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价
吴中交通设施工程(3篇)
第1篇一、轨道交通1. 苏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作为连接吴中区、工业园区、相城区等多个城市中心的重要交通线路,7号线全长约29.6公里,设站25座。
其中,5座站点坐落于吴中区,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
2. 7号线南延段:该工程起于既有7号线木里站,向西沿东太湖路敷设,于规划旺山路路口设站。
全长约1.45公里,共一站一区间,将进一步强化湖西核心区与高铁新城、太湖新城之间的联系。
二、快速路网1. 星塘街南延工程:全长2065米,连接苏州工业园区和吴中区,通车后可节省20分钟通行时间。
该工程实现了星塘街与苏同黎公路间的快速通行,进一步拉近了园区、吴中、吴江的联系。
2. 塔韵路南延工程:全长1213米,是吴中太湖新城区域内的一条城市主干道,沟通越溪城市副中心与吴中太湖新城,预计2024年12月竣工。
三、桥梁工程1. 吴中太湖新城天鹅荡路官渡河桥:该项目全长2687米,道路宽度50米,预计2024年1月建成。
新建桥梁将助力周边路网通行能力提升。
2. 胜浦大桥改造工程引桥及连接线工程(吴中区段):全长约1.046公里,总投资约3.2亿元。
该工程是连接吴中区、工业园区的重要通道,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区域南北交通压力。
四、其他交通设施1. 长江路南延工程:北起长江路与七子路交叉处,沿现状长江路由北向南布线,下穿宝带西路、晋福路和七子山山体,止于旺山路与南官渡路交叉处。
路线全长6.428公里,其中七子山主线隧道全长6.18公里。
2. 塔韵路南延(文溪路-天鹅荡路)工程项目:全长1213米,设计车速50千米/小时,双向6车道,路幅宽度38-52米。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沟通越溪城市副中心与吴中太湖新城的重要通道。
总之,吴中区交通设施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吴中区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升交通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第2篇首先,吴中区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工程吴中区段S230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工程吴中区段S230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作者:闫新崔武剑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05期【摘要】 S230枢纽互通式是连接中环西线与太湖度假区连接线的二路互通式立体交叉。
本文就该互通方案研究阶段的基本思路、互通的功能和形式做简单介绍和分析比较,来探索复杂因素控制条件下互通立交的设计思路和选型问题。
【关键词】互通立交交通量交叉1 工程概况S230枢纽互通式立交位于中环西线与太湖度假区连接线交叉处,即现状东山大道与子胥路交叉处,交叉桩号为WK7+956.088。
其中,太湖度假区连接线的快速主线为旅游快速通道,地面辅道为城市主干路(预留远期规划S230一级公路建设条件)。
(图1)根据交通量预测分析、主要控制因素,结合节点区域地形、地物及规划条件进行立交总体布置,施工图阶段维持初步设计阶段的推荐方案,即Y型全互通,立交层次为4层。
中环西线地面辅道与太湖度假区连接线地面辅道(S230一级公路)位于地面第1层;中环西线高架主线、太湖度假区连接线高架主线位于第2层;西北象限左转匝道(C匝道)上跨中环西线高架主线,位于第3层;西南象限左转匝道(A匝道)连续上跨中环西线高架主线、C匝道,位于最高的第4层;其余右转匝道(B、D匝道)位于第2、3层之间。
2 建设条件节点区域内规划为工业用地,东北象限现状为德合集团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在建厂房,东南象限现状为宇扬包装材料公司、林峰机电公司的大型厂房(距离现状东山大道仅10m),西南、西北象限为密集民房。
根据中环西线、太湖度假区连接线的总体方案,该节点范围内需改造利用子胥路、东山大道等现状道路作为地面辅道,立交匝道桥梁布墩需尽量减少对地面辅道的影响。
此外,节点区域内现状有多处高压线塔,涉及胥新线、阳胥线等110kV高压线,立交方案应考虑减少高压线拆迁量。
节点为中环西线与太湖度假区连接线的交叉,属于两条快速路T型交叉。
从功能上分析,西南象限主要承担太湖度假区与滨湖新城、吴中区、吴江区的交通量转换,同时还承担S230小型车辆的过境交通,因此西南象限转向量较大;西北象限主要承担太湖度假区与苏州市区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交通量,但相比西南象限较小。
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介绍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在城市发展规划和交通建设过程中,对原有交通网络进行评估分析,以评估新项目对交通流量、交通状况、行车安全和环境影响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苏州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在交通建设中高度重视交通影响评价,为了保障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
标准内容1. 概述本标准适用于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旨在提供评价方法与评价要求,明确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确保评价工作科学、准确、可靠。
2.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包括新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和现有项目的交通改造评价。
2.1 新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对于建设中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枢纽等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确认其对周边交通流量、交通状况以及行车安全的影响。
评价方法包括交通流量模拟、交通仿真、交通网络分析等。
2.2 现有项目的交通改造评价•对于已建成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枢纽等项目进行交通改造时,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评估改造方案对交通流量、交通状况和行车安全的影响。
评价方法包括交通模拟、交叉口优化、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等。
3.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评价工作的核心,对于新项目和现有项目都需考虑以下指标:3.1 交通流量指标•考虑交通流量的变化情况,包括交通量的增减、交通分配的变化等。
3.2 交通状况指标•考虑交通状况的变化情况,包括交通延误、交通顺畅度、交通拥堵等。
3.3 行车安全指标•考虑行车安全的变化情况,包括事故率、事故严重程度等。
3.4 环境影响指标•考虑新项目或现有项目改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污染、空气质量等。
4.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评价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4.1 交通流量模拟•利用交通流量模型,对新项目或现有项目改造后的交通流量进行模拟计算,以预测交通流量变化。
4.2 交通仿真•利用交通仿真模型,对新项目或现有项目改造后的交通状况进行仿真模拟,以评估交通状况变化。
设计任务书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东太湖道路景观系统设计》方案公开征集任务书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管理委员会苏州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2015年7月1.项目背景苏州太湖新城是市委市政府“一核四城”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迈向“太湖时代”的重要契机,更是苏州抢抓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高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历史机遇。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位于吴中区西南部,未来将着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创意产业,打造服务长三角区域级的生态人居中心、创新创意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会展演艺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商务商贸中心和健康医疗中心,展现“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的全新形象。
本次方案征集项目为东太湖路道路景观系统设计。
东太湖路东接友新高架,西至浦庄大道,是苏州吴中太湖新城东西向重要景观道路,也是进入太湖新城未来重要交通通道和标志性景观通廊。
根据《苏州滨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太湖路规划为太湖新城在苏州的位置启动区范围为太湖新城内“三纵三横”主干路网的东西向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72米,采用主辅路六块板断面形式。
东太湖路从东到西联结商业核心区、生态居住片区、生态景观河道等景观资源,对形成吴中太湖新城城市印象具有重要作用。
为将东太湖路建成生态人文景观大道,使之成为一个美丽的生态景观走廊,展示吴中文化的宣传窗口,特色鲜明的主要交通道路,现开展《苏州吴中太湖新城东太湖道路景观系统设计》方案征集活动。
2.规划范围设计范围为:东太湖路(东起友新高架,西至竹山路[又名苏旺路]),道路用地范围内包含景观绿化带、中央分车带、人行道路的景观系统设计,道路总长度约5公里。
(详见规划范围图)3.规划依据《苏州市吴中区越溪横泾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苏州滨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现状条件东太湖路东接友新高架,西至浦庄大道,为太湖新城内“三纵三横”主干路网的东西向主干路。
道路红线宽度72米,采用主辅路六块板断面形式,道路中有三段采用双向四车道的下穿隧桥形式,道路中间有人行过街通道一处。
苏州吴中区
公共卫生
吴中区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健 全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
卫生监督
该区域设有卫生监督机构,对食品 、药品等领域进行严格监管。
文化事业
文化设施
文化遗产
吴中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 物馆、剧院等。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石 刻等。
群众文化
文化产业
吴中区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 精神生活。
吴中区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 生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
该区域内有若干所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各 种专业和课程。
教育改革
近年来,吴中区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 教育质量和效益。
卫生事业
医疗卫生服务
吴中区拥有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和卫生站等。
医疗技术
该区域的医疗机构配备了先进的医 疗设备和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 医疗服务。
环境意识提高
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提高了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氛围。
06
未来展望
城市规划与发展方向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增强城市综合承 载能力。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促进交通与城市发 展的良性互动。
推动绿色生态建设
生态保护
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建设了多个生态公园和自 然保护区,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3
环境影响评价
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 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环境治理成效
污染物减排
通过实施环保措施,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 空气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无锡太湖新城是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新兴区域,位于无锡市东南部,毗邻太湖,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无锡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本篇文章就无锡太湖新城的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以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考虑到太湖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生态价值,规划设计应注重保护太湖及其周边生态系统,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资源。
同时,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注重优势产业的发展。
无锡太湖新城的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
规划设计应充分挖掘新城的产业潜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同时,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引进外资和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新城经济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第三,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考虑到新城的地理条件和发展需求,规划设计应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区划,将市中心区域作为经济、文化、行政中心,发展高端商业、文化艺术等产业。
同时,要合理规划居住区,提供高品质的住宅环境和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此外,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公共交通、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通达性。
最后,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
作为一个新兴区域,新城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服务设施尚未完善。
规划设计应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设施,提供多元化的生活选择。
此外,还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和品质。
总之,无锡太湖新城的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应以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注重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注重人文关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无锡太湖新城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吴中太湖新城规划
吴中太湖新城规划吴中太湖新城规划吴中太湖新城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地处太湖畔,是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个地区,太湖新城规划应运而生。
以下是对这个规划的简要介绍。
一、地理环境太湖新城地理环境优越,水质好,风景宜人。
规划应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打造一个绿色生态新城。
二、城市功能太湖新城将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如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究等。
同时,规划中还将设立商业、文化、休闲娱乐等功能区,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
三、交通规划太湖新城交通规划以公路、铁路、水路等多元化交通方式为基础,便于居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同时,规划中还将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四、建筑布局太湖新城建筑布局注重景观和生态,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建筑物设计以低碳环保为原则,同时考虑实用性和美观性。
五、生态保护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生态保护,致力于保护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规划中将设立保护区和植被区,保护稀有物种和珍稀植物的生存环境。
六、人口规模太湖新城的人口规模暂定为30万人,以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七、公共设施太湖新城规划中将配备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
同时,还将建设公园和休闲娱乐设施,提供居民生活的便利和娱乐场所。
八、环境治理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环境治理,加强废水、废气、噪音等的控制和治理,确保居民的生活环境良好。
九、文化传承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文化传承。
规划中将保留原有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同时还将建设文化广场和博物馆等设施,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
综上所述,吴中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生态和人文,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太湖新城将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现代化新城。
浅谈吴中太湖新城规划经验
浅谈吴中太湖新城规划经验摘要:苏州吴中太湖新城是苏州市政府“一核四城”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州迈向“太湖时代”的重要契机,更是苏州想要建设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机遇。
文章介绍了吴中太湖新城的整体规划布局理念模式,并分项叙述了工业区、居住区、绿地景观休闲区、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等各功能区规划设计布局理念,为今后新城发展提供城市规划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布局理念,规划模式,吴中太湖新城吴中太湖新城位于苏州南端,背靠风景秀丽的七子山脉,南临波涛万顷、水天一色的太湖,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新城陆域范围东南至苏州湾,西至木东公路,北至苏州南绕城高速。
作为苏州“一核四城”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这里将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内湖风景湾,将被打造成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新城。
2010年前后,苏州宣布了要由“金鸡湖时代”迈入“太湖时代”,这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发展信号,即苏州将大力发展太湖,苏州对太湖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2011年吴中太湖新城启动规划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居住”的发展理念,摒弃粗狂的、野蛮的发展模式,默默打牢基础,一步一营,稳步发展。
十余年来,吴中太湖新城通过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及新加坡等建设发展经验,形成了富有新城特色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模式,在这些理念和模式的指导下,新城已告别初创,逐步迈向繁荣。
天鹅湖公园、太湖生态大提、轨道交通4号线、地下综合管廊、能源中心、吴郡邻里中心、苏州湾中心广场、360剧场、橙天里地下空间……一个个项目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一项项工作都在慢条斯理的开展着,这座繁荣兴旺的新城似乎已经出现在了苏州湾太湖湖畔。
适时回望,期待为今后同样类型的新城发展提供城市规划方面的经验。
一、整体布局理念1 从外围到核心的模式吴中太湖新城紧邻吴中城南,以镇区为依托使新城的启动区有较强的发展支撑,此外,以原镇区为依托,有效利用了原有的市政管网和公共服务设施资源。
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
第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进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类别 住宅 商业 服务 办公
场馆与园林 医疗 学校 交通 工业
混合
其他
代码 T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T08 T09
T10
启动指标
单位
核心区
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2
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1
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1
说明
代码
TSZ011
别墅、低密度住宅
TSZ012
公寓、普通住宅、居民楼等
TSZ013
保障性住宅、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TSZ021
日常生活大型超市
TSZ022
大型百货商店
TSZ023
婚纱城、建材超市、家具城等
TSZ024
数码家电专卖店
TSZ025
农贸市场、菜市场等
TSZ026
居住区配套的生活中心
TSZ027
大类代码 T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T08 T09 T10 T11
苏州市建设项目中类划分及代码
大类 名称 代码 住宅 T01
商业 T02
服务 T03 办公 T04 场馆与
T05 园林 医疗 T06 学校 T07
中类 名称 别墅 普通商品房 保障性住房 大型超市 日用百货 专业市场及建材超市 数码家电城 农贸市场 邻里中心 公建沿街商业 住宅沿街商业 餐饮 星级宾馆 经济型酒店 社区服务 服务网点 行政办公 商务办公 研发办公 酒店式公寓 影剧院 文化场馆 会展场馆 体育场馆 园林与博物馆 公园 社区医院 大型医院 专科医院 疗养院 高等院校 中专及成教学校
吴中太湖新城最新消息
吴中太湖新城最新消息近日,关于吴中太湖新城的最新消息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
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吴中太湖新城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吴中太湖新城最新的发展动态。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吴中太湖新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吴中太湖新城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为未来的城市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吴中太湖新城还将继续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将新城与周边地区连接起来,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其次,在产业发展方面,吴中太湖新城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新城将以智能制造、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吸引一批优秀的企业入驻。
目前,已有多家知名企业表示将在新城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为新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新城还将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再次,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吴中太湖新城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划和行动。
新城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新城内将建设大量绿地和公园,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新城还将加大水质治理力度,保障太湖水质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在民生事业发展方面,吴中太湖新城也有了新的改善。
新城将建设多所优质学校、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新城还将规划建设商业中心、休闲购物区域,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吴中太湖新城的发展成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民的积极配合。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城的投入和支持,推动新城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市民也将积极参与新城发展,为新城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综上所述,吴中太湖新城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未来,新城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让我们期待吴中太湖新城的美好未来!。
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是指在城市交通建设或改造项目前,对该项目所带来的交通影响进行评估的一套技术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城市交通建设或改造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减少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负面影响。
一、评价范围: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的评价范围包括: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停车场、交通设施等。
二、评价内容:1.交通流量评价:对项目周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评估,包括交通流量峰值、交通流量分布、交通流量变化趋势等。
2.交通安全评价:对项目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事故率、交通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等。
3.交通环境评价:对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噪音、震动、空气污染等。
4.公共交通评价:对项目周边公共交通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公共交通线路、站点、运营情况等。
5.非机动车交通评价:对项目周边非机动车交通情况进行评估,包括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等。
6.停车场评价:对项目周边停车场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停车场数量、规模、位置等。
7.交通设施评价:对项目周边交通设施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信号灯、标志、标线等。
三、评价方法: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调查、交通模拟、数据分析等。
1.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项目周边的交通情况和居民出行方式等。
2.交通模拟:采用交通仿真软件,对项目周边的交通流量进行模拟,预测项目建成后的交通情况。
3.数据分析:通过历史交通数据、事故数据等,对项目周边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预测项目建成后的交通状况。
四、评价结果: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评价结果主要包括:交通流量预测、交通安全评估、交通环境评估、公共交通评估、非机动车交通评估、停车场评估、交通设施评估等。
评价结果将作为项目建设或改造的依据,对项目建设或改造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同时,评价结果也将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的参考,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苏州市城区控规规划编制单元、基本控制单元一览表
沧浪新城单元
ZC-b-030
6
古城中心分区(c)
古城单元
ZC-c-010
45
古城东分区(d)
南门单元
ZC-d-010
6
城东单元
ZC-d-020
11
吴中综合分区(WZ)
度假区分区(a)
光福单元
WZ-a-010
10
科技产业园单元
WZ-a-020
7
光福外围单元
WZ-a-030
5
太湖度假区单元
WZ-a-040
6
太湖新城启动区外单元
WZ-d-070
10
太湖新城启动区单元
WZ-d-080
7
吴东分区(e)
郭巷北单元
WZ-e-010
10
郭巷南单元
WZ-e-020
10
尹山湖单元
WZ-e-030
20
出口加工区单元
WZ-e-040
2
镬底湖单元
WZ-e-050
2
吴淞江单元
WZ-e-060
5
甪直西单元
WZ-e-070
8
甪直东单元
12
东山新镇单元
WZ-c-020
5
东山老镇单元
WZ-c-030
6
东山外围单元
WZ-c-040
7
横泾单元
WZ-c-050
8
吴中中心分区(d)
吴心北单元
WZ-d-010
17
吴心中单元
WZ-d-020
15
吴心南单元
WZ-d-030
5
国际教育园单元
WZ-d-040
8
越溪单元
WZ-d-050
吴州太湖新城规划方案
吴州太湖新城规划方案概述太湖新城位于中国南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街道西南部,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
该区域总面积约为33.5平方公里,其中约有25平方公里的用地将被规划为城市区域,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商务和公共设施等。
这篇文档将会介绍关于吴州太湖新城的规划方案。
规划目标吴州太湖新城是苏州市重点发展的城市区域之一,其规划目标在于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
具体的规划目标如下:1.建立一个生态城市,保持大部分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资源;2.促进新城的经济发展,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产业;3.注重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并提高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4.建设一个人性化的城市,关注居民的居住安全和舒适度。
规划原则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吴州太湖新城遵循了以下规划原则:1.保持自然和生态环境,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合理处理水、山、林、田和其他生态要素的关系;2.优先考虑人口和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合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3.合理分配用地和资源,并坚决规范城市建设行为;4.推广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市区交通系统,创造一个安全、方便、高效和环保的城市交通环境;5.力求实现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均等化,并为人民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和环境;6.把保护农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规划内容产业结构规划1.把失业保持在3%左右;2.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3.构建以住房和社区服务中心为功能支撑,以生态农业、以“生态休闲度假劳动”为主题的农业体系;4.夫妇创业计划:夫妇双方在区内创业,优先安排一个人在区内就业。
基础设施规划1.完善城市交通系统;2.不断增加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鼓励居民用公共交通出行;3.建设较高水平的居住和办公综合楼宇;4.适应农业和生态环境地貌需要,并团结农民,依托现代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致富。
社区建设规划1.建立中心广场,作为市民文化生活和公众活动的主要场所;2.提供智能化基本公共设施及服务;3.增加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配套设施,包括城市民间文化设施、城市历史遗产重建和文化走廊;4.建设各式各样的健身场所,满足各个年龄段市民的需求;5.积极组织庆祝活动、主题活动和群众文化艺术演出。
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1
机动车位
个停车位
≥100
机动车位
个停车位
≥100
应编制
交通枢纽、大型停车场应编制
用地面积
万平方米
≥10
总建筑面积(机动车位、用地面积)≥项目所含建
设项目分类中任一类(T01~T09)的启动阈值
机动车位
个停车位
≥200
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进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选址阶段交通影响评价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 运输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形成审查意见。重大项目必要时也可 组织专家评审。
第十二条 一般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评价由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编制,建设规 模较大或对外交通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可由城乡规划主 管部门直接组织编制。
4
城市规划编制阶段的交通影响分析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在规划正式 评审前,由规划编制组织机关组织规划、交通等方面专家进行交通专项评审, 并按照专家审查意见优化规划方案。
第十一条 选址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可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委托编制,重点对建 设项目的功能、规模、交通需求和周边交通设施支撑能力等要素进行综合研究, 为确定项目选址提供支撑或通过交通影响评价核实项目开发强度,确定出入口 位置、交通组织、设施配置等规划设计条件,并纳入建设项目规划条件。
苏州市交通影响评价 管理办法
苏州市规划局 2015.01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市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规 范交通影响评价编制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 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安厅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交通 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法。
苏州太湖新城跨区地名名称规划方案表
序号
现有或暂用名称
起讫地点
长度/宽度(米)
名称规划方案
名称来历及含义
1
中山北路
流虹路—迎春南路
6920/60
中山北路
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已命名,保留并延伸。
2
鲈乡北路
流虹路—枫津南路
7210/50
鲈乡北路
鲈乡是吴江的别称。已命名,保留并延伸。
3
仲英大道
笠泽路—江陵西路
2700/40
四
中兴路
次干道
车辆段—木东路
2220/30
子高路
郏侨,字子高,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北宋官吏、水利学家。郏亶子。
五
次干路HO1
次干道
苏旺路—木东路
1990/36
正夫路
郏亶,字正夫,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北宋官吏、水利学家。著有《吴门水利书》。
六
临湖路
次干道
中三路—旺山东路
2040/36
天颜路
慕天颜,字拱极,甘肃静宁人。清代官吏。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间历任江苏布政使、江宁巡抚,疏浚吴淞江、浏河淤道,使苏、松、常、嘉、湖、杭六郡旱涝保收。
9
旺山东路
次干道
临湖路—龙翔路—旺山北路
930/36
雷山路
小雷山,小丘地形,海拔19米,面积0.03平方公里。岛上有莹石矿,为低温热液充填型小型矿点。有测量标志,植被为杂草灌木。
10
旺山西路
次干道
中五路—龙翔路—旺山北路
1420/36
泽山路
泽山,太湖湖岛名。符合南北向次干道以太湖湖山(即湖岛)名称取词的原则。
仲英大道
得名于美籍华人唐仲英。唐仲英,吴江盛泽镇人,长期资助中美教育事业及社会公益事业;长期研究、发展及开发中药,向世界各地推广中药。
苏州吴中区金庭村庄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苏州吴中区金庭村庄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
告
引言
本报告对苏州吴中区金庭村庄总体规划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背景
金庭村庄位于吴中区,是一个重要的乡村社区。
近年来,随着
城市化的进程,金庭村庄面临着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变
化和挑战。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将对村庄的发展起
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
与金庭村庄的居民进行了访谈,并对村庄的土地利用、建筑结构、
交通状况、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村庄土地利用不合理,存在大量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情况;
2. 村庄建筑结构老化严重,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新;
3. 村庄的交通状况较差,缺乏便捷的公共交通设施;
4. 农业发展缓慢,需要引入新的农业科技和经营模式。
建议与对策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进行村庄建筑的维修和更新,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
3. 改善交通状况,修建道路和增设公共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4. 推动农业创新,引入新的农业科技和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发展。
结论
总体而言,金庭村庄总体规划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采取相关措施,可以促进金庭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 无。
绿色建筑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的作用
3uildmg^色建筑绿色建筑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的作用Effect of Green Building in Eco Urban Development王浩i,童山中$(1.苏州北建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2.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00)摘要:以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建设为例,重点分析新兴城市建设过程中绿色建筑建设的经验。
以GB/T51255-2017«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为对照,分析了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绿色建筑所达到的建设标准。
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对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坚持绿色建筑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市;案例分析;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4X(2020)02-029-021城市发展建设的方向:绿色生态城区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于2018年初通过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验收,完成了一个新城市的初始阶段建设工作。
验收后城市如何落实绿色和生态的理念,成为城市建设的新的研究方向。
2018年4月1日,GB/T51255-2017《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为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的建设指明了一个方向。
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规划陆地30km2,启动区面积10km2(片区规划),如图1所示。
经过6a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核心区(即中心商务区)以东吴郡半岛和湾东片区的开发建设,目前重点建设区域为核心区及核心区以西。
中心勸务区图1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规划2绿色建筑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的作用在GB/T51255-2017中,绿色建筑重要性占比为15%,且对绿色建筑提出了具体要求,女口:要求区域内新建建筑应全面按现行国家标准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一星级及以上的标准执行,并以单独章节对绿色建筑提出详细具体要求。
本文结合吴中太湖新城建设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沧浪新城交通设施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沧浪新城交通设施改造工程项目建
议书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11.29
•【字号】苏发改中心[2018]281号
•【施行日期】2018.11.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
正文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沧浪新城交通设施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
批复
苏发改中心[2018]281号姑苏区发改局:
你局姑苏发投〔2018〕196号文及附件收悉。
根据《市政府关于2018年市级城建交通维护建设暨水利水务建设资金计划的批复》(苏府复〔2018〕2号)的文件精神,经研究,同意苏州市沧浪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实施沧浪新城交通设施改造工程。
项目位于姑苏区沧浪新城,拟对吴中西路、杨素路、宝带西路、范成大路、新郭路五条道路的交通设施进行改造。
项目计划总投资匡算约800万元,所需资金由新城建设资金安排解决。
接文后,请做好相关审批手续,并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预算,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可行性研究和必要性论证的内容,工程预算报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核,取得市财政局评审意见单后报我委批复。
(项目代码:2018-320508-78-01-368412)
文档附件:发文正式稿(苏发改中心[2018]281号)
苏州市发改委2018年11月29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价》任务书
1、项目名称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价》
2、研究范围
(1)规划研究范围:太湖新城启动区范围,并可视需要作适当拓展。
(2)重点评价范围:西至旺山路,北至绕城高速-友翔路一线,东至苏州湾大道,南临太湖。
图1 本项目重点评价范围
3、规划目标
在对控规单元交通规划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基础上,按照(1)区域交通影响评估;(2)交通整合详细规划及咨询,两个阶段开展本次项目的编制工作。
以在实现对控规单元进行区域整体交通分析、地块交通外部条件校核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细化安排各地块建筑设计方案与交通影响评价方案,统筹协调交通设施、交通组织及项目开发安排,最终形成交通设施、交通组织一张图,并对项
目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出实施安排及建议,以指导项目建设管理。
4、规划依据以及参考资料
(1)《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2)《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4)《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5)《苏州市太湖新城有轨电车线网规划》
(6)其他相关规划资料
5、主要工作内容要求
5.1 第一阶段:区域交通影响评估
(1)现状分析及规划条件梳理:
全面梳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把握未来规划用地结构、功能布局、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系统、综合交通设施配套等规划思路及建设发展要求。
(2)交通模型需求预测与分析评价:
对背景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以及不同交通方式交通的出行需求进行总体预测,并对重要节点、路段进行细化分析。
(3)区域交通发展目标及策略提出:
基于区域总体发展要求及交通运行特征,确立道路、公交、停车等各系统的整体交通发展目标及策略,提出相应量化指标体系要求。
(4)区域用地及交通组织、交通设施优化:
在统筹考虑内外、快慢以及多种交流流线组织方案基础上,提出区域内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网络、设施布局的优化方案。
(5)地块外部条件分析及优化
根据国家、地方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研究、分析区域内各地块的外部出让条件,对控制要素进行分析校核,并进一步优化和明确各主要指标和控制要求。
5.2 第二阶段:交通整合详细规划及咨询
本阶段工作需根据区域内地块开发情况提供两年技术服务,主要对(1)地块交通设施整合及优化;(2)地块交通组织整合及优化;(3)交通改善方案梳理;(4)实施安排及建议等,进行细化安排及考虑,以实现一张图管理的规划要求。
6、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6.1 规划设计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规划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
6.2 规划设计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设计图纸及相应的电子文件(两个阶段分别成稿)。
6.3 纸质文件包括研究报告和设计图纸。
报告内容必须清晰完整,研究报告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规划内容。
设计图纸内容必须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