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这一节的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的理论依据,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且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体现课改中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能够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绘图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示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原理。掌握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的原理,并能科学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大气保温作用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的热源和大气的受热过程
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
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以学定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以地图为载体的情景教学法:本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可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变成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
3活动探究法:结合教材上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
三、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兴趣学习法、思考评价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这样做有什么科学依据吗?学过本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通过熟悉的电视剧片段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知道,太阳辐射能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假设太阳辐射能为100%,那穿过大气层后太阳辐射能就只有47%,那53%去哪里了呢?----被削弱了。由此引入大气层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散射。(此部分内容课本上已经删去了,但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需要加入进来)
然后我会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探究生活中的几个案例:
1、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红绿灯的设定依据
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通过这几个案例分析,让学生区分不同的削弱作用)
承转: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又会发生什么呢?(此处承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引出大气的受热过程)
我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部分内容较难,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较难理解,因此我先讲
解,再让学生复述,借此突破难点,且记忆深刻。最终总结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总结完毕后我会给出案例,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其合作,团结的意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用科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增加对地理的兴趣。
最后,我会让学生总结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的关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接着我会给出课堂习题: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朱开山2.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设计这个问题回到开头的导入环节,前后照应,并能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运用。
课后探究: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可以用本节课的知识解释呢?
这样设计培养学生观察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关注。
五、说板书
本板书直观,简洁,便于学生记忆,并能很好的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点。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