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研究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研究一、本文概述《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研究》一文旨在深入剖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教师成长案例,通过对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践经历、教学反思、专业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教师在新课程行动中的成长轨迹与内在动力机制。
文章旨在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和培训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首先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的新要求。
接着,文章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详细描述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变革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文章总结了教师在新课程行动中实现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包括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以及政策支持等。
文章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建议,以期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和专业成长,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与特征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实践和再学习,实现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和发展的过程。
这一成长过程不仅涵盖了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包含了教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和升华。
持续性与终身性: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技术的革新以及学生需求的变化,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实践性与反思性: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反思和总结,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育智慧。
这种实践性与反思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得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新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我们现在的21世纪,经济全球化,创新国际化,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东西方化激荡融合,科学精神与人精神交融统一。
我们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急需培养出大量的创造型人才,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的神奇力量,但不可回避的是教育同时具有窒息创造精神的力量。
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我们教育的状况令人堪忧:看,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上积极发言,有问就问;再看高校一年级新生上只听不说,同样一个问题,一年级小学生有数十种答案,高样一年级新生半天没人回答,最后一个人站起说可能是**吧!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孩子们的想像力在基础教育九年之后没有了!如此教育必须改革!改就要转变人才教养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程体现教改的探究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新程改革的基础改的深化和落实的程度如何,效果怎样!参与改的教师自身素质高低有很大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智力水平,及时接受教育新信息,研究新题,摆脱旧观念,旧习惯的束缚,解放思想,站在改革的前列。
加强教师的专业意识,把教育艺术研究当作一个科学研究题,教师充当这一题的研究者,非常有得教师的成长,有得于改的进行。
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教师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以科学的态度去进行教育工作。
1、破除教学内容的“一贯制”在语教学中,形、音、字、词、句、篇、、结构、段意、中心思想等教学内容使生动的生活、语言、交流变得乏味,学生难以寻求乐学之道。
新程改革,本里加入了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人情自然易于共鸣,许多知识新生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注重了祖国传统化的延续,语言的实践性增强。
内容丰富了,对教师的要求自然相应提高,作为教师自己,一定要科学地把握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作为“砖”去引学生心智中的“玉”,多学习新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的各方面的规定,科学地创新地使用教材,借鉴现已著名的例方法,在自己的堂上运用,并逐渐探索出适合现代班级的有效方法。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2023年,新课程已经全面推行,教师们面对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一年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节点,因为他们需要适应新课程、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育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新课程带来的挑战新课程的实施将带来多方面的挑战。
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如何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创新能力,等等。
为了适应这些挑战,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借助不同的教育资源,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新课程带来的机遇新课程的推行将带来教育改革的机遇。
新的教育方式将注重实践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鼓励创新和思考。
教师需要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都能获得乐趣和成长。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教师面对的挑战和机遇都需要他们进行专业成长。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达到自我提高和改进的效果。
1.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2.多渠道获取教学资源和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需要通过互联网、教育资源中心等渠道获取最新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技术,并在课堂上不断应用。
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科技,如近距离视频教学、在线测试等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轻松、愉快、高效。
3.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应该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和文化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当地的历史事件,展示历史文化的长河。
生物: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提纲)
生生不息——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魏威视角一:对新课程的认识一、对“生生不息”的一点感悟新课程──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是一段说不完的话,需要我们一起分享;是一道解不完的题,需要我们共同探索;是一件做不完的事,需要每个人的不断行动!二、新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1.两者的各有何特点大纲特点课标特点2.新课程可用六个回归来解读✧书本向人本回归如在遗传内容的编排上,按照现代遗传学理论的编排体系: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样编排是基于知识的传授与施舍,过多强调的是书本,突出的是学科本位的课程观。
新课程在编排上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
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四十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更有利于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知识向方法回归新课程的表述上用了“四基”(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特别是将原理和模型引入到基础知识,体现了课程对方法技能和能力的重视程度。
模块对生物课程的价值作了规定性的描述:必修1模块: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必修2模块: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必修3模块: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存储向创新回归新课程对具体知识点的描述和存储大量减少,对学生的活动建议却成倍的增加。
新课改的教育价值取向很明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考生在做中学。
✧结果向过程回归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知识更像动词,而不是名词,知识是一种探究活动。
如遗传部分探究问题的线索是:人类怎样认识到基因的存在?→基因在哪里?→基因是什么?→基因怎样行使功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死记硬背结论,而是一种体验过程。
✧精英向大众回归《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摘要:新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要使广大教师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 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素质; 专业化成长引言近几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 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 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创新必须与教师的发展同步。
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行动引导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主张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鼓励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全面的发展,对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 需要转变教育行为等, 而传统的在职培训、学历达标等继续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挑战的需求。
由于课程改革推进迅速,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新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走向;课程标准落实到位, 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如何帮助广大教师切实领悟新课程的深刻内涵, 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就成了新课程改革宏伟工程中最现实、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代表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全新的内涵显示出勃勃生机。
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学生的价值实现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既关注学生目前的现实生活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了“终身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要实现教学生活角色的转换,做到教师与学生在同为主体的人之间的精神层面上进行交往,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对话,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来。
谈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长论文
谈谈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谈谈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长摘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的教育观点、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代的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这些改革措施虽然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这也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这个理念出发,必然要求学校管理,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教师的责任、奉献、服务、承诺和对学生的关爱。
这个切也恰是教师专业标准的职业伦理所需求的,问题是从当前的情况看,部分教师还远未达到这个标准。
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在部分教师中还存有着教育观点落后,知识面狭窄、学历偏低、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人文素养低下,职业道德意识谈薄,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水平不强等不足。
所以,新课程改革呼唤专业化的教师。
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教师具有相对应的教学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
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教师专业化的新思维,教师教育的新体制,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新平台,带来了教育理念层次上对教师教育工作的反思和重新定位,高效率的教师教育要求我们持续更新教师教育观点,创新教育。
更新教育思想观点,涉及到教师教育的各个领域,教师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使命、目的、内容、形式、方法、技术、运作机制等,都存有着观点更新的问题,这是一个学习、反思、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教师教育理论创新和教师教育实践创新的过程。
所以,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必然性,而新课程改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并且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源动力。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点。
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今年已经是新课改的第二个年头,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为了使全体教师能领会新课程思想,迅速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我校的新课程培训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原有的教学行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如我们经常讲教育,教师天天搞教育,但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究竟根据什么将“教育”与摧残、奴役、愚弄、欺骗、蒙蔽、操纵、控制、禁锢、贬抑、束缚、蛊惑、教唆、误导等等区别开来?显然,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很容易导致教育的异化。
再以我们熟悉的考试升学率为例,它本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在现实中,人们常常对其本质意义严重忽略,而经常将其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有时甚至作为唯一标准)很不恰当地夸大和强化了。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必然使评价导向发生偏差。
这也是实际工作中素质教育很难落实,“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此看来,我们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考试观等教育思想方面恐怕都有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的必要。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关于教师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专业成长的思考
关于教师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专业成
长的思考
1. 持续学习:教师应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学术讲座等途径,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法。
还可以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促进专业成长。
3. 关注学生: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参与课程开发: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课程开发活动,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中,提高课程的质量和针对性。
5. 教育研究:教师可以参与教育研究项目,通过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教育研究也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6. 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应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7. 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应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可以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逐步实现专业成长。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谈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成长
谈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摘要: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的,分清课堂主次,不断进修和科研,促进专业素养积极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主体思想教研自修实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振兴国家靠教育,振兴教育靠教师。
在新课程、新教育观的驱动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时代的呼声。
教师如何才能使专业得到有效的成长呢?一、更新教育理念,建构新的价值观取向1、更新思想,构建人生价值观。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身处于教师这个多付出少收入的行业,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呢?有句话是:“只要你愿意,一切皆有可能。
”思想是关键,觉悟是动力,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思想觉悟,才能一丝不苟地坚守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建立起新时期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抵挡得住市场经济的“风吹雨打”,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岗敬业”,才能一心一意地为教育事业而献身。
2、提高认识,构建教育事业观。
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年轻的一代、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之所在,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把教学工作提高到事业的高度。
3、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方向。
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旨,以发展综合能力为核心。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教育方向,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习方法的教育和过程的体验,教会他们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形成独特的自我学习策略,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具备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4、更新教育观念,发展教育思想。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影响,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
传统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扼杀了个性的成长,使特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面对传统教育的诸多弊端,我们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注意个性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了近 4 年 , 现 在 要 成 为 美 国 的 “ 证 教 0 但 认 师 ” 常 不 容 易 。 国现 在 只 有 5 0 名教 师 非 美 00 拥 有 资 格 证 书 , 美 国 的 教 师 缺 口是 2 0 而 0 万 。 使 如 此 , 国还 是 很 谨 慎 地 进 行 着 教 即 美 师 培 训 和 资 格 认 证 工 作 , 着 教 育 事 业 的 随 发 展 , 国对 教 师 职 业 的 要 求 也 将 越 来 越 我 高 , 意 味 着 现 在 的教 师铁 饭 碗 受 到 挑 战 。 这
1. 提 高教 师科 学素 养 。 1 需重视 教 师专 业 化 训 练 ( ) 师学 历 向 更 高 的 层 次 变 化 。 多 1教 大 数 工 业 化 国 家 开 始 提 出所 有 中小 学 教 师都 必须具备 大学 毕业或 同等学 历的要 求 。 据 教 科 文 组 织 的 调 查 统 计 , 9 4 小 学 教 师 19 年 中 受过 大学 教 育 或 同 等 学 历 教 师 的 百 分 比 理 学 生 等 等 , 师 负担 可 谓 繁 重 。 要 学 会 教 但 日本 为 7 % 、 洛 伐 克 为 7 % 、 兰 为 6 “ 机 取 巧 ” 在 教 学 中 研 究 , 师进 行 的 研 9 斯 8 波 1 投 。 教 %、 及为5 埃 5% 。 究是一种特 定的 教学研究 , 对教 师 自己 是 () 终 身 教 育 思 想 为 指 导 , 现 教 师 的 教 学 进 行 思 考 和 探 究 。 管 在 研 究 之 初 2以 实 尽 培 训 制 度 化 。 科 技 迅 猛 发 展 、 识 急剧 发 教 师 可 能 费 时 费 力 , 一 旦 进 入 研 究 的 正 在 知 但 展 、 识 急剧 更 新 的 时 代 。 多教 师长 期 工 常状 态 。 练 掌 握 了适 合 自己的 研 究 方 法 , 知 许 熟 作 在 教 育 教 学 第 一 线 , 乏 重 新 接 受 系 统 那 么 教 师 的 教 学 就 演 变 成 研 究 式 的 教 学 。 缺 学 习提 高 的 机 会 , 对 不 断 涌 现 的 新 的 教 其 次 , 师 提 高 教 学 研 究 技 能 的 途 径 可 有 面 教 育 理 念 、 育 教 学 理 论 以 及 现 代 信 息 教 育 三 种 方式 :1阅读 。 教 师 自己 阅读 有 关 教 教 () 即 教 学 技 术 。 到束 手 无 策 , 法 深 入 学 习体 学 理论 和 教 学 研 究 方法 的论 著 。2 合 作 。 感 无 () 即 会 , 已成 为 提 高 中 小 学 教 育 质 量 的 障 碍 与 大 学 或 研 究 机 构 的 教 学 研 究 专 家 合 作 进 这 与 瓶 颈 , 定 了我 国 教 师 进 修 与 培 训 的 必 行 实 验 研 究 。 重 解 决 与 他 人 合 作 理 论 与 决 着 要 性 、 迫 性 和 艰 巨性 。 职 教 师 必 须 通 过 实践 脱 节 问 题 。 3研 究 。 教 师针 对 实 际问 紧 在 () 即 培训不 断充实新的知识 和技能。 题 自 己思 考 解 决 问 题 的 办 法 。 1. 教 师 资格 制 度 的 实 施加 大 了在 职 教 师 2 2 教 师职 业 的专 业化 发展 2 . 的 职 业 危 机 教 师在 促 进 人 的 发 展 与 合 作 上 具 有职 教 师 资 格 认 定 工 作 的 实 施 为 师 范 专 业 业 特 点 , 职 业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性 , 教 师 仅 其 当 之外 的人 打 开 了 大 门 , ——教 师 专 业 化 开 始 是 个 知 识 传 授 者 的 时 候 , 师是 可 以 被 同 教 为 教 师 行 业 引入 了竞 争 机 制 。 师 资 格 认 等 学 历 的 人 所 代 替 的 , 教 师 是 个 “ 生发 教 当 学 定 制 度 的 推 行 对 于 广 开 渠 道 、 动 一 切 社 展 的 促 进 者 ” 时 候 , 师 的职 业 才具 有 了 调 的 教 会 资 源 来 提 高 教 师 队 伍 的 素 质和 结 构 有 很 不 可 替 代 性 , 而 , 教 师 教 学 这 个 过 程 因 在 大 的 好 处 。 师 资 格 只 是 对 申请 人 员任 职 中 , 师 职 业 的 专 业 化 也 得 到 发 展 。 教 教 资 格 的 认 定 , 行 业 “ 人 证 ” 但 决 不 是 是 准 , “ 岗位 证 ” 教 师 资格 认 定 的 根 本 目的——优 3如何通过加 强教 师专业化促进新课 。 化 教 师 队 伍 。 着 教 师 资 格 认 定 工 作 的 深 改 随 入发展 , 师资格证书 本身 的“ 金 量” 教 含 也 加 强 教 师 的 专 业 化 建 设 既 是 提 高 教 师 会 越 来 越 高 。 国 的 “ 证 教 师 ” 度 实 行 的 社 会 地 位 的 内 在 需 要 , 是 促 进 教 师 素 美 认 制 也
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这个理念出发,要求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涉及到教师教育的各个领域,教师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这是一个学习、反思、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教师教育实践创新的过程。
一、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性。
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始终活跃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在不断地与学生及同行的交往当中应使自身不断得到发展,其教学经验的丰富与提升也应当成为教师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教师的思维被局限在大纲和教材之中,一成不变的模式使教师的思想出现可怕的惰性,思想的僵化和对新事物的不敏感导致了很多“教书匠”的出现。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发展,所以当今时代的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必然性。
二、课程改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源动力。
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是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密切相关的。
如何让教师在改革的迷茫中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实现思想观念、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优化和转型,这是教师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必须回答的问题。
应该说,教师是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改革需要大量与之配套的教师教育工作,如果我们的教师教育离开课堂还是那么遥远,如果我们的教师教育仍然是在简单的做加减法,如果对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还是那样视而不见,那么,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注定是要打折扣的。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国家是不竭的繁荣力量。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创新与国际化,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技跨越式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融合东西方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
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急需培养大量创意人才,教育以发展创意精神的魔力,但不能避免的是同时与恐惧的教育创造权力的精神。
在考试导向型教育的旗帜下,我们教育的地位令人担忧:刚刚入学的小学新生班级积极发言,请问;看看第一年大学新生班不听,同样的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有几十个答案,高年级一年级大一学生半天没有人回答,最后一个人站起来说可能是**它!差距太大了,为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没有经过九年的基础教育!所以教育必须改革!课程改革将改变人才教育模式,建设高素质的教师,使课程体现教学改革的探究,务实全面。
n第一,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课程改革深化和实现程度如何的效果如何!参加课程改革对自己老师的素质有很大的影响。
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智力水平,及时获得新的信息教育,研究新的话题,摆脱旧观念,摒弃旧习惯,解放思想,站在改革的前列。
加强教师的专业意识,以教育艺术作为科研课题的研究,以教师为研究对象,非常老师有成长,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第二,专业发展的教师需要教师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以科学态度开展教育工作。
n1,打破一致系统的教学内容在语言教学中,形式,声音,单词,单词,句子,章节,结构,段含义,中心思想等的教学内容使得生动的生活,语言和沟通变得无聊,学生找不到音乐的方式。
新课程改革,教科书加入学生接近生活的内容,人性很容易产生共鸣,许多新生有不同的个性差异,注重继续传统文化的祖国,语言的实践增强。
内容丰富,教师对应要求提高自然,作为教师本身,我们必须把握科学教材,不坚持教材,教材作为砖头引导学生在翡翠心中,学习更多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学生发展各方面规定的教学材料的科学创新使用,从知名的教室方法中学习,自己的课堂使用,逐步探索一种有效的方式为现代课堂。
浅谈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角色适应期
稳定成长期
消极高原期
持续开展期
教师分为四个层次
〔1〕职业型:他把教书当成一种谋生手段
〔2〕胜任型:有兴趣,一心教好每堂课
〔3〕事业型:把教书当成表达自己生命价值的事 业,把培养学生成才视为生命价值的表达
〔4〕名师型: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人才标准, 培养学生成才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1.专业态度:专业精神,职业道德, 经师+人师=人类灵魂师
1.关注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点语言、教态仪表、说话的表达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板书设计。
2.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教材处理能力、教学 设计能力、情境设置能力、课程资源利用与 开发能力、启发探究能力。
3.关注教学内容科学工作者准确,教学重点、 突出;难点处理适当、教学理念新。
〔三〕说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2.说课不是讲课,把课听的老师视为学生。 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 要突
出“说〞字。 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
可以安排一节课1/3——1/4的时间。
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 神,防止生搬硬套杂志上的内容。
6.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 止就事论事。
6.是否运用启发式方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 教学中;
7.课堂教学能否表达互动的要求,老师能否尊 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
8.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无效知识:旧信息
学生能够看懂
教材中现成
有效知识:新信息
学生无法看懂
教材中没有(补充、延伸)
〔二〕一堂好课要有以下根本特征
1.积极探索,主动参与; 2.有效互动,合作学习; 3.鼓励创新,体验成功; 4.尊重差异,促进开展; 5.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6.学习反思,总结提高。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化成长讲座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化成长讲座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了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的方方面面。
下面是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讲座内容和建议:
1. 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目的、理念和原则,以及它对学生素质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和能力要求,包括学科知识与技能、思维品质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3.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角色转变:讲解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所需要具备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4.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和途径:介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条件,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和途径,如参加教师培训、研究学科教育理论、参与教学研究等。
5.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的方法:讲解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通过教学观摩、同行评课、教学反思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6. 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分析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如建立教师合作学习社群、加强学校领导支持等。
7. 成功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的新课程标准实施案例,让教师们了解实践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启示。
通过这样的讲座,教师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实施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前言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是与时俱进的重要一环。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也需要跟着变化。
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评价要求。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特点。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更多专业知识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课程设计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推出,教育教学模式正朝着更加多元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设计能力,包括正确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组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调整课程设计,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2.教学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以此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科技手段等,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3.专业知识更新能力新课程对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更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教材中的新知识,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方法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师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1.参加专业培训参加专业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方式之一。
专业培训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包括教学方法、学科知识、教育评价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因此,建议教师们不断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学科研究教师们可以通过学术论文、专业书籍等途径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研究。
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学科问题和知识点,并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潜力,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教育改革。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浅谈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全方位触动每一位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对每一位教师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课程改革也给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难得的机遇。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内在的启动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专业化成长得到进一步的确立。
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
简单的说就是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一、学习1.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多看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提高理论依据。
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专家学习,拓展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积累实践经验。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
2.专业教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本学科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尤其是我们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过程实施、教学环节等诸多方面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通过学习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教材和运用学科理论上做到运筹帷幄。
3.向其他教师学习,掌握教材处理技巧,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多听课,各个年级,各种课型,各种风格的课,借鉴他人的长处,通过运用、反思、内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善于反思和总结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
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虽然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却缺乏课堂教学的技巧,缺少如何将高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规律的经验,因此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但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不但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三、勇于挑重担1.班主任:当班主任不仅是教师职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当班主任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还可以及时反馈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与各方面的沟通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作者:肖美云来源:caxx 点击数:2960 更新时间:2003-12-15 文章录入:huangyiq ]大家知道,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关于教师的作用和力量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的媒介。
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化解,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
”这说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
这也充分说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化从国家制度和人们的期盼中信步走来。
对于教师专业化,我认为应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汇报中涉及的材料出自参加培训的记录和平时阅读的材料。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新知识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建构主义特别强调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通过通识培训,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也在思考,面对新课程,我们怎么办?在此,就让我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专业化包含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是作为专门职业,具有鲜明的专业性:l、国家对教师任职规定的学历标准;2、教师要有必要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国家对教师有职业道德要求;4、国家对教师教育有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5、国家有对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6、教师专业要不断持续发展(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结论:教师因为强调专业性而成为职业教师因为职业提升需要而强调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二、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一)国外教师专业化的历程如果从现代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建立、教师开始成为一种专门职业算起,教师专业化已经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
二战以后,教师专业化成为一种强劲的思想浪潮。
20世纪以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教育。
这一转变的实质,既是教师教育的质量升级,也是教师专业水平的规格提升。
日本:早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的专业化。
英国:在英国,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的实施,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80年代末建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模式,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颁布了新的教师教育专业性认可标准“教师教育课程要求"。
美国:《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报告在"概要"部分集中表述了这些意向:"美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育质量……这是一份迄今为止最明确地界定了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它明示了如下制定专业化量表的基本准则:(1)教师的任务: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作出相应的措施;理解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方法;公平对待学生;教师的使命不停留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2)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理解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的、如何组织、如何同其他领域的知识整合的;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把学科内容传递给学生;形成达成知识的多种途径。
(3)教师教育的专业能力: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建议的责任----探讨适于目标的多种方法;注意集体化情境中的个别化学习;鼓励学生的学习作业;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
(4)教师研究的专业能力: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验证自身的判断,不断作出困难的选择;征求他人的建议以改进自身的实践;参与教育研究,丰富学识。
(5)教师职业的专业手段: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同教师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
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把教师发展推到历史的前台。
在当代教育历史进程中教师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在专业发展的路径上教师的主体地位、精神和意识得到了时代的推崇,教师专业化发展将对21世纪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二)中国教师专业化的历程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是随着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分化、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教师职业展开过讨论,当时有一种很鲜明的观点,"教师不独是一种职业,并是一种专业,......性质与医生、律师、工程师相类"。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确立了教师专业的行业标准。
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从法律制度上开启了教师专业化的征程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分为高等、中职、中小学教师等小类。
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
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
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为一种成熟专业有五个要素:提供重要的社会服务;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在本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个体具有高度的自主权;进入该领域需要经过组织化和程序化过程;对从事该项活动有典型的伦理规范。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现状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挑战之一: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1)教师学历向更高的层次变化。
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开始提出所有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具备大学毕业或同等学历的要求,如:美国、德国、法国、土耳其、新西兰以及北欧国家对公立初等教育教师职前培训年限做出了与中等教育教师同样的规定,即对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与初高级中学教师相同。
据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统计,1994年小学教师中受过大学教育或同等学历教师的百分比日本为79%、斯洛伐克为78%、波兰为61%、埃及为55%。
(2)完善教师制度建设、更加重视教师专业化训练。
(3)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师培训制度化。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急剧更新的时代,在职教师必须通过培训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和技能。
(4)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的待遇。
一些国家注重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提职、晋级、降职、调整、表彰、进修"的依据,不断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许多国家还制定了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的政策。
上海8万年薪聘首席教师。
一个世界潮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担负着培育人才重任的教师的素质,从标准上、制度上、政策上制定各种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挑战之二: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加大了在职教师的职业危机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为师范专业之外的人打开了大门,----教师专业化开始为教师行业引入了竞争机制。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推行对于广开渠道、调动一切社会资源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结构有很大的好处。
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使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其他行业的优秀人员,可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途径来获得教师资格,从而形成一支庞大的社会性的教师队伍后备军、一个能进能出的师资队伍的蓄水池,为教师队伍适应学生数量变动引起的同期性供求变动、有效地调整结构、调剂余缺创造了条件。
挑战之三:教师资格认定:挑战"铁饭碗"资格教师资格只是对申请人员任职资格的认定,是行业'准入证',但决不是'岗位证'。
教师资格认定的根本目的--优化教师队伍。
随着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深入发展,教师资格证书本身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高。
美国的'认证教师'制度实行了近40年,但现在要成为美国的'认证教师'非常不容易。
美国现在只有5000名教师拥有资格证书,而美国的教师缺口是200万。
即使如此,美国还是很谨慎地进行着教师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这意味着现在的教师"铁饭碗"受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