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练习题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实际计算的能力,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3.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熟练运用教学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2.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知识,如时钟的认读、时间的表达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是如何计算的么?”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思考。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讲解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时间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总结。

2. 强调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时间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年级上册学法大视野时间的计算

三年级上册学法大视野时间的计算

一、概述三年级学生在上学期由于学习的时间概念逐渐稳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始进行时间的计算。

本文将重点讨论三年级上册学生学法大视野时间的计算相关内容。

二、时间的基本概念1. 时、分、秒的概念时:一天中被24等分的概念,通常用数字表示。

分:一小时中被60等分的概念,通常用数字表示。

秒:一分钟中被60等分的概念,通常用数字表示。

2. 时间段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时间段的概念,例如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七天等。

三、时间的计算方法1. 时、分、秒的转换学生需要学习时、分、秒之间的转换方法,包括时到分秒、分到时秒、秒到时分的转换。

2. 时间段的计算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间隔,以及如何计算一段时间之后的时间点。

四、时间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计算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时间的计算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时间的安排、活动的时长等。

2. 学习上的时间计算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根据课程表、作业时间等进行时间的合理安排。

五、学法大视野时间计算的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时间的基本概念。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时间的计算,加深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时间计算方法,锻炼时间管理能力。

六、总结三年级上册学生学法大视野时间的计算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学习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时间的实际应用1. 时间计算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随着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提高,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通过购物、商业活动等实际情境,运用时间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们可以通过模拟商店购物的活动,用时钟和时间的知识帮助他们计算出购物所需的时间并安排自己的时间。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计算的实际应用,还能培养他们的购物和时间管理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2 时、分、秒间的简单换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2 时、分、秒间的简单换算

1分=60秒,再用 60秒加20秒得80秒
1分20秒=( 80 )秒 110秒=( 1 )分( 50 )秒
110秒里面有1个60秒就是 1分,还剩50秒。
情境导入
在( )填上合适的数。
90秒=( 1 )分( 秒 180
120分=( )小时
2
1分=60秒 60+60+60=180 60分=1小时
探究新知
小结:
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 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 是几个60相加。
探究新知 小结:
秒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
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


就看有多少个60,就是几分。
探究新知
练习:
八五折
想:1时=60分
4 时 = ( 240 )分
2 分 = ( )秒 120
想:1分=60秒
探究新知
2分20秒=( C )秒
A. 220
B. 120
C. 140
300秒=( C )分
A. 3
B. 30
C. 5
情境导入
小组同学中的一人计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坐在座 位上。如果你认为过了30秒,就把手举起。
(1)核对一下,每人估计的30秒实际是多长时间。 (2)小组同学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准。
(3)请估计得最准的同学说 说自己是怎么估计的,你打算 怎样调整自己估计的方式?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1 时、分、秒
时、分、秒间的简单换算
情境导入
时、分、秒
我们学过的时间 单位有哪些呢?
时、分、秒之间 的进率是多少?
1时=( 60 )分 1分=( 60 )秒
探究新知
? 2时=( 120 )分

《时分秒练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时分秒练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时分秒练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时分秒练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单元《时分秒》中的108页至110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能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时、分、秒的认识,能进行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钟、计时器、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手表、计时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实际情景引入,如“小明上午8点整从家出发,步行去学校,走了15分钟后到达学校,请问小明到学校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时分秒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电子钟,记录下一分钟内的秒数。

(2)进行时分秒的换算练习,如“30分钟等于几小时?”,“45秒等于几分?”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假如你们学校下午2点30分上课,你们应该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达学校?”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时分秒1 60 6060 1 60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08页至110页的练习题。

2. 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 完成练习册第108页至110页的练习题。

2. 举例:假设学校下午2点30分上课,我家离学校15分钟路程,那么我应该在下午2点15分从家出发,这样才能准时到达学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计算》知识讲解 计算经过的时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计算》知识讲解 计算经过的时间

计算经过的时间
问题导入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教材5页例2)
过程讲解
1.观图,收集数学信息
由情境图可知,小明7:30离开家去上学,7:45到校,要解决的问题是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 7:30时,分针指向6;7:45时,分针指向9,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发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15小格,即15分钟。

方法二时针始终在7和8之间,整时数没有变化,而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钟,共15分钟。

方法三由于离家与到校的时间都是7时多,所以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方法四用到校的时间减去离家的时间,即7:45-7:30=15分钟。

3.解决问题
45-30 =15(分)或7:45-7:30=15分钟
答: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

4.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30过15分钟就是7:45,所以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是正确的。

归纳总结
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小格或大格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误区警示
【误区】填空:3时=(300)分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对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掌握得不准确。

误以为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100了。

错解改正180
温馨提示
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 时分秒练习题知识讲解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 时分秒练习题知识讲解

三年级年月日试题姓名班级一、填空:(1)一年有()个月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

(2)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3)小海是1994年6月1日出生的,到2004年6月1日,他是()周岁?(4)科技展览馆每天上午展出的时间是8时—11时,上午展出的时间是()。

(5)在2003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2年中,是闰年的有()。

(6)我们学校从1月23日开始放假,2月11日开学报名,这个假期共有()天?(7)6月有()天;()月份有29天,也有()天的。

(8)从8月25日到9月30日,一共有( )天。

(9)足球赛从15:30开始,到17:20结束,足球赛经过了()小时()分。

(10)一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是()(11)1986年有()个星期多( )天。

(12)小芳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她是()月()日出生的。

(13)平年有()个星期多()天;闰年有()个星期多()天。

(14)7个星期有()天,20个月=()年()个月(1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10月1日成立。

到今年10月1日是()周年。

(16)平年上半年有()天,下半年有()天。

(17)从1949年到2005年,有()闰年,()个平年。

(18)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日,到今年7月1日是()周年。

二、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上午7:18:__________ 中午12时:___________ 下午2:05:___________晚上10时:__________ 晚上12时:___________ 凌晨2时:____________三、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9时:__________________ 12时:__________________ 24时:__________________ 21时:________________ 13时:___________________11时:__________________ 7时20分: ____________ 23时45分:________________ 23:12:____________年级年月日练习题1、填空。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换算和计算讲解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换算和计算讲解

在三年级学生的数学书的第一部分,他们将开始学习时间——如何把它从一个单元改变到另一个单元,并用它进行计算。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技能 '因为它帮助他们找出的东西,比如东西需要多久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他们的时间。

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问题,能够与它合作,对于诸如制定计划,按期进行,以及仅仅知道时间是什么,是非常有用的。

让我们潜入迷人的时间世界!我们首先探索时间的构件,比如秒,分钟,小时,天数,周,月,年。

我们将发现这些单位是如何连接起来的,并学习如何相互切换。

你知道1分钟等于60秒,1小时等于60分钟,1天等于24小时吗?这种知识将成为你未来学术历险中更令人兴奋的时间技巧和计算方法的发射台。

滴答,我们走!
一旦学生掌握了时间的节奏,他们将踏上解开神秘的旅程,编织在曲折和计算中。

在他们穿越真实生活中充满魔幻的境界时,他们会在两瞬间打开过去时间的细腻花瓣,像风中低语一样增加或减少间隔,并抓住AM和PM的难以捉摸的概念,就像在黄昏中瞬息万变的影子。

凭借其理解的魔力和转换因子的炼金术,学生们将修补他们解决问题的法术,铸造各种景观的时间计算精度咒语。

这种充满魔法的知识将为未来的数学探索和现实世界的冒险奠定基础,确保时间转换和计算在三年级数学课程的迷你编曲中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交响曲。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练习写数字时钟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练习写数字时钟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练习写数字时钟时间一、知识目标1、学生能正确使用时钟,识别、写出数字时钟时间。

2、学生能顺利完成练习,掌握数字时钟时间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字时钟时间的相关知识,为以后更复杂的时间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时钟的使用及数字时钟时间的识别与写出。

2、数字时钟时间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数字时钟时间的计算与理解。

2、数字时钟时间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教材分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时钟,时钟的概念是什么,然后介绍数字时钟。

在介绍的过程中可利用教具,比如时钟模型,方便学生理解。

讲解数字时钟时间的表达方式,并利用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识别、写出数字时钟时间。

利用多种形式,如数学游戏等,提高学生对数字时钟时间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2、教学步骤(1)导入引出课题:“时间的计算”,询问学生对时间的概念,引导学生谈论时间的使用、重要性和作用。

(2)知识讲解将时钟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识、观察时钟,介绍时钟的概念。

通过课堂讲解,详细介绍数字时钟时间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于指针时钟的数字时钟的表现形式与读法,并让学生进行计算,提高学生对数字时钟时间的理解能力。

(3)实例演练通过对上述知识进行演示及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时钟表达方式,得到实际操作的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提供学生自学或组织组内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落实所学内容。

(4)拓展应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与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字时钟时间的应用能力。

活动形式可以是数学游戏、小组活动等,以提高学生对数字时钟时间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构思能力。

五、板书设计数字时钟的表达方式识别数字时钟时间写出数字时钟时间六、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讲解-演示-练习-拓展应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字时钟时间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字时钟时间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对于不同学生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以期达到最好效果。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1时、分、秒第2课时时间的简单计算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1时、分、秒第2课时时间的简单计算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时间计算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时间计算重点,强调时间计算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时间计算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时间计算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时间计算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时间计算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学生反馈:
鼓励学生提供学习时间计算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可以通过口头反馈、问卷调查或书面形式表达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反馈,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持续关注:
教师应该在课后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时间计算能力的应用情况。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等方式,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将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时间管理和生活安排,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运用时间计算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3《时、分、秒的练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3《时、分、秒的练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3《时、分、秒的练习》|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关于时间单位“时、分、秒”的练习。

学生将在已学习的时间概念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时、分、秒的认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时、分、秒的概念,掌握60秒=1分,60分=1时的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增强时间管理意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时间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以及对时间概念的深入理解。

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反复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时间单位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闹钟或计时器- 时、分、秒换算表- 实际生活场景图片或视频- 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闹钟或计时器,让学生观察秒针、分针、时针的运动,引导学生回顾时、分、秒的基本概念。

2. 新授:通过具体实例,如一天的作息时间,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换算表辅助教学。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的时间单位来表达相同的时间长度,如1小时可以表示为60分钟或3600秒。

4. 巩固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分、秒的换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互动讨论: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如火车时刻表、电影播放时间等,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时、分、秒的知识来解决。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分、秒的换算关系和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时、分、秒的换算关系进行设计,用图表和简单的文字来展示每个时间单位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转换。

同时,将结合生活实例,如电视节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来展示时间单位的应用。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题目,如计算从家到学校的时间、计算一顿饭的制作时间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时、分、秒的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计算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我们需要计算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其中一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等等。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小学三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时间计算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时间的基本单位。

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天(d)和年(y)。

其中,1分钟等于60秒,1小时等于60分钟,1天等于24小时,1年等于365天。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时间计算问题。

1.计算时间差:a)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相差的秒数:首先,我们可以将两个时间都转化为秒,然后相减即可。

例如,计算11:25:36到11:33:24之间相差的秒数:b)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相差的分钟数、小时数等同理。

2.计算其中一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a)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点,而且知道它持续的时间,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事件的结束时间。

例如,次活动从15:30开始,持续1小时30分钟,我们想知道它的结束时间是几点?首先将开始时间转化为分钟,即15×60+30=930分钟然后将持续时间转化为分钟,即1×60+30=90分钟最后,将开始时间与持续时间相加,得到930+90=1020分钟再将1020分钟转化为小时和分钟,即1020÷60=17余20所以,结束时间是17:20b)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事件的结束时间,而且知道它持续的时间,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事件的开始时间。

例如,次活动结束时间是21:45,持续时间是3小时15分钟,我们想知道它的开始时间是几点?首先将结束时间转化为分钟,即21×60+45=1305分钟然后将持续时间转化为分钟,即3×60+15=195分钟最后,将结束时间减去持续时间,得到1305-195=1110分钟再将1110分钟转化为小时和分钟,即1110÷60=18余30所以除了上面提到的时间计算方法,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需要学会简单的时间换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和小时的区别知识讲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和小时的区别知识讲解

时和小时的区别下面三种观点是我各个地方搜集过来的。

请赐教。

一、什么时候用“小时”?什么时候用“时”?在用法上是否有统一的规定?从上面释义的举例中也已清楚地看出:表示经过的时段一般用“小时”表示,表示某一瞬间则用“时”来表示。

那为什么有的教材在计算经过的时段时也用“时”来表示呢?例如,苏教版义务教育大纲教材(修订本)第七册第49页例2是求一个商店每天营业多少时间,就是这样解答的:19 - 8 = 11(时)答:每天营业11小时。

这是根据国务院在1984年2月27日颁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所规定的。

在这个命令附件1的表4是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其中对时间这个量的单位名称规定为:分,[小]时,天(日)。

在附件1后面的“注”中有这样两条说明:[ ]内的字,是在不被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的字;()内的字为前者的同义语。

这就是说,“小时”是计量时间长短的一个单位名称,但如果在不至于与表示时间的某一瞬间的“时”发生混淆时,这个“小”字可以省略。

因为只有表示经过多少时间的量才能参加运算或换算,所以在算式中可以将“小时”省略为“时”。

如,19 - 8 = 11(时),2时=120分。

而在文字叙述中,这个“小”字一般不省略。

如“答:每天营业11小时。

”当然,如果在文字叙述中不会使人混淆的情况下,这个“小”字也是可以省略的。

如周老师设计的练习中就有“一天要工作13时”,“每晚要花1时30分左右时间读书看报”。

这里肯定不会有人把“13时”“1时30分”当作时间段中的某一瞬间来理解的。

不过,一般在口头语言中还是用“小时”来表示。

这里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国务院的文件中,这“小时”的“小”字是在不被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而并不规定“一定要”省略。

所以如果有学生在算式中没有省略这个“小”字,即上述算式写成“19 - 8 = 11(小时)”,也是可以的,千万不能把它判错。

二、问:生活中我们都用“小时、分钟”来作时间单位,教材中为什么用“时、分”表示时间?答:有关时间叙述和书写的问题,我们依据的是国家计量局颁布的《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简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应用题天天练》 第一单元 时、分、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应用题天天练》 第一单元  时、分、秒

第一单元时、分、秒
知识清单
秒的认识,认识秒,知道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明确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即1分=60秒。

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经典例题
例1 小莉走路上学,7:15从家出发,7:50到学校,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巩固学生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

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解答7:50-7:15=35(分钟)
答:她从家到学校用了35分钟。

名师指导
明确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进率。

计算求所用时间,既可以通过查格来完成,也可以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
1.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3:5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
2.一场足球赛在2:20开始,进行了90分后结束,请你算一算足球赛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3.一节数学课是40分钟,从7:50开始上课,几点几分下课?
4.一列火车本应11:15到达,现在要晚点20分钟。

它什么时候到达?
5.同学们去春游,路上用了1时30分,9时到达。

他们是几时几分出发的?
6.60米赛跑,小刚用了12秒,小强用了14秒,谁跑得快,快多少秒?
7.爸爸上午7:30去上班,11:30下班,下午1:40上班,4:10下班。

爸爸
一天工作的时间是多少?
8.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跟上半场的时间一样,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长时间?
9.丁丁爬楼梯,从第一层爬到第三层用了12秒,照这个速度,从第一层爬到第八层需要多少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1单元时-分-秒第4课时《整理和复习》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1单元时-分-秒第4课时《整理和复习》PPT教学课件

经过时间 方法一:看钟面,数格子
的计算 方法二: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2
新知讲解
知识点1:秒的认识
最短的 是时针 。
最细最长的 是 秒针 。
是 分针 。
秒针走1个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
知识点2:体验时间的长短 体验1秒有多长。 例:眨一下眼是1秒,
咳嗽一下是1秒, 钟表嘀嗒一声是1秒。
1 时、分、秒
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
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目 录 Contents
01 复 习 巩 固 02 新 课 讲 解 03 课 堂 检 测 04 延 伸 拓 展
1
复习巩固
复习巩固
秒的认识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体验时间的长短
时、 分、 时间单位的
1时=60分

简单换算
1分=60秒
2.改错。
我的一天
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今天我起床后,读
20小分时钟英语才上学。在教室门口,我遇到了同桌
芳芳,我们手拉着手用了12分秒钟从教室前面走到
最后一排的座位上。
下午,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电影,共放映
了2小分时钟。晚饭过后,我和每天工作8 小分时钟的爸爸
下了一会儿围棋,我的棋艺大长。
这就是我快乐而充实的一天!
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时钟钟面上有三根针,分别是( 时)针、( 分) 针、(秒)针,最长最细的针是( 秒)针。秒针走1小 格是( 1 )秒,走1大格是( 5 )秒。走1圈是(60) 秒,此时分针正好走( 1 )小格,1分=( 60)秒。
巩固练习
(2)秒针从“12”走到“4”,经过(20)秒,时针 从“6”走到“8”经过( 2 )时,分针从“1”走到 “5”,经过(20)分。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年级:数学三年级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时间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时、分、秒的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让他们说出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

2. 提问:我们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那么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呢?一分钟有多少秒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举例说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一部电影播放时间为1小时50分钟,那么这部电影播放了多少秒呢?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需的时间,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2.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一部喜欢的电影或动画片的总播放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题型讲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题型讲解汇总

一单元:简单的时间计算1、小明早上6:40从家出发,7:15到达学校,请问小明上学用了多长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7时15分-6时40分=35分(或者7:15-6:40=35分)答:小明上学用了35分钟。

2、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能到达?(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9时15分+25分=9时40分答:火车9时40分能到达。

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爸爸的体重是68千克,小欣体重是32千克。

爸爸比小欣重多少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68-32=36(千克)答:爸爸比小欣重36千克。

4、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判断类题型,可以计算后比较,也可以估算比较)方法一:196+226=422(人)422<441 答:能坐得下。

方法二:把196看成200,把226看成230。

200+230=430(人)430<441 答:能坐得下。

(学习了后面的知识,也可以直接用“约等号”连接。

)如:196+226≈430(人)196<200,226<230 ,196+226<430所以两个旅行团可以坐得下。

三单元:测量5、大船限坐6人,小船限坐4人。

一共有28名同学划船,如果每条船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船?(列表法)答:可以按照方案②、方案④或者方案⑥租船。

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和二单元的解决问题差不多,只是数字变大了而已,在这个单元,学生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6、超市里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学习机的价格是225元,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

(1)小明的爸爸要买这三件物品,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才够?(2)收银员应该收多少钱?问题(1)中,只是问爸爸需要带多少钱才够,不需要计算出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

问题(2)中,收银员要求的是一个准确数,所以要求准确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火车运行时间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火车运行时间题

题目:三年级数学上册火车运行时间题内容:1. 火车运行时间题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火车运行时间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火车运行时间题通常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计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距离,来求解火车的速度或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

这种题型需要学生掌握时间、速度、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题。

3. 举个例子:小明乘坐火车去外地旅行,出发时刻是8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是中午12点,那么小明乘坐火车的运行时间是多少?如果在题目中还附加了火车的速度或者距离,学生需要通过计算来求解。

4. 在解决火车运行时间题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方法,比如时间的加减法、速度与距离的关系公式等。

他们还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比如把小时转换为分钟或者把公里转换为米等。

5.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火车运行时间题,老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操作和计算练习,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者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6. 老师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火车运行时间的有趣故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通过导入一些有趣的题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7. 火车运行时间题是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时间、速度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火车运行时间题的学习中,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8. 对于学生来说,火车运行时间题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他们日常生活中时间概念的实际运用。

通过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规划和安排,培养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火车运行时间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知识讲解 从上午时刻到下午时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知识讲解 从上午时刻到下午时刻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从上午时刻到下午时刻(普通记时法表示)所经过的时间的计算问题导入从上午8:00到下午3:00经过了多长时间?方法讲解方法一从上午8:00到中午12:00经过了4小时,再到下午3:00经过了3小时,这样一共经过了7小时。

列式计算为12时一8时=4小时,12:00到3:00经过了3小时,4+3=7(小时),所以从上午8:00到下午3:00经过了7小时。

方法提示用普通记时法计算时,若跨中午12时或晚上12时,可以以这两个时刻为分界点,分段计算时间,再加起来。

方法二可以把下午3:00转换成15时,用15时减去8时就是经过的时间。

即下午3:00=15时,15时-8时=7小时,所以从上午8:00到下午3:00经过了7小时。

归纳总结1.用普通记时法计算从上午某一时刻到下午某一时刻经过的时间,通常先算中午12时以前有多长时间,再加上下午的一段时间。

2.计算从上午某一时刻到下午某一时刻经过的时间,可以将需要计算的两个时刻转换成24时记时法,再用后者时刻减去前者时刻来计算。

误区警示慧眼识真知,错误巧规避!【误区一】从上午9:00到下午1:00经过了多长时间?9时-1时=8小时答:经过了8小时。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计算经过的时间时直接用大数减去小数了。

错解改正下午1:00是13:00,13时-9时=4小时。

答:经过了4小时。

温馨提示计算跨中午12时的经过时间,要么把时间都换算成24时记时法来计算,要么先算中午12时以前有多长时间,再加上下午的一段时间。

【误区二】20时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是8时。

错解分析此题在换算时直接将20时减去12时等于8时,但8时这个时刻表达得不够清楚,没有说明是上午8时,还是晚上8时。

错解改正20时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是晚上8时。

温馨提示普通记时法在表述时要加上限制词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等,这样才能将时间准确地表达出来。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一至三年级关于时间的知识点讲解及练习题

小学数学一至三年级关于时间的知识点讲解及练习题

小学数学一至三年级关于时间的知识点讲解及练习题一、知识要点一年级1、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时针和分针。

2、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12,就是几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如1 时 1:003、能够把时间和对应的事情进行配对。

4、知道过几时和接近几时。

5、按规律画时间。

能够先看出时间的规律,再在钟表上画出对应的时间。

1时-()- 3时5时-()-9时二年级1、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一圈是12时,2、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3、1时=60分。

4、能够准确填写时间单位。

如:茵苗每天睡9时,茵苗从家里到学校要10分钟。

5、判断某个时间点,人物正在做什么事情。

该时间点需要满足:开始时间<时间点<结束时间6、时间的读法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

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12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

易错点:读数时,接近几时的时间点是最容易读错的。

比如把3:55读作4:55。

7、时间的简单计算(1)知道某个时间点,求过几时几分是几时几分,用加法计算;(2)几时几点节目开始,需要经过几时几分才能到达,应该在几时几分出发,用减法。

(3)已知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求经过的时间,用减法计算。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时间能够相加减,但是时刻是不能相加减的。

三年级一、时针、分针、秒针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学问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练习:一、我会填4小时=( )分钟 35秒+25秒=( )秒=( )分 1分-40秒=( )秒80分+40分=( )分=( )小时 2时-30分=( )分148秒=〔〕分〔〕秒 65秒=〔〕分〔〕秒3分21秒=〔〕秒 2时12分=〔〕分 90分=〔〕时〔〕分二、想一想、填一填1、中古友情小学每天早晨8:00上晨检,8:10下晨检,晨检用了( ).8:10开始上第一节课,8:50下课,第一节课用了( )。

2、百佳超市早上8:30开始营业,晚上10:30休息,百佳超市一天营业的时间是( )时。

3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 )车开的早。

三、填写相宜的单位1、洋洋每天睡9〔〕2、小明跑60米,用了12〔〕3、学校周一升国旗大约用了5〔〕4、小华吃早餐大约须要20〔〕5、摸摸自己的脉搏,1〔〕大约跳了80下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四、应用题1、联欢晚会在晚上7:30分开始,演出2小时20分钟后完毕,完毕的时间是几点?2、学校7:00开大门,小明6:55来到学校门口,他还须要等多长时间才能进入学校?3、学校实行六一联欢会上午7:30开始,演出3小时15分后完毕,完毕时间是上午什么时候?4、第一试验小学4时30分放学,小明4时45分到家,小刚4时55分到家,他们俩谁先到家?早到多长时间?5、工人师傅每小时做6个玩具,他从7:00工作到12:00,一共做了多少个玩具?6、一场电影从晚上7:00播放,到晚上9:55完毕,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7、秒针从钟表上的3走到7经过了多少秒?8、公园开放时间:〔1〕公园上午开放时间有多长?〔2〕公园下午开放时间有多长?〔3〕公园全天开放时间有多长?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相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练习题一、填空。

1、钟面上有( )个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小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钟正好走一圈,是( )分钟。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是( )秒。

2、1小时=( )分 1分=( )秒4小时=( )分钟 7分钟=( )秒3、 35秒+25秒=( )秒=( )分1分-40秒=( )秒80分+40分=( )分=( )小时2时-30分=( )分4、填上“>””<”或“=”。

3时( )300分 250分( )5小时60秒( )60分 10分( )600秒120分( )2时 70分( )7时5、中古友谊小学每天早晨8:00上晨检,8:10下晨检,晨检用了( )8:10开始上第一节课,8:50下课,第一节课用了( )。

6、(3)百佳超市早上8:30开始营业,晚上10:30休息,百佳超市一天营业的时间是( )时。

(1)从9:50到1:00经过了多长时间?(2)从8:45到11:20经过了多长时间(3)百佳超市早上8:30开始营业,晚上10:20休息,百佳超市一天营业的时间是( )时。

在钟面上秒针走了3个数字,走了( )秒,走了8个数字是走了( )秒。

8、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 )车开的早。

9、在100米赛跑比赛中,小菊用了14秒,小梅用了16秒,小桃用了13秒,小丽用了12秒,小兰用了17秒。

冠军是( ),亚军是( ),季军是( )。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

3、小新跑60米要12( )。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

7、这场雨真大!整整下了3( )。

三、判断(正确的在()里打“√”,错的打“×” )1、2小时=20分。

(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 )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 )6、小军做50道口算题用了128分钟。

( )7、飞机2:30起飞,3:10分在机场降落,飞机飞了1小时20分。

( )四、选择题。

1. 秒针走一圈就是( )A.60分B.1小时C.60秒2. 分钟走30分钟,走了( )个大格A.6B. 30C.53.在1分钟跳绳比赛中,小菊跳了50个,小梅跳了56个,小桃跳了48个。

哪位第一名呢?( )A. 小菊B. 小梅C. 小桃4. 52÷7,商是( ),余数是( )。

A.6,7B.7,3C.8,3五、解决问题。

小青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早晨要在8:35到校,他至少应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 一节数学课上了40()。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 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课间休息10()。

3. 小明吃饭用了20()。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 爸爸每天工作约8()。

王艳跑50米用了10()。

5. 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6. 看一场电影用了90()。

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7. 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

夏天午睡大约1()。

8. 脉搏跳10次用了8()。

跑100米需要13()。

9. 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

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10. 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

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11. 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

爷爷每天晨练1()。

12.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二、填空1.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4.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5. 8:30:25是()时()分()秒。

6.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7. ()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8.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9. 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10. 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

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11. 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14.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15.月亮每秒绕地球行8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行29千米.地球比月亮每秒多行()千米.16.声音每秒在空气中行332米,炮弹每秒比声音快667米,炮弹每秒飞行()米.三、比较大小1时○100分 60分○1时 60秒○1时1分○10秒2时○120分 300分○3时 5分○500秒 240秒○4分1时○60分 1分○100秒 10分○1时4时○4分5分○50秒 4时○300分 200秒○4分 400分○6时1时40分○100分 150秒○2分30秒 150秒○2分30秒四、判断(正确的在()里打“√”,错的打“×” )1.2小时=20分.()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7.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8.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9.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10.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11.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12.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A.6 B.5 C.304.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A.半小时 B.35分 C.40分5.工人小李和小王各做24个零件,小王用了6小时,小李用了8小时.(A.做的一样快 B.小王做的快 C.小李做的快六、算一算,填一填1时=()分 1 分=()秒 60秒=()分60分=()时 118秒=()分()秒 1分70秒=( )秒1分12秒=()秒 90分=()时()分 100分=()时()分 2小时=()分 2分=()秒 1时35分=( )分65秒=()分()秒 75秒=()分()秒 1时5分=()分 80分=()时()分 1分21秒=()秒 2时12分=()分七、计算:时50分—7时40分= 7时50分—15分=10时40分+6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 11时30分—8时30分= 7时15分+45分=2时50分—2时5分= 1时20分+40分=八、应用题(解决问题)1、小兰去上学,7:35从家出发,7:50到校。

她从家到学校要走多长时间?2、奶奶今天早上6:30去活动中心锻炼身体,比昨天提前了10分钟。

她昨天什么时间去锻炼身体的?3.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时到 11时可以做多少个玩具?4.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5.工人张师傅6分钟做了54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比张师傅多做2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做几个零件?6.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7.杨师傅4小时做了36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比杨师傅多做3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8.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9.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10.1人唱歌要2分钟,18人合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11、妈妈做米饭用15分钟,择菜、洗菜5分钟,做菜用5分钟,做完这些事,妈妈最少需要多长时间?12、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跟上半场的时间一样,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13、汽车每隔6分开出一班,妈妈想搭8:45的一班汽车,到达车站时,已经是8:48分,她要等待几分钟才能够乘下一班汽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