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李玉婷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文学作品中的感恩主题:通过选取一些具有感恩主题的文学作品,如《小康村的春天》、《草房子》等,让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从中感受到主人公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之心。

2. 阅读杂志、报纸中的感恩故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一些感恩故事,让学生了解真实的感恩事迹,从中学习感恩的重要性和具体方式。

3. 写作中表达感恩之情: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值得感恩的事情,如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等,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感恩之情,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4. 课外活动中的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义工活动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和责任感。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人。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新一代的培养已经开始逐渐科学化、全面化,仅仅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育。

而感恩作为人文精神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予以更加深刻的渗透,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感恩之心。

因此从小学开始对学生们提供感恩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这样才更能够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语文课堂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26-01感恩是一种美德,只有感恩才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良好品德。

教师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地使学生学会感恩他人,热爱他人,孝敬自己的父母,积极地参与到团队建设当中,做一个团队有用的人,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以可见小学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当中融合的重要性。

教师要充分地进行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增强学生的感恩能力。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思想上进行提升和拓展,完善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掘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感恩教育,发挥感恩教育的现实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所能够涉及到的与感恩相关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感恩针对不同的主体,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表达感谢之情。

(一)感恩自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主要条件,如果没有大自然的孕育甚至可能不会有人类的诞生和绵延。

不仅如此,大自然为人们表现出来的蒸蒸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值得学生们去体会和学习。

学生们应当拥有感恩自然的心,感恩地球母亲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感恩湍急的黄河孕育华夏儿女生生不息;感恩西湖美景为繁忙的社会生活增添一抹别样的风情。

(二)感恩祖国正是因为有祖国的存在,人们才能够平安地度过每一天,虽然祖国的概念可能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特别切实的体会,但是祖国是客观存在的,她不仅仅代表着广袤的山川疆域,更是人们的重要家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的支点。

感恩是个舶来词,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语文是最富人文性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这中渗透感恩教育,是社会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要求。

一、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

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把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和风细雨,都是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它还以壮美的山川陶冶我们情操,开阔我们胸襟,哺育我们精神。

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特殊的葬礼》使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鸟的天堂》、《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二)父母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还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三)祖国之恩。

祖国是具体可感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万里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夏明翰英勇就义》《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感恩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让学生知恩图报。

时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十分重视,却极少考虑如何让孩子学会同情和关心、帮助别人,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当前我们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养成了一些不良品质,普遍缺乏爱心、责任心,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小学阶段又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学会感恩,是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中蕴含的点点滴滴的素材渗透感恩教育,让它与语文教育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一、让孩子学会懂得感恩要想感恩,必须先懂得知恩。

知恩就是懂得什么是恩,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长辈的溺爱与教育失当导致了他们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懂得感恩,在学习上表现为拈轻怕重、缺乏责任心、耐挫能力差,甚至个别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要想让孩子们传承父辈传统美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得让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支点。

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

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二、充分挖掘语文中的感恩因素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的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着很多有关感恩的内容。

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感恩因素,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要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 得 三 春 晖 。” 之 学 生 天 大地 大 不 报 告 如 父 母 之 恩 大 。 教科 书 中多 角 度 地 表 达 父母 之 恩 , 《 蚕 》 有 春 中
年 年 辛 劳 无 怨 无悔 的母 亲 , 《 雀 》 老 麻 雀奋 不 顾 身 抢 救 小 有 麻 中 麻 雀 的那 种 爱 子 之情 等 3感 念 老 师 之 恩 我 们 应 该 感 恩 我 们 的老 师 . 他 们 赐 予 . 是
恩 。 比什 么 都 重 要 通 过 各 种 活 动 让 学 生 学 会 感 恩父 母 . 这 感谢 老师 , 谢同学 . 们就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 , 感 他 面对 挫 折 . 对 学 习 , 而体 会 父 母 、 人 、 长 、 友 间 无 私 的 亲 情 、 面 从 亲 师 朋 友 情 . 得 “ 水 之 恩 当涌 泉 相报 ” 真 正 内 涵 。 懂 滴 的 要 让学 生 学 会 感 恩 . 先 就 要 让 他 们 拥 有 … 双能 发 现 “ ” 首 爱
作 者 简介 : 冰 ( 9 2 , , 北石 家庄 人 . 西 大 学政 治 秦 1 8 -) 女 河 广 学院 ( }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想政 治教 育 9级 研 思
XUE ZH0UKAN
上 .大 学 生 志 愿 者 感 触最 深 的是 生命 阳 光馆 的残 疾 人 志 愿 者 . 这 些 残 疾 人 尽 管行 动起 来有 我 们 难 以想 象 的 困难 . 做 事 特 别 但 认真 , 特别 能 吃 苫 . 心态 很 阳光 。 只要 上 帝 赋 予 我 生命 与健 康 . “ 我 会 ~ 直 向 前跑 ” 疾 人 运 动 员 的这 句 话 . 铭 刻 在 了生 命 馆 残 被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者:朱玉清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11期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新一代的培养也开始逐渐朝着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单纯的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感恩作为人文精神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要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感恩之心的意义。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意识到父母、老师的辛苦,懂得感恩他人。

这对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形成健全的心智有重要的价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渗透感恩教育,发挥感恩教育的真正作用。

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谢给予自己帮助与爱的人,从而变成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作为社会当中的一员,没有人可以独立于社会关系之外。

学会感恩才能与人更好地相处,避免学生从小就成为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感恩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对感恩品德进行分析的过程。

经过教师的详细介绍,学生充分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产生较强的幸福感,更加懂得感恩生命,这属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第一环节。

学会感恩,表示要勇敢承担应尽责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不少的教学内容与家国情怀有着密切的关系。

渗透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谨记使命,发展为一个勇敢承担责任的人。

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位懂得感恩的人贡献一分力量。

小学生要在语文学习中树立起感恩意识,具备感恩情感,并将感恩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学会与父母、教师、同学和睦共处,保护自然环境,热爱家庭和祖国。

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深入挖掘教材中感恩因素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当中,有不少的文章都包含了有关感恩教育的因素。

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出教材当中的感恩教育思想,让学生采用朗读、阅读以及背诵等多种方法,唤起感恩意识,充分体会感恩的内涵,学会对父母、对教师、对朋友、对同学感恩。

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教师示范感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示范感恩的行为,比如感谢学生的回答、感
谢学生的帮助等。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学
会感恩。

2. 选取教材和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蕴含感恩主题的课文或故事,比如《感恩的心》、《孝顺的儿女》等。

通过阅读和讨论这些教材,学生可以了解到感恩
的内涵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感恩的主题作文,比如写感谢
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等。

通过写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感恩的对象和原因,进一步培养感恩意识。

4. 分享感恩故事: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一些感恩的故事或者自己的感恩经历。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体会到感恩的力量,并且互相鼓励和学习。

5. 感恩活动和实践: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活动,比如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给老师送上
一份感谢礼物等。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感恩的喜悦和意义。

通过以上的渗透方式,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感,让他们学会感
恩他人的帮助和付出,并将感恩的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成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统一。
二、实施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
策略
(1)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化学课
堂教学氛围,是以后初中化学教师所追
求的教学理想之一。所以教师在实验探
究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坚持教与学结合。教师必须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创造条
件,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

二 体性。学生是教学中的主 初 体,更是化学探究实验教

级 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
中 学
中就要努力激发和培养

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为 武 学生创造更多亲自动手

少 实验的机会。设计好实验 敏 问题,采取一切措施和手

段,通过问题启发、讨论 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

极思维、大胆想象,使学 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究
一、认真领会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

指导思想 (1)以实验为基础。

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中 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

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 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

河 用实验来展开,使学生能 北 亲自参与实验,引导学生

省 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实验 曲 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来探究物质的本

阳 县
质及其变化规律。

(2) 强 调 学 生 的 主
按一定的思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
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要求教师
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
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作深入的研
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解释
客观事实间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感恩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感恩教育

原因, 就是要求我们 每一个世 人应该有最 起码 的品行修养 , 就 是 有机 整合 , 使没有 生命 的教科 书的 内容 变成开放 的学 习内容 , 变
要知 道感恩 , 要 知道知恩 图报 。然而 , 生 活中不少缺 少感恩 的事 成形象生动 的学 习内容。为了实现这一基本 的体 验式教学 目标 , 情, 让我们触 目惊心 。俗话说 , 百善孝为先 , 将 自己的亲生父母随 教 师首先要 营造积极 民主的氛 围 、 平 等交流 的氛 围 、 和谐 的教学 便遗 弃 , 不孝敬 自己的父母 的人 , 会为社会作 贡献吗 , 对社会有意 氛 围 、 生动有趣 的教学氛 围 , 充分激发学生 的兴趣 , 彰显体验式学
二、 开展体验教育 , 进 行 感 恩 教 育 课 文 中的 这 个 呆 板 、 不知变通的主人公 , 学 生会畅所欲 言 , 大 胆 思
维, 使小学生 的感恩品质得 以升华 。 根据 以上深刻地分 析 , 选择行 之有效 的感 恩教育 内容 , 在 对 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的时候也选择小学 生喜 闻乐见 的方式 方法 , 做
义, 有价值吗?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有一颗感恩 的心 , 就是培养小 习 的乐 趣 。 学生从 自我做起 , 从现在做起 , 从小事做起 , 学会理解 , 学会 宽容 , 学会 用一颗博爱之心感知社会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培 养 感 恩意 识
感恩教 育 , 最 基本 的是 要让学生知 恩 , 只有知 恩 , 才能 图报 。 中的仁 、 义、 礼、 智、 信、 忠、 孝、 悌、 节、 恕、 勇、 让, 这十 二个 字作 为 在教学过 程中根据 文本特点 , 引导 学生从 中筛选信息 , 明 白对谁 为人处世 的准则 。让学生懂得感恩是 为人之本 , 感恩是幸福之 源 感 恩 , 感 什 么 恩 。如 表 现 大 自然 之 恩 的 , 通 常 是 写 景 的 记 叙 文 或 是

小学语文李玉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李玉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教案中渗透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支点。

现结合自己的教案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案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二、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培养感恩意识:(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让学生对感恩有更深刻的认识;(三)行之有效的作文教案;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故事教育法——识恩、榜样教育法——知恩、情感体验法——感恩;化感恩之心为感恩行动——报恩;所以,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关键词】:感恩意识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支点。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主战场。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案资源,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使每个幼小的心灵得到一次次深刻而长久的洗礼,从小树立起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学会回报,才会奏响和谐社会的生动乐章。

现结合自己的教案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案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小学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感恩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涉及爱国题材的,如《我爱祖国》等;有体现父母的养育之恩题材的,如《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有如《画杨桃》等感师恩的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等感友恩的课文;还有描绘大自然的赐予之恩的《只有一个地球》等。

教材中一篇篇真挚的散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素材,更是对学生进行着感恩教育的重要题材。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赞歌,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有关感恩教育资源,细心体会,认真琢磨,细细品读,深入课文的意境之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赏析、领悟,激发他们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培养感恩意识(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朗读中识恩、知恩,用声音把作品中的形象再造出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在教案《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在朗读中抓住秋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恩情;让学生畅所欲言,敞开心扉,彼此交流、沟通,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自己所知的有关感恩的小故事,让学生加强对感恩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或课文所给予的情境中扮演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体验感恩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学科,感恩又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中蕴含的点点滴滴的素材渗透感恩教育,让它与语文教育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一、用美文开启学生知恩之门(一)知恩——范围之广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体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大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等课文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恩,感受自然界的秀丽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如教学《秋天的怀念》等课文时,引领学生体会母爱的深沉、持久、无私无价,体会父母恩情之深广;如教学《黄继光》等课文时,引导学生感受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让学生知道朋友之间情同手足,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感恩情怀。

(二)知恩——途径之宽1、课内经典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感恩教育的精品,如著名作家刘绍棠的《老师领进门》就是这样一篇美文,文章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在备课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极好进行感恩教育的材料,授课到这里,我就让学生反复揣摩、理解句子的意思,畅谈感受。

有的学生说:“我在老师门下学习五年,老师的话语有如细雨滋润心田。

”;有的说:“老师辛苦地工作,有如春蚕默默吐丝。

”……学生说得有板有眼,有条有理,纷纷表达了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课外信息阅读。

教材阅读只是简单地开启了学生的感恩之门,真正要使感恩教育深入人心,一定要拓展它的外延。

针对当前部分学生对周围对社会的关爱熟视无睹,冷漠麻木等现状,我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感恩一类的名言警句,通过学习园地“佳句欣赏”栏目及学生好词好句本等多种载体,供他们摘抄吟诵。

同时我还为孩子们精心选购了《感动小学生的精品美文》、《小学生感恩阅读》等图书,存入班级的“藏书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作者:黄凤珍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以"孝"为中心的感恩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感恩教育呢?本文结合文本、节假日,以及寻找并抓住教育契机等方面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对于今后在语文教学中做好感恩教育渗透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感恩教育;利用文本;结合节日;抓住教育契机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94-01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我们世世代代信奉的格言、祖祖辈辈传承的教诲。

古代思想家也提出,人要"报本返始"、"知恩图报",知道自己的根源,并有所感恩。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就应该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时刻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关怀别人,对于别人的帮助要学会说"谢谢",学会从身边的小事中寻找最平凡的快乐。

1.利用文本教材进行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的,有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1.1 父母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恩大。

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了父母之恩,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母亲鼓励式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有《慈母情深》中辛劳却无怨无悔无私付出的母亲;有《学会看病》中培养孩子自立的母亲;有《地震中的父与子》中那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的感人的伟大父爱等。

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父母之恩。

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我的母亲》时我都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我们的,很多学生讲到此处,都热泪盈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思考作者:申清华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22期【摘要】小学语文不仅承担着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感的任务,而在小学语文中实施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道德情操的题中之义,因此应该将二者相互融合,使得小学生能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大地、社会、老师、父母等,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双重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教育渗透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2-0052-03在自然界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自古以来感恩的含义就深入人心。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不断充裕,感恩教育更应该从小抓起。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也逐渐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一)小学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小学教育是适龄儿童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的開端。

儿童在这个阶段具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但由于生活视野和经验的局限,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还不够成熟。

因此他们对成人还有较大的依赖性,对家长和教师存在较大的依恋和信任感。

正因儿童具有这一特点,才使儿童期成为一个人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尤其是人文方面的素养,而语文作为人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儿童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

语文教学最基础的功能是教孩子读书识字,建立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而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在于体会文字中渗透的情感教育,并将文字中体现的人生意义和哲理付诸于实践。

(二)小学感恩教育及其重要性感恩教育正是情感教育最重要的形式和载体,通过感恩教育,使情感教育更加具体化,更加贴近社会与生活的需要,更加符合培育学生健康完整人格的教育精神。

从近年来小学启蒙教育阶段的实践来看,感恩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语文教育的灵活抓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采用。

但从效果来看,对感恩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感恩教育的研究也还不够深入,具体实践的方案措施略显不足。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伴随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体验。

感恩是人文精神内涵的重要部分,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显得日益重要。

(一)感恩教育迫在眉睫感恩的前提是知恩,而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令人担忧。

前两天听同事讲到一件事,她和女儿上街,通常她总是给女儿买一串麻辣串,可这次她买了两串,女儿不解地问:“妈妈,我吃一串就够了,你怎么买两串呀?”从这件小事就可看出一个问题,他们觉得父母为他们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事,父母挣钱就该让他们吃,穿,玩。

通过调查,有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极少数学生知道,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骄横,缺乏修养,情感淡漠。

记得有一次让同学们写一篇《最让我感动的事》的作文题目,竟然难倒了许多学生,遗憾的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不知道什么是使自己感动的事。

从父母、老师到同学,逐一点拨,有哪些事让自己感动。

而很多学生却认为都是“应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感动。

可见,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1.自然之恩。

知道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

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2.父母之恩。

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让学生感受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

3.祖国之恩。

知道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

不仅能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能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

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单纯的通过成绩已经不足以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大环境下,对学生感恩精神的培养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指导核心。

感恩思想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康的思想与品行,还符合现代社会环境的思想趋势,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利用语文学科特殊的育人能力,对学生的感恩精神进行培养。

【关键词】感恩教育;语文学科;教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016-01虽然根据新课改中提出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教育系统已经开始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但感恩教育在我国因起步时间较晚,现在还处于在摸索中前进的初级阶段。

相比于数学等其他学科,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人文性和情感特质,对感恩教育的培养有着更加突出的作用。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对这些文章的学习除了能让学生的遣词造句等能力进行成长,文章中蕴含的正确思想也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需要去学习的内容。

但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部分教师忽视感恩教育等精神素养建设的情况。

迫于学业的压力影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更看重学生对应用知识的掌握能力,甚至在大部分家长的心理也觉得感恩思想是学生自然就会形成的,不需要对其进行着重的教育。

这种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会导致学生越发的变得自私冷漠,严重的干扰了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

1.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1.1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卓越的品德情操,并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积极乐观和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

通过课堂上常见的写作、阅读和语言表达等方式对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德行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下的社会环境对学生有着很多天然的保护和关心,但学生从小就享受着良好的生活品质和教育水准,对这些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反倒是觉得理所应当。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感恩教育】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为使学生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师恩难忘》、《老师,您好》等课文中感知教师教诲之恩,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语文课程标准》再次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为使学生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老师之恩、社会之恩等。

1.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

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地球是人类的母亲;《长江之歌》、《黄果树瀑布》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九寨沟》、《西湖》、《拉萨的天空》、《三亚落日》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2.父母之恩“鸦反哺,羊羔跪乳”,“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赐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养育。

父母操劳了大半辈子,得到的只是更多的白发与皱纹。

教科书中多角度地表达了父母之恩,有《月光启蒙》、《孟母教子》中给我启迪的母亲,有《“你必须把那条鱼放掉”》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有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中的慈母等。

3.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灿烂的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莫高窟》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虎门销烟》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在大海中永生》、《永远的白衣战士》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者:蒙星明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20年第02期【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感恩教育;语文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感恩教育是教师根据榜样人物的感恩故事,或者课本上和感恩相关的内容,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恩图报的教育,加强他们感恩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美好的品德,促使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1.感恩大自然。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予了我们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让人们能够美好生活。

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是无限的,是最珍贵的财富。

所以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好事物,怀着感恩的心去感谢大自然。

2.感恩父母。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感恩父母,因为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

例如在小语文教材中有古诗《游子吟》中有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歌颂伟大的母爱。

3.感恩祖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千千万万优秀的华夏儿女。

我们的祖国不仅地大物博,而且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留给华夏儿女最宝贵的财富。

4.感恩社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想的人,而且还要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感恩社会,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他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中让学生学会感受师恩,领悟师恩的伟大,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等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的恩情。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1.通过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以教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可通过狼牙山五壮士感人的故事,组织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支点。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
二、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培养感恩意识:(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让学生对感恩有更深刻的认识;(三)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故事教育法——识恩、榜样教育法——知恩、情感体验法——感恩;化感恩之心为感恩行动——报恩;所以,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感恩意识识恩知恩感恩报恩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支点。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主战场。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使每个幼小的心灵得到一次次深刻而长久的洗礼,从小树立起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学会回报,才会奏响和谐社会的生动乐章。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感恩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涉及
爱国题材的,如《我爱祖国》等;有体现父母的养育之恩题材的,如《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有如《画杨桃》等感师恩的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等感友恩的课文;还有描绘大自然的赐予之恩的《只有一个地球》等。

教材中一篇篇真挚的散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素材,更是对学生进行着感恩教育的重要题材。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赞歌,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有关感恩教育资源,细心体会,认真琢磨,细细品读,深入课文的意境之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赏析、领悟,激发他们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培养感恩意识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在朗读中识恩、知恩,用声音把作品中的形象再造出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在朗读中抓住秋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恩情;让学生畅所欲言,敞开心扉,彼此交流、沟通,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自己所知的有关感恩的小故事,让学生加强对感恩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或课文所给予的情境中扮演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体验感恩之情。

学生在扮演角色过程中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达到忘我的境地。

学生通过角色换位,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让学生对感恩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选择与文章主题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构成的情景中有感情地朗读,从而增强学生对感恩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感恩得到升华,让感恩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心里。

(三)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教师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作者的作文思路与表达特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示范作用,换个角度,选取某些材料,进行写作训练。

有些课文,常常给读者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深蕴内涵的议论,简洁朴素的叙述,概括粗略的描写,欲说又止的省略……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根据作者的作文思路展开联想,补写这些艺术的空白很有意义,学习了《故乡》后,在故乡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悲惨氛围的感染下,我要求学生回去观察自己的家乡,对比课文中的故乡写出自己的感受。

现在,被各种关爱包围着的独生子女,由于良好的环境和丰裕的物质条件,往往使他们忽视了这份可贵的真情。

现在我们呼唤真情,提倡报恩,不仅仅是作文的需要,更是学生做人的道德需要。

这对构建和谐家庭,特别是促进他们美好品格的形成,都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俗话说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识恩、知恩。

(一)故事教育法——识恩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羊跪乳,鸦反哺”之类的寓言童话,名人名家的感恩篇章,引导学生细细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研读、品味,再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是非善恶,知道感恩的重要性。

同时老师也可适当拓展文本,讲些短小精美、富有现实意义的感恩故事或当前社会反面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其中,谈看法,说理由,老师再加以总结评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榜样教育法——知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很多时候家长、老师就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对象,所以家长、老师必须心怀一颗感恩之心、要活出感恩的生活来。

面对困难要勇敢接受;身处逆境要自强不息;图谋大业要善始善终;春风得意要戒骄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平等的心、柔软的心、包容的心。

家长、老师的感恩行动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一种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些都是爱的表现,可以传递给孩子们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一种真实而自然的感染力量。

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因为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1] (三)情感体验法——感恩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

[2]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

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文章,大多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包含浓浓的人情味和人生哲理,适合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验恩情与深深的感激之情。

在学生理解文本,知道感谁的恩,感什么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

二是突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段,要引领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精神。

2、在想象中体验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时,要从教材中挖掘想象因素,利用重点词句,利用情节空白,利用标点符号,利用课文结尾,发挥学生想象力,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3、在辩论中体验
辩论会使真理越辩越明。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辩论机制,能使感恩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情感体验得到加深、升华。

感受师恩系列篇章中,运用辩论,能让师恩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震撼人心。

只有通过争辩,才能泾渭分明,才能使新事物新观点不断呈现,感恩教育不断深入。

(四)化感恩之心为感恩行动——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和实际行动,把情感升华到施恩报恩的层面。

主要办法有:1、倾诉衷肠
如《春天的雨点》中的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达丽玛,目送老师在绵绵春雨中远去,你会在心里念叨些什么?”《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拓展教学:“钱学森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一直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孜孜不倦地奉献着,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爷爷现已九十高龄,还时刻关注祖国科技的发展,关注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此时此刻,你想对钱爷爷说什么呢?”
2、孝心作业
利用有特定意义的节日,如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等,创设各种感恩情境,鼓励学生做孝心作业。

如给父母端一杯热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老师亲手制作一份贺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地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

让孩子在施恩报恩中体会给予的快乐。

让学生从孝心作业中学会关心父母、老师,体验生活,学会感激,学会报恩,这无疑是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做法。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体现感恩,渗透感恩,我们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更好地培养出品质高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所以,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109页.
[2]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