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合集下载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随之发生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而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偏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分析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是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测验等形式进行,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况、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

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朗读、表演等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

新课程改革提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堂评价不仅仅关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相关课程中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语文能力的支持。

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观察评价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等进行评价。

观察评价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情况,但对教师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2.作品评价法:学生的作品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评价依据,可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作文、诗歌创作、朗读、表演等,从中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

3.问答评价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问答评价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

新课改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教学评价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需求。

因此,新课改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课改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

一、全面发展评价新课改教学评价突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仅以分数评价为主。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新课改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使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评价更具体有针对性,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优势和不足。

二、多元化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笔试、口试等方式为主,而新课改教学评价强调多元化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实践实验、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长,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能减少单一考试对学生的压力,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个性化评价方法新课改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评价,不再将学生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标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才艺特长来评价他们的艺术素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评价他们的实际表现等。

个性化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目标导向评价新课改教学评价的核心是目标导向。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分数为目标,而新课改教学评价将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教师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目标导向评价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转变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转变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转变
什么样的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课题。

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此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和讨论,并对新课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现将认识总结如下:
一、评价的功能应趋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传统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奖惩性评价制度,其结果往往与提职、晋级、加薪、增加奖金等利益联结在一起。

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评比与奖惩的依据。

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教学能手比赛,名目繁多的课堂教学评比越来越多。

虽然在评比中涌现出一在批优秀教师,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这种评价只调动了少数教师的响应,它对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有限。

新课改启动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发生了质的变化,它要求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既关注结果,又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通过评价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改进建议(教师在给同事评课时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指出上课教师的一个优点,一个改进建议即可),从而帮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这种发展性课堂评价极大的提高了教师参于课堂教学的研究的积极性。

二、评价的主体应趋于教师自我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传统的课堂评价主要是评价者(学校领导、教职员、专家学者)对教者进行全方位进行点评。

这种情况下作为教者只有被动接受评价的
局面。

教者精心设计。

精心组织实施、到头来稍有差错只有受。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点评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点评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点评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注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下,课堂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价手段,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点评。

一、新课程下课堂点评的定义课堂点评是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传统的课堂点评主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检测和评价,而在新课程中,课堂点评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科知识、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二、新课程下课堂点评的目的新课程下的课堂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促进学生发展:课堂点评不仅是对学生的评价,更是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通过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自主学习:课堂点评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点评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三、新课程下课堂点评的方法新课程下的课堂点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样的点评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课堂点评方法:1.口头点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口头表扬和批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写作点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或课堂笔记进行点评,批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改进写作。

3.互评点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互相点评,通过分享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4.应用点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然后对学生的应用表现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将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

四、新课程下课堂点评的要点在进行课堂点评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公正公平:课堂点评应该公正公平,避免主观评价和偏见。

新课程的评价和传统课程的评价区别

新课程的评价和传统课程的评价区别

新课程的评价和传统课程的评价区别
新课程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能力提高和课程完善的评价体系,新课程的评价和比传统课程的评价更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

一、新课程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加强“互相评论”,使之与“别人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专业人员及家长共同参与的交流互动。

例如:小组讨论会、家长开放日、师生对话、公开答辩。

二、新课程的评价过程动态化: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行为表现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尽量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使评价实施日常、通俗、个体、动态化等。

三、新课程的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因此,评价学生的方式就应该形式多样多姿多彩。

四、新课程的评语评价:评语评价是当老师与学生不能面对面交流时的一种间接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加强了师生之问的联系与沟通,激励性强,有时也会起到激进的效果,有利于将其他吸纳的评价内容及时反馈给学生,肯定学生的优势和进步,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

新课改后的课程评价

新课改后的课程评价

新课改后的课程评价
课程改革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议题,也是学校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中国,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在发展并且取得了进展,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些新课程已经在若干学校推出,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些新课程的评价也成为当前话题。

从教学范围来看,新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改善学生学习水平。

学生在新课程中能够获得更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对学习的热情和认识新的知识的能力。

同时,新课程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从教学方法来看,新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以往教学的缺陷,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以小组活动为形式的课程,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

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此外,新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评估模式,通过混合评价和灵活的考核方式,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推出及其评价方式的形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但是,在新课程推出后,学校还需要加强管理,给予细致指导,尤其是在评价方面,应注意实施细致的考核,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准确,更有说服力。

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依据实际情况,慎重考虑,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适当地推行新的评估模式,以防止教学混乱,并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转变向利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再一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相继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虽然这些评价标准的表述方式和指标体系各有不同,但综观这些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诸多变化。

这些变化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转变。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处理“评教”与“评学”的关系问题上,课程改革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口号。

在“评学”问题上,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

这就需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和获得知识等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

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也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

2.由过去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科能力无疑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惟一任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中有机联系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比“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它们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概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概要

第三,当目标没有实现时,评价双方要对 其中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在报告中予于 陈述,评价双方也可以对一些事先确定 的发展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改; 第四,评价报告要由评价者或由评价者与 评价对象共同撰写; 第五,评价报告完成后,需要将材料附录 在评价报告之后。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报告的第 二部分主要是对教师的发展目 标和行动计划进行分析。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 个转变
评价功能的转变 评价主体的转变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转变 (1)评价标准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 转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

(2)评价标准由过去注重“双基”和“能 力”目标落实的评价,转向既注重“双 基”和“能力”的形成,又注重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3)评价标准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基本功转 向教师的引导与参与
1。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准备阶段 第一,在制订评价方案前必须要调查教师 的需要。 第二,教师必须直接参与新课程课堂教学 评价方案的制订和评价程序的设计。
2、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 实施阶段
在进行正式的课堂观察以前,评价者和 评价对象教师之间需要进行一定的沟通, 其目的是为了: 第一,确定教学内容 第二,确定教师的目标和期望 第三,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4)评价标准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 学方法选择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方法 的指导和教学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

评价方法的转变
三、建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 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与统一
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 多种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的有机统一


主要解决的三方面问题: “爱学” “会学” “善学” 课堂教学策略的三个体系: 激励性课堂教学策略体系 自主性课堂教学策略体系 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体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也逐渐在各地落地实施。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

一、教学理念的变化在以往的教育中,学生一直被视为被教育的对象。

而在新课程标准下,这种观念得以改变。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育者、引导者和辅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课程以知识为主,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课本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与学的双方互动,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综合素质。

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加入了很多新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素质教育等,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式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注重实践操作和交互式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方式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下,评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唯一标准,忽略了个体差异和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概念,并倡导评价能力和品德,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和自尊的过程。

评价方式的改变不仅让学生不再被单一的评价方式束缚,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变为注重学生发展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观念的新变化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观念的新变化

思想政治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观念的新变化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课程,其主要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后的课堂教学应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呢?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精神,它应该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观念就应该具有以下新变化:一、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中,着重于看是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考试升学,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往往一讲到底、“满堂灌”,不是切实地解决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而是在追求应考的目标。

教师又自认为自己分析考试有经验,理论知识比学生多,于是课堂教学就变成了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教师的教的环节了,而学生知识的形成,学生的学就被忽略了。

课堂教学评价也更多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来衡量,更多地以结果来衡量。

而在思想政治新课标背景下,现代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观把教学的注意点转向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学生情感的激发等内在的变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各种种族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3]在此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重点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

让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最终达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所以,课堂教学在评价观念上就应该立足于重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情况。

二、课堂教学内容评价中,着重于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是一种记忆式的教学,把学生的脑袋当作知识的仓库,当作记忆的工具,教师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教材,教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教教材”的活动,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观也是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价课堂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的唯一指标。

新课程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新课程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新课程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数学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数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

要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并且以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必须使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合理才能达到思维方式的科学,进而创造性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构建学生科学的认知结构,通常地讲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主动进行原始积累学生的自学同人们所参予的其它活动一样,在一种较好的环境氛围和心理状态下,就可以具备非常较好的自学情趣,并且总能积极主动地、主动地想方设法回去深入细致不懈努力,把所搞的事情圆满解决。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道过:“不好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导学生学。

”因此,必须使学生自觉地展开科学知识、方法的原始积累,教师就得创设一种亲密、惬意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的自学重新加入“兴奋剂、引起剂、强化剂”,并使他们对教师就是指的科学知识产生浓郁的兴趣,具备猛烈的求知欲,对科学知识的心智产生认同感,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停下思维,招揽科学知识和方法,展开科学知识的原始积累,为解决问题,技术创新设计奠定稳固的物质基础。

现代心智心理学指出,学习者已经晓得的东西和尚无的科学知识经验,对学生自学代莱科学知识,结构代莱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排斥性。

教师就应充分利用现代班级讲课新制这一高效率教育形式,充分利用不好所掌控的“先行组织者”(材料),回去转化成学生的心智心理,满足用户学生的情感须要。

并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思维意识和自学机能,为崭新知识点的植入打听一个比较准确、平衡的“固着点”。

比如说讲授高中立体几何科学知识时需用这类例子:教室里的日光灯为什么就用两根吊线即可?为什么有的圆凳只有三只脚依然稳定?为什么车子的轮子必须制成圆形?修成一条穿山遂道时用什么方法可以确保在山两边同时动工又不能发生偏差?家电的外观几乎全系列为矩形就是什么道理?既切合学生生活,又合乎学生的心智、还是他们迫切想要晓得究竟的问题,当然就可以对教学的内容产生猛烈的求知欲,存有了这样的情趣体验,自然就存有不好的教学效果。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针对这个话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和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主体性。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式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往往受到压制。

而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这种语文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注重素养教育。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而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将注重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文化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得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提升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感。

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很少顾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而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个性化教学,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服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了学生主体性、素养教育、个性化教学和实践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也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更加认可和喜欢语文科目。

也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师教学理念不够匹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和完善。

体育(心得)之谈新课程改革给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变化

体育(心得)之谈新课程改革给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变化

体育论文之谈新课程改革给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变化谈新课程改革给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变化摘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环境下,进一步明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分析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促进及带来的变化。

本文从教师的“教”及现阶段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和内容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

关键词:课程教学评价改变教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促进了体育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评价功能的改变,新标准对体育课的目标、任务等方面做了重大修改,进一步强调了体育是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明确“健康第一,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课程改革以及教学目标给予了全新的定位。

同时,引发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变化,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认识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所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1.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重新定位和思想认识的转变从下列两个表格我们进行对比:1.1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表1)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课堂设计说明 1.整体思路清晰 2.教材搭配合理课的教案1.教学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2.绘图美观、数据准确、文字清楚 3.整体设计合理示范动作示范动作准确、规范专业术语专业术语使用准确、恰当课堂教学语言及教态 1.使用普通话教学 2.语句清晰、简练 3.教态自然、稳重口令及指挥能力 1.声音洪亮、准确,富有激情 2.指挥正确思想教育、德育渗透 1.有思想教育的因素和过程 2.表扬及时,没有错误批评 3.说教方式和形式不单调、死板、落后 4.遵守教育原则艺术因素 1.服饰、动作、图形的艺术性强2.音乐选择具有实效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3.动作编排的艺术性较强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改革之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是以“教师”为主,过分注重教师的作用,注重教师的主体性。

如: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态、课堂语言;教师示范是否正确、规范等等。

正确认识新课改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变化

正确认识新课改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变化

正确认识新课改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变化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性的科学手段,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的客观评判。

新课改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的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上。

本文主要想从教学评价更新的原因说起,然后阐释当今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最后澄清教师对当今教学评价体系认识的误区。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多样性新世纪伊始,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新型人才,我国教育界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课改运动,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实施几乎全部进行了一次调整。

但是新课改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评价体系依然固守不变,传统的评价观念依然在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对教学体系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要想澄清对教学评价体系的认识,必须要说清楚教学评价体系更新的原因。

一、教学评价体系更新的原因:1以“三维目标”为主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变化引起,传统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了“人”的因素。

新课改中提出了“三维目标”的设定:一是知识与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对传统的教学目标作出了调整,由传统的单纯以知识的传播为主转变为对三者的并重。

“三维目标”首先要求我们把培养“人”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

“本次新课改的目标首先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不是学科知识的传递。

”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只有学生的情感发展一定的水准之后,他们认识的程度才能提高,他们学到的知识才能扎实,他们发展的方向才能正确。

就像麦圭尔所说“越来越多的理论和研究基于这种假设:一个人在自己情感、思维和行动之间保持和谐的需要,是他信念体系和全部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决定因素。

”。

可见,“三维目标”之间的发展是一个内在的、统一的、互为关联的关系。

三维目标的内在性和统一性就决定了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而不是完成任务的过程。

所以评价体系也应由传统的只侧重以知识的传播为结果的评价加入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的评价,对学生人格与价值观的评价。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 教师"为主,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

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做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

总的来说,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

通过了解学生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

因此,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

新课程简答题

新课程简答题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

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3、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变化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首行,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4.新课程中教学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当前课程改革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6.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与课程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

课堂教学评价意义及新课程评价特点和多元化评价理论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评价意义及新课程评价特点和多元化评价理论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评价意义及新课程评价特点和多元化评价理论学习心得第一篇:课堂教学评价意义及新课程评价特点和多元化评价理论学习心得课堂教学评价意义及新课程评价特点和多元化评价理论学习心得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一堂课或几堂课的教学作为评价对象,依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教与学的水平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帮助师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的过程。

(一)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展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对学校而言,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找出典型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督促教学水平差的教师向好的方面迅速转化,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促进师生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对教师而言,通过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分析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找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对学生来说,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和缺点,以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三)使教师明确并达到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开展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标准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又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依据,同时也是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的尺度。

评价活动可使教师努力按评价标准要求自己,并努力达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大面积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创造重要的条件。

(四)为学校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可能性,必要时,其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师晋升、进修、人员调整、以及学生升学、评优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五)促进小学教学的研究和改革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了解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促使广大教师,特别是教学骨干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变化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变化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变化新课程的到来,使体育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评价一节体育课的好坏也和以前截然不同,我认为,最主要的变化主要有三点。

第一,中评不中用的课不算好课。

也就是说,以前很好的一节体育课,现在看起来未必是成功的一节课。

因为这种课虽然教师准备充分、精心策划、教案书写规范、课堂中的各个环节组织严密,但整节课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没有充分的得到体现,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接受性地学习。

新课程强调体育课要尊重学生对内容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参与锻炼的程度,使以前那种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逐渐减少,切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所以,这种课没有很好的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不能算好课。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占主角的课不能算好课。

因为这种课大半时间是教师在讲话、教师在示范、教师在指导。

教师的个人素质非常好,表演也很精彩,在我看来,这是一位非常合格的教师。

而学生呢?大多数时间充当了观众,在看教师的表演,这节课成了体育欣赏课,学生在仅有的40—45分钟内没有多少时间是属于自己的。

当然,这不能完全责怪教师,因为以前我们评价一节课关注更多的也是教师的表演。

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那就是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还是教师?毫无疑问,我们培养的是学生,既然培养的是学生,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组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创造性地进性学习,从而发现体育的真谛,体验运动的乐趣,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良好的效果,实现培养学生的目标。

第三,只重运动技能提高的课不算好课。

新课程强调要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因为体育课的目的不是培养运动员,况且我们的孩子也不是个个都想当运动员,仅靠一周2—4节体育课也不可能培养出专业的运动员。

新课标简答题

新课标简答题

新课标简答题新课标简答题⼀、你觉得新课程以来教学发⽣了哪些变化?1、学⽣变了学⽣变得更爱学习了(有兴趣,更主动,更⾃主)学⽣综合素质提⾼了(阅读能⼒,信息搜集处理能⼒,表达交流能⼒,质疑创新能⼒,动⼿实践能⼒2、教师变了教师的观念变了(有课程意识,教材的认识)教师的⾓⾊变了(引导者,合作者,研究者)3、课堂教学变了课堂教学⽬标变了(三维⽬标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主动,⽣动,活泼,充满⽣命活⼒)⼆、三维⽬标就是三种⽬标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的三个维度,⽽不是三种类型。

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事物的三个⽅⾯(侧⾯),如同⼀个⽴⽅体都有长、宽、⾼三个维度⼀样,课程⽬标也有三个维度:学⽣学习任何知识与技能都要运⽤⼀定的⽅法,都要经历⼀个过程。

在学习这个过程中,学⽣总会伴随⼀定的情感和态度总会有⼀定的价值取向。

所以说,三维的课程⽬标是⼀个问题的三个⽅⾯,⽽不是独⽴的三个⽬标。

三、强调三维⽬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传统的双基教学是⼀种知识本位教学,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负担过重、兴趣丧失。

三维⽬标是统⼀的共同体,新课程并不意味着不要双基,否定双基,⽽强调的是双基的内涵要以终⾝学习和发展为取向,⽽不能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

双基只是课程⽬标的⼀个维度,把双基孤⽴起来加以绝对化,最终只能⾛向反⾯,丧失双基⾃⾝价值。

四、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对话是师⽣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场,通过⾔谈和倾听⽽进⾏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

对话意义:⼀是能促使知识增值。

⼆是能活跃思维。

要注意:⼀是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

⼆是对话并⾮越多越好。

三是对话的⽬的并不是要达成⼀致。

五、新课程还需要教师备课吗?教师必须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备课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备课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集体的,个⼈的,有详尽的,简略的,不同层次的⼈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提⾼备课质量,要把教师的备课与上课结合起来评价,防⽌教师抄教案六、教师应该从哪⼏个⽅⾯⼊⼿帮助学⽣学会学习?1、要激发学⽣学习兴趣,让学⽣爱学习2、要教给学⽣学习⽅法,让学⽣会学习3、要培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具有终⾝学习的能⼒七、教师要如何转化学业不良的学⽣?1、要摸清底细,了解情况(是⾃⼰的、学⽣的、教师的还是家长的)2、要关⼼爱护,树⽴⾃信(要多⿎励不要歧视,要给空间不要冷落)3、要对症下药,加强辅导(要找出原因制订⽅案,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学⽅法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请您简要概括现代教学⽅法有哪些基本特征?1、着眼于学⽣素质、⼒求开发脑⼒资源是现代教学⽅法的出发点2、学⽣的积极参与是现代教学法的基本特征3、重视⾮智⼒因素的作⽤是现代数学教学⽅法的⼀个显著特点4、重视现代教学⼿段的应⽤是现代教学⽅法的显著特⾊5、重视“差⽣”的教学是现代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九、谈谈“⼀切为了每⼀位学⽣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1、关注每⼀位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

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做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

总的来说,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

本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

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

因此,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

但如果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就会受到挑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
被空前地重视起来。

因此,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教师因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

因此,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除了写教案,教师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

也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以学论教”的每一堂课。

而教案的使用和设计也需要随着新要求的变化而有所改进,以增强其适应性。

例如,教案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设计“学情分析”或“开天窗”“课后追记”等内容,便于教师在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在这个意义上,教案并不是写得越干净就说明教师备课越认真。

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

也许一个板书并不漂亮、口语表达并不是很利落的教师也能上出一堂好课来。

因为“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的板书和口语表达能力已不再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了。

只要这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可见,教师需要对“教学能力”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
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管理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有些不同了,安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是教师课堂管理的新课题;课堂环节的设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不同,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更关注的是教师的随堂机智。

总之,以往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其内涵正在一点点发生着“重心的转移”和变化。

这些改变从另一个侧面再次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中课程功能的变化,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相信对于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办学质量有着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