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少气:加甘草二两——益气和中。
若呕:加生姜五两——降逆止呕。
2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炎杀菌、解热镇静等作用。
【临床应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黄疸、 心肌炎、肝炎、胆囊炎、高血压病、急性 尿路感染、胃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 经官能症等疾病。
24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原文】(79)
【提要】
汗后虚实不同的辨证。
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释义】
发汗后——可知原为太阳表证。 汗后出现虚实两种不同的转归:
1、虚证
恶寒 ——阳虚失于温煦 (当伴有口中和,脉微细。必是无热恶寒 虚故也。)
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病机:素体阳虚,发汗太过,表证已罢, 阳气损伤。
治法:扶阳益阴(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原文】(79)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
主之。
【提要】
论热扰胸膈兼腹满的证治。
2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释义】
心烦—— 热扰胸膈,心神不安。 腹满—— 热壅气滞于腹。 卧起不安—— 烦满太甚所致。
病机:伤寒下后,余热未尽,邪热内 扰胸膈,气机阻滞于腹。
2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治法】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方药】栀子厚朴汤 栀子十四个—— 清热除烦。 厚朴四两—— 行气消满。 枳实四枚—— 破结消痞。
【释义】
下利清谷不止—— 阳衰阴盛 表里同病,
身疼痛—— 表邪未尽
里证急重。
病机:伤寒误用攻下,表邪未解,且伤及脾 肾阳气。
1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治法:先温其里。 方药:四逆汤。 温里之后: 清便自调——里证已解 再治其表, 身疼痛—— 表证未除 宜桂枝汤。
1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原文】(92)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
证。 3、证候复杂,变化多端。
4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变证治则: 观其脉证—— 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 知犯何逆—— 即辨证,寻找疾病的病因、病
机、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等。 随证治之—— 依证立法,依法选方。
坏病治则的精神实质:辨证论治。
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二、辨虚证实证 【原文】 (70)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 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提要】
论汗下先后的治疗原则。
1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释义】
本发汗 而复下之 表证当用汗法,而反 此为逆也。先行攻下,是为误治。
若先发汗, 治不为逆。
本先下之 而反汗之
表里同病,里证急重, 宜先攻下,若先发汗, 若先下之, 更伤津液,也属误治。 治不为逆。
为逆
1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提示: 表里同病应辨其轻重缓急,从而选用
烦热胸中窒——热壅气滞。
身热不去—— 里热外达。 心中结痛—— 热郁气滞,血脉不畅。
兼症: 少气—— 郁热伤气。 呕—— 热郁胃逆。
2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病机:发汗吐下后,余热未尽,留扰胸膈。
【治法】 清宣郁热。 【方药】栀子豉汤。
栀子十四个—— 清热除烦 清宣胸中郁热。 香豉四合—— 宣透热郁
加味:
正确的治疗原则。
【原文】 (91)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①不止,身疼痛者, 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②者,急当救表。救 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1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词解】
①下利清谷:泻下清冷水液,中夹未消化的谷物。 ②清便自调:指大便正常。
【提要】 辨伤寒误下后表里缓急的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2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利胆、抑菌、镇静、 镇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 善心肌代谢、增强子宫收缩及增 加胃肠节律性蠕动等作用。
2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词解】
①虚烦:指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②心中懊憹:自觉心中烦郁无可名状之感。 ③少气:即气少不足以息。 ④胸中窒:指胸中窒塞憋闷之感。 ⑤心中结痛:心胸部位如有物纠结而结聚作痛。
【提要】
论热扰胸膈的证治。 2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释义】
虚烦不得眠 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热郁胸膈,扰及心神。
振寒—— 阳虚失其温煦。 脉微—— 气虚无力鼓动血脉。 脉细—— 血少脉道失于充盈。
1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治法:扶阳益阴(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病机:下后复汗,损伤阴阳,致内外俱虚。
三、辨汗下先后 【原文】 (90)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 治不为逆。本先之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 下之,治不为逆。
疼痛,当救其裹,宜四逆汤。
【提要】
再论表里同病的治则。
1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释义】
发热,头痛,身疼痛—— 表证 脉沉(沉微无力)—— 里阳虚 太少两感 (或见下利清谷)—— 阳虚不化 (治宜表里双解,可用麻黄细辛附子。) 若不差——里虚急且重,当急救其里,
宜四逆汤。
1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四、热证
1、栀子豉汤类证 【原文】(76)(77)(78)
发汗吐下后,虚烦①不得眠,若剧者, 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②,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③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 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19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④者, 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 心中结痛⑤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2、实证
不恶寒—— 外无表证 但热——里热炽盛
汗后表邪入里化热。
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病机:素体阳盛,汗法不当,胃津耗伤,化热 化燥,转属阳明。
治法:泻热和胃。 方药:调胃承气汤。
【原文】(60)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①,脉微细。所 以然者,以内外俱虚②故也。
9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词解】
①振寒:即震颤畏寒。 ②内外俱虚:指表里俱虚。 【释义】
复杂,难以六经证候命其名者。
③不中:不可、不宜。
【提要】
论太阳病变证的概念及治则。
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释义】
太阳病三日—— 表证经过三日(约略之辞)。 已发汗—— 汗不得法,病未尽解。 若吐、若下、若温针——反复误治。 结局:形成坏病。 坏病特征:
1、原始证候已不复存在。 2、不属传经之变,所变证候不属于六经病
太阳病兼变证
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一、变证治则 【原文】(16)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 针①,仍不解者,此为坏病②,桂枝不中③与 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词解】
①温针:指针刺一定穴位,将艾绒缠于针柄上点
燃,以使热力透入穴位。
②坏病:即变证。因误治而病情变化,证候错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