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材中童话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摘要】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促进情感和人生价值观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利用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故事内涵。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故事。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打开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童话的世界中感受美好,收获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童话故事、学习兴趣、阅读能力、文学素养、语文表达能力、情感发展、人生价值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学生、文学世界。

1. 引言1.1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通过引入富有想象力和情感色彩的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童话故事中的奇幻情节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抽象概念和抽象思维。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魔力,领略语言的美感。

通过阅读各种童话故事,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为他们打开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

1.2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重视童话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许多学校在语文课程中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来教授童话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一直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

童话故事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想象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并且对语言运用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从教学目标、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讲故事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人物、事件等,丰富自己的词汇和句式。

2.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童话故事往往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超越现实,构建自己的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

童话故事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阅读优秀的童话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解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之美,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讲解教学法。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领悟其中的道理,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3.情景再现法。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感受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创设情境法。

在教学中利用声音、光影、道具等手段创设故事情境,帮助学生沉浸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三、教学效果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童话故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长久的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童话故事中的语言常常生动活泼,富有韵律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修辞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在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进行反思时,我主要从选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对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选材,我们应该注重故事的内容和教育意义。

当前一些童话教材中,常常追求榜样式的故事,主要强调主角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战胜困难的能力,忽视了故事内涵的深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实际上,童话故事作为儿童的第一本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和审美素质。

在选材上,可以多引入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也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告诉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传统的童话教学以讲故事为主,教师通常是故事的传输者,学生只起到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现代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参与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对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来说,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合作阅读、角色扮演、故事创作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特点。

当前的评价体系往往只追求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心得、故事分析等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主要分为选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

我们应该注重故事的内容和教育意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评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让他们在童话世界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智慧的力量。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一、童话教学的重要性首先,在语言教学方面,童话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童话中通常含有丰富的词汇和句型,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童话,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以及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其次,在思想教育方面,童话可以通过深入生动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刻画,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例如,童话中的善恶对立,鼓励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再次,在心理教育方面,童话可以通过情节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虚构的世界中找到精神安慰和心理寄托。

同时,童话中也可以探究人性的缺陷和欲望的危害,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视自己的缺陷和欲望,做一个坚强而自信的人。

童话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课前准备方面,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由讲述故事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发展。

其次,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和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等方式,深入挖掘童话故事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和深层次思想。

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童话或口头表述故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最后,在课后巩固方面,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童话故事,以及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体会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动画片或故事版童话,通过丰富的语言和形象化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需要注意开展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童话中的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情感等主题,拓宽学生的人生视野和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童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类型之一,学校依照国家教育方针和实际情况安排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课程。

然而,在实践中,童话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进行相关思考,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一、童话教学的内容要点童话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故事的情节、主要人物、环境以及故事的结局等方面。

掌握这些要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同时为故事分析、评价和演绎等提供基础。

二、童话教学的形式童话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朗读的形式。

在讲解时,应该注重故事情节的重点,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故事的大意。

在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

在童话教学中,老师应该把握好教学方法,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又要让他们从故事中学到知识。

具体方法如下:1. 图画解析法通过图画,引导学生预测故事的内容,并开展故事情节的分析。

2.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仿角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创造自己的情节和结局,并演绎出来。

3. 朗诵演绎法学生用朗诵的方式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使学生更能够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感情。

四、童话教学应注意的事项1. 故事讲解的深浅度要适当。

2. 解读故事时不只要关注故事的人物与情节,还要关注故事所表达的道德与人生价值。

3. 让学生积极参与,尽量将童话教学活动设计得富有趣味性。

综合所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通过对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的综合把握,结合实践教学,我们相信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优质,让学生在故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做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

做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

做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是教师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资源,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那么,如何更好地做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呢?本文将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应用和评价方式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学内容选择童话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其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有代表性、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童话故事。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的童话故事,如《三只小猪》、《小红帽》等。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情节复杂、内涵丰富的童话故事,如《拇指姑娘》、《小王子》等。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考虑故事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

教师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具有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童话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童话故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二、教学策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

讲故事是小学童话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动用声音、肢体语言和语言表达等多种手段,生动地讲述童话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角色情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故事的内涵。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诸多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童话体文章,如《小马过河》、《神笔马良》、《美丽的公鸡》、《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童话作品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应该说,童话是儿童较早并大量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势必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简要分析童话的文体特点,并结合“新大纲”精神,探讨此类文章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

一、童话课文的特点童话课文一般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充满丰富的幻想。

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小壁虎借尾巴》就是向学生介绍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和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

如果文章没有幻想,仅仅对生活作真实的描写,读起来必然索然无味。

作者运用幻想手法,虚构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读起来生动有趣。

童话中的幻想虚构不是胡编乱造,有现实生活作依据。

壁虎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功能,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所以这个童话才具有科学的价值。

2.拟人化的描写。

童话常把动植物和无生物“人格化”,描写的物体会说,会做,会想,有感情。

《小壁虎借尾巴》文中的壁虎被蛇咬断了尾巴以后,觉得“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是人的情感,它去借尾巴时说话很谦虚有礼貌,是人的行为、语言。

拟人化的表现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3.故事有头有尾。

童话故事大多数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头有尾,十分完整。

不少童话在叙述过程中使用反复的手法,就是相同的情节和语言往往稍加变动反复出现。

便于学生阅读、记忆、讲述。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反复出现了三次“借”,三次对话,但每次“借”的地方、对象不同,所要介绍的动物尾巴的作用也不同。

二、当前童话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童话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文学教育内容,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往往忽略了童话的独特性,没有把童话真正当作文学来阅读和欣赏,没有从童话的角度去认识儿童,仅仅是用它来作训练儿童语言文字的例子,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文学性的语文变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童话的固有功能,削弱了它在文学教育上的本质意义。

做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

做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

做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童话故事作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其中的美好与智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做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

第一,选择合适的童话故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童话故事至关重要。

故事要简单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故事要有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友爱、勇敢等正面品质。

故事要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的语文学习。

第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童话故事,而不是简单地读一遍就算了。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故事的整体认识和深刻理解。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演绎故事,增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童话故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故事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比如写故事大纲、续写故事结局等。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演讲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功底,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童话故事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童话故事相关的书籍,扩大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五,注重情感和价值观的引导。

童话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价值观念,而这正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引导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让他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友爱、勇敢等美好品质,培养他们的良好情感和价值观念。

做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有趣的工作。

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注重情感和价值观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引言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富有想象力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小朋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更能帮助他们理解语言、培养情感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探讨童话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一、童话教学的重要性1. 激发想象力童话故事往往充满幻想和魔法,使儿童在阅读中能够自由地遐想。

这种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培养语言能力童话中的丰富词汇和多样句式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素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够从中学习到新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3. 传递道德教育许多童话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如诚实、友爱和勇敢等。

这些价值观的传递有助于孩子们的个体成长和社会适应。

4. 增强情感共鸣童话中的人物经历和情感波动能够引起儿童的共鸣,使他们在同情、理解他人情感的过程中,培养情感智力。

二、童话教学的实践策略1. 精选童话作品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段和心理发展的童话作品,如《小红帽》、《丑小鸭》等经典童话。

确保故事情节简单易懂,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2. 创设情境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故事情境,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童话故事中。

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学生会对故事产生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3. 讨论与分享在阅读完童话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这样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绘本结合结合绘本和插图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视觉上也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绘制童话角色,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创作欲望。

5. 延伸活动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小故事、进行童话改编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童话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结语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重要的道德价值。

关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题材,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符合小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一定的价值。

所以,教师在教学阶段,必须要加强对童话教学的重视,并做好全面探究,分析当前童话教学教育现状,并制定可靠的教育对策,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带来更多保障,避免受相关因素影响,而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童话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兴趣激发引言:童话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思维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进行童话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教学现状做好综合分析,确保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对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于有效减少不足,为小学生对学习及未来发展带来更多帮助。

但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童话教学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经常会受相关处理影响,而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教育创新的重视,确保可以更加有效适应小学生对未来发展。

一、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现状(一)童话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其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并规范教学重点及难点,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帮助。

而且语文教学需要以新课标教育为基础,提出对童话教育的基本目标,确保在教育阶段加强知识对了融入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对策,真正实现科学化教育,使得童话教学可以展现自身的魅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抓住童话教学的特性进行教学突出教学的要点。

但是目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童话教学重视度不足,这会导致学生的童话学习兴趣难以有效提升,不利于有效展开童话教学,甚至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1]。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阶段经常会受一定的影响,而无法参与知识学习,尤其是学生的兴趣激发,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所展开,这样可以切实感觉不足,从而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对策,以便于减少影响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保障。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语文素养,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一、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是一种由虚构故事组成的文学体裁,其具有许多特征。

童话的特征包括寓意性、幻想性、浪漫性、非现实主义、英雄主义、简洁明了等等。

童话故事所传达的想象力和智慧,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进而在成长过程中塑造他们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二、童话教学的目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借用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来激励学生的情感、想象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同时,童话教学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精神启迪、价值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作用,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童话教学既要注重故事的情节表现,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童话教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故事阅读和解读、故事翻译和改编、板书和听写演绎、角色扮演与互动、分组讨论和展示等等。

四、童话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童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老师在童话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现有知识:在讲解童话故事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将问题引导到学生的常识范围内,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二)启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真实感和生动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在讲解故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个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故事。

(四)培养语文能力和批判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批判思维,让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

总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尽量采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童话教学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思考摘要: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童话具有故事性强、想象空间大、内涵深刻等特点,既受小学生喜爱,又与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相契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一定的比重。

如何做好童话教学,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需要教师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开展童话教学的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对童话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了论述,以供一线语文教师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意义;方法童话是一种极富趣味性和幻想性的儿童文学体裁,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特点,能给儿童带来良好阅读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故事一般内容简单而内涵深刻,能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便捷渠道。

教师借助童话教学来为学生讲解浅显的道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探讨童话教学的有效方法,助力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意义童话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形象生动丰富,说理明确,能教给学生真、善、美的道理,启迪学生思考,在小学语文开展童话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童话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其语文素养。

童话故事的语言简单且生动,富有儿童色彩,能有效吸引儿童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童话,领悟童话语言的优美,感受童话故事中生动丰富的形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获得情感熏陶。

此外,教师指导学生大声朗读童话作品,进行作品深层含义的剖析,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童话所蕴含的深意,让学生明白许多道理,在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第二,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童话故事具有想象丰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童话时,能激活想象思维,发展想象能力。

教师在教学童话时可通过童话再创作、童话改写、童话续写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进一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完整版)教材中童话的思考

(完整版)教材中童话的思考

(完整版)教材中童话的思考擦亮童话●江苏吴江张学青———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1. 小学各册教材均应有童话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确立了童话作为这一学段首选文体的地位。

人教版教材低段的选文中,童话占了26.7%,可见童话特有的价值受到了重视。

中高段童话的篇目渐渐趋少,整体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但3.9%的比例还是偏低了些。

对于中高段孩子来说,小猫小狗之类的道德教化文章自然显得幼稚而可笑,但优秀的童话故事,往往包孕着丰富的内涵及审美价值,是值得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阅读的。

即便我们成人,听《小狐狸阿权》或者《美人鱼》这样的优秀童话经典,一样会动容。

童话是一种诗意栖居的方式,因而笔者以为各册教材中都应该有童话的位置。

2. 童话选文应视野广阔。

人教版12 册教材选入童话40篇,其中,署名的作品29 篇,这些作品大都出自知名的童话作家之手。

从被选入的作品看,我国作品居多,国外的作品也安排了一定的比例,体现了编者开放的胸怀和眼光。

对于童话的选择,其实东方的、西方的,古代的、近代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都应该予以考虑。

3. 部分童话说教意味太浓。

从所选文本的内容看,总体比较优秀。

像《雨点》、《雪孩子》、《小蝌蚪找妈妈》、《风娃娃》等,这类作品,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但也有部分童话为说教而童话———偏重道德教化,缺乏趣味,选择的形象缺乏审美空间,甚至是生硬的拼接。

比如,《两只小狮子》,一只懒狮子和一只勤狮子的塑造,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学生从小学好本领,不靠父母生活,这样的故事无法给人带来新奇感和悬念感。

其实,童话里未尝不可有寓意、有教化,但必须做得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水中盐,蜜中花,性存体匿,无痕有味。

”又如《从现在开始》,说的是狮王要找动物接替做“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猫头鹰、袋鼠都做得不好,小猴做得好,就成了“万兽之王”。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童话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下面就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进行探讨。

一、选择适合年龄段的童话故事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在选择童话故事时需要考虑到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素质。

应该选取内容简单、情节生动、形象明确、语言易懂的童话故事,以便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

在故事中涉及的内容应该符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日常生活,方便他们理解并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挖掘童话故事的深层次含义童话故事之所以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是因为故事的内涵在许多方面与孩子们的经验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在教学中,应当引导他们逐渐认识到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还有深层次的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哲理,提高他们的思维技能和分析能力。

三、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真正得到其深层次的影响。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课堂朗读、读后感分享等,让孩子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注重童话故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童话故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到故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将故事的道理和哲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应该选择适合年龄段的童话故事,挖掘童话故事的深层次含义,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注重童话故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童话故事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相关思考童话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童话故事。

小学生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于复杂的故事情节理解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选择简单明了、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选择带有想象力和幻想元素的故事,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童话故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播故事、课堂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感受其中的情节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动画、实物等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童话故事,拓展阅读广度。

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童话故事的教学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故事角、绘本展览等方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剧本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在童话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并指导他们的不足之处。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擦亮童话●江苏吴江张学青———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1. 小学各册教材均应有童话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确立了童话作为这一学段首选文体的地位。

人教版教材低段的选文中,童话占了26.7%,可见童话特有的价值受到了重视。

中高段童话的篇目渐渐趋少,整体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但3.9%的比例还是偏低了些。

对于中高段孩子来说,小猫小狗之类的道德教化文章自然显得幼稚而可笑,但优秀的童话故事,往往包孕着丰富的内涵及审美价值,是值得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阅读的。

即便我们成人,听《小狐狸阿权》或者《美人鱼》这样的优秀童话经典,一样会动容。

童话是一种诗意栖居的方式,因而笔者以为各册教材中都应该有童话的位置。

2. 童话选文应视野广阔。

人教版12 册教材选入童话40篇,其中,署名的作品29 篇,这些作品大都出自知名的童话作家之手。

从被选入的作品看,我国作品居多,国外的作品也安排了一定的比例,体现了编者开放的胸怀和眼光。

对于童话的选择,其实东方的、西方的,古代的、近代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都应该予以考虑。

3. 部分童话说教意味太浓。

从所选文本的内容看,总体比较优秀。

像《雨点》、《雪孩子》、《小蝌蚪找妈妈》、《风娃娃》等,这类作品,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但也有部分童话为说教而童话———偏重道德教化,缺乏趣味,选择的形象缺乏审美空间,甚至是生硬的拼接。

比如,《两只小狮子》,一只懒狮子和一只勤狮子的塑造,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学生从小学好本领,不靠父母生活,这样的故事无法给人带来新奇感和悬念感。

其实,童话里未尝不可有寓意、有教化,但必须做得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水中盐,蜜中花,性存体匿,无痕有味。

”又如《从现在开始》,说的是狮王要找动物接替做“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猫头鹰、袋鼠都做得不好,小猴做得好,就成了“万兽之王”。

故事里的牵强附会是显而易见的———童话故事是荒诞的,但应该建立起自身的作品逻辑,并且与现实世界对接。

4. 不要拒绝幻想与荒诞。

从表现形象来看,拟人体的童话占多数,超人体童话十分缺乏,童话故事里的基本要素———幻想成分总体单薄。

或者说,教材的编者对超现实、重幻想的故事怀有戒备。

20 世纪30 年代,曾经有学者对童话进行抨击,称狗说鸭子说猪小姐狗大哥之类的说法,是蛊惑儿童。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撰文《“鸟言兽语”的读物应当打破吗?》,里面的论述相当有力:“鸟言兽语的读物与吃奶有些仿佛的。

年幼的小孩子是很喜欢听鸟言兽语的故事,恐怕在那时候只有讲那些故事给他听,好像一岁的小孩子只有奶是他唯一的营养料,到了大以后,奶应当少吃而鸟言兽语的读物也应当少讲,多给他看些旁的读物。

我们绝对不可以说奶是坏的东西,不能给他吃。

”幻想和荒诞是童话故事的金线和银线,教材编选的童话还显得相对保守。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语言与文学不分家,因此,童话编入教材后,往往被用作识字写字、句式段落训练的材料而忽略了其本身的文学、审美价值。

语文基础的夯实无可非议,但当下教材中童话选文的缺陷使童话故事化育为“我”的精神养料教学大观人民教育2011.3-4文学教育也得从娃娃抓起。

文学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的必需。

童话,作为一种特别适合儿童的文学样式,理应在这方面承担起应有的功能。

小学课程标准对童话阅读的目标提得比较模糊。

为了使其进一步具有“标”的功能,增强清晰度和可操作性,指导具体教学的展开,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理解,对小学阶段童话教学的目标做出这样的定位:首先,阅读古今中外百篇优秀经典童话,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感知童话的特点,初步掌握童话的阅读策略。

其次,乐于阅读童话,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智的启迪。

再次,初步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能讲述读过的童话故事,了解童话特殊的表达形态,乐于创编童话,培植想象力。

这三个目标,第一条是基础。

只有阅读了一定数量的优秀童话,才能掌握故事足够丰富的原型,才能掌握阅读的方法,对故事中的符号能默会把握。

优秀作品的不断植入、碰撞儿童的心灵,其创编的灵感、想象力就能更好地萌芽。

阅读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一条,强调的是童话与“我”生命的对接,“我”以生命体验唤醒童话,同时童话也以鲜活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打开“我”的心灵之窗,从而使故事化育为“我”的精神养料。

1.听与讲,最传统的也是最伟大的。

似乎与自主学习主张有点关系,讲故事这种手段在渐渐淡出语文教学的领域。

笔者以为,在童话教学中,听与讲仍是最“伟大”的方法,其原因在于———从童话起源上讲,最早流传于民间的童话就是成人为儿童编的,讲给儿童听的故事。

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要求故事具备“容易记忆的特征”,因而民间童话故事中开头会有公式化的“从前”,人物背景模糊,情节也在不断地反复中变化。

而倾听故事,是对故事的一种整体、圆融的把握。

儿童无法在题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结构等局部去分析一个童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童话的欣赏。

他们把握故事,依靠的是直觉。

所谓直觉就是接触故事的第一感觉、第一想法、第一体验,它所调动的是儿童的审美直觉,是不经过头脑周密思考而获得的一种艺术感觉。

故事是伟大的,记住故事本身比记住一个干巴巴的道理更有价值。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只要让故事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形象就是大大的成功———形象的力量在于对未来的潜在理解———形象有一种天然的“觉醒”能力,学生可以在长长的岁月里慢慢体会,而“解释”往往会削弱它的力量。

因而,倾听之后能讲述,其内涵不是用“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能概括的。

指导讲述故事,也有方法。

比如说,指导把握故事的结构或者作品内在的整体格式塔。

在童话中,“故事———情节”模式是压倒一切的结构模式,故事由一系列事件叙述,可以满足儿童“后__________来呢?后来呢?”的好奇心。

综合看,选入教材的童话故事大致有这样一些结构类型:单线型结构———以主人公的行动贯穿整个故事。

如《丑小鸭》,以丑小鸭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丑小鸭走到哪里,故事就发展到哪里。

对比性结构———在对比中表现事件和人物。

如《两只小狮子》中懒狮子和勤狮子的对比;《雨点》中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比;《风娃娃》中人们对风娃娃做事的前后态度的对比;《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幻想与现实的对比;还有《陶罐和铁罐》、《小柳树和小枣树》等故事,采用的都是对比性结构。

反复性结构———这是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

反复是相同或相近的情节在不同的地方再来一次。

反复是一种强调,它使某种模式更牢固,更易于辨认。

反复也使故事更为单纯,同时也是一种节奏的调节。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大都是反复型结构,且以 3 次反复为最多,如《一次比一次进步》,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菜园里看冬瓜和茄子,去了3 次;《小熊住山洞》,一年四季,小熊走进森林,一次次“舍不得砍”……当然反复也不是完全重复,每次反复都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或者包含递进。

教师在指导学生把握这种反复结构时,关注点应放在每次加入的“新元素”上。

此外,还有冰糖葫芦的结构———一条线索串起一个个事件,每个事件都是相对独立,这种结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没有。

引导学生把握这些结构,可以更好、更快地记住故事的大致情节。

讲故事时,短故事可以独立讲;长故事可以接力讲。

此外还应该特别注意给学生一个空间,指导有创意地讲述。

比如: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用第童话教学“三宝”一人称讲述。

2.角色朗读与表演,最经常的也是最有效的。

就童话文本而言,角色朗读或者表演应该算是最经常的教学策略。

为什么是这样呢?找出背后的原因,我们也就能把这种策略运用得更到位。

其一,童话故事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件之外的,这与散文或者第一人称小说是有根本区别的。

一个故事要进入心灵,需要穿越“我”。

我们阅读故事,其实质是想理解世界,知道“我”是谁,“我”可以怎么办。

是阅读和故事,创造了我们内心的生活。

而角色朗读与扮演这种策略,就是把“我”化进故事的一种有效途径。

其二,童话题材极富儿童情趣和游戏精神。

学生置身于童话的幻想里,成为其中一员,就能获得想象中的成就感、解放感、自由感。

这种解放感和自由感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

幻想精神和游戏精神,是儿童热爱角色朗读与表演的直接原因。

此外,从语文的角度看,角色朗读不但可以促使儿童更主动地理解故事,把握形象,同时又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了生动的语言训练,在表演技巧和理解角色心理的揣摩中,促进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角色朗读与表演的形式也有多种。

人物较少的文本,适宜在小组里表演,这样每个人都能动起来;人物较多、对话丰富、故事性强的文本,可以排演课本剧,中高年段学生也具备了这个能力;对话少,神态、动作丰富的文本,可以用哑剧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哪一种角色扮演,需要的是化境,用郑振铎先生在《儿童文学教授法》中的话说,叫作“教师、学生与故事化在一起”。

这里以《去年的树》为例,谈谈化境的用法。

《去年的树》里,鸟儿在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指引下一路追寻。

每一次的追寻,都采用了相同的结构:“鸟儿问”———“××答”———“鸟儿飞”,不但使作品拥有了一种节奏感和旋律美,也表现了鸟儿追寻的决心与毅力。

教师可将故事的内在节奏化为课堂的教学节奏。

指名扮演鸟儿和树根、门先生、小女孩,鸟儿在不断地追寻中追问树的行踪,教师旁白:她向××飞去,又累又倦,但她的翅膀无法停下,她的心头,一定不断地回响着这样的声音———“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这样的对答从男生与女生的口中送出,“诺言”、“好朋友”这两个词的丰富内涵,就深深印在学生心里了,文本中醇厚的文义,也在一次次角色朗读中变成学生内心呼之欲出的情思。

3.想象与对话,最审美的也是最深层的。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象大于逻辑。

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如同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

作为童话这样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幻想色彩的文体,想象力对于儿童能否品味童话里的味道至关重要。

在童话故事里,以语言为媒介,将童话所展示的“第二世界”变成真实可感的形象,就是培植学生想象力的过程。

很多一线教师在童话教学中,也会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如教学《称赞》,引导学生想象小獾做的三个板凳的粗糙和做时的努力,体会“称赞”的必要性;教学《从现在开始》,想象“动物叫苦连天”的场景,想象“狗熊练跳的本领”的无奈与痛苦,体会猫头鹰和袋鼠行为的荒诞性;教学《去年的树》,想象鸟儿寻找时的“眼神”,对话时的“眼神”,唱完歌回头时的“眼神”……笔者以为这些教学环“推销”童话体的整体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