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合集下载

城镇化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摘要阐述了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现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城镇化对安徽省县城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县域经济;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303-021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现状1.1城镇个数明显增加,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1995~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 148.73亿元,经济规模跨上了新台阶。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重大转变。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安徽省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

首先,表现在城市和城镇个数的增加,截至2006年末,安徽省共有城市22座,其中地级市17个,县级市5个。

其次,表现在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通过图1可以看到,2006年在安徽省6 593万总人口中,城镇人口比重达37.1%,比1995年提高18.01个百分点。

安徽城镇人口的增长已摆脱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徘徊不前的局面,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

1.2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城镇化速度超过大、中城市,对全省城镇化贡献率越来越大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以城市人口增长为主,二是农村城镇化为主导(即以镇人口增长为主),三是前两条途径共同起主导作用的模式。

从地区城镇化增幅来看,池州、阜阳、滁州位居三甲,超过或接近13%;合肥、亳州、巢湖、宣城的增幅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建市较早或老工业城市的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淮南等市增幅不大。

综合来看,近10多年里,除省会合肥外,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快,原城镇化基础不错的大、中城市发展步伐则相对较慢。

1.3城镇基础设施有所完善与1978年相比,到2006年底,全省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4.44%,提高了21个百分点;供气普及率达79.9%,提高了77个百分点;城镇道路总长达7 824km,增长近12倍;城市绿化面积达到了69 459hm2;公园达到151个,占地总面积8 264hm2。

以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以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镇 的 二 元 思 维 方 式 , 重 点 强 化 城
近 展 县, 学平坚科 年, 指 以 发原持 来为 通 观导过
加 快 城 镇 建 设 步 伐 、 优 化 县 域 经 济 布 局 、推 进 城 乡 产 业 联 动 、 促 进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协 调 发 展 。初 步 形 成 了 以城 镇 带 乡村 、 城 乡 统 筹 发 展 的 格 局 , 收 到 了 “ 准 一 颗 子 , 激 活 满 盘 棋 ” 的 效 走
的 载 体 ,在 整 合 资源 、统 筹城 乡
发 展 方 面 发 挥 着 龙 头 作 用 , 抓 县
域 经 济 , 抓 城 乡 统 筹 , 必 须 把 城
乡统 筹 谋 划 、整 体 推 进 的 理 念 。
镇 化 作 为 突 破 口 。近 年 来 , 我 县
按 照 人 口 向城 镇 集 中 ,居 住 向 社 区集 中 ,产 业 向 园 区集 中 ,土 地
1 O万 人 .城 镇 化 率 突破 8%。四 0
是 “ ” 式公 共 服 务 布 局 。将 城 链
市 公 共 服 务 功 能 向 农 村 延 伸 , 实 现 教 育 、 医 疗 、 就 业 、 文 化 等 公
文 化 ” 的理 念 。提 出打 造
“ 荣 繁
场 、琵 琶 湾 公 园 等 一批
特 色 的 标 志 性 项 目 。 实
发 展 的 商 贸城 、旅 游 度 假 的 文 化 城 、休 闲 娱 乐 的 不夜 城 ” 和 鲁 西
北 县 级 城 市 典 范 的 目标 , 在 膨 胀
施 配 套 工 程 ,完 善城 市
绕 完善 城 市 道 路 网络 、
4 l济_奔01 8山曩龋啊 2. I i 12 0

城镇化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城镇化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广 城 化 究 1 镇 研
城镇化发展 与县域 经济增长关 系的实证分 析
张宪平 , 刘靖 宇
( 合肥 工业大学 人文经济 学院, 安徽 合肥 2 00 ) 3 0 9
【 摘 要 】 文章 采用 协整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 , 并且结合格 兰杰 因果 关系检验分析 方法, 分析 了城 镇化发展和县域 经济增长 的关 系, 旨在探讨我 国城镇化发展 与县域 经济 增长 的长期均衡关系 , 以及短 期波动的传导模 式。分析 结果表 明,

表 1 变量选取及其取值处理结果一览表
城镇人口 人均国内 人均 G P 价格不变的 城镇人口比重 实际的人均国内生产 D 年份 比重 ( 生产总值 %) 人均国内生产 的自 然对数 总值的 自 然对数‘ 平 减 指数 总值 P I l P L
L m 1 2 79 1 6 89 1 9 93 2 1 O 6 GD P n b n Ura hl P R i 17 98 17 99 18 9 0 1 81 9 390 7 470 1 400 6 490 8 1 0 00 00 0 l 3  ̄6 _ 7 0 1 7 09 48 0 1 9 04 87 0 3 90 0 7 0 4 2 l9 0 1 4 2 0 28 7 4 53 5 4 2 28 5 1 89 7 29 2 3 43 1 29 7 7  ̄ 5 303 0 07 0 59 7 3 356 59 6 4 97 8 609 5 5 7 4 60 8 0 . 84 9
18 92 18 93 l8 94 18 95 18 96 18 97 l8 98
18 99
2 3 1 1 2 2 16 2 1 3O 2 1 37 2 2 45 2 2 53 2 1 58

论县域经济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论县域经济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济” 。这不仅体现 了党和政府对县域 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 也说 明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城镇化 的建设 之间相互依存 、 相互
制约 、 相互促进 的 良性互 动关系 , 两者 内在统一于社 会主 义现 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 是解 决“ 三农 ” 问题 、 调城 乡发展 , 而实 协 进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路 。
1 城 镇 化 对 县域 经 济发 展 的 影 响 、
的误解和实践上的偏差 。县域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 内容 。
1 县 域 经 济 发展 的 目标 、
县域经济是城 乡工农产业的连接点 ,它一头连着 工业 , 一 头连着农业 ; 一头连着城市 , 一头连着农村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城镇 化的过程实 质上是 一个人 口和产业 向城镇集 聚 的过程 。人 口向城镇的集中不仅有利于农 村剩 余劳动力转移 、
2、 域 经 济 发展 的原 则 县
促进县域工业化进程 , 而且有 利于人民思想观念 的转变和 生活
水平的提高。农村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
在以下方面。
第一 , 农村城镇 化增强增 长极的极 化作用 , 从而推动县域 经济快速增长 。农村城镇化通过工业化使大量的农村人 口转变 为城镇人 口, 乡村农业剩余 劳动力和具备条件 的乡村农 民转 将 入城镇就 业 、 定居和 引导 乡镇 企业向城镇 相对 集中 , 从而使城
与就业 结构同步调整 , 工农 业劳动生产 率同步提高 , 工业 企业 规模与农户经营规模同时扩大 , 企业 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集约 化经营 , 工农业产品实行 等价交换 , 工农业利益分配合理 。 () 3统筹城 乡发展的原则 。过去 由于工农 、 乡分离的体制 城
中的信息、 资本 、 、 产品 技术等向 乡村和集镇转移 。因此 , 推进城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选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选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选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李慧君(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22)摘要: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是51.27%。

与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相比,我国大中城市却面临着由于人口过分拥挤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如何缓解这些矛盾,加速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呢?本文在借鉴国外城镇化道路的成功做法后,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来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镇化县域经济国外经验对策所谓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在中国,县域是政治体系和社会系统中最基础的层次和单元,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未来20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占国土面积90%、人口70%的县域。

因此,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妥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大城市恶性膨胀的问题,于是他们普遍采取了“人口向郊区转移”的城市化战略。

例如原联邦德国、日本、法国等,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第一,加强城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人在小城镇居住生活。

为改造村镇的居住环境,提高村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政府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各种公益事业的健全完善,且这些建设资金的大部分是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补贴和乡镇的税收。

第二,重视规划,多数城市仍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新区和旧区的有机结合,反映出欧洲人严谨的规划意识。

例如,20世纪70年代,原联邦德国进行了广泛的县级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改革,按现代化的标准重新划定县的区域范围。

所以在很多西方国家,我们会看到从城市到乡村,特别是小城镇,街道整洁、设施齐全、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由此可见,西方人在城镇化进程中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一、引言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城镇化率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城镇化对县域经济的作用。

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1:城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技术和资本进入县域,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2:城镇化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市场供给,进而促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三、推动基础设施建设1:高速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加强县域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提升物流效率,便利物资流通。

2:城镇化过程中的住房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能够有效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县域吸引力。

四、促进资本市场发展1:城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促进县域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渠道。

2:城镇化可以提高土地价值,激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五、推动教育医疗水平提升1:城镇化能够吸引更多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进入,改善县域教育和医疗条件,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城镇化可以为县域引入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县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六、加强城市管理能力1: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加强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质量,增强城市内部运行效率。

2:城镇化能够引入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县域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见附件列表。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镇化:指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过程。

2: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供公众使用的设施。

3:资本市场:指进行股票、债券、期货及其他金融产品交易的市场。

4:教育医疗资源:指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各类资源,包括师资、教育机构、医疗设施等。

5:城市管理: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环境治理、市容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关性的实例分析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关性的实例分析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关性的实例分析摘要城镇化水平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水平越高,那么其城镇化率也越高。

发展县域经济可以有效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同时,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有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性对于缩小贫富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县域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县域经济;城镇化;发展;相关性引言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地域范围内,通过政府引导和管理,逐步建立起来的具有地方特色,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枢纽、农村为基础的区域化经济。

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层次,是区域经济的最底层环节。

从经济总量看,县域经济对国家的GDP提升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规律性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的变迁过程。

所谓城乡互动,指的就是城镇和乡村在发展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动态过程。

研究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性,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城镇化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1.1 城镇化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口号,而且将城镇化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根本措施提了出来。

只有县域经济的有效发展,才能为我国更早的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了一大堆经济强县,尤其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已然成为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源泉,其县域经济GDP已经占了全省GDP的71%。

但总体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国内外实践证明,城镇化水平可以通过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城镇人口来有效提高,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如何以城镇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如何以城镇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2019年12月31日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是我国有284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县域占据着全国94%的国土面积,贡献着全国51.7%的地区生产总值。

有句话说“北上广深是中国的幻象,县域才是中国的本色”,从脱贫攻坚到小康社会建设,从经济发展到环境治理,都离不开县域的发展。

县域可以简单分为乡村和城镇。

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乡村,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

1982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探索“三农”问题解决之道。

但是,效果不佳。

一方面,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农民就地市民化,减少农业人口。

两个方面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当前重点应该在“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应该抓的主要矛盾,通过城镇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突破点。

一是小城镇是历史自然形成的,具有比普通农村更有吸引力的独特方面,使其能成为工作和生活的聚集区。

它们承上启下,以关键节点辐射周边农村。

二是城镇具备比农村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医院、学校、文化、娱乐乃至于市政配套都是农村所无法比拟的。

从城市回归的“打工人”即使回到家乡,也更愿意留在城镇。

三是城镇承载产业具有许多独特优势。

城镇比寸土寸金的城市拥有更大的“腾挪”空间,也往往更接近原料产地。

相比农村,城镇可以更便捷地为产业备齐各种要素条件,比农村和城市更能发挥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协同效果。

四是城镇人口更为集中。

县域是小镇青年的最大聚集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小镇青年数量已经达到2.27亿人,是一二线城市青年的3倍以上。

这就为多种产业提供相当数量的生产者、服务人员和消费群体。

城镇化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引言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越发受到广泛关注。

将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可以为县域经济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

本文将深入探讨城镇化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并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

二:城镇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1. 人口红利释放: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带来了新的劳动力资源。

这不仅扩大了县域经济的劳动力规模,还提升了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2. 市场扩大:城镇化带来了城市消费升级和居民收入增加,从而扩大了县域市场规模。

县域经济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3. 城市功能外溢: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的产业和功能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

县域经济可以通过吸纳城市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提升自身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

4. 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促使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实现了资源和人才的均衡配置。

县域经济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农村旅游,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与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优化产业布局:结合本地资源和优势产业,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发展,打造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 改善产业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增加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吸引更多企业来县域投资和发展。

4. 加强人才培养:提供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机会,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人才,提升县域经济的创新和竞争能力。

5. 加强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 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 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统计表;- 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法规。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城镇化:指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并逐渐形成城镇的过程。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章引言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它衡量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

提高城镇化率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提高城镇化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城镇化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促进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可以向城市转移,从事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和服务业。

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同时也为县域经济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源。

2.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县域内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得到加强和改善。

这将有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过程中,县域内的产业结构会逐渐向工业和服务业升级。

这将推动县域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多元化的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4.扩大消费市场城镇化将带动人口向城市集中,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

这将为县域内的企业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第三章提高城镇化率的措施和策略1.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建设,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吸引更多农民进城工作和居住。

2.改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条件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同时,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提供适宜的住房和社会保障。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4.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城市化进程。

附件:________1.城镇化率数据统计表格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书3.农民工培训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城镇化率:________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城市规划:________指对城市空间和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和构建的规划。

试论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试论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因素 。从纵 向看 ,我 国总体城镇化 的发
展 离 不开我 国县域 经济 水平 的提 高 。 以 17 9 8~2 0 0 0年 的统计 数据 为样本 ,对代 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与代表城镇化水平 的城镇人 口指数进行相
关分析 ,结果在 00 显著水平下 ,两指标 .1 的相关系数达 09 8 6 ,现实二者高度相关。 从横 向看 ,我 国城镇化的地 区差异也反映 了我 国经济的空间差异。受三大地带县域
a 工 型 段 在 个 段, 县 十II转 阶 。 这 阶 以 域空
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同的影响 ,东 部地 区小城镇数量较多 ,规模较大 ,发展 较快 ;而西部地区小城镇数量较少 ,规模
过小 ,发展较慢。 县域 农业产业 化的发展 为农 村城 镇化 提供经济基础。农业产 业化涉及农产 品的 生产 、 收购 、 运输 、 工、 加 销售 , 在农村城 镇化过程 中,一头联系着农村 ,一头联 系 着城镇和市场 ,克服 了农业小生产 与大市 场的矛盾。同时 ,农业产业 化经 营实现 了 对某 一产 品的规模经 营 ,有 利于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农业生产采 用和推广 先进 的科 学技 术 , 促进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化。 在 农业产业化之 下 ,农业 生产 以其前 向和后 向联 系形成一 系列产业群 ,其 中包括农工
县域产业集群 的发展 为加快农村城镇 化进程提供重 要的支撑 。一是产业集群的 发展 能够使城镇 建设 资金来源 多源化 ,民 间资金 为城镇建设提供 了有 力支撑。二是 产业 集群是 降低城镇 化成本 的有效途径。 产业 集群有效地推动 了城镇 生产和生活功 能 的分离 ,提高 了城镇规划 的科学性 、布 局合理性 、设施 的共享性 ,再加上集群内

城镇化是促进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城镇化是促进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合性 和开放 性特点 。一 是 区域性 。县域 经济 属 于区 域经 济 范畴 , 有 特定 的 以行 政 区划 为 界 定 的地 理 具 空间 , 区域界 线 明 确 。二 是综 合 性 。县 域 经 济 是功
增 强 城镇 在资 源 、 才 、 人 技术 、 产业 、 品和信息 方 面 商
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 , 涉及生产、 流通、 消费、 分 配各环 节 和第 一 、 、 二 三产 业 各 部 门 。三 是 开放 性 。 县域经 济可 以突破 人 为 划 分 的地 域 和 边 界 , 破 自 冲 然条 件 、 理交 通 、 族关 系等 影 响 , 更 大 的 区域 地 的重要 支撑 。 是 2城 镇化 是 贫 困县 加 快 县域 第 二 、 . 第三 产 业 发 展 的有效 载体 。作为 欠发达 地 区 , 面对第 二 、 三产 第 业 发展 从分 散 到集 聚 、 工业 化 与 信息 化 交织 在 一 起
的新形 势 , 充 分发挥 城镇 化与工 业化 的互动效 应 , 要
维普资讯
第 加 卷 第 4期
20 0 6年 7月
新 乡师 范高等 专 科学校 学 报
J A I XI NG T A HER OL E OⅥ L OFX N A E C SC L GE
Vo . 0. 1 2 No. 4
Ⅲ L 20 Y, 0 6
农 村 城镇 产业结 构 不尽 合 理 ; 镇发 展需要 大 批 高 城 素质人 才 与农村 存 在 大量 富 余 劳动 力 之 间 的矛 盾 ; 规划 滞后 , 建设 管理 经验不 足等 。 ( )城镇 化 是促 进贫 困县 县 域 经 济发 展 的 主 二
要 途 径 1 贫 困县县域 经 济 发 展 面临 的 主要 问 题 是 “ . 三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上的县域经济的发展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上的县域经济的发展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上的县域经济的发展作者:宋琳奇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0期摘要:县域经济是联系大中城市与农村的纽带,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索如何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上进行县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及县域经济的关系研究,及现实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问题,简单论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县域经济村庄体系重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相关理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一条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城镇化的形式多元化,集中型城镇化与分散型城镇化相结合,据点式城镇化与网络式城镇化相结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由市场推动和政府导向并举,政府发动型城镇化与民间发动型城镇化相结合,自上而下城镇化与自下而上城镇化相结合,强调城市发展方式多样化和合理化并以内涵方式为主的路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2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县域经济的关系县域经济作为小尺度的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相对应,有其特殊结构。

在上级区域经济中承担着具体功能,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像是组成生物的细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和收入问题。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解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接合部和交汇点,是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发展县域经济另外的关键点就是加快县域二三产业的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这也是要靠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为载体的,要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效应,增强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商品和信息方面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从而以城镇为平台,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全国各地迅猛推进。

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镇化率的提高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探讨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1. 城镇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1.1 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提高城镇化率意味着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会使得县域经济受益。

人口流动会带来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增加县域的产业竞争力。

,人口流动还会刺激消费市场的扩大,促进县域内部的经济发展。

1.2 城镇化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城镇化推动了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传统农业和初级产业逐渐减少,而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使县域经济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提高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 提高城镇化率的途径2.1 增加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为了提高城镇化率,政府需要加大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这包括改善城市的住房条件、交通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这些投资的增加将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来到县城,促进城镇化进程。

2.2 优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城镇化率,县域需要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

这样可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加他们进入城市就业的机会。

优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将有助于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2.3 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城镇化率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到县城。

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支持,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这将有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城镇化的推进速度。

3. 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挑战3.1 城市扩张带来的资源压力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扩张速度加快,会给县域经济带来资源压力。

城市用地的增加会导致农田减少,增加粮食供应压力。

,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会带来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增加,增加了县域财政的压力。

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廊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廊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善 , 的吸引能力和辐射能力较差。而且从廊坊 城镇
县域农 村城镇 化 进程 来 看 , 镇 的发 展 注 重 了数 量 城 指标 上 的增 加 , 视 了城 镇结 构和 功能 的改善 , 忽 导致 县域农 村城 镇化 的质量 较低 , 产业结 构不太 合理 , 待 业率 较高 。 2 廊 坊 市城镇化 对县域 经 济发展 的影 响
距, 这充分说明廊坊的农村城镇化率比较低。
1 2 农 村城镇 化 水平 的 区域性 差异 域经济的 相关性 , 我们选择体现城镇化水平的显著指标 : 廊坊
市城 镇人 口占总人 口的 比例 与体现 经济 发展水 平 的 主要 指标 : 人均 生产 总值 。数据如 下表 1 。
参数统计。

2 — 6
第 6期
郭照庄等 : 加快农村城镇化 促进廊坊县域 经济 可持续发 展研究
表 2 回 归 方 程
21 年 1 0 1 2月
3. 产 业体 系不 完善 3
F检验值 DW 的值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r的值
廊坊市农村产业体 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 。第一 , 产业结 构不合理 。县域农 村 大部分产业 集 中在养殖业或 种植 业 上 , 业产 业结 构 非常 单 一 、 农 链 条较短 、 层次较低 。第二 , 业布局分 散 。 目前 , 产 廊坊 大部分乡镇企 业分布在各村 庄或小集镇 , 只有少 部分 分布在县城 以上 。如城 郊 型 的燕 郊镇 、 万庄 镇 , 贸 商 型的胜芳镇 、 贸型 的左 各庄 镇 、 工 牛坨 镇 、 垫镇 , 夏 工 矿型 的段 甲岭镇 、 旗 庄镇 以及 旅 游型 的安 平镇 等 。 李 过于分散 的产 业布局使 乡村 工业布局 分散化 、 细 规模 小化 、 经验管 理封闭化 , 于产业 规模化发展 。 不利 3. 县域 建设 人 才缺 少聚 集机 制 4

加快城镇化建设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城镇化建设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关键 词 :城镇化 ;县域经济;城 乡—体化 加快 发展 壮 大县域 经济 ,是 党的十 六大提 出的一项 重大 战略 课题 。县域经济是城 乡统筹发展 的纽 带 ,而城镇化 又是 统筹城 乡经 济社 会发展 的重要载体 。在全 国工业 化和城镇化快 速推 进的新形势 下 ,把加快发展壮 大县域经济 与推进 城镇化进程有机 结合起来 ,以 县域 经济的发展来推动城镇化进程 , 从 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 城 镇化 在县域 经济 发展 中表现 出 巨大的推 动作 用 县域 经 济 的 发展 ,离 不 开 工业 化 、城 镇 化 、农业 产 业 化 。 “ 三 化 ”相互 作用 ,共 同推动 县域经 济 的发展 。可 以说 ,加快 城 镇化 进程 。是 扩大农 民就 业 空间和 收入 来源 的现实 途径 ,是新 阶 段 发展县 域经济 的重 要支 撑。 ( 1 】 城 镇化 与 工作 化相 互作 用 ,是 驱动 县域 经 济 发展 的两 驾 马车 。党 的十 六大报 告指 出 ,现 阶段 我 国 “ 三农 ” 问题 的核心 是 农 民问题 ;农 民问题 的核心 是 收入 问题 ;收入 问题 的核心 是就 业 问题 ;就 业 问题的核心 在 于城 镇化 滞后 。只有 实现城 镇化 了, 农 民的就业 问题 、收 入问题 才能 得到 解决 。随着 城镇 化 的不断发 展 。必然聚 集大 批企 业和 商贸市 场 ,促进 二 、三 产业 的发展 ,必 然吸 纳更 多的农 村的剩 余劳 力入城 就业 ,增加 农 民非农 收入 。 ( 2) 城镇 化 可 以扩大 内需 、拉动 经济 增 长 ,从而 促进 了县 域商 贸经 济的发 展 近年 来 ,国 内有效 需求不 足 ,特 别是 农村 有效 需 求不足 ,已 成 为影 响我 国经济 发展 的主要 因素 。从全 国 范围看 ,占全 国人 口 7 0 %的农 民仅 消费 4 0 %的商 品 ,农 村近 3 个 人的 消费 只相 当于城 镇1 个人 的 消费 。 因此 ,扩 大县 内有 效 需求 ,除 了对 经 济结 构进 行战略性调整之外 ,推进城镇化则是一个有效途径。推进城镇化 可 以促 使农 民进城 建 房或 购房定 居 。这将 有力拉 动建 材 、建筑 、 电力 、供 水等许 多产 业发展 ,成 为新 的经济 增长 点 。从而会 促进 县域 商贸经 济 的发展 。 ( 3) 推进城镇化 可 以改 善农 民生活质 量和缩小城 乡差别 ,从 而加快农村现 代化进程 。千方百计增加农 民收入 ,不仅 关系到农业 和农村 的发展 ,而且 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 的全 局。小城镇就 业 ,减 少 了直 接从事农业 的劳动力数量 。相应增 加了农业劳动 力的人均 自 然 资源 占有量 ,有利 于提高农 民收入 , 也 有利于缩小城 乡差距。此 外 ,对于缓解我 国农 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 中的一 系列深层 次矛盾 ,对 于提 高农民乃至全国人 民的小 康水平 将产 生重大影响。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带来哪些益处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带来哪些益处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带来哪些益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镇化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诸多益处。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好处。

一、促进经济发展首先,城镇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城市中为各个行业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

这不仅有助于工业的发展,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城市中的人们消费需求的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就业和收入的提高。

同时,城市化也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城镇化还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城镇化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例如住房、道路、学校、医院等,为社会资本提供了广阔的投资领域。

投资者的参与,加速了城市发展的进程,推动了经济增长。

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了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增值,进一步激发了经济的发展潜力。

二、推动社会进步城镇化也为社会进步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中建设了大量的学校和医院,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

这使得大量的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其次,城市化还有助于改善农民工的待遇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可以在城市中找到稳定的工作,获得相对较高的工资收入。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还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长,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三、实现环境效益城镇化发展还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益。

首先,城市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城市集中着各类资源和人力资本,资源的利用效率高于农村地区,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其次,城市化改善了环境污染的治理。

通过城市化的推进,可以集中治理和控制工业污染源和废弃物处理,提高环境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一、前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城镇化率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其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增加就业机会城镇化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了就业机会。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县域内的企业、工厂和服务业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从而带动了更多就业机会的产生。

2.促进产业升级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通过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将城市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需求带入农村,提升了农村产业的发展水平。

3.增加消费需求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人们对于各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为县域内的商业和服务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需要完善和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水电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提高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5.提升人才培养和吸引力城镇化率的提高吸引了更多人才流入城市,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聚集。

这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县域内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

三、建议1.加强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加强城乡之间的贸易、交通等合作,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惠互利。

2.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推动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的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的建设水平,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四、附件1.相关统计数据2.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农村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城镇化率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不同于其它经济的特点。

我国内陆落后地区与沿海发达县区相比,特别是像武功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县域经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比例大;工业落后,经济总量小,发展的财力有限;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较落后等。

基于上述特点,我县要实现“一个翻两番、两个翻一番、三个过百亿”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走城镇化建设的路子,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

一、城镇化建设对发展县域经济的作用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城镇化水平越高的省份,农民收入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超低的省份,其农民收入水平越低。

也就是说,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有利于拉动消费总量提升,有利于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进的发展格局。

(一)城镇化建设是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突破口。

经济发展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

硬环境的优劣与否,对一个县而言,主要体现在县城的市容市貌上。

而市容市貌的改善,必须通过城镇建设才能实现。

我县从治理县城脏、乱、差入手,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目标,确立了“以治脏来治懒,以治懒来治愚,以治愚来治贫,以治贫而致富”的指导思
想,按照“领导重视,宣传到位,疏堵结合,严管重罚,持之以恒”的20字方针,制定了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城镇建设方案,推行了“四大班子领导包片、县直单位一把手包路、每条街路都有单位负责全天保洁”的责任制,做到路路有人值勤监督,天天有人清扫卫生,确保了大街小巷、街容市貌的卫生整洁。

实施了亮化工程,每条街道、每个社区都设置了路灯,在主要交通路口安装了红绿灯。

通过城镇建设,扭转了脏乱差的局面,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县城面貌大为改观,在为城镇居民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的同时,大大优化了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事实证明,从城镇建设入手,就选准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突破口,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

(二)城镇化建设是树立形象、打造名片的最佳捷径。

对于像我们武功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财力有限的内陆县来说,要靠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宣传自己、树立形象是不切合实际的。

而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路子,财政不投入或少投入,实施城镇建设,同样能够取得树立形象、打造名片、宣传自己的效果。

近年来,我县按照“旧城区抓改造,建成区抓美化,新建区树形象”的思路,进行了深入持久的城镇建设活动。

通过全县上下的努力,在短短的时间内,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绿、美、畅、洁、亮”的目标,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连续七年高规格举办了
公祭苏武活动,一些回来探亲的苏氏宗亲及外地客商,对武功的巨大变化不仅赞不绝口,而且走一处、宣传一处,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知名度,无形中起到了宣传、推介的作用。

由此可见,通过城镇建设,打造了无形的精美名片,广为传播,大大地提高了影响力。

(三)城镇化建设是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从发达地区的实践来看,发展县域经济,就要改变传统思维,确立经营县域经济的新理念,把城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城镇建设力度,注重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作用,使城镇化建设与工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首的江阴市,全市总面积只有98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就达到了49.23平方公里。

他们就是通过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飞跃。

2004年江阴市完成的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93亿元、229亿元,全年财政收入92亿元。

拿我们武功来说,近年来,我们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38%),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也随之不断提高,仅2012年上半年,就分别达到35.43亿元、21.5亿元,增速在全市排名第六。

这些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城镇化也就没有工业化。

而要推进城镇化,就必须把城镇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搞好城镇建设,为城镇化提供依托,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四)城镇化建设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途径。

针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农民增收缓慢的实际,许多专家学者一致提出“要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观点。

事实证明,也只有让农民走出农村,脱离农活,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和优良的社会待遇。

近年来,一大批农民工涌向大中城市,一方面给大中城市增加了压力,另一方面使农民所在家乡的劳动力资源流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地的生产力。

就全国大局而言,单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大中城市,已与客观实际不符;就本地小局而言,廉价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对当地经济发展不利。

要使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不流失,实现在本地转移,使农民在家乡就能够力有所使,才有所用,心有所归,身有所属,在本地创造价值,为本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就必须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其生产生活创造优越的环境。

而这一平台的搭建和环境的创造,只有通过加强以县城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来实现。

近年来,我县立足当地实际,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社会筹资和吸纳民营资本,因地制宜开展城镇化建设。

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更多的
就业岗位,吸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城市功能,营造了优良的人居环境,为农民进城生产生活提供了宽松的条件,拓宽了就业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对于我县拥有42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来说,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有4200多名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带动就业增长约2.4个百分点。

(五)城镇化建设是拉动消费、刺激增长的战略重点。

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城市化是拉动消费的战略重点。

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量聚集,其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都会发生变化,不仅会从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农产品消费者,同时也会大量增加工业品消费,大大促进了消费的扩张,拉动了消费增长。

据测算,目前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是1:3.1,即一个城镇居民大概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

城市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相应上升1.4个百分点,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约0.5个百分点。

2001-2011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是消费增长较快的时期,这其中与城镇化步伐加快是密不可分的。

(五)城镇化建设是升华县域精神、塑造县城之魂的有效载体。

“治贫先育人,育人靠精神”。

精神乃安身立命之本,兴业强国之要。

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团体个人,无不需要一种精神。

精神的树立和弘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但对贫困县来说,实施城镇建设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载体。

我们通过开展城镇化建
设,一方面在城镇硬件设施上得到了大的改观,一个个大小不同、规模不等、功能各异的广场相继建成,广场内大型音乐喷泉投入使用,红绿灯和景观灯交相辉映,等等这一切为县城大大地增了光、添了彩,使得县城面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繁荣景象。

与实施城镇化建设之前相比,增强了人气,富有了灵气,焕发了活力,体现了蒸蒸日上、团结奋进的时代精神。

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城镇建设与管理措施的落实,锻炼了干部,凝聚了人心,弘扬了正气,激励了斗志,促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增强了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消除了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的懒散思想,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重实效”的工作作风,营造了人人思发展、谋发展,争先恐后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升华了“团结拼搏、不畏困难、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县域精神,塑造了“古朴典雅、人杰地灵、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县城之魂。

事实证明,通过城镇建设,可以内增凝聚力,外增向心力,提高战斗力,促进生产力,进而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