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年代表
历史朝代顺序表

春秋详细介绍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
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
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
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
楚楚国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个国家,它在周初曾参加了武王发纣的战争,后得到周的封号,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
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
前七零四年,楚君熊通字号为武王,有地千里。
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华夏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
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齐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以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
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齐桓公。
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
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公元前六七九年,齐国以称霸北方。
后来,齐国又于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大国——莱,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
晋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
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
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
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
古代中国年代表

北齐
550年-577年
西魏
535年-557年
北周
557年-581年
隋朝
581年-618年
唐朝
618年-907年
武周
690年-705年
五代十国 89 1年-979年
五代
907年-960年
后梁
907年-923年
后唐
923年-936年
后晋
Hale Waihona Puke 936年-947年后汉
947年-951年
后周
951年-960年
220年-280年
魏
220年-266年
蜀
221年-263年
吴
222年-28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317年-420年
十六国
304年-439年
南朝
420年-589年
宋
420年-479年
齐
479年-502年
梁
502年-557年
陈
557年-589年
北朝
386年-581年
北魏
386年-557年
东魏
534年-550年
朝代
起止时间
夏朝
BC2070年-BC1600年
商朝
BC1559年-BC1046年
周朝
BC1046年-BC256年
西周
BC1046年-BC771年
东周
BC770年-BC256年
秦朝
BC221年-BC207年
西汉
BC202年-AD8年
新朝
AD8年12月-AD23年
玄汉
23年-2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三国
十国
中国历史的年号有哪些

中国历史的年号有哪些中国历史的年号,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年号代表着每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和发展,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的年号都有哪些。
1. 夏朝年号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时期的年号共有11个,主要是根据国家君主的名字来命名的。
2. 商朝年号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朝代,其年号也主要是以国家君主的名字为基础,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盘庚”、“太甲”和“武丁”等。
3. 周朝年号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历经800多年,年号也从“西周”的“盤庚”、“武王”、“周公”等,到“东周”的“春秋”、“战国”等,一共有达到20余个,其中“元年”最多,共有13年。
4. 秦朝年号秦朝时期的年号只有一个,“始皇纪元”,它标志着秦始皇帝在皇位上的开始,其它秦朝时期没有用年号记载。
5. 汉朝年号汉朝时期的年号极为丰富,先是西汉的“高祖元年”、“元狩元年”、“元鼎元年”等,再到东汉的“建武元年”、“永元元年”、“永興元年”等,整整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像《史记》、《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记载。
6. 三国、两晋、南北朝年号这一段历史虽然时间比较短暂,但年号却异常丰富,绵延不绝,总共达170余个。
这些年号既有以皇帝诞辰、登基、改元为基础的,也有以地理、特殊事件等为命名来源的,其中不乏一些含义深刻的“景耀”、“中平”、“元嘉”等。
7. 唐、五代、宋、元、明、清年号这一时期的年号相较于以往而言,更加简洁明了,通常以年数为主,代表这个朝代的整体特征。
例如唐代的“贞观”、“开元”等,五代的“天福”、“乾化”等,元代的“至治”、“至正”等。
总结来说,中国历史的年号千奇百怪,各具特色,代表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一大宝库。
这些年号也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领悟自己的文化底蕴。
中国历史朝代歌-解读-年代表

第一种: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第二种: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三种: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四种: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第五种: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人民共和开新篇。
第六种:历史朝代歌(模仿周杰伦《菊花台》)*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就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中国古代朝代表

中国古代朝代表夏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商约公元前1600 ---- 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 ------ 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 ------- 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 ------ 前221年秦公元前221 ------ 前207年西汉公元前202 ------ 公元9年东汉公元25 ------ 220年三国 220 ----- 280年西晋 160 ----- 316年东晋 317 ----- 420年南朝 420 ----- 589年北朝 439 ----- 581年隋 581 ----- 618年唐 618 ----- 907年五代 907 ----- 960年北宋 960 ----- 1127年南宋 1127 ---- 1276年元 1271 ---- 1368年明 1368 ---- 1644年清(鸦片战争前) 1636 ---- 1840年大事年表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山顶洞人进入民族公社时代距今七千至五千年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距今约四五千年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春秋后期孔子在世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前202年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魏国建立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灭亡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420年宋朝建立,南朝开始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朝开始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统一南北605~610年开通大运河618年隋亡,唐朝建立627~649年贞观之治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713~741年开元之治8世纪前期渤海国建立。
知识点归纳中国史重要阶段与代表人物

知识点归纳中国史重要阶段与代表人物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涵盖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众多令人称道的代表人物。
这些阶段和人物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史的重要阶段和代表人物进行归纳总结。
一、夏、商、周夏、商、周,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由禹建立。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商王朝的代表人物有商汤和商纣。
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之一,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太公望和周武王是东周时期的代表人物。
二、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各国争霸的时期。
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墨子、老子、孟子、韩非子等。
他们各自创立了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
秦始皇是秦朝的代表人物,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如统一货币、文字、法律等,并修筑了长城。
秦朝的统一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为后来的汉朝铺平了道路。
四、西汉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由刘邦建立。
刘邦是西汉的第一位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政权,如减轻农民负担、开辟土地等。
西汉时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如张良、司马迁、刘向等。
五、东汉东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西汉后期黄巾起义后由刘秀建立的。
东汉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如干将、张角、贾诩等。
东汉时期,黄巾起义爆发,中国进入了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
六、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战乱时期,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到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分立。
三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
三国时期发生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和故事,如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等。
七、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的统称。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解释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解释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是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南宋、辽国、金国、西夏、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其他口诀:1、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2、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
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
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3、黄夏商周春战秦,汉后三国接两晋。
南北二朝隋唐五,宋元明清依次轮。
4、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5、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6、五帝夏商两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晋。
凉燕赵,夏汉秦,北继胡,南承晋。
隋唐两宋夏辽金,蒙元明清中华民。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中华民族,历史悠长。
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夏建王朝,始立家邦。
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
幽王贪色,身死国丧。
平王迁都,东周洛阳。
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
战国七雄,彼此逞强。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
嬴政统一,自称始皇。
反秦暴政,陈胜吴广。
楚汉相争,胜者刘邦。
刘建西汉,长安称帝。
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农民起义。
刘秀兴兵,反莽杀敌。
重建东汉,洛阳登基。
黄巾军起,分崩离析。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
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五胡乱晋,掳走怀帝。
睿都金陵,东晋续继。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
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继有北魏,北周北齐。
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
自立隋朝,南北统一。
灭隋建唐,高祖李渊。
一代女皇,武氏则天。
安史之乱,黄巢造反。
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分裂重现。
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中国历史年代表

临安
辽
公元916-1125年
澶渊之盟
耶律阿保机
上京
西夏
公元1038-1227年
李元昊
兴庆
金
公元1115-1234年
绍兴和议、隆兴和议
阿骨打
中都
元
朝
公元1271-1368年
文天祥抗元、马可﹒波罗访华、李璮之叛、加强西藏、澎湖和琉球的管理
忽必烈
大
都
明
公元1368-1644年
郑和七下西洋、土木之变、永乐大典
官渡之战、九品中正制、屯田制
曹丕
洛阳
蜀
公元221-263年
平定南中、五次北伐
刘备
成都
吴
公元229-280年
猇亭之战、卫温首次出使台湾
孙权
建邺
晋
朝
西晋
公元265-316年
八王之乱、流民起义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公元317-420年
淝水之战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公元304-439年
/
/
南北朝
公元420-581年
元嘉之战、侯景之乱、孝文帝改革、六镇大起义、玄学盛极
朱元璋
北京
清
公元1644-1911年
康乾盛世、大兴文字狱、收复台湾
努尔哈赤
北京
中
国
近
代
史
第一次
鸦片
战争
公元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
第二次
公元1856-1860年
《天津条约》
/
/
太平天国
公元1851-1860年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洪秀全
中国历代王朝顺序口诀

中国历代王朝顺序口诀1、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2、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
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
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3、黄夏商周春战秦,汉后三国接两晋。
南北朝隋唐五,宋元明清依次轮。
4、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5、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6、五帝夏商两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晋。
凉燕赵,夏汉秦,北继胡,南承晋。
隋唐两宋夏辽金,蒙元明清中华民。
7、中华民族,历史悠长。
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8、平王迁都,东周洛阳。
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9、王朝统治,从此绝断。
自夏至清,年计四千。
10、公元前二十一,奴隶夏朝就建立;商朝建在前十六,十一武王建西周。
当提到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有一种常用的口诀可以帮助记忆。
这个口诀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这个口诀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其中包括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魏、蜀、吴)、两晋(东晋、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和清。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朝代,其中前十的朝代存在时间较长,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影响深远,下面将从文化及人物方面介绍这十个朝代。
1.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也是神话时代和传说时代的延续。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其文化以礼乐为代表,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夏朝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夏朝的最大成就是使用青铜器,并有刻文记事。
夏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夏桀残暴无道,被商朝商汤所灭。
2.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朝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商朝的最大成就是使用青铜器,并有刻文记事。
中国历史年代表

中国历史年代表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中国历朝历代顺序年代表

中国历朝历代顺序年代表夏:约前2071-约前1600 商:约前1600-约前1046 周:西周:前11世纪-前771 东周:前770-前771春秋:前770-前256战国:前475-前221秦:前221-前206汉:西汉:前206-公元23东汉:25-220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晋:西晋:265-316东晋:317-420十六国:304-439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北朝:北魏:386-534东魏:534-550北齐:550-557西魏:535-557北周:557-581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十国: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1-960十国:902-979宋: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辽:907-1125西夏:1038-1227金:1115-1234元:1271-1368明:1368-1644清:1644-1911中国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第六代姬句望第七代姬桥牛第八代姬瞽叟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启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第8任姒少康第9任姒杼第10任姒槐第11任姒芒第12任姒泄第13任姒不降第14任姒扃第15任姒廑第16任姒孔甲第17任姒皋第18任姒发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第5任子太甲第6任子沃丁第7任子太庚第8任子小甲第9任子雍己第10任子太戊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第12任子外壬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第15任子祖辛第16任子沃甲第17任子祖丁第18任子南庚第19任子阳甲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第22任子小乙第23任子武丁第24任子祖庚第25任子祖甲第26任子廪辛第27任子康丁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29任子太丁(文丁)第30任子帝乙第31任纣帝子受辛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第3任康王姬钊第4任昭王姬瑕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第6任共王姬翳扈第7任懿王姬囏第8任孝王姬辟方第9任夷王姬燮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公共和执政党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中国朝代顺序表(朝代大全历代皇帝大全)

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 皇帝列表:一、【秦代】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秦三世嬴子婴 ————————————————二、【汉代】〖 西汉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 汉高后吕雉 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衎〖 东汉 〗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三国】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 :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 :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 :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中外历史年代表

2.公元前770年,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
3.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4.汉初,郡县封国并存。
5.唐朝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6.隋唐,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
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
7.宋初,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行政权,军权,财权。
8.元朝,中书省设立,代替三省。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设宣慰司。
9.汉朝,察举制的实行。
10.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实行。
11.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形成。
12.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13.1380年,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14.明成祖时期,内阁出现。
15.明宣宗时期,内阁大臣有票拟权16.清初,设内阁,置六部。
17.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
18.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19.公元前8—6世纪,希腊城邦出现。
20.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1.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施陶片放逐法。
22.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23.公元前509,罗马共和国建立,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24.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
25.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3世纪,制定“万民法”26.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7.13世纪后半期,英国议会制开始萌芽。
28.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29.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30.1721年,英国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
31.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
32.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33.1776年,美国诞生。
34.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中国古代王朝年代表

中国古代王朝顺序
王朝名称起止时间建立者都城
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禹阳城(河南登封)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汤殷(河南安阳)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周武王镐京(陕西西安)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周平王洛邑(河南洛阳)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 秦始皇咸阳(陕西咸阳)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 刘邦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刘秀洛阳(河南洛阳)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隋581——618 杨坚长安(陕西西安)唐618——907 李渊长安(陕西西安)五代十国907——960
北宋960——1127 赵匡胤东京(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6 赵构临安(浙江杭州)元1271——1368 忽必烈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朱元璋北京
清1636——1912 皇太极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孙中山南京(江苏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毛泽东北京。
古代中国历史年代表简版

起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原因
备注
五代:
后梁
907年~923年
太祖
朱温
汴州(河南开封)
923年被后唐灭
共历3帝、17年
五代:
后唐
923年~936年
庄宗
李存勖
洛阳
936年被后晋灭
共历4帝、14年
五代:
后晋
936年~946年
高祖
石敬瑭
汴州(河南开封)
946年被契丹灭
共历2帝、11年
五代:
后汉
946年~950年
南朝:
梁
502年~557年
武帝
萧衍Leabharlann 建康(江苏南京)557年被陈取代
共历4帝、
56年
南朝:
陈
557年~589年
武帝
陈霸先
建康(江苏南京)
589年被隋灭
共历5帝、
33年
北朝:
北魏
386年~534年
道武帝
拓跋珪
398年建都平城(山西
大同),称帝。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
534、535年分裂
为东魏和西魏
1279年被元灭
共历9帝、153年
?
西夏:1038年~1227年,共190年。是宋人对党项羌所建大夏封建政权的称呼。由李元昊创建,被蒙古汗国灭。
?
辽:916年~1125年,共210年。由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创建,国号契丹,两年后建都皇都(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改国号为辽(983~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改皇都为上京。被金灭。
三国:
魏
220年~265年
曹丕
洛阳
265年被司马炎取代
中国年代表

华夏族(黄帝)--4000多年前尧舜禹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046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046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386-581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补充:<辽朝—公元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
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称“辽”.金—(1115年-1234年)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
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速记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汉朝皇帝的排列顺序(不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中国朝代时间年限及代表作品

中国朝代时间年限及代表作品朝代时间代表作品 原始社会 距二三百万年-4000多年前 原始社会石器工艺: 石杵、石铲、青玉项链、玉琮王 陶器工艺: 旧石器时代 距250万年-100万年前 彩陶:小口尖底瓶(半坡) 蜥蜴纹彩陶瓶(庙底沟) 螺旋纹彩陶大瓮(马家窑)单把直筒杯(马厂) 黑陶:高足镂孔黑陶杯(龙山文化) 黑陶高脚杯(大汶口文化 中石器时代 距100万年-1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距1万年-2000多年前 奴隶社会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57年夏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奴隶社会 青铜工艺:大盂鼎(西周) 牺鼎(春秋) 妇好觚ɡū(商代)陶瓷工艺: 灰陶绳纹鬲(商 青瓷钵(西周)十二章纹饰:1.日;2.月;3.星辰4.山;5.龙;6.华虫7.中彝;8.藻;9.火;10.粉米;11.黼f ǔ;12.黻f ú商朝 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周朝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东周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 、 秦汉 青铜:升鼎(战国) 提梁铜壶(战国) 织绣: 九彩龙凤纹绢地绣衾(战国-湖北 漆器:彩绘禽兽纹漆坐屏(湖北江陵-战秦朝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金属:带盖铜鼎、鎏金银盘陶: 兵马俑、龙纹砖 西汉公元202年-公元9年织绣: 素纱禅衣 (长寿光明)锦 铜器: 羊形铜灯、 草叶纹铜镜、 长乐宫钟 画像砖、瓦当:说唱陶俑、鹿纹瓦当漆器:云纹漆钟凤纹漆盒画像石:马踏匈奴石刻、牛耕画像石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三国 公元前220年-公元280年 六朝陶瓷:盘口壶、青瓷谷仓、 人物纹瓷扁壶 北魏画像砖(吹笙凤鸣、飞马、双龙)漆器、织绣: 童子对棍漆图(三国-吴)、树纹锦(北朝) 晋朝 公元265年-公元420年 西晋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东晋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朝 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北朝 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 唐 陶瓷: 白釉双腹龙柄瓷瓶(隋朝)秘色瓷花口盘(唐) 染织: 联珠鹿纹锦(唐) 金属:提梁鹦鹉纹银罐(唐)双鸾铜镜 漆器:金银平脱羽人飞凤花鸟纹铜镜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517年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 951-960 吴 902-937 南唐 937-975 吴越 907-978 楚 907-951 闽 909-954 南汉917-971前蜀903-925后蜀933-965荆南924-963北汉951-979宋代公元 960年-公元1271年宋陶瓷:定窑铜扣印花云龙纹盘、磁州窑刻画罐织绣:梅花万字纹绮缠枝花绫金属、漆器:人物凤鸟纹铜镜剔黑婴戏纹漆盘元代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陶瓷:青花八棱罐织绣:缂丝<东方朔偷桃图>金属:如意纹金盘承镜银架漆器:剔犀漆盘剔红花卉纹漆尊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陶瓷:青花双龙纹高足碗、紫砂南瓜壶织绣:鱼跃浪花妆花缎、缠枝花纹锦宣德炉、景泰蓝:宣-云纹铜熏炉、景泰蓝觚漆器:山水人物纹紫砂胎剔红壶明式家具:黄花梨寿字纹玫瑰椅、紫檀坐墩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清陶瓷:青花云龙纹瓶、五彩花鸟纹尊织绣:花蝶纹缎、刺绣五彩金龙朝褂金属、漆器:铜胎掐丝珐琅太平有象熏炉、剔红梅瓣式漆盒雕塑:“大禹治水图”玉山、白玉嵌金红宝石碗纹。
中国历史年代表

中国历史年代表上古时代(三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汉代所定的人间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燧人、伏羲、神农。
②伏羲、女娲、神农。
③伏羲、祝融、神农。
④伏羲、神农、共工。
⑤伏羲、神农、黄帝。
第五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宣扬而得到推广,从此,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汉代仍传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汉末纬书以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
道教经典中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还具人形;中三皇则具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帝原指天帝。
《荀子》中始有五帝一词出现。
自西周至春秋战国,先后出现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号,于是在许多古帝王中,出现了下列五种五帝说: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④伪《尚书序》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
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⑤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说。
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
有巢、燧人、庖牺(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
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长人物。
)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唐尧放勋前2357~前2258虞舜重华前2257~前2208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年2、帝启9年3、太康29年4、仲康l3年5、帝相28年--(羿-寒浞)40年6、少康22年7、帝抒17年8、帝槐26年9、帝芒l8年10、帝泄l6年11、不降59年12、帝扃21年13、胤甲21年14、帝孔甲31年15、帝皋11年16、帝发19年17、履癸53年。
中国历史年代表

中国历史年代表夏朝(约公元前2205 -- 约公元前1766 )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履癸(桀)商朝(约公元前1766——公元前1122)成湯->太乙->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袓乙-> 袓辛->沃甲-> 袓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武丁-> 袓庚-> 袓甲-> 廩辛-> 武乙-> 太丁-> 帝乙->帝辛(紂王)西周(约公元前1122——公元前771年)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恭王(姬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共和行政-841 庚申元年-840 辛酉二年(晋釐侯元年)-837 甲子五年(楚熊严元年)(蔡夷侯元年)-834 丁卯八年(曹幽伯元年)-831 庚午十一年(陈釐公元年)-830 辛未十二年(宋惠公元年)周宣王(姬静)-827 甲戌元年(楚熊霜元年)-826 乙亥二年(燕釐侯元年)-825 丙子三年(鲁武公元年)(曹戴伯元年)-824 丁丑四年(齐厉公元年)-822 己卯六年(晋献侯元年)-821 庚辰七年(秦庄公元年)(楚熊徇元年)-815 丙戌十三年(鲁懿公元年)(齐文公元年)-812 己丑十六年(卫武公元年)-811 庚寅十七年(晋穆侯元年)-809 壬辰十九年(蔡釐侯元年)-806 乙未二十二年(鲁伯御元年)(郑桓公元年)-803 戊戌二十五年(齐成公元年)-800 辛丑二十八年(宋哀公元年)-799 壬寅二十九年(宋戴公元年)(楚熊鄂元年)-796 乙巳三十二年(鲁孝公元年)-795 丙午三十三年(陈武公元年)(曹惠伯元年)-794 丁未三十四年(齐庄公元年)-790 辛亥三十八年(楚若敖元年)(燕顷侯元年)-784 丁巳四十四年(晋殇叔元年)周幽王(姬宫湦)-781 庚申元年-780 辛酉二年(晋文侯元年)(陈夷公元年)-777 甲子五年(秦襄公元年)(陈平公元年)-771 庚午十一年春秋(公元前770-476年)-770 辛未周平王姬宜臼元年(郑武公元年)-768 癸酉三年(鲁惠公元年)-766 乙亥五年(燕哀侯元年)-765 丙子六年(秦文公元年)(宋武公元年)-764 丁丑七年(燕郑侯元年)-763 戊寅八年(楚霄敖元年)-761 庚辰十年(蔡共侯元年)-759 壬午十二年(蔡戴侯元年)(曹穆公元年)-757 甲申十四年(楚蚡冒元年)(卫庄公元年)-756 乙酉十五年(曹桓公元年)-754 丁亥十七年(陈文公元年)-749 壬辰二十二年(蔡宣侯元年)-747 甲午二十四年(宋宣公元年)-745 丙申二十六年(晋昭侯元年)-744 丁酉二十七年(陈桓公元年)-743 戊戌二十八年(郑庄公元年)-740 辛丑三十一年(楚武王元年)-739 壬寅三十二年(晋孝侯元年)-734 丁未三十七年(卫桓公元年)-730 辛亥四十一年(齐釐公元年)-728 癸丑四十三年(宋穆公元年)(燕穆侯元年)-723 戊午四十八年(晋鄂侯元年)-722 己未四十九年(鲁隐公元年)周桓王姬林-719 壬戌元年(宋殇公元年)-718 癸亥二年(卫宣公元年)-717 甲子三年(晋哀侯元年)-715 丙寅五年(秦宁公元年)-714 丁卯六年(蔡桓侯元年)-711 庚午九年(鲁桓公元年)-710 辛未十年(宋公冯元年)(燕宣侯元年)-709 壬申十一年(晋小子元年)-706 乙亥十四年(晋湣侯元年)(陈厉公元年)-703 戊寅十七年(秦出公元年)-701 庚辰十九年(曹庄公元年)-700 辛巳二十年(郑厉公元年)-699 壬午二十一年(卫惠公元年)(陈庄公元年)-697 甲申二十三年(齐襄公元年)(秦武公元年)(燕桓公元年)周庄王佗-696 乙酉元年(卫黔牟元年)(郑昭公元年)-694 丁亥三年(蔡哀侯元年)(郑子癖元年)-693 戊子四年(鲁庄公元年)(郑子婴元年)-692 己丑五年(陈宣公元年)-691 庚寅六年(宋湣公元年)-690 辛卯七年(燕庄公元年)-689 壬辰八年(楚文王元年)-685 丙申十二年(齐桓公元年)周釐王姬胡齐-681 庚子元年(宋桓公元年)-679 壬寅三年(郑厉公复元年)-678 癸卯四年(晋武公三十八年)-677 甲辰五年(秦德公元年)周惠王姬阆-676 乙巳元年(晋献公元年)(楚堵敖元年)-675 丙午二年(秦宣公元年)-674 丁未三年(蔡穆侯元年)-672 己酉五年(郑文公元年)-671 庚戌六年(楚成王元年)-670 辛亥七年(曹釐公元年)-668 癸丑九年(卫懿公元年)-663 戊午十四年(秦成公元年)-661 庚申十六年(曹昭公元年)(鲁湣公元年)-660 辛酉十七年(卫戴公元年)-659 壬戌十八年(鲁釐公秦穆公卫文公元年)-657 甲子二十年(燕襄公元年)-652 己巳二十五年(曹共公元年)周襄王姬郑-651 庚午元年-650 辛未二年(晋惠公元年)(宋襄公元年)-647 甲戌五年(陈穆公元年)-645 丙子七年(蔡庄公元年)-642 己卯十年(齐孝公元年)-636 乙酉十六年(晋文公元年)(宋成公元年)-634 丁亥十八年(卫成公元年)-632 己丑二十年(齐昭公元年)-631 庚寅二十一年(陈共公元年)-627 甲午二十五年(晋襄公元年)(郑穆公元年)-626 乙未二十六年(鲁文公元年)-625 丙申二十七年(楚穆王元年)-620 辛丑三十二年(晋灵公元年)(秦康公元年)-619 壬寅三十三年(宋昭公元年)周顷王姬壬臣-618 癸卯元年-617 甲辰二年(曹文公元年)(燕桓公元年)-613 戊申六年(楚庄王元年)(陈灵公元年)-612 己酉元年(齐懿公元年)-611 庚戌二年(蔡文公元年)-610 辛亥三年(宋文公元年)-608 癸丑五年(鲁宣公元年)(齐惠公元年)(秦共公元年)周定王姬瑜-606 乙卯元年(晋成公元年)-605 丙辰二年(郑灵公元年)-604 丁巳三年(郑襄公元年)-603 戊午四年(秦桓公元年)-601 庚申六年(燕宣公元年)-599 壬戌八年(晋景公元年)(卫穆公元年)-598 壬亥九年(齐顷公元年)(陈成公元年)-594 丁卯十三年(曹宣公元年)-591 庚午十六年(蔡景侯元年)-590 辛未十七年(鲁成公元年)(楚共王元年)-588 癸酉十九年(宋共公元年)(卫定公元年)-586 乙亥二十一年(郑悼公元年)(燕昭公元年)周简王姬夷-585 丙子元年(吴王寿梦元年)-584 丁丑二年(郑成公元年)-581 庚辰五年(齐灵公元年)-580 辛巳六年(晋厉公元年)-577 甲申九年(曹成公元年)-576 乙酉十年(秦景公元年)(卫献公元年)-575 丙戌十一年(宋平公元年)-573 戊子十三年(燕武公元年)-572 己丑十四年(鲁襄公元年)(晋悼公元年)-570 辛卯二年(郑釐公元年)-568 癸巳四年(陈哀公元年)-565 丙申七年(郑简公元年)-560 辛丑十二年(吴王诸樊元年)-559 壬寅十三年(楚康王元年)-558 癸卯十四年(卫殇公元年)-557 甲辰十五年(晋平公元年)-554 丁未十八年(曹武公元年)(燕文公元年)-553 戊申十九年(齐庄公元年)-548 癸丑二十四年(燕懿公元年)-547 甲寅二十五年(齐景公元年)(吴王余祭元年)-546 乙卯二十六年(卫献公元年)-545 丙辰二十七年周景王姬贵-544 丁巳元年(楚熊郏敖元年)(燕惠公元年)-543 戊午二年(卫襄公元年)-542 己未三年(蔡灵侯元年)-541 庚申四年(鲁昭公元年)-540 辛酉五年(楚灵王元年)-536 乙丑九年(秦哀公元年)-535 丙寅十年(燕悼公元年)-534 丁卯十一年(卫灵公元年)-533 戊辰十二年(陈惠公元年)-531 庚午十四年(晋昭公元年)(宋元公元年)-530 辛未十五年(蔡平侯元年)(吴王余昧元年)-529 壬申十六年(郑定公元年)-528 癸酉十七年(楚平王元年)(燕共公元年)-527 甲戌十八年(曹平公元年)-526 乙亥十九年(吴王僚元年)-525 丙子二十年(晋顷公元年)-523 戊寅二十二年(曹悼公元年)(燕平公元年)-521 庚辰二十四年(蔡悼侯元年)周悼王姬猛-520 辛巳元年周敬王姬丐-519 壬午元年-518 癸未二年(蔡昭侯元年)-516 乙酉四年(宋景公元年)-515 丙戌五年(楚昭王元年)-514 丁亥六年(曹襄公元年)(吴王阖闾元年)-513 戊子七年(郑献公元年)-511 庚寅九年(晋定公元年)-510 辛卯十年(越王允常元年)-509 壬辰十一年(鲁定公元年)(曹隐公元年)-505 丙申十五年(陈怀公元年)(曹靖公元年)-504 丁酉十六年(燕简公元年)-501 庚子十九年(陈湣公元年)(曹伯阳元年)-500 辛丑二十年(秦惠公元年)(郑声公元年)-496 乙巳二十四年(越王勾践元年)-495 丙午二十五年(吴王夫差元年)-494 丁未二十六年(鲁哀公元年)-492 己酉二十八年(卫出公元年)(燕献公元年)-490 辛亥三十年(秦悼公元年)(蔡成侯元年)-489 壬子三十一年(齐晏孺子荼元年)-488 癸丑三十二年(齐悼公元年)(楚惠王元年)-487 甲寅三十三年(宋灭曹)-484 丁巳三十六年(齐简公元年)-480 辛酉四十年(齐平公元年)(卫庄公元年)-479 壬戌四十一年(楚灭陈)-477 甲子四十三年(卫君起元年)-476 乙丑四十四年(卫出公后元元年)(秦厉共公元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周元王姬仁-475 丙寅元年-474 丁卯二年(晋出公元年)-473 戊辰三年(越灭吴)-471 庚午五年(蔡声侯元年)周贞定王姬介-468 癸酉元年-466 乙亥三年(鲁悼公元年)-464 丁丑五年(燕孝公元年)(越王鹿郢元年)-462 己卯七年(郑哀公元年)-458 癸未十一年(越王不寿元年)-457 甲申十二年(赵襄子元年)-456 乙酉十三年(蔡元侯元年)(晋哀公元年)-455 丙戌十四年(卫悼公黔元年)(齐宣公元年)-450 辛卯十九年(卫敬公元年)(蔡侯齐元年)(宋昭公元年)-449 壬辰二十年(燕成公元年)-448 癸巳二十一年(越王朱勾元年)-447 甲午二十二年(楚灭蔡)-446 乙未二十三年(魏文侯元年)-442 己亥二十七年(秦躁公元年)周哀王姬去疾-441 庚子元年周思王姬叔-441 庚子元年周考王姬嵬-440 辛丑元年-437 甲辰四年(晋幽公元年)-431 庚戌十年(卫昭公元年)(楚简王元年)-428 癸丑十三年(秦怀公元年)(鲁元公元年)周威烈王姬午-425 丙辰元年(卫悼公癖元年)-424 丁巳二年(秦灵公元年)(赵桓子元年)-423 戊午三年(郑幽公元年)(赵献子元年)-422 己未四年(郑需公元年)-419 壬戌七年(晋烈公元年)-414 丁卯十二年(燕简公元年)(秦简公元年)(卫慎公元年)-411 庚午十五年(越王翳元年)-410 辛未十六年(田齐悼子元年)-409 壬申十七年(韩景侯元年)(赵列侯元年)-407 甲戌十九年(鲁穆公元年)(楚声公元年)-404 丁丑二十二年(齐康公元年田齐和子元年)-403 戊寅二十三年(宋悼公元年)(魏、韩、赵初为侯)..周安王姬骄-401 庚辰元年(楚悼王元年)-400 辛巳二年(韩列侯元年)-399 壬午三年(秦惠公元年)-396 乙酉六年(魏武侯元年)-395 丙戌七年(郑康公元年)(宋休公元年)-392 怀丑十年(晋孝公元年)-386 乙未十六年(赵敬侯元年)(秦出子元年)-384 丁酉十八年(齐侯田剡元年)(秦献公元年)-380 辛丑二十二年(楚肃王元年)-379 壬寅二十三年(田氏并齐)-377 甲辰二十五年(韩哀侯元年)(晋静公元年)-376 乙巳二十六年(韩、魏、赵分晋)(越王诸咎元年)周烈王姬喜-375 丙午元年(韩灭郑)(鲁共公元年)-374 丁未二年(韩共侯元年)(赵成侯元年)(越王无余之元年)-372 己酉四年(燕桓公元年)(卫声公元年)-370 辛亥六年(魏惠王元年)-369 壬子七年(楚宣王元年)(宋剔成元年)周显王姬扁-368 癸丑元年-362 己未七年(韩昭侯元年)(越王无颛元年)-361 庚申八年(燕文侯元年)(秦孝公元年)(卫成侯元年)-356 乙丑十三年(田齐威王元年)-355 丙寅十四年(楚灭越)-352 己巳十七年(鲁康公元年)-349 壬申二十年(赵肃侯元年)-343 戊寅二十六年(鲁景公元年)-339 壬午三十年(楚威王元年)-337 甲申三十二年(秦惠文王元年)-335 丙戌三十四年(魏惠王后元元年)-332 己丑三十七年(韩威侯元年)(燕易王元年)(卫平侯元年)-328 癸巳四十一年(楚怀王元年)(宋君偃元年)-325 丙申四十四年(韩宣王元年)(赵武灵王元年)-324 丁酉四十五年(秦惠文王后元元年)(卫嗣君元年)周慎靓王姬定-320 辛丑元年(燕王哙元年)(田齐宣王元年)-318 癸卯三年(魏襄王)周郝王姬延-314 丁未元年(鲁平公元年)-311 庚戌四年(韩襄王元年)(燕昭王元年)-310 辛亥五年(秦武王元年)-306 乙卯九年(秦昭襄王元年)-301 庚申十四年(田齐湣王元年)-298 癸亥十七年(赵惠文王元年)(楚顷襄王元年)-295 丙寅二十年(韩釐王元年)(魏昭王元年)-286 乙亥二十九年(齐灭宋)-283 戊寅三十二年(田齐襄王元年)-282 己卯三十三年(卫怀君元年)-278 癸未三十七年(燕惠王元年)-276 乙酉三十九年(魏安釐王元年)-272 己丑四十三年(韩桓惠王元年)(鲁顷公元年)-271 庚寅四十四年(燕武成王元年)-265 丙申五十年(赵孝成王元年)-264 丁酉五十一年(田齐王建元年)-262 己亥五十三年(楚考烈王元年)-257 甲辰五十八年(燕孝王元年)-256 乙巳五十九年(秦灭周)(从周朝灭亡后的公元前255年至秦始皇称帝前的公元前222年的34年间,中国处于过渡时期,没有天子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
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
十国⑤902-979 ——
宋
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
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临安
辽907-1125
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
江)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06-1368 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北京北京
清1616-1911 北京北京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
②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③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
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
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
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⑤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