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II 分析环境描写

2025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II  分析环境描写

现代文阅读II 分析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等的描写,主要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对环境的考查,往往以概括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作用为重点。

题型一概括环境的特点1.请概括下面这段话中的环境特点。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选自鲁迅《祝福》)答案:整体环境非常沉闷,令人窒息。

交代了祥林嫂生活在一个封建习俗根深蒂固的环境。

2.《边城》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答案:①地理位置上的边陲小城,偏远封闭,安闲平静,山清水秀,风景优美;②文化上的边缘小城,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物欲,保留着传统的民俗和生活方式,民风淳朴。

3.《哦,香雪》中,在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有什么特点?答案: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环境描写的分类及作用环境特点概括题的解题“三步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一:羊解放黄风黑眼圈公羊昂首站在青疙瘩上,我们村的人一致认为,它在眺望羊解放。

羊解放自幼左眼失明,剩下一只右眼孤单单的,上学后看书总是串行,背课文也颠三倒四。

有一天老师把他送回家,对他娘说,让咱解放回来做点事吧,比如放羊,也比他念书强。

后来羊解放真的放了羊,直到被黑眼圈公羊一头顶下青疙瘩。

羊解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每晚挎着半导体收音机(村人通称“半导体”)走过大街的情形。

那时的村里,像旱魃薅过的赤地,有时一年不唱一场大戏,放电影也就那么几次。

夏天的时候,夜里人们还在街头乘乘凉,冬天天一黑就关了门,早早地钻进被窝睡觉。

但自从羊解放买下半导体,村里的夜晚稍稍发生了改变。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卷与II卷真题解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卷与II卷真题解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卷
与II卷真题解析
I卷解析
1. 题目一解析
- 分析题目要求和背景信息
- 逐段解读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观点和表达方式
- 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找出关键词和重要句子
- 总结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 提取出文中的论据和证据,分析其说服力和有效性
-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知识背景,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2. 题目二解析
- 同上述步骤,逐步分析题目要求和文章内容
- 注意理解并解答问题的关键点
- 使用合理的论证和分析方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或结论
II卷解析
1. 题目一解析
- 同I卷解析方法相似,按照题目要求逐步分析文章内容
- 注意理解并解答问题的关键点
- 使用合理的论证和分析方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或结论
2. 题目二解析
- 同上述步骤,逐步分析题目要求和文章内容
- 注意理解并解答问题的关键点
- 使用合理的论证和分析方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或结论
以上是对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卷与II卷真题的解析方法。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作者观点,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和分析,给出明确的答案或结论。

2021年全国新高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卷与II卷真题解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卷与II卷真题解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卷与II卷真题解析一、真题概述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试卷在保持传统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创新和改革。

现代文阅读部分,I卷与II卷分别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文本,旨在考查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方面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真题解析I卷文本特点I卷现代文阅读文本以叙述性和论述性为主,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

文本长度适中,语言平实,逻辑清晰。

题目分析1. 题目设置紧贴文本,考查学生对文本基本信息的把握能力。

2. 题目类型多样,包括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和主旨大意题等。

3. 题目难度适中,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解题策略1. 快速阅读全文,把握大意。

2. 细读题目,确定答题区间。

3. 精读文本,分析推理,找出正确答案。

II卷文本特点II卷现代文阅读文本以文学性为主,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等不同文体。

文本长度较长,语言优美,情感丰富。

题目分析1. 题目设置丰富多样,既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又考查学生对文本形式的分析。

2. 题目类型包括情节概括题、人物分析题、主题理解题和艺术特色题等。

3. 题目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分析能力。

解题策略1. 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本氛围,把握主题。

2. 细读题目,确定答题区间,分析文本细节。

3. 结合文本内容与形式,进行推理判断,找出正确答案。

三、答题技巧1. 把握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2. 审题准确,避免阅读偏差。

3. 分析推理,找出文本中的逻辑关系。

4. 抓住关键词,提高答题准确性。

5. 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

四、总结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卷与II卷,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阅读各类文本,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应对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1讲学会题文比对快解散文选择题课件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1讲学会题文比对快解散文选择题课件

☞分析常见设误类型 对于4选1的综合选择题来说,考查的角度比较多,命题人对文 本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时,往往从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 概全、张冠李戴、因果混乱等方面来设题,而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鉴赏时,则大多从错置手法、分析偏离和效果不全等方面来设题。
☞熟知类题通法
速解选择题“3步骤”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 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 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 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 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 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 够?”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
意经,这一段内容也并非表
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
现了顾客的斤斤计较,而是
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
B
渲染了裁缝店温馨祥和的氛
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
围,表现裁缝店所在的喀吾
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
图的质朴人情之美。该选项
多。
曲解文意,因此不正确。
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 “以鸡换衣”的小故事,显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 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 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 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 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 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 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

第3讲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3)(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阅读教学案不分版本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阅读教学案不分版本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教学案不分版本散文阅读一、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一)根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根本特征。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散文取材“散〞。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散文行文“散〞。

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融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3.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不散〞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二)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散文一般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表达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表达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述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目的,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比照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形式特征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节传记阅读典题范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节传记阅读典题范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节传记阅读(2016·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12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①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

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

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②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

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

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③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④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5讲 着眼理解欣赏冲击语言类题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5讲 着眼理解欣赏冲击语言类题

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考法: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考法1理解重要语句含意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7·浙江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种美味》)(2)(2016·山东卷)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琴声何来》)(3)(2016·浙江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母亲》) 题干中往往有“解释”“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句”“句子”“含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理解重要语句含意“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根据题干关键字眼,分清是考查作者叙述语言含意,还是考查小说中人物语言含意。

前者,要揣摩作者表达的意图;后者,一要品味语言本身特点,二要体会语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分析除阐明语句表层含意外,应着重挖掘深层含意。

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角度:抓句中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此类题最宜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作答,即“判断艺术手法→分析表达内容→点明效果(作用)”。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乐颂陈毓①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

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②有个大妈,我最喜欢。

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

油菜花黄了。

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

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③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2021年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统一考试)

2021年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统一考试)

2021年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统一考试)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睐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昧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一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风属的鸑贫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C.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风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宜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宜传〝周改殷命,’.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上天之命〞.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节选自《旧唐书__183;李揆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蚓无爪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_劝学》)(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上一页1234下一页→上一篇:_年新课标Ⅱ卷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统一考试)下一篇:_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新课标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21年新课标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学科.网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教学案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教学案

第5讲深化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语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

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有两点:一是结合试题要求较好地把握下笔的角度;二是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题要点。

考法1 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如表达方式运用技巧、表现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运用技巧、行文技巧等。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8·浙江卷)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汴京的星河》)(3)(2017·全国卷Ⅱ)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窗子以外》)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表现手法”“细节”“人称”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3步骤”第一步:指出手法要指出文章或某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定位。

散文的表达技巧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二步:分析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概括效果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杏花村访酒梁衡①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

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

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

②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

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一次。

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

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山东专用)课件:练习2 语言文字运用+小说阅读 (参考标准)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山东专用)课件:练习2 语言文字运用+小说阅读 (参考标准)
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讲课人:优质老师
练习2 语言文字运用+小说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胖猪。 __①__,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两桶尿水往坡上走,柔软的挑 担波闪着高上来。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然一声长叫响起:“卖 麻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
解析: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每处不同的独特作用,要侧 重分析原文好在什么地方,可以从句子长短、表意连贯、写景 角度等方面入手。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答:①树其实稀疏着 ②不知道还是否原样
解析:①后面有“只是树冠牵连”,说明此处应填写“树” 并未相连的意思,或用“稀疏”,或用“疏落”。②前文有“不 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此处应填写类似的内容。
②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 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的脚步声, 不见队伍的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 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 像抓住一条船舷。
③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 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 屁股的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 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 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人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 开炮——
(1)请为该消息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 答:“复兴号”为中国名片增色/“复兴号”动车组领跑世 界。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复兴号”的核心优势,不超过 20 个字。 答:运营速度世界最快,节能环保,安全可靠。

2021语文新高考全国Ⅱ卷(含答案)1

2021语文新高考全国Ⅱ卷(含答案)1

2021语文新高考全国Ⅱ卷(含答案)2021语文新高考全国Ⅱ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网络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通常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

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

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

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信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地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W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小说新题型之双文本阅读(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

小说新题型之双文本阅读(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已经重来大学执教了,莫须有先 生又开始有闲作文章,乃居然写了一篇《放猖》,此事令他很 愉快,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
10.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 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 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6分)
第一步: 审清题干,明确答题任务
即用文本一的内容,解读文本二“能懂得小 孩子的欢喜”观点。
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 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 叉,拿着叉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 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 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 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 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 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 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 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 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 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
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
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
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
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
今年的已经完了。
3、热闹后的寂寞
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 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 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玩味和体会,我发现,中国 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 随”的,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 ”,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 选用上,狠下功夫。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 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实蕴藏着作者的 一片匠心。空口无凭,有文为证。欧阳修的《醉翁 亭记》,通篇用“也”字句,其苦心经营之迹,昭 然可见。

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小说《石门阵》赏析及试题详细解析

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小说《石门阵》赏析及试题详细解析

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小说《石门阵》赏析及试题详细解析试题总说2021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Ⅱ题材是小说,《石门阵》系革命文化主题文学作品。

2019年全国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作品是阿城的小说《赵一曼》,也是革命文化主题作品。

革命文化主题小说阅读是高考的重点之一。

整体解析先看小说的创作背景。

小说《石门阵》的文末有“延安,1938年秋”的背景提示,考生不可不看,它能帮助考生理解小说的主题。

本文通过抗战时期一山村木匠给村民们讲述石门阵的故事,表现我国军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勇气与智慧,体现出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再来了解作者信息。

卞之琳,著名诗人、翻译家,他的《断章》脍炙人口。

他曾在1938-1939年去延安和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访问,并一度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其间经历促成他创作诗集《慰劳信集》与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作品歌颂了抗日战士和群众,记叙了抗日根据地部队的生活。

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

他一看来势不炒,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

——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小说开头先声夺人,木匠王生枝以《三国》孔明摆下了八阵图故事引入。

这种开头,内容上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且单刀直入,直接进入木匠王生枝“讲故事”的现场。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

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7.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解析:这一项判断非常简单。

“带胡子的有,麻的有……”VS“有的带胡子,有的麻……”把“带胡子”“麻的”放到前面,句子内容顺序的调整,表达效果不同,旨在强调听众面孔特点。

2021辽宁新高考语文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6讲 分析文本基本特征,探究标题、主旨意蕴

2021辽宁新高考语文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6讲 分析文本基本特征,探究标题、主旨意蕴

了。但在我的意识深处,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
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虽然是
专 无意识的,当一天的劳累结束后,我已能感觉到晚风吹到脸上时那 专


对 淡淡的诗意,鸟儿的鸣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世界在我的眼中仍 提


练 是灰色的,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并在增多。有一天,上 练
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作为探究点,不可遗漏,也
不可强加。



6
2.要注意以分析艺术效果为中心
明确手法技巧与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主题之间的关系,探
专 究时,把手法技巧与“效果”结合起来,但不可架空分析。




3.要紧扣文本有理有据分析

提 升


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
一曼女士》)
等表答题方向的
(3)(2018·全国卷Ⅲ)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 名词。
返 首

学”与“幻想”的关系。[《微纪元(节选)》]
5
☞熟知类题通法
鉴赏小说文本基本特征“3 注意”



1.要注意以鉴赏表达技巧为基础

题 提
点 练
在包括小说情节、人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风格、背景、
升 练


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使文本呈现出一种穿越感。 提


练 语 在 讲 历 史 故 事 的 同 时 糅 进 了 诸 如 “ 水 利 局 ”“ 时 装 表 练
言 演”“摩登”等现代新词,使小说呈现出反讽的艺术效果,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一、把握小说文本的“3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情节、人物、环境与主题。

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一)情节1.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3.在情节具体安排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样前后情节才能有机结合。

(二)人物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2.在小说中有作者着重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也有为了表现主要人物和展现主旨描绘的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又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3.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可以是概括介绍,也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三)环境1.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及小说主旨相适应,环境的描写手法十分丰富,既有描写角度的选择,还有各种修辞、表达方式等。

3.环境在揭示人物种种复杂的关系、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掌握小说文本的“3步读文法”综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有意识、巧妙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应按“3步”来读文,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小说所写内容1.把握小说情节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明确小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可帮助考生找准、找全各选项的答题区间。

2.了解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等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以及其生活的具体环境,他(她)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她)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3.分析环境描写明确小说所写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特点,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发掘其深刻的思想意义。

第二步:紧抓“怎样写”——把握小说艺术特色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的叙事技巧主要指情节安排的技巧(如铺垫、悬念、倒叙、插叙、详略等)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方式的变化。

2.小说的描写艺术一是指环境描写技巧(如想象、联想、对比、衬托、抑扬、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二是指人物描写技巧(如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

3.小说的语言艺术一是从语言修辞手法、词语锤炼、句式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效果;二是从语言风格方面赏析其特色。

第三步:思考“为什么写”——挖掘小说主题意图即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怎样服务于表达的中心(主旨)、文字的意蕴(情感倾向、思想内涵)等艺术效果。

[读文示范](2019·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6分)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

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

“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

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

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

“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

”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

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

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

”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

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

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

”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照着家法,挽回家声。

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

“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

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

说就是了。

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

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小说所写内容1.梳理情节(1)小说的开端部分主要叙述考察员回京后受到水利局同事们接待的情形。

①大员们讲水乡沿途风景的细节,极具讽刺意味。

,②大员们取出采集来的民食,赏鉴木匣上的文字,细致地刻画出他们的丑态。

(2)小说的发展部分叙写大禹的出场。

①“一群乞丐似的大汉”,写出大禹们治水的艰苦卓绝。

②“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说明大禹们做事的果断决绝。

(3)小说的高潮部分写大禹和大员们对如何治水的讨论过程。

①大员们“膝行而前”“面面相觑”,表现出他们内心的胆怯。

②大员们对考察情况的汇报避重就轻,表现出他们昏庸无知、对民众疾苦的漠不关心。

③大员们对大禹提出的治水方案极力反对,并提出各种理由加以阻挠,这反映出他们因循守旧、固执蛮横的态度。

(4)小说的结局部分写大禹看透实情,打定主意,义正词严地推行新法。

,“举手向两旁一指”,极具表现力,写出了大禹的果断坚决,对大员们也是一种强烈的震撼。

2.分析人物(1)以大禹为代表的实干家。

,小说刻画了大禹以自苦实干为核心的性格特征和为民请命、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的高尚品德。

一是大智大勇。

他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历年来治水失败的教训,毅然推翻其父鲧“湮的成法”,确立以“导”治水的新法,锐意革新,不怕保守势力的攻击和恫吓。

二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他栉雨沐风,跋山涉水,身先士卒,率领随员视察水情,始终奋斗在治水第一线。

(2)以文化山上的学者教授、巡查大员、水利局官吏为代表的丑恶势力。

,一批知识“名流”苟安在波涛包围的文化山上,宣扬反动人种学;水利局的官吏们则大摆宴席,为巡视返京的大员们接风洗尘,或鼓吹“国泰民安”,粉饰民不聊生的现实,或津津有味地玩赏百姓的痛苦,当大禹决定以“导”治水时,他们顽固站在守旧的立场上,对大禹群起而攻之,极尽诽谤攻击、威胁恫吓之能事。

3.鉴赏环境小说的环境既包括险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大禹之父鲧9年治水无效、充军羽山的危急情势,作者就是将大禹置于这种洪水滔天、哀鸿遍野的环境中,来揭示大禹的自苦实干、公而忘私的高贵品格。

第二步:紧抓“怎样写”——把握小说艺术特色1.故事+新编,这篇小说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30年代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丑陋乖讹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时代的神话氛围里,刻画了文化山上的学者教授、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喜剧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杂糅的怪诞世界。

2.描写+对比(1)外貌描写。

写大禹“面貌黑瘦”,写其随员“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刻画了他们深入群众了解民众疾苦的形象。

(2)语言描写。

“无论如何,非‘导’不可”,刻画了大禹坚决果断、说话掷地有声的形象。

(3)运用对比。

小说将大员们与禹及其随员作对比,反衬出禹及其随员的实干家精神。

第三步:思考“为什么写”——挖掘小说主题意图小说为我们塑造了大禹及其随员的实干家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