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

合集下载

专题三 九年级中考物理热现象

专题三 九年级中考物理热现象

王.榴莲被切开后,其 香 味 将 很 快 充 满 整 个 房 间,这 一 现 象 主 要
说明( ).
A.分 子 间 存 在 引 力
B.分 子 间 存 在 斥 力
C.分 子 间 有 间 隙
D.分 子 在 永 不 停 息 地 运 动
4.(2013������ 福 建 莆田)科学家研制 出 一 种 纯 度 极 高 的 碳 化 硅 晶 体 ,用
������������������������������������������������������������������������������������������������������������������������������������������������������������������������������������������������������������������������������������������������������������������������������������������������������������������������������������������������������������������������������������������������������������������������������������������������������������������������������������������������������������������������������������������������������������������������
3 年 中 考 �����2������ 福 建 莆 田)使 用 温 度 计 测 量 液 体 温 度 时,如 图 所 示 的 四 种 方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 ).

生活中的热现象

生活中的热现象

5、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如何解冻最好? 用接近零度的冷水较好。因为冻肉温度是 在零摄氏度以下,若放在热水中解冻,冻肉从 热水中吸收热量,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 升到零度以上,此时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 传递热的本领降低,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收 热量解冻而形成硬核。 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因冻肉吸热而使冷 水温度很快降到零摄氏度且部分水还会结冰。 放出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内外层的温度较 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 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零度。如此反复几次, 冻肉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 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保温瓶若没灌满开水或从灌满水的瓶 里倒出一些水后,马上就塞紧塞子,常 会看到瓶塞会跳起来,这是为什么? 当保温瓶未灌满开水时就塞紧塞子,瓶内 开水上面的空气就会遇热膨胀,使里面气体的 压强就大于外面空气的压强,于是就对塞子产 生一个很大的力而将塞子顶出;当从瓶里倒出 一些水时,随着开水的不断倒出,同时也有一 部分冷空气陆续地钻进保温瓶中,将瓶塞塞紧 后,进入到瓶里的冷空气也遇热膨胀,所以也 被顶出。因此,当从保温瓶里倒出开水后,先 把木塞轻轻放在瓶口上,让水汽渗出一部分, 然后再盖紧瓶塞,这样瓶塞就不会向上跳了。
3、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棍会冒“白 气”, "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落?它形成的 原因是什么? "冰棍"冒出的的"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 棍周围遇冷液化成的细 小水珠,当然其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是 向下"飘"的。
4、在厨房里揭开锅盖时,若不小心被 100°c的水蒸气烫伤感觉比100°c的沸 水烫伤更厉害,这是为什么? 100°c水蒸汽遇到较低温度的人体皮肤,会液 化成100°c的水,短时间内即可放出大量的热。

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

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

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热是一种物理现象,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烈日炎炎的夏天到寒风凛冽的冬日,热无处不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影响和体验。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来讨论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

一、热的传导热的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之间的传递。

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的时候,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达到热平衡。

例如,当我们把冰块放在热水中,冰块会逐渐融化,这是因为热量从热水传递到冰块,使得冰块的温度上升。

二、热的辐射热的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出去。

我们常常可以在太阳下感受到热的辐射,这是因为太阳释放出的热能以光的形式传播到地球上。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热的辐射来实现一些应用,比如太阳能发电和红外线热像仪等。

三、热的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这是因为热能使得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加剧,从而造成物体体积的增大。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

比如,在炎炎夏日,车辆长时间停在阳光下容易发生轮胎爆胎的情况,这是因为轮胎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

四、热的相变物质在受热或受冷过程中会发生相变,这是热现象的一种表现。

我们熟知的水的相变是最为常见的。

当我们将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并变成水蒸气;相反,当我们将蒸汽冷却到100摄氏度时,水蒸气逐渐凝结并形成液态水。

五、热的传感和利用人类通过各种感受器官来感知和利用热。

例如,我们的皮肤可以感受到热的温度变化,从而引发身体对热的反应。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热能来进行一些实用的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加热器和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使用热水器加热水,或者利用火力发电来产生电能等。

在物理生活中,热现象无处不在,我们也必须正确认识和利用热能。

通过了解热的传导、辐射、膨胀、相变以及热的传感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热现象的原理,进一步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通过以上对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第七章热现象

第七章热现象

小试题
1.下列事例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 B.冬天室内使用暖气取暖 C.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D.盆中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
第八节 燃料利用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燃烧的实质: 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热值(q) 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 放出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焦/千克(J/kg) 公式:Q=mq
第六节 内能
试题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块熔化成铁水,它的内能不变 B、越滚越慢的足球,它的内能一定减小 C、木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放在高处的物体,它的内能一定大
1.一个热水袋内装有1kg的水,水的温度从90℃降低 40℃,已知水比热容为4.2×103J/(kg. ℃),求热水袋 内的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实验题
选做题

11、图2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 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 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 B、C ]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图2
4 2
探究
12、
2 4 A
图3
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
一、内能 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温 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实质:内能转换 条件:存在温差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2、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实质是机械能域内能的相互转换 思考: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吗?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热现象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热量作用时所表现出的现象。

下面列举了十个关于热现象的例子。

1. 热胀冷缩:当物体受热时,其分子会加速运动,导致物体体积膨胀,称为热胀。

相反,当物体冷却时,分子的运动减慢,导致物体体积收缩,称为冷缩。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夏天汽车停在烈日下时,车身会因为受热而稍微膨胀,导致车门紧闭,难以打开。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例如,当我们在热锅上烹饪时,热量会通过锅底传导到食物,使其受热。

3. 火焰:火焰是一种由燃烧产生的可见光和热能的混合物。

当可燃物质与氧气在适当的温度下接触时,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火焰。

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取决于燃烧物质的成分和温度。

4.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向周围发射热能的过程,不需要介质传导。

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热辐射,其强度和频率取决于物体的温度。

例如,太阳向地球发射的热能就是一种热辐射。

5. 蒸发:蒸发是指液体在接触空气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而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蒸发是一种散热的方式,因为它会消耗物体的热能。

例如,湖水在夏天受到阳光照射时会蒸发,使周围的空气变得潮湿。

6. 水沸腾:水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沸腾,即液体表面的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热现象,伴随着水分子的激烈运动和水蒸气的释放。

7. 热烧伤:当人体接触高温物体时,热能会传递给皮肤,导致热烧伤。

热烧伤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烧伤,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的温度和时间。

避免接触高温物体可以有效预防热烧伤。

8. 空调制冷:空调通过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将其排出室外,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

这是通过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的过程中吸热和释热来实现的。

空调制冷是一种常见的热现象,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9. 熔化:当固体物质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分子会加速运动,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结构变得松散,导致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一过程称为熔化。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1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起电的方法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_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_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_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现象知识要点

热现象知识要点

第一版《热现象》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搜寻:1、温度及温度计:⑴一理两规三区别;⑵一弯一甩七事项一理:指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两规:一是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二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三区别:是指三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区别如表一所示。

一弯:是指体温计的液泡上端附近有一个弯曲的缩口。

一甩:是指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七事项:①测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③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④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⑤要待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⑥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⑦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⑴六种变化吸和放,⑵固体分清晶非晶;⑶两方三因四区别,⑷两法特例雾霜“气”。

六种变化:是指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吸和放:指吸热和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三种为吸热过程;另三种为放热过程。

如图1所示,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固体分清晶非晶:指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注意:不能说非晶体无熔化温度)。

两方:指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三因:指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四区别:指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与压强有关)下发生;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③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④蒸发时液体的温度要降低;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为沸点)。

两法:指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特例:①是指属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几种特殊物质(晶体有金属、冰、海波、石英;非晶体有沥青、石蜡、玻璃、松香)。

②几种易升华的物质(冰、干冰、灯丝、碘、萘)。

热现象

热现象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这样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也就是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概念。

热学这部分很重要也很基础的一部分就是物态变化这部分,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物态变化主要包括融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凝华和升华。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态叫熔化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体态叫凝固二.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3.熔点和凝固点4.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5.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并吸热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凝固点并放热。

第四节蒸发一.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二.蒸发1.什么叫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1)液体的温度。

温度高,蒸发快(2)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空气流动快蒸发快。

(3)液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大,蒸发快。

三.蒸发吸热第五节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一.什么是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二.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要继续吸热第六节液化升华凝华一.液化1.什么是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2.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液化放热。

二.升华三.凝华1.什么是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2.凝华放热。

1.什么是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2.升华吸热。

一.温度计1.构造和原理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

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热现象是指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热运动现象。

热现象无处不在,下面将列举十个与热现象相关的例子。

1.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这是因为热能的输入使得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增加,导致物体的体积扩大。

例如,夏天地面上的铁轨会因为太阳的照射而变得炙热,铁轨的膨胀会导致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大。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例如,我们在烧水时,将水壶放在炉子上,火焰的热能会通过热传导传递给水壶,使得水壶内部的水分子加热。

3. 蜡烛燃烧: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物体,蜡烛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热现象。

当蜡烛点燃时,火焰使蜡烛内部的蜡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4. 火焰:火焰是一种由燃烧产生的可见的热现象。

火焰的形成是因为燃烧产生的热使得气体中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激发并发光。

5. 暖气散热:暖气是通过散热将热能传递给室内的一种设备。

暖气散发出的热能使得室内的温度升高,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6. 水的沸腾:当水受热到达一定温度时,水中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形成气泡并冒出水面,这就是水的沸腾。

沸腾是水分子受热后热运动的结果。

7.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热能。

例如,太阳的热能是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使得地球的温度升高。

8. 热传感器:热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应周围温度变化的设备。

它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信号,用于测量和控制温度。

9. 热风扇:热风扇是一种利用电能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

通过电能输入,热风扇内部的电阻丝发热,产生热能,并通过风扇叶片将热能转化为风能,产生热风。

10. 热泵:热泵是一种能够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的设备。

它通过外部能源的输入,将低温环境中的热能传递到高温环境中,实现热能的转换。

以上是十个与热现象相关的例子,它们展示了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热现象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热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活条件。

热现象

热现象

课时训练
1晶体被加热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将______;无论 晶体或非晶体,在凝固 过程中都要______热量;高空 的水蒸气_______成小冰 晶,即雪花. 2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灯丝,是因为钨的 ________高,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气体,是用 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态,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3用锅烧水,揭开锅盖会看到锅盖内侧有许多小水 珠,这是锅内水蒸气_____成的小水珠。封闭在注射 器中的乙醚,当被压缩时发生_____现象,这是利用 了____________来使气体液化.
【例3】小明在家烧饭时不慎将手指烫伤,妈 妈让他把烫伤的手指放在自来 水龙头下用水 冲,小明让妈妈赶快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冰块 敷在被烫伤的部位,请你说明, 采取这两种 方法的目的是什么?哪种方法更好?
【答案】手指被烫后,相关部位的温度迅速升 高,使肌肉组织受 到破坏,若能让被烫部位 温度降低,则可使肌肉组织的破坏程度降低, 这两种方法目的相似。
3某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 现象.为缓解旱情,人们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 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中投放固态二 氧化碳(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 成气态,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空气的温 度急剧下降,于是空气 中的水蒸气便_____成固 态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 气 流就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人 工降雨. 4为了使潮湿的衣服尽快变干,可采取的措施 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有时植物上有露水 C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有一层霜 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生活中的热现象

生活中的热现象

保温瓶的自述
我的名字是热水瓶,别看我“身材矮小”, 我也有优点哦!我的最大特点和主要功能是保 温。不要以为保温是件容易的事,热传递的方 式有三种:一是传导,二是对流,三是辐射。 要想保温,就要针对这三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 施。
1、看看我都有哪些绝招:
绝招一:为了防止热传导我有一颗晶莹剔透 的心──双层的瓶胆,并且夹层是真空的,有效 地防止空气进入我的体内,防止热量传出体外, 从而达到保温效果。 绝招二:为了防止对流,我头顶"小木塞"。能减 少热水面上的气体流动,切断热的对流通道,防 止了瓶内外空气的对流;还可以使逃离热水的高 能量的分子与软木塞发生碰撞后,再回到原来的 热水中去,可减慢热水热能的损失。
3、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棍会冒“白 气”, "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落?它形成的 原因是什么? "冰棍"冒出的的"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 棍周围遇冷液化成的细 小水珠,当然其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是 向下"飘"的。
4、在厨房里揭开锅盖时,若不小心被 100°c的水蒸气烫伤感觉比100°c的沸 水烫伤更厉害,这是为什么? 100°c水蒸汽遇到较低温度的人体皮肤,会液 化成100°c的水,短时间内即可放出大量的热。
绝招三:为了防止辐射,瓶胆壁上镀上一层水 银,使之成为镜面状态,可以反射光和热。辐 射热碰到这光滑的镜面,就会被反弹回去,良 好保温。
2、关于我的使用: ●保温瓶灌多少开水,其保温效果最好? 瓶内以不灌水而留有少量的空气时(瓶塞与 热水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为2~3厘米),保温瓶的 保温效果为最好。因为水的传热效率是空气的4 倍,也就是说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所以,瓶内 热水散发的热量也就不太容易通过水上面的空气 层传给瓶塞在传到外边去,所以保温效果就好些。 反之,若将保温瓶灌满水,则水就会将软木塞浸 湿,这时热量就会以水作媒介而较快地传到瓶外, 所以保温效果就差些。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热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热现象
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冰雪融化的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撒盐可能改变了水的凝固点 理由:相同条件下水不再结冰,水的凝固点下降所致 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 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在路面上洒灰渣。 方法: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 道理:
科学探究:
右图是学校科技小组同学 所做的一个物理实验。 ①水在烧瓶中发生的是 什么物态变化?②在右 边试管中将会发现什么? ③温度计示数将会怎样 变化?为什么?

雾凇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吗?
(1)碘的升华与凝华
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
沸腾
发生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在液体的内部 和表面 剧烈 沸腾对外吸热 沸腾时温度不变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 缓慢 蒸发吸收自身热量温 度降低具有制冷作用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发生程度
温度变化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如图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小明 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 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他记录的数据如 下表:
讨论: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种
说法有道理吗?
在下图中,属于非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D )
A.
温度t℃ /
B.
温度t℃ /
0
时间tm i / n
0
时间tm i / n
温度t℃ /
温度t℃ /
C.
0
D.
时间tm i / n 0 时间tm i / n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生活中的热学现象23个

生活中的热学现象23个

生活中的23个热学现象1.燕子低飞有雨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

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是高空中的小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

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

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金(晶体)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的炉火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瑞雪兆丰年覆盖在地面的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护小麦安全过冬。

雪花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凝结了许多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的灰尘,对小麦具有一定的肥效。

雪化成水渗人土里,对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

故小麦来年必然丰收。

5.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处于西风带,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运行。

早晨看到西方有虹霞仗,表明西方有降雨云,由东方射来的阳光照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了虹。

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会随着西风移到本地,所以本地很快要下雨。

到傍晚看到东方有虹,这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的,这种虹的出现,说明西方已没有雨了,天气将晴。

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

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

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

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高中地理,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7.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8.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生活中的热现象

生活中的热现象

纸的种 类 白色
刚开始 的温度 (℃)
2分钟
(℃)
4 分钟
(℃)
6分钟
(℃)
粉色
黑色
结论:颜色越深,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越快。
夏季穿浅色的衣服更凉快
登山服的颜色鲜艳是因 为浅色更容易反光
三、光照角度和温度的关系
• 探究:在阳光下水平放置、直立以及和太阳光垂
直的物体哪个升温快? 1、实验器材:温度计、三张卡纸、计时器 2、作出假设:和太阳垂直的角度温度计示数上升快。
二、沸腾
(1)沸腾:在液体内部,表面同时进行的剧 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在液体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不变, 这个温度叫液体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 同。 (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4)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越高,液 体的沸点越高。
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的汽化现象 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 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 热量增加。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 在桌上放四杯水
1号杯内是冷水, 2号杯内是热水, 3号、4号杯内 是存在温差的 温水。
(一)把两只手放入3号和4号两杯温水中,比较 其冷热的差异; (二)先把手放入1号和2号水杯中感受水的冷热, 再比较3人口中呼出的 “白气”,是水蒸 气遇冷液化成小水 珠产生的。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 的饮料外壁会“出 汗”,是因为水蒸 气遇冷液化成小水 珠了。
雾:空气中如果有较多 的浮尘,水蒸汽遇冷液 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 和浮尘一起漂浮在空气 中,这就是雾。
露:天气较热时,空气 中的水蒸汽清晨前遇到温 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 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 表面,这就是露。

《热现象》总复习教案

《热现象》总复习教案

《热现象》总复习教案第一章:热学的概念与基本原理1.1 热学的定义与范围解释热学的定义,介绍热学的研究范围和重要性。

强调热学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热量与能量解释热量的概念,说明热量的单位(焦耳)。

介绍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热量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关系。

1.3 温度的测量与单位介绍温度测量的常用方法(如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

讲解温度单位(如摄氏度、开尔文)的转换关系。

第二章:热量传递的方式2.1 导热解释导热的定义,说明导热的基本原理。

介绍影响导热的因素(如材料的热导率、温度梯度、厚度等)。

2.2 对流解释对流的定义,说明对流的基本原理。

讲解对流的分类(如自然对流、强制对流)及其影响因素(如流速、温度差等)。

2.3 辐射解释辐射的定义,说明辐射的基本原理。

介绍黑体辐射和实际物体辐射的区别,讲解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第三章:热容与比热容3.1 热容解释热容的定义,说明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强调热容在温度变化时的作用,如热平衡的计算。

3.2 比热容解释比热容的定义,说明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讲解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及其应用,如热储存、热传递等。

第四章:热膨胀与热应力4.1 热膨胀解释热膨胀的定义,说明热膨胀的基本原理。

介绍线性热膨胀系数和体积热膨胀系数,讲解热膨胀的应用(如温度计)。

4.2 热应力解释热应力的定义,说明热应力的基本原理。

讲解热应力的计算方法,介绍热应力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热传递的数值模拟与热控制5.1 热传递的数值模拟介绍热传递数值模拟的基本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

讲解热传递数值模拟的应用领域,如电子器件散热设计、建筑物的热环境设计等。

5.2 热控制解释热控制的概念,说明热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介绍热控制的应用(如散热器、热泵、热绝缘材料等),强调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热能转换与热机6.1 热能转换解释热能转换的概念,介绍热能转换的类型(如热电效应、热磁效应)。

初中化学考试中的热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考试中的热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考试中的热现象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变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浓硫酸溶于水吸热现象:硝酸铵(NH4NO3)等铵盐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氯化钠(NaCl)二、化学变化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②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③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如Mg+2HCl=MgCl2+H2↑;④酸碱中和反应。

常见吸热反应:①CaCO3CaO+CO2↑、CO2+C2CO的大多数吸热反应。

中考真题1.(2018•郴州)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B.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C.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纺织、印染等工业【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该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氢氧化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即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D、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纺织、印染等工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答案】D【解析】根据物理知识中的连通器原理,可知左右液面相平说明容器内压强和外界压强相等,当液面发生变化,a液面降低了些,b液面上升了些说明容器内压强减增大,根据热涨冷缩原理可知容器内温度升高可以导致压强增大,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也可以使容器内压强增大。

由题意若想使∪形管中a端液面下降,b端液面上升,必须符合Y溶于X 放出热量,或X与Y反应产生气体,或物质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装置内压强增大。

则有: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A选项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B选项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C、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为放热反应,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C选项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装置内压强减小,会出现a 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D选项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热现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以及热能的传递和转化。

热是物质内部粒子的运动能量,热现象涉及到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等现象。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热现象的知识点,包括热量、温度、热容、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会对热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1.热量和温度热量是一个物质内部粒子的运动能量的大小,通常用单位焦耳(J)来表示。

热量是热动平衡系统中热能的传递和转化,是一种能量交换的形式。

热传导是热能从高温处传导到低温处的过程,热辐射是由物体发射的热能在空间中传播,热膨胀是物质在升温时体积的改变。

温度是物质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的程度,通常用单位摄氏度(°C)或者开尔文(K)来表示。

温度是物质与其他物体之间热的性质,是一个物质热运动的强弱指标。

物体的温度高低与其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温度计是量度温度的仪器,主要有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2.热容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者释放的热量的大小,通常用单位焦耳/千克.开(J/kg.K)来表示。

热容与物质自身的性质有关,不同物质的热容大小不同。

比如水的热容比铁的热容要大,因此水的温度变化相对铁来说相对缓慢。

热容还可以用来表示物体内能的大小,即物体在温度改变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大小。

3.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从高温处传导到低温处的传递过程。

热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粒子的碰撞和振动来实现的,因此物质的导热性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导热系数是用来描述物质导热性好坏的参数,通常用单位W/m.K来表示。

金属是良好的导热体,绝缘材料是差的导热体。

4.热辐射热辐射是由物体发射的热能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

热辐射是由物体内部的热运动引起的物体的辐射性发出。

根据斯蒂芬-波兹曼定律,物体的辐射能量与其表面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黑体是一种理想的辐射体,它能吸收全部的热辐射且不反射。

热辐射对于保暖和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等有很大的应用。

热现象知识概要

热现象知识概要

热现象知识要点1.温度(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2) 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个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看清量程、认清分度值和找准零刻度线。

(分度值是认清温度汁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②在测量前要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他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3)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3.熔化和凝固⑴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⑵规律: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继续上升,这类物质称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一直在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为非晶体。

两类物质的区别: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吸热,但是温度在不断上升,即它没有固定的熔点.②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固定的凝固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放热,但是温度在变化,即它没有固定的凝固点.③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3)晶体熔化(凝固)的必要条件:一是达到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放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现象解题指导例1 有一支不准确的体温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当把它放到1atm的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用它测1atm的沸水时,示数为106℃,则当它示数为25℃,实际气温为多少摄氏度?例2 将刚烧开的开水倒入厚的玻璃杯,为什么很容易损坏?例3 开水瓶是很好的保温设备,根据热水瓶的结构,说说它是怎样取得保温效果的,开水放多少的保温效果最佳。

例4 城市里的蓝天工程就是供气单位向各用热单位提供水蒸气,供气的管道比较长。

根据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水蒸气供热有哪些优点?(2)蒸汽输送的管道用什么材料比较好?(3)管道的外层为什么要包装?包装材料需要什么特性?包装的最外层以什么颜色为最好?(4)当管道穿过两堵墙壁时为何要采用图示的结构?例5 如图,将试管中的20℃的冷水放到80℃的热水中,使冷水温度达到接近80℃所需时间为t1,另外将80℃热水放到20℃冷始终,使热水温度降到20℃所需时间为t2,则t1与t2有怎样的关系?例6 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是由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的,其结构如图所示。

先使球形容器中气体加热,放去以部分空气冷却时有一段水柱上升,然后可以从玻璃柱中液面的升降就能判断其温度的变化了,则:(1)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如果液面上升意味着气温怎么变化?(2)这种温度计的缺点是什么?例7 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挡风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例8 下雪是正常的天气现象,为什么有“下雪不冷化雪冷”的俗语?冬天的雪为什么可以比喻为庄稼上的被子?春天的雪为何对植物的生长不利?例9 冬季种菜采用塑料大棚,从热传递的利用和防止角度分析,说明它的好处。

例10 火车的车轮直径在生产时要比套在它外面的箍内径大一些,这样,轮子套上箍以后就再也取不下来了,那么怎样才能使箍套在轮子上呢?例11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直接加热水的装置,它的背面是金属凹版,如图所示。

热水管分A、B内外两管相套,当水贮存在A管或从A管经过时,被太阳照射加热而温度升高。

试简述它的原理。

例12 如图所示的试管中装有普通的水,在试管底部用一石块压着一块冰,水中还有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对B处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例13 如图所示,回形管ABCD里面灌满水,你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管中的水顺时针流动?用哪样措施能看出水的顺时针流动方向?例14 柴油机的冷却系统是热机的重要系统之一,它是在柴油机气缸套连着水箱,试说说它是怎样加快冷却的。

例15 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栏杆与木栏杆,发现金属栏杆特别冷,这是什么原因?例16 寒冷的冬天在黑龙江的冰面上气温达-18℃,但凿开冰洞还能在江底打到鱼,这是为什么?例17 舞台上有时会出现人工“烟雾”,它是怎么形成的?例18 设计一个利用太阳能从海水中获得少量淡水的简易装置。

(1)画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提出一项提高淡化效率的简便方案。

例19 铁路的铁轨为什么每隔一定长度要有一间隔?但从上海到南京的铁轨上这种间隙为什么又没有了呢?例20 冬季奥运会冰上项目比赛时见运动员穿着冰刀鞋在冰面上快速划过,冰面上留下一道道痕迹,为什么冰上的阻力非常小呢?它与旱冰鞋有什么区别?例21 在好的开水瓶中先装有一定的0℃的水,然后放入一块-5℃的冰,过一段时间取出冰,瓶里还有少量水,则水的质量怎样变化,冰的温度为多少?例22 将一块-15℃的冰块放在室温为15℃面盆架子上,冰能不能直接熔化?在它的表面和周围有什么现象出现?例23 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到装有岁兵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着烧杯加热,当烧杯中有3/4的冰熔化以后,试管中的冰温度为多少?有多少冰会熔化?例24 夏天扇电扇会使人凉快爽,空调也能使人凉爽,其原理是否一样?解题训练1.一金属圆环内径是d,外径是D,对它均匀加热()A.d变小,D变大B.d不变,D变大C.d变大,D变大D.d变大,D变小2.有两个杯子,一个装半杯热开水,另一个装半杯凉开水,下列最好的冷却方法是()A.过5min把凉开水倒入热开水杯中B.过5min把热开水倒入凉开水杯中C.先把凉开水倒入热开水杯中再登5minD.先把热开水倒入凉开水杯中再等5min3.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D.真空环境的所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4.日光灯启辉器中弯曲的双金属片如图所示,接上电源后“动触片”与“静触片”相接,这是由于()A.双金属片内层热膨胀较大B.双金属片外层热膨胀较大C.双金属片内外层热膨胀一样大D.双金属片内外层受热不同5.许多电冰箱的后背漆成黑色,原因是()A.黑色物体的热辐射能力较强B.黑漆的强度较高C.黑色物体吸热能力较强,有利于冰箱内物体的降温D.黑色物体不易吸附灰尘6.人们常用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所示。

它的表面有很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B.使热水袋能同时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功能C.这种突起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以防止在某种重压下,所灌热水将热水袋胀破D.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以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7.在炒花生、葵花子或栗子时,锅中总要放些沙子。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使炒锅的温度升高B.让沙子吸收一些水分,使炒货更脆C.使炒货均匀受热且不直接与锅底接触D.让沙子吸收一部分热,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炒货变焦8.如果冬天露宿野外,只有三张相同的毡子保暖,怎样分配使用这三张毡子?以下有四种方案供你选择:①全部盖在身上;②全部垫在地上;③一张垫在地上,二张盖在身上;④二张垫在地上,一张盖身上.(1)根据你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判断哪一种方案是最佳选择.(2)为了正确的选择,你必须了解什么因素,如果手边有热水袋、手表、温度计等物品,你如何实验验证?9.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应是()A.27℃B.30℃C.32℃D.37℃10.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内焰高。

11.王宇要将一杯很烫的开水尽快冷却下来,现仅还有一只空杯,应。

其中蕴藏的物理原理是。

12.煮鸡蛋时,水沸腾后,分别用文火与猛火继续加热将鸡蛋煮熟所用的时间(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13.“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传热本领特别强的物体。

“热管”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合金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满酒精或其他易汽化的液体,如图所示,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会很快传到另一端,试分析其中的道理。

14.我国北方为了室内采暖,用管道将热水从锅炉输往室内,在管道上方的天花板上常可看到被“熏”黑的痕迹,如图。

(1)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形成这种黑迹的原因。

(2)提出一种观察或实验的方法,用以判断上述解释的正确性。

15.往厚的玻璃杯中倒开水时,往往是先倒一小点开水在杯子中转动后倒掉,再往杯中倒大量开水,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16.冬天,室外的小水缸中存有水,水结冰时为何能把缸冻坏。

17.体温计在结构上和常用温度计不同,请说出几个这样设计的优点:(1);(2);(3)。

18.把一段长约5cm的蜡烛,粘劳在一个碗底,然后把水装入碗内,使水面刚好到蜡烛的边缘,然后点燃蜡烛,如图所示,试说明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19.使高温的高压锅较快冷却的最好方法是()A.自然冷却B.打开限压阀C.用凉水淋锅盖D.将锅的下部浸在凉水中20.人们常说井水冬暖夏凉,这是因为()A.井内冬夏温度变化小,地面冬夏温度变化大,所谓“冬暖夏凉”是井水温度与地面温度比较而言的B.井水受地热的作用而有较多的热能C.井水远离地面,不受空气流动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多的热能D.井水暴露在空气中,夏天气温高,蒸发得快,吸收了较多的热量,因而温度较低21.我们日常所看到的气体打火机中使用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丁烷在常温下成液体状态B.丁烷在常温下既可以呈液体状态,也可以呈气体状态C.用力压下打火机阀门,让喷出来的气流对准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D.气体打火机里液体上方是空气22.将一块-10℃的冰放到保温瓶中,瓶中再注入0℃的水,塞上瓶盖,过一段时间会出现()A.冰与水的质量不变B.水的质量不变,冰的质量增加C.冰的质量不变,水的质量减少D.水的质量增加,冰的质量减少23.制造金属工件时,为增大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响声,并在水面上看到大量“白气”,这些现象表明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4.将晚上盖的棉被放在太阳下晒会儿,收被子时拍打一下,为什就感觉特别暖和?25.小水滴滴入烧得很热的锅中,为什么会反复跳动直到消失?2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少女同学常年使用护肤品,以保护皮肤湿润有弹性,使用护肤品时很有学问,化妆品一般分为油脂、粉脂和中性。

春秋一般使用油脂(油性),而夏天一般使用粉脂的,你利用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27.冬天的早上如果乌云满天,则地上不易成霜,气温也不会太低,这是为什么?28.水滴掉在热的油锅中,会有“爆沸”现象,而油滴在沸水中却没有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还有什么现象同样可以证明你的观点?29.在油锅里倒入一份醋和两份油进行加热,不一会,锅里的油和醋就会上下翻滚,此时一位表演者将手放入锅内却没有受到损伤,这是因为()A.表演者长期练功,能忍受高温B.醋能在手的表面产生保护层,避免表演者被烫伤C.由于对流,醋能很快将沸油的温度降低D.虽然锅里的油和醋上下翻滚,但沸腾的只有醋而不是油30.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其重要原因是它遇热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31.餐馆在烹炸食品时有三种食用油可供选择,分别是沸点较高的豆油,沸点较低的色拉油,沸点低的菜籽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