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分析_史春云

合集下载

南京旅游分析报告

南京旅游分析报告

C.AO Jing,ZHANG.1ie,ZItANG Hong—lei,SH/Chlm—yun,LIU Ze—hua,JIANG刁五一jie,LIU Chuan—hua
蝴:0If:删bd0is捌trnigbution Jian黟u岫bureau,with tbe岫of the model
(school 0f Geographic Blld Oceanographic Science,Na雌llg Ur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mity,NanjiIlg 21(X)93,chi越)
^ 慷 V
吾 槭 积 窭 簧 雹 皿
出游距离(k-) 圈1旅游者目的地消费支出的空问分布模式
·562·

万方数据
3基于行为生态学的旅游者目的地消费空间分布模式解释 行为生态学的觅食行为经济学理论中经典的椋鸟食物运
量问题可以归结为:亲鸟在一次次地往返于巢穴与觅食地之间 喂养雏鸟的过程中,每次应该带回几只大蚊幼虫最为合适。一 个前提是,亲鸟的觅食效率随着口中含有的幼虫数量的增多而 逐渐下降【13J。
问题的解决基于图2、图3的模型。图2中的曲线1反映 了椋鸟的觅食效率逐渐下降的趋势,3条直线(1实2虚)的斜 率代表了整个过程的食物运送效率(包括搜寻和往返两个过 程)。不难看出,2条虚线的斜率都小于切线AB的斜率,切点B 点所对应的运量即为每次运送的最佳运量。从图3可见,随着 巢穴和觅食地之间距离的增加(短一长),最佳运量将由点b增 加到点乩
77
184
0.158
0.032
69
166
0.20B
0.009
39
93
0.219
0.035
25
60
0.322
0.012

2000-2014年中国旅游人次的空间格局及重心迁移

2000-2014年中国旅游人次的空间格局及重心迁移

2000-2014年中国旅游人次的空间格局及重心迁移付强;董锁成;杨红新;李宇;李泽红【期刊名称】《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45)6【摘要】以中国旅游的空间格局及重心迁移特征为研究目标,利用2000-2014年间分省的统计数据,借助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重心等方法,分析了中国旅游人次的空间格局及重心迁移和演化规律.主要结论:(1)中国旅游人次在时间上存在阶段性,分别为阶段I低速增长阶段(2000-2004)、阶段II稳定增长阶段(2005-2009年)和阶段III高速增长阶段(2010-2014年);(2)中国旅游人次存在空间聚集的特点,聚集程度逐渐增强,中国西部省份多为"低-低"聚集,东部省份聚集情况变化较大;(3)中国旅游人次重心存在"北向、西进、南移"的特点,2010年为"北向"和"西进、南移"的分界.【总页数】9页(P9-17)【关键词】中国旅游人次;空间格局;重心迁移【作者】付强;董锁成;杨红新;李宇;李泽红【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99【相关文献】1.1985~2010年中国城市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演变轨迹 [J], 鲍超;李秋颖;梁广林2.2006-2015年陕西省要素区域流动空间格局——以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流动重心为例 [J], 薛伟贤;王萌;康进3.2005—2019年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迁移轨迹及空间格局 [J], 丁学谦;吴群;文高辉;张超4.近500年中国及邻区强震空间格局及迁移模式初步分析 [J], 周成虎;裴韬;李全林;陈锦标;王?森5.1990—2009年中国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以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为例 [J], 许家伟;侯景伟;宋宏权;乔家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中国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四、结论
四、结论
中国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在未来的发展中, 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和发展策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与科技等 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和竞争力,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 的动力。
三、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旅 游地集聚程度高
三、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旅游地集聚程度高
在各种类型中,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的休闲旅游地集聚程度较高。这是 因为这些旅游地通常能更好地融合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 味的乡村生活。而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的旅游地数量较多,布局相对分散, 这可能与其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有关。
3、建设成本与收益:美丽休闲乡村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 建设成本是影响其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不同类型乡村的分布规律:不同类型的美丽休闲乡村的分布规律也存在差 异。例如,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遗产型美丽休闲乡村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等 传统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的地区。而自然风光型美丽休闲乡村则多分布在西南、西 北等地的山区和河谷地带。
参考内容二
引言
引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民 俗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 假的重要选择。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指那些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底 蕴和良好的休闲设施的乡村地区。这些乡村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规 律,探讨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为未来美丽休闲乡村的发展提供参考。
2、市场需求与偏好: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 不断增加。同时,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游客偏好也会影响美丽休闲乡村的分布。

徐州市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游客响应

徐州市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游客响应

第2期
唐雯雯,等:徐州市 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游客响旅游创新发展 的新模式.李永乐等 分 [10-13] 别对徐州彭 祖 文 化 旅 游 资源、红色文化旅 游 资 源、体 育 旅 游 资 源、军 事 文 化 旅游资源进行了专题研究.
可 以 看 出 ,徐 州 市 旅 游 研 究 主 题 丰 富 ,特 别 是 汉 文 化 旅 游 及 旅 游 产 业 是 研 究 热 点 .我 国 «旅 游 景 区 质 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14]将 旅 游 景 区 划 分 为 5 个 级 别(5A、4A、3A、2A、1A),A 级旅游景区研究不仅是 旅 游 研 究 的 重 要 内 容 ,更 对 旅 游 产 业 发 展 、旅 游 资 源 的 开 发 利 用 有 着 重 要 的 实 践 意 义 .然 而 ,徐 州 市 作 为 淮 海 经 济 区 中 心 城 市 、徐 州 都 市 圈 核 心 城 市 、华 东 重 要门户城市,鲜有学者对其 A 级旅游景 区 进 行 系 统 研究.因此,本文对徐州市 A 级旅游 景 区 进 行 分 析, 并给出旅游业发展 的 建 议,以 期 为 徐 州 市 的 旅 游 发 展提供参考.
市旅游业正朝着 产 品 多 样、业 态 多 元、全 域 联 动、产
业协调的方向稳步发展. 徐州市作为淮 海 经 济 区 中 心 城 市、“一 带 一 路”
重要节点城市,其旅 游 发 展 逐 渐 得 到 国 内 研 究 者 的 关注.截至2020年6月底,在 CNKI期刊网以“徐州 旅 游 ”为 主 题 限 定 匹 配,捜 索 到 相 关 文 献 共 计 218 篇.胡 强 等 就 [1-3] 徐 州 市 两 汉 文 化 旅 游 发 展 进 行 研 究 ,探 讨 了 制 约 徐 州 汉 文 化 发 展 的 因 素 ,并 提 出 发 展 策略.陈 静 韬 等 对 [4-5] 徐 州 全 域 旅 游 发 展 进 行 了 研 究.吴 林 珂 总 [6] 结 了 目 前 徐 州 市 智 慧 旅 游 发 展 中 政 府支持存在的问题 并 分 析 主 要 原 因,提 出 政 府 进 一 步 推 动 徐 州 市 智 慧 旅 游 发 展 的 举 措.徐 雯 馨 等[7-9]

中国旅游经济空间特征分析与类型划分

中国旅游经济空间特征分析与类型划分

中国旅游经济空间特征分析与类型划分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中国旅游经济空间特征及其类型划分是了解和把握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关键。

以下将从地域差异、经济水平、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划分。

一、地域差异中国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各具特色,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开发程度也不尽相同。

以自然景观为例,在西部地区,长江三峡等自然风景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形成了集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生态游为一体的旅游经济体系;而在东部沿海地区,海滨城市如青岛、厦门等则以海洋旅游为主导,拥有海滩、海洋公园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因此,地域差异是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二、经济水平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地区的经济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的旅游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例如,位于四川省的乐山大佛,随着乐山的经济腾飞,成为了中国西部乃至全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发展区域,这里的旅游经济发达程度也相对较高,例如上海、杭州等地的旅游经济依靠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城市设施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文化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资源,这也是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各地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像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等都是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此外,中国还有丰富多样的民族风俗文化,如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北地区的古丝绸之路文化等,也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经济发展特征。

基于以上特征,可以将中国旅游经济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自然景观型旅游经济这种类型的旅游经济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吸引点,如乐山大佛、张家界等。

游客主要以观光游为主,体验自然之美,远离喧嚣。

这种类型的旅游经济适合开发中国西部等地区。

2.文化遗产型旅游经济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兵马俑等,这种类型的旅游经济以历史和文化景观为主要吸引点。

长三角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演变

长三角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演变
长 江三 角 洲西 起 镇江 , 临大 海 , 至通 扬运 河 , 东 北 南 达 杭 州 湾 北 岸 , 我 国最 大 的河 口三 角 洲 冲 积 平 是
原 。为推 动 和 加强 长 江三 角洲 地 区经济 联合 与协 作 ,
济 空 间结 构演 变模 式 的一种 理论 [。弗里 得 曼认 为 : 1 ]
长 三 角 地 区 现 有 国 家 AAAA 级 旅 游 景 区 1 7 0 家; 国家 级 历 史 文 化 名城 9座 ; 中国 优 秀旅 游 城 市 3 5 座; 国家 级 风景 名胜 区 1 ; 3处 全国重 点文物 保 护单 位 1 5处 ; 界 遗 产两 处 —— 苏 州 的古 典 园林 和 南京 的 8 世
省 、 海 市共 3省 1 的全部 范 围[ 2 0 上 市 1 0 5年 , 。 长三 角
地 区 人 口 约 7 5 0万 , 全 国 2 2 的 陆 地 面 积 、 0 以 . 1 . 的 人 口 , 造 了 全 国 2 . 的 国 内生 产 总值 、 04 创 21
2 . 的财 政 收 入 、 8 5 的进 出 口总额 ( 括 台 州 45 2 . 包 市 在 内的 1 6个 地级 市 ) 。
旅游城市核心一边缘空间结构进 行实证研究 , 揭示 了旅游城市的空 间演变过程 , 出结论 : 三角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在 总体 得 长 上是均衡 的, 心城市上海 的首位分布虽 然很高 , 中的力量依然存在 , 核 集 但等级 系统发育较好 , 核心城市的扩散 作用正逐步 加强 , 已经形成杭州、 苏州、 南京 二级 核心城市和无锡 、 宁波三级核心城市 。 试图探索一种核 心一边 缘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 阶 段的定量研究方法, 尝试解释其 核心一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 并 力图拓展该理论在 旅游地理 学上 的应用 , 丰富该理论本 身的 内涵、 应用及研究方法 。 [ 关键词] 核心一边缘理论 } 空间结构 演变 ; 旅游城市 ; 长三角地区 [ 中圉分类号] 52 F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43 8 (0 9 0 — 2 90 1 7 —7 4 2 0 )20 2 —5

国内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分析_史春云

国内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分析_史春云
太原,海南三亚、博鳌、陵水温泉等与海口,云南大 理、丽江、楚雄等众多旅游地与昆明,陕西延安、华 山与西安,江西婺源、庐山、三清山等与南昌等。
1920
经济地理
第 31 卷
完全环游式旅行模式主要分布在大中尺度的 跨区域城市旅游目的地之间,如东北三省省会城市 间、大连—山东半岛主要城市间、华东 5 市、福建武 夷山—福州—厦门、中原西安—郑州以及西北等地 的省会或重要城市间(图 2),有些线路之长、所跨区 域之大可以归结为旅行链模式,如连接西北的新甘 青 3 省,西南川藏、川滇、桂黔、黔渝、湘黔以及东北 3 省之间,但由于旅行链模式在空间上难以定义,很 难与完全环游截然分开,而且国内该类型线路数量 较少,本文暂不单独分类研究。 2.2 目的地节点类型与空间分布 2.2.1 单目的地。单目的地通常级别高、在很大范围
从我国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分布来看 (图 2),长 三角是我国旅游目的地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云南、 海南、四川、广西、北京等地是旅游线路中出现频率 最多的目的地区域,其中丽江、昆明、三亚、桂林、张
家界、杭州、海口、北京等是我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 地(表 2),西北、青藏、内蒙古、东北、湖北、珠三角、 淮海区是中远程旅游线路中目的地分布密度小、出 现频率低的区域,整体呈现出我国中远程旅游线路 中目的地区域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存在旅游热点 区域与相对较冷、甚至空白区域,即人们出行距离 越远,越倾向于选择知名度大的旅游目的地。
第 11 期
史春云,张宏磊,朱 明:国内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分析
1919
信息,同时也是散客出行的重要参考,据此以旅行 社网站公布的旅游线路报价单为数据来源,选择出 游潜力较强的国内客源地———北京、上海、广州和 成都[19],选取全国前 50 强的著名旅行社在 2009 年 1—2 月期间的旅游线路报价单作为统计分析数据。 由于城市居民在其惯常环境之内或其周边区域的 休闲活动要比前往胜地型目的地的活动来得频繁, 通常一日游圈层主要分布在距城市 140km 的腹地 内,二日游的出游半径约为 300km[20]。为避开周末休 闲旅游方式,排除短程旅行的干扰,更好地总结我 国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选择出游天 数≥3,出游半径>300km 的旅游线路,共计 971 份 线路报价单 (北京 262 份、上海 345 份、广州 204 份、成都 160 份)。

国外旅游线路空间模式研究进展

国外旅游线路空间模式研究进展


M3() . S245 7 M2 M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S1&’ M2* +,- S1123 M126 M3
/
0
M4() S2 /
=?@ 26 LM 0
人文地理
文章编号 :1003-2398 (2010 )04-0031-05
2010 年第 4 期 总第 114 期
国外旅游线路空间模式研究进展
史春云 1, 朱传耿 1, 赵玉宗 2, 朱 明 1, 袁 欣 1
(1. 徐州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 徐州 221116 ;2. 青岛大学 旅游学院 , 青岛 266071)
西兰的国际游客旅行空间模式的研究中 [8-11] (表 1) 。 宏观尺 度模式的研究关注的是目的地之间的关系,目的地与其他更 多目的地的联合营销,甚至包括与竞争对手建立新的合作关 系,联合开发产品和旅游线路,以吸引到更多的游客 [8],这 为理解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S1 S2
提 要 : 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实质上是游客在目的地
区域对停留空间和消费空间的理性选择与线性组合, 是具有典型空间属性的社会文化地理现象和经济地理 现象, 涉及了作为旅游景点和旅游目的地的点状地理 要素和作为旅游线路的线状地理要素以及旅游目的地 体系构成的区域等面状地理要素。 从文献综述的角度 对不同尺度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模型、 目的地类型、
1 旅游线路模式的尺度研究与空间模式
1.1 宏观尺度旅游线路模式 宏观尺度旅游线路模式指目的地之间的游客旅行模式, 包括国际和国内游客在不同目的地之间的旅行空间模式 。 Campbell 早在 1967 年根据目的地类型的不同,勾勒了徊路 中的游憩与度假旅行的模型[7]。Gunn 较早认识到不同类型旅 游线路模式研究的重要性,他在目的地设计与规划研究中提 到单目的地和往返式两种旅行模式 [8]。 直到 1993 年, Lue、 Crompton 和 Fesenmaier 总 结 了 五 种 度 假 旅 行 模 型 (简 称 LCF 模型) :单目的地模式、往返模式、营区基地模式 、 区 域游模式和旅行链模式[5],这是首次对游客旅游线路空间模 式的系统分析,为游客空间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多目的地 旅行模型开始成为旅游学重要的研究领域 [9]。 Opperma 在 LCF 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出七种模式 :包括两种单目

云南省旅游线路网络与空间结构特征_孙勇

云南省旅游线路网络与空间结构特征_孙勇

提要:以云南省目的地网络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和方法,收集团队线路报价单和自助游客网络游记,构建旅游线路整体网和个体网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网络结构与空间结构特征。

结果发现:①云南旅游线路网络密度较低,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昆明居绝对核心地位,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迪庆、保山具有一定的网络竞争优势,其余目的地网络地位较低。

②线路网络空间分布呈现“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整体特征,空间流向表现为对热点旅游线路节点明显的集聚特性。

③每个个体网节点之间依托旅游线路关系都可形成一个独立闭合的回路,方便旅游者依据各个体网结构特征结合节点具体的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门户、中转和离境目的地。

关键词关键词::旅游线路;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结构;云南省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云南省旅游线路网络与空间结构特征孙勇,史春云,唐雯雯,刘静(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徐州221116)RESEARCH ON THE SPATIAL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TRA VEL ITINERARY IN YUNNAN PROVINCESUN Yong,SHI Chun-yun,TANG Wen-wen,LIU Jing(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Abstract:After 30years of development,the tourism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economy,and is experienc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proces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for the travel itinerary in Yunnan provinc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two aspects of whole network and ego-network.Two different types of travel itineraries data are used in our research,which included travel quotations from national top 100travel agen-cies in china and self-help tourists'diaries on the Mafengwo and Tuniu websit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t-work of the itinerary in Yunnan province is unbalanced and its density is low.In addi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exist obviously in the network.As the capital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 city occupies the absolute core position in the network.Dali,Lijiang,Xishuangbanna,Diqing and Baoshan cities hav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the network.The rest of the destination cities just have low status in the net-work of Yunnan province.Meanwhil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vel itinerary network in Yunnan province reveal that destination cities are closely connected in the western and the northern region while destination cities contact less in the east and the south.Therefore this spatial itinerary distribution leads to the concentration to the popular destination nodes.Finally,each nodes of travel itinerary can form an independent closed loop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ego-network in Yunnan province,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ourists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gateway destination,transit destination and departure dest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ego-networks'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odes'geographic location.Key words:travel itinerary;social network analysis;spatial structure;Yunnan province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30)作者简介:孙勇(1990—),男,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旅游地理。

基于行为生态学的旅游者目的地消费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南京市入游游客为例

基于行为生态学的旅游者目的地消费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南京市入游游客为例
0 o dss fT u t ’C i n D瞄 ∞ i h y 0 e a i r lE oo y n T  ̄r fB h vo a c lg Re e r h ∞ M o e f l a s 曲 咖 sa c d l0 毗l Di 】 l t
— —
N nigV l r鹪 姐 E n l aj 't n mo m pe
维普资讯
资源开发与市场
・ 游咨源 ・ 旅
基 行为 态学 旅 者目 地 费空 分 模 研 于 生 的 游 的 消 间 布 式 究
以 南 京 市 入 游 客 为 例 游
曹 靖, 捷, 张 张宏磊 , 史春云, 刘泽华, 蒋志杰, 刘传华
( 京大学 地理 与海洋科学学院 , 南 江苏 南 京 2o9 ) 103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 于江 苏省旅游 局提供 的 20 03年江苏 省游客抽样 调查资料 , 选择了 目的地南 京的来 自 29个地级市 3
C O Jl Z A GJ ,H N H n —l ,H hn u ,I e u , A G Z i j ,I ha —bs A I ,H N eZ A G og e S I u —yn LUZ —haJ N b — i LU Cun u i g i i C I e
(col G c b n caorpi Si c ,ajgU i rt, aj g209 , bl Sho e a i adO engah c ne N nn n e i N nn 103 C i ) pc c e i v sy i I a
A s d:: 0n 0 w l l s如 hi t a b a I o8 g 24a i h b i 3 A e w edt 凹e yJ nB r br8 ,i 8r nh a胡_ db a异u蛔】衄 】 l wt a ei i i e l h 船 棚 cl e o8te叫山啪 d i d a m £ d, h h id ve

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研究

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研究

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研究2010年12月第24卷第6期旅游科学日墨皿墨—日疆墨Dec..2010V o1.24.No.6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75(2010)一06—0055—09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研究袁欣史春云朱明张兴华(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本文基于旅游社国内观光旅游线路报价单,统计并分析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空间模式的类型,特征,以及长三角地区旅游目的地类型.结果表明,单目的地模式和完全环游模式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两种旅游线路模式;长三角地区各目的地在旅游线路中出现频次存在较大的差异,呈现明显的等级层次;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类型主要表现为单一型,门户型以及出口型;通过对旅游线路中各目的出现频次的统计可见,长三角目的地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格局.关键词:区域旅游;旅游线路模式;目的地类型;长江三角洲1引言旅游线路作为旅行社面向游客促销的主要产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使游人以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景观观赏收获,由交通线把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与客体(旅游对象)合理地联系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特色的线路¨j.旅游线路资料较难获得,致使有关旅游线路模式的研究成果不多.其中:Mariot和Gunn,Lue, Crompton和Fesenmaier[21,Oppermann等分别基于不同的案例地构建了各自的旅游线路模型;Lew和McKercher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比较,并根据实证和经验对旅游者的旅游线路进行了概念化与模型化,确定了26种旅游线路类型并将之分为4类;卢天玲鉴别了青海省塔尔寺游客的4种旅行模式,分析塔尔寺旅游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刘法建等分析了屯溪旅游线路模式中各主要节点的角色和作用,探讨屯溪区在皖南旅游区的地位和作用;朱明等初步建立国内旅游线路空间收稿日期:2010—08—12;修订日期:2010—11—1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旅游地空间作用模型研究——以长三角为例》(09YJC790226)作者简介:袁欣(1985一),女,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生.史春云(1971一),女,博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学.①参见:GunnCA,VT.旅游规划一理论与案例[M].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8.圈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研究模式的约束条件,识别出6种主要的旅游线路模式J.Stewart和V ogt注意到很多旅游目的地研究文献中想当然地简单假定旅行者通常选择的是单一目的地旅行,但他们认为游客通常是选择旅游线路中的一个目的地集群.实际上,旅游目的地类型是丰富多变的,旅游地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竞争与互为补充的』.区域旅游线路模式是理解目的地区域节点空间结构的基础,并最终为目的地区域的规划和设计提出空间概念模型.了解一个旅游地在整个旅游线路安排中的地位,与其它旅游地的关系以及旅游者如何认识和体验这个旅游地,这对于旅游地更好地针对主要客源市场进行定位和产品开发,以及对于线路中各旅游地之间竞合策略的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2研究区域背景与数据来源2.1研究区域背景长江三角洲在地理意义上北起通扬运河,南达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历经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长三角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7%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47.2%的进出口总额,已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_1.为推动和加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作,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992年由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无锡,宁波,舟山,扬州,绍兴,南通,常州,湖州,嘉兴和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成立了"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1997年新成立的泰州市加入;2003年台州市被接纳为新成员;2008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长三角地区为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两省一市全境.这是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2数据来源本研究的基础资料来源于各旅行社网上推荐的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报价单.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是长三角地区4个主要旅游客源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考虑到地理空间上的均衡性,选取长三角范围内的苏北最大城市徐州和长三角范围外的主要客源地北京,成都,广州,西安4座城市共同作为本研究的客源地.笔者以2008~2009年间全国100强旅行社作为本研究数据统计范围,于2010年2月~3月问从上述9座城市的100强旅行社网站下载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的报价单共计590份(南京175份,上海128份,杭州85份,宁波64份,徐州55份,北京27份, 广州21份,成都2O份,西安15份),作为分析统计的基础.3长三角旅游线路模式及线路中的目的地类型3.1旅游线路模式基于所搜集的旅游线路报价单,本文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并结合长三角具体情况归纳出如下五种旅游线路模式(见图1).(1)单目的地模式S:整条旅游线路中只有一个目的地节点,游客直接到达特定目的地,停留一段时间后返回(例如:南京——杭州——南京),目的地周围可能存在附属景点,吸引旅游者前往游玩,但是游客都需在目的地城市过夜.(2)中心集散模式M:旅游者从客源地出发到达第一个目的地,以该目的地为中心集散地向不同方向旅行;同一个方向游玩结束后返回中心集散中心,再向另一个方向游玩后又回到中心集散地,如此往复多次后再沿原路返回客源地(例如:西安——杭州——绍兴——杭州——嘉兴——杭州——西安).进入和返回路径重合,第一个目的地节点会连接两条以上的游憩路径.(3)完全环游模式M:在此模式中,进入和返回路径不重合,旅游者最先到达和最后离开的目的地不同,游客在旅行中不重复使用一条相同的游憩路径(例如: 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南京——上海).(4)往返模式M:旅游者从客源地出发到达第一个目的地,沿着交通线路顺次游览若干景点,然后沿原路返回.进入和返回路径重合,并由一条重复使用的游憩路径将所有旅游目的地节点连接起来(例如:上海——杭州——乌镇——杭州——上海).(5)区域环游模式M:旅游者到达第一个目的地以后,以这个目的地为起点,在区域内依次游玩多个目的地,再回到起点目的地,最后沿原路返回客源地.进入和返回路径重合,游憩路径不重复使用(例如:北京——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上海——北京).径径图1旅游线路模式注:Sl为单目的地模式;Ml—M4分别为中心集散,完全环游,往返,区域环游模式.3.2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目的地类型Lew和McKercher在对香港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一个旅游地在不同模式旅游线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目的地划分为5种类型,并且研究了香港在国际长线旅游中的角色类型H.尽管本文所研究的长三角区域旅游与国际长线旅游有极大的不同,但仍然可以借鉴Lew和McKercher的研究思路,结合长三角区域实际情况对处于各种旅游线路模式中的各类型目的地的特征进行阐述.(1)单目的地类型D.此类目的地只出现在单目的地模式S的线路中,旅游圈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研究者从客源地到该地游览后直接返回客源地.单一型目的地必须具备高知名度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具有类型多样的旅游吸引物和丰富的旅游活动,这样的景区景点才能成为此类型的旅游地.(2)枢纽型目的地(亦可称作辐射式目的地).考虑到长三角旅行线路的实际情况,为了强调其作为枢纽的功能,将身兼门户型和出口型功能的目的地作为枢纽型目的地,即图1中的D:,D和D①.一般来说,成为枢纽型目的地的首要条件是该目的地与客源地及其它目的地之间须保持良好的交通可达性,以提高旅游者旅行的经济性;另外该目的地还须具有完备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能够满足旅游者将其作为枢纽型目的地的需要.(3)门户型目的地(D,D,D).这是旅游者开始在一个区域进行多目的地旅游的首发站.在往返模式和区域环游模式中,门户型目的地和出口型目的地是重合的.作为门户型目的地,无论其是否在整个旅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因"第一印象"作用,它都会影响旅游者对整个行程的质量判断,因此须具备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对于区域旅游而言,门户型目的地通常要求具有特别便捷的交通,既要和客源地有直接的交通联系,还要与附近旅游地保持较好的通达性.一般来说省会城市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作用往往成为区域旅游的门户型目的地, 如长三角地区的南京,杭州和上海.(4)出口型目的地(D,D,D).这是旅游者返回客源地前游览的最后一个目的地,一般被安排在主要目的地之后,实现一些离境的功能.在国际旅游中,一般要求出口型目的地与客源地有直接的交通联系,并且具备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而在国内旅游中,即便旅游服务设施功能较弱,也不影响一个城市成为出口型目的地.4长三角旅游线路模式分析4.1旅游线路模式的统计及分析通过对长三角旅游线路模式主要指标的统计可以发现(见表1),长三角旅游线路模式以单目的地模式和完全环游模式为主(合占86.95%).完全环游模式之所以占了很大比重,笔者认为,这是由于长三角地区是高品质高级别旅游景区的集结地,旅游资源丰富并且交通通达性好,旅游者从客源地出发后的行程几乎不受交通方面的限制,因而可以不重复使用同一条路径.虽然Stewart和V ogt认为单目的地模式的假设在现实线路中不成立J,但在长三角范围内,单目的地模式却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占34.41%).其原因主要在于,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的大小城市及景区各具特色,长三角内的居民通常将周边城市作为周末放松休闲的好去处而进行周边城市的单目的地旅行.(1)完全环游模式普遍存在于长三角的旅游线路中(占52.54%).此模式的①为了区别枢纽型目的地和门户,出口型目的地,在下文中只对中心集散模式中的枢纽型目的地D2进行统计.线路将长三角的若干着名景区整合到一条旅游线路中,游客多以南京为首个目的地,上海或杭州为最终目的地,一路上可以深切感受长江三角洲的深厚文化与自然风光,使长三角的旅游资源得以深度利用.表1长三角旅游线路模式主要指标统计(2)根据各客源地旅游线路模式的统计(见表2),受行游比的影响,单目的地模式全部出现在长三角客源范围内,并且主要集中在以南京和上海为客源地的旅游线路中,苏北地区的徐州出现此模式的频率较低,远距离的客源地北京,广州,成都和西安不存在单目的地旅游线路模式.表2各主要客源地的长三角旅游线路模式类型\\客源地旅行模式\长三角区域范围内客源地长三角区域范围外客源地南京上海杭州宁波徐州北京广州成都西安…'7964212811一一一一203921~一一2一一14844559353617141010310—174182121363?——-——-——?——848427单目的地模式中心集散模式完全环游模式往返模式区域环游模式(3)往返模式在除南京外的各主要客源地都有分布,但总体出现频率较低(占6.10%).游客在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在旅行过程更多地欣赏到沿途不同的风光,很少选择同一条路径往返.(4)区域环游模式在长三角范围内的客源地很少存在,在长三角范围外的客源地却普遍存在.较大空间尺度的旅游活动,例如来自北京,成都,西安,广州的游客到长三角地区旅游,往往会选择南京,上海,杭州为起点进行长三角区域的环游式旅游活动.(5)以某个城市作为节点的中心集散模式线路所占比例为最低(2.37%).由于长三角地区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服务设施都比较完善,且各目的地之间交通便捷,进行多目的地旅游时选择环游模式更经济实惠,以至中心集散模式在长三角旅游中很少被采用.4.2旅游目的地出现频次统计分析旅游目的地出现频率是指某一目的地在被调查目的地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可①线路报价为各旅游线路报价的均价,并区分长三角范围内外客源地的线路报价.单目的地模式的线路在长三角范围外的客源地不存在.圈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研究以反映出该旅游目的地在调查区域内的市场感应情况和被接受程度.经过对2008年全国100强旅行社官方网站推荐的长三角目的地的统计,以及对本文所收集的2010年590条长三角旅游线路中的目的地统计,长三角各个城市在两项统计中出现的频次有较大差异(见表3).表3长三角各城市在100强旅行社官网以及590条旅游线路中出现频次及频率根据对全国100强旅行社官方网站推荐的旅游目的地的统计,可将长三角目的地按出现频次分为4个区段.处于第一区段(出现频次为21~40)的城市有: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南通,盐城,镇江,泰州,温州,衢州,丽水,绍兴,嘉兴,台州,湖州,舟山和金华,共计l7个城市;这一区段的城市被推荐次数很少,旅游知名度不高.处于第二区段(出现频次为4l~60)的城市只有扬州,受欢迎程度较低.处于第三区段(出现频次为61~80)的城市有南京,常州和宁波,这3个城市被推荐次数较多,比较受欢迎;处于第四区段(出现频次为8l~100)的城市有无锡,苏州, 杭州和上海,这4个城市被推荐次数很高,是十分受旅游者欢迎的旅游城市.经过对比可以发现,长三角地区各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藕合关系,整体上形成了以上海,苏州,无锡,杭州为核心向四周衰减的中心地等级结构.在590条旅游线路中各目的地出现的频次与全国100强旅行社官网推荐目的地出现的频次在区段结构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类同,受关注程度较高线路主要分布在沪宁沿线,沪杭沿线的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城市,而苏北,苏中以及浙西地区目的地受关注程度较低.4.3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长三角目的地类型通过以上分析,并对收集到的旅游线路报价单进行分类,可以大致确定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长三角各主要旅游目的地类型,图2统计了各目的地作为某种类型目的地出现的频次.根据图2并结合原始数据,可发现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类型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虽然单一型目的地在国外的实证研究中很少出现,但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却是一种重要的目的地类型.长三角的单一型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苏南,苏中以及浙北地区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杭州,嘉兴,舟山和上海等地,而苏北地区及浙西地区几乎不存在单一型目的地.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单一型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很好的可达性和完善的接待服务设施;二是受旅游效益最大化的影响,单一型目的地多存在旅客进行周边城市短途旅游的线路中.l4O120lOO8O604020怯举圈善车≥I<≥l<毛毛蝣怪根壮{1}每1怔蜓赠窿霹壤器j蕾{图2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长三角主要旅游目的地类型统计图第二,门户型目的地,出口型目的地由于对交通可达性,接待服务设施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省会城市或目的地区域的中心城市来承担.长三角区域范围内的门户型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杭州,嘉兴,上海这几个城市,出口型目的地与门户型目的地具有高度的重合性.苏北地区的城市在门户型和出口型目的地类型中依然是空白.第三,省会城市南京,杭州和上海因其交通条件优越而身兼门户,出口,枢纽等多种类型目的地的职能,使得一方面省会城市的旅游资源得到优先开发,另一方面在旅游业利益分配中获得了大部分的经济利益,从而加剧了地区间旅游业增长的不均衡5长三角目的地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通过对长三角旅游线路中目的地出现频次的统计可以发现,长三角目的地呈现出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格局(见图3).(1)长三角区域旅游的核心城市有上海,苏州,杭州三个城市,次一级的旅游中心城市有南京,无锡,嘉兴和舟山.其中上海在长三角旅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长三角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旅游极核,因而也是长三角区域旅游的重要推动力量.(2)长三角目的地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呈现多层次,多核心的特征.除以上海为旅游发展核心与周边城市所组成的都市旅游圈外,以南京为旅游发展核心与扬州,镇江,泰州等城市组成了南京都市旅游圈,以杭州为旅游发展核心与绍兴,嘉兴,湖州等城市组成了杭州都市旅游圈,以苏州,无锡为旅游发展匠■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研究核心形成了苏锡常都市旅游圈.每一个都市旅游圈内部还有若干次级旅游核心城市,如杭州都市旅游圈中还有嘉兴作为次级旅游发展核心.(3)苏北,浙西以及浙南存在旅游边缘化城市.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目前长三角地区核心——边缘空问格局中的目的地可分为一级旅游城市,次级旅游城市, 三级旅游城市和边缘旅游城市(见图3).核心旅游城市主要集中在苏南以及浙北地区,苏北,浙西和浙南城市旅游边缘化现象明显.6结论与讨论图3长三角目的地核心——边缘空间格局(1)受行游比的影响,客源地在长三角范围内的游客主要选择单目的地,完全环游以及往返式三种旅游线路模式,而客源地在长三角范围外的游客倾向于选择完全环游模式和区域环游模式.中心集散模式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极少存在,这主要与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可达性好以及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完善相关. (2)虽然单一型目的地在国外的实证研究中很少出现,但在长三角区域内却是一种重要的目的地类型;区域内门户型和出口型目的地重合度较高,枢纽型目的地出现频率则很低.(3)长三角旅游目的地整体上形成了以上海,杭州,苏州为核心向四周衰减的中心地等级结构.在各个等级中,一些中小城市的旅游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通过加大开发力度使这些目的地的旅游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均衡发展.本文主要基于旅行社观光旅游线路的统计分析探讨长三角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而旅游区域内各目的地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促进区域旅游合作等诸多问题仍有待探讨.参考文献:[1]马勇.旅游学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89-92.[2]LueC,CromptonJL,FesenmaierDR.Conceptualizationofmuhi—destinationpleasuretrip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3,20:289—301.[3]OppermanM.Amodeloftravelitineraries[J].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5,33:57-61.[4]LewAA,McKercherB.Tripdestinations,gatewaysanditineraries:theexampleofHong Kong[J].TourismManagement,2002,23(6):609-621.[5]卢天玲.塔尔寺旅游者旅行模式及其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影响[J].旅游学刊,2008,23(12):29—33.[6]刘法建,章锦河,陈冬冬.旅游线路中旅游地角色分析——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9(2):116—119.[7]朱明,史春云,袁欣.基于旅行社线路的国内旅行空间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9):32—37.[8]StewartSI,V ogtCA.Multi—destinationtrippatter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7,24(2):458461.[9]petitionandcomplementarity:Astudyinparkvisitation[J].InternationalJou rnalofEnvironmentalStudies,1978,13:3541.[1O]新华网.长江三角洲(长三角)经济区[EB/OL].http:∥/ziliao/2009—06/16/content——11552079.htm.[11]周存宇,钟振全.我国旅游线路设计研究概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 649_650.[12]管宁生.关于旅游线路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J].旅游学刊,1999(3):32—35.[13]史春云,张捷,尤海梅.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一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2007 (6):631-639.AStudyontheItineraryPatternsandDestinationTypesintheY angtzeRiverDeltaYUANXin,SHIChunyun,ZHUMing,ZHANGXinghua (CollegeofUrbanandEnvironmentalSciences,XuzhouNormalUniversity,Xuzhou22111 6,China)Abstract:BasedonquotationsofdomestictouristcircuitsoftheY angtzeRiverDeltafromtrav elagencywebsites,thispapermakesananalysisofthespatialpatterntypesandcharacteristicsof itinerariesinYangtzeRiverDelta,aswellasdestinationtypesfromtheperspectiveofitinerary patterns.Theresuhshowsthat:thesingledestinationpatternandfullpatternarethemostimpor tanttwokindsoftravelpatternsintheY angtzeRiverDelta;dependingonthelocationwithintheoverallitinerary,placescanexhibitcharacteristicsofoneormoredestinationtypes:SingleDestinatio n,GatewayDestination,EgressDestination;TheYangtzeRiverDeltadestinationshowsthespa tialcore-peripherystructurepatternbasedonroutecombination.Keywords:regionaltourism;itinerarypattern;destinationtype;theY angtzeRiverDelta (责任编辑:朱绿梅)。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

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研究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省份。

在山东省的旅游资源中,中高级旅游景区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这些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便捷的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旅游资源,还可以为提升景区管理和优化旅游体验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对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1. 区域分布广泛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的分布非常广泛,涵盖了整个省份的各个地区。

从北部的威海至南部的临沂,从东部的青岛至西部的济南,都可以找到数量众多的中高级旅游景区。

这种广泛的区域分布,使得游客可以在山东省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享受高品质旅游的机会。

2.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重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以其多元化的景观类型而闻名。

在自然景观方面,有着崎岖的山脉、清澈的河流、壮丽的海岸线等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而在人文景观方面,古老的历史遗迹、丰富的民俗风情、多元的文化体验等也同样十分吸引人。

这样的多元景观使得山东省的中高级旅游景区不仅具有自然美的魅力,同时还融合了人文历史的底蕴,呈现出独特的旅游魅力。

3. 环境舒适,交通便利大部分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都坐落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环境舒适宜人。

而且,山东省交通发达,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线贯穿全境,使得游客前往景区的交通非常便利。

这种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使得游客们在游览中能够更好地放松身心,享受旅游的乐趣。

1. 依托自然资源,深度挖掘旅游潜力随着人们对健康、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将更加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景区将致力于发掘自然资源的独特之处,挖掘其旅游潜力,加强自然生态的保护,打造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旅游环境。

2. 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特色品牌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山东省中高级旅游景区将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树立口碑,打造特色品牌。

周庄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周庄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周庄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袁欣;史春云;朱传耿;朱明;张兴华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9)002
【摘要】基于客源市场结构相关理论,结合游客问卷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周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人口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旅游流动模式.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作为核心客源市场对于周庄的持续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客源市场和地理集中指数都不高,说明游客来源地比较分散,客源市场吸引范围较广.依据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与客流空间特征,可以将周庄国内客源市场划分为长三角、北京、广东等一级市场,东部沿海与长江中下游"T"字型区域的二级市场以及其他机会市场3个目标层次.【总页数】5页(P68-72)
【作者】袁欣;史春云;朱传耿;朱明;张兴华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J], 孙文秀;王敏
2.明代南岳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以《南岳志》为中心 [J], 张群;刘建平
3.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J], 滕升楠;冯娟;李宁
4.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J], 滕升楠;冯娟;李宁;
5.世界遗产地庐山“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J], 钟士恩;任黎秀;欧阳怀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旅游者—专家参与的旅游地综合评价模式

基于旅游者—专家参与的旅游地综合评价模式

作者: 钟静;张捷;史春云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江苏南京210093;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版物刊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页码: 58-63页
主题词: 旅游者;专家;参与;旅游地;综合评价;模式
摘要:目前旅游地综合评价中,往往采取基于专家参与的评价模式。

从旅游市场来看,大众旅游者是主体,专家仅占据较小份额,因此在旅游地综合评价中,为有效反映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真实感知,宜采用旅游者和专家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统计检验方法,对这一评价模式进行探讨。

海南岛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研究

海南岛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研究

海南岛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研究刘静;朱传耿;史春云;冯亮;唐雯雯;孙勇【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29)001【摘要】依据中国百强旅行社官网公布的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运用频数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海南岛旅游线路模式、空间格局及旅游目的地的类型与角色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倾向于选择具有高知名度的多目的地区域环游旅行模式和单目的地旅行模式,这一特征在海口与三亚两地表现最为显著;海南岛不同旅行模式所吸引的客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海南岛目的地节点在旅游线路中各有角色分工,这由目的地旅游资源禀赋、景点基础接待服务设施状况及交通条件等方面决定;相比海南岛东部各目的地旅游资源,海南岛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游+购”旅游形态的蓬勃发展,免税购物游将成为海南岛又一旅游特色.【总页数】7页(P89-95)【作者】刘静;朱传耿;史春云;冯亮;唐雯雯;孙勇【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相关文献】1.云南省旅游线路空间模式与特征研究 [J], 孙勇;史春云;唐雯雯;刘静;2.云南省旅游线路空间模式与特征研究 [J], 孙勇;史春云;唐雯雯;刘静3.海南岛热带森林旅游线路游客选择偏好影响因素研究 [J], 钟衣海;曾银芳;李东瑾;毕华4.浅析我国旅行社旅游线路经营模式的趋势——旅游线路专营模式 [J], 鲁瑾5.浅析我国旅行社旅游线路经营模式的趋势——旅游线路专营模式 [J], 鲁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异格局

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异格局

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异格局史春云;张捷;尤海梅;单勇兵;章锦河【期刊名称】《地理科学》【年(卷),期】2006(26)5【摘要】基于城市不仅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目前中国主要的旅游客流产生地,以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的39个城市为空间单元,选取18项指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中国城市居民的潜在出游力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得到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规模辐射、城市规模集聚、城市人口素质等是影响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四个主要因子;②中国城市居民潜在出游力的空间分异格局为“四、三、二、四”,即39个城市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存在北京、上海、广深三个极点,沿海与内陆两大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空间分异带,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四大游客流产地;③经过与城市居民的实际出游力进行相关分析,模型得到了充分验证。

城市居民整体出游力空间分异格局的研究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7页(P622-628)【关键词】出游潜力;城市居民;空间分异格局;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客源地【作者】史春云;张捷;尤海梅;单勇兵;章锦河【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相关文献】1.城市居民对不知名旅游目的地出游意向的收入分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J], 谢益民;叶莉2.重庆市居民出游潜力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分析 [J], 胡志毅;谢雨含;陈祖权;韦杰3.中国基础教育的空间差距与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J], 张倩琳;李晶4.基于百分位数法的中国不同强度小时降雨频次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变化模态研究(1961-2013) [J], 孔锋;乔枫雪;王瑞5.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与提升潜力 [J], 刘华军;石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以长三角黄金旅游线为例

区域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以长三角黄金旅游线为例

区域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以长三角黄金旅游线为例熊友平
【期刊名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5)4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旅游企业面临的问题,例如购物萎缩、旅行社间的恶性竞争、导游服务质量下降、各行政区配合不够等日益突出,要继续发展长三角旅游业,必须采取健全旅游法规,加强营销投入,加强培训等针对性措施.【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熊友平
【作者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旅游分院,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研究 [J], 袁欣;史春云;朱明;张兴华
2.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市场关联分析——基于入境旅游线路视角 [J], 王艳艳;楼嘉军
3.旅行模式对目的地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以长三角世博旅游线路为例 [J], 史春云
4.东南部非洲的黄金旅游线路拉动区域经济 [J], 杜继满
5.基于旅游集散中心的区域散客旅游线路模式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J], 卢松;车珠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旅游线路空间模式是典型的地理现象,也是旅游学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旅游线路的多样化与数据资
料的较难获得,使得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都非常有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旅行社网
站公布的中远程旅游线路报价单为数据来源,比较分析我国旅行线路空间模式、格局和特征。研究发现:游客
中远程线路倾向于选择知名度大的多目的地旅行模式,目的地具有全国和区域不同层次的影响力,区域性目
1 数据来源
由于游客旅游线路和目的地选择的多样化,使 得旅游线路的数据很难获得与分析[5]。李山以旅行 社的公开旅游线路报价单为基础资料,研究中国国 内观光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游时随客源地—目的地 之间的距离呈对数增长[16];朱竑提出通过分析境外5 家大型旅游经营商所涉及的中国旅游线路来重新 审视中国国际级旅游目的地问题[17];叶红利用国内 两大著名旅行社的线路和数据,研究区域旅游线路 节点选择对目的地的影响[18];卢天玲[12]、刘法建[13]、朱 明[14]等以旅游线路作为研究旅行模式的数据来源, 以上文献为旅游线路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线 路报价单不仅包含了旅行社团队包价旅游的主要
所有样本
北京
上海
广州
频次 / 份 占比 /% 频次 / 份 占比 /% 频次 / 份 占比 /% 频次 / 份 占比 /%
184
18.95
66
6.80
25
9.54
112
32.46
32
12.21
20
5.80
29 14.22
7
3.43
269
27.70
50
19.08
103
29.86
201
20.70
79
30.15
太原,海南三亚、博鳌、陵水温泉等与海口,云南大 理、丽江、楚雄等众多旅游地与昆明,陕西延安、华 山与西安,江西婺源、庐山、三清山等与南昌等。
1920
经济地理
第 31 卷
完全环游式旅行模式主要分布在大中尺度的 跨区域城市旅游目的地之间,如东北三省省会城市 间、大连—山东半岛主要城市间、华东 5 市、福建武 夷山—福州—厦门、中原西安—郑州以及西北等地 的省会或重要城市间(图 2),有些线路之长、所跨区 域之大可以归结为旅行链模式,如连接西北的新甘 青 3 省,西南川藏、川滇、桂黔、黔渝、湘黔以及东北 3 省之间,但由于旅行链模式在空间上难以定义,很 难与完全环游截然分开,而且国内该类型线路数量 较少,本文暂不单独分类研究。 2.2 目的地节点类型与空间分布 2.2.1 单目的地。单目的地通常级别高、在很大范围
目的地位序
单目的地 枢纽型目的地 门户型目的地 离境型目的地
表 2 目的地类型及其典型代表 Tab.2 Destination types and their r epr esentatives in China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 昆明 南京 上海
厦门 桂林 丽江 昆明
三亚 海口 大连 厦门
第 31 MIC GEOGRAPHY
文章编号:1000 - 8462(2011)11 - 1918 - 05
Vol.31,No. 11 Nov.,2011
国内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分析
史春云 1,张宏磊 2,朱 明 3
(1. 徐州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江苏 徐州 221116;2. 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中国江苏 南京 210093; 3. 云南大学 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中国云南 丽江 674100)
关键词:旅游线路模式;空间格局;目的地;客源地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旅游线路空间模式是典型的地理现象[1]。尽管 很久以来人们就认识到旅游线路问题的重要性,但 在旅游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关注[2]。Lue、Crompton 和 Fesenmaier 首次系统总结了五种旅游线路空间模式 (简称 LCF 模型):单目的地模式、往返模式、营区基 地模式、区域环游模式和旅行链模式[3],为游客空间 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多目的地旅行模型开始成为 旅游学重要的研究领域[4]。Oppermann 在 LCF 模型 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出七种模式[2]:包括两种单目 的地和五种多目的地旅行模式。以后模型被成功应 用于美国国内旅行[5]以及到访香港、马来西亚和澳 大利亚的国际游客旅行空间模式的研究中[6- 8]。国内 陆林、宣国富、马晓龙等人分别对黄山、三亚、西安 的旅游者的节点与线路空间模式进行了案例分 析[9- 11];卢天玲识别了青海省塔尔寺游客的四种旅行 模式[12];刘法建、章锦河等分析了屯溪旅游线路模式 中各主要节点的角色和作用[13];朱明等初步建立国 内旅游线路空间模式的约束条件,归纳出六种主要 的旅游线路模式[14]。总体来看,迄今专门对旅游线路 空间模式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都非常有限 [1],尤 其缺少对国内旅游线路模式和目的地节点空间格 局与特征的定量分析。
旅游线路模式类型
单目的地 单目的地式 旅行模式 营区基地式
往返式 多目的地 完全环游式 旅行模式 区域环游式
中心集散式 合计
表 1 不同客源地旅游线路模式的类型比较 Tab.1 Compar ison of types of tr avel itiner ar y patter n among or igins
总体来说,我国国内旅游者中远程旅行倾向于选择 多目的地模式,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2]。但统计结 果表明,尽管已经排除 2 日内的周末休闲行程,单 目的地在我国仍是一种重要的中远程旅行模式,约 占总样本的 1/4;多目的地旅行中,往返式、完全环 游与区域环游为最主要的三种模式(表 1)。
2 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
内享有高知名度,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完善的服务 接待设施,多种多样的旅游吸引物和丰富的娱乐活 动[14],如北京、厦门、三亚、张家界、黄山、武夷山、丽 江等目的地不仅具有知名度高的旅游资源,而且资 源类型丰富独特,适宜度假休闲,目前也是我国主 要的度假胜地(表 2)。基地型目的地的功能主要是 为周边高品质的旅游景区提供交通、食宿等服务设 施,通常交通距离可以一日来回,本身可以拥有丰 富的旅游资源,也可以仅提供接待服务,其主要吸 引物与提供服务设施的基地之间是共生的关系[3], 例如西安之与法门寺、华山等,拉萨之与纳木错、羊 卓雍错等,贵阳之与黄果树、青岩古镇等。
24
6.96
215
22.14
57
21.76
80
23.19
36
3.71
19
7.25
6
1.74
971
100
262
100
345
100
54 26.47
53 25.98
57 27.94
4
1.96
204
100
成都
频次 / 份 占比 /%
18
11.25
7
4.38
62
38.75
45
28.13
21
13.13
7
4.38
第 11 期
史春云,张宏磊,朱 明:国内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分析
1919
信息,同时也是散客出行的重要参考,据此以旅行 社网站公布的旅游线路报价单为数据来源,选择出 游潜力较强的国内客源地———北京、上海、广州和 成都[19],选取全国前 50 强的著名旅行社在 2009 年 1—2 月期间的旅游线路报价单作为统计分析数据。 由于城市居民在其惯常环境之内或其周边区域的 休闲活动要比前往胜地型目的地的活动来得频繁, 通常一日游圈层主要分布在距城市 140km 的腹地 内,二日游的出游半径约为 300km[20]。为避开周末休 闲旅游方式,排除短程旅行的干扰,更好地总结我 国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选择出游天 数≥3,出游半径>300km 的旅游线路,共计 971 份 线路报价单 (北京 262 份、上海 345 份、广州 204 份、成都 160 份)。
2.1 旅游线路模式类型与空间分布 经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中远程旅游线路可以分
为两种单目的地和四种多目的地旅行模式 (图 1)。
图 1 我国旅游线路模式的类型划分 Fig.1 Types of tr avel itiner ar y patter n in China 注:S1、S(2 营区基地式)为单目的地模式;M1—M4 分别为中心集散、 完全环游、往返、区域环游模式。
160
100
由于我国大部分旅游热点区域内交通条件的 限制,使得重复使用同一条路径的往返模式出现频 率高[14]。与朱明等研究相比,虽然已经排除了短途旅 行的影响,但可以看出往返式旅行模式在我国仍占 最大比重。往返式与中心集散式都涉及到往返线路 重合,属于受交通线路与可达性制约比较大的旅行 模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广西、西藏和江西(图 2),尤以四川和西藏最为典型。如四川以成都为中 心,所有旅游线路成辐射状,即使直线距离相邻,但 由于地形导致的交通阻滞,必须回到成都再到下一 个目的地;西藏旅游线路主要为以拉萨为中心的东 线(拉萨—林芝)和西线(拉萨—日喀则)。
从我国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分布来看 (图 2),长 三角是我国旅游目的地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云南、 海南、四川、广西、北京等地是旅游线路中出现频率 最多的目的地区域,其中丽江、昆明、三亚、桂林、张
家界、杭州、海口、北京等是我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 地(表 2),西北、青藏、内蒙古、东北、湖北、珠三角、 淮海区是中远程旅游线路中目的地分布密度小、出 现频率低的区域,整体呈现出我国中远程旅游线路 中目的地区域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存在旅游热点 区域与相对较冷、甚至空白区域,即人们出行距离 越远,越倾向于选择知名度大的旅游目的地。
区域环游式旅行模式体现出对枢纽型旅游目 的地的依赖,是区域内旅游资源与交通枢纽城市 (旅游中心集散地,多为省会城市) 之间的合作共 赢,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忻州五台山、平遥古城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