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圆》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圆形纸片和一把剪刀,让同学们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心得。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注重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提出疑问和见解。
3.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设计丰富的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性质等难点知识。
(2)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设计圆形花园、计算圆形跑道长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强化练习,针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5.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圆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5.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和思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布置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2.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
3.观察报告要注重思考和分析,力求深入浅出,体现出圆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4.1.1圆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圆的定义: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强调圆是由一条曲线组成,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2.圆的性质:讲解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基本性质,以及圆的对称性、轴对称性等。
3.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介绍圆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4.1.1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半径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
2.学会使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对称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3.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4.了解圆的位置关系,如相离、相切、相交等,并能判断圆与圆、圆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3.教学评价:
a.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b.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练习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c.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圆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4.教学拓展:
a.介绍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艺术、科技等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要求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并比较结果。
c.画出两个相交、相切和相离的圆,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2.实践应用题:
a.利用圆的性质,设计一个圆形花园,要求给出花园的半径和面积。
b.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个圆,然后剪下这个圆,测量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c.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c.如果一个圆的半径增加了两倍,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初三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 圆教学设计 教案
5.如图, 、 为⊙ 的半径, 、 为 、 上两点,且
求证:
6.如图,四边形 是正方形,对角线 、 交于点 .
求证:点 、 、 、 在以 为圆心的圆上.
7.如图,在矩形 中,点 、 、 、 分别为 、 、 、 的中点.
求证:点 、 、 、 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2)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叫做直径
(3)弧: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都叫做半圆
优弧:半圆的弧叫做优弧。用个点表示,如图中叫做优弧
劣弧:半圆的弧叫做劣弧。用个点表示,如图中叫做劣弧
等圆:能够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等弧:能够的弧叫做等弧
【课堂活动】
活动1:预习反馈
活动2:典型题
例1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它的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吗?如果在,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
例2已知:如图,在⊙ 中,AB,CD为直径
求证:
活动3:随堂训练
1、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2、你见过树木的年轮吗?从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树木生长的年轮。把树木的年轮看成是圆形的,如果一棵20年树龄的红杉树的树干直径是23cm,这棵红杉树的半径平均每年增加多少?
活动4:课堂小结
圆的相关概念: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以点 为圆心作圆,可以作()
A.1个B.2个C.3个D.无数个
2.确定一个圆的条件为()
A.圆心B.半径C.圆心和半径D.以上都不对.
3.如图, 是⊙ 的直径, 是⊙ 的弦, 、 的延长线交于点 ,已知 ,若 为直角三角形,则 的度数为()
A. B. C. D.
24.1.1 圆 导学案
D(3)
D
B C
10.如图,⊙O 中,AB 是弦,OB,OC 为两条半径,AB,OC 交于点 D. 证明:∠ADC >∠OBC
A
O D C B
11.如图,AB 是⊙O 的弦,C, D 两点将弦 AB 三等分。 证明:∠OCD=∠ODC
O
A
C
D
B
C
12.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4,AC=AD, ∠CAD=30 度. 求点 O 到 CD 的距离 OE
A B. C B C
A C. D B D
D.PO=PD
教后 反思
7
1、教师布置检测
检测 反馈
1、判断题: 题,巡回查看学 ① 同 一 个 圆 的 直 径 的 长 是 半 径 的 2 生答题情况,当 倍. ( ) 堂批阅,统计差 ②直径是最长的弦.最长的弦是直径 。 错 及 目 标 达 成 ( ) 率。 ③ 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直径所对的弧是半圆。 ( ) ④ 过 圆 心 的 线 段 是 直 径. ( ) 2、教师重点讲评 ⑤圆心相同的圆叫做同圆。 (第4,5题,第1、2 ) ⑥ 长 度 相 等 的 两 条 弧 是 等 弧 。 题教师报出答案 ( ) 后让学生自行纠 2、选择题: 正。 ① 如图:点 A、O、D 以及 B、 O、C 分别在一条直线上。则圆中 第 5 题, 教师引导 弦的条数为( ) 找出全等三角形后 A、2 B、3 C、4 D、 加以证明. 5 ②已知:⊙O 的半径为 3,A 为线段 PO 的中点。则当 OP=6 时,点 A 与⊙O 的位置关系为( ) A、 点在圆内 B、点在圆上 C、点在圆外 D、不能 确定 3、填空: ①弧分为 、 和 。 ②菱形四边的中点到 的距离相等,因此 菱形各边的中点在以 为圆心,以
《24.1.1 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九年级上册
《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及相关概念;2. 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和性质的应用;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圆心角、弦、弧之间的关系以及圆中的有关计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圆规、圆板、绳子、剪刀等;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例题和练习题;3.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时为单课时,约45分钟。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复习引入:请学生回忆小学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2. 设问引入:在初中,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几何图形——圆。
那么,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我们如何来研究圆呢?(二)新课活动一:感知圆的形状1. 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圆规和圆规画圆,并观察圆的形成过程。
2. 讨论:圆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3. 汇报交流:圆的位置用定点、定长来描述;圆的半径、直径的变化规律;圆的形状特征。
活动二:画圆工具介绍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重点讲解圆心和半径。
并介绍画圆的工具——圆规。
活动三:探究圆的特征请学生尝试用量角器、圆规等工具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1)任意两个半径分别相等吗?(2)任意两个直径分别相等吗?(3)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4)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圆的特征。
活动四:生活中的圆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思考为什么我们经常使用圆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的知识?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小结(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特别要注意哪些概念和特征?哪些内容需要我们牢记的?本节课与小学的数学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还有什么疑问?(鼓励求异思维)(四)作业布置(必做题、选做题)必做题:教材66-67页练习题。
选做题:思考题。
思考题为: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CB=90°,AC=BC=a,试着用这些三角形拼成各种形状的圆,并求出每个圆的面积。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24.1.1《圆》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2.想一想:这个圆是怎么形成的?可以看作,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绕着固定的一个端点___________,另一个端点________的图形.(圆的动态定义)3.圆也可以看作到______的距离等于_____的点的集合 (静态定义)〖师〗对学生的展示经行肯定的评价,然后重点强调圆的静态定义:圆上有无数个点,及它的特征。
然后提问怎样确定一些点是否在圆上呢?答:“看这个平面上时候有一个点,使其与其余那些点的距离相等”,来过渡到下面巩固篇的这个例题上。
【巩固篇】例1、在△ABC中∠C=900,求证:A,B,C三点在以某个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师〗圆不仅有图形上的特殊美,还有生活中的应用美,请大家观看动画视频。
【探究篇】1、为什么车轮是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等其它的形状?第二部分:弦、弧【自学篇】1.请在圆中画一条弦,读作:弦____依据定义:____________2.画出一条直径,也可读作:弦______3.圆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展示。
学生经过启发,试图找破解这个例题的突破口,经过组内的交流得到结果,然后展示学生看视频后,更加喜悦,学习兴趣更浓道有些知识是可以自学完成的。
恰当的展示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圆的定义。
再次过程中,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成功解决这样的问题,有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三部分条弧叫做_______.请把它指出来.4.图1中劣弧有哪些?表示为:______________.依据定义:______________5.图1中优弧有哪些?表示为:______________.依据定义: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等圆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等弧〖师〗优弧与劣弧怎样来区别?表示方法中应该注意什么?等圆的特点:半径相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1.1节《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概念、特征以及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圆的性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圆的相关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深度。
但圆作为一个特殊的几何图形,其性质和特点与其他图形有很大的不同,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探究活动,来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例探究圆的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概念、特征,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
2.难点:圆的性质的探究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探究活动,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概念。
2.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圆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圆的相关实例和图片3.分组讨论的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概念和特征,讲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圆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圆形物体,观察和测量其直径、半径等,总结圆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巩固学生对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还有哪些其他的性质和特点?如何应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的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车轮、圆桌等为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圆的特征,引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2.问题情境:创设一些与圆相关的问题,如“圆的直径是多少?”、“如何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特定的圆?”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3.探索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圆的性质,如圆的周长、面积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知识梳理:通过思维导图或板书,对圆的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画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2.作业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作业小结:学生在作业小结中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和建议。
3.能够运用圆的性质和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现圆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将抽象的圆的性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同时,我还设计了丰富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如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
2.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情景创设中,我注重将圆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情境的展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我设计了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圆的性质。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人教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1.1圆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半径、直径、圆周率等。
2.圆的方程,包括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求解和应用。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圆与直线、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圆的方程的求解,特别是含有多个未知数的方程组的求解。
2.圆与直线、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以及这些关系在复杂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3.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将问题抽象为几何模型,并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教学设想:
1.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我设想采用以下策略:
-利用直观教具和几何画板,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感受圆的性质。
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引导他们运用圆的性质和位置关系解决几何问题。
3.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4.教学评价方面,我将: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小测验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
-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上24.1.1圆(教案)
其次,在讲解切线和割线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学生区分,我计划在下节课中增加一些图示和实物操作,比如用绳子模拟切线和割线,让学生亲自感受两者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些几何关系。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圆的方程和切线割线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
我还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主题不够吸引他们或者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次讨论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和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在讨论过程中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另外,实践活动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圆的理解,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关注了操作本身,却忽略了背后的数学原理。因此,我计划在下次实践活动中,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思考这些操作与圆的性质和公式之间的联系。
-圆的面积与周长计算:掌握面积和周长的公式,是实际应用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举例:圆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建立圆的方程。
2.教学难点
-圆的方程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方程背后的几何意义,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
24.1圆教案
24.1圆教案篇一:24.1.1圆教案篇二:24.1圆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概念的描述和圆的集合概念.2、认识圆的弧、弦、直径、同心圆、等圆、等弧、圆心角等与其相关的概念3、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4、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与圆有关的概念.教学难点:用集合观点定义圆.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体.(1)说说你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的物2.生活中奥运五环、红日、满月等圆的形象到处可见.平面图形中,圆象征着完美、和谐和对称.(2)操作:用圆规画一个圆,并仔细观察画圆的过程,并尝试给圆下定义.如图,把线段oP的一个端点o固定,使线段oP绕着点o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运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1)圆的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的一个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固定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注意:①在平面内,②圆是指圆周,而不是圆面,③圆的两要素:圆心和半径,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④线段oP的长也可以叫半径.(2)圆的集合性定义: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所有到定点o,距离等于定长r 的点的集合。
注:①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②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2、弦与直径(1)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如:弦aB,ac(2)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如:直径ad注意:凡直径都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直径是最长的弦。
3、弧与半圆(1)圆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弧aB”.(2)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1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如圆的周长、直径、半径等。
2.通过示例,讲解圆的画法,如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3.教师演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有什么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转化、归纳等数学方法,探讨圆的相关性质。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如“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寻求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圆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探究圆的性质、制作圆形物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圆的相关知识。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
3.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圆的认识方面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圆的直观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通过对圆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圆相关的生活实例,如圆形桌面、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归纳、类比等数学方法,探讨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 圆》教案
石总场一中初中部九级数学组杨阳24.1.1 圆一、教材依据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中的第一节课。
二、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节课在遵循这一基本理念下,尽量实现几何课程的教育价值。
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情感发展的倾向,让学生从观察生活现象和动手实践入手,从单一注重学习书本知识逐步发展为书本知识及联系生活实际并重。
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发展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圆是继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后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圆的知识在航海领域、土木建筑、体育竞技、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圆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在几何中有重要的地位。
圆的有关概念是圆这一章的起始课,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小学已经学习了圆的初步知识,联系学生实际,整合课外资源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圆的有关概念是中学阶段应用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让学生初步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三年级的学生是初中阶段的高年级的学生,课堂中的学习行为趋于理性化,思维的成熟度,内心深处探求真理的欲望比初二年级高,因此要引导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满好奇心的学,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和相互交往的空间,在观察中不断地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日益领悟数学思想,在评价中逐步形成数学价值观。
学生们大多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靠被动接受来获得新知的,他们欠缺的是对身边数学的理解、认识和应用。
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 圆 教学设计》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获奖教案
(2)与圆有关的概念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如图AC)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如图中的AB)叫做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 ,读作“圆弧AB”或“弧AB”.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中的 )叫做优弧.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如图中的 )叫做劣弧;
〖例题讲解〗
例1..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24.1圆的有关性质
24.1.1 圆
学习目标
从感受圆在生重点难点
教 后
札 记
线段OA叫做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介绍历史:
我国古人很早对圆就有这样的认识了,战国时的《墨经》就有“圆,一中同长也”的记载.它的意思是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
〖学生探索〗
从画圆的过程可以看出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归纳: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组成的图形.
圆的两种定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教案)
2.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和推理,探索圆的性质,如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3.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严密的数学推理证明圆的相关性质,如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切线与割线的性质;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和估算;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来解释,但我也意识到可能仍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我需要反思如何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更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许可以通过课后辅导或者课堂上的个别指导来弥补这一不足。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可能通过设置更多的提问环节、小组竞赛或者数学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注意:以上内容是示例性的简述,实际教案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详细展开每个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策略和具体教学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圆形物体?”(比如硬币、车轮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圆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测量硬币的周长和面积,通过实际操作来演示圆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 圆公开课优质教案
24.1.1 圆教学方法:采取引导发现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组织教学:学生16人,要求积极思考、实验;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学生活动1)老师提问:圆是一个基本几何图形,圆形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举例说明,使学生对圆有一个感性认识)二、探索新知1、(学生活动2)要求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老师在黑板上画;观察画圆的过程, 老师提问: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2、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 叫做圆心线段OA 叫做半径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O ”,读作“圆O ”.3、从画圆的过程可以看出什么:(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 )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归纳: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r 的点所组成的图形.4、引导学生从动和静两个角度归纳出圆的两种定义:动态: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静态: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r 的点组成的图形.5、(学生活动3):学生观察车轮的运动情况,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6、与圆有关的概念:①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如图中的AB )叫做直径.注意: 弦和直径都是线段。
直径是弦,是经过圆心的特殊弦,是圆中最长的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②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 、B 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 ”或“弧AB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③劣弧和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
人教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1.1圆教学设计
3.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5.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识和操作能力,对圆的概念也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首先,对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圆周率的概念和运用。其次,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可能需要提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能力。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几何直观思维能力也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准备圆规、直尺等教学工具,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2.课堂教学: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新授:采用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圆的性质、画圆方法以及圆周率的运用。
(3)巩固: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3.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性质、画圆方法、圆周率的运用等知识点。
2.强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难点突破策略: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几何直观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优秀教学案例
1.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圆的对称性质,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4.理解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解决与圆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5.通过对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圆的基本概念:介绍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2.圆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圆的对称性质、半径相等性质等,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圆周长的计算:讲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圆的性质,提高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圆的相关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知识,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小组合作
5.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圆的美感认识,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1.1 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形及圆的形成过程,了解圆的有关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认识圆,理解圆的本质属性和几何意义。
3.让学生学会识别与圆相关的线段。
4.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探索圆的集合定义。
5.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观察猜想的思维方法,体会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6.在进行简单计算与证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难点:突破圆的集合定义。
【教学方法】
课标对圆这一章的要求是:在教学中,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探索过程。
故本节课让学生用迁移发现的方法,通过观看老师制作的关于圆的动画,把思维带进对圆的学习,用“发生法”和“教师引导法”学习圆的定义及相关知识。
【教学构思】
这是一堂圆的基本概念课,是由直线型几何进入曲线型几何的第一节课。
虽然概念不复杂,但是概念和概念相关的东西繁多,要记住的东西非常多。
实际教学经验中,不借助课件上课时,往往是满堂讲述,让学生十分疲惫,使效果很差。
因此本课建立在吃透每个概念含义的基础上,精心
考虑每个概念的呈现方式,加以精心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能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课件合理搭配色彩,从视觉效果上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同时尽力做到生动易接受,并能留下深刻印象,许多地方学生只需要用眼睛看就懂,稍作思考就能很好掌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战国时期教育家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也”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自主学习
1.问题一:你是怎样画圆的?你能想到形成圆的几种方法?分别用不同的方法作圆,体会圆的形成过程。
(如果没有圆规呢?)
2.问题二:画图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征?(固定点和固定长)由此得出圆的描述性定义,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
动画演示满足“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了圆。
反问“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在同一个圆上吗?进而得出圆的集合定义。
圆的两要素是什么?(圆心:确定位置;半径:确定大小)
认识特殊的圆:同心圆,等圆,同圆。
设计意图:讲这三个概念时,从字面意义让学生探索出概念的内含外延。
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字意感受到图形与概念的有机结合,是学习好几何的基本保障。
例如同心圆:即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等圆的讲解,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等圆是互相重合两个圆。
由等圆可以证明半径相等,直径相等。
反过来半径相等,直径相等两个圆是等圆。
同时告诉学生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根椐所学的知识,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把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做成圆形?(展示课件: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演示圆形车轮,正方形车轮行驶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