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9人际交往心理汇总
人际交往的七种心理_交际礼仪_
![人际交往的七种心理_交际礼仪_](https://img.taocdn.com/s3/m/634f487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4.png)
人际交往的七种心理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人际交往的七种心理。
人际交往的七种心理1.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
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2.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会磨损人的独特个性。
3.猜疑心理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办事,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什么,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4.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说明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我就认为坏;你说对,我就说它错,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反感。
5.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处处应付,爱吹牛,爱说漂亮话,与某人见过一面,就会说与某人交往有多深。
这种人与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6.冷漠心理有些人对各种事情只要与己无关,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或者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就是“人格”,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一些朋友。
7.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见到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过河拆桥”。
这种贪图财利,沾别人光的不良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会很重视开始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语言、神态等),至于后面的信息就显的不是那么重要了,这种心理称之为首因效应。
人际交往心理
![人际交往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eda6e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9.png)
人际交往心理人际交往心理15篇人际交往心理11、适当的距离能让你跟他看起来最美同事关系好,本是好事。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互助当然是好的,但是切记同事之间拒绝亲密。
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忠诚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彼此信任、忠实于友谊是双方的责任。
同事就不同了,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自己创的业,也不想砸自己的饭碗,那么,你是不可能选择同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门工作。
所以,你不能对同事有过高的期望值,否则容易惹麻烦,容易被误解。
适当的距离能让你跟他看起来最美。
2、友情再好公私要分明公私不分也是友情的杀手之一。
也许一方想着,我们这么要好,何必对我要求这么严格?即使出了事,也该罩着我才是。
但另一方却想:明知我们这么要好,就不该为难我,把事情做好让我对上面交代,不该老出一些情况害死我!如此无法达成共识,将会造成许多不便和伤害,尤其在公务上出现差错,相互责怪的情形将导致伤害,尤其当中一方因此承受公司的惩罚时,这段友情再也无法挽回。
建议办公室好友们先找个时间将界线划清,公私分明,而非一味在心里嘀咕着:你怎会这样做?3、异性之间:拒绝亲密21世纪,两性的工作交流非常频繁,实在不能再以男女授受不亲的老观念来衡量。
即使已婚,也不表示要和异性保持距离,两性总是要交流的,而且两性共事应该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两性间绝不能采取隔离策略,而必须找出好办法使两性相处有利无害。
拒绝亲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能够让你避免陷于办公室暧昧的情境当中。
4、多数人对异性没有排斥感因为是异性,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普遍有很多分歧。
如果你是在异性面前很虚心的人,你会发现你在异性中备受宠爱。
因为多数人对异性没有排斥感,而且喜欢帮助异性工作伙伴,他们把这个看作是同事中成就感的一个标志。
人人都希望被异性重视、仰慕,一个人如果注意吸取他人的长处,他可以从每个工作伙伴身上学到不同的有助于自己发展的长处。
人际关系心理总结
![人际关系心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eb32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8.png)
人际关系心理总结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关系模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在塑造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发展和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人际关系心理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沟通是关键沟通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信任和理解,而无效的沟通则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对方的观点,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同时,要注意非语言沟通,例如眼神交流、姿势和面部表情,这些都是与他人建立联系的重要元素。
二、理解他人的感受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否与我们是否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密切相关。
在与他人互动时,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感受和立场。
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来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回应对方的需要。
同时,要乐于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以建立更深入的互动。
三、培养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石。
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能够吸引他人并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对待他人应该保持尊重和关怀,以及帮助和支持。
同时,要学会宽容和接纳他人的不足,通过正面的反馈和鼓励来促进他人的成长和发展。
四、建立互惠关系互惠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通过互相帮助和支持,我们能够建立起长期的关系。
在与他人建立互惠关系时,要真诚地提供帮助,并学会接受他人的帮助。
这种互惠的关系模式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
五、处理冲突和困难冲突和困难是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处理冲突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尽量避免情绪的干扰。
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对话和妥协来解决分歧。
同时,要学会宽容和原谅,不要让过去的错误和矛盾阻碍我们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六、保持平衡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平衡个人需求和他人的期望,不要过度迁就他人,也不要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同时,要学会设定底线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在维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和考虑他人的利益。
人际交往心理
![人际交往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ab90f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b.png)
人际交往心理人际交往心理(通用17篇)人际交往心理篇1健康的心理至少有十个: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忍耐、勇敢、笃行、自尊、勤勉和意志。
这十个阳光心理分为两类,前五种心理涉及到人际关系,后五种心理涉及到个体人格。
——涉及到人际关系的阳光心理有:尊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说:“尊重意味着能够按其本来面目看待一个人,能够意识到他的个性和唯一性。
”尊重就是承认一个人的唯一性,把他看作独一无二的个体。
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受到尊重。
尊重首先来于自重,自重的人才会受到他人尊重,同时,也才会懂得尊重他人。
理解。
法文的“充分理解”就是“友谊”的意思。
实际上从理解到友谊有一个过程,好在这个过程不是万里长城而是近在咫尺。
怎样才能做到“充分理解”?“充分理解”就要“神入”,就要“感同身受”。
到了“感同身受”的“理解”,不发展成“友谊”也难。
理解是件不容易的事,诚如法国人彼德所说:“世界上最无法让人理解的一点,就是人人都以为世界不难理解。
”信任。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信任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信任就没有合作。
“信”则不疑,“任”则授权。
只有信任在先,才有合作共事在后。
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
然则言而不行,言不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
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所不为也。
”英国实验哲学家培根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是精诚相见。
”所以,诚信是人类不可须臾离开的心理品质。
宽容。
关于宽容,法国大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他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宽容胸怀就是比天空和海洋更宽阔的东西。
英国人乔叟说:“一味的正直是不够的,还得考虑温厚的宽恕才是。
”宽则得众,容则大德。
宽容之人能长久,宽容之人以德报怨、以忍报伤,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
忍耐。
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字心头一把刀,忍耐不仅是弱势群体的斗争策略,而且也是弱势群体的意志品质。
人际交往的心理笔记摘抄(3篇)
![人际交往的心理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24807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a.png)
第1篇一、前言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笔记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1. 互惠原则互惠原则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倾向于给予和接受同等价值的回报。
这种心理现象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的稳定。
2. 社会认同感社会认同感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寻求归属感和认同的心理需求。
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往往通过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人来满足这一需求。
3. 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的心理现象。
这种共鸣有助于加深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
4. 信任与安全感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有助于减少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安全感则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和环境的信任程度。
三、人际交往的心理技巧1. 沟通技巧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核心,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消除误解,增进了解。
以下是一些沟通技巧:(1)倾听:倾听是沟通的基础,要关注对方的言辞和非言语信息,给予充分的尊重。
(2)表达: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语言。
(3)非言语沟通: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气,以增强沟通效果。
2. 情绪管理技巧情绪管理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1)情绪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2)情绪调节: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
(3)情绪释放:通过合理的方式释放情绪,如运动、倾诉等。
3. 说服技巧说服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对方立场:在说服他人之前,先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
(2)寻找共同点:寻找与对方观点的共同之处,作为说服的切入点。
(3)运用逻辑和事实:用逻辑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四、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1.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趣的九个心理现象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趣的九个心理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6da9001dfad6195f312ba664.png)
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
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2、从众现象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
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
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3、晕轮效应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
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
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4、鲇鱼效应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
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所以渔民喜欢放几条鲇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
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
5、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
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
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
![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819b9f5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1.png)
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心理状态不健康者,往往无法拥有和谐、友好和可信赖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际交往的心理和行为1、自卑心理。
有些女性朋友因为容貌、身材、修养等方面的因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做事犹豫,缺乏胆量,习惯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在交流中无法向别人提供值得借鉴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人感到与之相处是浪费时间,自然会避而远之。
2、嫉妒心理。
有人说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与人的来往过程中,这点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在和人的来往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中对别人的优点、成就等不是赞扬而是心怀嫉妒,企望着别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
试想,一个心怀嫉妒之心的人,绝对不会在人际交往中付出真诚的行为,给予别人温暖,自然不会讨人喜欢。
3、多疑心理。
朋友之间最忌讳猜疑,无端怀疑别人。
有些人总是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没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风捉影,对人缺乏起码的信任。
这样的人喜欢搬弄是非,会让朋友们觉得她是捣乱分子避之不及。
4、自私心理。
有些人与人相处总想捞点好处,要么冲着别人的位子,要么想从别人那里得点实惠,要么为了一事之求,如果对方对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就不愿意和对方交往。
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伤害别人,一旦别人认清其真实面目后,就会坚决中断与其交往。
5、游戏心理。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缺乏真诚,把别人的友情当儿戏,抱着游戏人生的态度,不管与谁来往都没有心理的深层次交流,喜欢做表面文章。
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往往闻风而逃,这样的人无法结交真正的朋友。
6、冷漠心理。
孤芳自赏,以为自己是人中凤、天上仙,是人世间最棒的,把与人交往看成是对别人的施舍或恩宠。
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总是高高在上,端着个架子,一副骄傲冷漠的样子,让别人不敢也不愿意接近,自然不会拥有朋友的。
7、成见心理。
对己自由主义,事事放纵;对人马列主义,事事计较,而且极为刻薄。
初中心理人际关系知识点总结
![初中心理人际关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91bb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e.png)
初中心理人际关系知识点总结1.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相互尊重: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和尊严。
-互利共赢: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以求得双方的利益。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守信自己的承诺,不说谎,不欺骗别人。
-善待他人:待人宽容友善,善解人意,不以怨报德。
2.人际交往的技巧-说话要有礼貌:在交往中要讲究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的感受。
-善于倾听:在交往中要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不要一味地表现自己。
-接受他人的不同:尊重他人的个性和差异,不要强求别人与自己一样。
-避免冲突:当产生分歧和矛盾时,要冷静沟通,避免冲突的发生。
3.人际关系的分类-同学关系:在学校中,同学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要学会与同学相处,建立良好的友谊。
-师生关系:尊重师长,听从老师的指导,学会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朋关系:家庭和亲朋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部分,要尊重家人和亲戚,保持和家人的良好关系。
4.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积极主动: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主动沟通和交流,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圈。
-善于沟通: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矛盾。
-学会批评和被批评: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同时也要学会善于批评他人,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学会包容和理解: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选择,学会包容和理解对方的不同,避免过分苛求和批评。
5.维护人际关系的技巧-学会妥协和让步: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矛盾和分歧时,学会妥协和让步,保持关系和谐。
-学会赞美和感谢:在与他人交往中,学会赞美和感谢对方,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接纳他人的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会接纳和宽容对方的缺点。
-建立信任: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保持真诚和坦诚的态度,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们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和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45fba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4.png)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都离不开心理层面的因素。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能会遭遇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理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一、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指在与他人互动时产生的恐惧和紧张感。
很多人在面对陌生人或大众场合时,会感到不安和紧张,这会限制他们的交流能力。
社交焦虑可能导致人们回避社交活动,对待他人保持距离,甚至对自己形成负面评价。
要克服社交焦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触发因素和焦虑来源。
通过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交场合。
2. 改变思维方式:将注意力从自身的焦虑转移到他人的需求上。
关注对方的感受和兴趣,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不安感。
3. 实践社交技巧: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社交技巧和自信心。
可以参加一些社交训练或加入兴趣小组,与他人建立联系。
二、适应性问题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与各种类型的个体打交道,有时会遇到与自己性格迥异的人。
这可能引发适应性问题,使我们感到困惑和无法应对。
下面是一些应对适应性问题的建议:1. 尊重多样性:接受他人的差异,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多样性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通过开放的心态来与他人互动。
2. 学会妥协: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有妥协的意识。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符合自己的期望,学会妥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他人。
3. 建立共同点:与他人建立共同点是增进交流的有效途径。
寻找共同的兴趣、话题或价值观,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沟通障碍沟通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环节,然而,沟通障碍可能影响我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沟通障碍及其解决方法:1. 缺乏非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在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我们缺乏非语言表达能力,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
建议通过观察他人的非语言信号,学习并提升自己的非语言表达技巧。
2. 不充分的倾听:倾听是良好交流的关键。
人际交往心理
![人际交往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3a533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3.png)
人际交往心理人际交往心理【荐】人际交往心理11、自私、自利,人际交往中功利至上有的人大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从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作自己达到的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
不尊重生他人的价值和价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在交往中,日中无人与同伴相聚时,不顾场合,也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手舞足蹈高兴时,由抑郁寡欢或乱发脾气。
这种人在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论他们多么精明,掌握了多少交往,永远也不会与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
只有好些心地善良,待人以诚,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可获得挚友。
2、冷漠、孤僻、人际交往中的封闭性有些人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他们看来,人世一切是那么无聊,令人厌倦、平淡、无意义。
他们往往缺少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他们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
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别人沟通。
因此,他们只有啬自我的“透明度”,敞开自己的心扉,用热情、坦诚去赢得别人的理解。
这种合适的自我坦露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吸引力。
3、自卑、多疑,人际交往中的戒备和敌以性在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往往对自己过于苛求,估计太低。
如有些青年人感到自己的身体、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能力欠缺,产生自卑心理,然而事实上,他们并不一定是没有魅力、能力差,或事业成就低下者反则是自己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对别人的广告过于敏感,总是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
其实,在他们深层的心理体验里则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他们害怕挫折、失败,特别是在权威、强者或一些强词夺理的人面前,总是感到手足无措,有时则表现出一种戒备和敌对情绪。
往往先在自己的思想里,设想别人对自己的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产东真实的证据。
有时则把一些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别人,甚至屈解别人的善意,长此下去,他们就人把自己的交往范围限制在父母、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中,有的则会产生厌世心理。
人际交往心理学汇总精选
![人际交往心理学汇总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1fb98dffab069dc502201bf.png)
●第一章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发展的多种需要,几乎每天都要与他人交往,建立各种联系。
●人际关系是多门学科关注的研究领域。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一)人际关系的界定●(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一)●广义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及社会关系。
具体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心理关系等等。
●狭义含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或称心理距离。
●本课所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狭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人际关系渗透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主体不同、对象不同、运作不同、作用不同●两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人际关系的特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人与人的心理距离●亲疏主要取决于人际心理距离的远近●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人的心理的三层结构●知:认知系统●情:动力系统●意:控制系统●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人际认知、人际情感、人际行为人际认知●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相互认知。
即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自我暴露”●“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知之深,爱之切”人际情感●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人际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核心●“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人际行为●指双方在相互交谈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合体现。
●包括: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人际行为是人际关系的调节杠杆二、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指影响人际关系亲疏远近的决定因素●需要说(马克思)●交换说(霍斯曼·莱维特)●需要的分类(马斯洛)三、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关系金字塔杰尔·厄卡夫,维利·伍德(美)(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行程和发展过程●一、奥尔特曼和泰勒:●认知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往(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行程和发展过程●莱温格和斯诺克●注意时期:●确认时期:●融合时期:●稳固时期:●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二)人际关系恶化的心理过程●人际关系的的负向发展●朱迪·C ·皮尔逊:连我名字也不知道的人知道我名字的人喜欢我的人对我友好的人尊重我的人看重与我关系的人●漠视、冷淡、疏远、分离●与正向发展相对来看也可以分为:●隔阂、疏远、回避、终止(三)建立、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1)受人尊重和重视的能力(2)一定的空间条件(3)交往的频度和深度(4)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方法四、人际关系的类型●雷维奇分为八类: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型、无规则型●舒兹(W.C.Schuts)分为: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感情的需求●皮亚杰:约束型关系、协作型关系人际关系倾向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按人际关系的联结纽带分: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按人际关系的所属领域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按人际关系所属的群体特征分: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按人际关系的心理倾向分:主从型、合作型、竞争人际关系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按人际关系的目的性质分: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五、人际关系的功能●身心保健功能●知识信息功能●自我认知功能:以人为镜、社会比较●社会化功能第二章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人际认知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把握人际认知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正确了解他人一、人际认知及其作用●(一)人际认知的界定●(二)人际认知的作用人际认知的界定●国内通常的定义: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动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人际认知与“社会知觉”和“对人的认知”认知的内涵人际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人际认知的作用●自知者智●知人者明●对人际关系认知的重要性二、人际认知的过程●外界刺激物●认知图式●编码●存储三、人际认知的特性●人际认知的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和兴趣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出反应。
人际交往心理学总结
![人际交往心理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7fa37231b765ce0508147c.png)
人际交往心理学总结第一章人际交往的概述一、人际交往的心理结构(心里成分)(一)人际认知,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认知,即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二)人际情感,是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三)人际行为,是指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们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等。
二、人际交往的类型(一)按人际交往的心理倾向性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1.主从型。
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一种。
2.合作型。
双方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达成的互相配合、互相忍让的交往。
3.竞争型。
双方为了各自目标而互相竞赛、互相排斥的交往。
(二)按人际交往的目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情感型、功利型、混合性交往1.情感型。
为满足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心理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交往,如友谊、爱情。
2.功利型。
基于某一功利目的而建立的交往,如客户关系,上下级交往。
3.混合型。
实际交往中纯粹意义上的情感型与功利型比较少见,大量的表现为两者兼具的混合型。
(三)按人际交往的联结纽带来分,可分为血缘、地缘型、业缘、趣缘型1.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交往。
2.以地缘关系为基础。
3.以业缘关系为基础。
4.趣缘关系为基础。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那么人都有哪些需要呢?关于人的需要的论述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认为这些层次是依次递进的。
其中底部的三种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
顶部的两种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一)生理需要级别最低(二)安全需要。
同样属于低级的需求(三)爱和归属的需要。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的需求(四)尊重的需要。
属于较高层次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
初中心理人际关系知识点总结
![初中心理人际关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d131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6.png)
初中心理人际关系知识点总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关系,它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初中心理人际关系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倾听与沟通在人际关系中,倾听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倾听是指主动聆听对方表达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尊重和回应。
当我们倾听他人时,可以通过眼神接触、积极回应等方式表达尊重和关注。
另外,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沟通中,要注意语言的清晰明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也要懂得尊重和体谅他人。
2. 社交技巧社交技巧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行为和举止规范。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例如礼貌用语的运用、微笑、握手等。
这些社交技巧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好感和信任,还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管理冲突冲突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初中时期,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学生们可能会面临冲突的情况。
对于处理冲突,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管理:首先,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然后,积极倾听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寻求妥协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沟通和谈判来解决冲突,避免产生恶劣影响。
4.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指能够理解和分享他人情绪、体验和观点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可以通过培养同理心来改善人际关系。
同理心可以使人更加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懂得体谅和理解别人的困难和烦恼,从而建立起更加友好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5. 自信和自尊自信和自尊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学生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
同时,也要尊重和认可他人的个性和差异。
这样一来,学生们才能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自我形象,建立起自信和可信赖的人际关系。
6. 培养友谊友谊在初中时期尤其重要。
通过培养友谊,学生们可以获得支持、共享快乐,也能够成长和学习。
在与朋友相处时,学生们需要展示真实和诚实的自我,彼此支持和理解,并建立起互惠关系。
人际交往心理
![人际交往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b9e03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a.png)
人际交往心理人际交往心理大全人际交往是人们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人际交往心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际交往心理篇1社交是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有的孩子怕见生人,甚至与熟人谈话时都感到紧张和脸红,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合。
有时还会口齿不清、口吃、不敢抬头看人。
严重时,在与人交往中出现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现象。
这些现象称之为“社交恐惧”。
这些孩子常常被某些家长误认为老实、听话、不顽皮。
其实,这些孩子的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是孩子自卑的外部表现。
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常受到父母的批评。
有时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过错而遭到父母过分严厉的训斥,甚至受体罚;有时则是父母情绪不好而毫无道理地把烦恼发泄到孩子身上。
孩子在这种家庭里,便会产生惧怕心理,甚至不能辨别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孩子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之中,他们从父母的行为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己很无能,总是做错事,是个没用的孩子。
这类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程度不等的社交恐惧倾向,严重者会成为社交恐惧症患者。
患了此病,无法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会变得内向、孤独,人生观也变得消极、悲观。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孩子患上“社交恐惧”呢?1、作为父母应重视并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社交恐惧倾向。
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
给予孩子更多爱护、表扬和鼓励。
2、有时人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过分紧张,而是由于知识领域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
因此,平时要让孩子加强对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多看课外书籍、报刊,广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有了知识会帮助他树立自信,克服羞怯。
3、孩子在交往中出现上述症状时,教会孩子有意识地做数次深而长的有节奏的呼吸。
心里要想着自己与对方是平等的,这可以使紧张心情得以缓解。
初中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知识点汇总
![初中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6a589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8.png)
初中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知识点汇总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之间相互交流、互动和建立联系的过程。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初中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同理心和关爱:同理心是指能够理解他人情感和感受的能力。
同情并不等同于同理心,同理心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同情。
关爱是指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怀,学生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对他人人格和情感给予尊重和肯定。
2. 积极倾听:倾听是有效的人际交往的关键。
积极倾听是指主动地、专注地聆听对方的言语和情感,表达出对对方的关注和尊重。
学生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言辞和情感,不打断对方,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3. 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促进有效的人际交往。
学生们应该学会直接而友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他们还需要学会借助非语言沟通,如面部表情、姿势和眼神等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4. 解决冲突的技巧: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和分歧。
学生们需要学会积极解决冲突的技巧,如倾听对方的观点、表达自己的需要、寻求妥协等。
他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而不是试图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5. 培养友谊和团队合作能力:友谊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建立友谊,培养长期的友好关系。
团队合作是指与他人共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们需要学会能够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贡献和观点,达到团队的共同目标。
6. 建立适当的边界和拒绝: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们需要学会为自己设立适当的边界,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他们也需要学会适当地拒绝他人的请求,而不会因为害怕冲突而违背自己的意愿。
7. 处理网络交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们还需要学会处理网络交往。
他们需要学会在网络上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在网络上发布过于个人的信息。
学生们还应该注意网络上的言辞和行为是否适当,避免参与网络欺凌或传播不良信息。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内容总结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内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708d1d55270722192ef785.png)
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表现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即心理活动。
(动物也有心理现象)二、人的心理构成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心理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特征:气质、能力、性格个体心理差异内控者:相信自己控制事件发展的能力外控者:相信他人和外部事件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因素三、人的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受损直接影响心理活动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离开现实,心理失常,如狼孩能动表现在人人相异3、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要让对方在你面前喜欢他们自己。
所以,我们要养成向别人道谢的习惯。
对所有人以诚相待,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和少数人常来常往,只跟一个人亲密无间,绝不与任何人为敌。
——富兰克林第一章一、心理健康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完美的状态”。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均能保持在知、情、意和个性心理诸方面良好、健康的效能状态,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正常的智力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反映人的聪明程度2、良好的情绪主要体现在情绪的稳定性和乐观向上的心境上情绪注意—自觉情绪反应—适当强度情绪调控—自觉有效、稳定的3、健全的意志明确的目标追求善于自制4、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和好朋友,不自卑、也不自大5、正确的自我观念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优缺点贵在“自知之明”6、适度的行为反应行为反应与自己的年龄、社会角色、所处环境相符合7、完整统一的人格人格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完整统一的人格在大学生身上体现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协调一致,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能为他人、集体和社会所认同8、积极的社会适应力适应社会变化,较好地调整个人期望与社会期望的矛盾冲突不逃避、孤僻、符合社会规范三、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1、日常生活中,多数人的心理是处于健康与病态之间的第三状态2、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当持发展的眼光产生想法的非理性前提1、我必须得到某些人的爱和感情2、我必须表现得很出色3、别人应该行为得体、为我着想4、希望别人事事如意5、希望事情发展如己所愿第二章一、现代生活的困扰从静态农业化社会发展到现代工业化社会,人们的自由越来越多。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37b11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c.png)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办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别断地改善人际关系;进展新型人际关系;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不: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联系尤其紧密。
能够讲,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从社会心理学中脱胎而来,两者有着直截了当的血缘关系。
假如把社会心理学比作一棵树的主干,这么人际关系心理学算是它的枝干之一。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的观点动身,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而人际关系心理学是探究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规律。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他们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区不。
这表如今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具分支,又是一具独立学科,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相互交叉的,但别能相互代替。
3.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1)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2)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决定作用要紧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第二,人际关系际关系的全然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第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第四,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办法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⑴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莱维特的人际沟通模式:圆形、轮式、链式和 Y 式传递。
(针对正式群体)戴维斯人际交往模式: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流言型。
(针对非正式群体)⑵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的分类:日子型、劳动型、歇息型、学习型、活动型。
细看人际交往中的不同心理学的总结
![细看人际交往中的不同心理学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66612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3.png)
细看人际交往中的不同心理学的总结现代社会心理问题涉及各个方面,比如人的流淌产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信息爆炸时代引发的学习和竞争压力,或者人际关系问题。
人们由于生活压力增大,缺少对他人足够的饶恕、认识、理解和沟通,进而带来许多的人际难题。
人和人要认识、相互喜爱,需要在居所、学习或工作场合等方面有近距离接触。
两个人距离越近,认识和接触的机会越高,越有机会去培育对方的好感。
重复接触和面对,只要是中性的刺激,你对他没有非常的反感,那么看得越多,接触越多,对他越易有积极的评价,这是心理学中的“邻近效应”。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日久生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掌控了这一规章,你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你和他人的物理环境,假如你想结交伙伴,就要拉近你和想结交者的物理距离,查找机会,重复多次涌现在目标对象面前,跟他打一个招呼或者给他一个微笑,让他留意到你,那么在他的潜意识当中有了你的影子,当有一天你没有涌现的时候,他可能会想起你来。
心理学当中还有一个词叫“自我监控技能”,表示个体依据外部的环境、别人的反应等调整自己行为的技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我监控技能,高自我监控的人会随着外界环境改变和人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言行;而低自我监控的人比较严守自我原那么和标准,不会敏捷变通。
高自我监控的人通常人际关系特别融洽,也易赢得更多的合作和别人的认可,但简单流于圆滑和无原那么;低自我监控者我行我素,和人相处的时候,不会去讨好别人,甚至简单得罪人,但是低自我监控者也不是没有优点,他们擅长独立的思索,有制造力,比如一些性情奇怪的天才发现家和科学家,对于这类人群,我们需要更多的饶恕和忍让、接纳和理解,才能够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聪慧才智。
总体而言,自我监控技能在人际交往中特别重要,我们应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行,以满意四周人的'需要。
取悦他人,让别人有一个好心情是博取好感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讨论发觉,当人们处于好心情的时候,通常更加乐于助人,更加情愿提供援助。
人际交往心理集合
![人际交往心理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40b0441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4.png)
人际交往心理集合人际交往心理集合1一、认同的观点人和人本来可以当朋友,但是有的人心里设防,就难以相处,人际交往的明灯读后感。
世间,有的人喜欢成人之美,有些人专门喜欢破坏别人的好事。
假如有人对我们设了心防,我们谦虚、礼让,或是赞美、馈赠,都可以化解之。
真诚相待,因为唯有真心才能赢得友谊。
二、与自身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经常结下不必要的仇恨,有因为误会而生的,有因为吃亏而生的.,也有因为语言伤害而生的。
其实,人间不应该有仇恨,就是有一些吃亏上当,也应该不要计较,而予以原谅。
“诚”是人际交往的根本,自古以来一向受到人们的崇尚。
交往能做到一个“诚”字,必能得到对方的真诚相待。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切记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交往的受益者是双方,一定要平等待人,不可盛气凌人。
三、反思重构想要化解危机,先要建立忧患意识。
危机可能随时发生,凡事小心谨慎,自求多福。
例如,把房屋建得坚固一点,比较不怕龙卷风;或住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有邻居可以守望相助。
依此类推,凡是会造成危机的人、事、物、地、时,都要事先防范,才能化解危机。
要宽以待人,不要苛求于人,严于对人宽于对已是一种有悖于公平原则的双重标准,它只会导致对方反感。
相反,如果我们能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不放纵自己,不苛求于他人,必能赢得对方的敬重。
人际交往心理集合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语言技巧,交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
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1、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 (三)自我肯定需要 ❖ 社会学家库利(C.H.Cooley,1902)发现,个体
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 别人对个体的评价、态度,包括对待他们的行 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使个体从中了解了自己, 界定了自己,并形成了相应的自我概念。
小视窗
卡耐基先生曾坦言:一个人的成功, 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 85%归结于人际沟通 。
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 一、人际沟通
❖ (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 1.人际沟通是一种历程(process),在一段时 间之内,是采有目的式地进行一系列的行为。
饭後闲聊、散步
电话聊天 chat room
图书馆阅览室现象
❖ 你在图书馆看书,突然有一个陌生人紧挨 着你坐下,周围又没有人,你会觉得奇怪: 那么多位置,干吗非做我这边。可能会心 神不宁,甚至干脆换个位置。
❖ 图书馆阅览室里,读者倾向于按照密度等 距离分布。
人际距离 范围
标准
情境
亲密距离
近范围 远范围
身体充分接近 15~45厘米
只允许孩子或情侣进入 个人情境,家里
9人际交往心理
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本章要点
❖ 1.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 2.人际沟通和人际吸引 ❖ 3.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 除了八小时睡眠外,其余有70%的时间用于 人际交往。构建彼此接纳、相互信任的人 际关系是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也是 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 ❖ ❖ ❖
经依依 过靠靠古 进集大猿 化体家必 形的的须 成智力采 了慧量取 集来来集 群保抵体 的存御行 习种外动 性族敌
恒
河
恒河猴实验
猴
实
验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 (二)合群需要-即产生交往动机的需要
❖ 沙赫特(S.Schachter,1959)曾经做过一项实 验,探讨处于孤独状态下的个体的合群需要。 研究者先将被试分为高恐惧组和低恐惧 组……
❖ 人们在初次见到陌生人时都会对其做出基本的评 价,专家研究认为,产生“第一印象”的时间不 超过一秒钟。例如某辆公交上有两个空位,一个 旁边是健壮有力的男人,另一个旁边是面慈目善 的老太太,因此多数人会认为后者比较“顺眼” 而选择与其同坐。这是因为人在陌生环境中,自 我防御意识会更强。
公交车定律
❖ 发现4. 健谈的人容易入睡 ❖ 原因分析
不可超越的人际空间
❖ 在大学集体宿舍里,某些时候你有没有特别 希望其他人都离开宿舍,留你一个人在寝室, 可以听听音乐、吃吃东西、看看书?
❖ 为什么? ❖ 独处需要
1
2
3
4
5
❖ 公交车最后一排五个位置 ❖ 前提 1和5座位的人都不认识 ❖ 问题 你会如何选择座位?
公交车定律
发现1.普遍存在最舒适选位方法
公交车定律
❖ 发现7. 喜欢坐单人座位的人比较孤僻
人际空间的心理机制
❖ 一、概念
❖ 人与人之间所保持的空间距离,直接反映着 彼此相互接纳的水平。任何一个人,都需要 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 如果没有情感上的相应接纳,则任何人闯入 一个人的自我空间,都会被认为是严重侵犯, 使人心理上感受到很大压力,并产生强烈的 焦虑体验。
自闭症——有没有天生喜欢孤独的人?
❖ 20世纪40年代 卡勒 自闭症 ❖ 《雨人》 ❖ 行为孤立、感觉异常、动作刻板反复、语言发展受
阻、沉浸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都是自闭症的主要 表现 ❖ 产生时间:两岁之间 ❖ 自闭症中男女比例约为3.4:1 ❖ 自闭症在新生婴儿中保持万分之三到万分之四的发 生率
❖ 动物和婴儿的照镜子研究
❖ CooCooley认为他人对我们建立自我概念起 着决定作用:如果我们不能透过他人的眼光看 待自己,那我们的自我意识就会是模糊的,因为 我们无法从社会的角度去看自己。
❖ Gallup(1977)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观察 黑猩猩、猫和狗等动物在镜子面前的表现,发 现黑猩猩比猫、狗等动物在镜子前的自我注 意更长久,而且还会用镜子来整理仪容和自娱、 扮鬼脸等——"镜像自我"
2
4
1
窗
2
3
5
窗
车头
❖ 1.靠窗并与车开动方向一致的位置
❖ 2.与1对角,离他最远(选择安全距离原则, 不对面原则)或者与1同方向的最远
公交车定律
❖ 发现2. 第一排总是没人坐 ❖ 原因分析 ❖ 自我保护心理 ❖ 坐在靠后的位子能够通览全局的
公交车定律
❖ 发现3. 人们会找“顺眼”的人同坐 ❖ 原因分析
而在每一个沟通的历程 里,都会产生意义
……
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 一、人际沟通 ❖ (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 2.其重点在於它是一种有意义(meaning)的
沟通历程。沟通的过程中,其内容表现出的 是“什麼”,其意图所传达的是理由是“为 何”,以及其重要性的价值对应出此沟通"有 多重要"?
❖ 从心理学上看,这些人的行为过于以自我 为中心。这些人在生活中也不会去关心和 帮助周围的人 。
公交车定律
❖ 发人用过的东西,座位 上的余温传达给人座位被别人占用过的信 息,因此会让人不自在,这种情况是正常 的。但是有些人会站起来的情况,说明这 些人比较敏感,心理健康程度不佳。这些 人在生活中一般很难接纳自己,同时也很 难接受别人。
❖ 多血质、外向型的人比较健谈,自我防御 意识低。
❖ 看书、报纸、不与别人搭讪的人自我防御 意识较强,更多关注自身,同时也是向周 围的人传达一种信息:“别理我,让我安 静一会”。
公交车定律
❖ 发现5. 很大声地对着手机讲话;坐下后 把腿伸得很长;把包放在旁边的位子占座 的人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太好
❖ 原因分析
个人距离
近范围 远范围
46~76厘米 77~122厘米
朋友 熟人或陌生人
社交距离
近范围 远范围
122~213厘米 214~366厘米
社交、外交 更正式庄重
公共距离
367~457厘米
演讲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 (一)本能
古猿的自我 保护能力很低
体力较弱 奔跑的速度较慢
没有尖利的爪子 和牙齿来抵御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