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检验一下吧!
1、读准下列字的音。 夫( )粟( )畔( )
2、解释划线的字词。 A 七里之郭 C 池非不深也 E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G 地利不如人和 B 环而攻之 D 委而去之 F 亲戚畔之 H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A 池 古义: 今义:
B 兵
C 亲戚
古义:
古义:
今义: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 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 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 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 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 的。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教 学 目 标
一、积累文言词语。 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对国 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三.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逐层深 入的论证的写法。 四.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 失 道寡助” 的含义 ;并从中受到教益。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 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 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 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 分痛苦。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 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 主张,宣扬“仁政”、“王道”。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 说。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
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 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 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 治国理想。
学习指导
先要懂得词义、句意,在此 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 识文章的论述特点。
重 点 探 究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分小组接力诵读,看谁 读的好! 2)你能告诉大家哪些词较 重要吗? 3)对照课下注释,试疏通 大意
今义:
4、翻译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wk.baidu.com
5 填空练习 (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是_______时代人,他是孔子以后 的_________。《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____的书。 (2)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_ ⑶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做练习 ①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②对“得道者多助”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 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C.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掌握重点词: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环而攻之 1、七里之城 3、 委而去之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环而攻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之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委而去之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多助之至 6、亲戚畔之
5、亲戚畔之
补充注释:
重点实词 道: 就是王道、仁政 米粟:泛指粮食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城 :内城 郭:外城 君子:施行仁政的人
理清结构:
本文按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的顺序来写的。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攻而不胜 守而败退
(论据)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 ↓ (论据)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守一方而言) ↓
(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小城环而攻之不胜 城高兵利粮足不守
战争需要“人和”
论据: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顺 叛
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人和”的实质
板书设计
天时 不如 地利 地利 不如 人和
举例
攻方失利
守方失利 域民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道理 固国
威天下
治国
“仁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 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 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 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 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 平天下。
拓 展 研 究
1)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 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 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 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背诵全文
2、古今异义:
亲戚: 古: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 庭或它的成员 去 古:逃跑 今:到 ……去 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
词类活用
环:名词作状语 域:名词用作动词
围 限制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征服
讨论 a本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 而逃。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 “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
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 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 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 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文中讲述了“人和”的重要性,你作 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 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 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 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 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 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 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 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 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 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