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描写的不同点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水浒传》《骆驼祥子》《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水浒传》《骆驼祥子》《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a)人物及其性格曹操:奸诈狡猾自私残暴纵横恣肆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飞扬跋扈目光敏锐诸葛亮:济世爱民、谦虚谨慎。

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

是“千古良相”的典范。

关羽: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

忠义勇武忠贞不二光明磊落恩怨分明刘备: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张飞:思度宏远,好学,耿直粗鲁,疾恶如仇,口直心快。

b)故事情节桃园豪杰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巧借惧雷掩饰过去。

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

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

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

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c)主要内容概括《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d)主旨《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讲解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讲解

《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而《水浒传》则属于英雄传奇,两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并有许多的共同之处。

一是通过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人物自己的言行并从人物的对立比较中来揭示不同的性格。

《三国演义》以政治、军事各种惊心动魄的交锋为背景,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曹操的雄才大略,诸葛亮的忠贞智慧、关羽的忠勇过人、周瑜的英雄倜傥都跃然纸上。

《水浒传》在刻画梁山英雄好汉时,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任务的立身行事。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被逼到走投无路,仍下不来决心。

还有鲁知深,无亲无故。

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出身而由队里提升的官职。

水浒中并没有叙述次三人身世,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紧扣他们的阶级身份。

二是“性格强化的典型”手法,即重要的典型人物都以某种道德品质作为其主导特征,居于最突出的地位,并且支配着整个形象内部的其他构成因素。

《三国演义》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有所谓“三绝”:曹操奸绝,孔明智绝,关羽义绝。

曹操多疑透出狡诈,凶残凸显奸诈,“诈中风”以诬叔父,梦中杀人,误杀吕伯奢一家,杀粮官以欺全军,不杀陈琳而爱其才,不追关羽以全其志,得部下通敌文书却焚而不究,马犯麦田而割发代首等等,无不表现奸诈是其本质。

孔明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等,无不表现其神机妙算,智慧超绝。

关羽能把“义”做的如此“绝”,实在千古之下,罕有其匹。

“华容道上放曹操”更加深了对其“义”的刻画。

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例如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比较分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比较分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比较分析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四部作品被誉为"四大名著",它们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

本文将对这四部名著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它们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

一、叙事结构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采用回溯法叙事,通过对贾府兴衰故事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变迁。

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众多人物关系交织复杂。

2.《西游记》《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旅为线索,在途中展开了一系列奇遇和战斗。

整体结构相对简单明晰。

3.《水浒传》《水浒传》多个英雄人物同时出场,每个故事基本上独立存在,最后汇聚起来成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

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描述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豪杰的兴衰命运展开叙述。

时间线较长。

二、人物形象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塑造了大量丰满多维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性格和命运。

2.《西游记》《西游记》刻画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师徒四人形象,以及众多妖怪和神仙角色,具有明显的喜剧色彩。

3.《水浒传》《水浒传》中有108位英雄豪杰,代表了各个阶层和社会背景。

他们各有特点,并通过群体力量达到正义目标。

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展示了各个英雄人物之间的智谋较量和角逐权力的斗争。

三、主题内容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通过对贾府兴衰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的描写,表现了封建社会家族衰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世间虚幻美好的追求。

2.《西游记》《西游记》以取经为线索,展示了善良与邪恶之间的斗争。

旨在描述佛道教化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倡导正义和仁爱观念。

3.《水浒传》《水浒传》以英雄豪杰起义拯救民众为主题。

反映出封建统治下农民阶层压迫与反抗的对立矛盾。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 ,环环相扣 ,互相贯连 ,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 ,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中国文学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知识点

中国文学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知识点

中国文学史(第三十五章三国演义)一、名词解释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论述题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中国文学史(第三十六章水浒传)一、名词解释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

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

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同:①都是从人物的对立比较中来揭示不同的性格②重要的典型人物都以某种道德品质作为其主导特征,居于最突出的地位,并且支配着整个形象内部的其他构成因素,这即是“性格强化的典型”手法。

异:可用“同而不同处有辨”与“犯中见避”这两个美学观点来分别概括概括《三国》与《水浒》的人物塑造方法,《三国演义》回避了人物的心理描写,《水浒传》常用富有特征的细节和内心独白的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显示出人物内心世界开掘的趋势。

具体来讲就是①《三国》在塑造其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有:①出场定型②反复皴染③多用传奇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④善用对比和烘托等手法《水浒》所用的方法主要有:①常常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以犯中求避,相互映衬,“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再比照中凸显其个性特点。

②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

②《三国》的人物形象是审美主体的直接表现,带有明晰的理性色彩,人物性格基本上是单质、单向和单义的。

《水浒》却开始突破人物模式化、类型化的框架,写出了性格的多侧面、多层次和性格的发展变化。

③《三国演义》刻画人物, 更多地倾向于理想化的英雄传奇色彩;《水浒传》的成功典型, 则更多地回响着生活的足音, 比较地富于生活实感, ④《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即是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忠厚老实的鲁肃。

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类'的意义。

他们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显得比较单一和稳定,有点像戏剧中程式化,脸谱化的表现,容易给读者强烈向明的印象;又有点近乎雕塑,在单一,稳定乃至夸张中呈现出一种单纯和谐崇高的美。

《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注意多层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2、人格上推重“忠义” 诸葛亮 ——“忠”的楷模 关云长——“义”的化身
3、才能上崇尚 “智勇”
“拥刘反曹”的倾向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 君”、将曹操写成“奸 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 首位,而曹魏显居 其次。
统曰:“荆州东有孙 权,北有曹操,难以得志。 益州户口百万,土广财富, 可资大业。今幸张松、法正 为内助, 此天赐也。何必 疑哉?”玄德曰:“今与吾 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 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 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 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 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 为也。”

三、《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
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群像
一、《水浒传》是一本怎样的书: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水浒传》有多少回? 《水浒传》是作家的独立创作吗? 《水浒传》在成书过程中依据了哪些现实素
材?
《水浒传》中为何有多处疏漏?
(一)《水浒传》的内容: 120回《水浒全传》可分 六部分: 第一部分(1—71回), 起义的发生和发展。
修 —第60回《张永年反难杨 庞士元议取西蜀 》
三、《三国演义》 出色的战争描 写
1 、同中见异,千 变万化,特点鲜 明。 2 、注重表现战争 中的“智谋” 。
《水浒传》
四大奇书之
一 英雄传奇代 表作
一、《水浒传》是一本怎样的书: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二、《水浒传》中的“忠义”思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三国演义》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了 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 想倾向。表达了对明君良臣、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 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 刘 备 携 民 渡 江

论《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论《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论《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摘要《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在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环境细节描写、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写出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关键词:人物形象塑造、细节描写、结构艺术、语言艺术前言《水浒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据统计,水浒传全书描写的人物,有名有姓的有577位(包括主要任务108位),有名无姓的有9位,无名有姓的有99位,书中提到但没有出场的有102位,共计787位。

成为世界上描写人物最多的小说。

金圣叹论《水浒传》曾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这话虽有些夸张,但《水浒传》确实成功塑造了数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许多人物形象都是非常个性化的。

在语言艺术上,《水浒传》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说话人话本的艺术传统,它的语言以北方话为基础,经过加工而成为一种成熟的书面语言。

无论叙事、写人,或人物对话,寥寥几笔,就神情毕肖。

语言明快、洗炼、形象,表现力极强。

同时,《水浒传》独具特色的连环套式艺术结构和典型环境细节描写,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写出了复杂的性格内容(一)、人物是小说创作的中心问题,无论情节多么吸引人,如果人物没有血肉,没有生命,就不是好的小说。

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相比,《水浒传》塑造英雄群像,人物的理想化,传奇色彩等,与之是相同的。

但是,《水浒传》人物性格具有多侧面和比较复杂的内涵。

《三国演义》的人物则比较平面,除个别的人物如曹操,具有看似矛盾的较复杂的性格内容外,其他人物的性格内容都比较简单和单一,而《水浒传》的人物就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写英雄人物而不避讳写他们的缺点,而写缺点却又并不影响将他们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却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

《三国演义》《水浒传》英雄观比较论

《三国演义》《水浒传》英雄观比较论

《三国演义》《水浒传》英雄观比较论1 我国古代一脉相承的英雄观说起英雄,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器宇轩昂,顶天立地且有勇有谋的人,比如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的霍去病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英雄崇拜的传统。

之所以崇拜英雄,源于原始社会古人对天灾人祸的难以预见、对大自然神力的畏惧敬仰以及意识到自身力量的薄弱所引起的,他们急需有具备超人智慧、天生神力的神或半神来带领他们生存下去,因此在潜意识中产生了最原始的英雄崇拜思想,意图通过塑造一个完美的英雄人物,来动员和激励集体学习和崇拜这一人物,以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比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伏羲造八卦等,它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判断,是时代发展特定的产物和时代精神的人格体现,符合这一时期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

我认为古人的英雄崇拜是英雄一词产生和发展的雏形。

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英雄的队伍得以不断壮大,但英雄的概念一直模糊不清,直到西汉末年班彪《王命论》和方望《辞谢隗嚣书》才开始出现了“英雄”概念。

但从史料看来,这时期的英雄仅在能力方面高人一等,其他与常人并无不同,社会地位也无高下之分,甚至连“英雄”二字的使用都极少出现,仅在班固《汉书·刑法志》中出现“总揽英雄,以诛秦项”之语。

英雄观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汉末三国时期,王粲(177—217)编著《英雄记》,刘劭(180—245)《人物志》专节讲述英雄,首次明确地给英雄下了定义。

《英雄记》客观记录了曹操、袁绍、董卓等人的生平和事迹,对人物的善恶好坏同时记载在册。

刘劭《人物志·英雄》中认为英雄须具备“聪、明、胆、力”四要素,即“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力能过人。

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

”他认为英和雄是有区别的,有谋略且能决断的人为英;有胆略且武艺过人的为之雄。

只有聪明胆力兼备之人,才可称之为英雄。

并举了刘邦和项羽为例,首次给中国的英雄观念下了明确的定义。

试论《水浒传》英雄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试论《水浒传》英雄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试论《水浒传》英雄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水浒传》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水浒传》塑造的人物不是一两个,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如林冲、武松、杨志等都家喻户晓,长期活在人们的心中。

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有它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比起《三国演义》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本文将以武松、林冲、杨志这几个典型人物为例,谈一谈《水浒传》英雄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英雄人物塑造艺术特色林冲武松杨志读罢《水浒传》,读者的脑海里难免会留下许多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人物的悲剧色彩造成的,另一方面则归功于作者特殊的人物描写艺术。

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比起《三国演义》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金圣叹曾说,《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所状,人有其声口”,茅盾先生说,“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大师们总结概括了《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本文将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试加分析。

(一)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四大名著描写人物的片段摘抄

四大名著描写人物的片段摘抄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外貌描写,摘抄下来学一学!1.《水浒传》林冲的外貌描写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2.《水浒传》鲁智深的外貌描写头里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3.《水浒传》武松的外貌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间岁神。

4.《三国演义》关羽的外貌描写“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5.《三国演义》刘备的外貌描写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6.《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外貌描写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7.《三国演义》张飞的外貌描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8.《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外貌描写尖嘴缩腮,金睛火眼。

头上对苔藓,耳中生薜萝。

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

还喜得眼睛转动,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

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9.《西游记》猪八戒的外貌描写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

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

手执钉耙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

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

10.《西游记》五庄观两小童的外貌描写骨清神爽容颜丽,顶结丫髻短发鬅。

《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图文表达主要的人物关系

《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图文表达主要的人物关系

《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图文表达主要的人物关系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即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

其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

这四部古典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些作品中的场景、故事,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及思想观念,所蕴含的思想和细致的刻画,历来为读者称道。

《四大名著》为世界文学的宝库,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四大名著》人物多,关系复杂,很多读者都是一头雾水,四张四大名著人物关系图让你瞬间清醒!《水浒传》人物图片《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

众所周知,梁山好汉108名,但《水浒传》中有名有姓的人物577个;有姓无名的人物是99个;有名无姓的人物有9个;无名无姓,但对故事情节发展有一定作用的人物40个。

加起来一共写了出场人物725人,另外书中提到但未出场的人物还有一百零二人,总共为827人。

如此复杂的人物关系,读者经常分不清谁是谁,更不要说分析人物形象了。

小编为大家提供整理并规划出水浒人物关系图示,可以从整体上对人物进行梳理和理解。

《三国演义》人物图片《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于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的历史,刻画了为数众多的英雄人物。

据《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出版)的《人物》部分总共列出1258个辞条;除去28个互见条目(如“阿斗”、“后主”、“先主”等),实际介绍《三国演义》写到的人物总共1230个。

这些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有姓有名,总计大约1000人;极少数没有姓名者,也与其它人物有明确的亲属关系(如“司马昭妻”、“董卓之母”、“徐庶之母”等)。

四大名著里关于人物的好段落描写

四大名著里关于人物的好段落描写

四大名著里关于人物的好段落描写一、《西游记》1.孙悟空: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2.猪八戒:碓嘴初长三尺零,獠牙觜出赛银灯。

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

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

3.沙僧: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清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翎黄鹅撇,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4.唐僧: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朗朗明珠上下排,层层金线穿前后。

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铺绮绣。

八宝妆花缚钮丝,金环束领攀绒扣。

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

玄奘法师大有缘,现前此物堪承受。

浑如极乐活罗汉,赛过西方真觉秀。

锡杖叮当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

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5.金鼻白毛老鼠精:他乃是桃腮垂泪,有沉鱼落雁之容;碧眼含悲,有闭月羞花之貌!金做鼻,雪铺毛。

地道为门屋,安身处处牢。

养成三百年前气,曾向灵巅走几遭,偷香油未被阻挠!佛陀有饶他命之想,又天王李门捉拿,拜倒认干亲。

6.女儿国国王:眉如翠羽,肌似羊脂。

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

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

斜軃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

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

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

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

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

二、《红楼梦》1.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泣非含露目。

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2.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o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

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

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关键词:
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 英雄传奇
3. 历史演义
4. 忠与义
5. 妇女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它们都是描写了中国古代一段历史时期的故事,尤其是其中的忠义观。

在忠义观方面,这两部作品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都展示了许多忠义的人物形象,并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塑造。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等人被视为忠义的代表。

他们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君主,尽心竭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水浒传》中,像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人也是忠义的代表。

他们志向高远,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甚至为此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利益。

这些形象使读者感受到了忠诚和义气的力量,体现了作者对忠义的崇尚和赞美。

这两部作品对于忠义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三国演义》中,忠义往往与背叛和权谋相伴随,这使得忠义的价值在战乱的背景下显得更为复杂和暧昧。

忠义在这里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战略。

而在《水浒传》中,忠义则更加单纯和直接,成为了主要人物的信仰和价值观。

这体现了作者对忠义的不同关注和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两个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呈现了不同的忠义观表现形式。

《三国演义》中,忠义多以战争和政治斗争的形式展现,英雄们的忠诚往往体现在为国家争夺权力、统一天下的战争中。

而在《水浒传》中,忠义则更多地体现在为民除害、为善事而奋斗的行动中。

水浒英雄们的忠诚更加注重正义和公理,以保护百姓的利益为己任。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忠义观方面都有共同之处,都塑造了众多忠诚勇敢的人物形象,对忠义进行了肯定和赞美。

这两部作品在忠义的态度和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也反映了作者对忠义的不同思考和观察。

无论如何,这些作品都探讨了忠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人们树立了一种崇高的道德标杆。

【三国历史】浅谈《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

【三国历史】浅谈《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

【三国历史】浅谈《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三国演义》一共写了四百多个(亦说是1191)人物,其中有几十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如张飞嫉恶如仇,粗豪爽直,而又从善入流;刘备仁厚爱民,虚伪做作;关羽神武神勇,讲究忠义却刚愎自用;周瑜才高果敢却心胸狭窄;鲁肃拘谨忠厚,黄盖勇敢沉着,司马懿老奸巨滑等等。

连三个“舌辩之士”也各具特色,他们都恨曹操,但表现形式大不相同。

弥衡是“骂”“至死骂不绝口。

”至今戏曲舞台上还有一出戏叫“击鼓骂曹”;张松是“顶”,顶得曹操“拂袖而起,转入后堂”;杨修是“揭”,他多次揭曹操的老底,揭曹操灵魂深处的秘密,特别是梦中杀人的诡计。

在塑造人物方法上,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通过战争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加以反复渲染,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去写。

不同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典型环境,写法也不一样。

如曹操攻打濮阳陷入重围,大火之中正碰到吕郁挺戢跃马而来,曹操用手遮住脸,加鞭纵马从对面闯过去,吕布从后面拍马而柴,以方天画戢在曹操头盔上点了一下,问道“曹操何在?”用手指着相反方向“前面骑黄马的就是”,多么狡猾。

吕布听了就纵马向前追赶,放过了眼前这个真曹操。

曹操轻轻一句便骗过了吕布。

在潼关则是另一种情况。

马超认出了曹操后,紧追不放,害得曹操“割须弃袍”,没命逃奔。

这时,背后马超赶来,厉声大叫:“曹操休走!”吓得曹操马鞭掉落在地。

看看即将赶上,马超从后挺枪而剌,曹操绕着一棵大树躲藏,马超一枪刺在树上,用力过猛,刺得很深,等到把枪拔出来,曹操已经跑远了。

在这里,从濮阳之战,使我们看出吕布有勇而无谋;从潼关之战,使我们看出马超精明强悍。

再如张飞在巴郡“义释”了严颜,关羽在长沙“义释”了黄忠,同是“义释”但也有不同。

张飞“义释”严颜,表现了张飞粗中有细;关羽“义释”黄忠,表现了关羽的高傲自负。

同是写一代英雄之“勇”,吕布是勇中带贱,周瑜是以勇显骄,赵云有勇有谋,可见人物的思想性格是不一样的。

曹操的“割须代首”“梦中杀人”;刘备和单福(徐庶)关于的芦马的对话,这些描写显示了曹操、刘备的奸诈和仁厚的不同性格。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作者:欧萍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7期摘要:《水浒传》在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方面,比前代小说有更大的进步,开始了从类型化向性格化的转变。

主要表现在:一是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结合;二是能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写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特色,而且还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关键词:《水浒传》;人物塑造;艺术特色《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水浒传》描写的不是一个两个,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像。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比之《三国演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1 人物塑造上,《水浒传》表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和强烈的理想色彩一定程度的结合《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确实是不平凡的,比普通人高大,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作者总是满腔热情地歌颂他们,赞美他们,总是将美好高尚的思想品德、强烈的反抗精神、高强的武艺赋予他们,使得一个个光彩照人;但同时,作者又未将他们神化,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与心理,因而充满生活气息,不仅使读者可以理解,而且感到这些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比如武松。

武松在作者笔下是力和勇的化身,写他有超人的大力、大勇,是为了寄托反抗封建压迫的美好理想。

景陽冈打虎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集中渲染的就是武松的力和勇。

武松是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曾经坏了十几条大汉性命的吊睛白额猛虎的,作者显然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但细读整个描写,却又并未脱离生活,而是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比如打虎的过程,就写的非常真实合理。

先是写老虎进攻,武松防御。

老虎进攻时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防御是一躲、两闪,虽然也害怕和吃惊,但并未吓得瘫软无力,而是表现得机敏、雄健,那干净利落的一躲、两闪,就已经显出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来,老虎“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13.1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特点

13.1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特点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特点《水浒传》全书出场人物八百余人,除108将外,有上自皇帝、宰相知府、知县、地主、豪绅。

下至农夫、和尚、媒婆、婢女等各色人物。

1.主要人物身份的变化由《三国演义》的“帝王将相”变为“农民、渔民、城市平民”出身的英雄为主角;《三国演义》写“帝王将相”生动传冲,写平民苍白无力,《水浒传》写市民、江湖豪侠生动,写“帝相将相”模糊,如高俅发迹时的市井无赖相颇为生动,当了太尉则概念化。

2.打破典型形象的类型化格局,注意人物的“个性化”特点金圣叹说:“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三国演义》人物类型化,刘备“仁”,曹“奸”,诸“智”,关羽“义”,而《水浒传》的英雄性格形成与环境关系密不可分,人物身份,经历基本相同而不同的性格特征。

如茅盾先生分析“鲁达、杨志和林冲”三人的性格形成。

又如鲁达、李逵性格相似,却各有特点。

同是粗鲁,鲁达性急,李逵蛮气;鲁达老练,李逵老实。

故金圣叹说:“《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拘勒,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处说,焦梃粗鲁是气质不好”(《读第五才子书法》)。

3.人物性格有发展变化,不是定型化、凝固化,往往是复杂的,甚至充满矛盾,如对林冲、武松、宋江、石秀等的刻画。

4.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显示其性格特征①渲染与逼真的细节描写的结合如“武松打虎”、“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杨志卖刀”等。

②由远渐近的描写茅盾先生说:“《水浒》人物描写是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

《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如鲁达、林冲、杨志、武松等都是如此。

四大名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四大名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四大名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笑话上来说共同特点是:驯服《西游记》:猴子被人类驯服;《红楼梦》:男人被女人驯服;《水浒传》:好汉被官府驯服;《三国演义》:和平被战争驯服。

从文学上来说:4本书都有裂痕水浒传来说断裂点出现在水浒英雄被招安后前边的英雄聚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读来何等的痛快等到征方腊损兵折将读起来非常憋气所以水浒传流传下来的版本就有不要受招安后遭遇的这其实是读者一厢情愿还是***读的深刻:《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

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浒》只反**,不反皇帝。

我以为水浒正是由于最后的悲剧性才成其伟大不朽的三国演义断裂点是最后蜀汉一场空晋统一天下本来此书扬刘贬曹把诸葛亮更是夸成神仙但是最后结局却是刘关张不得好死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后主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让读此书不读三国志的人非常困惑要不是我后来玩三国志曹操传还真就被三国演义把历史观给扭曲了三国演义好就好在反历史红楼梦这个断裂是人为的就是前80回和后40回之争红楼众结局究竟如何后人从十二钗的诗里瞎猜测没结局的故事最是让人心烦意乱其实我觉得红楼梦读前十三回就够了该说的都说了秦可卿一死结局就定了把红楼梦当爱情悲剧读的人实在是辜负了老曹的血泪之笔红楼梦好就好在反梦想西游记这个断裂在前面就是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之后怎么这么厉害的孙猴子后来居然”招安”保唐僧了?不反玉皇大帝了? 而且曾经把十万天兵天将打得溃不成军的齐天大圣路上遇到些二流小妖精上天贬下来的谁谁谁的坐骥谁谁谁的小童都打不过?百思不得其解阿后来看了李安纲先生的苦海与极乐一书才彻悟(也可看李安纲批评西游记一书) 为什么西游记书里有那么多道教诗歌那么多道家名词孙悟空原来就是人心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乃是一部修心证道之书读通此书可成大道也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都是中国的。

-0-四大名著人物描写经典片段四大名著中描写人物的片段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的名字,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关于四大名著,分别用字概括关于四大名著,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描写的不同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品。

两部小说都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它们都强调英雄的忠义,但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却有很多不同。

《三国演义》注重个性突出的类型化人物塑造,突出夸张人物的某一性格,刘备是标准的“仁德”明君;诸葛亮是神乎其神的智者;曹操是残暴的乱世奸雄;关羽是忠义俱全的猛将··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很鲜明和单一,整部小说自始至终的人物性格都没有太大改变,不仅如此,作者还用种种事实来加强人物的鲜明性格,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暗渡陈仓等事件,都巩固了诸葛亮聪明过人的形象,就连死后也要留下三个锦囊,助蜀军一臂之力。

而《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就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写英雄人物而不避讳写他们的缺点,而写缺点却又并不影响将他们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却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

人物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理想化、带有传奇色彩的一面,更有贴近生活、具有普通的平凡人品格的另一面。

因此《水浒传》的英雄人物不是神而是人,读者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三国演义》善于在战争中描写人物性格,例如,在赤壁惨败这个特定情境中表现出了曹操奸诈的性格特征。

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他仓慌逃窜险些丧命,但他竟能够三次大笑,笑周瑜、孔明,无智谋,他以笑来稳定军心。

但当他逃回到据点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危险,他又仰面大哭,哭谋士郭嘉已死了。

哭郭嘉,是说其他军士无能,把战败的责任推卸掉了。

“三笑一哭”这一情节把曹操的奸诈和权术刻画得淋漓尽致。

《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同人物的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随着生活遭遇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如林冲、武松等人都是如此。

林冲一出场,就是个能忍,甚至有些懦弱的人,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妻子被调戏、风雪山神庙等一系列事情使他不得不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就是人物性格随环境发展而变化的具体体现。

另外《三国演义》写人时多具体到写人物动作的描写,通过动作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而《水浒传》的写人多是参杂了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并对神态伴有详细介绍,通过心理和神态的描写将人物展现在纸面上,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灵活现。

总体来说,在对人物的描写上,《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进步许多,但这两部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小觑的。

我们要继续对这两部古典名著的研究,从古人的智慧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试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它们都强调英雄的忠义,
部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小觑的。

我们要继续对这两部古典名著的研究,从古人的智慧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敢爱敢恨)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

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为此,她精神苦闷、忧郁。

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

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

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

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

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

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

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
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

18、梅村体:
清初词坛,吴伟业号梅村。

梅村体是吴伟业创作的一种七言歌行体,其有元、白歌行体,重在叙事之长,辅以初唐“四杰”的华艳词藻,温庭院、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创造了自成一体的“梅村体”。

“梅村体”词有100余首,以《圆圆曲》为代表。

23、格调说
沈德潜论诗,主张“格调说”尊唐抑宋,以儒家诗教为根本,强调诗歌须“格高、调响”,更有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

同时,更加强调诗歌“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恪守“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创作原则。

性灵说
1.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

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

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4、性灵说:是袁枚对诗歌创作提出来的观点。

他论诗主“性灵说”,所谓性,即性情、情感,灵,即灵气、机趣。

认为诗以情为本,讲求个性,不可因袭,同时也应注意才识与学问。

袁枚的这一看法,针对的是当时风行诗坛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