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第01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无机化学》PPT课件

•不能参与成键的、已配对的电子称为孤对电子,孤 对电子占据的轨道不能参与成键,这样的轨道称为 非键轨道
示例 (1)
NH3 • HNH=10728’ • 成键电子对数:3 • 孤对电子数目:1
H2O • HOH=10430’ • 成键电子对数:2 • 孤对电子数目:2
示例 (2)
总结
杂化轨道 类型
• 出发点是分子的整体性,重视分子中电子的运动 状况,以分子轨道的概念来克服价键理论中强调 电子配对所造成的分子电子波函数难于进行数学 运算的缺点。莫利肯把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分子 轨道,可用数学计算并程序化。分子轨道法处理 分子结构的结果与分子光谱数据吻合,因此50年 代开始,价键理论逐渐被分子轨道理论所替代。
• 分子型共价单质
I2
P4
• 原子型共价化合物 SiC
共价键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共价键理论(经典Lewis学说): 1916年,美国路易 斯(G.W. Lewis) 提出两原子各提供1个或2个电子作 为两原子共有,使每个原子都具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 ,共有电子与两原子核相互吸引而使两原子相互结 合。这种原子间的结合称为共价键。1923年出版“ 价键和原子、分子的结构”,系统阐述了他的价键 理论,并提出了描述这种共价结合的图示法(路易 斯结构式)。被称为八隅说。 •1919年美国朗缪尔(I. Langmuir):一种原子间共用 电子对可以不是来自两原子,而是由一个原子单独 提供的(路易斯-朗缪尔理论)。 作为化学键的经典电子理论,电价理论和共价键理 论在化学键理论发展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 方向性:各原子轨道在空间分布方向是固定的,为了满足轨道的最大程度重叠,原子 间成的共价键,必须具有方向性。
共价键类型
• 键 原子轨道沿成键原子间联线的方向头对头
示例 (1)
NH3 • HNH=10728’ • 成键电子对数:3 • 孤对电子数目:1
H2O • HOH=10430’ • 成键电子对数:2 • 孤对电子数目:2
示例 (2)
总结
杂化轨道 类型
• 出发点是分子的整体性,重视分子中电子的运动 状况,以分子轨道的概念来克服价键理论中强调 电子配对所造成的分子电子波函数难于进行数学 运算的缺点。莫利肯把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分子 轨道,可用数学计算并程序化。分子轨道法处理 分子结构的结果与分子光谱数据吻合,因此50年 代开始,价键理论逐渐被分子轨道理论所替代。
• 分子型共价单质
I2
P4
• 原子型共价化合物 SiC
共价键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共价键理论(经典Lewis学说): 1916年,美国路易 斯(G.W. Lewis) 提出两原子各提供1个或2个电子作 为两原子共有,使每个原子都具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 ,共有电子与两原子核相互吸引而使两原子相互结 合。这种原子间的结合称为共价键。1923年出版“ 价键和原子、分子的结构”,系统阐述了他的价键 理论,并提出了描述这种共价结合的图示法(路易 斯结构式)。被称为八隅说。 •1919年美国朗缪尔(I. Langmuir):一种原子间共用 电子对可以不是来自两原子,而是由一个原子单独 提供的(路易斯-朗缪尔理论)。 作为化学键的经典电子理论,电价理论和共价键理 论在化学键理论发展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 方向性:各原子轨道在空间分布方向是固定的,为了满足轨道的最大程度重叠,原子 间成的共价键,必须具有方向性。
共价键类型
• 键 原子轨道沿成键原子间联线的方向头对头
无机化学基础全套课件ppt全册电子教案

的分子,都是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称为共价分子,它包括单质分子和化合
物分子。
化学键
共价键
H2、HCl两分子虽然都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但这两个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有
区别的。H2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
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因此成键原子不显电性。这
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如Cl2、O2、N2等是由非极性键
空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原子的组成
原子核
原子核发现以后,科学家又进一步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它是由更小的
微粒质子和中子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
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由于原子显中性,所以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也等于核外电子数。既表示为:
核电荷数(Z)=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 +
极性
分子
+非极性
分子
- +
固有偶极
-
+
诱导偶极
诱导力
分子的作用力
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的偶极矩为零,似乎不存在相互作用。事实上分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都处在不断运动
中,经常会发生正、负电荷重心的瞬间相互位移,从而产生偶极。这类偶极称为瞬时偶极。当两个
或多个非极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靠近时,就会由于瞬时偶极而发生异性相吸的作用。这种由瞬
1s2
2
3
Li
1s22s1
2
1
4
Be
1s22s2
2
2
5
B
1s22s22p1
2
3
6
C
1s22s22p2
物分子。
化学键
共价键
H2、HCl两分子虽然都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但这两个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有
区别的。H2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
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因此成键原子不显电性。这
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如Cl2、O2、N2等是由非极性键
空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原子的组成
原子核
原子核发现以后,科学家又进一步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它是由更小的
微粒质子和中子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
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由于原子显中性,所以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也等于核外电子数。既表示为:
核电荷数(Z)=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 +
极性
分子
+非极性
分子
- +
固有偶极
-
+
诱导偶极
诱导力
分子的作用力
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的偶极矩为零,似乎不存在相互作用。事实上分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都处在不断运动
中,经常会发生正、负电荷重心的瞬间相互位移,从而产生偶极。这类偶极称为瞬时偶极。当两个
或多个非极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靠近时,就会由于瞬时偶极而发生异性相吸的作用。这种由瞬
1s2
2
3
Li
1s22s1
2
1
4
Be
1s22s2
2
2
5
B
1s22s22p1
2
3
6
C
1s22s22p2
无机化学幻灯PPT课件

4 2
• 2Mg + Si = Mg2Si 单一的酸不能与 Si 反应,钝化,Si 可溶于 HF-HNO3 混酸中
3 Si + 18 HF + 4 HNO3 ——— 3 H2SiF6 + 4 NO↑+ 8 H2O Si 和强碱的作用类似于砷,比砷更容易些
Si + 2 NaOH + H2O ——— Na2SiO3 + 2 H2↑
2021/6/30
3
第3页/共46页
• (1) SiCl4 + 2Zn = Si + 2ZnCl2 • (2) SiO2和C混合,在电炉中加热:
SiO2 + 2C = Si + 2CO↑ • (3) SiO2 + CaC2 = Si + Ca + 2CO • (4) 硅烷的分解: SiH4 = Si + 2H2
the main component in silicon nitride ceramics, which have relatively good
shock resistance compared to other ceramics.
Rollers made of silicon nitride ceramic are sometimes used in high-end skateboard bearings, due to the material's shock and heat-resistant characteristics. It is also used as an ignition source for domestic gas appliances, hot surface ignition.
无机化学第一章 PPT课件

若溶液由溶剂 A 和难挥发非电解质 B 组成:
* * pA = p* (1 x ) = p p A B A A xB
* Δp = p* p = p A A A xB
在稀溶液中:
nB nB nB xB = = = bBM A nA + nB nA mA /M A
由以上两式得:
Δp = p MAbB = kbB
(a) 在生理盐水中
(b) 在低渗 NaCl 溶液中
(c) 在高渗 NaCl 溶液中
图 1-2
红细胞在不同浓度 NaCl 溶液中的形态示意图
将红细胞置于渗透浓度高于 320 mmol· L-1 的 高渗 NaCl 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细 胞逐渐皱缩,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质壁分离。
例题
2.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 由小分子和小离子所产生的渗透压力称为 晶体渗透压力。 由大分子和大离子所产生的渗透压力称为 胶体渗透压力。 血浆的渗透压力主要是晶体渗透压力,而 胶体渗透压力很小。在 37 ℃ 时,血浆的渗透压 力为 770 kPa,其中胶体渗透压力仅约为 4 kPa。
(二) 渗透压力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1877 年,弗菲尔发现如下两个规律: (1)在热力学温度一定时,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渗透压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2)在浓度一定时,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 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1886 年,范托夫归纳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 透压力与浓度和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电解质稀溶液,渗透压力的计算公式可 以改写为:
= cos, B RT
例题
(四)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1.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是 以血浆的渗透压力或渗透浓度为标准来衡量的, 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为 280~320 mmol· L-1。医 学上规定渗透浓度在 280~320 mmol· L-1范围内的 溶液为等渗溶液;渗透浓度小于 280 mmol· L-1的 溶液为低渗溶液;渗透浓度大于 320 mmol· L-1的 溶液为高渗溶液。 将红细胞置于渗透浓度为 280~320 mmol· L-1 的等渗 NaCl 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 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将红细胞置于渗透浓度低于 280 mmol· L-1 的低渗 NaCl 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 细胞逐渐胀大,最后破裂,释出血红蛋白使溶液 呈浅红色,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溶血。
无机化学(本科)全套教学课件pptx-2024鲜版

9
酸碱平衡常数计算与应用
2024/3/28
酸碱平衡常数定义
01
表示酸碱反应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的比值。
酸碱平衡常数计算
02
通过测定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利用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计算。
酸碱平衡常数应用
03
用于预测酸碱反应的方向、程度和速率,以及判断酸碱的强度。
10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影响因素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 子。 2024/3/28
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分类, 如金属与非金属、酸与碱等。
氧化数概念
表示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状态, 通过计算化合价确定。
14
原电池与电解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工作原理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负极和电 解质组成。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无机化学(本科)全套教 学课件pptx
2024/3/28
1
contents
目录
• 无机化学概述与基础知识 • 酸碱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 配位化合物与金属有机化学 • 无机固体化学与纳米材料 • 无机合成与绿色合成技术
2024/3/28
2
01
无机化学概述与基础知识
2024/3/28
2024/3/28
沉淀的溶解
利用某些试剂使已生成的 沉淀溶解,如胃药中的氢 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分步沉淀
当溶液中存在多种难溶电 解质时,通过控制条件可 实现分步沉淀,从而分离 出各种难溶电解质。
12
03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2024/3/28
13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类型
《无机化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是通过将|Ψ|2的角度分布部分,即|Y|2随 θ、Φ的变化作图而得到的(空间)图像,它形象地显示出在原子核 不同角度与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大小的关系。图1-1(b)是电子云的 角度分布剖面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剖面图与相应的原子轨道角 度分布剖面图基本相似,但有以下不同之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 图带有正、负号,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习惯不标出正 号);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比相应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要“瘦”些, 这是因为Y值一般是小于1的,所以|Y|2的值就更小些。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五、 多电子原子结构
多电子原子指原子核外电子数大于1的原子(即除H以外 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在多电子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是如何 分布的呢?要了解多电子中电子分布的规律,首先要知道原 子能级的相对高低。原子轨道能级的相对高低是根据光谱实 验归纳得到的。H原子轨道的能量取决于主量子数n,在多电 子原子中,轨道的能量除取决于主量子数n外,还与角量子 数l有关,总规律如下:
无机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一、 原子的组成
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 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 子核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很小,半径约为10-10m;原子核更小,它的体积约为原 子体积的1/1012。如果把原子比喻成一座庞大的体育场,则原 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因此原子内部有相当大 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无机化学(第六版)电子教案——大连理工大学 (1)

积完全可以忽略。
pV = nRT
R---- 摩尔气体常量
在STP下,p =101.325kPa, T = 273.15K
n=1.0 mol时, Vm= 22.414L = 22.414×10-3m3
R=
PV nT
=
101325Pa22.41410-3m3 1.0mol273.15K
R = 8.314 kPaLK-1mol-1
pM
= RT
例1-1 在实验室中,经常会用到无水 无氧操作。操作前必须将装置中的气体用 无水无氧的氮气置换。氮气是由氮气钢瓶 提供的,其容积为50.0 L,温度为 25 ℃、 压力为15.2 MPa。
(1) 计算钢瓶中氮气的物质的量n(N2)和 质量m(N2);
(2) 若将实验装置用氮气置换了五次后, 钢瓶压力下降至13.8 MPa。计算在25 ℃, 0.100 MPa下,平均每次耗用氮气的体积。
= 306.8 mol 28.0g·mol-1
= 8.59103g = 8.59 kg
(2) 已知:p2= 13.8MPa,V=50.0L,T=298K
n2(N2) =
p2V RT
=
13.8103kPa 50.0L 8.314J·mol-1·K-1 298K
= 278.5mol 消耗了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 9.2102 kPa
p2(He) =
0.10M Pa 12 L
5.0 L
= 2.4102 kPa
p = p2(O2) + p2(He) = (9.2 + 2.4)102 kPa = 1.16103 kPa = 1.16 MPa
例1-4:某容器中含有CO2、O2 、N2等 气体的混合物。取样分析后,得知其中 n(CO2)=0.320mol , n(O2)=0.180mol , n(N2)=0.700mol 。 混 合 气 体 的 总 压 p=133.0kPa。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_《无机化学》(理论篇)(第四版)电子教案[4页]
![_《无机化学》(理论篇)(第四版)电子教案[4页]](https://img.taocdn.com/s3/m/a43c3022a1c7aa00b42acb34.png)
无机化学(理论篇)
(第四版)
电子教案
主编: 王宝仁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LO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4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5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第6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7章 分子结构与晶体类型 第8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9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第10章 非金属元素 第11章 金属元素
无机化学(理论篇)(第四版)
前言
本光盘是为王宝仁 主编的新世纪高职高专化工 类课程规划教材《无机化学》(理论篇)(第四版) 一书配套使用的多媒体电子教案。
光盘内容紧扣教材,主要包括绪论、化学基本 概念和理想气体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 法、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与晶体类型、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平衡和配位 滴定法、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
E-mail联系地址:wbr88686@ 编者
2013年12月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无机化学(理论篇)(第四版)
光盘操作简便,链接灵活;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 增减调整,既为使用该教材的广大教师备课和进行多 媒体教学提供了便利,又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参考。
光盘由王宝仁组织研制。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大连 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 谢意。
由于研制时间和编者水平所限,光盘中不妥和错 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
(第四版)
电子教案
主编: 王宝仁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LO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4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5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第6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7章 分子结构与晶体类型 第8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9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第10章 非金属元素 第11章 金属元素
无机化学(理论篇)(第四版)
前言
本光盘是为王宝仁 主编的新世纪高职高专化工 类课程规划教材《无机化学》(理论篇)(第四版) 一书配套使用的多媒体电子教案。
光盘内容紧扣教材,主要包括绪论、化学基本 概念和理想气体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 法、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与晶体类型、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平衡和配位 滴定法、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
E-mail联系地址:wbr88686@ 编者
2013年12月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无机化学(理论篇)(第四版)
光盘操作简便,链接灵活;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 增减调整,既为使用该教材的广大教师备课和进行多 媒体教学提供了便利,又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参考。
光盘由王宝仁组织研制。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大连 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 谢意。
由于研制时间和编者水平所限,光盘中不妥和错 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解题规范,字迹工整,注意有效数字。
基
础 教
3、有问题及时答疑。
程
4、认真做好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参考书
1、吉林大学等 宋天佑等 无机化学(上、下册)
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机
化 学 基
2、北京师范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础
教 程
3、武汉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机
化 学 基
p 1n 1 V R,T p 2 n 2 V R,T
础 教 程
pn 1 V R T n 2 V R T n 1n 2 R VT
n =n1+ n2+
p
nRT V
分压的求解:
pB
nBRT V
p
nRT V
无
机 化 学
pB p
nB n
xB
基 础 教
pB
nB n
pxBp
程
x B B的摩尔分数
1.2.1 溶液的浓度 1.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2.1 溶液的浓度
1. 物质的量浓度 cBnVB,单位 m: o Ll1
例1-2: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
体。其中n(NH3)=0.320mol,n(O2)=0.180mol,
n(N2)=0.700mol。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33kPa。
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无
机 化
解:n= n(NH3)+n(O2)+n(N2)
学
=0.320mol+0.180mol+0.700mol
础
8、苏小云等 工科无机化学 (第三版)
教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程
9、黄可龙等 无机化学
科学出版社 2007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1 气体定律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1 气体定律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基 础 教
无机化学课程——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专业以及 近化学类专业的第一门重要化学基础课。
程 无机化学内容: 1.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第1~7章);
2. 物质结构基础理论(第8~11章);
3. 元素化学基本知识(第12~18章)。
几点教学要求
1、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记好笔记,及时复习。
无
机 化 2、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16开纸),
16m 2 ol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 计算p,V,T,n中的任意物理量
无
pV = nRT
机 化
2. 确定气体的摩尔质量
学 基
pVnRT
础 教 程
pV m RT M
n m M
M mRT pV
M = Mr gmol-1
3. 确定的气体密度
M mRT
无
pV
机
化 学 基
M RT
p
础
教 程
力为600 kPa ,经实验测得其中CO和H2的体
积分数分别为0.60和0.10。计算CO和H2的分 无 压。
机
化 学
解:根据, pB B p
基
础
p(CO) = 0.60×600kPa = 3.6×102 kPa
教 程
p(H2) = 0.10×600kPa = 60 kPa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27℃时氧气的压力为10.1MPa。计算钢瓶内
氧气的物质的量。
无
解:V = 40.0 L = 4.0×10-2 m3,
机 化
T = (27+273.15) K = 300.15 K
学
p = 10.1 MPa = 1.01×107 Pa
基 础
由 pV = nRT 得:
教 程
n
pV RT
81.0 .3 11 1 m 704 P-1o JaK 4 l-.10 3 10 0 .21m 0K 5 3
基 础
=1.200mol
教 程
p(N3H )nN n3H p
0.32013.03kPa35.5kP 1.200
p(O2)n(O n2) p
无
0.180133.0kPa20.0kPa
机
1.200
化
学
基 p(N2) = p- p(NH3)-p(O2)
础
教
= (133.0-35.5-20.0) kPa
程
R——摩尔气体常数
无 在STP下,p =101.325 kPa, T=273.15 K
机 化
n=1.0 mol时, Vm=22.414L=22.414×10-3 m3
学 基 础
R pV 101P3 a2 22 5.4 1 1 0 3m 43
nT
1.m 0 o2l7 .13K 5
教
程
8.31J4 mo 1K l1
4、C.E.Housecroft & A.G.Sharpe Inorganic Chemistry 2nd Edition 2005
5、宋天佑 简明无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华南理工大学 古国榜 无机化学(第二版)
无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机
化 学 基
7、邵学俊等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下册)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R=8.314 kPaLK-1mol-1
人们将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称 为理想气体。
无
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
机 化
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有体积完全
学 可以忽略。
基
础
理想气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可以把温度不
教 程
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当做理想气体
处理。
例 1-1 : 某 氧 气 钢 瓶 的 容 积 为 40.0L ,
pM = RT
=m/V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组分气体: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每一种气体叫做组
无 分气体。
机
化 分压:
学
基
组分气体B在相同温度下占有与混合
础 教
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叫做组分
程 气体B的分压。
pB
nBRT V
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
气体分压之和。
无
p = p1 + p2 + 或 p = pB
= 77.5 kPa
分体积:
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B的分体积VB是该 组分单独存在并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
无 压力时所占有的体积。
机 化
VB
nB RT p
学 基
Vn1RTn2RT nRT
础
p
p
p
教 程
VB V
nB n
B—称为B的体积分数
pB p
xB
VB V
B
,
pB B p
例1-3:某一煤气罐在27℃时气体的压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无
机
化
学
基
主教材: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础
教 程
辅助教材: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化学——实用的、创造性的中心科学。
无机化学——一个古老的学科。近60多年来飞跃
无 机
发展,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许多边缘学科。
化 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 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
学
无机材料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