)问题分析 第 九 问题分析是教学开发和评价中的 章 一个重要的前端步骤,目的是通过信
第 九 章
一、学习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运 学习资源进行评价的"六性"原则: 用
教育技术学
第 思想性:看其蕴含的教育理念 九 章 是否先进。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育 教育性:看其是否紧扣教学大 技 纲、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是否明确; 术 能否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符 学 合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育 技 3.确定收集信息的内容和途径; 4.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 术 学 5.评价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育技术学
第 九 系的设计 章
教 学 技 术 运 各个成分在总体中所具有的重要程度 用 标志。
教 育 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三部分 技 组成:评价要素,反映被评价对象特 征的各个成分;评价标准,衡量事物 术 特征各部分的比较基准;指标权重, 学
(二)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圣才出品】
第10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10.1复习笔记一、21世纪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特点(一)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指能支持现代人在信息社会有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并能有效地应付各种危机的四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1.学会共同生活:要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误解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会认知:是使学生学会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
3.学会做事: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承担风险和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4.学会生存: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具备适应环境变化、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应变能力。
(二)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1.信息素养的由来信息素养概念最早由图书检技能发展而来。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最早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个术语,他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2.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是指综合运用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3.信息素养的构成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指与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有关的知识;而相应的能力可以简称之为“信息能力”。
此外,具有在信息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也是信息素养的组成部分。
(三)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1.创新人才的涵义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
创新意识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即创新的动力问题;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则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解决如何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及设计,创造能力则解决如何把创新的思想、理论及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重要名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共识:..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化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体现在:一、传统的学习观念是基于“世界是客观的、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观念;基于这种观念;知识被视作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有关世界的知识是可靠的;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客观世界的现实映象..而建构主义则不将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中的意义;于是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二、区分了知识与信息或者说区分了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信息简单知识是稳定的、自足的、结构良好的、客观的;而知识特别是复杂知识;是以智慧的高度看待的知识是不稳定的、开放的、结构不良的、主观的..简单知识观把知识看成是可以以某种方式捕捉到、记录下来、可以积累、加工、储存、分配;可以分割;可以以语言和符号明示;可以以现成方式打包并加以传递;因而;教学就是对这种简单知识的传递、传授、传播;而学习就是对所教知识的复制与同化的过程..而复杂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总是和认知者相关;与认知者在特定情境中孜孜不倦的求知过程相联系;因此;知识总是包括认知者对真理的质疑、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的建构与理解以及所有这一切发生的情境脉落;因而;知识难于直接访取或传递给他人;不可能以现成的孤立的方式掌握的;掌握这种知识需要掌握组织成系统形式的知识的不同方面..三、另外;知识同时具有个人与社会两个维度以上观点似乎只强调知识对个体的意义;但是建构主义者同样认为知识具有社会这个维度..四、知识的建构需要在情境中完成是针对复杂知识不能以孤立方式掌握而提供解决办法;在情境中建构知识;而不是其它形式的传递过程..五、知识还具有默会性;可以区分为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与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是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研究范式;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思考与练习题1、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技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这是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概念;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2、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看法..答: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它具有方法论性质;并且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描述教育技术现象、揭示教育技术规律提供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做出科学的解释、预测和控制;建立理论;推进实践..教育技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有三类:1哲学的方法;如2一般研究方法A质的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B量的研究方法;如统计法、测量法C综合的方法;如软件工程的方法3专门研究法;如内容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课堂信息分析法3、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答:按ATEC’94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是一个规定性的一般性定义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部分都要围绕学习来进行;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学习过程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习资源人力和非人力的一切可资学习的资源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包括五个范畴:设计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开发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运用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和评价对计划、产品、项目、过程、目标或课程的质量、有效性或价值的正式确定..五个范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教育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4、为什么说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答: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系统科学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系统科学对教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遵循整体原理;教学系统设计应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教学四要素的关系;成功的教学系统在于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再比如;遵循有序原理;教学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且能提供一个较大的可供选择的范围即远离平衡态;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系统的有序发展..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贡献是它对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的归纳..由于教学过程在某种程度某种视角上说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所以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在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为改善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功能条件;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理论、认知主义认知结构论、信息加工论、建构主义学习者为中心、主动的、意义建构、协作、情境、资源..学习理论研究人类学习过程的内在规律;对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目的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教学理论着眼于如何优化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开发新的课程;以达到提高学习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样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理论基础..5、请谈谈你对因特网的出现及发展对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的影响..答:因特网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正得到飞速发展;这种数字化的媒体被称作第四媒体;第四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与获取..它与前三种媒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多媒体化、实时化、交互性、及时反馈等..这些都对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提出了挑战..早期的传播理论中的7W、六阶段、四律都是在信息相对匮乏的时代形成的;而在信息极端丰富、交互及媒体呈现的手段同样极端丰富、观点意识形态多元共存共享的现代信息社会;早期传播理论中的许多原则都受到了冲击;有些冲击甚至涉及本质;如信息传播的PUSH与PULL的问题、信息源与受众群的模糊人人都是信息提供者的同时又都是信息获取者等等6、请你谈谈新三论、网络传播、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对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冲击..答:“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给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发展空间;如有人将教学系统视为一个混沌系统;其运动过程要受混沌科学所揭示的混沌系统规律的影响;因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产生了冲击;这种冲击必然会传导到以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技术;然而;网络传播在给教育技术带来冲击的同时;却又正是教育技术借助网络传播技术而得到跨跃式发展的契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们目睹并参与了中国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以“校校通工程”等信息化建设再快速发展并显示了其对于教育技术的跨跃式发展的推动力量..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同样巨大的影响..建构主义对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及相应的教育技术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而其所倡导的个性化、情境、协作、资源的重要作用等等对教育技术提供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只有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支持建构主义理论;为这一理论提供实践的广阔舞台..所以;重视并顺应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柱..课程不再是跑道;而反映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理解的研究范式;是所谓的后现代课程观;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提供了课程设计四原则: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它对于目前广泛开展的网络课程建设;利用教育技术帮助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综合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乃至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真正转变;意义是重大的..因而;教育技术需要去适应这种后现代课程观..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重要名词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2是指二种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物化形态的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3是指三个教育技术发展阶段:手工技术时代的传统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的视听媒体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时代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在这个2X3矩阵中;我们可以陈列一些典型的技术:手工技术时代的传统教育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观念形态的技术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机电技术时代的视听媒体教学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幻灯、投影、广播、电影、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观念形态的技术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信息技术时代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技术观念形态的技术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等..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视觉教学视觉教学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概念以具体形式呈现;它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所用的媒体种类不同..视觉教学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视听教学强调利用视听设施提供具体的学习经验;把视听教材看做教师教学的传递工具和辅助教学工具;不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它与视觉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戴尔经验之塔戴尔提出的经验金字塔模型;愈上层愈抽象;愈下层愈具体..该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以依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视听教学是沟通上层抽象与下层具体的利器..视听传播“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关注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它是教育技术观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的结果;也是受系统观影响教育技术观念从有形的媒体论走向无形的系统论的结果..视听传播的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和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视听传播论把对提高教学媒体教学效果的研究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宏观框架中;改变了传统视听教学论对视听媒体进行孤立研究的方向..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其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思考与练习题1、什么是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概况和特点参见上面的重要名词2、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哪些启示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应该可以看作美国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要从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是一个不小的话题;只能试述一二:我们应该美国一样重视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在教育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应奢望追求所谓的终极真理;而是应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理论、发展理论;美国对教育技术的在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定义体现了美国人对于理论发展的务实性..我们应该有一个类似AECT的组织;超越商业行为;组织优秀专家;持之以恒地发展教育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科技发展的成果应用在教育之中;美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在教育上的应用就是例证..我们还需要正确对待人本主义的思潮;美国在教育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所追求人本主义思潮不无关系;我们需要正确处理这些论调:教育的目标是个人的自我完成;使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教育不需要对公众、集体、社会承担任何责任……以上观点;管中窥豹;见树而未见林..3、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我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是在移植欧美视听教育的基础上;经过改造与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的电化教育知识体系明显区别于国外的教育技术;让要着眼于现代教育媒体如何服务于教学目标;如何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结构比较严谨;有自己的特色..我国的教育技术在坚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前提下;正积极吸收国外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如80年代;我们发展了计算机辅助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90年代;我们成功借鉴了美国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教学设计;并纳入了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何克抗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系统、完整地吸收了AECT’94的定义2001年..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们国的教育技术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完整的教育技术科专业体系..同时;我国通过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来推进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发展;在中央及各级地方设立电化教育研究机构电教馆;及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网络..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教育技术观念中存在有误区;主要有:重电轻教;重视电教设备的维修与保管而轻视其发挥教学功能及作用重硬不重软;重视硬件建设忽略软件建设重教不重学;重视在教的过程中运用教育技术;而忽视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的支持与发展偏科技轻人文;重视技术水平考察而忽视人文修养;技术是双刃剑;需要人文素养的正确引导作用..二教育技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教育技术没有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独立学科;教育技术研究力量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队伍..4、结合我国计算机教育应用和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谈谈你对构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框架的设想..这个问题太难了;没有一点思路和线索;在网络上也找不相关的评论;暂时搁置第三章学习资源重要名词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其组成要素包括:Information; Material; Device; People; setting; Capital学习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媒体这个概念在信息技术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物理实体;如书本教材、磁盘、光盘、U盘等;一是指非实物的、承载信息意义的符码系统;如文字、语言、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超媒体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虚拟现实VR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流媒体流媒体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解决多媒体信息在窄带上的传输问题;它允许播放器及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的下载;以满足实时性及无盘工作站的播放..思考与练习题1、简述学习媒体的特征;结合具体媒体说明学习媒体的分类媒体一词源于拉丁语"medium";意为"二者之间";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媒体这个概念在信息技术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物理实体;如书本教材、磁盘、光盘、U盘等;一是指非实物的、承载信息意义的符码系统;如文字、语言、图片、声音、视频等..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它是教学系统的四要素之一另三个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它具有如下特征:固定性:可以记录存储;在需要时能再现信息;散播性:可以被远距离传播;突破信息呈现的空间限制;。
教育技术学9(何克抗)
04
CATALOGUE
教育技术学的实践与案例
教育技术学实践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数字化教育 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合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 势,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和人格发展,提倡 通过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等方式促进 学习者的发展。
传播理论
01
02
03
04
传播理论
研究信息传递的本质和规律, 涉及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
播受众等方面的研究。
传播模式
描述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结构, 常见的传播模式包括线性模式
、双向对称模式等。
传播媒介
研究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应用, 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
学习等。
02
CATALOGUE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揭示人类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探究学习发生的条件、学习的 过程以及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联结。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在学 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是学习 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现代教育技术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
3
混合式教学工具
在线课程与实体教室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资源开发与管理
01
02
03
资源开发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 ,开发教育资源。
资源管理
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 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与答案B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与答案B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与答案 B (转)(2008-10-05 13:55:17)标签:教育分类:专业第四章学与教的过程重要名词学习广义的学习可以理解为人类以经验的获得去适应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主要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行为主义);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认知主义);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运动变化的过程,也就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
一般地,教学活动首先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次,教学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最后,教学过程表现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双边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从教学规律出发,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方法,从而形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结构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见思考与练习题6思考与练习题1、试论述不同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有两种比较有影响力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一类是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另一类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析。
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其中认知领域包括六上不同层次: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组织、价值个性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准备状态、引导的反应、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创作六个不同层次。
教育技术学5(何克抗)
教育信息的本质、组成及其传播。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章
教 学 系 统 设 ●教学系统中的合作交流。 计
●
教 育 技 术 学
教学系统的资源管理及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章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教 展的主要因素 育 (一)系统方法 技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念主要来自 术 于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内涵和外延 的不断演变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 学
五、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3.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教育技术学
教 育 借用系统设计方法,教学系统可看做是一 技 教 个能够制造教学产品的“黑箱”,暂时不考虑 学 术 它内部的结构,把教学条件作为输入,在内部 系 学 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工,然后把教学结 统
设 果作为其输出。因而,教学条件、教学方法、
教 育 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它只 技 是在教学理论、学习论指导下,运用 术 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 学
教学系统设计不同于教学论 ,教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以下介绍几种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 章 认识,这些不同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系
三、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统设计的发展脉络。
第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教学,我们可以把教 五 学过程看成信息从教师或媒体传播到学生的 章
促进交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
设 干扰并利用有效手段消除传播过程中的干扰, 计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章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教 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 育 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 技 层次: 1.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术 2.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学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第一篇:《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1、先行组织者(《教学系统设计》P132)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他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容性。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
2、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貌似蒋XX说学习资源就是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
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3、掌握学习(《教学系统设计》P134)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4、教学系统开发(《教育技术学》P186)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及教学过程)联系起来,而且还要把这两种理论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联系起来;与后一个环节相关的全部过程就称之为教学系统开发。
教学系统开发通畅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践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5、学习媒体也称为教学媒体(《教育技术学》P80——P86)按媒体的表达方式分类:口语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特性:恩定性(固定性)、传播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独立性。
△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特性比较(《教育技术学》P84)选择依据:依据学习者(教学对象)的特征、依据教学(学习)任务、依据客观条件、依据媒体特点与教学功能6、教育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2.1 复习笔记一、教育技术发展鸟瞰(一)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来把握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教育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它们构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2)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教育技术两个发展方向与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媒体论”和“过程论”的观点相对应,而且涵盖了教育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两个核心概念,视听媒体和系统方法。
2.从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来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概况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起源于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所以可根据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将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划分为三个阶段:(1)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传统教育技术;(2)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视听媒体教育技术;(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信息化教育技术。
3.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如表2-1所示。
表2-1 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信息化教育技术主要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并更加注重人的作用。
信息化教育技术不但包括硬件、软件,也包括潜件如各种观念、方法、理论体系和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
与视听媒体教育技术阶段相比,信息化教育技术阶段具有以下重要特征:(1)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2)信息化教育技术将直接用于促进学习,而不仅仅是辅助教学;还要考虑基于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3)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方面有愈来愈强烈地应用需求。
(二)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1.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非替代性的,而是表现出一点的累积性;2.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即“适者生存”;3.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4.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并且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才能使自身获得快速发展。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1(2010—01—17 12:37:05)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的概述一、技术与教育技术★★(重在理解)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有形的无形的注意:不能把技术局限于有形的物质方面。
技术≠媒体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教学媒体)、方法技能(教学技巧、策略、方法)和知识经验(教学思想、理论)的综合体.书上没有有形技术(物化形态) 无形技术(观念形态)——-—基本含义、规定性定义二、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及范畴★★★(重在理解并记忆)(一) 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1994年,AECT(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出版了《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发表了教育技术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规定性的定义本书的各章就是根据这个定义而编排的,这个定义及其内容非常重要,是教育技术学的最基础知识。
(二)教育技术五个范畴的主要内容学习的范畴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变化。
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目的和归宿。
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个部分都要围绕促进学习来进行,这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学习过程是指广义的学习过程。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10章)【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10章)【圣才出品】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教育技术运⽤7.1复习笔记⼀、教育技术运⽤概述(⼀)教育技术运⽤的内涵1.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利⽤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的⼀切要素,其中教学媒体和新技术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学习资源的利⽤主要指教学媒体和新技术在教学和管理领域的运⽤。
(1)“3T”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泰勒指出计算机应⽤于教育有以下三种模式:①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Tutor);②把计算机看作指导者(Tutee);③把计算机看作⼯具(Tool);由于Tutor、Tutee和Tool三个英⽂单词均以字母T开头,所以这三种计算机应⽤模式也称为“3T”模式。
(2)3E1997年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教育技术组发表的⼀个“就应⽤技术加强K-12教育给美国总统的报告”,王吉庆认真分析了这篇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已经发⽣了根本性的变化,并把变化结果表达为3E,即环境(Environment)、设备(Equipment)和评价(Evaluation)。
2.⾰新推⼴(1)对于教育技术的运⽤⽽⾔,⾰新推⼴这个⼦范畴的重要性在于促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尝试、采纳和运⽤新的教育技成果。
(2)在⾰新推⼴过程中通常要考虑四个因素:⾰新的特点、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
3.实施和制度化(1)实施是在实际的环境中使⽤⾰新成果,⽬的是要确保组织机构中的个⼈对⾰新成果的合理使⽤。
(2)制度化是在⼀个组织机构中对教学⾰新成果的持续使⽤,⽬的是将⾰新成果整合到组织机构的运作机制和⽇常的⼯作中。
4.政策和法规政策和法规是影响和规范教育技术推⼴和使⽤的强制性规则和⾏为。
政策和法规通常受道德和经济问题的限制,它们对实践的影响更⼤也更直接。
(⼆)教育技术运⽤各⼦范畴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技术运⽤的理论和基本要素,莫达伦总结出这⼀过程⾄少包含三个阶段:使⽤、纳⼊和制度化。
教育技术学10(何克抗)
第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的发现、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的发现、采集与 十 优选; 章 优选;
教育技术学
第 十 章 教 育 技 术 与 教 育 改 革
2.21世纪学生应具有的基 2.21世纪学生应具有的基 本信息素养
①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熟练、批判性评价信息的 熟练、 能力; 能力; ③有效吸收、存储和快速提 有效吸收、 取信息的能力; 取信息的能力;
教 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 一、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 育 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 技 为了应对21 21世纪社会对新型人才 为了应对21世纪社会对新型人才 的需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 的需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 术 出了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学 出了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教 育 学生学会认知的特点。 学生学会认知的特点。不仅强调学生 对知识的学习, 对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实际能力 技 的掌握。 的掌握。对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让学 术 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方法, 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方法,学会 学
教育技术学
教 育 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让学 教 技 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的方法, 育 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进 技 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在工作中所需的各 术 术 种新知识、新技能。 与 种新知识、新技能。 学 教
育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强调 改 要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 要把 革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
第 1、学会共同生活 十 就是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就是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消除彼此之 章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学与教的过程4.1复习笔记一、学习过程(一)学习的涵义1.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类以经验的获得去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环境的过程。
人类的广义的学习过程是经验获得的过程,并表现为个体对环境或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活动。
2.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3.各派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在学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是不一样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常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地变化。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二)学习目标的分类1.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根据布卢姆的分类,包括以下六个层次:①知道: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的回忆。
②领会:是指理解和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测量是否对知识材料产生了领会,可以借助转换、解释、推断三种形式。
③运用:是指将所学到的规则、方法、步骤、原理、原则和概念等运用到新情境的能力。
运用的能力要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
④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⑤综合:是指将所学到的片断概念或知识、原理、原则与事实等整合成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
⑥评价:是认知目标中最高层次的能力,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依据某项标准做出价值判断。
(2)情感领域目标分类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等人于1964年出版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专著。
他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①接受:是情感目标中最低层次的学习结果,是指对某种现象和刺激的感知。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教育技术学概述1.1复习笔记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一)技术与教育技术1.技术的涵义在信息社会,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它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2.教育技术由于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因此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有形技术(物化形态)有形技术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表现出来。
(2)无形技术(观念形态)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二)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及范畴1.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1)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所发表的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简称AECT'94定义)的内容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谢弗勒对定义的分类,AECT'94教育技术定义是一个规定性定义。
它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领域,与其他定义相比,操作性比较强,更便于不同领域的教育技术工作者进行交流。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其中学习过程既包括无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又包括有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它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之分。
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同伴、小组、群体等,非人力资源包括各种教学设备、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先行组织者(《教学系统设计》P132)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他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容性。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
2、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貌似蒋XX说学习资源就是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
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3、掌握学习(《教学系统设计》P134)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4、教学系统开发(《教育技术学》P186)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及教学过程)联系起来,而且还要把这两种理论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联系起来;与后一个环节相关的全部过程就称之为教学系统开发。
教学系统开发通畅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践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5、学习媒体也称为教学媒体(《教育技术学》P80——P86)按媒体的表达方式分类:口语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特性:恩定性(固定性)、传播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独立性。
△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特性比较(《教育技术学》P84)选择依据:依据学习者(教学对象)的特征、依据教学(学习)任务、依据客观条件、依据媒体特点与教学功能6、教育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
7、知识管理(《教育技术学》P315)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原则:积累原则、共享原则、交流原则。
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分解,整合,使用和储存。
8、学习策略(《教育技术学》P111)△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自觉的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即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程序和技巧。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部分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②元认知(原始的、最根本的、対认知的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注意)策略,调节策略③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环境、程度>管理和雪球支持策略9、绩效技术(《教育技术学》P286)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试试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有很多解释,但其特征就有这样一些典型:1):强调“以人为本”2):系统性和整合性3):目的性4):程序性5):动态性与开放性6):始终追去“高效性”——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10、传播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P25)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7W模式: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Effect、Why、Where)传播理论揭示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1):确定教学传播信息2):选择教学传播媒体3):通道传递4):接受和解释5):评价和反馈6):调整和再传送11、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教育技术学》P3)①设计:设计室详细的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
②开发:开发是指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照实现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其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③利用:利用时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的过程,④管理: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
⑤评价:评价是对一个事物价值的确定。
12、教学组织形式含义(《教育技术学》P124)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指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分为三类: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13、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P18):1):哲学基础(技术主义,人文主义)2):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系统科学(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系统方法(分析目标背景条件假设、调研搜集事实资料、比较权衡利弊、最优方案、研制试验纠正、应用推广)14、几大学习理论主要观点(《教育技术学》P29、P143)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反应——强化”②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得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习者主动性、就只是改组重构新信息意义建构、社会性交流合作、情境性情境创设、资源重要性)15、教育技术发展四阶段(《教育技术学》P43)直观(传统)教学→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16、学习风格分类(《教育技术学》P112)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①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冲动型和沉思型②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学习兴趣、态度、焦虑、价值观等③学习风格的意动成分:以利与坚持、言语表达、动手操作【上三为心理性层面】④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成分:声音、光线、温度、学习时间、感觉通道的偏爱;⑤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成分:独立或结伴学习、竞争或合作学习【后两种构成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和社会性层面】克内克的研究:1:信息加工的风格2: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感官3:感情的需要4:社会性的需要5:环境和情绪的需要劳克斯的学习风格分类:1:情感1学习者喜欢在群体中学习,对他人非常敏感,根据他人的情感进行决策2:情感2学习者关心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他们根据道德和美学进行决策3:认知1学习者喜欢关心生活的实践方面,并根据精确的信息进行决策4:认知2 学习者喜欢用事实建构和理解理论17、戴尔的经验之塔的理论(《教育技术学》P43)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的来的。
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他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
如下图:“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1).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
但不是说秋去任何经验都必须胫骨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梯,也不是说下一层的经验闭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
化分阶层是为了说明各个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升到抽象。
有效的学习之路应该充满具体经验。
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
3.)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概念可供推理之用,是最经济的思维工具,他把人们探求真理的智力简单化、经济化。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的抽象。
5).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其用途:当今,教育技术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恐怕就是对于网络媒体的利用与推广了,而"经验之塔"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网络媒体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它所使用的教学层次,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把新的教学手段加入到"塔"的适当位置上。
其次,必须与课程相结合的理论更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牢记。
因为网络的强大威力已经在教学中产生了盲目使用的问题,这是在使用新媒体时所必须要重视的不良倾向18、媒体选择的依据(《教育技术学》P85)1:依据学习者(教学媒体)的特征2:依据教学任务3:依据客观条件媒体选择的方法根据上面三点外,选择教学媒体时,还要考虑媒体自身的特点,如信息的表现形式,媒体的交互可控性等19、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及其异同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教育技术学》P99)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2:情感领域目标分类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教育技术学》P101)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两类学习目标分类系统的比较(《教育技术学》P104)20、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P11)其内容应属于“教学技术哲学”的范畴——它包括教育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内容,但并非二者的简单叠加。
由于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借助技术的教育,学科定位也是教育,所以应当是以教育哲学为基础去吸纳与整合技术哲学的有关内容,才能形成“教育技术哲学”体系21、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九大教学事件”,就是将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同教师教学的外部活动相适配的成功尝试。
“九大教学事件”可以这样来表述(前者是教师的行为,后者是学生的反应与应对):(1) 引起学习注意——保持警觉;(2)交待学习目标——建立预期;(3)回忆相关旧知——提取记忆;(4)呈现教学内容——选择性知觉;(5)提供学习指导——编码;(6)引发行为表现——反应;(7)给予信息反馈——强化;(8)评估行为表现——再强化;(9)强化保持与迁移——提示提取。
【网上搜来的】1:引起学习注意2:交代学习目标3:回忆相关旧知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给予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9:强化保持与迁移22、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发展的作用(《教育技术学》P25)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贡献是它对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及教学传播基本规律的归纳。
由于教学过程也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所以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在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为改善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功能条件,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①传播理论阐明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②传播理论揭示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③传播理论揭示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机制23、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24、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P14)方法有三类:1:哲学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研究教育技术宏观的,指导性的方法2:一般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实物分析法,)量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追因法,统计法,策略法)综合的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