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四章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一、学习目标总结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探究,归纳出实验结论。
三、学习过程(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 肺炎球菌R型菌和S型菌的比较2. 肺炎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过程3.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进一步思考:格里菲思是否确定了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二) 艾弗里的肺炎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S型细菌的其他成分呢?(提示:实验设计的关键应当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等其他成分的作用。
)2. 肺炎球菌体外转化实验3.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1) T2噬菌体的基本结构: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
(2)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主要步骤:吸附—注入--________--________--释放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2.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1) 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思考:为什么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如何标记T2噬菌体?(2) 标记后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3) 放射性检测思考: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什么?以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为什么?以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为什么?(4) 实验结论(四) 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1.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外壳是____________,内部只有__________分子。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 时间:1953年 • 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 • 结论:DNA的双螺旋结 构 • 内容:DNA是由2条右 旋但反向的链盘绕而成 ,像一个螺旋形梯子, 生命的遗传信息就贮存 在“梯子”的横档上。
通过前面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 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认 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
二、 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S型细菌的化学组成: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生物必修2
2、实验过程:
S型菌蛋白质 S型菌多糖
S型菌DNA
S型菌DNA + DNA酶
生物必修2
资料:艾弗里实验的缺陷 艾弗里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 果。 因为,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DNA 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4
5
高温灭活:S菌 小白鼠 +R菌 死亡
发现S活 死亡的S菌能使R菌转化 提取4实验死鼠 菌 为S菌
• 为什么是R型被转化,而不是加热杀死的 S型复活呢?
• 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才具有生理活性,加热 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性),且该过程不可 逆。所以加热后蛋白质变性失活,不可能再恢复其 功能(例如高温下酶失活)。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 的承担者,蛋白质失活了,生命活动就不可能再恢 复,也就是说热杀死的S型是不可能复活的。
生物必修2
五、小结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核酸 遗传物质 非细胞生物 (病毒)
DNA和RNA DNA
DNA DNA
R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必修2
反馈练习 1.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 是( D)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 肺炎双球菌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评课稿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评课稿一、引言《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中的一篇重要教材,主要内容是介绍遗传物质DNA的发现和结构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评课,从教材的整体布局、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价。
二、教材整体布局分析本单元的教材整体布局合理,通篇涵盖了遗传物质DNA的探索历程和结构组成。
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本部分详细介绍了科学家们在对遗传物质进行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突破,重点介绍了格里菲斯实验、奥德里奇实验和赫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
2. DNA的发现本部分介绍了Watson和Crick等科学家在1953年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发现了DNA的具体结构。
学生能够了解到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加深对DNA结构的理解。
3. DNA的分子结构本部分深入介绍了DNA的分子结构,包括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碱基对等概念的解释。
通过文字和图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 DNA的复制本部分重点讲解了DNA的复制过程,包括分离、配对和合成三个步骤,全面介绍了DNA复制的原理和机制。
整体上,教材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内容连贯,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遗传物质DNA的探索和结构。
三、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评价《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材内容科学、准确,符合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
以下是对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评价:1. 教材对遗传物质DNA的探索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教材通过引用相关科学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格里菲斯实验、奥德里奇实验和赫歇实验等重要的实验,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 教材对DNA的结构进行了准确解释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相关的分子组成。
通过对核糖核酸、核苷酸、碱基对等概念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DNA结构的组成。
3. 教材对DNA的复制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DNA的复制过程,包括分离、配对和合成三个步骤。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含杂质较少的 DNA。 (2)实验步骤 ①制备鸡血细胞液(柠檬酸钠、新鲜鸡血、静置);
②DNA 释放(蒸馏水、搅拌、单层纱布); ③DNA 析出(2mol/L 的氯化钠、轻搅、蒸馏水、轻搅、玻璃棒挑起白色丝状物); ④DNA 再溶解(2mol/L 的氯化钠、两层纱布); ⑤DNA 纯化(95%的冷酒精、玻璃棒卷起丝状物)。 DNA 的提取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氯化钠法、氯仿法、去污剂法和苯酚法,后三种方法 主要在 DNA 浓度较高的的情况下应用。
答案:C
3.下列哪项使格里菲斯提出了“转化因子”的结论(
)
A..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
B.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多糖,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
C. 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蛋白质,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病死
(c)本实验还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增强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例如.体内转 化实验中,注射 R 型活细菌与注射 S 型活细菌相对照.说明 S 型活细菌有毒性;再如,体外 转化实验中.各组互为对照.说明只有 DNA 才是遗传物质。
【画龙点睛】①格里菲思未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
的遗传物质。
②艾弗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 DNA.不是蛋白质。 ③肺炎双球细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是证明 DNA 是主要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a 菌体的结构生理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b)侵染细菌后,就会利用细菌内部的物质合成自身蛋白质成分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请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肺炎双球菌
多 糖 类 荚 膜
试简述一下实验过程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第3组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 菌还有致病能力吗? 2.前三组实验说明能使小鼠患败 血症死亡的细菌是怎样的细菌?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回顾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1.孟德尔通过实验研究提出“遗传因子”的 假设,成功解释了很多遗传现象,发现了 遗传规律,1866年,孟德尔发表论文。 但他的科学发现在当时没有得到重视,因为 他提出的“遗传因子”只是一种假设,到 底在哪里,是什么?只有解答了这个问题, 才能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随着科学的发展,孟德尔定律被重新提出和 认可,1909年,约翰逊给“遗传因子”一 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基因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
二、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R型菌
S型菌菌
S型菌的 蛋白质或荚膜多糖
只长R型菌
R型菌
S型菌的 DNA+DNA酶
只长R型菌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思考: 如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研究呢?
设计实验:探究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TMV
(烟草花叶病毒)
蛋白质 RNA
设计思路:将蛋白质与RNA分离,单独观察其作用 实验结论: RNA是遗传物质。
[课堂小结]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讲课稿)
释放
4、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①选择同位素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等 用35S标记蛋白质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用32P标记DNA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 35S 的细菌 细菌+含32P 的培养基→含 32 P 的细菌 .第二步:标记T2噬菌体 35 T2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 S的T2噬菌体 32 T2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 P的T2噬菌体
DNA,蛋 放射性存在 白质外壳 于大肠杆菌 留在外面 外
6、实验 结论
在噬菌体中,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
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 DNA 是遗传物质
体内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菌 肺炎双球菌 (格里菲思) 中含有“转化因 的转化实验 子” 体外转化实验: DNA是“转化 (艾弗里) 因子”
课堂小结
.第一步:标记细菌
②标记T2噬菌体方法:
③实验过程:
放射性主要 存在于大肠 杆菌内
放射性存在 于大肠杆菌 外
5、实验过程及结果:
分组
用32P标记的噬 菌体侵染未标记 对比 的细菌 实验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结果
结果分 析
放射性主要 进入细菌 存在于大肠 细胞内的 是噬菌体 杆菌内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二、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三、大量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
结论: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 质
反馈练习
1.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D (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肺炎双 球菌
生物《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四)重点难点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课时说明本节内容1课时,授课过程(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大约用时30 min,例题解析以随堂练习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可作为作业对于例题解析和课后练习可根据时间情况灵活选用导入:有趣的生物遗传现象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另外,“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生虎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遗传的作用(这两句俗语还要考虑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概括: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二、DNA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性状;4、具有存储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能力三、核酸(DNA、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一)格里菲思细菌转化实验1、两种菌落的比较菌落荚膜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S型细菌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2、实验过程3、小结步骤方法现象结论1 R菌活菌注射小白鼠正常R菌无毒性2 S菌活菌注射小白鼠死亡S菌能使小白鼠致病3 S菌高温灭活小白鼠正常加热杀死的S菌不使小白鼠致死4 高温灭活:S菌+R菌小白鼠死亡死亡的S菌中可能有使R菌转化因子5 提取4实验死鼠发现S活菌死亡的S菌能使R菌转化为S菌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因为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高中生物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
传信息
2.用某种酶处理转化因子后,R型细菌不能再转化
成S型细菌,这种酶是
(C )
A.蛋白酶 B.分解多糖荚膜的酶
C.DNA酶
D.纤维素酶
3.用噬菌体去感染细胞内含大量的3H的细菌,
待细菌解体后3H
(B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是啊,好累啊!哪里累?累什么?说不出来。 有点扎心,但是事实。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是累没有方向,是迷茫三十而不立,是累我在干什么?是累我要往哪里去?是累,我该怎么给胖大星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开满小花的院子等等…… 没有一点头绪,以至于让心不知道如何的归属,这样的状态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侵蚀着我的内心,我不敢去剥开,那样会进去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以至于让我怀疑生命的起源,为何来的这个世界,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道无解的题目。 有点扎心,但是事实。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熬过去!人,这一生要经历多少的风风雨雨,才懂得生命的真谛;要承受多少的苦难,才明白活着的不易;要失去多少欢乐,才懂得珍惜的可贵;要忍受多少的伤痛与嘲讽,才能活出自我,走出阴霾。 所谓有得必有失,人生永远没有完美的结局与开始,总会有缺失,有遗憾…… 那么我们又何必一定要强求自己要完美,一定要超越他人才叫成功,一定要过得比别人好才叫幸福,一定要比别人有钱或有权才叫有脸面…… 真是这样吗?我不认为,什么才叫完美,什么才叫幸福,什么才叫有成就?谁又能说得清道的明! 所谓的完美并不是事物本身就完美,而是因为有了不完美的衬托才将其显得完美,即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也不敢说自己的一生就无缺憾,那我们又何苦要为难自己;所谓的幸福其实是内心里的一种感受,它或许是一本书,或许是一杯水,或许是一个拥抱,也或许是一段话…… 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它就是幸福的,自己觉得不幸福那么它就是不幸福的,真正的幸福深藏于我们每天所面对的琐碎的事物中,需要我们用一颗细腻的心去聆听,去感知,去珍惜,去宽容;而所谓的成就,那只是付出后所获得的心里上的一种自我认可,就如农民春播秋收一样,硕果就是农民的成就,不管这成就大小,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因此,生命的缺失中我们没必要苛责自己,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要学会疼惜自己,学会和自己的内心谈心,告诉自己你真的很好,给自己一个拥抱,是鼓励亦是安慰。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就如月有阴晴圆缺,天有不测风云一样,谁都无法预料下一秒会遇见什么,会发生什么,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前行,摸索着过河,抱怨、愤怒、攀比、苛求……只会让自己更加的陷入深渊里而无法自拔,无法享受生活的美好,无法看见雨后彩虹的美丽。唯有将心态调整好,放平、放静,淡然的面对身边的一切,顺不骄,逆不馁,才能驱走心灵上的“风雪”,迎来温暖的一米阳光。 生命没有轮回,我们没理由不好好善待生命,善待生活的不足。既然上天赋予我们思想就避免不了要尝尽人间百味,爱,恨,情,仇;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是生命所赋予我们的馈赠,是人生的一个伴奏,是一道道关卡。若说人生是一场游戏,那么我们只有尽全力斩断这每一道关卡,你才能顺利通关,虽然通关的过程会艰辛无比,也会让自己遍体鳞伤,但不闯关又怎么能了解这游戏的刺激性,又怎能品尝到通关后的喜悦呢? 每个人都是生命旅途的行者,不论沿途的风景如何的精彩或不堪都是我们必须要经过的,或停,或走,或笑,或泪,或伤,或痛……当我们再回首望时,身后所留下的足迹不正是生命的升华吗?相互交织,相互牵绊,就如最美的歌声要有最美妙的音符搭配才最完美一样,我们的人生也需要有缺失才完美,才真实。 生活不是童话,我们也不是神仙,可以让我们在里面为所欲为。 其实,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烦恼的也并非全来自生活的压力而是情感的折磨,而我们却又不能去适应完全没有它们的日子,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坚强的去面对,用智慧去填满心灵,用大度去包容不足,用经验去堆积人生,在储蓄自己的同时也要适时的放下。人生只是一个掠过的风景而已,何须在意太多,记住太多心会累,想太多心会痛,要学会疼惜自己, 学会在伤心的时候不要为难自己,不论何时都能以豁达、从容、平静而谦和的去对待人生中的缺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快乐与淡泊,不为心所累,不为心所憾,卸下昨天让今天快乐前行。 其实,人生的是是非非均不由事物本身所构建,而是由欲望所左右,常常的让我们患得患失,不知道自己真正所想要的是什么,拥有的幸福也觉得不幸福,拥有的爱也觉得不爱,拥有的财富也觉得并不富有,一直都追求,一直都在彷徨。正如,看不见的风景总是最美的,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亮的,游走的鱼儿总是最好的,吃不到的葡萄总是最甜的。没得到的时候拼命的想得到,而当自己真正拥有时,却发现也不过如此,并非如想象中那样美好,这会儿才来后悔是否有些晚了呢。 生活就似一帘穆帐,放下是七彩光晕,打开是婆娑迷离,想象永远超越现实,谁都无法阻止欲望前行,更无法预料下一站是幸福抑或不幸福,是拥有还是失去,唯有把握好当下我们所拥有的才是最真实而幸福的。 人无完人,事无完事,每个人生旅途都会有遗憾相伴,而我们要学会在遗憾中完善自己,在缺失中善待自己。苦也罢,乐也罢,甜也罢,伤也罢……都不必太过计较,计较了只会让心情烦闷,更不必埋怨老天的不公,不必羡慕他人的拥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无可挑剔,更无需去评判谁的是是非非。 因此,不要让自己活的太累,不要太过苛求自己,做的好与坏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何须在意谁怎么说,怎么看呢。人活着就注定要与缺失为伴,与完美交错,学会善待缺失,学会爱自己,累了就靠一下,痛了就哭一会儿,烦了就醉一会儿……因为这个世界上,或许爱你的人不止一个,但惜惜相伴,冷暖自知的唯有你自己,所以要好好疼惜自己!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噬菌体: 一种细菌病 毒,寄生于细 菌(如大肠杆 菌)体内生活 和繁殖,只含 有蛋白质和DNA 两种物质,遗 传物质是DN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复制和合成 组装 释放
侵入别的细菌
噬菌体在繁殖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和能量全部由细 菌提供,噬菌体为自身的繁殖只提供遗传物质DNA
实验过程及结果: 亲代噬 菌体 第一组 DNA 实验
32P标记
寄主 细胞
寄主细 胞内
子代噬 菌体
实验 结论
31P 32S
有 32P标 DNA有32P 标记 记DNA
DNA 分
第二组 35S标记 蛋白质 实验
子是遗 无 35S标 外壳蛋白 传物质 记蛋白 质 无 35S 质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作业
实验过程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第一步:标记噬菌体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思考:如何才能观察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侵入细菌体 内的是DNA,还是蛋白质外壳,还是两者都进入了细 菌体内?即怎样证实噬菌体仅依靠DNA繁殖后代的? 用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分别标记噬菌体 标记噬菌体不同物质的办法探究: 先分别用含有32P、35S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再 • 1、标记DNA时用15N还是用32P?为什么? 用分别培养好的大肠杆菌溶液去培养噬菌体,即可获 • 2、标记蛋白质应该用15N、14C、还是35S?为什么? 得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 • 3、如何才能得到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 • 4、把T2噬菌体放在含同位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可以 吗?
第二步:侵染。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 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三步:离心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两个经典实验的比较
艾弗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处理 方式 对照 原则
实验 结论
设计 思路
直接分离
同位素标记法
S型细菌的分离物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
质分别于R型细菌 蛋白质两组实验相互对
混合培养相互对照 照
证明DNA是遗传物 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有效
质,蛋白质不是 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
噬菌体的 DNA
组别
方法
现象
结论
1 R型活菌
活
R型活菌无毒
2 S型 活 菌 3 加热杀死
S型菌
死
S型活菌有毒
活 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毒
4
R型 活细菌
+
S型
死细菌
死 (体内有 加热杀死的S型菌 S型活细 存在“转化因子”
菌)
二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实验设计]寻找转化因子: 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
遗传物质。
(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体内)。
设法将DNA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
制备含有放射性标记噬菌体过程示意图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 35S培养基+大肠杆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一步: 标记大肠杆 32P培养基+大肠杆菌→ 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菌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35S标记的噬菌体 第二步标 记噬菌体
套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
多
糖
类
2014届高考(苏教版)生物大一轮课件:第16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共108张PPT)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3.结论: 在噬菌体中, 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DNA ,即 DNA 是遗传物质。
思 考
提 示
回扣基础
突破考点
强化审答
集训真题
练出高分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3.结论: 在噬菌体中, 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DNA ,即 DNA 是遗传物质。
思 考
与艾弗里实验比较,两者共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S 型肺炎球菌可使小白鼠 患败血症死亡。R 型肺炎 球菌与加热杀死后的 S 型 肺炎球菌混合后,可在小 白鼠体内转化为 S 型肺炎 球菌。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技法提炼
肺炎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对照 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分别用活的 S 型和 R 型球菌注射小 鼠形成对照,加热杀死的 S 型球菌单独注射和与 R 型活球 菌混合培养形成对照。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DNA、 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之间形成对照,而 DNA 与 DNA 酶处 理产物之间也形成对照。
考点二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易 错 警 示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易错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误区 ①该实验不能标记 C、H、O、N 这些 DNA 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 无法将 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 ② 35S(标记蛋白质)和 32P(标记 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 因为 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解析
(1)S 型球菌和 R 型球菌的菌落不同, 型球菌有荚膜, S 菌落表 面光滑,R 型球菌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可通过观察菌落来 区分这两种肺炎球菌。 (2)(3)可联系教材实验作答。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2课时教案-新版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
(3)理解DNA的理化特性及根据其理化特性而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4)利用DNA的性质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
2.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在对实验原理、步骤的理解和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通过DNA的粗提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比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DNA的提取的原理。
(2)DNA的提取的实验过程。
(3)DNA的鉴定技术。
难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方法及其相关原理三、教学方法1.利用以动画、视频形式表现提取DNA的原理与方法、步骤的全过程,化解教学难点。
2.指导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亲身实验中感悟科学探索的艰辛。
3.以讲述法、谈话法为线索,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DNA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DNA的溶解性知识的理解。
(2)DNA粗提取的方法以及DNA提纯的方法。
(3)二苯胺法鉴定DNA的方法和原理。
2.教师的教学准备:(1)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图片、视频。
(2)收集新颖素材,设计课件内容,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原来谁也不知道,通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开了真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归纳:(1)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2)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即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学生: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编制:王曼审核:秦磊校对:张统省编号:07 【学习目标】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质疑讨论】1、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探索遗传物质过程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2、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自学质疑】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实验一】1928年,格里菲思肺炎球菌转化实验思考:①对比A、B组实验,说明了什么?②D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③由本实验你可以做出怎样的推理?【实验二】1944年,艾弗里肺炎球菌转化实验1、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2、尝试画出艾弗里实验的过程示意图。
3、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实验三】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1、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2、请将图示内容补充完整。
用__________标记用__________标记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实验探索】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的基本成分都是蛋白质和RNA,体内无DNA。
请设计实验探究烟草花叶病毒和车前草病毒的遗传物质(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小结】___________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反馈】1、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少无毒R型②多无毒R型③少有毒S型④多有毒S型A.①④B.②③C.③D.①③3、、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B.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C.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D.遗传物质是DNA。
苏教版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教学设计“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主要可以分为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尝试提取DNA等两部分内容。
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要求是: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果,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分析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实验,证实RNA也是遗传物质;概括遗传物质的特征。
科学家是通过实验认识到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实验研究的资料,引导他们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而认识到DNA和RNA是遗传物质不仅使他们深刻理解遗传物质的特征而且使他们感受到科学家探索遗传奥秘的思维方式。
遗传物质不仅携带着遗传信息,还能控制生物特定性状,能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直到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才认识到DNA是遗传物质。
而遗传物质一旦被认识后,对生物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智慧,教材中的两个“积极思维”活动都是科学家探索DNA是遗传物质过程的浓缩,有效地组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都涉及遗传物质的传递,因此,这部分知识是对细胞科学探索的起源,也是课堂导入的基础,更是学生进行理性探索的基础。
本节安排了一个两个“积极思维”活动,一个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假设,多向思维,收集材料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许,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另一个是“为什么说噬菌体实验更有说服力?”设计恰当的探究式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层层深入地领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讲述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后,教师:提问:①进入细菌体内的是什么?什么结构留在外面?②出来的是什么?③新的蛋白质外壳是怎么出现的?④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回答出这4个问题,学生就可以从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菌外面没有参与到产生子噬菌体的现象得出它不是遗传物质;从留在细菌体内的DNA发挥了其遗传作用从而产生子代噬菌体的实验结果中直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说课稿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说课稿生物组:朱志荣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对本课题的教材进行分析,“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既对前两章的基因的有关知识作本质性的阐述,也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实验中,包含了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方法,因此本节课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很好的载体。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新课标中有关具体内容的学习。
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方面,我认为学生应该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理解DNA是的遗传物质;其次技能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探究的能力;再次情感方面就是要引导他们树立生命物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合作精神。
(三)重点、难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大纲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原理和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所以我想从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这两方面来谈一下教法。
(一)、学情分析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因有关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一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是很完善。
(二)、教法设计由于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本节内容又主要以实验为依托,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和能够动手操作尤为重要。
遗传物质三个经典实验的过程
遗传物质三个经典实验的过程遗传物质的探索就像一场追寻宝藏的冒险,而其中的三个经典实验更是这个探险故事中的精彩章节。
今天就跟我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实验是怎么回事,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甚至会忍不住拍手叫好!1. 细菌转化实验1.1 实验背景好吧,咱们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格里菲斯(Frederick Griffith)在1928年做的细菌转化实验。
你想想,那个年代的科学家们简直就像是在解谜一样,充满了神秘感。
格里菲斯当时研究的对象是肺炎链球菌,这可不是随便的细菌,分为两种:一种是光滑的(S 型),能让小白鼠们“飞”去,另一种是粗糙的(R型),对小鼠来说就是个“好人”。
结果你知道的,S型可是不讲道理的坏蛋,R型则安分守己。
1.2 实验过程于是,格里菲斯开始了他的实验。
他先给小鼠注射了S型细菌,果然,小鼠很快就“下线”了。
然后,他注射了R型细菌,结果小鼠毫发无损,活得好好的。
接下来,他做了一个“混搭”,把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在一起,没想到小鼠竟然也“挂掉”了!这让他大吃一惊,难道是R型细菌“变心”了,学会了坏的行为?经过一番研究,格里菲斯得出了一个震撼的结论:R型细菌“学”会了如何变成S型细菌,这就是所谓的“转化”。
这意味着,细菌之间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传递遗传信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2. 噬菌体实验2.1 实验背景接下来,我们要聊聊赫尔希和蔡斯(Hershey and Chase)在1952年进行的噬菌体实验。
这两位科学家就像是科学界的“好搭档”,专门研究病毒和细菌之间的“较量”。
他们的目标是找到究竟什么才是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2.2 实验过程他们选择了噬菌体——一种专门攻击细菌的病毒,作为实验对象。
赫尔希和蔡斯用两种不同的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一个用磷(DNA的主要成分),一个用硫(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接着,他们把这些标记过的噬菌体感染细菌,看看到底什么会进入细菌。
实验结果可真是让人跌破眼镜,只有带有DNA的噬菌体成功进入了细菌,而带有蛋白质的噬菌体却留在外面。
苏教版教学教案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五章班级姓名【知识回忆】回顾人们对遗传物质的初步认识经过【合作探究】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合适呢?尝试说出你的理由并试着说出几种生物。
【自主知识复习】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交流展示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2)原理:使小鼠患败血病而死亡。
(3)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思考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
思考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
思考3: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
思考4:对比分析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思考5: 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
(4)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思考6:(2008·江苏高)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交流展示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1)实验原理:对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2)实验过程:①S菌的DNA+ R型细菌(混合培养):。
②S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混合培养):。
③S菌的多糖+R型细菌(混合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归纳法比较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
能力;
通过模拟科学家的实验实际思路,增强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对实验付出的艰苦努力,学习
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了解科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养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2学情分析评论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抽象事物的能力,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了解了我们生物体内有"遗传因子",但这一物质究竟是什么,是如何被研
究出来的,他们充满了好奇。
在学生有求知欲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还要注意引导他们
学习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理性思考。
3重点难点评论
重点:各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基本方法及实验过程的分析。
难点: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情况的分析;DNA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探索人类遗传物质的过程评论
很久以前,人们对于蛋白质的研究早于DNA,由于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造成了
人们的错误认知: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但是另一边,科学家却用实验力证了其
实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这一过程包含了几个著名的实验,这节课我们便
来研习这几个实验。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需要学习的四个实验
名称。
】
2【讲授】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评论
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小百科,课上进行交流展示。
教师通过刚才的展示,向学生展示两幅培养皿中的菌群图,让学生进行辨认哪
个是S型哪个是R型。
问:如何辨认这两幅图中哪个是R型哪个是S型?【辨析两者的不同点-有无荚
膜】
问:有荚膜的的S型有毒吗?【辨析荚膜的特点-有荚膜有毒】
展示4组实验,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先自主学习再小
组合作研究,分析这四组实验的现象和原因。
问:实验一、二、三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问:实验四中造成小鼠死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结合实验一、二、三可以排除
哪些假设,得到什么结论?
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有某种“转化因子”使得R型活菌
转化为S型活菌。
2、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928年时由于当时的实验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格里菲思只能在活体内进
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到1944年时,艾弗里作为当时大财阀投资下的实
验室中一名科学家,有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优越的实验条件,这次他在体外进
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探究:已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由蛋白质、多
糖、DNA等组成。
如果你是艾弗里,你可以利用已给的条件和已学的知识设计
一个实验来验证“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吗?
学生讨论,推荐代表进行发言:可以将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菌进
行培养,看培养皿中的菌落形态。
【表扬学生】
这也是艾弗里设计的思路,最后他发现是S型菌中的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
S菌。
为了进一步证明,他又做了第四个实验。
问:第四个实验的作用是什么?
问:艾弗里得出什么结论?
艾弗里的实验结论: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
糖不是。
3【讲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评论
当时艾弗里的实验结论与人们一直认为的“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巨大
冲突,所以有人发出质疑:实验的DNA中还混有了少量蛋白质,或许就是这些少
量的蛋白质在起作用也说不定呢?这场争论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
肠杆菌的实验中落下帷幕。
由学生介绍噬菌体的相关知识,学生填写其相关知识点。
【强调噬菌体是一种
病毒,营寄生】
教师介绍该实验的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问:蛋白质与DNA含有的元素有哪些?
问:如果分别选择一种代表性的元素对两者进行标记,该分别标记哪个元素?
【35S、32P】
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如何?【学生阅读书本图片并进行概述】【将
蛋白质与DNA完美的分来】
问:如何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能不能直接用含有标记元素的培养皿直接培养?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问:能否同时用两种放射性元素标记噬菌体?
教师介绍实验步骤,动画展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
分析离心后上清液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分布。
问:含35S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有哪些?
问:含32P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有哪些?
【学生先思考讨论,再分组讨论,表达概述,教师点拨,得出结论】
通过表格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4【讲授】病毒的重建实验评论
上述三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那么生物界有没有其他物质也可能是遗
传物质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利用了病毒重组实验证明了RNA也可以是某些病毒的
遗传物质。
教师展示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以及介绍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
学生阅
读书本相关内容,并概述该实验的过程。
最后得出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5【讲授】小结+板书评论
以上四个实验最终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人们通过漫长的实验探究,最
终揭开了“遗传因子”的真面目。
但我们不能因此沾沾自喜,因为科学在不断
的发展中,我们要在不断学习和发现中充实自己,幸许下一个改变人类认知的
就是你呢。
板书: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
验
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赫尔希和蔡斯: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三、病毒重建实验
RNA是TMV的遗传物质
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测试】牛刀小试评论
1.有关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
B.培养基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
C.部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在细菌中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
培养
C.用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
致
D.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7【作业】课后巩固评论
《同步练习》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