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西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城市变迁及其文化影射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鼎峰状态的唐朝,先后有西周、秦、汉、新、西晋、前赵、前秦、隋、唐等十二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由曾为赤眉、绿林、大齐、大顺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县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直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辖新城、莲湖等八区,及长安、蓝田等五县。
近代百余年西安从一个封建社会统治下的府城、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城市建置,经历了由于体制的变革而引发的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城市范围、城市行政建置等一系列的变化而适应这种变革的同时,城市的行政建置、管理形式以及城市性质职能发生了诸多的变化,是近代西安城市转型发展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体现在设市建置以及城市各个时期城市范围的变迁。
今天的西安城是在明代拓筑城市的基础上建成的,基本上还是延续了唐皇城方正有序的结构,下面的表格反映的是西安从古至今城市变迁的情况:
1从这个表格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西安的城市格局是不断扩大的,并且扩大的范围是大部分集中北部,通过观察西安地图,我们可以发现西安北部便是著名的渭河与泾河,这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十分发达而生产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阶段,可以视作农耕文明下人对于水源,肥沃土壤的趋向,而进入近代后,则可以视作今天城市地理学中所讲的水源方位因素。
除此之外,仔细观察表格还会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在西安作为都城不断变化时,其主要区域其实是集中在某几个区域内的,在西周到西汉这一阶段,城区位于阎良及武屯,汉至北周则集中在西安西北郊,隋唐城区位于今西安市区,五代至元在旧明城址之上,明清至民国则集中在今明城区的城址上,这几个集中区域多是由一个朝代开辟随后的其他朝代沿用的,而几个作为开辟者的朝代刚好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巅峰时期,彼时,城伴随着激烈的文明冲撞毁灭、重建,固化。
除了西安城市名称以及区域的变化外,西安城的城市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从西周到两汉,是其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的阶段,至今已无法具体考据其全部构造,只能通过部分遗址判断其都城位置,具体情况见下图
1史念海编著《西安历史地图集》,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年8月,第109页。
2隋唐时期的城市格局经历史学家考据,在今天西安的建设规划里得到完美体现,极为方正的皇城式建筑,体现着浩然正气的中华传统文化,由于受到唐代的市坊制度的影响,城区被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小方格,看起来规整大方,且市坊中设置通易坊,东西市,用于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体现出唐人博大的胸襟与宽怀的文化气度。
唐末长安城遭毁火性破坏,隋唐长安城的规模逐渐萎缩,当时留守长安的韩建弃宫城和外郭城,将皇城改建为新城,奠定了五代、北宋、金、元城市格局,新城东西南三面利用了原皇城城墙,北面则以原宫城的南墙为墙。此时新城面积仅是唐长安城面积的6.19%,仅5.2㎡。城门是利用原皇城城门,并从防卫的角度考虑,封闭若干城门,致使城门间不再对称。韩建所建新城的空间格局直持续到北宋以后的金元时期。北宋时期长安城内机构设施多,但其具体空间区位却无法确认,仅有当时的京兆府学,后来成为碑林。
明朝时,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在朱元璋“高筑墙”的政策下,明初即开始扩建城垣,除西南面依韩建时的新城位置外,北东两面向外扩展约1/4。四面城墙各开一门,且呈大致对称的格局。后又在四门外修建四个关厢形成城关。由于历2据马正林编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史和地形的限制,明西安城以东西大街为界分为南北两半,北半部面积为南部的
2倍。城市形成两道防御休系,一是城墙,二是城壕,使城市更加稳崮。明西
安城道路以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大街垂直相交作为全城道路的骨架。将钟楼由西大街迁至四条大街的交叉口,成为道路的对景和中心区的标志。此时的城市从功能上看,是区域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在两安城图中,官衙王府占地面积甚大。现代西安城市发展即在明西安城址基础上形成。
清代西安城市空旬格局较明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最突出的是在城市东北部建立“满城”,面积占到全城1/3。“满城”的东北两面利用原来的大
城墙,西墙由钟楼东北面起沿北大街到北城门东侧,南墙由钟楼东面起沿东大街到东城门南侧,周长7km左右。“满城”的功能是完全军事功能形成的封闭军事区,为满族的驻防城。另在西安城的东南隅为汉军驻防地,称为“南城”。城市东半部成为纯粹的军事防御区,城市西半部则集中了全城的大部分居民人口和经济重心。全城面积一半以上被兵营、守衙所占。清西安城市商业区开始向城市南半部发展,主要是以南大街为中心,取消了集中设市的格局,而使得市场沿街发展,主要商业区集中在南院门的五味什宁及南街之间,如竹笆市、南大街、牛市巷、东西木头市等。
总的来看,唐之后的西安城市格局都加强了军事防御建设,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军事割据导致王朝覆灭后带来的影响,同时,这种城市军事防御功能的加强也为今天我国军区设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清朝覆灭之后,民国时期西安城市规划及规划思想适应逐渐起步的工业文明,经历了个相应的转型时期,是西安城市规划及其规划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对于全面认识西安城市规划的近现代发展脉络及其历史地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对于理解西安解放后的四轮总体规划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学科本身而言,当利国民政府组织实施的建设计划与规划融合了当时国际主流的规划思想,尤其关于城市的功能布局方面。与西安古代规划思想相比,这一时期的规划思想更多地具备了现代利学的特征,又同时兼顾传统文化与政治时事、军事时事的特征,可以说,是西安现代城市规划的萌芽阶段。
总而言之,城市变迁往往能反映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就西安这个研究个体而言,除了作为行政中心的政治功能由于各种因素被不断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