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种群和群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
【考向解读】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高频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演替及种间关系
中频考点: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
低频考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命题热点突破一】 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变式
图示解读:(1)“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而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大的。
(2)“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其中种群数量为K 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3)K 值是一定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即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值。
(4)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 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 值会下降;反之,K 值会上升。
例1.(2015·广东高考)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答案】 D
【变式探究】
(2015·全国卷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0+1+2+3+4+5+6+7+8+9+
10
+
11
+
≥12
个
体
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三种类型。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所以三个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为1∶1∶1,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该鱼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 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命题热点突破二】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角度考查
例2.(2016新课标2卷.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变式探究】(2015·北京高考)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l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 驱走大蚂蚁增加70
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 驱走大蚂蚁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答案】 A
【变式探究】
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小;在
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计算值偏大。
【答案】 C
【命题热点突破三】直接或结合图示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
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
(1)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曲线。
(2)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捕食曲线。
(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曲线。
2.“大鱼吃小鱼”不一定是捕食关系:
(1)同种鱼——种内斗争。
(2)不同种鱼——捕食。
例3.(2016天津卷.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答案】D
【变式探究】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
(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______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就有__________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小蜂吃害虫,小鸟捕食害虫A和小蜂,因此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种群的发展。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