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主城区城市意象空间和意象元素分析研究
《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介绍.pdf
《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介绍凯文.林奇(Lynch.K)是将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学者之一,其标志是他1960年所著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的问世,这是一本有关城市意象研究最具影响的著作。
书中林奇通过画地图草图和言语描述这两种方法对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的城市意象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意象及其元素、城市形态等问题作了论述。
凯文.林奇在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林奇将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在城市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
“道路”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林奇说:“人们习惯于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想知道它从哪来并通向哪里。
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使观察者无论在何时经过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
”道路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是有连续性”。
道路作为“线型连续”方式不同而各有特色。
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他认为任何城市的道路必然具有网状关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在选择方向和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
人们对自己已经熟悉的道路,或者在一条不断变化的景观道路上行走,在相对意义上不觉得路很长,而且有预期感,所谓“移步异景”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如山、沟壑、河湖、森林等,也有人工界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线、桥梁、港口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
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
感知与真实: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感知与真实: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导言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空间,同时也是人们感知和认知的对象。
城市意象是指人们对城市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而城市空间形态则是城市在客观空间上的表现。
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研究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的本质和城市发展的特点。
本文将从城市居民的感知出发,探讨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并通过初步研究来阐述这一关系。
一、城市意象的构成与表达城市意象是城市居民对城市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即人们对城市的印象、感觉和理解。
城市意象的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历史、文化和个人经验等。
城市意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如文字、图像、音乐等。
在城市意象的表达中,城市空间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居民通过观察和体验城市的空间形态来形成他们对城市的感知和认知。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与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在客观空间上的表现,包括建筑、道路、广场等各种空间元素的分布和组合方式。
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与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密切相关。
不同城市的空间形态存在差异,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居民的感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不合理的空间形态则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不舒适。
三、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从城市意象的构成和表达来看,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感知和认知起着重要作用。
当人们进入城市空间时,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城市的空间形态来形成对城市的感知。
而城市的空间形态又受到城市居民的感知和认知的影响,因为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偏好会影响城市的设计和规划,进而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
因此,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四、初步研究方法和结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选择某城市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城市意象空间分析在旅游地研究中的应用--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城市意象空间分析在旅游地研究中的应用--以江南水乡古镇为
例
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042)0z2
【摘要】旅游地意象空间的研究对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游客问卷调查及意象地图描绘等方法,初步探究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地意象空间的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地意象空间是以"环状"为特征;而组成意象空间的要素主要有干道、桥梁、节点、标志和区域;其中干道和桥梁构建了"环状"意象空间框架.根据此项研究的成果,本文最后提出了对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建议.
【总页数】6页(P248-253)
【作者】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城市旅游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城市旅游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城市旅游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1
【相关文献】
1.旅游地意象定位下的城市形象广告设计——以成都市为例 [J], 高明
2.城市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南昌市为例 [J], 田逢军;沙润
3.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J], 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
4.基于VEP实验法的江南水乡古镇游客感知意象研究——以上海枫泾古镇为例 [J], 徐薛艳;徐畅;高峻
5.基于旅游地意象与地方依恋的旅游地文化形成与塑造机理研究——以济南大明
湖景区为例 [J], 甘晓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9338906_空间媒介再造城市意象:第三空间视野下的报刊亭
2000年9月,中央文明办、建设部、新闻出版署、国家邮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期刊零售亭的通知(国邮联[2000]452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有计划地在城市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兴建一批式样美观、相对稳定的报刊零售亭”。
以都市类报刊的市场繁荣为契机,报刊亭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其能汇聚人流而被赋予了增强人际沟通和扩大政治宣传的功能。
但自2014年起,全国报刊零售额逐年下降,报刊亭经营压力大增。
中国记者杂志社陈国权在《2018中国报业发展报告》中提出,2015年至2018年期间,报纸停刊、休刊的数量每年达数十家,大多是都市类报纸。
到2019年,全国报纸数量、总印数、总印张均大幅下降;2020年,报纸媒体在城市居民中的日到达率仅为18.6%。
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又导致报刊亭数量急剧减少,“从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间,全国共拆除邮政报刊亭将近2万个” ,有些城市甚至不再有报刊亭。
压力之下,仍在坚持的报刊亭不得不扩展经营范围,逐渐成为销售日常生活用品的街边便利店,报刊零售反而空间媒介再造城市意象:第三空间视野下的报刊亭张 华内容摘要:报刊亭虽然是城市中的微小建筑,但它不是静止的物,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基于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发现,兰州市邮政报刊亭在经历初步建设、升级换代、形制改变、经营范围扩大、监督管理加强的过程中,将自身嵌入城市的商品流通网络、新闻信息网络和人际关系网络之中,并重构了这三重网络。
由此,报刊亭这一空间媒介重组了城市空间,也将自身生产为一个社会空间。
报刊亭空间是物质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混合,即索亚意义上的第三空间。
与其他城市建筑不同,报刊亭的价值就在于它能生发出独特的城市意象和城市文化景观。
关键词:报刊亭;空间媒介;第三空间;城市意象课题:2022年度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旅游—文化—传播’复合体视阈下兰州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研究”(编号:22-B68)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3.03.010*“沦为”副业。
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481/规划设计/T e chnology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肖先超(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规划分局,湖北随州441300)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建设已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意向研究可为城市规划总体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通过对城市意象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意象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规划;城市意象;应用研究在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加快城市功能性建设中,城市规划工作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导向,引领城市科学发展。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需做好城市意象分析,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特色与经济状况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城市意象分析,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1城市意象概念城市意象概念最早由林奇于1630年提出,并著有《城市意象》一书,由此开始对城市意向的研究工作。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为规划学、城市学的研究及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新方向,强调城市规划与环境的融合。
城市意象最主要的内容是城市建设发展与周围环境变化对城镇居民空间意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使居民对周围环境产生感知。
通过加强对城市意向的研究,分析城市规划方向,构建城市空间体系与城市内部其他建设的空间层次。
城市意象在城市规划中已成为重要的参考数据,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城市意象进行分析,决定城市建设主体,增强居民的空间感知动力,并以此分析研究城市未来整体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城市意象要素2.1城市通道城市通道指城市中具有功能性的城市道路、铁路、运河等,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道路交通为重要规划内容。
通过对城市功能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城市道路的功能性及特殊通道结构与城市的协调性。
道路交通网络和城市绿化对城市意象有极大影响,城市通道成为城市印象的关键性要素,直接影响城市居民对城市的感知。
2.2城市边缘城市边缘并非指城市空间化的边缘线,其主要包含城市内部建设中不可作为通道的线性部分。
兰州主城区城市意象空间和意象元素分析研究
1理 论 基础 在 城 市 意 象研 究 中,美 国凯 文 ・ 林 奇 fy c . K 开创 性 地 把意 象 拓展 到 Ln h )
城 市研 究 领域 当中 在 城 市规 划 人性 化
境意 象研究 的里程碑。林奇认 为l所
谓城 市 意 象 .是 指 由于周围环 境 对 居民
的 影 响 而 使 居 民产 生 的 对周 围环 境 的
La z o h z ns a d g i sap b i ma e o a z o W ec n c n l d a efa o s i t s n h uc ie , n a n u l i g fL n h u. a o c u et t t mec n tt e c h h r u
Hale Waihona Puke b od n mak oe dfn t naes o s t f ema r u l gn r f a zo . yrasl d r s d sa ci ra ni j bi i iayo n h u a n n u o c sot h o p c ma L
F n to ldvso da m iitaiergo y if e c es ails u t eo i ma eo u cina iiina d nsrt e in ma n u n et p ta t cur fct i g f n v l h r y
兰 州 主城 区城 市 意 象 空 间和 意 象 元 素分析研究
An lss a d E a u to o Ur a I a e  ̄ a e a d I a e ay i n v la i n f bn m g p e n m g E e e t i t e lm n s n h M an i Ditit o L n h u src s f a z o
《城市意象》中运用的研究方法
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了一些补充: 将得出的城市视觉要素的照片交于新的受试者(随机行人 等)进行再次辨认。甚至于再一次带其到特定地点,进 行简单的步行同时描述和讨论这些地点。 对筛步行踏勘会忽视对于车行来说很重要的次要要素; 3.2.速写地图多少会偏重于道路而排除难画和难确定的位置的成分; 3.3.画图和同时标注多个因素在地图上是有一定难度的,绘制出的地图 会 过分松散变形而不能成为已知联结结构的良好表达; 3.4.取样人数少,波士顿30人,泽西和洛杉矶15人,不能取得普遍性 3.5.取样不均。虽然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是平衡的,但是阶级和职业上不 平 衡,其结果会有明显的阶级偏向。 3.6.没有做到真正随机的选择受试者的住地和工作地点。 3.7.缺乏对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形、序列和整体的资料。
2015
《城市意象》中研究方法的使用
一、两个基本方法 1.请一小批市民座谈他们的环境印象——访谈法
2.对受过训练的观察着在现场的环境印象作系统的考察—— 分析法
1.访谈法 基本的工作室面谈包括要求徒手勾画城市地图,对于穿越 城市的许多次行程作详细描述,以及受试者认为的最优特 征和生动的部分的描述并列出表格。
面谈通常持续一个半小时,过程录音并书面记录。
2.分析法 分析法作为第二阶段的实验,先给受试者一些故意被搞乱 的照片让他们辨认,然后让他们把照片排列组合,最后被 领到现场去经历原先想象中的路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 提问,收集资料。 现场分析最终被简化成为一种由受过训练的观察着在事先 受过城市印象性概念的指导下,用步行对区域的系统的覆 盖。
5.未来研究方向
5.1.用前述的方法去测试一种更适当的人口取样; 5.2.扩大研究城市的范围; 5.3.印象对变化的调整和发展; 5.4.整体且随时间发展的城市印象,以及印象性概念的设计潜力
城市意象五要素分析图案例
城市意象五要素分析图案例城市意象五要素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城市进行综合的视觉分析,从而了解城市的文化和特色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地貌特征,建筑风格,城市布局,人文景观和环境特色。
下面将以一些城市为例,详细分析这五个要素。
首先是地貌特征。
地貌特征是指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包括山水地貌、气候和地质特征等。
以一些城市为例,该城市地处山区,周围环绕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的山脉景观。
这些山脉起伏不平,草木繁茂,给城市增添了一份自然的美感。
此外,该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天空蓝得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地貌特征给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成为城市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其次是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是指城市建筑的外观和风格特征。
以该城市为例,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古代建筑的痕迹,也有现代建筑的新意。
在中心城区,古老的建筑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互相交错,形成了一种协调统一的风格。
在山区,一些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依山傍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这些建筑风格呈现了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气息。
第三是城市布局。
城市布局是指城市内部的道路、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分布和组织方式。
以该城市为例,城市布局呈现出一种有序而又灵活的特点。
中心城区繁华热闹,街道宽阔,商业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而郊区则更加宁静,居民住宅区安静雅致,绿化面积较多。
此外,该城市的公共空间规划也十分合理,有许多城市广场和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
这种城市布局体现了城市的功能部门的分工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特点。
第四是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指城市中体现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
以该城市为例,这里有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景点。
例如,城市中心的古老街道保存了许多传统建筑,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氛围。
而城市的博物馆、艺术馆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则为市民提供了广泛的文化娱乐活动。
这些人文景观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城市吸引游客和市民的重要因素。
最后是环境特色。
环境特色是指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环保意识的表现。
兰州地理人文
兰州地理人文兰州,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甘肃省的省会。
作为黄河沿岸的一座城市,兰州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从地理特征和人文发展两个方面介绍兰州的独特魅力。
一、地理特征兰州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东部。
它东临黄河,西临榆中山,南依巴山,北靠北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四山半抱之势,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1.1 黄河之滨兰州坐落在黄河畔,这也是城市得名部分原因。
黄河是中国母亲河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沿着黄河漫步,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河景,体验到黄河带来的丰饶和灌溉的神奇。
在兰州,人们可以参观黄河景区,感受黄河的恢弘和宽广。
1.2 兰州水系除了黄河,兰州还拥有丰富的水系。
城市内部有河道、渠道等水系交错,形成了兰州特有的水景。
最著名的要属位于城市中心的“黄河水车”。
“黄河水车”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重要的水利工程遗址,它是古代汲水运河的重要设备之一。
兰州的人们利用黄河水车来灌溉农田,这标志着兰州作为农业大区的重要性。
1.3 兰州天水山脉兰州西北部是天水山脉的起始地,这座山脉被誉为中国西北的“屋脊”。
天水山脉的山势起伏,山水相依,是兰州壮丽自然景观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天水山脉中,兰州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如五泉山自然保护区、高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这些地方都吸引了大量的登山爱好者和自然探险者。
二、人文发展兰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发展。
这里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和名人故事,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2.1 兰州文化兰州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因此融合了多元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兰州流传着汉、回、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
这些文化在兰州的建筑、语言、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兰州的建筑风格以自然色彩和清新的线条为特色,融入了西北地区的特有风情。
例如兰州的传统民居,采用了黄土墙和琉璃瓦,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
2.2 兰州名胜古迹兰州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白塔山和兰州博物馆。
(完整word版)城市意象
(完整word版)城市意象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一、城市意象概念1、城市意象二战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
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由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
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
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
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2、城市意象空间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林奇的城市意象,创造性地将人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形象的研究,以别过去只是由客观的判定;评估性意象是对人这一认知主体对城市意象的影响的更深入的研究;而城市意象空间则是对林奇结构性意象的延续,并融入了评估性意象的某些因素。
因而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在注重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形成有特色的意象空间创造条件。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
城市意象及其要素(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及其要素--Kevin Lynch∕凯文林奇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城市,似乎都存在着一个公众意象,那就是许多个体印象中共同的部分,也有可能存在着一系列的公众意象,每一种都代表着一大批城市居民。
一个人要在自己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并与同侪很好地合作,就离不开这种公众意象。
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幅独一无二的画面—其中有些内容绝少、甚至从不与他人交流—然而它又与公众意象大体相近。
这回总公众意象在不同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强制性与包容性。
这种分析仅限于可见的物质对象所产生的影响。
另外一些影响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譬如一个地区的社会意义、功能、历史,甚至名字,这些都将在本书中详细解说,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释形式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认为物质的设计形式应该用来强化这些意义,而不是弱化它们。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能归诸于物质形式的城市意象内容分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地区、节点、地标。
当然,这些元素可以用于更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们总在各种环境图景中反复出现。
我们试对它们作出如下定义: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一一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
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
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或关注。
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
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
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
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
《2024年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范文
《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篇一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一、引言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城市的繁荣不仅在它的物理结构上得到体现,也在居民和外来访客的心理感受上有所表达。
城市的意象和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构成了我们对城市的基本认知和情感反应。
本篇研究论文将围绕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展开,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二、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界定城市意象是指人们对于城市的整体印象和感知,它包括了城市的地理特征、建筑风格、交通布局、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的元素。
而城市空间形态则是指城市物理空间的结构和形态,包括城市的地理布局、建筑群组、道路网络等。
这两者都是构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互为影响,互为塑造。
三、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1. 相互塑造:城市的空间形态对城市意象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会影响人们对城市的整体感知和印象。
同时,城市的意象也会反过来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需求会引导城市的发展和规划。
2. 情感反应:人们对城市的意象是主观的,基于个人经验和情感反应。
而这种主观的意象往往与城市的空间形态紧密相关,例如城市的公共空间、绿地、历史建筑等都会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考察,对城市意象和城市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分析。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收集人们对不同城市意象的感知数据,分析其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以某大城市为例,通过对其城市意象和空间形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城市的现代化建筑群和宽敞的道路网络形成了其独特的空间形态,而这种空间形态又进一步塑造了人们对其现代化、开放、繁荣的城市意象。
同时,该城市的历史建筑和公园等公共空间也成为了人们对其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结论通过对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的初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 介绍
《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介绍《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介绍城市建设 2010-01-07 2凯文.林奇(Lynch.K)是将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学者之一,其标志是他1960年所著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的问世,这是一本有关城市意象研究最具影响的著作。
书中林奇通过画地图草图和言语描述这两种方法对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的城市意象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意象及其元素、城市形态等问题作了论述。
凯文.林奇在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林奇将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在城市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
“道路”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林奇说:“人们习惯于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想知道它从哪来并通向哪里。
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使观察者无论在何时经过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
”道路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是有连续性”。
道路作为“线型连续”方式不同而各有特色。
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他认为任何城市的道路必然具有网状关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在选择方向和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
人们对自己已经熟悉的道路,或者在一条不断变化的景观道路上行走,在相对意义上不觉得路很长,而且有预期感,所谓“移步异景”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意象不仅可以反应出人民生活居住状态,更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
它是一种对城市生活最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是观察者对城市所发生的各种经济状态或城市特有的生活习性最直观的表达。
通过城市意象可以更深刻的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诉求及发展动向,茌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城市意象研究;城市规划;应用在经济技术发展的当今时代,城市意象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反映城市生活最形象的代言人,因此,城市意象是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协调的。
对城市意象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为城市发展目标的确认打下基础,更能为城市发展路线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持。
以城市意象为依托,确认城市发展主体及核心,是当今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导力量。
从当前形势来看,城市意象已经被纳入城市规划范畴中,并为城市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1、城市意象的组成因素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了城市意象的五要素: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
路径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可能顺其行走的通道,是感知城市的依托;边界是两部分的分界线,是连续过程中的线性中断;区域是被观察者认知地进入的二维平面,具有一般可识别性;节点是观察者在运动中能够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焦点;地标是观察者只能位于其外部而无法进入的典型参考点,具有唯一特殊性。
首先,道路是城市建设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其关乎居民出行的便利程度,是实现城市经济加速的首要前提。
观察者所要观察的道路并不具有局限性,这就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实时调整,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乡间小路,都是城市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道路形式不同,但是其代表意义及存在含义却是较为一致的;其次,边界顾名思义是以流线为主要形式的表现主体,这与道路是完全相反的;而区域在城市建设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是组成城市意象的细化项目,它能够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关键性指导,使旅游者对旅游景点形成最为生动形象的体会性认识;节点也就是城市中的点状代表,是区域的量化表现形式;地标是城市中建筑物及人文特点的标志,是反映城市特点最直观的形式。
城市意象分析法
我们把能归诸于物质形式的城市意象内容分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地区、节点、地标。
当然,这些元素可以用于更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们总在各种环境图景中反复出现。
我们试对它们作出如下定义: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
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
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或关注。
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
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
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
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
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
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
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
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
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
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
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
某些中心节点是一个地区辐射影响力的焦点,并作为整个地区的缩影,成为一种象征标志,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核心”。
城市空间理论分析方法——城市意象、空间形态、空间结构
二、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 在空间论
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
2.1概述 诺伯格· 舒尔兹的的“存在空间”是林奇的“城市意象”与G.Cullen空 间观的延续与整合。G.Cullen注重具体可见的空间,从建筑、街道、中心等 元素来看待整个市镇地景;林奇属认知空间。诺伯格· 舒尔兹从任何空间知 觉均有其意义作用,因此必须与更稳定的图式体系相对应这一认识出发,论 述了人在世界上为自身定位所必需的基本空间概念,从而导出了“存在空间” 这一概念。所谓“存在空间”,就是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体系,亦即环境的 “意象()image”。 诺伯格· 舒尔兹对于存在空间的结构进行了更具形态化的分析,称为存在 空间的垂直/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表示存在空间具有层级性,依范围大小可分为: 1、地理区域或国家范围 2、地景或区域范围 3、城市范围 4、街道 5、住家 水平结构(存在于每一垂直结构中)主要由三个元素组成: 1、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领域) 2、连接各类型中心与地区的路线(路径) 3、具有特殊重要性与意义的各类型中心(场所)
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象
1.4 城市形态 城市环境的意象性有利于它视觉的识别和本身的构成,前面所提到的各 类构成因素——道路、边缘、区域、结点、地标都是建造一个明确的有特点 的全城结构的砌块,对于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呢?林奇认为,它取 决于: (1)应从整体形象性要求,对各个要素进行精心的设计 (2)体现出形态的特性。包括单一性、形式的简明性、连续性、统治性、 结合的明确性、方向性、视野、运动知觉、时间序列等。 (3)要有整体感(各种形象要素组织成一个整体,有序的为人所感知)
小组成员:
汇报日期:
基于环境知觉与人类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 一、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象 二、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 三、朱一文的符号空间论 四、阿尔多· 罗西的形态—类型学城市空间分析理论 五、空间意义分析
研究《城市意象》要点
城市意象构成元素一道路——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干线、隧道、铁路干线等。
是城市意象的主导元素。
1 为加强道路城市意象注意几下问题:a 高速公路系统的鉴别和戏剧性不容忽视。
如问道贵阳花溪区没有什么可说的时候,一旦提到花溪大道脑子就会产生不同的可识别性意象。
b 特定的道路可以通过许多方法变成重要的意象特征。
c 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聚集处,会给人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d 典型的空间特性能够强化特定道路的意象。
贵阳喷水池周边道路拥挤的人流、车流和大转盘周边高层建筑的视觉冲击以及大十字广场等都是强化道路的意象。
e 特殊的立面特征对于形成道路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如大量种植高大或显眼的行道树是加强道路特征的手段,贵大蔡家关校区校园干道—林荫道。
f 靠近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也会增加道路的重要性,道路此时还能起到边界的作用。
2 道路的意象主导因素——道路的结构a 个性及可识别行。
道路的个性或可识别性是加强形成城市整体意象,避免容易产生混淆的城市道路意象因素。
b 连续性。
是城市道路功能最基本的因素,满足机动交通和人行线路的流畅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包括不仅是道路功能本身的路线连续、交通连续、流畅连续还包括道路周边的景观要素、建筑物、环境空间等平面、立面、三维连续。
c 方向性。
道路的起点、终点,道路的东西南北方向。
体现为从哪来,经过哪里,往哪去。
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沿线的方向能够容易区分。
道路端点附近的其它可见元素(景观节点、标志性建筑物、环境空间)或是道路明确的终点都是形成道路方向性的因素。
d 可度量性。
人们能够确定自己在整个线路行程中的位置,知道自己走了多少路,还余多少要走,有助于度量,也带来线路的方向感。
e 道路之间的联系性。
注意几点:避免道路与城市整体及部分脱节和其周围环境元素分离;铁路和地铁是另一种道路与环境分离的实例;道路交叉点容易使道路之间失去联系性;单行道的限制对道路结构的意象复杂化;城市道路网是很重要的因素。
《2024年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范文
《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篇一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一、引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
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城市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城市意象的感知与形成城市意象是指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和印象。
这种感知和印象来源于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心理感受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意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人们的认知、情感、记忆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中,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城市。
其中,视觉是最主要的感知方式。
城市的建筑、道路、广场、绿化等空间元素,通过人们的视觉感知,形成了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和意象。
三、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与特点城市空间形态是指城市各元素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关系。
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方面。
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等。
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布局、广场设计、绿化配置等都是城市空间形态的体现。
这些元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城市独特的空间形态。
四、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意象的物质基础。
城市的建筑、道路、广场、绿化等空间元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形成独特的城市意象。
另一方面,城市意象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和设计产生影响。
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和印象,会反过来影响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使城市空间形态更加符合人们的期望和需求。
五、初步研究及分析通过对多个城市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关系。
例如,城市的中心区域通常会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或广场,这些元素通过视觉感知形成了人们对城市的整体印象。
同时,这些元素也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意象》中的五元素解读——以北京为例
城乡规划·设计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3期《城市意象》中的五元素解读——以北京为例刘浩宇(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6)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著名学者凯文•林奇的生平,对其主要著作《城市意象》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并结合北京的城市风貌特征阐述和印证《城市意象》中的重要理论。
本文还对《城市意象》中理论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林奇相关理论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对该书中涉及的某些观点与方法,通过简单的例子来阐明五种元素并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笔者的观点与看法,指出了林奇理论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元素;古都风貌[中图分类号]TU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6.16Interpretation on Five Element of the Image of the City—— A Case of BeijingLiu Haoyu(School of Architectur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6,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life of Kevin Lynch, a famous American scholar, and introduces and sorts out his main book the image of the city. Then, combining with the urban styles and features of Beijing, this paper expounds and confirms the important theories in the image of the city.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heory in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points out the defects of Lynch’s relevant theori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Some viewpoints and methods involved in the book, especially simple examples, are used to clarify and analyze the five elements. Finally, the author’s viewpoints and opinions are explained, and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Lynch’s theory to our urban construction is pointed out.Key words: 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the city; five elements; the style of the ancient capital“无论城市的景观多么平淡无奇,注视城市仍使我们感到特殊的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主城区城市意象空间和意象元素分析研究摘要:本文根据兰州城市特色,将林奇(Lynch,K)的5 类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细分,并转换为地点场所意象元素,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照片辨别以及认知地图对兰州市民进行城市意象的调查,得出兰州市的公众意象图:以南北向天水路、皋兰路-金昌路-城关黄河大桥-大桥北路,东西向东岗路-庆阳路-西津路-西固路等道路及黄河为骨架形成的网格状城市空间意象图。
功能分区、行政区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总体城市意象空间结构,黄河、白塔山和五泉山却起到了边缘要素的功能。
总的来看兰州市存在着较为清晰的群体意象即“公众意象”。
关键词:兰州主城区;城市意象;认知地图;意象因子;意向元素1 理论基础在城市意象研究中,美国凯文·林奇(Lynch,K)开创性的把意象拓展到城市研究领域当中,在城市规划人性化方面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1960 年林奇(Lynch,K)的《都市意象(The Im- age of the City)》一书是城市环境意象研究的里程碑。
林奇认为,所谓城市意象,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也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空间[ 1 ]。
他成功把环境心理学的观念运用到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中,提出城市具有可意象性,并存在一个公共的意象——“公众意象”,通过室内录音访谈、选择照片、绘制草图、室外验证等手段,探测出人们心目中的城市意象,通过分析、归纳、证明城市的可意象性及公众意象的存在,进而总结出城市意象的各个元素,归纳为区域(district)、道路(road)、边界(edge)、节点(node)、标志物(landmark)五种意象元素。
并通过对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三个城市的调查研究,以及不同城市的居民对不同城市的意象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的居民关心共同的主题,进而说明城市意象五元素对居民意象的影响。
对城市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在林奇之后,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1970 年Appleyard D 对城市居民意象地图类型进行实证研究,他将路径主导型地图分为段、链、支环和网 4 种子类型,将空间主导型地图分为散点、马赛克、连接和格局 4 种子类型[2];1978 年Golledge R G(1978)对城市居民感知阶段的研究,认为城市感知地图随时间变化分为3 个阶段,即联接发展阶段、邻里描绘阶段和等级秩序阶段[3]等。
目前国内对城市意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大多是以凯文·林奇(Lynch,K)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依据进行研究。
1993 年李郇、许学强对广州市意象空间分析研究提出了规划建议[4];2001 年,顾朝林,宋国臣对北京城市意象空间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5];2003 年徐苗提出了城市规划师在营造城市意象时,应从区域性的群体意象需求出发,创造出鲜明有活力的可读的现代城市意象[6];2006 年冯维波,黄光宇基于重庆主城区居民感知的城市意象元素进行了分析评价,解读并评估重庆市景观的优劣、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的高低[7];2008 年费一鸣,叶梦对苏州城市意象解析研究,以时间的纵向轴解析苏州的意象元素[8]等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256 份认知地图调查及396 份调查问卷,对兰州市城市意象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重点分析城市意象空间构成要素,并概括了兰州市城市意象的空间结构。
2 研究的区域兰州市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半干旱区,坐落于河湟谷地狭长的地带内,属于典型的西北河谷型城市[9]。
兰州城区主要分布在相对高差50m 以下的河谷平川地,并且沿黄河谷地作轴向延伸,“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兰州带状城市的格局,呈带状组团分布,兰州市主城区由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个组团构成,各组团之间用楔形绿地相隔(图1)。
近年来兰州市发展突飞猛进,使得城市结构、城市规模都发生变化,城市风貌不断演变,最终导致城市意象的改变。
如何在城市的建设、发展、更新中保持意象的连续性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深思的问题,为此城市可读性的探究性研究对兰州城市规划和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新一轮的兰州市总体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
图1 兰州市主城区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ain area of Lanzhou City3 研究方法本文以兰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包括城关区、七里河、西固区、安宁区。
将林奇(Lynch,K)的5 类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细分,并转换为地点场所意象元素,以访谈、问卷调查、照片识别、绘认知地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兰州城市意象方面的研究。
3.1 问卷调查3.1.1 专家问卷首先在多次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确定了各意象因子的意象元素,实现从实体环境元素对地点场所描述的转换,通过对多名城市规划专家的调查来确定基本的城市意象因子与意象元素。
虽然专家所确定的城市意象因子与意象元素并不能完全代表城市居民的选择,但是由于专家对整个兰州的了解比较全面、深刻,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影响整个城市的关键意象因子与意象元素,而城市居民往往仅对自己周围的工作、生活环境比较了解,对那些关键的城市意象因子与意象元素难以全面把握。
将专家问卷筛选出来的意象元素作为市民问卷制定的依据。
具体做法是:由调查者针对各个因子列出多个意象元素,请专家进行筛选、增补,每个意象元素被勾选一次计一分。
3.1.2 城市意象元素筛选结果我们根据兰州主城区的地貌特征、文化特征以及城市发展情况,通过面谈、邮寄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共发放了专家调查表120 份,有效回收95 份,总回收率79%。
依上述计分方法统计专家勾选的城市意象元素得分,基于80/20 法则原理,将八成以上专家未勾选的意象元素删除。
共得八大类92 个意象元素(如表1),然后对由专家确定的意象因子和意向元素拍摄照片,共九十张,保证每个意象元素有一张照片,并作为采访调查时使用。
表1 城市意象因子与意象元素构成上述城市意象要素教好的体现兰州市的黄河文化、丝绸文化、民族文化和山水特色等特征。
虽然兰州市区的工厂、工业园区较多,但对一般居民的意义不大,故未包括在内;也未包括居住小区、小区内的绿地和广场,因为这些只对小区内的居民影响大,并不被其他市民所关心,所以调查这些要素时回答的倾向性很强,不具公平合理性。
3.1.3 市民问卷城市意象的形成是居民与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居住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人们对于城市的认知、城市意象的构建,故本文调查对象为居住于兰州市区五年以上的居民。
以兰州市人口统计要览为依据,对兰州市各行政分区户籍人口比例进行分析,以期抽样样本的人口比例与兰州市行政分区的人口比例近似,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同质性样本过高。
调查中共发出4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91 份,问卷有效率为97%(如表2)。
表2 城市意象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3.2 认知地图认知地图的产生是建立在人对外界环境认识的基础上,是其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对于场所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是从与场所的不断交互作用中获得的,同时该过程受场所的社会、历史、经济、种族、美学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但个人对任何一个城市的认知表述都是由点、线和面组成的。
这些点、线、面的关联程度由于人们在环境中的不同经历而有所不同,从而组成人们的“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 [10]。
认知地图作为研究城市意象的最基本的方法,将作为本次调查的主要依据。
在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中,要求受访者勾勒出各自对城市印象的略图,并将复杂的几何形状简略为更容易理解的直线或直角,所勾勒的简图省略了许多重要细节,具有良好的直观性。
4 兰州城市意象研究的调查及分析于2009 年11、12 月间,选择兰州主城区作为调查范围,采用街头访问、识别照片、绘制地图等调查方式,把专家确定的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意象元素合并,进行照片的识别。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将照片拿给受访者,要求受访者说出照片中景物的名称或景物大体位于兰州的什么方位,二个问题答对一个即为回答正确。
并要求受访者绘出认知地图,尽量把识别出来的照片表示在所绘制的认知地图上。
4.1 兰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4.1.1 照片识别及结果对于合并后各个城市意象元素的照片的总体辨认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照片辨认数占受访人数的比率从上表可以看出,所选意象元素认出率都大于30%,说明兰州市主城区对居民有很大影响。
同时人们对各个意象因子和意象元素熟悉程度有较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①对于地处商业中心的意象元素,认出率最高,最低为55%,这与这些商业中心是人们经常活动的区域,加深了人们对其的印象有很大关系。
②在同一意象因子内部各意象元素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如地标性建筑及节点,最高认出率为100%,最低至30%,这说明兰州的建筑雷同性较大,缺乏个性。
③公共绿地意象因子认出率普遍较高,这与兰州市近年加大绿化面积,打造百里黄河风景线,创建生态卫生城市有很大关系。
④文化古迹及古遗址的认出比率超过62%,主要是因为其本身所处地理位置(如五泉山是兰州市城市轮廓线)及改变其原有用途进行保护(如文化宫)等因素使得人们对其有着高认知率。
⑤小西湖黄河大桥、银滩黄河大桥等六座黄河大桥认出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桥梁是连接黄河两岸的主要交通要道,在兰州市交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上述调查结果的得出与近年兰州市城市建设十分迅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修建了很多的跨越黄河的大桥,拓宽、取直了道路,改善了交通条件;两山夹一川的特殊地理环境也决定了在用地非常紧张、建设用地较少的情况下,修建广场和步行街,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性的影响了人们对兰州市主城区的认知。
4.1.2 认知地图及调查结果在调查中我们共获取意象草图256 幅,从意象地图可以看到,居民以不同的方式和类型构造其对城市的印象地图意象,草图总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通过归纳、总结与分析,认知草图类型与冯建的《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一文中的对北京城市居民的感知地图研究是相似的,即单体型、序列型和空间型。
其中单体型是居民仅勾绘出一条或两条交通线道路,一般是居民印象中比较熟悉的道路,这种认知地图较简单;序列型认知草图是以道路导向为主;空间型认知草图则是以区位导向为主[11]。
根据上述认知地图的分类,可将兰州市城市居民的感知地图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较小范围的草图,一般是以访问点为起点,由一条或两条干道及两侧的意象元素描绘而成的认知地图,共有78 幅,所占比例为30.5%;第二种类型是由受访者比较熟悉或印象深刻的城市构成要素(标志性建筑物、文体休闲场所、购物中心、城市道路等)所组成的不完整的城市意象图,共占105 幅,所占比例为41%;第三种类型是由不同类型、不同等级道路组合而成的网状道路系统将地标、节点和街区等意象元素连接起来组成的认知地图,共73 幅,所占比例为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