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移动通信中的FTN概述

合集下载

未来公众陆地移动电信系统

未来公众陆地移动电信系统

ITU对IMT-2000的要求
ITU对IMT-2000的无线传输技术RTT提出了以下要求: (1)室内环境至少2Mbit/s; (2)室外步行环境至少384kbit/s; (3)室外车载运动中至少144kbit/s; (4)传输速率能够按需分配; (5)上、下行链路适应于传输不对称业务的需要。 ITU于1997年7月发出征集无线传输技术的通函,要求各国于1998年6月底前提交候选无线传输技术方案。到 截止日期前,共有10个组织提交了十几个候选方案。1999年11月在芬兰召开的ITU第18次会议上,正式确定了 IMT-2000的三种主流标准,包括欧洲提出的WCDMA标准,中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和美国提出的cdma2000标准。 其中,WCDMA和TD-SCDMA可以后向兼容GSM,cdma2000后向兼容第二代CDMA系统。
IMT-2000的技术演进
虽然ITU对3G标准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ITU的建议并不是完整的规范。3种标准的技术细节,主 要是由3GPP和3GPP2两大标准组织根据ITU的建议来进一步完成的。其中,WCDMA和TD-SCDMA标准由3GPP开发和维 护,CDMA2000标准由3GPP2开发和维护。3GPP的意思是第三代伙伴项目。
感谢观看
简介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于198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当时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FPLMTS),1996年更名为IMT-2000(国际移动通信-2000),意即该系统工作在2000MHz频段,最高业务速率可 达2000kb/s,预期在2000年左右得到商用。从1997年开始,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巨大成功,用户的高速增 长与有限的系统容量和有限的业务之间的矛盾渐趋明显,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工作从1997年开始进入实质阶 段。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称其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移动通信术语缩略语Word文档

移动通信术语缩略语Word文档

移动通信术语缩略语、中英文对照2G 2n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3G, 3GMS 3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组织AAAA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 鉴权、授权、计费AAL1 ATM Adaptation Layer type 1 ATM适配层类型1AAL2 ATM Adaptation Layer type 2 ATM适配层类型2AAL5 ATM Adaptation Layer type 5 ATM适配层类型5ABR Available Bit Rate 可用比特率ACELP Algebraic code excitation linear prediction 鉴权、授权、计费ACI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邻道干扰ACIR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Power ratio 邻道干扰比ACK AcknowledgementACL Access Control List 访问控制列表ACLR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e 发射机邻道功率泄漏,ACS 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 接收机邻道选择性指标ACS Add, Compare, Select 加,比,选ACTS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EU research projects frameworkADMF Administration Function at the LIAN LIAN中的管理功能实体ADT Adaptive Dynamic Threshold 自适应动态阀值AG Access Gateway 接入网关AI Acquisition Indicatior 捕获指示AICH Acquisition Indication Channel 捕获指示信道ALCAP 接入链路控制应用部分ALCAP Access link control application partALIM ATM Line Interface Module subrack ATM线路接口插框ALL2 ATM适配层 2 ATM Adaptation Layer 2AM Acknowledged Mode 确认模式AM Account Management 计费管理AMD Acknowledged mode dataAMR Adaptive multirate (speech codec) 自适应多速率AMR-NB Narrowband AMRAMR-WB Wideband AMR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美国国家标准组织AoCC Advice of Charge Charging 计费费用通知AoCI Advice of Charge Information 计费信息通知AP Access Preamble 接入前导AP Access Point 接入点APN Access Point Name 接入点名称ARIB Association of radio industries and businesses (Japan)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ARP 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M Average Revenue Per Minute 每分钟通话平均收入ARPU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ARPU指平均每个用户每月贡献的通信业务收入,单位为元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自动重发请求AS Access Stratum 接入层AS Application Server 应用服务器ASC Access Service Class 接入业务等级ASCII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F Application Server Function 应用服务器功能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专用集成电路ASN 1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抽象语法编码1ASP Application Server Process 应用服务器进程ASP Access Service Provider 接入服务提供商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AuC Authentication Center 鉴权中心AWGN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加性高斯白噪声BBAIC Roam Barring of All Incoming Calls when Roaming outside the home PLMN country 当漫游出归属PLMN国家后,限制入呼叫BAM Back Administration Module 后管理模块BAOC Barring of All Outgoing Calls 限制所有出局呼叫BAS Broadband Access Server 宽带接入服务器BB SS7 Broad band signalling system #7 宽带7号信令系统BC Billing Center 计费中心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广播控制信道BCFE Broadcast Control Functional Entity 广播控制功能实体BCH Broadcast Channel 广播信道BER Bit Error Rate 误比特率BGCF 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中断网关控制功能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边界网关协议BHCA Busy Hour Calling Attempt 忙时试呼次数BICC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承载无关呼叫控制BIOS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TS 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upply System 通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BLER Block Error Rate 误块率BMC Broadcast/Multicast Control 广播/组播控制BNET Broadband NETwork subrack 宽带交换网插框BoD Bandwidth on demand 按需分配带宽BOIC Barring of Outgoing International Calls supplementary service 禁止国际出局呼叫补充业务BOIC-exHC Barring of Outgoing International Calls except those directed to the home PLMN country 限制所有除归属国外的国际出局呼叫BOM 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BPSK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二进制相移键控BS Billing System 计费系统BS Base station 基站系统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BSP Board Support Packet 板级支持软件包BSS Base Station Subsystem 基站子系统BSSAP Base Station Subsystem Application Part 基站子系统应用部分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收发信台CCA Capacity Allocation 容量分配CAA Capacity Allocation Acknowledgement 容量分配确认CA-ICH Channel assignment indication channel 信道分配指示信道CAME L Customiz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 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AP CAMEL Application Part CAMEL应用部分CAR Committed Access Rate 约定访问速度CB Cell broadcast 小区广播CBC Cell broadcast center 小区广播中心CBR Constant Bit Rate 恒定比特率CBS Cell broadcast service 小区广播服务CC Call Control 呼叫控制CCCH Common Control Channel 公共控制信道CCF Conditional Call Forwarding 条件呼叫前转CCF Call Control Function 呼叫控制功能CCH Control Channel 控制信道CCP Communication Control Port 通讯控制端口CCPCH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 公共控制物理信道CCTrCH 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D CapacityDeallocation 容量释放CD Collision Detection 碰撞检测CDA Capacity Deallocation Acknowledgement 容量释放确认CDF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累积分布函数CD-ICH Collision detection indication channel 碰撞检测标识信道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接入CDR Call Detail Record 呼叫详细记录CDV Cell Delay Variation 信元时延抖动CDVT Cell Delay Variation Tolerance 信元时延抖动容限CFB Call Forwarding on mobile subscriber Busy 遇忙前转CFN Connection frame. number 连接帧号CFNRc Call Forwarding on mobile subscriber Not Reachable 不可及前转CFNRy Call Forwarding on No Reply 无应答呼叫前转CFU Call Forwarding Unconditional 无条件呼叫前转CG Charging Gateway 计费网关CGF Charging Gateway Functionality 计费网关实体CHR Call History Record 呼叫历史记录CIR Carrier to interference ratio 载干比CLIP Calling Line Identification Presentation supplementary service 主叫识别提供补充业务CLR Cell Loss Rate 信元丢失率CM Connection Management 连接管理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CMM Capability Mature Model 能力成熟度模型CN Core Network 核心网络C-NBAP Common NBAP 通用 NBAPCODIT Code division test bed 码分测试床CoLI Connected Line Identity 被叫识别CoLP COnnected Line identification Presentation supplementary service 被叫识别提供补充业务CoLR COnnected Line identification Restriction supplementary service 被叫识别限制补充业务CORB A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公用对象请求代理程序体系结构CPCH Common Packet Channel 公共分组信道CPICH Common Pilot Channel 公共导频信道CPLD 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al Device 可编程逻辑器件CPRI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信号质量指示CQT Call Quality Test 呼叫质量测试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CRC Cyclic Redundancy Code 循环冗余码CRNC Controlling RNC 控制无线网络控制器C-RNTI Cell-RNTI,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 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 Circuit Switch 电路交换域CSCF Call state control function 呼叫状态控制功能CSE Camel Service Environment CAMEL服务环境CSI CAMEL Subs cription Information CAMEL用户签约信息CSICH CPCH status indication channel CPCH 状态指示信道CTCH Common Traffic Channel 公共业务信道CTDM Code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时分多址CUG Closed User Group 闭合用户群CW Continuous Wave Test 连续波测试CW Call Waiting 呼叫等待(补充业务)CWTS Chin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 group 中国无线通信标准化组织DDC Dedicated Control (SAP) 专用控制(SAP) DCA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动态信道分配DCCC Dynamic Channel Configuration Control动态信道配置控制DCCH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专用控制信道DCFE Dedicated Control Functional Entity 专用控制功能实体DCH Dedicated Channel 专用信道DDN Defense Data Service 防卫数据网DECT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phone 数字增强无绳通信DF Decision feedback 判定反馈DF2P Delivery Function at the LIAN handling IRI data LIAN中的IRI数据传输实体DF3P Delivery Function at the LIAN handling IDP data LIAN中的IDP数据传输实体DL Downlink 下行DL D Downlink (Forward link) 下行链路(前向链路)D-NBAP Dedicated NBAP 专用NBAPDNS Domain Name Server 域名服务器DoS Denial of Service 拒绝服务DPC Destination Point Code 目的地信令点编码DPCCH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H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 专用物理信道DPDCH 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 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RAC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Control 动态资源分配控制DRNC Drift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漂移无线网络控制器DRNS Drift RNS 漂移RNSDR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非连续接收DS-CDMA Direct sprea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H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下行共享信道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户线DSP Data Signal Processor 数字信号处理器DSS1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ing No.1 1号数字用户信令(协议)DTCH 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 专用业务信道DTMF Dual Tone Multiple Frequency 双音多频DTX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非连续发送DwPCH 下行同步信道DwPTS 下行导频EEACL Expand ACL 扩展ACLEC Echo Cancellation 回声消除Ec/No Received energy per chip divided by the power density in the band 每码片接收能量 / 功率密度E-DCH Enhanced uplink DCHEDGE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EFR Enhance full rateEGSM Extended GSMEIR 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P Equivalent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 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eMLPP enhanced multi-level precedence and pre-emption 增强的多级别优先和抢占功能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网元管理系统EMT Execution Management Team 经营管理团队EP Elementary ProcedureETSI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欧洲电信标准组织FFFA Foreign Agent 外部代理FACH Forward Access Channel 前向接入信道FAUS CH Fast Uplink Signaling Channel 快速上行信令信道FBI Feedback Information 反馈信息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S Fame Check Sequence 帧检测序列FCS Fast cell selection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频分双工FDDI Fiber Distributed Digital Interface 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频分多址FE Fast Ethernet 快速以太网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前向纠错FER Frame. Error Rate 误帧率FFS For Further Study 有待下一步研究FM Fault Management 故障管理FP Frame. protocolFPACH 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LM 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未来陆地移动电话系统FPLMTS 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R Frame. Relay 帧中继FRAMES Future radio wideband multiple access systemFTAM 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文件传输、存取(访问)与管理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GGC General Control (SAP) 通用控制(SAP)G-CD R GGSN-CDR GGSN产生的有关PDP context的计费数据记录GE Gigabit Ethernet 千兆以太网GERAN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F Galois Field 伽罗华域GGSN 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 网关GPRS支持节点GMLC Gateway Mobile Location Center 网关移动位置中心GMM GPRS Mobility Management GPRS移动性管理GMSC Gateway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 网关移动业务交换中心GMSC Gateway MSCGMT Greenwich Mean Time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P Guard Period 保护周期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GRE 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通用路由封装GSIC Groupwise 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GSM900,GSM1800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900MHz的GSM系统,1800MHz的GSM系统GSN GPRS Support Node GPRS支持节点GSPU GGSN Signaling Process Unit GGSN信令处理单元GT G Global Title 全球寻址码GTP GPRS Tunneling Protocol GPRS隧道协议GTP-C GPRS Tunneling Protocol for control plane GPRS隧道协议控制面GTP-U User plane of GPRS Tunneling Protocol 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UI Graphic User Interface 图形用户界面GW GateWay 网关HH.248 H.248/Megaco protocol H.248媒体网关控制协议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CS 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 层次蜂窝结构,分层小区结构HDLC High Data Link Control 高速数据链路规程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HO Handover 切换HOLD Call Hold 呼叫保持HPLM N Home PLMN 归属PLMNHSC Hot Swap Controller 热倒换控制板HSDP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CCH Uplink high 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HS-DSCH 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CCH 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HSUPA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TTP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HW High Way 高速信号线IIC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ICC Interference Conteract Combination 干扰抵消合并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CP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D IdentityIDE 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 集成设备电路IDP Intercept Data Product 监听数据包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国际电工委员会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iGWB iGateway Bill 计费网关IMA Inverse Multiplexing on ATM ATM反向复用iManager M2000 integrated Manager Mobile 2000 集中移动网管系统M2000(华为公司网管产品)IMEI 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Equipment Identity 国际移动终端设备标识IMEISV 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Equipment Identity and Software Version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I 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T-2000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2000 国际移动通信系统2000IN Intelligent Network 智能网IOS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SystemIOT Inter Operation Test 测试(互联互通测试)。

nr-ntn 卫星通信概念

nr-ntn 卫星通信概念

nr-ntn 卫星通信概念
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卫星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的通信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将信号发送到地球的卫星,卫星将信号放大并转发给指定的接收站点,接收站点接收并解码信号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应答。

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远、传输容量大等特点,可实现全球通信覆盖,适用于各种通信需求,如语音通话、数据传输、互联网接入等。

卫星通信在军事、民用、科研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地面站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卫星主要负责信号的转发和放大,地面站用于控制和监测卫星运行状态,用户终端负责接收和发送信号。

卫星通信技术包括多址技术、调制解调技术、频率分配技术、编解码技术等。

多址技术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个卫星信道,提高信道利用率;调制解调技术用于将信号转换为适合卫星传输的频率和格式;频率分配技术用于合理分配卫星信道的频率资源;编解码技术用于对信号进行加密和解密,保障通信的安全性。

卫星通信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远距离通信、移动通信、广播电视、航空航天、海洋监测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卫星通信将会越来越普及,并对各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FTTX-FTTB等等应用介绍

FTTX-FTTB等等应用介绍

FTTx划分FTTx技术主要用于接入网络光纤化,范围从区域电信机房的局端设备到用户终端设备,局端设备为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 OLT)、用户端设备为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 ONU)或光网络终端(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ONT)。

根据光纤到用户的距离来分类,可分成光纤到交换箱(Fiber To The Cabinet; FTTCab)、光纤到路边(Fiber To The Curb; FTTC)、光纤到大楼(Fiber To The Building; FTTB)及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 FTTH)等4种服务形态。

美国运营商Verizon将FTTB及FTTH合称光纤到驻地(Fiber To The Premise; FTTP)。

上述服务可统称FTTx。

1. FTTCFTTC为目前最主要的服务形式,主要是为住宅区的用户作服务,将ONU设备放置于路边机箱,利用ONU出来的同轴电缆传送CATV信号或双绞线传送电话及上网服务。

2. FTTBFTTB依服务对象区分有两种,一种是公寓大厦的用户服务,另一种是商业大楼的公司行号服务,两种皆将ONU设置在大楼的地下室配线箱处,只是公寓大厦的ONU是FTTC 的延伸,而商业大楼是为了中大型企业单位,必须提高传输的速率,以提供高速的数据、电子商务、视频会议等宽带服务。

3. FTTH至于FTTH,ITU认为从光纤端头的光电转换器(或称为媒体转换器MC)到用户桌面不超过100米的情况才是FTTH。

FTTH将光纤的距离延伸到终端用户家里,使得家庭内能提供各种不同的宽带服务,如VOD、在家购物、在家上课等,提供更多的商机。

若搭配WLAN技术,将使得宽带与移动结合,则可以达到未来宽带数字家庭的远景。

4. FTTPFTTP(fiber to the premise,光纤到用户所在地),北美术语,FTTP将光缆一直扩展到家庭或企业。

FTN(超奈奎斯特)

FTN(超奈奎斯特)

FTN(超奈奎斯特)
佚名
【期刊名称】《通信技术》
【年(卷),期】2015(48)12
【摘要】FTN(超奈奎斯特):以超Nyquist码元速率传输时,会引起码间串扰(ISI),系统中的噪声是加性干扰,始终存在且不可消除,可通过提高信号功率,改善接收方式来降低噪声的影响,而ISI是乘性干扰,是影响数据可靠传输的关键,传统理论认为这必然导致通信系统性能下降。

Nyquist准则认为,在带宽受限信道条件下,高速数据传输在不引起码间串扰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码元速率为信道带宽的两倍,若超过这个极限值,就会引起严重的码间串扰,造成系统误码性能的下降。

【总页数】1页(P1333-1333)
【关键词】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码间串扰;通信系统;信道带宽;高速数据传输;码
元速率;降低噪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9.1
【相关文献】
1.超奈奎斯特速率(FTN)传输进展 [J], 左崇彦;吴乐南;;
2.Log-normal湍流信道中超奈奎斯特传输系统的误码性能 [J], 曹明华; 武鑫; 杨
顺信; 贾科军
3.超奈奎斯特传输技术:面向6G的应用价值与挑战 [J], 苏鑫;王森;杨鸿文;金婧;王
启星
4.基于非正交波形的超奈奎斯特采样 [J], 马冰;白勇
5.面向星地通信的超奈奎斯特传输技术 [J], 司晨曦;刘孟孟;李双洋;白宝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特点最新PPT资料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特点最新PPT资料
选择通信:紧密用户群CUG。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在1985年提出的,当时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硬切换过程中有短暂的中断,容易掉话。 也就是根据多用户检测算法,在经过非正交信道和非正交的扩频码字,重新定义用户判决的分界线,在这种新的分界线上,可以达到
常见的CDMA功率控制技术可分为开环功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和外环功率控制3 种类型。在IS-95中,闭环功率控制技术只用在上行信道中。而在WCDMA和 cdma2000系统中,上行信道则采用了开环、闭环和外环功率控制技术,下行信道则 采用了闭环和外环功率控制技术。但两者的闭环功率控制速度有所不同,前者为每秒 1500次,后者为每秒800次。
•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对第三代无线传输技术(RTT)提出了支持高速 多媒体业务(高速移动环境:144Kbps,室外步行环境:384Kbps,室 内环境:2Mbps)、比现有系统有更高的频谱效率等基本要求。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它将真正实现语音和和数据的业务融和。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特点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新技术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及特点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在1985年提出的,当时 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新技术
1.RAKE接收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移信系动统通概述信是在复杂的电波环境下进行的,如何克服电波传输所造成的多径衰 有直呼接叫呼,叫处转于落移保同现持呼状象叫态等是。待移、呼动叫通保持信不的同的一是个直接基呼本叫转问移题在呼。叫在转移C后D原M有A的呼移叫动结束通,信而呼系叫统等待中、,呼叫由保于持在信转号移后带不结束原 基于移动IP宽技术较,宽为用,户因快速而、在高效时、间方便上地可部署以丰分富的辨应出用服比务较成为细可微能。的多径信号,对分辨出的多径信 上3有G的如业下务特从征号2:G分继承别而进来,行在加新的权体调系结整构,下,使又合产生成了之一些后新的的业信务号能力得,以所以增其强支持,的从业务而种可类繁在多较,业大务程特性度差上异很降大,总体 也就是根据低多用多户径检测衰算落法,信在道经过所非造正交成信的道和负非面正交影的响扩频。码这字,种重技新定术义称用户为判R决a的k分e界接线收,在技这术种新,的也分界即线多上,径可以达到 更好的判决效分果集,去接除收用户技之术间的。相R互a干k扰e。接收机在利用多径信号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基站和移动台

ftf50026标准

ftf50026标准

ftf50026标准FTF50026是一项重要的标准,它是指一种全球通用的技术规范,用于确保电子设备和通信网络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FTF50026标准的定义、意义、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FTF50026标准的定义。

FTF是“Fixed Telecommunication Facilities”的缩写,代表了写入统一设备标准化(ETSI)规范的设备,该标准为设备提供一致的交互体验,确保各种设备之间的无缝通信。

FTF50026标准则是针对通信设备和电子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制定的一项标准。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FTF50026标准的意义。

首先,FTF50026标准有助于提高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通过统一的规范和协议,不同种类的设备可以进行共享和交换信息,使得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更加顺畅和高效。

其次,FTF50026标准还可以促进设备的兼容性。

不同的设备可以通过遵循FTF50026标准,确保其能够在同一系统中正常工作,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FTF50026标准应用领域广泛。

首先,它在电信行业中应用广泛。

电信设备和网络是现代通信行业的核心,各种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对于电信服务的提供非常重要。

FTF50026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电信设备的互操作性,进而提高电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FTF50026标准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随着智能家居和物联网设备的普及,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FTF50026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未来,FTF50026标准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设备和系统不断涌现,FTF50026标准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与此同时,FTF50026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

因此,相关的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

超奈奎斯特速率(FTN)传输进展

超奈奎斯特速率(FTN)传输进展
2 +∞ d min 2 = min d = min 1) ( 2 ) ∫−∞ ( 4 E ∃n ,an ≠an
n = N1
∑ ( an
N2
(1)
− an
( 2)
)g
2 T
( t − n ρT )
dt
(3)
其中
= gT ( t ) sin ( πt T ) T , GT ( f ) = πt T 0 1 1 , f ∈ − 2T 2T 其他
= s (t )
n = N1
∑ an gT ( t − nT当传输符号速率超过奈奎斯特速率的情况。
= s (t )
n = N1
∑ an gT ( t − nρT )
N2
(2)
其中 0 < ρ < 1 , 这样 gT ( t − n ρT ) 之间不再满足正交性, 并存在 ISI。 满足不影响信号最小欧氏距离的 ρ 的 最小值被称为 Mazo 限(Mazo limit)。 信号的归一化最小欧式距离可以表示为
4. FTN 系统的信道容量分析
在 AWGN 信道下,接收信号可以写成:
= r ( t ) sa ( t ) + n ( t )
(7)
N0 的高斯白噪声。可以证明,接 2
= sa ( t ) 其中
n = N1
∑ an gT ( t − nρT ) 为 FTN 信号, n ( t ) 为双边功率谱密度为
关键词
超奈奎斯特速率(FTN),码间干扰,限制信道容量
1. 引言
在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奈奎斯特准则指出[1],为了获得无码间干扰(ISI)的通信,码元速率不能超 过奈奎斯特速率。传统观念认为,在码元速率超过奈奎斯特速率后会因为 ISI 使得通信系统性能下降。 而在 1975 年, Mazo [2]发现在带限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 在码元速率超过奈奎斯特速率的 25% 以内时,信号间距并不会减小,并将此技术称为 Faster-Than-Nyquist signaling (超奈奎斯特,FTN)。近年 来,随着通信对频谱利用率要求的不断提高,FTN 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同时被扩展到 ODFM 系统[3]、 长距离光纤传输[4]等领域。本文首先对 FTN 的历史进行回顾,之后讨论 FTN 系统中的 Mazo 限,并对 FTN 传输与奈奎斯特速率传输的限制信道容量进行对比。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诸如平方根升余弦 脉冲等 sinc 脉冲,FTN 在高信噪比下可以得到比奈奎斯特速率下更高的信道容量。

FTTX(各类FTTX简介、比较)

FTTX(各类FTTX简介、比较)

FTTx划分FTTx技术主要用于接入网络光纤化,范围从区域电信机房的局端设备到用户终端设备,局端设备为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 OLT)、用户端设备为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 ONU)或光网络终端(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ONT)。

根据光纤到用户的距离来分类,可分成光纤到交换箱(Fiber To The Cabinet; FTTCab)、光纤到路边(Fiber To The Curb; FTTC)、光纤到大楼(Fiber To The Building; FTTB)及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 FTTH)等4种服务形态。

美国运营商Verizon将FTTB及FTTH合称光纤到驻地(Fiber To The Premise; FTTP)。

上述服务可统称FTTx。

1. FTTCFTTC为目前最主要的服务形式,主要是为住宅区的用户作服务,将ONU设备放置于路边机箱,利用ONU出来的同轴电缆传送CATV信号或双绞线传送电话及上网服务。

2. FTTBFTTB依服务对象区分有两种,一种是公寓大厦的用户服务,另一种是商业大楼的公司行号服务,两种皆将ONU设置在大楼的地下室配线箱处,只是公寓大厦的ONU是FTTC 的延伸,而商业大楼是为了中大型企业单位,必须提高传输的速率,以提供高速的数据、电子商务、视频会议等宽带服务。

3. FTTH至于FTTH,ITU认为从光纤端头的光电转换器(或称为媒体转换器MC)到用户桌面不超过100米的情况才是FTTH。

FTTH将光纤的距离延伸到终端用户家里,使得家庭内能提供各种不同的宽带服务,如VOD、在家购物、在家上课等,提供更多的商机。

若搭配WLAN技术,将使得宽带与移动结合,则可以达到未来宽带数字家庭的远景。

4. FTTPFTTP(fiber to the premise,光纤到用户所在地),北美术语,FTTP将光缆一直扩展到家庭或企业。

2024年FTTH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FTTH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FTTH市场发展现状简介FTTH(Fiber to the Home)是指光纤到户,是一种高速宽带接入技术,通过光纤将网络信号传输到用户住宅或办公室。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及,FTTH市场迅速发展,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探讨FTTH市场的发展现状。

国内FTTH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FTTH市场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FTTH用户数已超过7亿户,占我国总互联网用户数的比例接近70%。

这一数字显示了中国FTTH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前景。

在中国,多家运营商积极布局FTTH市场。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主要运营商都推出了各自的FTTH宽带套餐,提供高速稳定的上网体验。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FTTH市场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光纤网络建设。

国际FTTH市场的发展除了中国,许多国家也在积极推动FTTH市场的发展。

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一直处于FTTH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欧洲,瑞典、挪威和丹麦等国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北美地区的美国和加拿大也在不断推进FTTH网络的建设。

国际上,FTTH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高速宽带服务的需求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高速、稳定的上网服务,而光纤技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的降低,FTTH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FTTH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在FTTH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光纤网络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这对于运营商和政府而言是一个挑战。

光纤的布线、设备的部署以及维护都需要巨额资金。

此外,光纤网络的建设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很高,包括光缆的敷设、管道的建设等。

其次,FTTH市场的竞争激烈,运营商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来吸引用户。

在用户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是一个挑战。

然而,FTTH市场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FTTH技术对互联网通信带来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FTTH技术对互联网通信带来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FTTH技术对互联网通信带来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FTTH 技术对互联网通信带来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FTTH 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是经常应用的,FTTH 技术通俗的说就是光纤到户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将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互联网通信行业的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将通信技术发展好,会影响着人们的基本生活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FTTH 技术的出现,让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互联网通信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只有将FTTH 技术全部掌握好,互联网技术才能发展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1 FTTH 技术的特点1.1 FTTH 技术是利用无源光网络进行接入的,这种形式减少了接入的环节,让整个接入都可以顺利的进行,仅仅通过布线就可以将整个组网的方式完成,将组网运用到整个高效率的网络运行中,对整个经济的运行是十分有益的,可以提高互联网通信的速度,在通信的过程中,是不需要有线的,使用的都是无源的接线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充分的利用FTTH 技术,无源网络就是FTTH 技术中的一大特点。

1.2 FTTH 技术主要利用的是物理载体,物理载体是利用光纤来完成的,相对于传统的网络来说是非常便利的,有着较高的传输频率,在传输波长上也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两个特点就决定了FTTH 技术的信号会十分的低,在使用上有着优势,而且整个通信的过程基本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将这一情况做好,就会耽误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实体的运行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这一特点也是人们重视光纤技术的一大原因。

1.3 FTTH 技术可以提供较宽的宽带,宽带是通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传输手段,对网络用户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大型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对网络的要求是十分高的,网速要更快,否则是无法继续网络游戏的运营的,而FTTH 技术可以满足大型游戏运行商的基本需要,在视频、游戏等方面都可以满足需要,有着长距离和高效率的优势,这一特点也是光纤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2023年FTTH的运营商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2023年FTTH的运营商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FTTH的运营商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一、FTTH进展历程狭义的FTTH指光纤向用户侧的进一步延长,这时间纤已经进入用户住宅或办公室的室内,接入网内的分支段的光纤只连接一个用户。

ITU 认为FTTH从光纤端头的光电转换器到用户桌面不超过100m,从而无需再在金属线上安装电子接入系统,但不排解光电转换器和桌面终端之间使用宽带无线系统。

狭义的FTTH对于商业用户还可以称为FTTO(fibertotheoffice),当然,最极端的FTTH可以是FTTD(fibertothedesk)。

广义的FTTH还可以是FTTPfibertothepremise,光纤到用户所在地),北美就始终采纳这个术语,它包括FTTB(fibertotheuilding)、FTTC(fibertothecurb)以及狭义的FTTH。

总的说来,目前应用于FTTH 的系统技术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技术(MSTP)、多业务的无源光网络技术和多业务点对点光端机(MC)。

在FTTH部署初期,在FTTH用户比较分散、用户密度低的地区,P2P/MC技术有肯定的市场空间。

PON的树状网络拓扑与环形骨干网络协作特别有利,是光纤进入用户驻地最有效的网络解决方案,由于节约大量骨干光纤资源,从长远看是光纤化接入的抱负选择之一,适合大多数用户的普遍接入,将来潜在市场很大。

当然,用于FTTH的PON 技术在业界也存在着EPON和GPON技术之争,EPON技术不完善、标准不完善,但成本低、产业链相对完整,而GPON技术完善,标准完善,但成本高、产业链不完整,就目前而言,EPON技术由于支持的厂家多,成本相对廉价占据了市场主导,但从将来看,一旦GPON成本降低将极具竞争力。

FTTH涉及的技术许多,除了前面提及的系统技术之外,还包括光器件、光传输系统、光纤光缆、安装、维护监控等方面,我们应对相关各种技术予以足够重视。

特殊是目前我国还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FTTH网络的实际建设和运行中将会消失许多问题。

SPN和M-OTN技术在5G中传层中的应用

SPN和M-OTN技术在5G中传层中的应用

SPN 和 M-OTN 技术在 5G 中传层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0-13T02:53:34.32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0月中29期作者:魏国良[导读] 新时代网络传输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传输技术层出不穷。

在5G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新型传输技术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进入国际平台。

SPN 和 M-OTN 是分别由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提出的的新型传输技术,可以应用于5G技术的发展。

这两种传输技术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法,可以满足5G传输的高带宽、低等待时间、服务分片和高效传输的要求。

本文阐述了SPN、M-OTN技术的相关概念,并对两种技术在5G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舟山分公司魏国良 316000摘要:新时代网络传输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传输技术层出不穷。

在5G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新型传输技术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进入国际平台。

SPN 和 M-OTN 是分别由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提出的的新型传输技术,可以应用于5G技术的发展。

这两种传输技术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法,可以满足5G传输的高带宽、低等待时间、服务分片和高效传输的要求。

本文阐述了SPN、M-OTN技术的相关概念,并对两种技术在5G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5G;中传层;SPN;M-OTN 0引言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在网络通信方面这一现象尤其明显,不仅企业急于升级技术,用户网络体验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网络发展的新时代,过去的4g通信技术已经有些过时,出现了5G技术;相比之下,4G的弊端逐渐凸显。

5G问世以来,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在理论上,5G的信息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G的数百倍,这使得5G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SPN和M-OTN技术概述1SPN技术原理SPN是一种分时复用技术,由SPL片分组层、SCL片通道层和STL片传输层三层组成。

为了解决上述三层问题,我们将SR-TP新技术引入到SPL的SPN中,以降低L3隧道的不稳定性,从而实现在传输网络应用MPLS分段路由的基础上运行服务和网络解耦,支持连接和无连接的业务模型。

电信运营商FTTX应用模式

电信运营商FTTX应用模式

电信运营商FTTX应用模式作者:冯雪英,姚静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15期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FTTX宽带光纤接入技术对于新时期电信运营业务的转型提升以及电信行业的运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光纤接入(FTTX)技术发展情况及其在电信运营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相关模式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信运营;EPON;FTTX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194-01FTTX技术是一种宽带光纤接入技术,它是新时期电信运营商进行业务转型所必须的一种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信运营转型中需要面向客户提供多种的业务,而实现多种业务捆绑对于电信运营来讲不仅可以提升综合业务竞争力,而且还可以实现对于电信用户对于电信的支持。

实现电信运营中多种业务捆绑,FTTX技术是一种必须应用到的光纤接入技术。

1 FTTX技术的发展FTTX技术是一种光纤接入技术,它是通过将光纤当成传输的媒介,进而向使用者提供宽带接入的技术。

FTTX技术的主要有点到多点的宽带无源光网络技术以及点到点有源光以太网接入技术两种形式。

1.1 点对点光以太网的接入技术和发展早期使用的点对点光以太网接入技术主要是采用媒介转换器和传统的以太网交换机的方式实现点对点的光以太网进行接入的,它的使用范围十分狭小,主要是在一些小区以及部分的企业中进行应用。

为了改善传统的点对点光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管理局限性,IEEE、ITU—T分别针对传统点对点光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管理问题先后推出了点对点光以太网接入技术的技术标准。

尤其是IEEE的点对点光以太网接入技术802.3ah标准,不仅技术标准较完善,而且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范围以及可扩展性能都较好,受欢迎程度要更广。

在实际应用中,IEEE的点对点光以太网接入技术802.3ah标准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适用性也较广,但是802.3ah标准在应用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2 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发展无源光网络技术中EPON以及GPON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对来说较为成熟,其中EPON技术不仅有很多的厂商为之提供健全的设备设施,而且它在国外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它的技术已经成熟。

超奈奎斯特技术(FTN)_5G:2020后的移动通信_[共2页]

超奈奎斯特技术(FTN)_5G:2020后的移动通信_[共2页]

11
5.5.2 超奈奎斯特技术(FTN)
超奈奎斯特技术,是通过将样点符号间隔设置得比无符号间串扰的抽样间隔小一些,在时域、频域或者两者的混合上使得传输调制覆盖更加紧密,这样相同时间内可以传输更多的样点,进而提升频谱效率。

但是FTN 人为引入了符号间串扰,所以对信道的时延扩展和多普勒频移更为敏感,如图 - 所示。

接收机检测需要将这些考虑在内,可能会被限制在时延扩展低的场景,或者低速移动的场景中。

同时FTN 对于全覆盖、高速移动的支持不如OFDM 技术,
而且FTN 接收机比较复杂。

FTN 是一种纯粹的物理层技术。

图5-52 FTN 原理
FTN 作为一种在不增加带宽、不降低BER 性能的条件下,理论上潜在可以提升一倍速率的技术,其主要的限制在于干扰,主要依赖于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如图 - 所示。

随着速率的提高,误码率也在提升。

FTN 的主要技术功能如下:
FTN 能够提升 %的速率;
采用多载波调制时吞吐量增益更高。

FTN 在 G 中的应用,还需确定如下一些关键问题。

如不能解决这些问题,FTN 就只能在低速、低干扰的场景下应用。

移动性和时延扩展对FTN 的影响;
与传统的MCS 的比较;
与MIMO 技术的结合;。

业务时代到来 FTTx成运营商发展新阵地

业务时代到来 FTTx成运营商发展新阵地

业务时代到来 FTTx成运营商发展新阵地
赵经纬
【期刊名称】《《通信世界》》
【年(卷),期】2009(000)020
【摘要】FTTx成为全业务运营商的发展新阵地:中国移动创造性地推出UniPON 网络以进军FTTx市场,中国电信正呈"Wi-Fi+FTTx+xG"的发展新势头,中国联通则拿出四成资金投入2009年光纤和宽带领域的建设。

【总页数】1页(PI0006)
【作者】赵经纬
【作者单位】《通信世界》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6
【相关文献】
1.助力运营商在新竞争时代获取优势的爱立信业务提供平台 [J],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2.助力运营商在新竞争时代中获取优势——爱立信业务提供平台(SDP) [J],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
3.4G时代移动业务运营商新业务发展的探讨 [J], 杨会光
4.全业务时代到来FTTx成运营商发展新阵地 [J], 赵经纬
5.海外观察:5G时代运营商如何抓住云业务新商机? [J], 云晴[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移动通讯中的FTN概述
Ⅰ、介绍
最近几年4G(有时称3G),也被称为长期演进(LTE)或者演变UTRA(EUTRA),在一些国家,这已经发布并且开始商业应用。

LTE中,上下行链路中的峰值数据率已经分别增长到75Mbps和300Mbps。

LTE实现了了无线接入中低于5ms的很低的传输延时,使用从1.4MHz 到20MHz的带宽。

LTE只支持分组传输模式,所有的数据和语言服务在分组领域也可实现。

内部正交无线接入方案和OFDMA在下行链路中应用,而单载波(SC)FDMA,也称作OFDMA 的离散傅里叶传输在上行链路中使用。

MIMO传输是达到高峰值数据率的关键特征之一。

随着Release8对LTE的规范,LTE-Advanced系统的标准化活动开始在2008年达到用户数据率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提出的的系统容量。

LTE-Advanced已经在正交LTE无线接口基础上发展,为了增加数据率和频谱效率的不同技术已经被具体化,比如载波聚集(CA),增强上下行链路MIMO,在均匀和非均匀网络中的小区间干扰协调,中继等。

尽管LTE/LTE-Advanced可以在未来几年适应无线用户访问的高速增长,增加系统容量的强烈需求仍然在戏剧性增长。

估计无线访问的总通信量在2020年相比于2010年会增加5 00倍。

考虑到最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新的无线接入技术需要更深入发展来加强系统容量和未来在LTE-Advanced之上的移动通讯的用户数据率。

当前LTE-Advanced不能适应大约2020年出现的超高通信量。

在无线接入技术中,传输信号波形、多路访问技术、多伦路复用技术、控制和参考信号是移动通讯中代表性的核心技术。

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是非正交的传输方案。

非正交传输方案FTN是未来系统通过提高数据率来提高频谱效率的途径之一。

Ⅱ、FTN背景
码间干扰是出现在当发送符号部分重叠或者全部重叠的一种失真,导致了接收机检测性能的退化。

奈奎斯特准则是为了零码间干扰。

对于x(t)的采样x(nT)在n=0时,x(nT)=1。

n =其他值时为0。

1/T是符号率。

FTN观念由Mazo在1975年提出,这种信号在发送机端引入了码间干扰,但是调制比普通速率快。

图1显示了符号的正交传输如何用FTN成为非正交。

奈奎斯特情况下符号间隔为T ,而FTN 情况下为T τ。

Mazo 显示了发送sinc 脉冲超过25%不会使二进制未编码调制系统符号间的最小欧氏距离下降。

接收机端的复杂度提高是为了补偿发射机端引入的蓄意码间干扰。

Ⅲ、FTN 容量概述
奈奎斯特准则:如果x(t)的傅里叶变换X(f)满足
,则无码间干扰。

实际中不用sinc 脉冲,因为它在频域衰
减太快,它的脉冲响应在时域上是无限的。

我们需要一个衰减换麦的脉冲,因此有带宽剩余,可以仍然满足奈奎斯特准则,选择一个升余弦脉冲来分析。

现在比较在1/T 的奈奎斯特率和1/T τ的FTN 率下发送升余弦脉冲,其脉冲幅度如1中叠加。

正交信号被完全重建成矩形脉冲在-1/2T 到1/2T 上接收机端应用一个反锯齿低通滤波器,这意味着没有信息损失。

第二种情况,在时域应用FTN 意味着在频域上会进一步分离。

为了在接收机端重建正交信号,要应用一个带宽W (大于1/T )的低通滤波器。

图3中,接收脉冲的整个带宽在低通滤波器中被包括。

香浓定义AWGN 的容量:
W 是信号单侧带宽,P 是信号平均功率,N0是白噪声频谱密度。

h(t)是单位能量的脉冲信号,H (f )是其傅里叶变换。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是2
)(f H P 。

在最佳的WT 2/1=τ的限制下,防止混叠效应:
与AWGN 一样。

而奈奎斯特容量这样计算:
我们可以看到FTN 容量比奈奎斯特容量大的原因是因为脉冲带宽过剩。

以上两个公式的结果在图4中显示。

当滚降因子是0.5、1.0时的标准化奈奎斯特容量。

图片显示渐进增加趋向于等于带宽过剩有更高的信噪比。

Ⅳ、FTN 系统模型:
M 元调制方案被使用。

s(t)是传输信号
实现FTN 映射器的一中方式是使用参数为N 的增采样和对称的脉冲成形函数h(t),其单元能量为1,即,它是M 点的增采样,N<M 。

FTN 率等于M/N ,τ=N/M<1。

FTN 信号产生的蓄意码间干扰效应由不同的增采样因子产生。

增采样信号v[n]这样定义:
在我们的模型中,信号通过AWGN 信道传输,所以收到的信号是:y(t)=s(t)+w(t) w(t)是均值为0的白噪声,双边功率谱密度为N0/2。

图7是接收机的框图,FTN 反映射器用来把接收信号还原成符号率,均衡器用来消除FTN 带来的码间干扰,然后产生软输出比特到信道译码器。

接收信号y(t)通过FTN 反映射器,匹配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在(5)中被定义。

然后每隔T τ采样。

类似于FTN 映射器在发送端提出的模型,FTN 反映射器首先应用一个匹配滤波器)(*
t h -作用于y(t),他有一个与发送端相同的成形脉冲,并且用一个M 增采样。

其结果信号r(t)接着做N 点减采样。

最终应用一个白滤波器来将噪声去色。

图8是主要步骤。

(5)
)(~
t w 是有色噪声。

为了评估我们的系统模型,我们进行数字模拟。

模拟参数:速率(比率)为0.5的(7,5)卷积码,滚降因子α为0.5的根升余弦脉冲成形函数,BPSK 调制,软输出BCJR 均衡器,信息比特是1000每帧有100帧。

平均误码率曲线在图9中显示,其中τ分别为0.9和0.8,很接近于奈奎斯特情况。

当τ增加,BER 增加。

Ⅴ、结论:
FTN 观念在时域和频域上被讨论,显示出其相比于奈奎斯特情况的更高的容量增长和更高的数据率。

FTN 中的容量增长只有在使用非sinc 脉冲时获得,它有多余的脉冲带宽,而更高的数据率来自于我们在一个单元时间发送超过一个符号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