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合集下载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材料名称
/N·m-2
/㎏·m-3
/㎏·(N·m)-1

7.15×1010
2.7×103
0.38×10-7
铸铁
8.8×1010
7.8×103
0.89×10-7

19.6×1010
7.8×103
0.40×10-7

1.67×1010
11.3×103
6.77×10-7

2.45×1010
1.8×103
0.73×10-7
35 39
15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双面粉刷
175
28 36 39 46 54 55
43 43
表 一些常用单层隔声墙的隔声量
第八章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隔声概述
隔声间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性能
隔声罩
多层墙的隔声特性
隔声屏
多层墙的隔声特性
(二)多层复合板隔声
解:
【例】某隔声间有一面25m2的墙与噪声源相隔,该墙透声 系数为10-5;墙上开一面积为3m2的门和一面积为4m2的窗,其 透声系数均为10-3,求此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
为计算方便,仅考虑组合墙由两种不同隔声性能的构件组成的情况, 此时 对应的隔声量为
的关系为
按“等透射量”原则, ,墙与门(窗)的隔声量 、
03
添加标题
双层墙的共振频率及其隔声量的实际估算
04
图 双层墙隔声特性
2.双层墙的隔声特性曲线
c—满铺吸声材料
b—有少量吸声材料
d—双层墙隔声量
a—无吸声材料
e—单层墙隔声量
共振频率
吻合频率
2.双层墙的隔声特性曲线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污染是指在工业、交通、建筑等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噪声,经过传播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

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控制噪声污染已成为一个很有必要的措施。

一、噪声污染的危害噪声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危害。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造成人体听觉系统的损伤,引起听力障碍和听力疲劳,轻者出现听力下降,严重者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噪声还会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产生影响,造成失眠、情绪不稳定、头痛等不适症状。

噪声还与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硬化等重大疾病有关联。

同时,噪声污染也会影响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二、噪声控制技术噪声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噪声控制技术包括三个方面: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法律控制。

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指采用各种噪声控制技术来降低噪声的强度。

常见的技术控制方法有:隔声、消声、降噪、吸声等技术。

隔声是指封闭或隔离干扰源的声波能量,使其不再向外扩散。

常用的隔声材料有泡沫塑料、玻璃纤维、岩棉、木棉等。

消声是指通过使用吸声材料,将声波的能量转化成热能或其他形式消失,达到消除或减小声波的效果。

常用的消声材料有吸声棉、泡沫塑料、玻璃纤维等。

降噪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噪声源进行降噪处理,减少噪声的发生。

最常用的降噪方法是使用噪声限制器、降噪器、音箱等。

吸声是指通过使用合适的吸声材料,将声波吸收,减少噪声污染的发生。

常用的吸声材料有吸声棉、泡沫塑料、岩棉等。

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指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严格管理噪声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管理控制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常用的管理控制方法有:过程控制、维护管理、加强监测等。

法律控制:法律控制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噪声的来源和产生,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常见的法律控制手段有:环保法律法规、环保计划、环评等。

[建筑声学] 第3讲 吸声、隔声与噪音控制

[建筑声学] 第3讲 吸声、隔声与噪音控制
• 影响多孔材料吸声特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 • (4)材料的密度
• 对于同一种吸声材料,当厚度一定而密度改变 时,吸声特性也会有所改变,但是比增加厚度 所引起的变化小。
对于玻璃棉, 较理想的容重 是12-48Kg/m3, 特殊情况使用 100Kg/m3或更 高。
二、多孔吸声材料
【 材 料 、 构 造 与 吸 声 】
• 驻波管法
• 驻波管法是测量材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的方 法。当声波垂直入射到测试材料的表面而被反 射时,在管内就形成驻波。测出极大声压级和 极小声压级的比(驻波比),可按下式计算材 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0
1 10
4 10L 20
L 20 2

• 式中,ΔL—声压级极大值和声压级极小值之差, 单位为dB
三、空腔共振吸声结构
【 材 料 、 构 造 与 吸 声 】
三、空腔共振吸声结构
【 材 料 、 构 造 与 吸 声 】
• 共振频率:
c f0 2 p L(t )
• 上式使用的条件是孔距在孔径的2倍以上 (即 穿孔率一定时,孔径不能太大而孔数不能太 少),穿孔率和空腔厚度都不应过大。当穿孔 率大于0.15、空腔厚度大于20cm时,应按下 式计算。
建 筑 声 学
第三讲 吸声、隔声与噪音控制
要明确吸声与隔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声学 概念。
要明确吸声与隔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声学 概念。 材料的吸声性能:着眼于声源一侧反射声 能的大小,目标是反射声能要小;
材料的隔声性能:着眼于入射声源另一侧 的透射声能的大小,目标是透射声能要小。
要明确吸声与隔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声学 概念。 吸声材料对入射声能的反射很小,这意味 着声能容易进入和透过这种材料;可以想象, 这种材料的材质应该是多孔、疏松和透气的, 这就是典型的多孔性吸声材料。 吸声材料的结构特性是:材料中具有大量 的、互相贯通的、从表到里的微孔,也即具有 一定的透气性。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隔声技术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隔声技术
主要内容:
一、声波透过单层匀质构件的传播 二、双层隔墙 三、门窗和孔隙对墙体隔声的影响 四、隔声间的降噪量 五、隔声罩的降噪量
1
常用隔声评价量
1、透射系数 I t
Ii
2、隔声量:入射声功率级与透射声功率级之差, 也称传声损失。单位dB,同一隔声 结构,不同的频率具有不同的隔声量。
TL 10 lg Ii 20 lg Pi 10 lg 1
1c1 1c1 2c2 2c2
6
由x=D处的声压连续和法向质点速度连续条件得:
P2i cost k2 D P2r cost k2 D Pt cost k1D
P2t
2c2
cost
k2D
P2r
2c2
cost
k2D
Pt
1c1
cost
k1D
将以上4个等式联立求解,得到:
I
4 cos2
4
k2 D
如果一声波以一定角度θ投射到构件上时,若发生吻合效
应,则有:
b
s in
λb为薄板自由弯曲波长
1)当入射波频率高于λb对应的频率时,均有其相应 的吻合角度产生吻合效应;
2)当入射波频率低于λb对应的频率时,即相应的波
长λ大于自由弯曲波长λb时,由于sinθ值不可能
大于1,便不会产生吻合效应。
10
固体隔墙中弯曲波的波长由固体本身的弹性性 质所决定,引起吻合效应的条件由声波的频率与入 射角决定。
Ⅰ a Ⅱ bⅠ
pi
p 2i
pr
p 2r
pt
ui
Pi
1c1
cost k1 x
空气反射声波和质点速度方程分别为:
o
c
D
pr Pr cost k1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二、隔声原理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一部 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其余一 部分会通过障碍物透射出去。将投射声 能Et和入射声能Ei的比值称为透射系数, 称为Ʈ
Et Ei

隔声量TL:入射声功率级与透射声功率 级之差,也称传声损失。单位dB
TL 10 lg1 / Ʈ

具有隔声能力的屏蔽物称作隔声构件。如隔声墙、隔声 屏障、隔声罩、隔声间。
三、隔声间
隔声间(室):由不同隔声构件组成 的具有良好隔声性能的房间。 结构:封闭式与半封闭式两种,一般 多用封闭式。 隔声间除需要有足够隔声量的墙体外, 还需设置具有一定隔声性能的门、窗或 观察孔等。
隔声间
隔声间的降噪计算 1、隔墙的噪声衰减
噪声衰减(NR):隔墙两边的声压级差。
隔声间的降噪量(墙壁有吸声性能的情况下)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一、噪声控制原理

环境噪声只有当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器三者同 时存在时才构成污染问题。 主动控制:从声源控制,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或 大大简化传播途径上的控制措施。主动控制必须 弄清声源发声机理及影响因素规律,改进工艺或 设备结构。 被动控制:从传播途径和对接受者的保护 方面加以控制,这种控制只需了解声源特 性、分布,采取吸声、隔声、消声、 隔振等综合手段。
A IL L1 L2 LTL 10 lg S
A a S
其中,A为隔声间内表面的总吸声量, S为隔声间内表面的总面积, TL 为隔声间的平均隔声量。
门窗和孔隙对墙体隔声的影响
1、孔洞缝隙对墙板隔声的影响 孔洞对隔声的影响主要在高频段。隔声墙板越厚, 孔隙对隔声性能的影响越小。 2、门窗的隔声和孔洞的处理 隔声门 隔声窗

隔声降噪技术

隔声降噪技术

隔音技术与实践经验隔声降噪是噪声控制的具体表现,无论采取隔声还是吸声,或减振等方法其目的都是要对噪声途径进行控制处理,其处理办法是:1、降低噪声源噪声量。

2、对噪声传播途径进行控制。

对于多点噪声源或单点噪声源处理都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进行治理,否则效果将明显降低,而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些细节。

下面就我鹤壁市隆盛环保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的具体经验对噪声控制中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噪声源的处理技术:对噪声源进行控制的基本方法就是加减震垫,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对发声体进行处理,有的机器设备配种不够会引起机器颤动、抖动,这是只加减震垫是不行的,需要对其进行配重和加固。

当附近有发声体时还要考虑共振的发生。

同时还要检查发声体本身是否有附件松动或振颤现象。

控制噪声源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在进行综合治理时要全面考虑噪声的每一个途径和每一个细节,否则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噪声传播途径的噪声控制技术:对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一般采用隔声和吸声办法。

隔声就是利用构件将噪声源和接受者分开,使声能在传播途径中受到阻挡反射或吸收,从而降低或消除噪声。

这些措施包括设置隔声罩(隔音罩)、隔废气处理粉尘处理噪音处理声屏障、隔声屏、隔音室、隔声门(隔音门)、隔声窗(隔音窗)、吸声体等。

但是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细节。

1、隔声材料的选择。

隔声材料的品类、密度、弹性、厚度都会影响效果,这里主要指隔声面板的材质厚度,阻尼层的材质厚度,以及内填隔音棉的品类密度,材料的密度越大隔声量就越大,增加材料的阻尼能够有效地抑制结构共振和吻合效应。

2、隔声构件的厚度以及外形尺寸对隔声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构件越厚隔声量越大。

外形尺寸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比如隔声罩内部与发声体之间要隔开不得小于100mm的空间。

3、隔声构件如隔音间、隔声罩的底部要在地面以下,不能直接放在平面上,构件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应注意密封和固体声的隔离。

4、隔声罩或吸声体的内壁必须敷设吸声层,还要有较好的护面层。

噪声控制技术

噪声控制技术

四、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规律
2. 线声源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1)线声源:如一列火车,或公路上一长串首尾 相接的汽车等可看作是线声源。柱面声波 (2)线声源随传播距离的衰减规律: △L= 10lg(1/2πrL) 当r/L≤1/10时,在距线声源r1、 r2处的衰减值: △L= 10lg( r1/ r2 ) 规律:距离增加一倍,衰减值是3dB。 当r/L≥1时,可视为点声源。
式中: LA——t 时刻的瞬时A 声级; T——规定的测量时间段。
3. 累计百分声级LN
(1)定义:指占测量时间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A 声 级的最小值,用LN 表示,单位为dB(A)。 (2)最常用的是L10、L50 和L90,其含义如下: L10——在测量时间内有10%的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 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在测量时间内有50%的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 相当于噪声的平均中值; L90——在测量时间内有90%的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 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 LAeq≈ L50 +( L10- L90)2/60
2. 声级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3. 声级计的校准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声级计使用前要进 行校准。校准时,首先小心地卸去传声器 的保护罩,将校准器的套筒紧套在传声器 上,然后使校准器振动发声,按校准器指 定的频率拨正声级计上的滤波器,此时声 级计上的示数与校准器标定的声级数应相 符,如有偏差,则利用声级计上的微调衰 减器调节到两者相符为止。目前,对声级 计校准通常使用的校准器是活塞发生器或 声级校准器 。
(1) 声级计的校准——活塞发生器
活塞发生器:这是一种较精确的校准器,它在 传声器的膜片上产生一个恒定的纯音信号。活 塞发生器的信号频率一般为250Hz,所以在使 用活塞发生器校准声级计时,频率计权必须放 在“线性”档或“C”档,不能放在“A”档校准。 国产的NX6型活塞发生器可产生声压级为 124dB±0.2dB,频率为250Hz的纯音信号, 非线性失真不大于3%。

奇妙的噪声控制技术范文(二篇)

奇妙的噪声控制技术范文(二篇)

奇妙的噪声控制技术范文噪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见困扰。

无论是在家中、办公室还是在公共场所,噪声都可能给我们带来不适和困扰。

因此,探索和研究噪声控制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奇妙的噪声控制技术,旨在为我们提供更安静和舒适的环境。

一、主动噪声控制技术主动噪声控制技术,也被称为主动降噪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子设备来消除噪声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声音传感器来检测噪声的频率和幅度,然后发出与噪声相反的声波,将其叠加在一起,从而抵消噪声。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降噪耳机和汽车噪声控制系统中,能够有效地减少外部噪声的干扰,提供更好的音频体验。

二、隔音材料技术隔音材料技术是一种 pass-through 的解决方案,通过给墙壁、地板和天花板等建筑结构施加隔音材料,可以减少声音的传播和反射,达到隔音的效果。

这种技术在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音乐录音室中,利用隔音材料可以有效地将外界的噪声屏蔽掉,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录制环境。

三、声波消除技术声波消除技术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的噪声控制方法。

它利用声波的干涉原理,对噪声进行频率分析和反相处理,从而抵消或减少噪声的干扰。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环境,例如办公室、餐馆、住宅等,帮助人们营造一个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噪声屏蔽技术噪声屏蔽技术是一种利用其他声波来掩盖原始噪声的方法。

这种技术包括使用白噪声发生器、音乐播放器等设备,将其他声音引入环境中,以掩盖原始噪声。

五、智能噪声控制技术智能噪声控制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实现噪声控制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噪声的特征和模式,自动调整噪声控制设备的参数,以达到最佳的降噪效果。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提供个性化的噪声控制体验。

六、声学设计技术声学设计技术是一种利用声学原理和设计方法来控制和改善噪声环境的方法。

它包括使用声学吸音材料、改变房间布局和设计等手段来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反射,创造一个更加宁静的环境。

物理控制噪声的三个措施

物理控制噪声的三个措施

物理控制噪声的三个措施控制噪声,一直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特别是在现代城市中,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物理控制噪声是噪声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一定的物理手段来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影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影响。

以下将介绍关于物理控制噪声的三个重要措施。

第一,隔声材料的应用。

隔声材料是一种通过反射、吸收和隔离的方式来减少噪声传播的材料。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隔声材料来包裹墙体、天花板和地板,这样可以有效阻隔外部噪声的传播。

对于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也可以采用隔声材料来降低其运行产生的噪声。

在工业设施和工厂中,隔声材料的应用也可以有效控制机器噪音,改善工作环境。

第二,振动控制技术。

振动是噪声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振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噪声的产生。

在建筑结构中,可以采用减振器来减少结构的周期振动,从而降低建筑物体对外界噪声的敏感度。

对于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也可以通过减振技术来降低其振动产生的噪声。

对于发动机和发电机等设备,可以采用隔振基础和减振支座来减少振动传播,降低噪声影响。

声屏障的建设。

声屏障是一种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来减少噪声传播的设施。

在城市道路旁和铁路线路旁,可以建设声屏障来隔离交通噪声。

在工厂和工业区域也可以设置声屏障来减少机器噪音的传播。

声屏障的建设可以有效阻隔噪声的传播路径,从而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物理控制噪声是一种有效的噪声治理手段,通过隔声材料的应用、振动控制技术的采用和声屏障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噪声的传播和影响,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要更好地控制噪声,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管理和监督,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第5节-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第5节-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c fc 2
2
m B
2
墙板面密度,kg/m2 墙板的弯曲劲度,N· m

墙板的厚度,m
c f c 0.551 t
m
E
墙板密度,kg/m3
(2-138)
墙板的弹性模量,N/m2
由式(2-138)可知,临界吻合频率受墙板厚度、密度、弹性影响 fc 越低; 墙板越厚, 轻而弹性模量大的隔板,常常降到听觉敏感的声频范围内,对隔声造成不
图2-34 双层墙隔声特性
(一)双层隔声墙
1.双层隔声墙的隔声原理 2.双层墙的隔声特性曲线 3.双层墙的共振频率及其隔声量的实际估算
3.双层墙的共振频率及其隔声量的实际估算
双层墙的共振频率
f0
(2-143)
f0 是指入射声波法向入射时的墙板共振频率
c f0 2
0
1 1 ( ) h m1 m2
41 41 45 40 33 37 38 46
— 52 47 57 44 44 45 53 42 45 49 57 17 22 35 44 28 36 39 46
46 52
54 57 64 49 54
47 53
— 56 62 48 55
43 42 45 46
50 47 49 51 53 52 35 39 43 43
刚度和阻尼控制区

质量控制区
吻合效应区
频率大于fn,共振影响消失,墙板的隔声量受墙板惯性质量影响。
墙板的面密度愈大,即质量愈大,隔声量愈高。 墙板的隔声量随着入射声 声波频率与墙板固有频率相同时,引起 波频率的增加而以每倍频 隔声量随入射声波频率的增加,而以斜率为 6dB/倍频程直线上升。 共振,隔声量最小。 随入射声波频率继续升高,隔声量反而 程6dB的斜率下降。 随着声波频率的增加,共振减弱,直至 下降,曲线上出现低谷,这是吻合效应的 消失,隔声量总趋势上升。 缘故。 共振区的大小与墙板的面密度、形状、 越过低谷后,隔声量以每倍频程 10dB 安装方式和阻尼有关。 趋势上升,接近质量控制的隔声量。 隔声构件,共振区越小越好。

6-环境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6-环境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局部开敞型
(活动)
IL=10-20dB
局部开敞型--通风散热型 (固定) IL=15-25dB
例题4
隔声装置-隔声罩
某隔声罩用厚度为2毫米的钢板制作,除地板外,内壁 面全部敷设吸声系数为0.5的材料,容积的长宽高分别为2 、1、1米。若在壁上开一面积为0.6立方米的隔声门,门 的构造与壁面结构相同,假设缝隙不漏声。 分别求关门与开门时隔声罩的插入损失。



隔声技术-隔声装置
隔声间的声学评价--隔墙的噪声衰减 WS W 假设3: R 忽略地板及侧墙的吸声
1 a 1
W
W2 L /V 接收室直达声场的声能密度: Dd W2 cSW c
W1SW W2 Wa R1
接收室混响声场的声能密度: Dr 接收室靠近隔墙处的总声能密度:
S R 1


隔声技术-隔声装置
例题3
某车间一端的操作室与声源的隔墙面积为20平 方米,操作室内表面积为100平方米,平均吸 声系数为0.02,隔墙上开一观察窗,此组合墙 的隔声量为30分贝。 求:此操作室一侧近处的噪声衰减。 如对操作室进行吸声处理后,平均吸声系数增 至0.4,再求其噪声衰减。
隔声罩
隔声屏障
隔声技术-隔声装置
隔声装置---隔声罩
主要结构形式: 活动密封型 固定密封型 局部开敞型 通风散热型
隔声技术-隔声装置
隔声罩主要结构形式
活动密封型
固定密封型
隔声技术-隔声装置
隔声罩主要结构形式
局部开敞型
(活动)
局部开敞型--通风散热型 (固定)
隔声技术-隔声装置
隔声罩的基本构造

隔声技术-隔声装置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实验室的噪音控制与隔声技术应用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实验室的噪音控制与隔声技术应用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实验室的噪音控制与隔声技术应用引言在物理实验中,实验室的噪音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噪音会干扰实验的精度和准确性。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采取一些隔声技术来降低噪音对实验的干扰。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噪音的来源、对实验的影响以及一些常用的隔声技术应用。

一、实验室噪音的来源实验室噪音的来源主要有两类:内部噪音和外部噪音。

内部噪音主要来自实验设备、仪器仪表以及人员活动等。

例如,实验设备的运转声、电机噪音、仪器仪表的震动振动等都会产生噪音。

人员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例如脚步声、谈话声等。

外部噪音则主要来自于实验室周围环境,如道路交通声、建筑施工声、附近机械设备的运转声等。

二、噪音对实验的影响噪音对实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干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二是可能对实验人员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噪音会干扰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通常需要对细微的信号或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噪音会掩盖这些信号,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特别是在一些精密实验领域,噪音的干扰会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产生明显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其次,噪音可能对实验人员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人们容易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听觉问题,甚至引发心理压力、失眠等身心健康问题。

三、隔声技术的应用为了降低实验室噪音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引入隔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隔声技术应用。

1. 声音吸收材料的应用声音吸收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声波能量的材料,通常应用于实验室的各种表面和墙壁。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减少声波的反射来降低实验室内部的噪音水平。

常见的声音吸收材料有吸声板、吸音毯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对实验的干扰。

2. 隔声门窗的应用在实验室的门窗上安装隔声材料,是另一种有效的隔声技术应用。

隔声门窗可以有效地阻挡外部噪音的进入实验室内部,降低噪音的传播。

隔声材料通常由多层玻璃、夹层玻璃等组成,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

概述吸声与隔声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概述吸声与隔声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概述吸声与隔声的概念、联系及区别摘要:一、吸声与隔声的概念1.吸声:声波在材料内部反射、衰减,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2.隔声:通过材料结构、密度等特性,阻止声波传播,降低噪音二、吸声与隔声的联系1.都属于噪声控制技术2.在实际应用中常结合使用三、吸声与隔声的区别1.吸声材料:多孔、疏松、纤维状,如玻璃棉、矿棉等2.隔声材料:密度较大、结构紧密,如混凝土、金属板等3.吸声材料侧重于降低反射声,改善室内音质4.隔声材料侧重于阻止声波传播,降低噪音入侵正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噪音无处不在,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降低噪音,噪声控制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吸声和隔声两大概念。

不少人认为这两者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它们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吸声和隔声的概念。

吸声是指声波在材料内部经过反射、衰减,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这类材料多为多孔、疏松、纤维状,如玻璃棉、矿棉等。

而隔声则是通过材料的结构、密度等特性来阻止声波传播,从而降低噪音。

这类材料密度较大、结构紧密,如混凝土、金属板等。

其次,吸声和隔声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结合使用。

它们都属于噪声控制技术,旨在降低噪音对人们的影响。

例如,在室内装修时,可以使用吸声材料降低反射声,改善音质;同时使用隔声材料隔离外界噪音,保证室内安静。

然而,吸声和隔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吸声材料主要侧重于降低反射声,改善室内音质。

这类材料对声波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使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而隔声材料则主要侧重于阻止声波传播,降低噪音入侵。

这类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紧密结构,能够有效阻挡声波的传播。

总之,吸声和隔声虽然都属于噪声控制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区别。

建筑隔声与噪声控制

建筑隔声与噪声控制

问题是中间不可有连接
空气层附加隔声量
影响双层墙隔声量的因素
1. 双层墙之间的有否刚性连接,即声桥程度。
2. 双层墙之间空气层,其作用如弹簧。因而会引起共振,此时隔 声量下降共振频率 l—空腔间距cm, 600 1 1 2 f0 = + m1 和 m2 为两墙之单位面积重量 kg/m m1 m2 l 3. 双层墙之间空气层加大,f0下移, 对隔声有利 但要考虑空间利用和经济问题。 f > 2f时,双层墙 R 有明显提高 0 4. 空腔内的驻波,会使隔声曲线在某些频率见
■ ■
的撞击声压级LN,与上述标准曲线去比 凡超出此限者为不利方向(正好与隔声曲线相反)
当所有不利值≯32dB时,即以此标准曲线号为撞击声
隔声指数Ii
住宅楼板隔声 标准的依据
概述
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一般可使在空气中传播的噪声降低10-60dB, 因此应重视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已制定《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建筑隔声测量规范》等,这对提高建筑的 使用质量,保证室内良好的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声波可以通过围护结构的孔洞和缝隙直接传入建筑空间,也可以通过 围护结构传播,这两种情况是经由空气传播,即声波激发围护结构振 动而使声音透到邻室。第三种情况是固体撞击或机器设备的振动直接 作用在围护结构上,使围护结构振动发声并传播,称之为固体声,或 撞击声。在建筑环境中,空气声在传播中随距离增大和遇到声屏障而 衰减,因此它的作用往往局限于噪声源附近;而固体声在传播过程中 声能衰减很小,而且传播速度快,可以传播到离声源很远的地方。因 此隔绝空气声和固体声的方法也不同。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参考曲线
单层匀质密实墙的空气声隔声

噪声控制技术,控制噪声的根本途径

噪声控制技术,控制噪声的根本途径

噪声控制技术,控制噪声的根本途径噪声的传播一般有三个因素: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

传播途径包括反射、衍射等各种形式的声波行进过程。

只有当声源、声的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个因素同时存在时,噪声才能对人造成干扰和危害。

因此,控制噪声必须考虑这三个因素。

1、声源控制技术控制噪声的根本途径是对声源进行控制。

控制声源的有效方法是降低辐射声源功率。

在工矿企业中,经常可以遇到各种类型的噪声源,他们产生噪声的机理各不相同,所采用的噪声控制技术也不相同。

2、传播途径控制技术通常由于某种技术和经济上的原因,从声源上控制噪声难以实现,这时就要从传播途径上考虑降噪措拖。

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1)吸声降噪吸声降噪是一种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强度的方法。

物体的吸声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吸声的效果不仅与吸声材料有关,还与所选的吸声结构有关。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室内空间。

(2)消声降噪消声器是一种既能使气流通过又能有效地降低噪声的设备。

通常可用消声器降低各种空气动力设备的进出口或沿管道传递的噪声。

例如在内燃机、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燃气轮机以及各种高压、高气流排放的噪声控制中广泛使用消声器。

不同消声器的降噪原理不同。

常用的消声技术有阻性消声、抗性消声、损耗型消声、扩散消声等。

(3)隔声降噪:把产生噪声的机器设备封闭在一个小的空间,使它与周围环境隔开,以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做法叫做隔声。

隔声屏障和隔声罩是主要的两种设计,其他隔声结构还有:隔声室、隔声墙、隔声幕、隔声门等。

3、城市噪声的综合防治技术城市噪声控制的综合防治可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控制城市人口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密度的增长对减少城市噪声效果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为此,可采取在大城市远郊建立卫星城的办法。

(2)合理使用土地合理使用土地是城市建设规划中减少噪声对人的干扰的有效方法,根据不同使用目的和建筑物的噪声标准,选择建筑场所和位置,从而决定学校、住宅区和工厂区的合适地址,统筹考虑,合理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4000Hz 6个倍频程或100~3150Hz的16个
1/3倍频程的隔声量作算术平均,来表示某一构件的
隔声性能,称作平均隔R声可编辑量ppt ( )。
6
3.插入损失( I L)
定义:离声源一定距离某处测得的隔声构件
设置前、后的声功率级L W 1 和 L W 2 之差。
ILLW1LW2
插入损失通常在现场用来评价隔声罩、隔声 屏等构件的隔声效果。
墙板面密度,kg/m2
R
10lg1f0mc 2
入射声波频率,Hz 空气密度,kg/m3,常
可温编辑下ppt 取1.2㎏/m3。
16
隔声质量定律
一般情况下,fm,0因c 此
R 2 0 lg m 2 0 lgf 4 2
单层隔声墙:仅有一层墙板。
双层或多层隔声墙:有两层或多层墙板,层间有空气
或其它材料图2-32 单层匀可质编辑p墙pt 的隔声频率特性曲线
10
刚度和阻尼控制区
质量控制区
吻合效应区
频率大于fn,共振影响消失,墙板的隔声量受墙板惯性质量影响。
墙墙板板的的面隔密声度量愈随大着声,入波即射频质声率量与愈墙大板,固隔有声频量率愈相高同。时,引起共振,隔声量 随 入隔波射声频声量率波随的频入增率射加继声而续最波以升小频每高。率倍,的频隔增声加量,反而而以下斜降率,为曲6线dB/倍频程直线上升。 上出现程低6谷dB,的这斜是率吻下合降随效。着应声的波缘频故率。的增加,共振减弱,直至消失,隔声量
图 隔声基本原理示意图
具有隔声能力的屏蔽物称作隔声构件。如隔声墙、隔 声屏障、隔声罩、隔声间。
采用适当的隔声措施一般能降低噪声级15dB~20dB。
可编辑ppt
3
一 隔声概述
(一)隔声原理
(二)透声系数与隔声量
1.透声系数

2.隔声量
3.插入损失
可编辑ppt
4
(二)透声系数与隔声量 1.透声系数
临界吻合频率
刚度控制
图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频率特性曲线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与可入编辑p射pt 声波的频率关系很大 11
吻合效应
一定频率的声波以入射角θ投射到墙板上,激起构件弯曲振动 若入射声波的波长λ在墙板上的投影正好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 波长λb相等时,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便达到最大,声波向墙 板的另面辐射较强,墙板隔声量明显下降,此现象称为“吻合效 应” 。
1,约为<1<0-1~
2.隔声量(R1)0-5,为计算方便,采用隔声量来表示构件本 身的隔声能力。
定义:等于透射系数的倒数取以10为底的对数的10倍,

R 10 lg 1

R10lg I 20lg p
It
pt
透声系数 值愈小, R 值越大,隔声性能愈好。
R 值的大小与与入射声波的频率有关。工程中常用
第八章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一 隔声概述 二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性能
三 多层墙的隔声特性
四 隔声间
五 隔声罩

隔声屏
可编辑ppt
1
一 隔声概述
(一)隔声原理
(二)透声系数与隔声量
1.透声系数
2.隔声量
3.插入损失
可编辑ppt
2
(一)隔声原理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入射到匀质 屏蔽物时,部分声能被反射,部 分被吸收,还有部分声能可以透 过屏蔽物。设置适当的屏敝物可 阻止声能透过,降低噪声的传播。
吻合效应的条件
b
sin
图 吻合的成立条件
可编辑ppt
入射角 12
临界吻合频率 f c
定义:产生吻合效应的最低频率,即 b 时的频率
f c 的计算公式
fc
c2 2
m B
墙板面密度,kg/m2 墙板的弯曲劲度,N·m

fc
0.551c2 D
m
E
墙板的厚度,m
墙板密度,kg/m3
墙板的弹性模量, N/m2
(1)声波垂直入射到墙上; (2)墙将空间分成两个半无限大空间,且墙的两侧均为通常状况下的空气; (3)墙为无限大,即不考虑边界的影响; (4)将墙视为一个质量系统,即不考虑墙的刚性、阻尼; (5)墙上各点以相同的速度振动,
则从透声系数的定义及平面声波理论,可以导出单层墙在 质量控制区的声波垂直入射时的隔声量计算公式
由式可知,临界吻合频率受墙板厚度、密度、弹性影响
墙板越厚,f c 越低; 轻而弹性模量大的隔板,常常降到听觉敏感的声频范围内,对隔声造成不
利影响。
可编辑ppt
13
几种常用材料计算临界吻合频率的参数,可用于设计计算。
材料名称 铝
铸铁 钢 铅 砖
混凝土 玻璃 胶合板
表 几种常用材料的密度和弹性模量
E/N·m-2
/㎏·m-3 轻质、高/E模㎏隔·声(不利N·m)-1
7.15×1010
2.7×103
0.38×10-7
8.8×1010
7.8×103
0.89×10-7
19.6×1010
7.8×103
0.40×10-7
1.67×1010 11.3×103
6.77×10-7
2.45×1010
1.8×103
0.73×10-7
可编辑ppt
7
第八章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一 隔声概述
二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性能
三 多层墙的隔声特性
四 隔声间
五 隔声罩

隔声屏
可编辑ppt
8
二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性能
(一)单层匀质墙隔声的频率特性 (二)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
可编辑ppt
9
(一)单层匀质墙隔声的频率特性
隔声墙:板状或墙状的隔声构件。
总趋势上升。 越过低谷后,隔声量 共以振每区倍的频大程小10与d墙B趋板势的上面升密,度接、形状、安装方式和阻 近质量控制的隔声量尼。有关。
增加板的厚度和阻尼 隔,声可构使件隔,声共量振下区降越趋小势越得好到。减
缓。
阻尼越大,对共振的抑制越强,一般采用增加墙板的 阻尼来抑制共振现象。
第一共振频率
2.45×1010
2.6×103
1.06×10-7
8.5×1010
2.4×103
0.28×10-7
0.36×1010
0.5×103
可编辑ppt
1.39×10-7 14
二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性能
(一)单层匀质墙隔声的频率特性 (二)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
可编辑ppt
15
(二)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公式建立条件为:
定义:透射声功率(Wt)与入射声功率(W)
的比值,即
W t /W

= It / I
透射声强/入射声强
= p t2 / p 2
透射声压2/入射声压2
意义:表示隔声构件本身透声能力的大小。
又称作传声系数或透射系数。通常所指的是无
规则入射时各入射角度透声系数的平均值。
可编辑ppt
5
一般隔声构件的透声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