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道路系统产生与发展简介
城规1-3章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 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 骤。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层次)
1、 两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包括控制性
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 2、五个层次:
1)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 (含总体规划纲要): 3)分区规划: 4)控制性详细规划: 5)修建性详细规划:
2、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 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 表示。
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程度。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 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 业现代化的结果
三、城市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1、局部调整:
① 根据发展需要对总规确定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少量增 长及用地功能、道路系统、工程设施配置等在不违背总体布局原 则前提下进行局部变更; ② 总规的局部调整由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报人民政府审批,并报人代会常委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
2、城市规划重大修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的发展
主要内容: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化
§1-1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城市的产生过程 2城市定义 城市定义 3城市的发展:古代、近代、二战后 4城市化的含义 5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6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7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2、城市的定义: (1)城市:以非农业人口聚集和非农业产业为主要特征的 居民 点. (2)现代城市的含义 :
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_刘仁义
收稿日期:2004-05-08作者简介:刘仁义(1964-),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项目资助: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2003KJ-307)。
第12卷第3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12No.32004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Industry 2004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刘仁义(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系,合肥 230022)摘 要:通过对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沿革分析,研究其功能特征、时代特征及其文脉的继承与发展,阐明城市街道中人的意义及其环境观与生态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街道;环境观;生态观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540(2004)03-072-031历史的沿革图1 根据5周礼考工记6所记载的周王城规划构想111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空间形态的形成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早期的一些城市是由街道发展而来的,当社会进入商品流通阶段后,在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出现时,便由点到线逐渐形成了街道。
在我国5周礼#考工记6中记载了我国早期营建都城时写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0同时对街道的宽度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0及/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0等等(见图1)。
可见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街道的与宽度是表现城市空间系统和社会登记秩序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制0的重视。
明朝时代的北京图2 明代北京城城(见图2)的建设思想充分反映了5周礼#考工记6中描述的理想城市,并对我国的城市建设产生过长期的影响。
早在公元1世纪,罗马时代的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便在其著名的5建筑十书6中明确指出:/城市建筑分为城区、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两部分,两者之间街道系统的建立是最重要的关键步骤。
0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都是发生在街上,在居民的观念当中,街道或街坊都是与自己的家一样,都是自己的空间,人们常以/街坊邻居0昵称。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课件
勒柯布西耶把首府的行政中心当作城市的“大
脑”,主要建筑有议会大厦、邦首长官邸、高级 法院等,它们被布置在山麓顶端,可俯视全城。
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城市的“神经中枢”位于
大脑附近,全城商业中心设在作为城市主干道的 交叉处,象征城市的“心脏”。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课件
柯布西耶的城市观
当时的欧洲因为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而引
发的严重的城市问题,柯布西耶在针对这 些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城 市思想。
虚拟城市规划方案—— 1922年的“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规划” 1925年的巴黎“瓦赞规划” 实际项目——印度昌迪加尔规划。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课件
勒·柯布西耶认为从中古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包 括巴黎在内,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城市的基本原则是: 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 中心商业区等。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 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他提出建筑物用 地面积应该只占城市用地的5%,其余95%均为 开阔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使建筑物处在开阔绿 地的围绕之中。他认为城市道路系统应根据运输 功能和车行速度分类设计,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 要。他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 地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以获得较高运输效率; 各种工程管线布置在多层道路内部。他强调现代 城市建设要用直线式的几何体形所体现的秩序和 标准来反映工业生产的时代精神。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课件
5.功能分区明确
柯布西耶提倡严格的功能分区方法,将一 个城市分为工作,居住,商业与休闲等等 几个区。区域与区域之间没有或很少有相 互包含。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课件
勒·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例 如,在城市采用立体式的交通体系,在市 区修建高层楼房,扩大城市绿地,创造接近 自然的生活环境等原则,已被许多城市的规 划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有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规划和巴黎德 方斯区规划等。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的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二,城市的形成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三,城市的定义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
我国 1955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 2000,非农人口超过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 2000,在 1000以上,非农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
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第二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一:古代城市的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
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简介
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简介高速公路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则是实现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最重要的途径。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与交通理论和规划的融合,都加速了高速公路信息化的进程。
高速公路监控及信息诱导技术的综合运用,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交通秩序,提高高速公路利用率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
澳大利亚:先进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交通控制系统1. 最优自动适应交通控制系统(SCATS)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较早从事智能交通控制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著名的SCATS系统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使用,目前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采用这一系统。
SCATS系统的优点是其自动适应交通条件变化的能力,通过大量设在路上的传感器以及视频摄像机随时获取道路车流信息。
ANTTS是其重要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几千辆出租车装有的ANTTS电子标签与设在约200个交叉路口处的询问器通话,通过对出租车的识别,SCATS 系统能够计算旅行时间并对交通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判断。
澳大利亚的先进系统合作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名叫TRIRAM的系统,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模拟道路网来预测交通行为以及新的交通流量。
2. 远程信号控制系统(Vic Roads)交通控制与通信中心(TCCC),不仅使用SCATS系统进行交通信号灯控制,而且还采用其它系统进行事故检测和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
其中较重要的是交通拨号系统,该系统通过普通的电话线,TCCC能够连接到50个偏远的受控交通灯,可以监测这些信号灯的状态改变它们的参数,为偏远路口的信号控制提供了便利。
3. 微机交通控制系统(BLISS)该系统最主要的优点是运行于普通微机上,并可控制63个交通灯,目前在布里斯班已超过500个信号灯采用BLISS系统进行控制。
道路信号系统道路信号系统是交通控制中心与机动车通信的基础。
通过该系统可实现交通管理中心运行车辆间的信息交流,该系统使用900MHz的频率通过路旁询问器与车内电子标签进行通信,电子标签通常是简单的异频雷达收发机,当被询问时可返回一个可被识别的信号。
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
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
(1)主要特点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典型的混合型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
(2)城市道路网
格局规划原则: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
(3)问题及改善
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
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 1 -。
市政工程技术简介
市政工程技术简介市政工程技术简介市政工程技术是指城市建设中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燃气系统等。
市政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
一、市政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基础设施建设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了大规模的灌溉工程和水利系统。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开始大力推进市政工程建设,如伦敦下水道、纽约地铁等标志性项目。
我国则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序地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市政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1.道路建设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道路建设包括道路规划设计、土方开挖、路面铺装等环节。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道路建设也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智能化等方面。
2.桥梁建设桥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设与维护也是市政工程技术的重要内容。
桥梁建设包括桥梁设计、施工、检测等多个环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型跨海、跨江、跨湖等桥梁项目不断涌现。
3.排水系统建设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雨水和废水排放到指定位置。
排水系统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厂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排水系统建设也越来越注重环保和节能。
4.供水系统建设供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
供水系统建设包括自来水厂建设、管网铺设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供水系统建设也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和智能化。
5.燃气系统建设燃气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燃气。
燃气系统建设包括燃气管道铺设、燃气站建设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用气量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燃气系统建设也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和安全。
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的构筑
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的构筑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最公有化的空间之一。
一般的街道不仅有行人来往,而且还有车辆通行,街道不同于公路,它是城市中富有人情味的活动场所之一,它具有空间的层次感和文化性。
但是,快速发展的城市道路系统正改变着人们的活动行为和活动场所。
很多具有多元化意义的空间开始消失。
本文试图通过人在空间中的意义,及环境观和生态观来探讨城市的街道空间。
标签:街道空间;地域;文化;空间重塑当人们进入一个城市后,最先摄入眼帘的是一系列大小的城市空间,如街道、广场、建筑群等。
不同的空间型式和各种空间的有机结合使人们形成了对城市的印象。
城市空间具有强烈的精神功能和艺术性,它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
美丽动人的城市空间景观永远在振奋人们的情绪,抚慰着人们的心灵,它们往往激发起人们对自己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城市空间环境所应具有的精神功能也有所追求。
一、城市街道空间概述1、城市街道空间的概念。
街道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由各种建筑实体以多种形式围合而成。
不同尺度的建筑实体、不同的围合方式,形成的街道在人们的视觉感受、景观构成、乃至整个城市形态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城市街道空间的特征。
城市街道是交通功能与生活功能相结合的场所。
它对城市空间艺术效果影响很大。
人们观赏城市空间,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街道来进行的。
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和特征、深刻诠释了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可以说,街道是城市中最富有特色,最吸引人的空间环境。
3、城市街道空间的演变历程。
街道作为城市肌体的脉络,早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其发展演化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
各国城市发展的初期和中期,街道空间都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当时的街道空间参照人的尺度。
街道功能单一,只满足人们的基本的通行行为,街道的形成基本是遵循自然地形,依势而成,形成了许多富有韵味的城市街道空间。
新城市道路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新城市道路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二战以后传统城市在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迅速膨胀,城市道路无限蔓延,城市中心衰落.。
都市空间呈离心状态,居住越来越分散,大型购物中心,封闭的快速道路,城市空间功能单一,失去活力.。
近年来,新城市发展方向开始扭转方向,向紧凑城市形态发展.。
紧凑城市是应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问题,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
紧凑城市的形态倡导提高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提倡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方法,主张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服务就近的原则,包括功能紧凑、规模紧凑和结构紧凑三个面.。
紧凑城市是新城市主义思想有相通之处,它主要是针对强调城市中心的高密度和多样性发展,强调城市圈之间利用公共交通实现紧凑城市中心之间的连接,即使不用私人汽车也可以获得方便的日常生活,充分保护城市的绿地空间和滨水区域,为城市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紧凑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发展.。
越是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紧凑的发展模式,焕发城市中心的活力,越是负责的人口构成,越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多样性分化,城市生活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城市的街道空间的组合模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和复杂.。
1、步行街道和快速机动车道共存的立体化城市道路在紧凑化发展的城市中心,立体化道路最为普遍.。
总体来说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地面汽车道路与建筑之间的步行廊道的立体模式.。
这种模式在土地资源稀缺的都市,例如,香港和日本东京最为多见,地面为机动车道,利用高密度的高层建筑,在地面道路之上建设步行长廊,长廊将不同的建筑连接起来,步行者可以在长廊之间穿行,与地面的机动车之间没有交叉,各得其所.。
第二种是将快速路埋入地下,地上保留城市开放空间的城市道路模式,这种案例非常之多.。
例如,美国波士顿的大开挖工程、西雅图滨水区改造和荷兰玛斯垂克城市快速路改造工程等.。
年,与亨姆伯雷(建筑事务所联手进行城市快速路的改造设计.。
现代中国交通建设历史论文
现代中国交通建设历史论文
中国交通建设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国交通建设逐步走向现代化。
交通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概括中国交通建设的发展历程,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
古代中国的交通建设主要以水路为主,如大运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水运交通干线之一。
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蜀道、茶马古道等长途交通线路逐渐形成。
宋代的陆路交通建设更加完善,广宽大道、驿站等设施被广泛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清代以后,随着对外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交通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铁路和公路交通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水路交通,铁路干线的铺设成为发展重点。
20世纪初,中国建成
了首条铁路——京张铁路,拉开了中国现代交通建设的序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交通建设经历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高速公路、高铁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一系列大型港口、机场的建设也为中国的外贸和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中国交通建设不仅在国内得到极大提升,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向世界输出中国的建设经验和技术。
综上所述,中国交通建设历经古代水路、陆路、清代的现代化尝试,发展到当今高速公路和高铁并重的现代化阶段,成就斐然。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
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水平,为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柯布西耶现代城市理论
“别墅—公寓”模式—“雪铁龙住宅”的一种 变形,是高层高密度居住建筑的一种普遍类型。
五个跃层,每户住宅单元占据两层,有一 个挑高的、人造自然的“空中花园”。
结合露天别墅与垂直上升集台住宅的理念。
由多个基本居住细胞单元组合而成的。
单元结构是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博览会” 的“新精神馆”
功能理性主义
路网
功能理性主义
东西、南北主要轴线——40米宽的快速单 向车道,每隔800米或1200米即可通过连接坡 道至标准道路的水平面十字路口——有效间 距为400米(有时进一步细分为200米) 符合行 车速度与行人可接受耐力的条件限制。
正交式方格网道路结构取代了曲线形道路。
减少了干道数量与路口数量,提高城市交 通运输的效率。
奖。
一些诗人、画家、雕刻家等人共同出版了《新精神》杂
1907年(20岁)柯布进行第一次学习旅行,目的是去看
志。
欧洲的一些杰出的建筑与艺术。
1923年柯布将《新精神》杂志上的文章汇集出版,书名
1910年柯布结束旅行回到母校,并受学校之托再次出行
定为《走向新建筑》。
到柏林研究德国装饰艺术。在德国接触到德意志制造联 盟,并接触到彼得·贝伦斯、格罗皮乌斯以及密
中央车站
中央车站只能位于市中心。这是它的唯一所 在地:没有任何理由将其分配至它处。车站就像 是轮轴一样。”
作为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中枢,其包括地下三层, 地上两层:
地下三层——通往外省的铁路线,四座临近 车站的摩天楼则容纳了铁路网的有关部门
地下二层——通往郊区花园新城的铁路线(单 行环线)
地下一层——纵横贯穿于市区的地铁干线
四次旅行
考察研究
托斯卡纳之旅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以下是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公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公路建设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1.古代和中世纪: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罗马和印度等,都建设了一些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道路。
这些道路通常是由石块或其他坚固的材料铺成,用于交通和贸易。
在中世纪,一些大型帝国如中国的大运河、罗马帝国的军用道路,以及欧洲的贸易路线都是当时重要的交通通道。
2.近代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
19世纪末,蒸汽机车的出现引领了铁路交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新的需求。
公路开始铺设石子、砾石或沥青,提高了道路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这个时期主要是由于汽车的出现,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3.汽车时代:20世纪初,汽车的普及使得对公路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
政府和私人部门开始投资于建设更为完善的公路网络,以适应汽车交通的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建设技术不断发展,从沥青铺设到混凝土,再到高速公路的建设,公路质量和安全性逐渐提高。
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中叶以后,高速公路成为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快速连接,提高了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效率。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不断扩展和升级高速公路网络,采用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公路系统的效益。
5.信息时代:当今社会,公路交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变得日益紧密。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导航技术和实时交通信息等在提高公路系统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在推动公路建设朝着更为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公路的发展历程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变迁。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公路交通系统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
浅析苏州的城市发展历程
浅析苏州的城市发展历程【引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唐朝大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诗句,当时传诵很广,不但寒寺山因此出了名,姑苏也因此享有盛名。
原来在苏州近郊有一座姑苏山又名姑青山或姑余山,春秋时,吴王阖阁曾在山上建造姑苏台,后越伐吴,吴败,台被焚。
到了隋朝开皇九年,因有姑苏山的关系,遂改昊州为苏州【摘要】时当代苏州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梳理其历史脉络,探讨其规划和建设模式,探寻其演化机制,分析其中的规律性和真实性。
地处水乡泽国的苏州,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道路系统———水陆并行双棋盘道路格局。
【关键词】水城水陆并行的双棋盘道路格局城市形态演化机制【正文】1.苏州城市简介在人类的城市建设史上,意大利威尼斯城以其奇特的水街泽巷,宏伟建筑以及丰富的水景著称于世,直到今日她仍以奇异的水城魅力吸引着全球的游人。
在威尼斯遥远的东方,也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水城—苏州。
她始建于公元前年,是春秋时代吴国阖阁命伍子胃建城。
至今已2500多年。
从那时起苏州虽历经沧桑,然城址和总体格局始渡未变,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极为罕见。
目前是中国唯一要全面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
我未到过威尼斯,曾去过苏州。
苏州给我的一个突出感觉,就是宁静、朴素与美丽。
苏州是著名的水城,水多自然桥就多,究竟苏州有多少座桥,我没有查问过,只是满街几乎全是曲直不同、宽窄不一的水巷渠道。
一开门就是水,就是桥,就是船。
苏州的名胜古迹也很多,特别以园林之多之美名闻遐迩。
名声最著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等。
我只去过狮子林。
这是一座美似“红楼梦”大观园一样的园林。
园中亭台楼榭、曲径回廊、池塘假山、奇花异草应有尽有。
在这里游览了两个多小时,只游了一个大概,足见园林之大。
2.苏州城市演变历程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的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
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
城市道路与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第一部分总论•第二部分城市交通分析与交通规划•第三部分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四部分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五部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第一部分总论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基本概念一、交通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communication)。
通常的含义:人和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transportation)。
二、城市综合交通1.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主要交通形式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
2.城市交通广义的城市交通(transport)是指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通常含义的交通是指城市道路上的(traffic),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部分。
3.城市公共交通(pubblic transport,transit)是城市交通中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一种交通,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
4.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城市道路系统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三、城市道路城市道路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城市的各种用地、对外交通设施),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
城市道路空间的组织直接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景观,城市道路既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表现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
城市景观可以根据人在不同环境下对城市面貌的视觉感知,分为三种:1)宏观景观人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在即将进入城市的高速公路、公路、快速干道或铁路、水面、空中看到的是城市的轮廓,城市的总体面貌,是对城市的初步的、概略的印象。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二、课程任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的技术问题。
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与内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等内容。
掌握城市用地分类与及其适用性评价、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乡住区规划等内容。
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内容结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本章从城市的基本概念及最初形式入手,首先阐述城市在历史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和布局特征,以及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然后介绍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和表现特征,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我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本章首先介绍中国古代“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以及西方古代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规划思想。
然后重点阐述工业革命以来,为了应对各种城市矛盾而产生的一系列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理论、有机疏散思想、邻里单位理论、永续发展、全球化理论等。
最后在分析当前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城市规划必须从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分散,从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转向动态过程,从刚性转向弹性,以此应对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本章首先从规划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决策过程的概念出发,阐述价值观对城市规划活动的影响力。
坚持走城市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李瑞琦 杨作乾坚持走城市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城市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军事、科学、文化的中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讨城市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理论问题,对于在实践中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现代城市系统的基本特征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近代城市文明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革命,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人口极度增长,新产业的出现带动了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
二是近代城市出现了生产力的高度集中和社会财富、规模企业、人口消费与城市建设的高度集中。
三是规模经济、城市的集约经济与先进的生产手段和集约化的经营相结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城市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中心。
四是城市的结构趋于合理化,功能趋于多样化,城市经济功能已成为城市结构的主体。
近代城市已成为工业生产、科技、商业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交通和行政管理中心。
经济对行政的依附逐渐削弱,经济对政治、军事的影响和控制明显加强。
五是专业化分工协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工厂企业之间、城市行业之间、区域城市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合得到加强。
专业化分工协作产生了新的生产力。
六是近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对立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也激化了城乡之间的矛盾。
七是随着城市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得到明显改善,如道路、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电讯达到了集中化的程度,防洪、防火已成为城市内部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特别是二战以后,世界进入了现代城市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特大城市、大都市区、都市带和都市系统等。
现代城市成为日益扩展的现代经济活动中心,其结构复杂而合理,功能多样而齐全,集聚了高度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能量,要素、结构、层次、功能都呈现出城市的整体系统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浅谈系统整合思维下的城市道路设计
品 与城 市 发 展 的融 合 和 协 调 ,达 到综 合 效 益 的最
大化 。在 东 莞 市 虎 门镇 大 力 打造 “ 海 国际 商 城 ” 滨 城 市 发 展 定位 下 ,虎 门镇 长堤 路 道 路 工 程 设 计 正
是这 一 种 尝试 。
1 城 市 道 路 设 计 发 展 阶 段 回 顾
回顾 道路 工程 发 展 的历 史 ,呈 现 出一 种 人 的
认 识 观念 与科 学 技 术 相互 交 织 的发 展 过 程 ,道 路 设 计 概 念 曾经 历 多 个 层次 的提 高 : 以工 程 造 价 为 标 准层 次 ; 结合 交 通 服 务 水 平标 准层 次 ; 加 环 境 增 保 护标 准 层 次 ; 持 续 发 展 标 准 层次 。 一 层 次 的 可 每 提 高 ,都 是 在前 一 层 次 的基 础 上 增 加 了新 的评 价 因 素 ,体 现 了一种 观念 的更 新 。 每 一 次层 次 的 提 高 , 都 伴 随着 新 技 术 的 推广 应 用 : 也 第一 次 层 次 的 提 升 , 在交 通 工 程 学 科发 展 的基 础 上 进行 的 , 是 交
3 2
道路交通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21年 1 01 月第 1 期
浅谈 系统整 合思维下 的城市道路设 计
庞华强 , 金 涛 , 非桃 李
( 京 市 政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 京 市 10 8 北 北 0 0 2)
摘 要 : 文从城 市综合 发展 的视 角 , 该 剖析 了现 代城 市发 展理 念对 城 市道路 系统 整合设 计 的要 求 , 合本 人 在“ 结 东莞 市虎 门 镇 长堤路 市政 工程 ” 工程 实践 , 述 了道路设 计 中对交通 、 论 沿线 的土地 利 用 、 态 、 生 环保 、 景观旅 游 、 减灾 防灾 等城 市 系统多 重
《2024年从水乡到都市_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范文
《从水乡到都市_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篇一从水乡到都市_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一、引言上海,一座充满魅力的现代都市,自1843年开埠以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中国近现代城市化的代表,上海的演变不仅仅是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融合,更包括了城市道路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环境的变迁。
本文旨在探讨从水乡到都市的转变过程中,上海城市道路系统的演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水乡时期的上海:传统道路与水系在开埠之前,上海是一个以水系为主的城市。
传统的道路多以河流、桥梁为依托,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
这一时期的上海,道路系统以木桥、石桥为节点,连接着各个区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繁荣,这些传统道路逐渐承载了更多的交通压力。
三、开埠后的上海:城市道路系统的初步形成自1843年开埠后,上海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道路系统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因此,上海开始逐步建立起近代化的城市道路系统。
最初的道路以石子、砖块铺就,后逐渐发展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此外,还建设了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加强了城市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四、城市道路系统的逐步完善与扩展在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上海的城市道路系统不断完善和扩展。
首先是道路的宽度和长度不断增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同时,道路的等级和功能也逐渐明确,形成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不同的道路类型。
此外,还建设了大量的立交桥、高架路等交通设施,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五、城市道路系统演变对环境的影响上海城市道路系统的演变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道路系统的完善为城市带来了便捷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另一方面,城市道路系统的建设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如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音污染等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道路硬化和车辆尾气排放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道路系统产生与发展1.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问题,引发对传统城市街道的改造运动。
现代城市文明的出现,得益于中世纪后期西方国家殖民与贸易的发展。
商业发展促进欧洲城市市民阶层的形成,并以行会的形式组织起来构成城市管理力量,逐渐形成公民社会的三个要素:市场、市民和政府。
17世纪后,欧洲资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真正走上历史舞台。
个人的解放和资产社会制度为工业革命扫清了道路,而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最后一个阶段。
工业革命是指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在工业生产领域的生产工具、劳动方式,以及经济组织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
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社会到物质都呈现了飞跃发展。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传统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
随着工业化发展,产业的聚集效应,使工厂和人口都向城市聚集。
1801年,英国全国城镇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20%,到1901年,上升到80%。
伦敦人口数量1800年有86万,到1900年增加到453万。
伦敦城市面积从1600年到1726年扩大了12倍。
传统城市无法满足迅速聚集人口生活的需要,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公共卫生设施严重不足、社会治安混乱等城市问题的出现,英国的情况最为严重。
不断恶化的公共卫生情况,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关注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相继出台法令改善城市居住和交通环境。
由于法国拥有皇权力量,1853年,首先展开巴黎改造工程。
改善了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去除城市平民窟,拓宽道路,改善城市给排水设施,疏通交通,提高军事行动能力等,这其中道路环境的改造最为明显,上文中己有详细介绍。
巴黎改造对欧洲各国首都建设产生很大影响,促成各国改造计划的产生。
1875年,英国公共卫生运动促成了“街道法令”(Bye-law street)的形成。
该法令为居住街道的宽度制定了12~巧m的红线标准,宽阔笔直铺装的街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两旁整齐排列二至三层的砖房。
这种的街道方式尽管单调乏味,但对解决当时拥挤阴暗的街道环境立竿见影,所以很快在英国的工业区形成很多新式街道的小镇。
开发商乔纳森.T.卡尔在伦敦贝德福德园的建设中改进了“街道法令”,红线宽度不变,但增加了行道树和人行道的设置,使小镇成为吸引人的社区。
面对严重的城市问题和社会矛盾,西方国家众多学者纷纷进行研究,力图找到通过改造城市物质环境来解决问题和矛盾,建立一个和谐、高效、新型的城市社会的方法。
1898年,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出版了影响巨大的著作《迈向明天: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提出田园城市理论,试图通过城乡交融的方式对工业城市带来的问题进行改良。
田园城市理论是当时所有城市蓝图中最受关注的一个,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传统城市的新型的小镇体系。
城市平面为圆形,六条从中心向外辐射主干道把城市分为6个扇形区域,圆形中央是城市公园。
其公共建筑布置在核心区域,城市半径外围三分之一处设一条环形林荫大道,依托大道形成环形绿地,两侧为居住用地。
城市严格控制规模,当人口规模扩大,采用卫星城市的方式疏散人口,逐渐形成田园城市群。
1903年,在霍华德的指导下,建筑师昂温(R .unwin)和帕克(B .parker)设计建立了第一个田园城市一一莱契沃斯(Letchworth)。
1919年,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建立,规划的主导部分是一条宽60m,1.2km长的公园道,成为城镇最新引人的部分。
随后一系列花园城市建设中,昂温的街道设计没有严格遵守缺乏变化的“街道法令”,实践了一系列富于变化的街道形式和结构,以体现田园城市运动所倡导的社区理念。
在指导汉普斯特德花园郊区时,他提出:庄严的广场、放射状的街道、笔直的大道等,保持了它们的整体性并且成为一个组织的骨架体系,而那些纵横交错的道路则构成了社区的肌理。
受昂温的影响,地方法规免去对其在汉普斯特德的规划时的道路限制,同时,建筑基线和街道基线可以彼此分离。
昂温成为田园城市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实践和理论影响深远。
他的著作《城镇规划务实》(Town PIanning in Practice)是一部集西方城市建设精华于一体的城市设计权威论著。
他关于街道的概念是现代的,但不是现代主义的。
昂温的观点是一种折中态度,他是传统和现代城市矛盾的化解者,在他的著作里,清楚的说明他的思想受自德国新中世纪主义影响,认为随观众眼睛移动的一系列联系变化的城市美丽图景的街道设计,是一名城市规划师的艺术基础,他倡导如图画般美景的街道设计。
他认为街道设计是一门艺术,无论是摩天大楼还是汽车的出现都不能作为改变街道的功能的理由。
《城镇规划务实》明确了街道对空间感知的结构作用和结合道路构成卫生设施体系的可能,成为当时促使街道设计发展的动力。
面对工业化给传统城市带来的问题,早期城市实践活动有空想也有雄心。
这个过程中传统城市的街道幵始面对早期的“宏伟风格”改造,是用古典主义的手法解决现代工业化的问题。
这种过渡性改造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世纪传统城市的格局,但也确实改变了城市阴暗肮脏的面貌。
同时,因改造的根源并没有脱离其文化体系,所以今天看来,奥斯曼以后的巴黎似乎更加成熟和完善。
新型小镇的社会改革探索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了一条人文主义道路。
从昂温的思想中,我们看到城市现代化和现代主义之间的区别,他的探索为我们现代城市提供了一种温和的风景如画的郊区小镇的街道方式。
现代城市中依然可以看到这种细腻的街道空间存在于现代道路体系中。
2.现代城市交通技术的发展传统城市交通工具主要是畜力车、马车和马匹,伦敦城曾有200万匹马作为交通工具,马匹和马车虽然对道路状况要求不高,但牲畜也是城市主要污染来源。
19世纪初出现了铁路,铁路极大的促进了工业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很多新兴城镇沿铁路产生,城市无序扩展,使城市问题更加严重。
火车的出现早期曾造成近道路发展的停滞。
19世纪末在城市里出现了地铁、有轨电车、电车和轻轨铁路等运输方式。
新的运输方式要求固定的运行线路。
随城市卫生运动发展,给水和排水技术也逐渐成熟,其地下铺设的方式需要城市道路空间的配合。
法国巴黎奥斯曼改造工程就是在城市供水污染、排水系统不足和大片平民窟需要改造的状况下提出的,在拓宽道路的同时很好的解决了城市供水和排污的问题,甚至今天的巴黎依然受益匪浅。
自行车1580年被发明,直到1877年低后轮安全自行车出现后才逐渐被大众接受,1890年~1895年被称为“自行车狂热的年代”。
尽管自行车不是自动车辆,但其是典型的工业大规模生产的产品。
谁也想不到是,自行车的流行,最早促进了公路建设的发展。
1880年成立的美国自行车联盟不断游说议会,最后促成了公共公路办公室的成立,也就是美国公路建设管理部门的前身。
20世纪之前,碎石路面是当时世界上公认最优良的路面技术。
岩沥青作为最先进的路面结构,1850年前后,法国首先将其用于道路建造。
美国很早就引入岩沥青筑路技术,至1900年,纽约市岩沥青路面达到25000m2。
1871年,美国人E.J.Desdment用砂、碎石和特尼里特湖沥青作为路面实验成功,并取得专利,这是近代热铺湖沥青路面的开始。
为了适应汽车荷载的需要,美国人在混合料中加入了碎石,发明了warrenitebitulithic路面,就是如今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从此,沥青混凝土逐渐发展完善,成为现代城市道路及公路的主要面层材料。
汽车是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它的产生和发展贯穿了整个工业发展的历程,它的逐渐完善是整个工业体系发展的结晶。
从176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开始,一系列工业发明都不断应用到汽车的发展上。
1885年,以汽油为动力燃油的汽车面世。
随后,气压轮胎的发明(1887年),让汽车工业真正开始兴起。
19世纪早期汽车在美国还很少见,截至1914年美国汽车的数量超过了马车的产量。
早期汽车由于和马车冲突,曾经被立法限制使用。
1911年,福特赢得专利宫司,美国最高法院允许各汽车厂可以自由制造汽车。
随后,福特生产出价格低廉的T型汽车,让汽车真正成为了现代交通的主角。
到20世纪30年代末,汽车已经完全统领了道路交通,作为人类主要的交通工具迅速发展起来。
图1 福特汽车生产线尽管汽车产生早期受到限制,但当汽车被广泛接收后,汽车为普通家庭带来交通进步和新的娱乐和旅行方式。
它使远离城市中心和铁路发展新城区成为可能。
汽车促进公路的发展,更好的路况激发汽车制造者研发更加灵敏、快速的汽车,这反过来要求更高的道路建设标准,从此汽车和道路成为一对互相促进发展的因素,也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城市最令人头痛的问题。
3.现代主义道路系统的缔造者勒柯布西耶是第一个公幵宣布城市街道时代将要终结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专家。
他是现代城市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影响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巨人,对西方城市与建筑的机械美学和功能主义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他把建筑视为居住的机器,认为城市应该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1922年,他发表著作《明日城市》,并在巴黎展出了他的设计和规划作品,展品全面的展示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全释和展望,是世界第一个完整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展览。
他对巴黎的改造方案阐述了他对巴黎的传统城市的看法,认为传统城市的空间格局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用现代主义的功能理念加以改造。
他提出的改造城市的思路是:按功能将城市划分为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等;城市中心布置摩天楼,降低建筑密度;建筑用地面积不超过城市用地的5%,其他土地用作绿地和公共空间;城市道路系统要根据运输功能和车行速度分级别设计;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高架桥或地下隧道等多层交通系统,各种工程管线与道路一体设计。
图2 勒.柯布西耶与他的规划图纸柯布西耶推崇汽车和现代技术,推崇美国的直线格栅城市,认为中世纪的弯曲街道是“驮驴小道”。
准确的说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道路是为机动车设计的高架路网,人在地面活动不再需要街道,也不存在街道。
柯布西耶声明:“为了生存,为了呼吸!栖居的家庭。
现行的街道概念必须废除:街道己死亡!”柯布西耶非常重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为速度而建的城市是为成功而建的城市。
”并提出:“所有现代的交通工具都是为速度而生的,……街道(道路)不再是为牛车的路径,而是交通的机器,一个循环的城市器官。
”图3 巴黎伏瓦生规划设计模型柯布西耶的设想是一个立体化快速运行的道路系统,和市政设施,以及其他交通方式连接成为一个体系,像人身上的血管一样是一个分级和标准化的城市器官。
柯布西耶的理论和方法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同样是为了应对工业化给传统城市带来的问题。
只是柯氏的光明城市是在物质层次直接面对工业化发展对城市提出的需求。
柯布西耶的理论并不是空穴来风,他所倡导的是一个时代先锋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