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8454c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6.png)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依据 DB37/T 2883-2016DB37/T 3014-2017DB37/T 3135-2018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公司发布目录依据 DB37/T 2883-2016DB37/T 3014-2017DB37/T 3135-20180 实施指南颁布令 (1)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3)4 基本要求 (3)4.1 组织机构 (4)4.2 职责 (6)4.3 组织培训 (9)4.4 全员参与 (10)4.5 运行考核 (10)5 隐患分级与分类 (10)5.1 隐患分级 (10)5.1.1 一般事故隐患 (11)5.1.2 重大事故隐患 (11)5.2 隐患分类 (12)5.2.1 基本要求 (12)5.2.2 基础管理类隐患 (12)5.2.3 生产现场类隐患 (12)6 工作程序和内容 (12)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13)6.1.1 基本要求 (13)6.1.2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13)6.1.3 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14)6.2 制定排查计划 (15)6.3 隐患排查 (15)6.3.1 排查类型 (15)6.3.2 排查要求 (16)6.3.3 组织级别 (17)6 工作程序和内容 (17)6.3 隐患排查 (17)6.3.4 排查周期 (17)6.3.5 确定排查项目 (18)6.4 隐患治理 (19)6.4.1 隐患治理要求 (19)6.4.2 隐患治理流程 (19)6.4.3 一般隐患治理 (20)6.4.4 重大隐患治理 (20)6.4.5 隐患治理验收 (21)7 文件管理 (22)8 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 (23)9 持续改进 (23)9.1 评审 (23)9.2 更新 (23)9.3 沟通 (24)附录 (25)附录A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25)附录B 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26)附录C 隐患排查计划(公司、分公司、项目部) (27)附录D 隐患整改通知书 (28)附录E 隐患整改报告书 (29)附录F 重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30)附录G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31)附录H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32)0 实施指南颁布令:---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强化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规范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行为,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减少和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及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司编制、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fe2f4d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f.png)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隐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3-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4.1 健全机构化工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2 完善制度化工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考核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配套奖惩制度,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确保治理措施的落实。
4.3 组织培训化工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体员工对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4.4 全员参与化工企业应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使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5 隐患分级与分类DB37/T 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第 6.1条、第6.2条的内容适用于本条款。
DB37_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_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294ebc01fad6195f312ba6d3.png)
ICS03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General rules for the system of screening for and elimination of hidden risks of worksafety accidents2016-12-07发布2017-01-08实施目次前言 (I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1)5 总体结构 (2)5.1 标准层级 (2)5.2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2)5.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2)5.4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2)6 隐患分级与分类 (2)6.1 分级 (2)6.1.1 基本要求 (2)6.1.2 一般事故隐患 (3)6.1.3 重大事故隐患 (3)6.2 分类 (3)6.2.1 基本要求 (3)6.2.2 生产现场类隐患 (3)6.2.3 基础管理类隐患 (3)7 工作程序和内容 (4)7.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4)7.1.1 基本要求 (4)7.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4)7.1.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4)7.2 确定排查项目 (4)7.3 组织实施 (4)7.3.1 排查类型 (4)7.3.2 排查要求 (4)7.3.3 组织级别 (4)7.3.4 治理建议 (4)7.4 隐患治理 (5)7.4.1 隐患治理要求 (5)7.4.2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 (5)7.4.3 一般隐患治理 (5)7.4.4 重大隐患治理 (5)7.4.5 隐患治理验收 (5)7.5 隐患排查周期 (5)8 文件管理 (6)9 隐患排查的效果 (6)10 持续改进 (6)10.1 评审 (6)10.2 更新 (6)10.3 沟通 (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e2bce3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0.png)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保证各类安全措施有效全面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及其他相关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等法律法规及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缺陷。
隐患排查是指公司各级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隐患治理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各部门。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四条领导机构第三条成立组织机构(一)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负责指导和协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的各项工作。
组长: (主要负责人)成员:(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员工等应全面参与隐患排查活动,确保隐患排查活动涵盖公司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使风险得到全面有效控制。
第五条机构与人员职责(一)主要负责人1.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所需要的资源。
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DB37 T 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 T 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0a4c926b8e9951e79b892759.png)
ICS03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883—2016目次前言 (I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1)5 总体结构 (2)5.1 标准层级 (2)5.2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2)5.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2)5.4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2)6 隐患分级与分类 (2)6.1 分级 (2)6.1.1 基本要求 (2)6.1.2 一般事故隐患 (3)6.1.3 重大事故隐患 (3)6.2 分类 (3)6.2.1 基本要求 (3)6.2.2 生产现场类隐患 (3)6.2.3 基础管理类隐患 (3)7 工作程序和内容 (4)7.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4)7.1.1 基本要求 (4)7.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4)7.1.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4)7.2 确定排查项目 (4)7.3 组织实施 (4)7.3.1 排查类型 (4)7.3.2 排查要求 (4)7.3.3 组织级别 (4)7.3.4 治理建议 (4)7.4 隐患治理 (5)7.4.1 隐患治理要求 (5)7.4.2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 (5)7.4.3 一般隐患治理 (5)7.4.4 重大隐患治理 (5)7.4.5 隐患治理验收 (5)7.5 隐患排查周期 (5)8 文件管理 (6)9 隐患排查的效果 (6)10 持续改进 (6)10.1 评审 (6)10.2 更新 (6)10.3 沟通 (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省军、潘国军、刘晓威、孙宁、贾国庆、李有臣、高发虎、彭爱田、孙延瑞、赵华、张秀文、王红国、谢家宣、朱殿卿、赵俊峰、赵一。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则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99a4cc7e376baf1ffc4fadab.png)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目次前言............................................................................... I II 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1)5 总体结构 (2)6 隐患分级与分类 (2)6.1 分级 (2)6.2 分类 (3)7 工作程序和内容 (3)7.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3)7.2 确定排查项目 (4)7.3 组织实施 (4)7.4 隐患治理 (4)7.5 隐患排查周期 (5)8 文件管理 (5)9 隐患排查的效果 (5)10 持续改进 (6)10.1 评审 (6)10.2 更新 (6)10.3 沟通 (6)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持续有效性进行排查确认的重要方法。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行为,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铝冶炼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铝冶炼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ae226f3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a.png)
铝冶炼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冶炼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隐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铝冶炼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3术语和定义DB37/T2883-2016、DB37/T****-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4.1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隐患排查及治理监督的领导机构,成员至少包括分管领导、车间(科室)单位负责人;各专业部门和基层单位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各级工作小组,负责本区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基层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岗位员工等应全面参与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等活动,确保隐患排查活动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使风险得到全面控制。
4.1.1主要负责人职能应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其职能包括:a)负责审批企业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项目;b)组织对重大危险源隐患情况进行监督监控;c)组织制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急性职业中毒等隐患整改方案、应急预案,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实施;d)负责审批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资金;e)确保涉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职责与责任得到规定,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f)确保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各团队或小组人员履行其职责。
4.1.2安全管理部门职能安全管理部门是保证企业所涉及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收集与制定部门,应对本单位、部门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方面负有监督指导作用,其主要职能包括:a)编制年度《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计划》,组织相关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化检查标准,确定隐患排查的频次,并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计划》中涉及的检查内容,编制相应的检查标准,并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及时修订;b)按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计划》,组织或督促各级人员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c)负责事故隐患的收集归档,以及对检查的各类事故隐患进行排查落实,对于现场发现的重大隐患及时上报;d)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情况时,要立即下达停产、停工处理指令,不得违章指挥;e)对于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做好生产平衡工作,调整运行方式及时安排时间进行解决;f)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或紧急情况,做好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36bd15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6.png)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在现代社会,安全生产事故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指导各单位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高安全意识,预防事故的发生。
1. 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是防范和化解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体系,可以及早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事故防范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2. 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确保合法合规,依法治理。
•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风险评估,科学分级。
•排查治理,持续改进。
3. 建设实施步骤3.1 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首先应确定建设的范围和内容,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定实施的时间计划和具体措施,制定相关标准和流程。
3.2 组建专业的排查治理团队建立由安全管理、技术、生产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
3.3 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根据排查方案,全面排查生产设施、设备、作业过程等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记录并整理,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级管理。
3.4 制定治理计划并实施根据排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计划,明确治理责任人和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确保治理质量和效果。
3.5 定期检查和评估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体系的能力和水平。
4. 注意事项•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重视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强化安全监管,形成监督执法和内部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和通报,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全面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b1fd42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0.png)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至关重要。
1. 安全责任制度首先,企业应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义务。
要求各部门要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按规章制度操作,减少因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事故隐患。
2. 隐患排查机制其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对生产设备、生产场所以及员工作业环境进行全面排查。
针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1.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制定清晰的整改计划和责任人,跟踪整改进度;3.对重大隐患必须立即停产整改,直到问题解决。
3. 安全防护设施在生产场所,企业应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消防设施、通风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等。
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1.定期维护保养安全设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提供员工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保障其人身安全;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4. 安全生产意识最后,企业要积极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1.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2.成立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生产安全问题;3.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建立员工自我监督机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企业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1ebd4f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a.png)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一、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事故隐患的存在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具体实施方案,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二、组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1.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组建由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
2. 小组应由一名企业高管或企业安全专家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排查治理工作。
三、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1. 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
2.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工作档案,记录每一次排查、整改和验收的情况。
四、开展隐患排查工作1. 针对企业的主要生产环节和工作场所,制定详细的隐患排查清单。
2. 员工应按照清单要求进行排查,明确记录发现的隐患,并及时上报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
3. 小组成员应组织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进一步的核实,评估风险等级和整改周期,并制定整改方案。
五、整改隐患1. 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2. 员工对照整改计划,及时整改隐患。
3.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负责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六、验收整改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应组织对整改的隐患进行验收。
2. 验收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3. 对未通过验收的隐患,应重新制定整改计划,并进行跟踪检查,直至隐患得到彻底整改。
七、培训与宣传1.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加强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认识。
八、持续改进1. 定期总结和评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效果和不足之处。
2. 在总结和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优化排查治理体系,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054e98a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4.png)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一、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安全事故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排查和治理生产安全隐患,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二、排查方法1. 制定排查计划•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和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全面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计划。
•确定排查频次和责任人,保证排查工作的落实。
2. 逐级排查•从高风险区域和重点部位开始,逐级排查,重点关注设备设施、作业流程、人员行为等方面的隐患。
•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整理和记录,形成清晰的隐患清单。
3. 配备专业人员•确保排查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隐患风险程度和处置方案。
•增加检查频次,提高排查效率。
三、治理措施1. 即时整改•对排查出的隐患,立即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督促责任部门按时完成整改任务。
2. 定期检查•建立定期隐患排查机制,对各部门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理策略和措施,防止隐患再次发生。
3. 完善管理制度•完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确保安全生产。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加强培训和教育。
四、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查和外部监督。
•加强对排查治理工作的跟踪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效果评估。
2. 评估标准•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评估标准,定期对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改进治理体系,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五、总结建立科学、完善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
通过有效的排查和治理,不仅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还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希望各企业能认真执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细则,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生产环境。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aa6fd5bb9d528ea80c779c9.png)
目次前言 (2)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路水路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3.1公路水路行业 (3)4基本要求 (4)4.1健全机构 (4)4.2完善制度 (4)4.3组织培训 (6)4.4落实责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隐患分级与分类 (6)5.1隐患分级 (6)5.2隐患分类 (7)5.2.1 基础管理类隐患 (7)5.2.2 作业现场类隐患 (7)6工作程序和内容 (7)6.1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7)6.1.1 基本要求 (7)6.1.2 作业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7)6.1.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7)6.2制定排查计划 (8)6.3隐患排查 (8)6.3.1 排查类型 (8)6.3.2 排查要求 (8)6.3.3 组织级别 (9)6.3.4 排查周期 (9)6.3.5 确定排查项目 (9)6.3.6 排查结果记录 (10)6.4隐患治理 (10)6.4.1 治理建议 (10)6.4.2 隐患治理的要求 (10)6.4.3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 (11)6.4.4 一般隐患治理 (11)6.4.5 重大隐患治理 (11)6.4.6 隐患治理验收 (12)6.4.7隐患排查分析评估 (12)6.4.8隐患排查统计分析 (12)7文件管理 (13)8隐患排查的效果 (13)9持续改进 (13)9.1评审 (13)9.2更新 (14)9.3沟通 (14)附录A (资料性附录) (15)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15)附录B (资料性附录) (17)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17)附录C (资料性附录) (19)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19)附录D (资料性附录) (20)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台账 (20)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隐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ab573aa26edb6f1afe001f10.png)
ICS 03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883 —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General rules for the system of screening for and elimination of hidden risks of work safety accidents 2016-12-07 发布2017-01-08 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 2883 —2016I目次、F、前 (III)引 (IV)1 范围 ............................................................................................................................................................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1)5 总体结构 (2)5.1 标准层级 (2)5.2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2)5.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2)5.4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2)6 隐患分级与分类 (2)6.1 分级 (2)6.1.1 基本要求 (2)6.1.2 一般事故隐患 (3)6.1.3 重大事故隐患 (3)6.2 分类 (3)6.2.1 基本要求 (3)6.2.2 生产现场类隐患 (3)6.2.3 基础管理类隐患 (3)7 工作程序和内容 (4)7.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4)7.1.1 基本要求 (4)7.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4)7.1.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4)7.2 确定排查项目 (4)7.3 组织实施 (4)7.3.1 排查类型 (4)7.3.2 排查要求 (4)7.3.3 组织级别 (4)7.3.4 治理建议 (4)7.4 隐患治理 (5)7.4.1 隐患治理要求 (5)7.4.2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 (5)7.4.3 一般隐患治理 (5)DB37/T 2883 —2016II7.4.4 重大隐患治理 (5)7.4.5 隐患治理验收 (5)7.5 隐患排查周期 (5)8 文件管理 (6)9 隐患排查的效果 (6)10 持续改进 (6)10.1 评审 (6)10.2 更新 (6)10.3 沟通 (6)DB37/T 2883 —2016I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山东)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山东)](https://img.taocdn.com/s3/m/89cfc2f710a6f524cdbf8510.png)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事故隐患hidden risk of work safety accident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2隐患排查screening for hidden risk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3.3隐患治理elimination of hidden risk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3.4隐患信息hidden risk information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4 基本要求DB37/T 2883—201624.1 组织有力、制度保障企业应根据实际建立由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能够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4.2 全员参与、重在治理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到治理为工作目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3d14c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f.png)
安全生产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体系 运行机制
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
组织架构:包括各级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等在内的组织体系,负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
管理体制:实行政府监管、企业主体、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监管部门、 企业的职责和义务。
运行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科学评估等机制,确保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 有效实施。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体系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 查治理体系概述
02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 查
03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 理
04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 查治理体系运行机制
05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 查治理体系实施保障
06
添加章节标题
安全生产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体系 概述
定义和概念
添加 标题
安全生产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体系 实施保障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相关法律 法规,明确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的责任 和义务
各级政府制定具体 政策,支持企业开 展隐患排查治理工 作
政策优惠和资金扶 持,鼓励企业提高 安全生产水平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 处罚力度,提高事 故隐患排查治理的 执行力
宣传教育和培训支持
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考核,确 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工作流程和协调机制
隐患排查: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记录 风险评估: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等级 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和验收标准 协调沟通:加强部门间协调沟通,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考核评价和改进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7f3c17a64a7302768f993973.png)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ICS13.100P09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014—2017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Detailedruleforthesystemofscreeningforandeliminationofindustrycommerceandtradeh iddenrisksofworksafetyaccidentsofconstructionenterprise2017-10-10发布2017-11-10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锡庆、李印、潘峰、栾启亭、张英明、姜经文、刘超军、宋超、肖华锋、刘锦、于科、王洪林、陈炳利、刘振亮、邓玉明、张鹏、张健健、石剑、王鹏、曹延东。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遵照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的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施工企业编制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旨在强化企业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规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行为,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减少和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隐患分级与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效果、持续改进等。
最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最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88d2c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5.png)
最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1. 引言安全生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定本指南,旨在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确保安全生产。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本指南的目标是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事故损失,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原则本指南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安全第一:将安全生产置于首要位置,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预防为主:重点从源头处排查、治理隐患,实施事故预防措施。
•系统性:建立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全面、有计划、有条不紊进行。
•全员参与:鼓励企业全员参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形成集体智慧,共同维护安全。
•持续改进:随着工作推进的进行,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体系和工作方法。
3. 指南内容3.1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3.1.1 领导责任•确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责任,明确责任人员。
•建立健全执行层级领导负责、各级负责人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3.1.2 组织架构•设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部门或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责和权限。
•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人员,确保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3.1.3 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包括事故隐患排查、报告、整改等各个环节。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人进行奖惩,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3.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流程3.2.1 排查计划制定•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计划,明确排查的时间、范围、内容等。
•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排查时间,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3.2.2 隐患排查•组织人员对企业内各个环节进行隐患排查,包括设备、工艺、作业行为等方面。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1c994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6.png)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一、引言生产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和必要要求,安全事故隐患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安全水平,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势在必行。
本指南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以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
二、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确保生产安全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原则:(1)管理层负责:企业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2)全员参与: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全员的责任,全员要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配合整改。
(3)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事故隐患的预防工作,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应急准备: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三、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步骤1.组织机构建设(1)成立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明确职责和权限。
(2)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2.隐患排查工作(1)制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方案,明确排查内容、分工和周期。
(2)开展现场排查,重点围绕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危险源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记录。
(3)进行资料核查,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健全。
3.隐患治理工作(1)分级分类整改,按照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整改工作。
(2)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跟踪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4)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做好记录和归档工作。
4.安全教育培训(1)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定期开展安全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5.安全绩效考核(1)建立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对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评估。
(2)根据安全绩效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安全管理策略。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2024版)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1198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2.png)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2024版)一、前言安全生产事故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非常必要。
为此,制定本指南,旨在指导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指南的基本原则本指南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规范。
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确保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全面排查和治理。
2.坚持综合治理。
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施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生产措施的全面落实。
3.坚持风险防控。
从事故隐患的源头和成因分析入手,采取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
4.坚持重点突破。
根据国家和地方实际情况,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治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突破和示范效应。
5.坚持分类管理。
将不同类型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排查和治理。
6.坚持监督执法。
建立健全相关执法机构和监督机制,对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三、组织体系建设1.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权力。
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
2.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协调机构,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
协调机构由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组成。
3.建立各级机构和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责任。
四、工作步骤与要求1.排查工作(1)明确排查的范围。
根据国家和地方实际情况,确定排查的对象和区域范围,包括企事业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等。
(2)制定排查计划。
根据排查范围和资源情况,制定具体的排查计划,明确排查目标和时间节点。
(3)开展排查工作。
采取现场排查、台账整理、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和记录各类隐患。
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7514cbc36f1aff00bed51e1b.png)
ICS03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General rules for the system of screening for and elimination of hidden risks of worksafety accidents2016-12-07发布2017-01-08实施目次前言 (I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1)5 总体结构 (2)5.1 标准层级 (2)5.2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2)5.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2)5.4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2)6 隐患分级与分类 (2)6.1 分级 (2)6.1.1 基本要求 (2)6.1.2 一般事故隐患 (3)6.1.3 重大事故隐患 (3)6.2 分类 (3)6.2.1 基本要求 (3)6.2.2 生产现场类隐患 (3)6.2.3 基础管理类隐患 (3)7 工作程序和内容 (4)7.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4)7.1.1 基本要求 (4)7.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4)7.1.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4)7.2 确定排查项目 (4)7.3 组织实施 (4)7.3.1 排查类型 (4)7.3.2 排查要求 (4)7.3.3 组织级别 (4)7.3.4 治理建议 (4)7.4 隐患治理 (5)7.4.1 隐患治理要求 (5)7.4.2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 (5)7.4.3 一般隐患治理 (5)7.4.4 重大隐患治理 (5)7.4.5 隐患治理验收 (5)7.5 隐患排查周期 (5)8 文件管理 (6)9 隐患排查的效果 (6)10 持续改进 (6)10.1 评审 (6)10.2 更新 (6)10.3 沟通 (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03A 00 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General rules for the system of screening for and elimination of hidden risks of worksafety accidents2016-12-07 发布2017-01-08 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 2883—2016I目次前言............................................................................................................................................................. (III)引言............................................................................................................................................................. .. (IV)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1)5 总体结构 (2)标准层级 (2)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2)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2)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2)6 隐患分级与分类 (2)分级 (2)基本要求 (2)一般事故隐患 (3)重大事故隐患 (3)分类 (3)基本要求 (3)生产现场类隐患 (3)基础管理类隐患 (3)7 工作程序和内容 (4)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4)基本要求 (4)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4)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4)确定排查项目 (4)组织实施 (4)排查类型 (4)排查要求 (4)组织级别 (4)治理建议 (4)隐患治理 (5)隐患治理要求 (5)事故隐患治理流程 (5)一般隐患治理 (5)DB37/T 2883—2016II重大隐患治理 (5)隐患治理验收 (5)隐患排查周期 (5)8 文件管理 (6)9 隐患排查的效果 (6)10 持续改进 (6)评审 (6)更新 (6)沟通 (6)DB37/T 2883—2016I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省军、潘国军、刘晓威、孙宁、贾国庆、李有臣、高发虎、彭爱田、孙延瑞、赵华、张秀文、王红国、谢家宣、朱殿卿、赵俊峰、赵一。
DB37/T 2883—2016IV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持续有效进行排查确认、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方法。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行为,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DB37/T 2883—20161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事故隐患hidden risk of work safety accident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隐患排查screening for hidden risk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隐患治理elimination of hidden risk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隐患信息hidden risk information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4 基本要求DB37/T 2883—20162组织有力、制度保障企业应根据实际建立由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能够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全员参与、重在治理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到治理为工作目标。
系统规范、融合深化企业应在安全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隐患排查治理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激励约束、重在落实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
企业应明确每一个岗位都有排查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责任,同时应配套制定奖惩制度。
5 总体结构标准层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应规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的原则要求、任务目标和基本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应规范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的具体任务目标和工作程序,明确隐患排查组织方式、排查内容与标准、隐患治理原则和要求。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应依托各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中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标杆企业,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明确组织实施、隐患治理和验收的具体要求,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指导同类型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6 隐患分级与分类分级基本要求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DB37/T 2883—20163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 人以上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
分类基本要求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
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及应急设施;——供配电设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辅助动力系统;——现场其他方面。
基础管理类隐患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DB37/T 2883—201647 工作程序和内容编制排查项目清单基本要求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
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
至少应包括:——基础管理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
确定排查项目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中选择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
隐患排查可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或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可同时进行。
组织实施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排查要求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组织级别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
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治理建议DB37/T 2883—20165按照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
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针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
隐患治理隐患治理要求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
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
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