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尊敬的各位的评委,你们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平台和在座的评委们指点说课、激扬教学,我说课的题目是思想政治高一经济常识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首先对教材地位进行简要分析(主要从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以及现实层面三个角度来做简要分析)
从学科知识体系来看,本框题是整本教材的开篇,起着引领、导入作用;也是整框、整课、整单元、整本教材的逻辑起点,教材立足于贴近学生生活,本框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主要介绍货币这一交换媒介,阐明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现代货币表现形式——纸币,进而引申出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职能时涉及的信用工具与外汇,即第二框《信用工具与外汇》,又从商品货币理论引申出价格价值理论,即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货币这一交换媒介与商品价格共同构成了消费的两大基本要素,水到渠成地引出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这三课构成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三者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共同回答了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生产什么”的问题,为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即“怎样生产”和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即“为谁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从对学生发展意义来看,学习本框,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货币理论,从而为其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正确认识经济现象提供有效的理论武器;同时也能为其学习后续知识乃至整本教材打下良好基础。
从现实层面来看,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商品货币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健运行乃至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堂课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从
中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并知道货币的其它职能;理解纸币
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规律;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透过现象看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从商品—货币—货币职
能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与货币
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生产、增加财富
的意识,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与辨别假钞的意识。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对商品货币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学生欠缺一定的理论功底,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历史的看待事物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这种认识是感性的,不全面、不深刻的,此外,该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讨厌干枯的理论说教;因此,教师应投其所“好”,但切记偏离教学目标,因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本框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学地位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学生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对教学内容做如下处理: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由商品引申出货币(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为了进一步理解货币的本质,教材引申出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这体现出逻辑发展与历史演绎相统一的基本思路;进而从货币形态
的演变入手,着眼于现代货币的主要表现形式——纸币。
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我将本框的教学内容分为3大板块:
1、货币的起源与本质(货币的本质是教学难点,确立依据:货币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
很复杂的问题,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就宏观背景而言,对货币的理性认识
关乎我国经济稳健运行,就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言,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是树立正
确的金钱观的理论前提)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重点,确立依据:高考常考点,从实际上来说,
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不了解的货币的职能,就不能真正懂得货币,
就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3、现代货币的主要表现形式—纸币(纸币的含义是重点,纸币代替金银成为价值符号
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
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和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原则,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学法主要采用分析归纳法、总结法。目的是创造一个民主轻松的氛围,让同学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次教学确立为两课时。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本堂课的教学进程。
首先以问题导入:假设同学们不差钱,同学们会用钱买什么呢同时在PPT呈现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物品,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的高潮时,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钱能买到同学们所需要的商品”从而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用时3分钟)
如此设计的意图是:由于问题一贴近学生生活,投学生所好,设置该问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由于问题二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在学生回答的高潮设置该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主动探究,并为后续的教学埋好伏笔。我将其称之为“欲擒故纵”计。
导入新课后,我将继续承接导入新课的第二个问题,进一步提出:“我们本能的知道货币能够购买商品,似乎货币与商品天生就连接在一起,我们一起从我们熟知的商品这一角度来探究货币的起源,从而回答‘钱为什么能买到商品呢’”进而引出商品的含义,并区分物品、劳动产品、商品这3者,进入本堂课的第一部分教学内容《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这部分内容是本课堂的教学难点,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设计学生活动。在阐述扩大的物物交换的相关背景的前提下后,让6位学生(2名女生,4名男生)模拟扩大的物物交换,PPT 展现活动规则:每位同学手中的劳动产品都有剩余,可以将手中剩余的劳动产品与其它同学手中的劳动产品进行交换,满足自己生活需要;交换的劳动产品有烹饪调料老抽酱油(500ml、5元)、营养品牛奶(250ml、3元)、巧克力(50元)、笔记本(5元)水果荔枝(15元)、女生饰品手链(15元),由老师分发给学生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在活动展开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惊喜”,1、有些劳动产品顺利实现了交换2、有些劳动产品比如巧克力也实现了交换等等3、有些劳动产品比如老抽酱油没有顺利实现交换;老师现场采访学生,共同发现惊喜,采访问题方向为:问题1、为什么某些劳动产品能顺利实现交换由学生得出商品满足同学们的实际需要,得出商品的一大基本属性——使用价值,问题2、为什么某些商品如巧克力也和其它商品进行了交换教师通过不同商品价值的巨大差异,从而让学生陷入困惑,得出商品的另一基础属性—价值问题三:老抽为什么没有被交换出去得出老抽酱油劳动产品不符合同学们的实际需要进而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在模拟扩大物物交换时,已经感受到了商品与商品交换的复杂性,不便利性,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办法吗老师引导得出一般等价物,进而引申出货币的含义,通过区别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不同点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