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平等师生关系的体现
作文师生关系中的平等和尊重
![作文师生关系中的平等和尊重](https://img.taocdn.com/s3/m/082d5a5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1.png)
作文师生关系中的平等和尊重作文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以及个人发展。
而在这样的关系中,平等和尊重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师生关系中的平等与尊重,并提出如何实现和维护这种关系的方法。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是指在教育环境中师生之间地位的相等和权利的平衡。
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的权力不应该被滥用,而是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
首先,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师长们摒弃对学生的歧视和偏见。
不论学生的出身、性别、种族或身体状况如何,他们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
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独特之处,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去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能。
其次,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开放和包容的沟通渠道。
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应该被视为思考和决策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他们发言的权利和机会,同时教师也应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力提供公平和平等的机会给每个学生。
不应该有任何不公正的偏袒或对待。
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应该客观公正,并基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努力程度。
二、尊重的师生关系尊重是指在师生关系中,双方对对方的权利、隐私、感受和观点持尊重的态度。
尊重是建立健康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
教师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理解和接受这些差异,并以个性化的方式对待每个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和资源。
其次,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和信心。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真诚、正直和诚信的品质。
只有当学生相信教师是真心关心他们的,才会主动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而教师也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努力提高。
最后,尊重还包括教师对学生意见和建议的重视。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师生、生生互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师生、生生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559b921255270722192ef7a1.png)
“互”是交替、交互、相互,“动”是使起作用或变化。
互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行为主体借助于一定的手段,与他人(或环境)和自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
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
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注入式思想的支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灌注”过程,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和学生缺乏主动交流,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
而互动式教学法恰恰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这些理念。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冲破意识阀门而释放出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共振,达到双方的最佳效益。
“互动式”教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按一个积极的调研过程进行教学,并着重于认真思考,向“现实生活”学习。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他是机遇对教与学关系的审视和思考。
他是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与学的新体系,主张以交往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和途径,在交往中通过人与人、人与文本间的视界融合生成一个新的、个体化的意义世界,实现精神世界的拓展和人生经验的增长。
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中。
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与个别学生、部分学生、全体学生之间互动、学生和教学媒介的互动等,既可以是口头上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是书面上的。
浅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浅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6bf00b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a.png)
浅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师生关系的建设,力求构建一种和谐、积极、尊重的教学氛围,以提高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成绩差异或者其他原因而对其有所偏袒或歧视。
只有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而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也会更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关系应该是信任的。
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使教学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教师应该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新的学习方式。
而学生也应该信任教师,相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愿意把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向教师请教。
在信任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更加勇敢地尝试,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师也会更加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师生关系应该是尊重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应该一刀切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的职业和教学方法,不应该在课堂上任意打岔或者扰乱秩序。
在尊重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会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发展,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随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而学生也会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和专业权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师生关系应该是合作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孤独地在讲台上讲课,而是与学生一起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进步和困惑,与学生共同商讨和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更加互动和丰富。
而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和教师一起共同探讨问题,积极反馈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平等造就师生关系的和谐
![平等造就师生关系的和谐](https://img.taocdn.com/s3/m/a593522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6.png)
平等造就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牵动着师生双方的情感,更直接影响着学习、成长的质量和效果。
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而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实现师生双方的平等。
只有平等对待师生,才能真正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处。
平等对待师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师生之间不同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同时也决定了他们的权力关系。
在教育环境中,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者,而学生是老师的学习对象、教育对象。
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就可以随意对待学生,而学生就必须绝对服从老师。
平等对待师生是指,在师生交往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利益,学生也要尊重老师的人格和权威。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建立起与和谐的关系。
平等对待师生需要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处于不同的角色中的,老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而学生的责任是努力学习、尊重老师和同学。
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和学生都要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能任意推诿、凌驾或逾越对方。
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对待,建立和谐关系。
平等对待师生需要体现在行动中。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要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愿意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帮助。
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才能真正彼此平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平等对待师生需要纠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师生之间虽然要平等相待,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放任自流。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有权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进行批评、指导和纠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及时改过自新。
课堂教学中平等师生关系的体现
![课堂教学中平等师生关系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be6b1738f111f18583d05ae4.png)
课堂教学中平等师生关系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看做理性的人,理解与尊重学生,与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求知欲。
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案例一、背景介绍在世界教育史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直是争论的话题,形成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和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
我国近年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改革中提倡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与对话的关系。
教师角色在新课改背景下发生着根本转变,每个教师不仅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还要转变唯自己是知识来源,唯自己是权威的观念。
要将学生看做理性的人,理解与尊重学生,与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求知欲等。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构建和体现平等师生关系呢?基于此问题,对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片段进行了观察与记录,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二、案例片段一:在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主要介绍了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是关于各种平面图形的一些认识。
她将本课中所要学习的图形画在黑板上,开始提问学生。
师:“昨天我请大家预习了有关图形……请同学说一说上面的图形。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师:“现在把小图形分分类,想一想,怎么分?跟同学说一说。
”(教师在座位间来回走动,并不时的指导学生)最后,学生进行成果的汇报。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由第七排的第一个男生回答,再由第八排的第三个女生来补充,接着又鼓励第五排第二个男生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是第一排第三个男生回答,再由第五排第三个男生站起来纠正。
在小组讨论完后,老师让第一排第五个男生和第三排第2个男生来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片段二:在接下来的10分钟内,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四边形的特点。
师:“……研究四边形,看看有什么特点?”生1:“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如何体现教师平等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佐证材料
![如何体现教师平等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佐证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4d54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6.png)
如何体现教师平等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佐证材料1.引言1.1 概述教师平等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原则之一。
在教育的大舞台上,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不论其背景、成绩或其他身份特征。
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公正和无私的态度,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并竭尽所能去关心和爱护他们。
这种平等对待和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首先,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体现了公正和尊重。
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教师应该避免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歧视,不论是基于性别、种族、宗教、家庭背景还是其他特征。
只有在平等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公平和尊重,才能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
其次,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知心朋友。
学生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和实现潜能。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构建健康的教育环境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总之,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平等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至关重要。
这种平等对待和关爱不仅体现了公平、尊重和人性的价值观,更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用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为他们建立一个平等、尊重和有爱的教育环境。
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实现个人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用于介绍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让读者对文章的展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通过明确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证逻辑。
首先,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展开。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本文的主题,并对教师平等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重要性进行简要说明。
如何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的交流?
![如何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的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651336d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b.png)
如何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的交流?促进组织师生之间平等、十分尊重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言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能进一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平等、尊重的师生交流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一、平等自由谦让的师生交流的意义平等、谦让的师生交流,可以让师生双方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以平等的态度沟通和互动。
这样的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时,他们更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提问,并通过思考和探索。
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其全面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平等的交流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确立起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情感纽带,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平等、谦让的师生交流能营造温馨、积极主动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能提高学习效果。
二、进一步促进平等、谦让的师生交流的策略1. 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平等意识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尽量减少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将学生视为合作伙伴,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 建立起民主的课堂规则,保障学生参与权利制定民主合理的课堂规则,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公开发表观点,并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
共同营造理解宽容的课堂氛围,包容学生犯错误,并指导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交流互动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
![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https://img.taocdn.com/s3/m/a3f559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7.png)
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核心。
在这个关系中,师生平等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常常被不平等、不尊重所困扰。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用爱心来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
爱心,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
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心,才能构建起平等的桥梁。
而这种爱心并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坚持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因某些学生的特殊情况而对他们歧视或忽视。
相反,老师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均等的机会和平等的对待。
同样,学生也应该懂得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用自己的努力和表现来回报老师对他们的爱心。
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还需要平等的心态。
在师生关系中,平等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老师不能因为自己拥有更高的学识和经验,就过于自负和高高在上。
相反,老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价值观。
学生也应该注重平等的心态,不论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成绩如何,都应该对待老师和同学都是平等的。
只有在彼此的平等心态下,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桥梁。
除了爱心和平等的心态,还需要双向的沟通。
师生之间的沟通,就好比桥梁的桥墩,是师生之间联系的关键。
老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而学生也应该主动和老师沟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困惑,不要将问题憋在心里。
只有通过积极的双向沟通,才能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信与互动,从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还需要相互的尊重和理解。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方式,而理解则是平等关系的基础。
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价值观,不要因为学生的不同而对他们进行评判和歧视。
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的人格和权威,理解老师的教育目的和方法。
双方要有宽容的心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差异,以包容和谅解的方式来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桥梁。
用真诚的关怀和支持来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004a4d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a.png)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一理念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真正体现这一理念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认知。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被视为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而在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官”,而是与学生并肩前行的“伙伴”。
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互动,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
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不应直接批评或否定,而是以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
比如,教师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不过我们再一起想想,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支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宽松自由的,让学生能够在其中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这样的氛围。
比如,在教室的布置上,可以设置一些展示学生作品和成果的区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尊重。
在课堂规则的制定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使规则更符合他们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教师的语言和态度也对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使用亲切、温和的语言与学生交流,避免使用生硬、严厉的语气。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处理,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训斥,而是私下与学生沟通,了解原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b1a1aa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0.png)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尊重、理解和爱为基石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石,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当今时代,学生群体日益多元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尊重学生,平等对话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完全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发挥长处,实现自身潜能的最大化。
2. 建立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主动积极聆听学生声音。
教师应避免“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表达,并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意见。
课堂里,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创造和谐开放、宽容的课堂氛围。
3. 尊重学生的隐私和尊严,维护学生的权益。
教师要意识到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隐私和尊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隐私,避免过度干涉学生的个人生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理解学生,共建信任1.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心理特点。
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2. 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教育不是简单的引导,而是引导和帮助。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适时的帮助和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3. 创造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情感纽带。
教师的真诚和关怀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建立情感纽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爱。
三、关心呵护学生,传递正能量1. 以爱为本,传递正能量。
教师的爱是无私的付出,是教育的核心。
教师要用爱和耐心去感染学生,用爱和鼓励去激励学生,用爱和包容去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如何理解和处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怎样做才能公平地对待
![如何理解和处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怎样做才能公平地对待](https://img.taocdn.com/s3/m/2153f5e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d.png)
如何理解和处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怎样做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教师认为: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无论知识还是经验和教师相比还存在差距,怎能是平等的呢?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答:《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随着现代教育观、学生观的不断发展,师生平等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
而从教师“依法执教”的角度讲,教育教学中也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现代教育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一个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过程。
二、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态度、方式等都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为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教师要做到爱护、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自主的个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做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和研究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主动与学生沟通,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树立学生服务的思想,主动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同时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素养,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树立自己的威信。
例如在一次的课堂上,一个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跟人家说话,我轻轻地走过去,笑着对他说:“你是否有什么好的建议呢?能说说嘛?”同时轻轻地敲了敲他桌子,很快他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下课后他主动来找我道歉。
作为一名教师,应要心胸宽广,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
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教师应采取宽容态度,适当加以疏导,不激化矛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由于表现欲与情绪控制力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往往会出现迷惘、困惑、冲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心理断奶期”,加上知识阅历限制和社会家庭影响,如果在学校得不到教师的理解,而教师又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听之任之,放任自由或者埋怨批评,粗暴干预,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fd2adaf7e21af45b207a858.png)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依据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课堂教学,必然地存在着目标统一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矛盾.能有效地解决矛盾;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地学习.“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理论观念早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通过学生在教师主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更要加强学生间的信息传递,这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分组讨论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分组讨论,是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的发展.讨论中,各层次的学生都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中观摩同伴的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讨论的过程,是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要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讨论结束后,每小组再指令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的结果。
同时老师作适当的点拔。
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与同学的共同合作中,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
二、同桌互动同桌互动,也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
我常常在同桌之间开展“比一比”的数学教学活动。
同桌两位学生,甲说乙听,乙说甲听。
讲完后;同桌之间评出优胜者,老师给子表扬。
这样学生在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新知识,尤其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再次学习的机会,便于及时掌握知识,同样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三、作业互批作业批改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批阅作业不仅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效果,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反思,诊断教学中的症结,修改、完善并作出第二次教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作业批改,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或同桌互批,在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同时,加以改正并将出错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以及作业中解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并及时记录张贴于“学习园地“中让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ca6c803763231126edb1176.png)
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众所周知,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可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学校、班级的面貌。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挖掘并发展每个孩子独特的禀赋与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产生出强烈的自信和自尊。
师生之间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会使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因此,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建立和谐、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构建和谐教育氛围,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更是其内容和任务。
那么,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该如何与自己的学生一道去构建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1.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做到无私奉献人们把教师比作是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也应该象蜡烛一样给学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园丁一样精心栽培心爱的花木,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注全部的爱。
这种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
这种爱应该是经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给学习好的同学,而对后进生冷若冰霜。
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尊心,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最终就会弃学。
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了解学情,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
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也应该学会说“对不起”,并注意改正。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对学生满怀期待之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待,一定会给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
期待事实上就意味着一种信任,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
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部分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5488d9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a.png)
教育探讨25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张冬梅教育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我们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教孩子们知识,还需要我们培育孩子们具有健壮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
当今社会媒体众多,促使孩子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因为见多识广,很多事物已经不能够轻易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有效的引起他们的兴趣。
虽然孩子们相对懂得更多,思维方式更加灵活,但是由于年龄阅历的关系,缺乏持久的耐力,自我控制力差。
为了让孩子们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得到更好地锻炼和发展,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把教学中设立的目标,植入的内容在有效的时间内变成自己的知识。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喜欢这个老师,才会完全地信任并且言听计从,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这里看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孩子们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认为和孩子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分以下四步走: 一、提高素质,身教言传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这个行业就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行业,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充实自我,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此来增加个人的教学魅力,从而用学识和能力征服孩子们。
达到自我拥有一桶水,分给孩子数杯水的目的。
同时在日常要注意提高自我修养,一言一行都要起到模范作用,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受到正能量的影响,喜爱老师,敬佩老师,模仿老师,从而完成教师言传身教的使命。
二、建立信任打开心扉信任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使人与人之间卸下防备和伪装,更加放心的交往。
我们作为教师,要想让孩子们无条件的接受我们传授的知识,必须让孩子们信任我们。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只局限在课堂。
即使下课了,我也不会马上离开教室。
我会选定目标坐在孩子的座位上,和孩子们聊天,听他们分享他们的快乐,倾诉他们的烦恼甚至愤怒,去和他们哈哈大笑,陪他们伤心或者打抱不平。
我把自己放在孩子们的角度抚慰她们受伤的心灵,劝诫他们执拗的思想,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问题,让孩子们信任我,从而打开心扉和我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平等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平等](https://img.taocdn.com/s3/m/355a83a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1.png)
教学管理课程教育研究224 学法教法研究(四)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学校将教师一切工作进行量化,以量化管理主导学校的绩效管理,使教师产生穷于应付量化积分、追求急功近利效果的局面,而更多积分之外生动丰富的工作因积分无从体现而被忽视、被遗弃、被掩埋。
(五)绩效考核主体不全面卫校的考核主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主管部门;二是学生。
考评者难免产生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或以挑剔的眼光对待被考评教师,考评者和被考评者之间出现不平等。
作为考核主体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信息反馈评定。
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受批评的学生对教师反馈会有不公平现象。
(六)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短期行为学校教师绩效管理规定,考核是以五个学年为一个周期,将五学年考核成绩之和进行排名,实行末位淘汰。
对于末位淘汰者,教师普遍认为即使是努力工作,每年都会至少有一个末位的,就要降到下一级别岗位,大大的弱化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中职学校教师绩效管理的优化路径(一)科学制定绩效计划确定绩效指标中职学校的战略目标是:建成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各中职学校在设计绩效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学校战略目标进行有效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特别是教师岗位,让每个教师感到肩上的重任。
(2)针对教学对象特点制定绩效指标。
(3)针对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来制定绩效指标。
(4)优化原有绩效指标。
(二)绩效管理实施计划系统性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通常会对整个学校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进行。
(1)绩效管理的导入。
应该让教师明确学校推行绩效管理制度目的意义及方法。
(2)评估者的选择。
教师绩效管理的评估主体包括上级、同级、本人、学生、家长。
(3)绩效沟通。
教学考核办要及时将教师的优缺点反馈给教师本人。
教师要充分利用绩效管理系统,自觉努力工作,提高个人工作成效。
(三)重视绩效结果的反馈绩效反馈是绩效评估的延续,也是绩效管理的最后一步,其主要方式是绩效面谈。
在面谈过程中,管理者对教师完成的绩效给予肯定的同时,对未完成的绩效,与教师坐在一起共同分析其中原因,并帮助教师就如何改进绩效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f55fc6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0.png)
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班级中,教师应该视每个学生为平等的个体,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思想、观点和感受,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保持平等地位。
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需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需求。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和受益者,他们对学习和生活有着自己的看法和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进而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如开展个别谈话、给予正面反馈、利用班级公告板、使用电子邮件等。
通过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关心。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五、给予学生积极的支持和鼓励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支持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以鼓励和赞扬的方式,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建立在和谐的课堂氛围基础上。
教师应该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并避免对学生的羞辱和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平等师生关系的体现
作者:李清薇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4年第01期
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看做理性的人,理解与尊重学生,与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求知欲。
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案例一、背景介绍
在世界教育史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直是争论的话题,形成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和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
我国近年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改革中提倡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与对话的关系。
教师角色在新课改背景下发生着根本转变,每个教师不仅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还要转变唯自己是知识来源,唯自己是权威的观念。
要将学生看做理性的人,理解与尊重学生,与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求知欲等。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构建和体现平等师生关系呢?
基于此问题,对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片段进行了观察与记录,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二、案例
片段一:
在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主要介绍了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是关于各种平面图形的一些认识。
她将本课中所要学习的图形画在黑板上,开始提问学生。
师:“昨天我请大家预习了有关图形……请同学说一说上面的图形。
”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
师:“现在把小图形分分类,想一想,怎么分?跟同学说一说。
”(教师在座位间来回走动,并不时的指导学生)
最后,学生进行成果的汇报。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由第七排的第一个男生回答,再由第八排的第三个女生来补充,接着又鼓励第五排第二个男生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是第一排第三个男生回答,再由第
五排第三个男生站起来纠正。
在小组讨论完后,老师让第一排第五个男生和第三排第2个男生来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片段二:
在接下来的10分钟内,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四边形的特点。
师:“……研究四边形,看看有什么特点?”
生1:“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
生2:“……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
”
师:“能再仔细些吗?重点放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
”
师:“我们一同回忆一下,正方形都有哪些特点?”
生3:“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
……
师:“很好。
有同学说出长方形的特征吗?”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问了第三排第五个男生,第六排第四个女生,第五排第一个男生。
片段三:
在接下来的五分钟内,教师提问了第八排倒数第二个女生。
师:“……你起来回答一下,从刚才同学总结的特征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我觉得结论是……”
师:“刚才有哪位同学听到了她的发言,觉得她说得怎么样?”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转过身去写板书,写的并不是学生的发言的内容,当这位学生回答完毕,老师开始提问“有哪位同学听到她的发言”,学生沉默,无人举手,教师接着讲授下面的内容。
三、评价
这堂课,总体上看来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从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没有表现出“唯我知识,唯我权威”的理念,而是将学生看作拥有足够学习能力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是一味地讲授与灌输,而是将学生看作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的能力,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片段一中,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的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师要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她首先用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图形的特点后,再进行归纳与总结。
这符合学生易于了解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一点点的自主探究,最后再进行总结与归纳。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与对知识的牢固掌握。
(二)创造了平和、和谐与研讨的对话环境
赵老师在这堂课中,没有表现出教师的绝对权威,而是在一种相互探究、相互研讨的对话环境中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片段二中,对于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师先让学生讲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再让学生将早点放在梯形和正方形上。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说“能再仔细些吗?我们一同回忆一下。
还有同学能说出长方形的特征吗?”等研讨与商量的语气,而没有立即否定学生的答案,或是马上给予纠正,而让学生与自己一起继续进行纠正与探究,再进行研讨。
(三)肯定学生的个人价值,赞赏有方
个人的价值是将自身的价值建立在自我确认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对比与对他人的贬低来获得确认。
在这堂数学课中,赵老师对于学生的夸奖,没有用“你比某某说得好,或是某某表现最好”之类的表扬话语,而是对学生自身的优点与闪光点给予了肯定与鼓励。
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师使用了“你真像个数学家一样,真聪明!真是太棒了”的鼓励话语,既是对学生回答正确的肯定,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既让学生获得了一种价值认同感,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四、反思
(一)学生性别差异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教学片段一中,教师上课一开始所进行的提问,都集中于男生,在这教学环节中,提问了六男一女。
学生的性别差异在这个环节中明显地展现出来。
(二)平等应贯穿到每个教学细节
在教学片段三中,有个女同学进行发言的时候,教师只顾写板书而没有听学生的回答,因此,未做任何的点评,就继续进行了教学内容。
教师没有给予这位学生同等的尊重和重视。
这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以及自尊心受打击。
(三)教师肢体语言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教学片段三中,有两位同学上去演示,但是教师对第一位同学明显表现出了亲切,而对第二位实行了远观,而且在表扬和点评的时候也存在差异。
这一举动可能会使第二位同学产生误会或是错觉,没有受到教师同等的重视。
总之,这堂课积极地贯彻了师生平等的理念,总体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话语权,但在某些教学细节上仍有不足。
参考文献:
[1]王水萍.怎样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J].时代教育,2008,(07).
[2]张金秀,王立永.“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J].前沿,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