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对今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三篇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关键词】对韵歌识字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教材⼀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篇课⽂,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

学⽣在⼀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

《古对今》这⾸对韵歌由三个⼩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圆结构以及⽓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

作为“部编本”语⽂教材⼀年级下册新增加的⼀篇课⽂,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是弘扬优秀传统⽂化的载体。

所以,教学这篇课⽂要引导学⽣运⽤多种⽅式�R字,调动学⽣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对⼤⾃然和传统⽂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常适合低年级学⽣诵读。

如何在诵读韵⽂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

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整体诵读,正⾳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平仄相和、⾳调和谐,学⽣在初学课⽂时需整体诵读韵⽂,在读准字⾳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诵读前进⾏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

学⽣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字的读⾳,还可以在教师⼊情⼊境的诵读中进⼊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关注字⾳和朗读特点。

范读后,学⽣⾃主交流⽣字读⾳,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读准“暑”“晨”“朝”的读⾳。

最后,学⽣⽤⾃⼰喜欢的⽅式读⼀读韵⽂,巩固⽣字的读⾳,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特点,学⽣如能发现这⼀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节的第⼆⾏和最后⼀⾏的尾字分别是“⽅”“凉”“霜”“阳”“杨”和“⾹”。

学⽣⾃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发现第⼆位学⽣读的对⼦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概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歌曲导入。

1.听歌2.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再认识几个生字宝宝。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六《古对今》。

3.简单介绍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对韵歌。

像题目一样,什么对什么这样的句式就是对韵,也可以说是对对子。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宝宝就隐藏在课文里,你们要用明亮的眼睛把他们找出来。

任务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

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你们要听准字音,看清字形。

2.学生借助拼音先自读课文,然后同桌合作互相纠正错误,先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3.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园严寒酷暑晨朝霞杨)(1)指名几个学生带拼音读生字,教师及时表扬(你读的真准确,你的声音真响亮等),也可让学生进行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我认为……)。

(2)齐读会认的生字。

(3)去拼音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读生字,一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二是加深对生字的记忆)4.给会认的字组词记忆。

下面我们来给生字宝宝找一个小伙伴吧,谁来给他们组一组词?学生先自己组词,然后教师出示词语。

(方圆严寒酷暑早晨朝霞杨树)(1)选择两到三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课文中不仅有让我们会认的字,还有一些不仅要认,而且要准确书写的字。

(古凉细夕李语香)(1)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2)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3)学生给生字组词,然后教师呈现词语。

(古今清凉细小夕阳李子语文香气)(4)齐读词语。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古对今》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物品、生活方式的比较。

通过对比古今,让学生了解物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历史变迁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2. 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悟古代和现代的差异;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生活方式的不同;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比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及物品的异同;3.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古代和现代事物的对应关系;2.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比较。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古今物品及生活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1.教师先简单介绍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的差异。

2. 操作活动1.师生共同分析《古对今》这篇课文,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2.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选择古代和现代事物进行对比,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3. 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描述的古代和现代物品进行评价和指导;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1.学生能够理解《古对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的不同。

2. 教学改进措施1.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今之间的差异;2.可以增加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的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总结本教案以《古对今》这篇课文为例,通过比较古代和现代物品及生活方式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变迁带来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部编一下 语文《古对今》公开课教案【特等奖】

部编一下 语文《古对今》公开课教案【特等奖】

部编一下语文《古对今》公开课教案【特等奖】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对今》这篇语文课文的背景和内容并能够正确理解。

2. 提高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的对比与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和创作。

二、教学重点1. 研究《古对今》的主要意义和观点。

2. 让学生能够分析并对比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3.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对今》中深层次的观点和思想。

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对今》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研究与理解(10分钟)学生带领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结合自己对现代和古代的了解,讨论《古对今》中的观点和作者的意图。

3. 对比与分析(15分钟)学生回到整体讨论,共同分析古代与现代的差异,讨论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和可能的原因。

4. 创作与表达(15分钟)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写作活动,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撰写一篇有关古代与现代比较的文章或作文。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提供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继续完成自己的文章或作文,并将作品整理成册,提交给老师。

六、教学反思这堂课通过对《古对今》的学习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对比与比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活动,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展示机会。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类似的比较和分析方法来探究其他相关话题。

部编版古对今的教案

部编版古对今的教案

部编版古对今的教案教案名称:古对今,了解古代与现代的社会、文化、科技差异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与现代社会、文化、科技差异;2.掌握古代与现代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特点;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对古代与现代的历史意识。

二、教学重点:1.古代与现代社会、文化、科技差异的梳理;2.古代与现代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与现代的社会、文化、科技有哪些不同。

教师可以提问:古代与现代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古代与现代文化有什么区别?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有哪些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20分钟)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主要区别,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社会规范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

然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市场经济、社会法制等内容,让学生对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掌握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30分钟)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主要区别,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化的儒家思想、儒家经典、儒家教育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然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开放性等内容,让学生对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了解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差异(30分钟)让学生了解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主要区别,包括农业、医学、交通等方面。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代中国的农业技术、医学知识、交通工具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历程。

然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发展情况,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医学进展、交通工具的变化等,让学生对古今科技差异有更深入的了解。

部编古对今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古对今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古对今教案一、引言古代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在当今社会,怎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案作为教学的指导工具,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编制一份部编古对今的教案,以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不同的古代文化,并能与当代社会进行对比,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音乐等多种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前期准备(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准备一份包含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化的资料,供学生使用。

3. 正式教学(30分钟):1) 学习古代文化: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介绍古代文化的特点、历史背景和影响。

以古代诗词、神话传说、建筑艺术等为例,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

2) 对比现代文化: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对比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异同点。

可以使用小组讨论、写作或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联系和发展动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进行探讨和辩论。

4.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阅读,如古代文学作品、考古发现等,深入了解和研究古代文化。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短文,或者设计一则与古代文化相关的项目。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和作业的评价,评估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2. 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字词:“古、今、山、水、江、河”。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知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的不同。

•能够学会用“古、今”这两个词进行对比表述。

情感目标:•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珍惜现代的生活,并理解古人的智慧和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掌握“古、今”这两个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在识字及理解“古、今”概念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古代与现代的不同。

•提问:你认为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 学习课文(15分钟)•课前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熟悉课文情境。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的意义。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课文理解。

3. 拓展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古代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交通工具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小故事创作,结合“古、今”来写故事。

4. 活动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代表或小组进行展示分享小故事,并分析使用了哪些“古、今”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古、今”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变迁和社会发展。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了课堂氛围,也促进了学生对“古、今”概念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深化对古代与现代的认识,并激发对历史、文化的更多兴趣和思考。

部编一下 语文《古对今》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部编一下 语文《古对今》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部编一下语文《古对今》公开课教案【一等奖】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古对今》这篇文章。

我们的目标是正确地读出12个生字,同时也要能够正确书写7个生字。

我们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且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先回忆了一下之前学过的对韵歌,然后引入了今天要研究的对韵歌《古对今》。

我们一起读出了课题,并且了解了它的结构,总共有几个小节。

接着,我们开始研究第一小节。

我让学生自己先读一遍,然后问他们发现了哪些事物相对,能否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些字词的意思。

我们一起读出了这一小节,同时也发现了时间、形状和季节上的相对性,以及字数上的相对性。

第二节课,我们先进行了一下复,然后继续研究第二小节。

我让学生自己读出这一小节,并问他们发现了哪些事物相对。

然后,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出对这些事物的理解。

我们一起读出了这一小节,并且发现了晨对暮这一对相对。

XXX是相对的时间,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日暮太阳从西方落下,表示一天的结束。

霜和雪都是表示寒冷的自然现象,霜是一种白色的冰霜,通常在低温下形成。

XXX和细雨都是表示春天的自然现象,XXX是指温暖的春风,细雨则是指轻柔的雨水,常常出现在春季。

XXX和夕阳都是自然景物,朝霞是指早晨天空中的红色云彩,夕阳则是指太阳在西方落下时的景象。

XXX和XXX,鸟语和花香,去掉中间的“对”可以组成“歌舞鸟花”,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当春天到来时,大地复苏,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让人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

让我们一起背诵《古对今》,感受对子的魅力。

一起读出“晨和暮,霜和雪,和风细雨,朝霞夕阳”,感受自然界的美妙。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对比情况
2.学习如何运用简单的对比方法进行论述
3.熟悉《古对今》这篇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与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利用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提高学生对现代生活的感恩和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与联系
2.运用简单的对比方法进行论述
难点
1.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他们对古与今的认识
2.帮助学生区分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之处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短的引言,引起学生对“古对今”这个话题的兴趣,并展开讨论。

2. 学习《古对今》
1.听课文朗读。

2.师生共同探讨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

3.学习文中的知识点及理解作者的用意。

3.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对比,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讨论发言。

4. 朗读表达
学生围绕“古对今”主题展开朗读和个人表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课堂作业
1.作文: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乡与古代的异同”。

2.背诵《古对今》课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的对比理解仍有待提高,下一节
课我将增加互动环节,更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以上是本节《古对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培养他们的对比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古对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本教学实录(2)

古对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本教学实录(2)

古对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本教学实录(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彼此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古对今》是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本的一篇课文,通过对比古今,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变迁和生活的美好。

课文中有许多生字词,需要学生认读和理解。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仍是他们的研究难点。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

教学重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对古诗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古诗等。

2. 学生预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古诗,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课堂练(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家长辅导学生完成练题。

2. 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语文素养。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对研究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

2.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人的生活和现代人的生活的变化。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尝试将古代的情景带入当代生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

2.探讨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文本《古对今》,让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利用图片展示古代和现代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2.引导学生谈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第二步:阅读理解
1.请学生阅读《古对今》这篇文章。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收集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对比资料。

第三步: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学生所总结的古代与现代的差异。

2.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并在全班面前陈述所讨论的内容。

第四步:展示思考
1.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2.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意识到古代文化对当代的影响。

反思古代智慧并使之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会怎样度过一天?请以你的想法写一篇小短文。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思考与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探究精神。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识别古代与现代同名事物的异同。

2.能够在文言文鉴赏中形成初步自己的文化素养。

3.能够通过比较古今对比,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今对比中的词语。

2.理解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

3.比较古今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今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古今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学习古今对比(15分钟)1.课本上展示古代物品的插图,辅助学生认识文言词汇。

2.解释古今对比中涉及的文学典故和历史背景。

3.分组讨论古今对比的异同点。

第三步:文言文阅读(20分钟)1.课堂朗读文言文,强调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朗读氛围。

3.解读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

第四步:情景描述和比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描述,展示古今之间的差异,加深对比理解。

2.引导学生总结古今对比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变迁。

第五步:讨论交流(10分钟)1.整合各组的比较成果,展开全班讨论。

2.引导学生就古今对比中所反映的教育意义和思考展开探讨。

四、教学方式1.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共同学习成果。

2.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文言文,增强学习氛围。

3.提问引导:教师巧妙引导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古今对比的理解能力,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文化素养。

六、作业布置1.撰写感想:要求学生写出对古今对比的感想和思考。

2.词语梳理:整理本课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加深记忆。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内容,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古今对比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阅读和思辨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部编版古对今的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古对今的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古对今的教案优秀6篇部编版古对今的教案篇1【教学要求】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1、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课件出示1)(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课件出示2)(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课件出示3自学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古对今》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古对今》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古对今》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程设计是针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对今》这一模块进行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对照,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事物在外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古代与现代事物的比较,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古代与现代事物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难点:引导学生对古代事物进行思考,并能够与现代事物进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古代和现代事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之处,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教师介绍古代和现代事物的一些对比情况,如古代的灯和现代的电灯、古代的书和现代的电子书等,让学生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3. 活动设计(2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与现代的其他事物的对比情况,并举例说明。

展示成果: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让全班学生听取不同组的观点和意见。

4. 课堂检测(10分钟)老师出示几道选择题或解答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古代与现代事物的联系和变化。

五、教学反思本节公开课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变化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上就是本节《古对今》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对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对今》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

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基础训练1.听写:中间池水欢乐上网2.反义词对子歌,自由读,师生对读。

3.出示一年级上册《对韵歌》,生齐读。

师:瞧,像这样的对韵歌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景物,知道两两相对的词语,而且读起来很有节奏,真有趣!二、揭示课题,学写“古”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提醒:“古”是今天要写的生字,横要写得长一些,下面的“口”应注意上宽下窄)。

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3.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古”就是古时候,“今”就是现在。

“古对今”意思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

三、初读课文,归类识字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三个小节,并标上序号。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相机正音,评价。

4.师生合作读。

5.男女生合作读。

6.发现字形特点,理解字意。

师: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再来试试自己的眼力。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字6 古对今 教学教案(多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字6 古对今 教学教案(多篇)

创新教案《古对今》创新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想:兴趣是儿童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怎样让一节课充满趣味性又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结合是关键,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增添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同时也将生字教学,尤其是写字教学融入到了课堂教学当中,让一切知识都显得无痕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今天有两个小朋友要带大家做个小游戏,这个小游戏的名字叫做对对子,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个小游戏的名字叫什么呀?(古对今)教师板书课题。

古是什么意思呢?(古时候,很久很久以前)今呢?(今天或者现在的意思)“古”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记呢?(加一加)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十加口变成古”的口诀来记它的字形。

仔细观察“古”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看看它该怎样写?(在将课题中,以旧知带入新字认读和写字教学。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过渡:除了“古对今”他们都对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儿歌中去看一看。

1.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诗歌,圈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看。

2.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过渡语:生字宝宝们可真调皮,从课文中跳了出来,想和大家做游戏呢!(1)指名挂月亮(将带拼音的生字用认读的方式挂到夜空中)(2)开火车摘月亮(将挂到天空的月亮摘下来)(3)采蘑菇的小姑娘(将蘑菇中的生词摘到词语采摘篮当中)……3.记字形(用加一加、减一减或组词语的方式)三、整体朗读,寻找诗歌写作结构上的特点:诗歌共三小节,每小节前两行是单字相对,后两行是两字词相对。

四、指导朗读1.学生分组朗诵诗歌,教师适时指导。

2.教师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儿歌时的节奏。

3.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有节奏的朗读整首儿歌。

4.学生自己拍手读。

5.同桌互相拍手读。

五、分小节重点解读:(一)指名朗读第一小节:1.“古”和“今”、“圆”和“方”是什么关系?(反义词)2.像它们这样的单字反义词还有很多,我们也可以对一对,比如:左对右,前对后,你还能找出更多这样的组合吗?(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3.“严寒”和“酷暑”是什么关系?它们是用来描述什么的词语?(反义词、气温)4.从“春暖”和“秋凉”你能看出什么?(这是两个描述季节的词语,春天暖和,秋天凉爽)5.像它们这样两个字构成反义词的组合也有很多你能说出更多这样的组合吗?(晴天对阴雨,)6.游戏,男生读前面,老师说对,女生读后面。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培养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和兴趣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基本认知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基本理解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生活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对比
四、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教具: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听读课文,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步:课文朗读(10分钟)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老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
•带领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古代生活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差异。

七、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通过阅读有关古代生活的书籍或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本教案设计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为教材依据,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部编一下 语文《古对今》公开课教案【优胜奖】

部编一下 语文《古对今》公开课教案【优胜奖】

部编一下语文《古对今》公开课教案【优胜奖】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及背景知识:- 通过简要介绍古代与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分享一些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的经典片段,激发学生对比研究的兴趣。

2. 对比古代与现代文学作品:- 针对特定的古代文学作品,选取对应的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 分析古代与现代作品在主题、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作,可以是故事、诗歌、演讲等形式。

- 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创作在古代和现代文学中的定位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 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的片段,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 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课程内容。

2. 小组合作:-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代与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观点。

- 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3. 情景演练:- 设计情景剧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和现代文学的不同情境。

- 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讨论质量和表达能力等。

- 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作品评价:-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语言表达、思想深度等方面。

- 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创作能力。

3. 测验考核:- 设计测验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通过测试结果评估学生对古代与现代文学的研究效果。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材料:- 配套教材《部编一下语文》中相关篇章的选段。

- 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的摘录。

2. 多媒体设备:- 提供投影仪、音箱等设备,用于展示多媒体辅助材料。

6古对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6古对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6古对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圆、严、寒、酷、暑"等11个生字,会写“古、凉”2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朝霞、夕阳"等6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书写“古"1.回顾《对韵歌》。

(1)小朋友们谁还记得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对韵歌》?谁来背背看?(2)课件出示课文,师生一起对对看。

现在老师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我们一起来对对看。

(老师学生对读)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3)介绍“对子”:引导学生观察,每一行中的共同点,都有“对"字。

你们发现每一行都有一个什么字?预设:对。

你的眼睛真亮,每一行都有一个对字,所以我们还把它叫做对子。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对子:古对今。

板书:6 古对今2.指导书写“古”。

(1)观察结构:上下结构;观察关键笔画的位置:长横在横中线的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

(2)提出星级评价:长横写在横中线上方得一颗星,短横写在竖中线上得一颗星,上宽下窄得一颗星。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一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又直又长,二笔竖写竖中线上,下面一个口,要写得小一点,扁一点。

(4)学生练写。

(5)选择写得好的学生教师示范评价,写得不够好的学生邀请学生当评委评价。

二、整体感知,初读文章(文章我会读)1.学习任务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号。

(1)提出星级评价:字音准确得一颗星,不加字、不减字、不回读得一颗星,声音响亮得一颗星。

(2)抽问小节数。

(3)抽三位学生读课文,一人一小节。

2.感受文章结构。

(1)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每一行都有什么共同点?预设:都有“对"字。

3.全班齐读。

(1)观察课文的韵律感,节奏感:第二、四、六、八、十、十二行的最后一个字“方、凉、霜、阳、杨、香”的韵母都是ang。

部编版《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版《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版《古对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2.体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对今的概念与意义;2. 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文化传承的意义与方式。

三、教学重点1. 学习古对今的概念与意义;2. 掌握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与方式。

四、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理解古对今的概念;2.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古对今的概念、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文化传承的意义与方式;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思想,提高综合分析能力;3. 阅读练习:安排适当的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物的照片或者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2. 讲解:通过简单的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古对今的概念,以及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案例,进行深入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进行交流与讨论。

4. 阅读练习:布置一篇相关的文章给学生阅读,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文章。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一些个人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激情;2. 学生的讨论质量: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对学生的讨论质量进行评价;3. 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4. 学生的总结与思考:通过学生的总结回顾和个人思考,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对今》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自然之美。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重点在“严寒、酷暑”。

教学难点: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贴、教案、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夕”3个字。

2.通过朗读,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第1节,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10:25-10:27)
1、复习回顾,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做《对韵歌》,还记不记得?(记得。

)谁来给我们起个头?(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青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读得真好,你们发现了没有,每句都有一个字,那就是?(对)而且“对”字前后字数相等。

2、板书课题,会读课题
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习一首对韵歌,拿出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古”字横长压线,竖稍稍向左倾斜,下面的“口”略扁。

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导学生把对前后的两个字读的稍稍重一些。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对韵歌来进入课文,再次学习会更加感受深刻,并与前面的作对比,体会自然之美。

同时将书写分步进行,防止集中书写引起疲劳。

二、自主探疑,合作解疑(10:27-10:42)
(一)自主探疑
1、自由读课文,勾画不会读的字词,思考问题。

在古代啊,对对子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深受人们的喜爱。

瞧,这就是一
首对韵歌,赶紧打开书56页,请你们借助拼音,自由地读一读,读完之后数一数这首对韵歌有几个小节?出现了几个对子?你最喜欢哪个对子?听清楚要求了吗?赶快开始吧。

现在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几个小节?(3个)几个对子?(12个)那你最喜欢哪个对子呀?我们一个人来说一个吧。

(二)合作解疑
1、导语
你们喜欢的这些对子中,就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小组合作识字。

在合作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三个步骤:1、组长带领组员读生字。

2、每个组员过关生字。

3、分享如何记住田字格里的生字。

好了,小组合作开始吧。

2、小组合作
3、小组展示
师:我们请一个小组来展示,如果他读对了,就跟着一起读,每人三个字。

生:带读。

师:读得真不错,夸夸这一组。

不仅读音准确,而且声音洪亮,说明你们小组学习效率高。

同学们看一看,我们还可以把这几个字放在一起读,谁来读一读? 生:香、凉、杨。

师:我们为什么把它们三个放在一起呀?
生:韵母都是ang。

师:真会发现,它们的韵母都相同,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那像这样按照读音分类,我们还能把这一课的哪些生字放在一起读呢?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一下。

(学法指导)
生:我把细和夕放在一起读,因为它们的声母都是x。

我把圆、严、寒放在一起读,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前鼻韵母an。

我把晨、暑、朝放在一起读,因为它们都是翘舌音。

师: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哪个小组来展示?
生:带读。

师:同学们字音都读得很准,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最喜欢玩的游戏,那就是——猜字谜,想不想玩啊?看清谜面,第一个,田边种丝瓜,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的生字里。

生:细。

师:为什么是细啊?
生:因为细的左边是绞丝旁,右边是田。

师:第二个谜面,多一半。

生:夕。

因为多比夕多了一个夕。

师:真聪明!最后一个可有点难咯,十月十日,这是个什么字呀?
生:朝。

十月十日合在一起就是朝。

师:对呀,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谁知道?(chao)能给它组个词吗?(朝南)谁再给朝(zhao)组个词?(朝霞)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猜谜语的游戏中就藏着我们识记生字的方法呢。

那像用这样的方法,这还有几个字你是怎么记得呢?哪一小组来展示?
生:李、香、凉、古、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