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运算之加减部分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一、本节学习指导有理数的运算和我们小学学习的四则运算很相似,运算规律都一样,不同的是有负数参与,所以相对要复杂一些,本章要多加练习。
二、知识要点1、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2)加法计算步骤: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①加法的交换律:a+b=b+a;②加法的结合律:(a+b)+c=a+(b+c).(4)为了计算简便,往往会采取以下方法: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①减法变加法;②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一个“不变”: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变换,即减法没有交换律。
注:有理数的减法实质就是把减法变加法。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①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
在一个算式中,若有减法,应由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然后再省略加号和括号;②利用加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
注意: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当有减法统一成加法时,减数应变成它本身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2)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的相反数。
(3)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若ab=1<==>a、b互为倒数。
(4)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是,积是负数。
有理数的减法-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北师大版)
9.计算:
(1) 17 21.
(3) 98 45.
(2)10 3.
(4)
0
7 9
.
【答案】(1)4 (2)-13
【解析】(1) 解:原式=21-17=4
7
(3)-53 (4) 9
(2) 解:原式=-(10+3)=-13
(3) 解:原式=(-98)+45=-(98-45)=-53
(4)
解:原式=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5 有理数的减法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探索有理数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 实际问题; 3、理解有理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两者之间的转化;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8.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 g,(25±0.2)k g,(25±0.4) 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___kg.
【答案】0.8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计算. 【详解】解:质量最小值是 25﹣0.4=24.6, 最大值是 25+0.4=25.4, ∴25.4﹣24.6=0.8. 故答案为:0.8.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且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 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 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下图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天柱山
已知天柱山某日山下温度为5 ℃, 山上温度为-5 ℃, 你能列式表示出山上温度与山下温度的温差吗?
七年级数学上册 2.7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运用法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素材 (新版)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运用法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难易度:★★
关键词:有理数
答案: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法则中要注意两变:减法运算变加法运算,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注意一不变:被减数不变。
可以表示成: a -b=a+(-b)。
【举一反三】
典例:月球表面的温度中午是101℃,半夜是-153℃,那么中午的温度比半夜高
_______ ℃。
思路导引:一般来说,此类问题要先正确的列出算式。
中午的温度比半夜高多少,就是用中午的温度减去半夜的温度。
101℃-(-153℃),根据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101+153=264。
标准答案:264℃。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案、教学设计
1.探索有理数减法的规律,发现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2.学会运用数轴、图形等直观工具,帮助理解和解决有理数减法问题。
3.学会采用分解、组合等方法,简化有理数减法的计算过程。
4.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难点
1.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深度,特别是对减法与加法关系的理解。
2.学生在运用有理数减法运算性质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和困惑。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变化、物品增减等,引出有理数减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1.基础巩固(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34页的练习题1、2、3,重点在于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基础计算。
-选择两个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解答。
2.能力提升(选做题)
-解决课本第35页的挑战题4、5,这些题目将考察学生对有理数减法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能力。
-设计一道涉及有理数减法的实际问题,要求包含至少两个步骤的解决问题过程。
2.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提高自己。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本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在减法运算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减法法则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意识,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建阳市二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7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运用法则时要注意什么问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运用法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难易度:★★关键词:有理数答案: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法则中要注意两变:减法运算变加法运算,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注意一不变:被减数不变。
可以表示成: a-b=a+(-b)。
【举一反三】典例:月球表面的温度中午是101℃,半夜是-153℃,那么中午的温度比半夜高_____℃。
思路导引:一般来说,此类问题要先正确的列出算式。
中午的温度比半夜高多少,就是用中午的温度减去半夜的温度。
101℃-(-153℃),根据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101+153=264。
标准答案:264℃。
相反数21. 只有______________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点分别位于原点的______,且与原点的距离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_.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有______.2. 如果4.5-=-a ,那么a = ,如果()9--=b ,那么b -= ,如果-a =a ,那么a = .3. 如果a 表示有理数,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和-(-a )互为相反数 B.+a 和-a 一定不相等 C.-a 一定是负数D.-(+a )和+(-a )一定相等 4. 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312,+1834,-6.534,π-1. 5. 化简下列各式:(1)⎪⎭⎫ ⎝⎛+-812; (2)+(-7);(3)()[]2---; (4)()[]5-+-; (5)()[]{}3+--+6. 同学们都看过中央电视台《三星智力快车》吧,那可是针对我们中学生的节目,其中有一个小栏目是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给出一些提示性语言,学生根据提示性语言回答出问题.下面我们也来做一个类似的题,根据提示分析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判断出它是一个什么数. (1)它是一个整数;(2)它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在原点左边;(3)它的相反数比2小.答:这个数是 ;请你将这个数及它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7. 如果a 与-2互为相反数,那么a 等于( ).A. -2B. 2C. -12D. 128. 数轴上A 点表示+5,B ,C 两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B 到A 的距离为2,求点B 和点C 各对应的数.9. (2011广东广州市)9的相反数是 .10. (2011浙江丽水)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和-2B .-2和12C .-2和-12D .12和211. (2012•遵义)-(-2)的值是( ) A .-2 B .2 C .±2 D .4 参考答案 略章末复习【知识与技能】在复习本章知识的根底上,理清知识脉络,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结构。
有理数运算法则口诀
有理数运算法则口诀
有理数运算法则是我们学习数学时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它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有理数运算的口诀,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同号相加,异号相减,取绝对值,按大的符号来。
2. 加法交换律,减法无交换。
3. 加法结合律,减法无结合。
二、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1. 同号相乘,异号相除,结果为负,记住。
2. 乘法交换律,除法无交换。
3. 乘法结合律,除法无结合。
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 先乘除后加减,按照顺序来。
2. 括号内的先算,得到结果再算。
四、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1. 同底数相乘,指数相加。
2. 同底数相除,指数相减。
3. 一个数的0次方,结果是1。
4. 一个数的负整数次方,结果是倒数。
五、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 同号比大小,绝对值大的更大。
2. 异号比大小,负数更小。
以上就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口诀总结,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口诀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律。
记住这些口诀,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更加得心应手。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
9.计算: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5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6
1 12
10. 有依次排列的3个数:3、9、8,对相邻的两个数,都 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数之间, 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6,9,-1,8,这称为第一次操 作;做第二次同样的操作后,也可以产生一个新数串:3, 3,6,3,9,-10,-1,9,8.继续依次操作下去,问: 从数串3,9,8开始操作100次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 所有数之和是多少?
答案:(1)-12+(-11)+(-10)+(-6)=-39. (2)因为2+4+6+8+10+12=42,42÷2=21,而偶数的和不可 能为奇数,所以在6个偶数的某些数前添加负号不可能使它 们的代数和为0.
巩固练习
1. 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C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至少有一个正数
D.至少有一个负数
2. 给出20个数:89,91,94,88,93,91,89,87,92,
86,90,92,88,90,91,86,89,92,95,88.则它
们的和是(D ).
A.1789
B.1799
C.1879
D.1801
3. 若a、b表示有理数,且a>0,b<0,a+b<0,则下列
各式正确的是(D ).
根据你的观察,先写出猜想:
1 1 (1 1 ) 7 10 3 7 10
(1)
n
1 n
1
_n_(1n__1_) _1n__n_1_1 _;
(2)
n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有理数的减法及混合运算讲义
有理数的减法&加减混合运算练习【复习目标】1.能进行包括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能进行包括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回顾】【知识点击】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符号表示"a −b =a +(−b)." 观察这个表达式,a 减去一个数变成了a 加上一个数,即减法运算变成了加法运算;减数b 它的相反数(−b);而被减数b 没有发生变化.简单总结为:两变一不变.【例1】计算:(1)18-(-3); (2)(-3)-18; (3)(-18)-(-3); (4)(-3)-(-18) ;(5) 0-7.(6) -1-2; (7) 3-(-3); (8) (-3.71)-(-1.45); (9) 6.18-(-2.93).【例2】计算:(1) (-3)-[6-(-2)]; (2) 15-(6-9); (3) |-3.5|-|-2.5|-(-2).(4) (3-10)-2; (5) 3-(10-2); (6) (2-7)-(3-9); (7) )321()61()21()31(+------【例3】10箱苹果中,每箱以20千克为标准,超过20千克为正数,不足20千克为负数,记录如下:+2,0,-1,+1,-2,-1.5,-0.5,+0.25,0,-0.25. (1)最重的和最轻的差多少千克? (2)10箱总重量是多少千克?【例4】下面是一个方阵图,每行的3个数、每列的3个数、斜对角的3个数相加的和均相等。
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对照原来的方阵图,你能完成右边的方阵图吗?加减混合运算【例5】 (1) (-20)+(+3)-(+5)-(-7) (2) (-11)-7+(-9)-(-6)【例6】(1) (14)(4)(2)(26)(3)++-+-+++- (2) -40-28-(-19)+(-24)-(-32)(3) 2115351434612⎛⎫⎛⎫---++- ⎪ ⎪⎝⎭⎝⎭(4)【基础限时训练】 1.填空题(1)温度3°C 比-9°C 高 ; (2)温度-6°C 比-2°C 低 ; (3)海拔-200米比-300米高 ;(4)海拔600米比-100米高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学课件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跟踪训练】 计算:(1)
(2) 解:(1)原式
(2)原式
归纳总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举一反三】 含有绝对值符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计算:|−0.75|+(+3 1 )−(−0.125)−|−0.125|.
(1)如果点A表示数3,将A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 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表示数_____;
(2)如果将点B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 终点表示的数是0,那么点B所表示的数是______.
解析:(1)3-7+5=1; (2)设点B表示的数是a,由题意,得a+3-5=0,解得a=2. 答案:1;2.
这里使用了 哪些运算 律???
归纳:
“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如:a+b-c=a+b+( - c ).
(-20)+(+3)-( - 5)-(+7)
(1)读出这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还可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归纳:号.
省略括号 运用加法交换律使 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跟踪训练】
1.为计算简便,把(-2.4)-(-4.7)-(+0.5)+(-3.5)
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正确的是( C )
A.-2.4-4.7-0.5-3.5 B.-2.4+4.7+0.5-3.5 C.-2.4+4.7-0.5-3.5 D.-2.4+4.7-0.5+3.5
1.3.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案)2022秋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人教版(安徽)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数量减少的情况?”比如,气温从10度降到5度,我们就可以用减法来表示这个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理数减法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和计算方法。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减法运算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重点讲解有理数减法法则,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如何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强调相反数在减法运算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有理数减法是指将两个有理数相减的运算。它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果小华原本有5个苹果,他给了小明2个苹果,那么小华现在还剩下多少苹果?这个案例展示了有理数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教材P22 思考. 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a-b(例如2-1,1-1).现
在,当a小于b时,你会做a-b(例如1-2,(-1)-1)吗? 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
活动3 知识归纳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 相反数 ,
练习
1.教材P23 练习第1,2题.
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若a>0,b<0,则a-b>0 B.若a<0,b>0,则a-b<0 C.若a<0,b<0,则a-(-b)>0 D.若a<0,b<0,且|a|>|b|,则|a-b|>0
( C)
3.最大的负整数减去最小的正整数的相反数,差为 0 .
4. -13
第一章 有理数 1. 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 3 .2 有理数的减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3.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即 有理数减法法则:a-b=a+ (-b) .
减号变加号
表达式: a - b=a + (-b)
被减数不变
减数变其相反数
活动4 例题与练习
例1 计算:
(1) (-3)―(―5); (2) 0-7; (3) 7.2―(―4.8);
(4)
1 −3 2
1 −54
解:(1) (-3) -(-5) = (-3)+5 =2
解:∵|a|=3,∴a=3或a=-3. ∵|b|=10,∴b=10或b=-10. ∵|c|=5,∴c=5或c=-5. 又∵a,b异号,b,c同号, ∴a=-3,b=10,c=5或a=3,b=-10,c=-5. 当a=-3,b=10,c=5时, a-b-(-c)=-3-10-(-5)=-8; 当a=3,b=-10,c=-5时, a-b-(-c)=3-(-10)-5=8. 综上所述,a-b-(-c)的值为-8或8.
有理数的减法 第一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含重点):有理数减法是有理数加法的后一节课,它是加法的逆运算,是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一个关节点,在有理数的运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理数的减法最终归结为有理数的加法,体现了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故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运算是本节课的重点二、学情分析(含难点):学生在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的基础上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小学已经掌握:3-2的计算形式,初中引入了负数后减法涉及的情况补充了:1、小正数-大正数,例如:2-3;2、正数-负数,例如2-(-3);3、负数-负数,例如(-2)-(-3)或者(-3)-(-2),这些新的形式都将给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带来理解的难题。
故本节课在抛出问题时,以其中一种情况:正数-负数,例如2-(-3)形式,冠以实际问题中的温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以此降低难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导出有理数减法的计算规律,归纳出减法的法则。
在法则的推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代数角度探究: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求差的运算就是知道和及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在此基础上获得差,再对比、归纳分析得到法则;另一方面,可以从几何的角度获得结果,即利用数轴求温差,就是在温度计或者数轴上求两个温度相隔多少的问题,故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2、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及运算3、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运算【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体会有理数减法与加法联系,体会转化的思想2、经历由特例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有理数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四、教学策略分析1、新课前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题带点:练习题形式复习相反数、有理数加法运算、数轴上单位相隔问题2、利用温差情景建立有理数减法模型,探究减法法则3、分别从代数和几何角度推导法则4、在对比、归纳过程中采取纵排板书,突出转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5、在例题讲解过程中规范解题步骤,突出法则的步骤性6、适时适量的巩固练习加强能力7、练后及时点拨点评,注重题后小结反思五、学法指导:探索新知----归纳小结-----练习巩固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1、 -3的相反数是 ;7的相反数是2、 计算:(1)2+12= (2)(-12)+(-2)=(3) (-8)+3 (4)(+8)+(-3)=(5)(–7)+ 7 =_____ (6)0 +(–8) =___ __3、 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点A 和表示-3的点B ,你能根据数轴的位置关系说说A 、B 两点间的距离吗?【小结】1、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2、有理数的 加法法则以及步骤3、求比大多少,用减法,如何利用数轴求得结果【师生活动】学生课前3分钟独立完成,课上教师点评,关注第3题的解决方法【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储备,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二)、新课探究1、温差问题抛出新问题,问题:今天室外温度为28摄氏度,下图是老师家里冰箱的温度显示,其中冷藏室温度为5摄氏度,冷冻室温度为-12摄氏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第6讲: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师版)——王琪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有理数加法法则: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二、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注意:1.有理数加法法则和小学所学加法法则一致。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2.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加;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时可以先加;同分母的分数可以先加。
类型一:有理数的加法1.气温由﹣2℃上升3℃后是()℃.A.1 B.3 C.5 D.﹣5解:由题意,得﹣2+3=+(3﹣2)=1,故选:A。
2.计算﹣1+2的结果是()A.﹣3 B.﹣1 C.1 D.3解:﹣1+2=1.故选:C。
3.计算(﹣3)+5的结果等于()A.2 B.﹣2 C.8 D.﹣8解:(﹣3)+5=5﹣3=2.故选:A。
4.有理数中,比﹣3大2的数是()A.﹣5 B.5 C.1 D.﹣1解:根据题意得:﹣3+2=﹣1,故选D。
5.绝对值大于1且小于4的所有整数和是()A.6 B.﹣6 C.0 D.4解: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所有整数是:﹣2,﹣3,2,3共有4个,这4个数的和是0.故选:C。
6.计算|﹣4+1|的结果是()A.﹣5 B.﹣3 C.3 D.5解:原式=|﹣3|=3,故选C。
7.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是()A.0 B.1 C.±1 D.π解:由题意,得a+(﹣a)=0,故选:A。
8.我市冬季里某一天的最低气温是﹣10℃,最高气温是5℃,这一天的温差为()A.﹣5℃B.5℃C.10℃ D.15℃解:5﹣(﹣10)=5+10=15℃.故选D。
类型二:有理数的减法9.下列算式正确的是()A.(﹣14)﹣5=﹣9 B.0﹣(﹣3)=3C.(﹣3)﹣(﹣3)=﹣6 D.|5﹣3|=﹣(5﹣3)解:A、(﹣14)﹣5=﹣19,故本选项错误;B、0﹣(﹣3)=0+3=3,故本选项正确;C、(﹣3)﹣(﹣3)=﹣3+3=0,故本选项错误;D、|5﹣3|=2,﹣(5﹣3)=﹣2,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 .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
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jiā shù)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去较小的绝对值;
(5)(–7)+ 7 =
(6) 16 + 0 =
( 0 + ( 12/10/2021
7)
–8) =
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16
(3) 一个(yī ɡè)数与0相加,仍
–8
得这个数.
12/10/2021
第一章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2 有理数的减法(jiǎnfǎ)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法则 jiǎnfǎ) 七年级数学(shùxué)·人教版
第一页,共二十页。
学习 目标 (xuéxí)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推导。
12/10/2021
第二页,共二十页。
知识回顾
(1) 4 + 16 = 20 (2)(–2)+(–27)= –29
(3)(–9)+ 10 = 1 (4) 45 +(–60)= –15
(1)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jiā shù)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1)被减数(jiǎn shù)可以小于减数(jiǎn shù).如: 1-5 ; (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如:(+3)-(-2);
(3)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 (4)大数减小数,差为正数;小数减大数,差为负数;
2、根据有理数减法(jiǎnfǎ)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jiǎnfǎ)的运算,都可以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8)]-
1 8
0.52
。
(5 1) (3) ( 13) (3)
3
3
1.2 2 1 5 1 3.4 (1.2) 53
1 4
2
2
1 2
11
1 4
2
1 3
A1.3 434
24
B.013.23
C.6
1 2
D. 52
1 3
2
3 4
7 8
3
2 3
3
7 5
2 -1 2 -1 则2S= 2+22+23+24+...+22009 ,因此2S-S= 2009
所以1+2+22 +23+...+22008 = 2009
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 1+5+52 +53+... 52009 的值是( )
A、 B、 52009-1
52010 -1
C、52009 -1 4
D、52010 -1 4
A、-2+4-3+5 B、-2-4+3+5 C、-2-4-3+5 D、-2+3+5+4
3. 在算式4- 35 中的△所在的位置,填入下列哪种运算符号,计算
出来的值最小( )。
A、+ B、- C、× D、÷
4.如果|x|=|y|,那么x与y的关系是________;如果-|x|=|-x|那么
x=_______. 5.某市今年财政收入达到105.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保留三位有 效数字)表示105.5亿元为_______________元
为( )
七年级有理数减法知识点
七年级有理数减法知识点有理数减法是将两个有理数相减的运算,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学习有理数减法之前,需要掌握加法及其基本性质,例如传递律、结合律和交换律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七年级有理数减法的知识点。
一、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有理数减法是指对于两个有理数a和b,我们可以用“a-b”的方式表示它们的减法运算。
其中,a表示被减数,b表示减数,减数不能为0。
当减数b为正数时,a-|b|表示a减去b的绝对值;当减数b为负数时,a+|b|表示a加上b的绝对值。
例如,对于a=5和b=-2,我们可以用“5-(-2)”或“5+2”表示他们的减法运算。
这时,我们需要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即“5+2=7”,因此“5-(-2)=7”。
二、有理数减法的性质有理数的减法具有很多基本性质,包括:1. 交换律:a-b=b-a。
2. 结合律:(a-b)-c=a-(b+c)。
3. 传递律:如果a>b且b>c,那么a-c>b-c。
4. 加减法的分配律:a-(b+c)=a-b-a-c。
这些性质可应用于有理数减法的计算中,可以简化计算步骤,提高计算效率。
三、有理数减法的实例以下是一些有理数减法的实例:1. 5-2=3,表示将5减去2得到3。
2. -5-(-2)=-3,表示将-5加上2的相反数-2得到-3。
3. 2.5-(-1.5)=4,表示将2.5加上1.5得到4。
4. -1.2-(-1.2)=0,表示将-1.2加上它的相反数-(-1.2),也就是1.2得到0。
4. -3-(-5)=2,表示将-3加上5得到2。
在计算有理数减法时,需要先确定减数和被减数,并根据加减法的规律将其转换为加法运算。
为了避免错误,建议在计算过程中将赋值过程清晰地写出来,同时仔细检查计算过程中的符号和小数点。
四、有理数减法的应用有理数减法运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用有理数减法运算表示温差的变化、银行利率的变化等。
同时,有理数减法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例如学习三角函数、微积分等概念都需要掌握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方法。
七年级数学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知识点解读有理数的减法
知识点解读:有理数的减法知识点一:有理数减法法则1.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归纳总结:(1)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关键是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再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计算,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2)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要注意:将减号变为加号,同时减数变成原来的相反数.(3)数轴上A 、B 两点间的距离实际就是它们表示的数a 、b 差的绝对值即:AB=|a-b|.(4)一个数减去0比较容易,而减去一个数,一定要按法则,写成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1:计算2-(-3)=_____.分析: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再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即2-(-3)=2+3=5.变式练习:计算:-3-(-7)= .参考答案:4知识点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1)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形式.(2)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3)计算出结果.2.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1)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加.(2)几个数相加的结果是整数时可以先加.(3)同分母分数先加.(4)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分别先加.归纳总结: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我们可以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样就可将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统一后的式子是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的形式,这样的式子叫做代数和. 例2:计算下列各式(1)(-7)+5-(+3)-(-4);(2)(-4)-⎪⎭⎫ ⎝⎛+-⎪⎭⎫ ⎝⎛-+⎪⎭⎫ ⎝⎛-32221322. 分析:对于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先按照有理数减法法则,先把减法化成加法,然后按照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运算,在解决问题时,要先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特点,采用适当的步骤,才能计算正确、简便和迅速.根据题目特点,若能应用加法交换律或结合律的一定要尽量先用这些运算律,这样不但可以简便运算,而且还能防止出错.解:(1)原式=-7+5-3+4=(-7-3)+(5+4)=(-10)+9=-1;(2)原式=214214322322214322213224-=--=⎪⎭⎫⎝⎛-+⎪⎭⎫ ⎝⎛--=--+-.变式练习:计算下列各式:(1)9-(-4)+(-3)-(+1);(2)5-(124-)+12+(124-).参考答案:(1)9;(2) 152.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说法:①10;②-2是4的一个平方根;③49的平方根是23;④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12a =±.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①10②-2是4的一个平方根,正确; ③49的平方根是±23,故错误; ④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1,故正确;2,故错误,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C.2.若关于x 的方程212x m x +=-+的解是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m <-B .2m >-C .2m <-且4m ≠D .2m >-且4m ≠ 【答案】D【解析】先解分式方程,根据方程的解为负数列出关于m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求出m 的取值范围,根据当分式的分母为0时分式方程无解,将2x =-代入分式方程去分母后的方程中求出m 的值,将此值排除即可求出m 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212x m x +=-+ 去分母得22x m x +=--,移项得22x x m +=--,合并同类项得32x m =--,系数化为1得23m x --=,∵方程的解为负数, ∴203m --< 去分母得20m --<,移项得2m -<,系数化为1得2m >-,又∵当2x =- 时,分式方程无解将2x =-代入22x x m +=--,解得4m =,∴4m ≠,故2m >-且4m ≠选D.【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本题时一定要考虑到方程无解时的情况,将这种情况下解出来的m 排除.3.-2019的相反数是( )A .2019B .-2019C .12019D .12019- 【答案】A【解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解答即可.【详解】解:1的相反数是﹣1.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反数的定义,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0的相反数是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4.如图,已知:AB ∥CD ,EG 平分∠AEF ,EH ⊥EG ,EH ∥GF ,则下列结论:①EG ⊥GF ;②EH 平分∠BEF ;③FG 平分∠EFC ;④∠EHF=∠FEH+∠HFD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A【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角平分线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EG平分∠AEF,∴∠AEG=∠FEG,∵EH⊥EG,∴∠HEG=90°,∴∠AEG+∠BEH=90°,∠FEG+∠FEH=90°,∴∠BEH=∠FEH,∴EH平分∠BEF,故②正确,∵EH∥FG,∴∠GFE=∠FEH,∴∠GFE+∠GEF=∠FEH+∠GEF=90°,∴∠G=90°,∴EG⊥FG,故①正确,∵AB∥CD,∴∠AEF+∠CFE=180°,∵∠GFE+∠GEF=90°,∴∠AEG+∠CFG=90°,∵∠AEG=∠GEF,∴∠GFC=∠GFE,∴FG 平分∠CFE,故③正确.∵∠EHF+∠HEF+∠HFE=180°,∠BFE+∠HEF+∠HFE+∠HFD=180°,∴∠EHF=∠BEH+∠DFH,∵∠EHF=∠BEH,∴∠EHF=∠FEH+∠HFD,故④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角的余角相等,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32x x x ÷=B .325x x x +=C .326x x x ⋅=D .222(x y)x y +=+ 【答案】A【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及完全平方公式逐一计算可得【详解】解:A 、x 3÷x 2=x ,正确;B 、x 3与x 2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错误;C 、x 3•x 2=x 5,错误;D 、(x+y )2=x 2+2xy+y 2,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幂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及完全平方公式.637-,3.5,0,3.02002 )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 【答案】A【解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在实数3,π,37-,3.5,316,0,3.02002,8中,无理数有3,π,316,8,共有4个.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含有π的绝大部分数,如2π.注意: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不能只看形式,要看化简结果,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各点中,位于第四象限的点是()A.(3,-4) B.(3,4) C.(-3,4) D.(-3,-4)【答案】A【解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第四象限内点的横坐标大于0,纵坐标小于0. 【详解】∵第四象限内点的横坐标大于0,纵坐标小于0,∴(3,-4) 位于第四象限.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第三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第四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案是我国几家国有银行的图标,其中图标属于中心对称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第一个是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第二个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第三个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第四个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所以共计2个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点睛】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9.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连接两点的线中,垂线段最短;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③若两条直线有两个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重合;④若AB+BC=AC,则A、B、C三点共线.A.1B.2C.3 D.4【答案】C【解析】线段的基本性质是: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故①错误;②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所以,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故②正确;③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若两条直线有两个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重合;故③正确;④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知,故④正确;综上所述,以上说法正确的是②③④共3个.故选C.10.将50个数据分成5组列出频数分布表,其中第一组的频数为6,第二组与第五组的频数之和为20,第三组的频率为0.2,则第四组的频率为()A.0.28 B.0.3 C.0.4 D.0.2【答案】A【解析】首先求得第三组的频数,则利用总数减去其它各组的频数就可求得,利用频数除以总数即可求解.【详解】解:第三组的频数是:50×0.2=10,则第四组的频数是:50-6-20-10=14,则第四组的频率为:1450=0.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频率的公式:频率=频数÷总数即可求解.二、填空题题1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4,则该三角形最大角为______度.【答案】80【解析】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可以设一份为x°,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2x°,3x°,4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方程求三个内角的度数.【详解】设一份为x∘,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2x°,3x°,4x°,2x+3x+4x=180,解得;x=20,∴4×20°=80°,故答案为:8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内角和等于180°.12.已知,则______.【答案】【解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n为25的平方根.【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平方公式,解此题的关键在于考虑正负两种情况.13.已知如图是关于x的不等式2x﹣a>﹣3的解集,则a的值为_____.【答案】1【解析】先解出不等式2x﹣a>﹣3,得x>32a-;再根据数轴上的解集为x>-1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32a-=-1,再解出a的值即可【详解】解不等式2x﹣a>﹣3,得x>32a-;数轴上的解集为x>-1∴32a-=-1解得a=1【点睛】当题中有两个未知字母时,应把关于某个字母的不等式中的字母当成未知数,求得解集,再根据解集进行判断,求得另一个字母的值.本题需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负数时,应只改变不等号的方向,余下运算不受影响,该怎么算还怎么算.14.如图,一个点在第一象限及轴、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到用时2秒,到点用时6秒,到点用时12秒,…,那么到点用时________秒,第931秒时这个点所在位置坐标是_________.【答案】42,(29,30)【解析】由题目中所给的点运动的特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详解】解:由题意可知这点移动的速度是1个单位长度/秒,设这点为(x,y)到达(1,0)时用了3秒,到达(2,0)时用了4秒,从(2,0)到(0,2)有四个单位长度,则到达(0,2)时用了4+4=8秒,到(0,3)时用了9秒; 从(0,3)到(3,0)有六个单位长度,则到(3,0)时用9+6=15秒;依此类推到(4,0)用16秒,到(0,4)用16+8=24秒,到(0,5)用25秒,到(6,0)用36秒,到(6,6)时用36+6=42秒…可得在x 轴上,横坐标为偶数时,所用时间为x 2秒,在y 轴上时,纵坐标为奇数时,所用时间为y 2秒, ∵30×30=900∴第931秒时这个点所在位置的坐标为(29,30)故答案为:42,(29,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坐标的变化规律,得出运动变化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点D C '',的位置.若65EFB ︒∠=,则AED '∠等于________.【答案】50°【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EF 的度数,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D′EF 的度数,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D ∥BC,∠EFB=65°,∴∠DEF=65°,又∵∠DEF=∠D′EF,∴∠D′EF=65°,∴∠AED′=50°.【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和平行线的性质.16.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如图()1),把余下的部分沿虚线剪开,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答案】()()22a b a b a b -=+-或()()22a b a b a b +-=-. 【解析】分别表示出两种情况下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而面积是相等的,故可得到结果.【详解】解:在图(1)中,大正方形面积为a 2,小正方形面积为b 2,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2-b 2, 在图(2)中,阴影部分为一长方形,长为a+b ,宽为a-b ,则面积为(a+b)(a-b),由于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所以有a 2-b 2=(a+b)(a-b)成立.故答案为a 2-b 2=(a+b)(a-b)或(a+b)(a-b)=a 2-b 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几何意义的理解,将整式运算与几何图形结合,注意各个量的变化.17.分解因式:x 2-1=______________.【答案】(x+1)(x-1).【解析】分解因式x 2-1中,可知是2项式,没有公因式,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详解】x 2-1=(x+1)(x-1).故答案为:(x+1)(x-1).【点睛】本题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8.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格点三角形ABC (顶点为网格线的交点)的顶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2,4),(4,3).(1)请在网格图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将ABC △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请画出两次平移后的111A B C △,并直接写出点B 的对应点1B 的坐标;(3)若(),P a b 是ABC △内一点,直接写出111A B C △中的对应点1P 的坐标.【答案】 (1)见解析;(2)()14,3B --;(3)()15,6P a b --.【解析】(1)根据A 、C 两点坐标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2)首先确定A 、B 、C 三点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的对应点位置,然后再连接即可;;(3)利用此平移规律可得()15,6P a b --.【详解】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点B 坐标为:(1,3);将ABC △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画出两次平移后的111A B C △,即为所求,点B 的对应点1B 的坐标()4,3--;(3)(),P a b 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可得()15,6P a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变换:确定平移后图形的基本要素有两个:平移方向、平移距离.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19.解下列方程组(1)33814x y x y =+⎧⎨-=⎩(2)43165320x y x y +=⎧⎨+=⎩【答案】 (1)21x y =⎧⎨=-⎩;(2)40xy =⎧⎨=⎩. 【解析】(1)利用代入消元法求解可得;(2)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可得.【详解】解:(1)3{?3814x y x y =+-=①②,将①代入②,得:3(y+3)﹣8y =14,解得:y =﹣1,将y =﹣1代入①,得:x =2,所以方程组的解为2{ 1x y ==-;(2)4316 5320x y x y +=⎧⎨+=⎩①②,②﹣①,得:x =4,将x =4代入①,得:16+3y =16,解得:y =0,所以方程组的解为4{?0x y ==.【点睛】本题考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是掌握方程组解法中的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20.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6,21 4.x y x y +=⎧⎨+-=⎩【答案】22x y =⎧⎨=⎩【解析】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详解】()26,21 4.x y x y +=⎧⎪⎨+-=⎪⎩①② ②整理得:22x y -=③2①×得:2412x y +=④-④③得:510y =把2y =代入①中,解得:2x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22x y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解题步骤.21.解不等式组240330x x +>⎧⎨-≥⎩,并写出满足条件的整数解. 【答案】﹣2<x ≤1,整数解为﹣1、0、1.【解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大小小大中间找”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详解】解:解不等式2x+4>0,得:x >﹣2,解不等式3﹣3x≥0,得:x≤1,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1,所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1、0、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如图,为原点,数轴上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为,且满足关于的整式与之和是是单项式,动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向终点运动.(1)求的值.(2)当时,求点的运动时间的值.(3)当点开始运动时,点也同时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向终点运动,若,求的长.【答案】 (1) m=-40,n=30.(2)t=5.(3)AP=或AP=70.【解析】(1)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相同,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2) 分情况讨论:当点P在O的左侧时:当点P在O的右侧时.即可得到答案.(3)结合题意分别计算:①如图1,当点P在点Q左侧时,如图2,当点P在点Q右侧时.【详解】(1)因为m、n满足关于x、y的整式-x41+m y n+60与2xy3n之和是单项式所以所以m=-40,n=30.(2)因为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40和30,所以AB=70,AO=40,BO=30,当点P在O的左侧时:则PA+PO=AO=40,因为PB-(PA+PO)=10, PB=AB-AP=70-4t所以70-4t-40=10所以t=5.当点P在O的右侧时:因为PB<PA所以PB-(PA+PO)<0,不合题意,舍去(3)①如图1,当点P 在点Q 左侧时,因为AP=4t,BQ=2t,AB=70所以PQ=AB-(AP+BQ)=70-6t又因为PQ=AB=35所以70-6t=35所以t=,AP==,②如图2,当点P 在点Q 右侧时,因为AP=4t ,BQ=2t ,AB=70,所以PQ=(AP+BQ )-AB=6t-70,又因为PQ=AB=35所以6t-70=35所以t=所以AP==70.【点睛】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和单项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23.如图,ABC ∆中,90C ∠=︒,58B ∠=︒,点D 为线段AC 上一点,DE AB ⊥于点E ,DF 平分ADE ∠交AB 于F ,求DFE ∠的度数.【答案】61°【解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A、ADE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90C ∠=︒,58B ∠=︒,∴180589032A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DE AB ⊥于点E ,∴90DEA ∠=︒,∴180903258ADE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DF 平分ADE ∠交AB 于F , ∴158292ADF EDF ∠=∠=⨯︒=︒, ∴293261DFE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在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 的三个顶点均为格点,将△ABC 沿x 轴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根据所给的直角坐标系(O 是坐标原点),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平移后的△A′B′C′,并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2)求出在整个平移过程中,△ABC 扫过的面积.【答案】解:(1)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5)、(-4,0)、(-1,0);(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 ′、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即可.(2)观图形可得△ABC 扫过的面积为四边形AA'B'B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的和,然后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平移后的△A′B′C′如图所示: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5)、(-4,0)、(-1,0);(2)由平移的性质可知,四边形AA′B′B 是平行四边形,∴△ABC 扫过的面积=S 四边形AA'B'B +S △ABC =B′B•AC+BC•AC=5×5+×3×5=25+=.25.如图,线段AB ,CD 交于E ,且ACE AEC ∠=∠,过点E 在CD 上方作射线EF ∥AC ,求证:ED 平分BEF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已知EF ∥AC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EF ACE ∠=∠.即可得到DEF AEC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AEC BED ∠=∠,所以DEF BED ∠=∠,即可证得ED 平分BEF ∠.【详解】证明:∵EF ∥AC ,∴DEF ACE ∠=∠.∵ACE AEC ∠=∠,∴DEF AEC ∠=∠,又AEC BED ∠=∠,∠=∠,∴DEF BED∴ED平分BEF∠.【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证得DEF BED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B两城相距300千米;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小时;③乙车出发后1.5小时追上甲车;④当甲、乙两车相距50千米时,t=54或154.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由图象可知A、B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300km,甲行驶的时间为5小时,而乙是在甲出发2小时后出发的,且用时3小时,即比甲早到2小时,∴①②都正确;设甲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t的关系式为y甲=kt,把(5,300)代入可求得k=60,∴y甲=60t,设乙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t的关系式为y乙=mt+n,把(2,0)和(4,300)代入可得m+n=04m+n=300⎧⎨⎩,解得m=100{100n=-,∴y乙=200t-200,令y甲=y乙可得:60t=200t-200,解得t=2.5,即甲、乙两直线的交点横坐标为t=2.5,此时乙出发时间为2.5小时,即乙车出发2.5小时后追上甲车,∴③正确;令|y甲-y乙|=50,可得|60t-200t+200|=50,即|200-40t|=50,当200-40t=50时,可解得t=54,当200-40t=-50时,可解得t=154,又当t=56时,y甲=50,此时乙还没出发,当t=256时,乙到达B城,y甲=250;综上可知当t的值为54或154或56或t=256时,两车相距50千米,∴④不正确;综上可知正确的有①②③共三个,故选C.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2.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A.2a一定是正数B.八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C.明天是晴天D.中秋节晚上能看到月亮【答案】B【解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相应事件的类型即可.【详解】A、a2一定是非负数,则a2一定是正数是随机事件;B、八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是必然事件;C、明天是晴天是随机事件;D、中秋节晚上能看到月亮是随机事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3.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3=∠4 B.∠D=∠DCE C.∠D+∠ACD=180°D.∠1=∠2【答案】D【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分别进行分析可得答案.【详解】A. ∠3=∠4,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D∥AC,故此选项错误;B. ∠D=∠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D∥AC,故此选项错误;C. ∠D+∠AC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D∥AC,故此选项错误;D. ∠1=∠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中任选一个汉字,这个字是“绿”的概率为()A.310B.110C.19D.18【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详解:这句话中任选一个汉字,这个字是“绿”的概率=1 1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随机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除以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5.若23xy=⎧⎨=-⎩是关于x、y的方程组2x y mx y n+=⎧⎨-=⎩的解,则m-n的值为()A.4 B.-4 C.-8 D.8【答案】C【解析】分析: 将x 与y 的值代入已知的方程组中,求出m 与n 的值,代入m-n 即可求出值.详解: 将x=2,y=-3代入方程组得:()2343m n -⎧⎨--⎩==, 可得:m=-1,n=7,则m-n=-1-7=-1.故选:C.点睛: 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9,则它的周长是( )A .17B .17或22C .20D .22【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4+9>9,故4,9,9能构成三角形∴它的周长是4+9+9=22故选D .7.为了了解某市去年中考数学学科各分数段成绩分布情况,从中抽取5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样本是500B .被抽取的5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样本容量C .被抽取的500名考生是个体D .全市去年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答案】D【解析】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一个样本包括的个体数量叫做样本容量.【详解】解:A .样本是抽取的5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故本选项错误;B .样本容量是500,故本选项错误;C .被抽取的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故本选项错误;D .全市去年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8.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本身的数是( )A .0B .1C .±1D .0和±1 【答案】A【解析】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求出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本身数是1.【详解】解:平方根是本身的数有1,立方根是本身的数有1,-1,1;所以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本身的数是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关键是考虑特殊值.9.若点P(21m +,312m -)在第四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4m < B .12m > C .1123m -<< D .1123m -≤≤ 【答案】C【解析】∵点P(2m 1+,3m 12-)在第四象限, ∴2103102m m +⎧⎪⎨-<⎪⎩> 解得11m 23-<<. 故选C .【点睛】坐标平面被两条坐标轴分成了四个象限,每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符号各有特点,该知识点是中考的常考点,常与不等式、方程结合起来求一些字母的取值范围,比如本题中求m 的取值范围.10.如图,PO OR ⊥,OQ PR ⊥,则点O 到PR 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A .OQB .ORC .OPD .PQ【答案】A 【解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结合图形判断即可.【详解】解:∵OQ ⊥PR ,∴点O 到PR 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OQ 的长.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熟记概念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题11.如果点P (﹣5,m )在第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案】m<0【解析】直接利用第三象限点的性质得出m 的取值范围. 【详解】点()5,P m -在第三象限,∴m 的取值范围是:0m <.故答案为:0m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把握第三象限内点的符号是解题关键.1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310x m -+>,若1m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若不等式的最小整数解为2,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