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胰淀粉酶(pancreatic amylase) 将淀粉、糖原、 及其它碳水化合物水解为水解为二糖、三糖
——胰脂肪酶 胰脂酶(lipase) 、胆固醇酯水解酶、磷
脂酶A2 水解甘油三脂、胆固醇和磷脂
——蛋白水解酶 胰蛋白酶(trypsin)、糜蛋白酶
(chymotrypsin)、羧基肽酶(carboxypeptidase)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概述 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 大肠的功能
(自学) 吸收 复习与思考题
精选ppt
1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 过程,称为消化(digestion)。
——机械消化
——化学消化
吸收 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 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 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absorption)。
——缩胆囊素 使胆囊强烈收缩,胆囊排放大量 胆汁
——促胰液素 增加)
促进胆汁分泌(量和HCO3-含量
——胃泌素 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胆盐 经肠-肝循环返回肝脏后刺激胆汁分泌
精选ppt
41
小肠液
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分泌的碱性 液体(pH7.6);1~3L/d
主要成分为水、电解质、粘液、IgA和消化 酶
33
呕吐
呕吐 (vomiting) 是机体将胃及小肠内容物 从口腔驱出体外的过程。
呕吐中枢位于延髓
剧烈呕吐可导致消化液大量的丢失
精选ppt
34
胰液排放管道示意图
精选ppt
35
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无色、无臭;1~2L/d;pH7.8~8.4;渗透压与血浆 同

《消化和吸收》PPT课件

《消化和吸收》PPT课件

头期胃液分泌特点:
分泌时间2-4h,分泌量30%
酸多、 酶多,消化力强。
①既有条件反射,又有非条件反射;因此分泌量受
情绪和食欲的影响很大。 ②既有神经调节又有神经-体液调节,以前者为主。
第二十八页,共69页。
⑵ 胃期胃液分泌
食物刺激胃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
扩张刺激


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 壁内神经丛 (短反射)
第四十页,共69页。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最重要的消化液)
肝胰腺 胆胰管
胰腺导管
十二指肠
内分泌:
胰腺 胰岛→胰岛素
外分泌:
腺泡细胞→胰酶
小导管细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分、HCO3-
第四十一页,共69页。
㈠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无色碱性液体,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pH为7.8-8.4
分泌量:1-2 L /d
+ 粘液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1.保护胃粘膜免受H+侵蚀 2.胃蛋白酶原在上皮细胞侧不被激活,防止酶对 胃粘膜的消化作用
第二十页,共69页。
胃粘膜的保护机制
⑴胃粘膜屏障
➢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 胃上皮的紧密连接
⑵前列腺素 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原分泌;
刺激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 增加胃血流以促进胃粘膜的修复
奥美拉唑
餐后碱潮 HCl
基底膜
第十七页,共69页。
顶端膜
(2)生理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适宜PH。 ②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③杀菌作用。 ④与钙和铁结合成可溶性盐,促进其吸收。
⑤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⒉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平衡的调节; ❖ 吸收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B和K; ❖形成并暂时贮存粪便,最终将其排出体外。
26
第三节 吸收
一、吸收部位及途径
❖ 口腔、食管:基本无吸收(一些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 油可经口腔黏膜入血)。
❖ 胃:少量水、酒精及某些药物(没有绒毛,食物大多尚 未被消化)
❖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营养物 质;回肠主要吸收维生素B12和胆盐并作为吸收功能的 贮备)。
❖ 胆盐: ▪ 肝细胞利用胆固醇合成胆汁酸,胆汁酸经逐级 转换,最终与Na+,K+结合形成胆盐,生成胆 汁酸是人体清除胆固醇的主要途径。 ▪ 胆盐是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
23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2.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对脂溶性维生素A、D、E、 K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利胆作用
❖ 成分: ▪ 无机物:水分、HCO3-、Na+、K+、Cl-等 ▪ 有机物:多种消化酶
各种消化液中胰液的消化力最强。
20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 肝细胞分泌胆汁,经肝 管、胆总管直接排入十 二指肠(肝胆汁),或 由肝管转入胆囊管而贮 存于胆囊(胆囊胆汁)
❖ 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 易化作用
14
二、胃内消化 (二)胃液的分泌 2.胃黏膜的自身保护作用 ❖ 黏液-HCO3-屏障 ❖ 黏膜屏障
15
二、胃内消化 3.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二)胃液的分泌
16
三、小肠内消化
❖ 机械性消化: 小肠的运动
❖ 化学性消化: 胰液 肠的运动
1.小肠运动的形式
❖ 紧张性收缩

消化和吸收I 生理PPT课件

消化和吸收I 生理PPT课件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胃的分泌及调节
二、胃的运动
一、胃的分泌及调节
内分泌细胞:G细胞—促胃液素;D细胞—生长抑素;
肠嗜铬样细胞 (ECL) —组胺
贲门腺
外分泌腺: 幽门腺
泌酸腺
粘液颈细胞:黏液
粘液细胞
壁细胞:胃酸、 内因子
主细胞壁细:胞胃蛋白酶原
整个胃内表面:表面上皮细胞—黏G液细胞
主细胞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值0.9-1.5)
六、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消化道神经
外来神经 内在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一)外来神经系统 (extrinsic nervous system)
1. 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erve) 分泌NE, 抑制胃肠道运动和 腺体分泌
2. 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 分布:迷走N---横结肠以上
(一)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质:无色、无味、酸性(pH 0.9-1.5) 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等 作用:
1.盐酸(胃酸)
分泌:壁细胞分泌
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
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杀灭细菌 促进小肠对铁、钙的吸收
四、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general characteristic)
1. 兴奋性较低 (比骨骼肌):收缩的潜伏、收缩、舒张期长 2. 伸张性大 3. 具有紧张性收缩 4. 自动节律性差 (比心肌):频率慢、不规则 5. 对电刺激不敏感,对化学、温度及机械牵张刺激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

药物 ACh
组胺
阿托品 甲氰咪呱
咖啡因 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
Ca2+ 毛果云香碱
────────────────────────-
神经 迷走N+ 壁内N丛反射 交感N+ 肠-胃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
情绪 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
━━━━━━━━━━━━━━━━━━━━━━━━━
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很多: ●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蛋白质等); ●乙酰胆碱、组胺、促胃液素、糖皮质激素等是 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应激状态:如舰员出海,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
2.清洁作用:大量唾液能中和、清洗和清除有害物质;溶菌 酶还有杀菌作用。
3.排泄作用:铅、汞、碘等异物及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的病 毒可随唾液排出。
4.免疫作用: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直接对抗细菌,若缺乏 时易患龋齿。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咀嚼 味觉 嗅觉 条件反射
+
延髓唾液 分泌中枢
-
副交感N
ⅦⅪ
交感N NE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是肌源性的,不如心肌规律,节律较慢,无固
定节律点。整体受CNS和体液的影响。
2.兴奋性较骨骼肌低:因其ATP酶活性低、钙泵少。
3.较大的伸展性:能容纳性舒张,而不发生明显的压力变化和运动障碍。
因无肌小节和Z线,粗细肌丝均较长。
4.一定的紧张性: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是肌源性的,维持
内分泌细胞
两端:副交感N 中间:交 感 N 双重N支配 副交感N:兴奋作用为主 交感N:抑制作用为主

生理学消化吸收ppt课件

生理学消化吸收ppt课件
(2)胃肠激素 +:促胃液素,CCK-PZ,胃动素 -:促胰液素,抑胃肽,胰高血糖素
上一页 下一页
5-2 机械性消化
三、胃运动与胃排空(gastric empty)
(二)胃排空
1.胃排空的机制
2.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四、小肠运动
㈠小肠运动的类型(图) ㈡小肠运动的调节 ㈢回盲瓣(回盲括约肌)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神经分泌
返回
第二节 机械性消化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咀嚼和吞咽
(一)咀嚼的意义 (二)吞咽反射
三、胃运动与胃排空
(一)胃运动 1.胃运动的形式 容受性舒张 蠕动(peristalsis)
紧张性收缩
上一页 下一页
5-2 机械性消化
三、胃运动与胃排空
2、胃运动的调节
(1)外来神经 迷走神经→Ach+M受体 紧张 交感神经→NE+β2受体 舒张
胃腺 胃底腺 主细胞→酶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幽门腺
上一页 下一页
5-3 化学性消化
二、胃液
㈡胃液的性状、成分和作用
1.盐酸
(1)盐酸的生成
(2)盐酸的作用
2.胃蛋白酶原
3.黏液
(1)可溶性粘液
(2)不溶性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图)
4.内因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化学性消化
(三)胃液分泌的调节 1.非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3.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血管
上一页 下一页
5- 1
三 、 胃 肠 激 素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1、一形)态、特胃征肠(道开内放分型泌细细胞胞图,闭合型细胞) 2、分泌方式(内分泌图、旁分泌图 、神经分泌图 )

《生理学消化吸收》课件

《生理学消化吸收》课件

01
02
03
机械消化
通过咀嚼和胃、肠道的蠕 动,将食物破碎成小块和 液体。
化学消化
通过胃酸、酶和其他消化 液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 可吸收的小分子。
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 质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 血液或淋巴系统,供全身 利用。
02
消化系统的消化
口腔消化
咀嚼和吞咽
咀嚼食物,将大块食物破 碎成小块,便于吞咽。吞 咽动作将食物从口腔送入 食道。
小肠和大肠消化
小肠吸收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吸收食 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葡
萄糖和脂肪酸。
大肠的分泌
大肠分泌粘液,保护肠壁并帮助 形成粪便。
肠道菌群
肠道内的菌群对食物的消化和营 养物质的吸收起到重要作用。
肝胆胰的消化功能
胆汁分泌
肝脏分泌胆汁,有助于分解和吸收脂肪。
肝脏代谢
肝脏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合成重要的 生物活性物质。
部位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其他部 位如口腔、胃、大肠等也有一定 的吸收功能。
方式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绒毛和微 绒毛进入细胞,再通过细胞膜进 入血液循环。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利用
01
消化后的单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用于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
肪和氨基酸。
脂肪的吸收和利用
02
消化后的脂肪酸和甘油被吸收,用于合成脂肪、磷脂等生物分
胰腺的酶分泌
胰腺分泌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 肪酶,帮助分解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03
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的机制和过程
扩散
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腺细胞从血液中摄取原料 ② 合成分泌物,经浓缩后以颗粒和小泡储存在胞内
③ 腺细胞膜受体激活后细胞兴奋,以出胞方式分泌
主要作用
a. 稀释溶解食物,利于消化和吸收 b. 改变消化管内的pH,为消化酶提供合适pH环境 c. 消化酶将食物中大分子营养物质水解成利于吸收的小分子
d. 缓冲食物刺激,保护消化管黏膜消化与Βιβλιοθήκη 收第一节概述
消化(digestion) :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器官:消化管、消化腺 消化的方式有: 1.机械消化:消化管(8-10m) 2.化学消化:消化腺
——形变 ——质变
吸收(absorption):
食物消化后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 液的过程。
副交感N:兴奋作用为主 交感N:抑制作用为主
(二)壁内N丛支配
包括粘膜下 N 丛和肌间 N丛,有感觉、中间和运动 N元,彼此交织成网。 内在N丛释放的递质有: Ach 、 血管活性肠肽、 NO 、 P物质等 粘膜下N丛主要调节分 泌细胞和血管,肌间N丛主 要支配平滑肌细胞。
(三)胃肠道两种反射弧
(三)、脑-肠肽 在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双重分布的肽类。 20余种 脑-肠肽的功能:广泛,如调节消化管的活动和消 化腺的分泌,代谢,摄食,免疫等。
(四)、APUD细胞 胃肠内分泌细胞都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 生肽类和活性胺的能力。将具有这种能力的细胞统称 为APUD细胞(神经系统、甲状腺、肾上腺髓质、垂体等 组织中也有APUD细胞)。
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 素
胃泌素 (gastrin)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蛋白质分解产物 促胃窦收缩 迷走神经兴奋 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 组织胺 ACh 促胆汁的分泌 促胰岛素分泌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 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 (secretin) 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加强CCK的作用 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促进胃液分泌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加强胰泌素的作用 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抑 胃 肽 促胰岛素分泌 脂肪及分解产物 (GIP) 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糖 氨基酸
消化系统除了消化和吸收两大功能外,还有内分 泌和免疫功能。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一、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一)外来N支配
1.躯体N:口咽、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支配。 2.自主N: 副交感N: 迷走N、盆N 交感N 神经节
壁内N丛
+
壁内N丛 血 管 平 滑 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 管 平 滑 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胰多肽 胰泌素 血管活性肠肽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 小肠上部 胰腺,胆囊
(二).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作用 起效快,短期作用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2)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2、营养作用 起效慢,长期作用 促进消化管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3、影响免疫功能 4、调节肠上皮细胞对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和吸收
(二)生物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平滑肌RP较小(-50~-60mV),且不稳定,主要 由K+外流形成的,但Na+、Cl-、Ca2+以及生电性钠泵 活动也参与了静息膜电位的产生; 受激素和递质 的影响。
2.慢波电位
平滑肌RP并不恒定地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能够在RP 的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 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slow wave)或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慢波电位起源于Cajal细胞,幅度:5-15mv,持续数 秒至十余秒。
糜蛋白酶
胆汁 小肠液 0.8~1.0 1.0~3.0 6.8~7.4 7.6~8.0 无消化酶 肠致活酶
蛋白质
氨基酸,寡肽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大肠液
0.6~0.8
8.3~8.4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40多种内分泌细胞,合成 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一).胃肠激素的作用方式
食物的 视觉 味觉 嗅觉 刺激 传入神经
情绪 中枢神经系统
长反射 传出神经
化学、渗透压、 机械感受器
壁内神经丛
短反射
平滑肌 腺体
刺激
胃肠道管腔
反应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时间长、变异大 2.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每分钟数次至十余次 3. 一定的紧张性:保持一定张力和位置。各种运 动的基础。 4.富有伸展性 5. 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锐性刺激不敏感、钝性 刺激敏感。
作用:
本身不引起 肌肉收缩, 但能降低AP 产生的阈值 (使RP接近 于产生AP的 阈电位)。
AP RP
3. 动作电位
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 每个慢波电位上的AP数目越多,肌肉收缩的幅度 和张力就越大。 产生机制:刺激→Ca2+通道开放→Ca2+内流→AP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腺细胞的主动活动过程 步骤
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细胞名称 分泌产物 分泌部位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Mo细胞 N细胞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抑胃肽 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岛 胰岛
胰岛 胃 小肠 结肠 胃窦 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 回肠
PP细胞 S细胞 D1细胞
1.远距分泌:激素释放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 如胃泌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等。 2.旁分泌:激素释放后,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用。 如生长抑素对邻近的胃泌素细胞产生抑制性调节作用。 3.神经分泌:由神经末梢释放到细胞外液发挥作用。 如VIP、P物质等。 4.腔内分泌:激素释放后,从细胞间隙透过紧密连接弥散至胃肠 腔内。 5.自分泌:激素从内分泌细胞分泌后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
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量,pH和主要的消化酶 消化液 分泌量 pH
唾液 胃液 胰液 1.0~1.5 1.5~2.5 1.0~2.0 6.6~7.1 0.9~1.5 7.8~8.4
主要消化酶 酶的底物 酶的水解产物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 淀粉 蛋白质 淀粉 甘油三酯 蛋白质 麦芽糖 胨,多肽 麦芽糖,寡糖 脂肪酸,甘油 氨基酸,寡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