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描写的不同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描写的不同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品。两部小说都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它们都强调英雄的忠义,但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却有很多不同。

《三国演义》注重个性突出的类型化人物塑造,突出夸张人物的某一性格,刘备是标准的“仁德”明君;诸葛亮是神乎其神的智者;曹操是残暴的乱世奸雄;关羽是忠义俱全的猛将··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很鲜明和单一,整部小说自始至终的人物性格都没有太大改变,不仅如此,作者还用种种事实来加强人物的鲜明性格,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暗渡陈仓等事件,都巩固了诸葛亮聪明过人的形象,就连死后也要留下三个锦囊,助蜀军一臂之力。

而《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就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写英雄人物而不避讳写他们的缺点,而写缺点却又并不影响将他们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却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人物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理想化、带有传奇色彩的一面,更有贴近生活、具有普通的平凡人品格的另一面。因此《水浒传》的英雄人物不是神而是人,读者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三国演义》善于在战争中描写人物性格,例如,在赤壁惨败这个特定情境中表现出了曹操奸诈的性格特征。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他仓慌逃窜险些丧命,但他竟能够三次大笑,笑周瑜、孔明,无智谋,他以笑来稳定军心。但当他逃回到据点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危险,他又仰面大哭,哭谋士郭嘉已死了。哭郭嘉,是说其他军士无能,把战败的责任推卸掉了。“三笑一哭”这一情节把曹操的奸诈和权术刻画得淋漓尽致。

《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同人物的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随着生活遭遇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如林冲、武松等人都是如此。林冲一出场,就是个能忍,甚至有些懦弱的人,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妻子被调戏、风雪山神庙等一系列事情使他不得不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就是人物性格随环境发展而变化的具体体现。

另外《三国演义》写人时多具体到写人物动作的描写,通过动作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而《水浒传》的写人多是参杂了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并对神态伴有详细介绍,通过心理和神态的描写将人物展现在纸面上,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灵活现。

总体来说,在对人物的描写上,《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进步许多,但这两部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小觑的。我们要继续对这两部古典名著的研究,从古人的智慧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试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它们都强调英雄的忠义,

部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小觑的。我们要继续对这两部古典名著的研究,从古人的智慧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敢爱敢恨)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为此,她精神苦闷、忧郁。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

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

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

18、梅村体:

清初词坛,吴伟业号梅村。梅村体是吴伟业创作的一种七言歌行体,其有元、白歌行体,重在叙事之长,辅以初唐“四杰”的华艳词藻,温庭院、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创造了自成一体的“梅村体”。“梅村体”词有100余首,以《圆圆曲》为代表。

23、格调说

沈德潜论诗,主张“格调说”尊唐抑宋,以儒家诗教为根本,强调诗歌须“格高、调响”,更有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同时,更加强调诗歌“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恪守“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创作原则。

性灵说

1.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4、性灵说:是袁枚对诗歌创作提出来的观点。他论诗主“性灵说”,所谓性,即性情、情感,灵,即灵气、机趣。认为诗以情为本,讲求个性,不可因袭,同时也应注意才识与学问。袁枚的这一看法,针对的是当时风行诗坛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