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

PB10030022黄崟钊老师给的论文主题是“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初次看到这个题目便觉得有一丝沉重,只因我从大学入学到现在,逐渐感受到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人们更乐意于去接受轻松的、搞笑的、娱乐性的东西而不乐意于去提高自己的精神层面。在大众化的通俗文化面前,源远流长、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就跟不入流的雕虫小技似的,这实在引人深思。

——题记池田大作曾经说过“一般人认为是落后象征的东西和这样的国家,实际上秘藏这时代最先进的东西”。以此看来很多人觉得传统文化落后、迂腐便也是情有可原。记得一次讨论课上就有部分同学觉得“儒家文化知识为了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论语》只是对基本道德的一些记录,实际没什么意义”……可以看到即使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传统

文化。依笔者之愚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三层当代价值。

当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一个自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古中国的文化代代相传至今,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的文化曾经被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中。这其中有历史本身的原因,也有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原因。但是无论如何,中国传统文化自上古殷商开始孕育,她始于神农尝百草、始于黄帝大战蚩尤,至夏朝建立,传统文化的“胚胎”已逐渐成型。之后便经春秋战国,很难想象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文化不但没有遭到打击反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其中的代表便是以孔孟思想为主体的儒家文化,也有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文化、代表下层劳动人民的墨家文化和代表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的法家文化。秦灭六国大一统之后,为了达到政治统一和思想统一的目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时期,传统文化逐步走向统一。这也是为什么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贯穿了自起源至明清时期的所有年代的原因。直到魏晋时期,玄学开始兴起,人们开始乐于探讨《老子》、《庄子》、《周易》这些儒家文化以外的东西。后佛教流行且逐渐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她的变异。直至宋元时期,传统文化才逐步定型。这期间出了孔圣人以外的第二个圣人——朱熹。朱熹整合了儒释道,创立理学,并做《四书集注》(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传统文化到了明清时代开始衰落,其中既有外国列强武力胁迫下国人启蒙思潮萌发的原因,也有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后西学东渐的原因。从此传统文化的噩梦不断。鸦片战争始,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冲击。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广大进步学生的质疑,有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也有改革开放后对传统文化的冷漠。直到90年代以后,传统文化终于迎来了她的春天。我们看到了寻根文学的崛起,看到了国学复兴的景象,看到了传统节日的回归以及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的修建。如此欣欣向荣之态势,传统文化的回归便指日可待。至此,传统文化的孕育、产生、统一、变异、定型以及衰落的历史长卷摆在在了我们面前。历史悠久、延绵不绝的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继承和发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层当代价值。

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古代人民的智慧不断闪现,我们的先辈们不断对人所应该具备的价值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安身立命之学。比如老子所推崇的“道”,“道”即是客观性和必然性的宇宙秩序。老子认为道法自然,人们应该遵循人乃至宇宙的秩序,这样的人就是得道之人。故有“德者,得也”的说法,意思是得到的人具有“德”的品质。窥古思今,人类的行为如过度的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破坏等行为已经完全背离了大自然的秩序,也就是背离了“道”。而这些行为引发的恶果也不断产生,人类也不断尝到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苦头。由此可见,人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

新认识到“道”,认识到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和宇宙的秩序。对于人的美好品行,我们的祖先们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如孔子提出的“温、良、恭、俭、让”,老子提出的“处、柔、守、慈”等。这些美好的品德在几千年里不断鞭策着世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是可以创造出无穷大的价值的,一颗被照亮了的心可以去照亮另外的一颗心,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国民整体素质便会有质的提高。所谓“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所谓“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而如今这些正是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写照,由此可见,从传统文化中找寻人最需遵守的道德、唤醒人内心的真善美是刻不容缓的。为自己安身立命,找寻人心中的美好,为自身创建一个道德标尺,这是传统文化的第二层当代价值。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意思就是说,人多了该怎么办呢?要让他们富裕起来。富裕起来了怎么办呢?要教育他们。既然要“教之”,就必须首先提出一种全社会可以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然每个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便无法实现教育大众的目的。那么如何提出这种普世的价值观呢?答案当然是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因中国传统文化延绵不绝几千年,里面的东西大多是世人可以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一方面,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确定了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为法律制定、制度设计提供了内在精神和价值灵魂。西方一直以“公平公正”为核心进行制度安排,人民也以此作为核心价值观。但是在实践中也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维护了公平正义,但是却不能引导出人们具有团结互助、仁慈博爱等道德情感;因此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也可能是人情冷漠、精神空虚、道德颓废的,由此导致法律所管辖之外的“反社会行为”比比皆是。监狱以人满为患,政府以警察短缺为忧。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一个只有法律约束人的社会又怎么可能美好呢?由此可见,社会要发展,只有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求古老而深邃的智慧。为社会立一个共同的道德标尺,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可行的思路,经世以致用,这是传统文化的第三层价值。

没有了战争时代的喧嚣,在和平时代人类仿佛又走到了一个分叉口。“公平公正”不能解决的问题太多了,能够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并非耸人听闻。愿世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后记:笔者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引导更多的人们去正确的接触传统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范围。不是传统文化“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大多数人都对传统文化“不理睬”的问题。此乃笔者之愚见,望批评指正。祝我的老师永远年轻,越来越漂亮!

参考书目: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