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中医临综基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黄帝内经》——最早的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
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描绘24种病脉。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隋·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分为上、中、下三品——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用热远热——夏季,用寒远寒——寒冬——因时制宜)的用药原则——提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为组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唐·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
南宋·陈言(字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病因归纳为三大类:外感六淫为外因,七情内伤为内因,而饮食所伤、叫呼伤气、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等为不内外因——三因理论。
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肯定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发展了瘀血理论。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外感病“六气皆从火化”;内伤病“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寒凉派”。
张从正(字子和)——“邪去正自安”——“攻邪派”——汗吐下三法。
李杲(后人尊称李东垣)——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补土派”。朱震亨(后人尊称朱丹溪)——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倡导“滋阴降火”——“滋阴派”。温病四大家
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学说——相当于传染病。
叶桂(字天士)著《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创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薛雪(字生白)著《湿热条辨》。
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杜会环境的统一性
更
新
微
信
k a o y a n
j h y ,
Q Q 群
91790
84
85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原文内容)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灵枢·五窿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原文: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原文内容)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人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人与杜会环境的统一性(原文内容)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并解释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
辨证论治
症状:主要是患者自我感觉出来的,如头晕,头痛等。体征:医生检查出来的,如脉象,舌苔等。辨证论治包括(两点)1.同病异治2.异病同治
阴阳
阴阳对立制约:(原文)
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可称为“制约太过。”通常所说的“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或“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可称为“制约不及”。
阴阳互根互用:(原文)
互根——互为根本;互用——相互为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如王冰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昼不精,夜不瞑”(《灵枢·营卫生会》)“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阴阳偏盛:“邪气盛则实。”
更
新
微
信
k a
o y a n
j h y ,
Q Q 群
91790
84
85
(2)阴阳偏衰:“精气夺则虚。”(3)阴阳互损:
“阴虚则热”-“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阳虚则寒”-“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五行
五行特性: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暖,炎热,向上,升腾土爰稼穑,长养,承载,生化,受纳金曰从革,肃杀,沉降,收敛,清洁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五行归类
五音:角徵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华:爪面唇毛发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志:怒喜思悲恐五声:呼笑歌哭呻;五液:泪汗涎涕唾五神:魂神意魄志;变动:握忧哕咳栗五脉:弦洪缓浮沉
五行相乘、相侮(原文)《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相乘考研常见例子:肝气乘脾,脾虚肝乘相侮考研常见例子:肝火犯肺,脾虚水犯确定治则治法
相生~治则:虚则补其母,治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肾阳对应火非心,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相克~治则:抑强扶弱,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藏象
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面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心(必背)
“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
(1)主血: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
更
新
微
信
k a
o y a n
j h y ,
Q Q 群
91790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