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

合集下载

博物馆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

博物馆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

博物馆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
一、博物馆的使命与愿景
博物馆作为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机构,其使命是保护、收藏、研究和展示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传达历史和文化的价值,提升公众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博物馆的愿景是成为一个公众教育的中心,激发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兴趣,促进社会的文化进步。

二、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1. 提升专业性和管理水平
博物馆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确保博物馆的运营和管理符合规范和标准。

2. 拓展文化交流与合作
博物馆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国际顶尖文化机构的展览和项目,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化多元发展。

3. 提升数字化展示和科技创新能力
博物馆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数字化展示和文化创新,提升观众体验和文化传播效果。

三、发展目标的设定
1. 提升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水平
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建立学术团队,开展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工作,推动博物馆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2. 增强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举办公益展览、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

3. 打造文化IP和品牌形象
利用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IP产品,打造博物馆品牌形象,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结语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需要不断优化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只有不断创新与发展,博物馆才能更好地履行使命,实现愿景,为社会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博物馆原创性临时展览及其相关

博物馆原创性临时展览及其相关

试论博物馆原创性临时展览及其相关【摘要】本文通过对原创性临时展览的概念、举办模式、对策展人素质的要求,以及所需策展人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等相关问题的尝试性探讨,意在抛砖引玉,引发业内人士对此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使原创性临时展览朝着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原创;原创性临时展览;策展人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遗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职能。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从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

特别是2008年公共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不断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欢迎,让其人文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学校教育给予了有益的补充,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服务群众,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毋庸置疑,博物馆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它必须适应社会精神领域的各种变化和需要,并依据自己的能力和特性加以正确的引导。

一个综合性博物馆集收藏、保护、教育研究、展示宣传服务等几大功能于一身。

陈列展示是体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功能的基本方式,是博物馆与社会、公众联系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繁荣,许多博物馆在做好常设陈列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推出、引进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形成了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并举的格局。

常设展览是一个博物馆展示内容的主体部分,重在长期展示地方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而临时展览由于展期较短,主题内容不断更新,弥补了常设展览内容单一的不足。

临时展览的举办,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对外文化的交流活动,也成为博物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博物馆展示内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加博物馆对社会各界的吸引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馆际交流,实现文博资源共享,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摘要:目前为止,针对我国已拥有的文物数量来说,文物保护修复人才需求缺口较大,能够长期从事文物保护修复行业的学术、技术人才数量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已然成为文物保护行业的重要关注点。

基于此,本文首先明确了我国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的培养现状,阐述了培养新时期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并针对性提出我国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为提高我国文物保护质量提供人才需求做出帮助。

关键词: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现状;发展策略;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于文物的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律片的播出,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文物保护方面也给予了一定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对现有的我国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对于提高我国文物软实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我国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的培养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我国的文物事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文物事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发展挑战。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需要建设出一支规模满足标准、门类齐全、结构优良、能力高超的文博人才队伍,并在“十三五”规划中,就文物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针对性计划方案,以此为基础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1]。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说,我国截止2020年,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建设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其中,我国整体层面上的可移动文物数量在1.12亿件左右,不可移动文物共有77.53万件,文物收藏、保护单位仅有1万余个,全国从事文物事业人员不到20万人,尤其是从事文物保护与修复一线工作的专人人才仅有3.6万余人,专业的技术人员需求缺口极大。

对于文物保护与修复人员的定义,我国新修订的职业大典中做出了明确定义:特指从事文物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研判,并以此为基础对文物现状进行勘察、保存状态进行分析,从而对文物进行修补、清洗、表面封护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文博事业年度总结(3篇)

文博事业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3年,我国文博事业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2023年文博事业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1. 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工程。

全年共实施文物保护工程1000余项,涉及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等多个类别。

2. 严格文物安全监管。

加强文物安全巡查,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文物安全。

3.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开展文物修复、展示、传播等活动,让文物“活起来”,提升公众文化素养。

二、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1. 推动博物馆建设。

新增国家一级博物馆6家,二级博物馆10家,博物馆总数达到5400余家。

2. 提升博物馆展览水平。

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3万场,其中精品展览占比达40%。

3. 加强博物馆公共服务。

博物馆年均开放天数达到316天,接待观众4.8亿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占比达60%。

三、加强考古工作1. 深入开展考古发掘。

全年共发掘重要考古项目100余项,新发现重要遗址、墓葬、遗迹等100余处。

2. 加强考古成果发布。

全年共发布考古报告100余份,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推动考古科技创新。

加强考古与科技融合,推动考古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 举办各类培训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2. 加强博物馆、纪念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

3. 推动文博领域人才交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物对外交流。

2. 积极参与国际考古项目,提升我国在国际考古领域的影响力。

3. 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总之,2023年我国文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实现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施行《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2019年12月)等文件的决定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施行《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2019年12月)等文件的决定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施行《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2019年12月)等文件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0.01.08•【文号】文物博发〔2020〕2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施行《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2019年12月)等文件的决定文物博发〔202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中国博物馆协会: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以展示教育、开放服务为核心的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博物馆条例》相关规定,我局修订了《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评分细则计分表》(2019年12月)。

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1.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2019年12月)2.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2019年12月)3.评分细则计分表(2019年12月)国家文物局2020年1月8日附件1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2019年12月)第一条为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提高博物馆质量,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博物馆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登记、经所在地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具有文物、标本和其他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传播功能,向社会开放、正常运行36个月以上的各类博物馆,均可申请参加定级评估。

第三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制定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等,并对办法、标准等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中国博物馆协会具体负责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可以委托地方省级博物馆行业组织协助开展相关工作。

第四条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遵循自愿申报、行业评估、动态管理、分级指导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42号(文化宣传类180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42号(文化宣传类180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42号(文化宣传类180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0.09.29•【文号】•【施行日期】2020.09.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42号(文化宣传类180号)提案答复的函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政策的提案》收悉,经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文物局,现答复如下: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挖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文化和旅游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以《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36号)等文件为统领,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在延伸和拓展文化传播功能的同时,有效促进和扩大了文化消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显现。

同时,为切实解决文化文物单位在文创产品开发的政策理解、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和相关部门对如何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做出具体部署,在体制机制、支持政策等方面做出创新和突破。

一、强化政策引领,开展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国家图书馆开展“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成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委托上海大学开展“无形文化资源创意开发”研究,全面调研了解文创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020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召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文物局等单位参加的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工作座谈会,会议围绕《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36号)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下一步出台补充政策达成共识。

博物馆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

博物馆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

博物馆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近年来,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知识普及的推动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其作为文化机构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战略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本文将探讨博物馆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这些计划。

一、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战略规划是博物馆发展的基石,它旨在为博物馆提供一个清晰的愿景,明确组织的目标和方向。

战略规划包括对博物馆使命和愿景的定义、市场分析、目标设定、资源调配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

通过战略规划,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博物馆的发展目标1. 保护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守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其首要目标是保护、维护和研究文化遗产。

博物馆应致力于保护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文化资产,通过合理的展陈、文物修复等手段,将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为后代提供珍贵的资源。

2. 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博物馆是非正式教育的重要场所,其目标是通过展览、教育项目等方式,为大众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

博物馆应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为学校、社区和公众提供学习的资源,推动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与思考。

3. 推动社区发展博物馆作为地区的文化中心,应当积极参与社区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博物馆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吸引游客等方式,促进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区的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4. 提升科技应用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科技应用于展览和展示的新方法。

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展览等手段,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保护文化遗产,提升观众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参与。

三、战略规划的实施1. 市场分析和目标设定博物馆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以此为基础确定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

目标设定应具有可行性和可衡量性,同时要与博物馆的使命和愿景相契合。

2. 资源调配和管理博物馆需要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支持战略规划的实施。

同时,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确保资源使用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博物馆如何更好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

博物馆如何更好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

博物馆如何更好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一、现阶段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第2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定义修订中首次将“教育”置于博物馆工作三大目的首位。

为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发挥博物馆功能,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国务院于2015年2月9日发布,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的《博物馆条例》中,第二条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博物馆条例》以来,博物馆开展的各项社会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青少年教育专业人才匮乏先要界定好一个概念,即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不等同于讲解员。

很多国内博物馆业内人士普遍误认为讲解员就是社会教育工作者,其实不然,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与讲解员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岗位。

从笔者所在的可园博物馆中的青少年教育执行部门群工部来看,现有的社教人员共12人,从工作岗位职责划分上来看,其既是讲解员,也是社教人员。

从所学专业来统计区分,本科学历人员9名,占比为75%。

从所属毕业专业来划分,其教育背景为英文专业、播音主持专业、声乐专业、古筝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但目前没有1名社会教育工作者是教育学相关专业毕业的。

笔者结合从事社教岗位多年的切身体会,发现每次在涉及青少年教育心理学教育等相对专业性较强的社会教育项目时,现有工作人员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具有教育背景专业人才或文物博物馆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匮乏,是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开展后劲不足、创新不足及影响力不强的重要原因。

(二)尚未建立完善有效的评估机制笔者发现,大多数博物馆在开展青少年教育时没有开展活动前的市场调查、活动中的现场跟踪、后期的效果评估跟踪,资料和数据跟踪分析、观众信息统计、问卷调査等,这导致了教育活动效果不够理想,仅有活动方案、微信宣传稿、活动总结、活动现场的照片的资料。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1.06.03•【文号】文物政发[2011]12号•【施行日期】2011.06.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物政发[201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文物局二〇一一年六月三日附件: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文物局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战略第三章发展目标第四章主要任务第五章重大工程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七章实施前言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并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珍贵文物。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战略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体现着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文物博物馆事业,事关文化传承、历史延续,事关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事关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事关国家安全、国家形象。

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文物,发展好文物博物馆事业,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始终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是未来五年全国文物博物馆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各地区各部门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规划期是2011-2015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一、“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物博物馆工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产业之窗2020年9月(上)/ 总第268期55引 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从一个“存放拥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文物的神圣场所”逐渐延伸为一个集展览藏品、传播信息、教育大众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1]。

文化部《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博物馆建设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博物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

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多方面的职能,给参观者一个更好的服务和体验,以及为了普及更多的历史知识,近年来,博物馆逐步研究设计了一批批文创产品。

2007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主要靠出售门票来获得收入,其文化衍生品主要是故宫的馆藏复制品,但其销量不容乐观。

此后,故宫博物院借鉴中国台北故宫,学习其优秀的发展道路,生产原创产品,利用新媒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营销,吸引了一批批年轻人了解历史文化、购买文创产品[2]。

目前,在营电商渠道粉丝数均破260万,5年间销售额增长达到9亿元。

北京故宫系列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是传统文化产业新媒体营销的典型案例之一,本文拟对故宫博物院的营销策略展开分析,以期为博物馆营销提供借鉴。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营销策略分析■■李司棋(香港城市大学)摘 要:北京故宫作为博物馆的典型代表,其营销策略存在许多独特的地方。

本文主要分析故宫博物院在文创产品营销方面的策略,运用PEST模型分析故宫博物院的营销环境,运用4P理论分析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营销策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故宫博物院营销策略的优劣,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营销策略1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营销环境我们运用“波特物理模型”,对北京故宫博物院营销环境进行自身能力、消费者和公众、现有竞争者、可替代品四个要素的分析。

1.1 自身能力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历经长久的文物盘点,目前馆内藏品总数已达到180余万件,并且仍在不断进行中。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文博人才资源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国家文物事业发展、确保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战略性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博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为文物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博人才队伍总体状况与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要求尚不相适应:人才总量短缺,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当前我国文物事业正处于高需求、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开拓创新,把加强文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文物事业发展的根本举措,保障文物事业再创辉煌,实现文化强国。

为此,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2020 年文物事业发展目标体系》以及《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文博人才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遵照党管人才原则,建立聚集人才的体制机制,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文物事业人才工作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走一条“大文博”之路的发展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建立人才集聚体制为目标,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金鼎工程”为载体,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集聚发挥各方力量,改革管理制度、创新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加大文博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为国家文物事业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基本方针——解放思想,创新机制。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文物与博物馆学是一个典型的文科专业,那么大家知道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吗?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好不好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博物馆学专业是研究涉及博物馆物品的陈列等诸多问题的专业。

现代的博物馆学一般都和考古学专业或历史学专业设置在一起。

博物馆是保藏并展出有关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文物资料或标本的一种文化机构,可以对人们进行教育和宣传。

二、文物与博物馆学要学的课程有哪些?主干学科:历史学、艺术学主要课程: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物质文化史、文化人类学、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中国历史地理、古代工艺美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业务实习等,一般安排1--2个月。

三、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专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

四、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随着国家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话,博物馆(学)这个专业是前景越来越好的。

毕业生可以到博物馆做史料研究,还可以在政府机关,当然是涉及到文化这一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还可以到高等学校、专科学校担任教师和科研工作,还可以到一些新闻单位、拍卖公司,因为这些单位对于文化和文物收藏方面的需求都是比较热的,前景也是比较好的。

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发展前景1.人才需求《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指出:我国文博人才队伍总体状况与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要求尚不相适应。

人才总量短缺,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当前我国文物事业正处于高需求、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宋新潮谈理事会制度

宋新潮谈理事会制度

宋新潮谈理事会制度:博物馆公共性的组织体现在公共文化机构推行组建理事会,是管理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的体现。

世界最早的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叶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以及理事会制度的确立;196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大英博物馆法》,规定“大英博物馆理事会”为大英博物馆的法人团体,拥有管理权,开博物馆理事会制度之先河。

推行和建立理事会制度,无疑可以进一步推动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的各项决策和建设中,从而强化博物馆的公共性、增加管理的公开透明度,促进其公共职能的深度实现。

因此,2011年,国家文物局曾发文要求“公共博物馆纪念馆要逐步实行理事会决策、馆长负责的管理运行机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理事会制度的推广,成为党中央对新时期博物馆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成为近几年博物馆界的一项重要课题。

毋庸讳言,在现有管理体制下,理事会制度的推广还面临多种难题。

目前,除少数民办博物馆、美术馆外,国有公共文化机构确立理事会制度的尚属少数。

本刊特刊发此文,以期从举措到理念,解答如何积极推动理事会制度的建立,这一中国博物馆界目前面临的时代课题。

——编者博物馆是人类收藏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也是最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

当前,我国博物馆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13年底,登记注册的各类博物馆数量已由10年前的2200多个发展至4165个,平均每年以100多座的数量在增长。

根据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到2020年我国将达到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在确保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同时,如何不断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如何推动博物馆的体制机制改革,始终是社会各方关注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论公众领域内的博物馆伦理道德

论公众领域内的博物馆伦理道德

一前言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曾一度将大众排斥在外。

1802年英国人首度可以到法国去参观“共和国博物馆”,其“朝圣团”包括:皇家学院院长与Hoppner、脱尔诺等著名艺术家。

[1]这样的观众构成在当时几乎是约定俗成的,有方法的研究与管理似乎并不重要,将平民阶级和从码头赶来还带着女人的船员拒之门外才是博物馆存在的理由。

[2]但从有25000人参加开幕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3]开始,博物馆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

尽力去面对更多的观众,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这是每一座现代博物馆显著的特征。

博物馆当下被定性为一个社会服务机构。

[4]在中国,博物馆作为一个社会行业,也正在经历发展。

我国《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预定于2020年时达到“25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公共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除基本陈列外,博物馆年举办展览数量达到3万个……博物馆年观众达到10亿人次”[5]等目标。

作为一个越发重要的社会服务行业,博物馆的社会价值与其服务质量是成正比的。

[6]而服务质量往往在相关的社会及行业规范下才会保持较高水准。

如果博物馆在服务中缺乏职业道德与社会伦理,将会大大降低它的服务质量,进而削弱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二国内外法规情况为了规范博物馆职业行为,显示良好的道德伦理,国际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国家文物局都制定了相应的准则。

1986年ICOM第15次全体大会通过了一份《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这份诞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文件,提供了有关被认为博物馆专业人员实行之最低要求的一职业道德总规定。

它前半部分阐明了博物馆机构在馆内运行、人员组织、藏品管理中的道德要求,之后说明博物馆职业行为的伦理规范,包括个人对藏品、对他人、对公众的职责等,同时注意强调机构行为与个人行为的相互关联。

这份准则不仅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其内容涵盖了组成博物馆行业的三个方面:博物馆机构、从业者和公众。

2004年国际博协第21次全体大会对此文件进行了修订,新的版本对于从业人员资质、才能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关注藏品的合法性和人道关怀,同时倡导博物馆应尽可能分享和传播文化遗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网络营销策略探析——以“故宫淘宝”为例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网络营销策略探析——以“故宫淘宝”为例

管理与营销视听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网络营销策略探析——以“故宫淘宝”为例□刘诗捷摘要:博物馆文化资源丰富.而要让普通民众感受到博物馆文化,除了进入博物馆参观外,购买博物馆文创产品也是一个重要方式。

故宫博物院旗下的“故宫淘宝”正是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方式,制作了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

本文以4P为理论基础,分析故宫淘宝的产品、价格、分销、推广策略,以期对其他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有所启示。

关键词:博物馆;营销;文创产品;故宫淘宝一、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放置奇珍艺宝的神圣场所。

但进入现代,随着知识的普及和大众教育的需要.博物馆已由原来的单一的收藏品放置点延伸成具有展示藏品、传播信息、传授文化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场所。

博物馆的参观人群也已经从精英阶层逐步转向平民大众。

根据文化部发布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博物馆建设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博物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

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维护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而要做到博物馆建设以人为本,惠及人民,实现文化资源共享,除了博物馆向社会开放外,做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博物馆文创产品在我国被定义为:依托本单位馆藏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产品。

博物馆文化产品根据其不同形式和功能可以分为文化体验产品和特色纪念品等多种类型。

其中文化体验产品多以科技提升为主要形式,将最新科技与故宫文化相结合。

比如博物馆馆内开设科技体验专区,或者开展VR体感游博物馆活动,同时也与新媒体结合,由博物馆牵头开发APP,如“每日故宫”“口袋博物馆”等。

而通过创意转化为主要形式的特色纪念品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另一个大类。

特色纪念品与其他类型的文创产品相比更加注重创意,它对博物馆馆内藏品、环境、文化或者博物馆自身形象资源进行提炼,再创造,把这些平面元素、符号故事创新性地加工与重组,形成新的独特的文化产品。

【选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科小众,就业看好

【选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科小众,就业看好

【选专业】⽂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科⼩众,就业看好2022年普通⾼校招⽣全国统⼀考试已进⼊倒计时,考⽣正在紧锣密⿎备考当中。

为服务考⽣、服务家长,“内蒙古招⽣考试”将陆续推送解读招⽣专业的系列⽂章,以期帮助考⽣⾛出专业选择的迷茫,为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科学填报志愿奠定基础。

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窟、故宫……说起⽂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不少⼈第⼀时间可能会联想到这些旅游景点。

在现实⽣活中,⽂物鉴定、⽂物修复、博物馆展陈等⼯作都有⽂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的⾝影。

⽂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简称⽂博专业,它主要涵盖了⽂物学和博物馆学,并与考古学关系密切,是⼀门内容较复杂、内涵较丰富的⼈⽂学科。

有些院校将⽂博和考古学两个学科设为⼀个系。

⽂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什么?就业前景如何?约50所院校设⽂博专业⽂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属于历史学门类下,与世界史、考古学、⽂物保护技术、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化遗产等都属于历史学类。

该专业与⽂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名称相近。

我国本科类院校中,开设⽂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院校⽐较少,约50所。

各院校的⽂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各有千秋。

⽬前在京招收⽂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的有3所⾼校,包括中央民族⼤学、北京联合⼤学和北京城市学院。

不同院校对选考科⽬要求有所不同。

中央民族⼤学⽂物与博物馆学要求考⽣必须选考历史科⽬,北京联合⼤学和北京城市学院要求考⽣历史、地理选考1门即可。

中央民族⼤学⽂博专业源于1952年成⽴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物室,1985年建⽴博物馆学本科专业,2008年成⽴考古⽂博系。

1981年获批硕⼠学位授予权,⽂物与博物馆硕⼠专业学位点2010年获批,该专业 2019年⼊选北京市⼀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在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21年⽂博专业在京计划招⽣3⼈,在本科普通批招⽣。

北京联合⼤学应⽤⽂理学院历史⽂博系主任黄可佳介绍,学校⽂博专业2013年经批准设⽴,也是教育部颁布新专业⽬录后批准的第⼆批⽂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其前⾝是1987年开始在历史学专业下设的⽂物博物馆专业⽅向。

博物馆数字化发展问题研究

博物馆数字化发展问题研究
3.博物馆开启数字化建设探索。以2014年首 批国家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为标志,我国各大博 物馆纷纷探索开启数字化建设之路。2016年9月, 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研发《清明上河图》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 2019年3月,故宫博物院和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 议,共同开展打造5G应用示范、建设故宫智慧院 区、举办人工智能大赛等方面合作;2019年9月, 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合力推进“数字故 宫”建设。2017年12月,腾讯与敦煌研究院签订 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数字丝路”计划。2019年9 月,秦陵博物院与腾讯开启合作,共建“数字秦
16 //
《中国国情国力》
2021年第6期|总第341期
博物馆数字化发展问题研究
周继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数字化探索由浅入深,数字化赋能博物馆更好履行“收
藏、保护”职能,实现“教育、研究、欣赏”目的。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突出表现
在入驻新媒体平台扩大声量、博物馆云展览广受欢迎、博物馆纷纷开启数字化探索等方面,但也存在馆
59138
742.4
国家博物馆
48
10000
安徽博物院
45
5413
注:数据来源于新浪微博官网,截止时间为2020年9月1日。
表2 B站粉丝量较高的博物馆
展馆名称
粉丝量 发文数 视频最高播放量
(人) (条)
(次)
中国丝绸博物馆 18000 158
88000
上海自然博物馆 16000
31
39000
湖南省博物馆
2730
20
10000
敦煌博物馆—— 丝路手信

2024年博物馆年度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博物馆年度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博物馆年度工作计划____年是协会第____届理事会的起步之年,协会将以中国科协核心工作为指针,围绕中央领导关于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指示精神,以协会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导,开展协会____年各项工作。

____年协会工作的思路是“提升协会能力,积极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学术交流1、认真办好____年中国科协年会分会场中国科协学术年会是我国学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经过努力,____年协会联合兄弟协会共同申办中国科协____年会分会场,获准同意。

协会将认真做好准备,征集评选优秀论文,设计为举办地服务项目,力争办成一届水平高、项目全、效果好的年会。

2、定期召开专委会学术年会根据协会对分支机构工作要求,各专业委员会每年都要召开一次本专委会学术年会,会前进行学术论文征集,会后进行论文结集出版工作。

3、积极开展其它形式的学术交流各专委会将通过举办论坛、专题研讨会、学术期刊等形式,做好学术交流工作。

协会将积极鼓励和支持各会员单位员工参与相关领域国际会议的论文征集等活动,并通过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对参与论文征集的人员给予激励。

二、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研究和应对认真学习____领导和中国科协关于政府职能转移的指示精神,根据科协的统一部署,在人才评价、成果评价、项目评价等方面研究可行性,找好切入点,力争列入转移项目。

1、发布《中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年鉴》行业年鉴是行业发展的记录、参考、指南,是为国家提供对行业规划的依据。

为填补我国尚无有关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行业信息汇总的出版物的空白,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办公室和中国科协科普部领导下,协会计划编辑出版正式的年鉴类出版物《中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年鉴》。

此年鉴计划每年出版一次,以此最大限度地汇集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状况、发展情况和重要信息。

____年上半年,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办公室和中国科协科普部的领导下,协会计划编辑、出版第一集《中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年鉴》,出版物包含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计划印刷____册,向业内单位、相关政府部门和指导机构发放。

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保护视力色】【打印】【字号大中小】作者: 2011-12-28序言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遗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职能。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从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

特别是公共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欢迎,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10年,全国依法注册的博物馆3415个(含民办博物馆456个),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83个、二级博物馆171个和三级博物馆288个。

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1804个公共博物馆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

除基本陈列外,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超过10000个,年观众达5亿余人次。

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

博物馆致力于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传播,研究、展示、教育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我国博物馆事业及其文化价值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曲折发展,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也日趋激烈,尊重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更加重视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传承和发展,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快速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生机和活力,也给认知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新时期文化的发展更新创造了必要和可能。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指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保护视力色】【打印】【字号大中小】作者: 2011-12-28序言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遗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职能。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从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

特别是公共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欢迎,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10年,全国依法注册的博物馆3415个(含民办博物馆456个),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83个、二级博物馆171个和三级博物馆288个。

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1804个公共博物馆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

除基本陈列外,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超过10000个,年观众达5亿余人次。

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

博物馆致力于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传播,研究、展示、教育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我国博物馆事业及其文化价值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曲折发展,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也日趋激烈,尊重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更加重视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传承和发展,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快速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生机和活力,也给认知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新时期文化的发展更新创造了必要和可能。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指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强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的推进,都给博物馆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博物馆的专业化品质、社会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与时代赋予博物馆的使命尚有不小的距离。

博物馆体系结构需要优化,品类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藏品保护基础工作仍较薄弱,研究能力、科技支撑和专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博物馆教育尚未能制度化地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博物馆体制机制不完善,运行活力不足。

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博物馆事业的方向和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发展步伐,加强改革创新,激发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推动博物馆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博物馆大国向博物馆强国迈进,致力于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旨在明确未来十年全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未来十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各地区各部门发展博物馆事业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国情,把握博物馆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博物馆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实现各类博物馆又好又快协调发展为主线,完善中国特色博物馆体系,全面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强化博物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进知识和公众教育的职能,建设博物馆强国。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把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

树立博物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

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维护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质量优先。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博物馆发展观,注重博物馆内涵发展。

建立以提高博物馆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博物馆资源配置和博物馆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博物馆功能和职能发挥、提高办馆质量和水平上来,鼓励博物馆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坚持服务优先。

把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作为博物馆发展的根本任务,强化藏品保护研究和博物馆学术研究,创新展示教育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切实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改革创新。

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根本动力。

坚决破除束缚博物馆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博物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博物馆制度,激发博物馆的活力。

二、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实现博物馆管理运行的现代化,基本建立运转协调、惠及全民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文化深入人心,进入世界博物馆先进国家行列。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明显提高,从40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发展到25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

——科技、(当代)艺术、自然、民族、民俗、工业遗产、二十世纪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性博物馆和生态、社区、数字博物馆等新形态博物馆得到充分发展,博物馆门类更加齐全,类型结构趋于合理。

——中西部博物馆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中小型博物馆展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博物馆的区域分布和结构逐步优化。

——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环境优化,民办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比例逐步达到20%,涌现出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影响力强的优秀民办博物馆。

——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的比例达到并稳定在30%,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博物馆,形成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网络。

——国有博物馆一二三级文物藏品的建账建档率达到100%,国有博物馆风险单位的防火、防盗设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率达到100%。

——完成100个包括文物保护综合技术中心、文物保护修复区域中心、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和成果推广服务站在内的全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架构体系建设。

——博物馆教育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

除基本陈列外,博物馆年举办展览数量达到3万个,展示水平显著提升。

博物馆年观众达到10亿人次。

(二)发展战略一是推动博物馆体系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博物馆类型、层次结构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协调。

二是引导博物馆合理定位,强化各具特色的办馆理念,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呈现优势,争创一流,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博物馆群体。

三是加强博物馆能力建设,创新发展理念和运行模式,使博物馆“收集和保护”、“教育和研究”、“开放和服务”三种内在职能统一化、组织化,大幅度提升专业化水准。

四是发挥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加强博物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五是改革博物馆发展体制机制,按照文化体制改革总体要求,以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为契机,完善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博物馆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环境。

六是着力培育一批博物馆发展的示范工程、品牌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博物馆事业整体繁荣。

第二章发展任务一、博物馆体系建设(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

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博物馆分类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博物馆类型、层次结构,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发展质量,优化博物馆体系。

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博物馆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提升水平。

(二)优化区域布局结构。

加强标志国家及地方文明形象的重点博物馆建设。

实施地市级及文物大县博物馆建设计划,重点向中西部博物馆文化服务资源短缺地区倾斜。

鼓励东部地区博物馆率先发展。

加大东部博物馆对西部博物馆对口支援力度。

2015年实现每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拥有1个以上功能健全的博物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县级博物馆实现现代化。

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县级博物馆的现代化。

(三)推进各类国家级博物馆建设。

整合具有中华文明象征意义的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科技馆等国家级博物馆资源,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资源,以及我国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资源,形成充分涵盖和全面反映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国家博物馆群体,发挥博物馆事业的改革发展核心作用。

(四)大力发展立足行业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

建设好纪念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反映人类文明进步成就的专题博物馆。

加强艺术类博物馆(美术馆)的发展,服务公众美育。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服务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自然科技类博物馆。

依托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好各类专题自然科学博物馆。

地市级以上中心城市逐步建立自然科学或科技博物馆。

建设好国家民族博物馆,支持民族地区的博物馆发展,实现每个民族的文化遗产都能通过博物馆的方式得到有效保护和展示。

适应考古事业的发展,依托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古代遗存建设遗址博物馆。

依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

加强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近现代工业厂房建筑、生产设备等实物资料的保护和利用,建设反映工业文明的工业遗产博物馆。

(五)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

加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标志中华文明形象的重点博物馆建设,加大“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的建设力度,构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并带动我国博物馆整体发展的综合资源共享平台。

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

鼓励博物馆优势领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文化、自然遗产合作行动计划,与境外高水平博物馆建立协作机制。

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博物馆文化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六)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的积极性。

优化保障民办博物馆持久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规范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健全对民办博物馆的专业化建设扶持机制,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专业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民办博物馆建设率达到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