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儿化和轻声问题研究综述-模板

合集下载

关于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引言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儿化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音现象。

儿化音的正确发音是区分汉语单词意义的关键,但是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儿化音时常常会遇到难题。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儿化音朗读方面的教学现象,并提出教学策略,以帮助外国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儿化音。

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儿化音朗读方面的困难尽管儿化音在中文中非常常见,但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儿化音时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1.难以分辨不同的儿化音:有些儿化音(如“儿”、“了”、“的”)相似,对外汉语学习者很难分辨这些儿化音所对应的不同意思。

2.难以正确发音:有些儿化音的发音需要在舌头的位置和口腔的大小方面做出微调,学习者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正确的发音。

3.难以应用儿化音: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用到儿化音时,往往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使得他们难以运用正确的儿化音。

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策略为了帮助对外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儿化音朗读,本文提出以下教学策略:1.分析儿化音的发音规律:对外汉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分析儿化音的发音规律,加深对儿化音的理解。

例如,“嘎嘎”(gāga)、“洒洒”(sǎ sa)等都是由基本音与“儿”音组合而成的。

2.给予多样化的语音模仿: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模仿儿化音的发音。

通过听教师模仿,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儿化音的正确发音。

3.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习者在更真实的语境中运用儿化音。

例如,在听力、口语、写作等练习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任务,引导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儿化音。

4.利用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录音、视频等技术手段来辅助儿化音的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编制录音材料,让学习者听取并模仿儿化音的发音。

结论本文分析了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儿化音朗读方面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希望本文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儿化和轻声问题研究综述-模板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儿化和轻声问题研究综述-模板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儿化和轻声问题研究综述儿化与轻声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特殊音变,是现代汉语语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成为很多汉语学习者,尤其是非北方方言区学习者在语音学习中的难点。

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目的等各方面的特殊性,使儿化与轻声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

本文搜集了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与轻声问题的专门研究论文,对其进行归类整合,希望在能对今后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这一问题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1、儿化儿化是北京语音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李思静先生的研究考证,在汉语北方方言中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

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也吸收了北方方言中广泛存在的儿化词。

由于儿化这一现象的复杂性,究竟在普通话中吸收多少儿化词汇,吸收到什么程度,在学界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位。

李延瑞认为:“儿化韵本身所具有的区别词义、词性,表‘小’,表喜爱等特殊表达功能,也使它在普通话里不但不会轻易消失,而且有可能扩大使用面。

”无论从共时还是历时的角度来看,儿化都是现代汉语发展历程中不容分割的一部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不能完全忽视儿化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文献综述早在1991年,钱学烈就对《汉语词汇等级大纲中的儿化词》进行了统计,指出可以通过语言规范化来人为对儿化词加以限制,让普通话能与北方方言严格区别,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降低对外汉语教学难度。

文章还指出儿化与语音、词汇、语法都有密切,建议在《语法等级大纲》相应位置作适当说明,指出其规律性,并将儿化词的口语和书面语形式统一起来。

20XX年,胡晓慧的论文《对外汉语教材中普通话“儿”化韵的规范问题》对当时流行的多本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当时的对外汉语教材在应用儿化词方面存在着随意性强、规范性差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儿化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在对外汉语教材处理儿化词原则上的看法。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doc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doc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摘要: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声调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该领域的研究也十分丰富,对教学有许多启示,如声调的教学顺序。

文章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主要以美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为例,总结归纳对声调教学的建议,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声调“洋腔洋调”一、引言长期以来,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声调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

许多外国学生在多年的学习之后仍然有“洋腔洋调”,声调虽然被认为是难点,但这一难点在教学中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文章以美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为例,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回顾,并阐述笔者的看法。

二、“洋腔洋调”(一)何谓“洋腔洋调”(二)“洋腔洋调”产生的原因外国儿童学习汉语时,语音方面也存在“洋腔洋调”。

英语、俄语、韩语等语言,是不存在声调的,其他有声调的语言,如泰语等,由于其声调与汉语存在很大差异,学生虽然能够更加敏感地捕捉到声调差异,但仍然会产生偏误。

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母语的影响。

第二语言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而非自然环境中,更多的是学得而非习得,因此发音不标准是难免的。

三、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的声调偏误(一)偏误类型以美国学生学习汉语为例,声调偏误类型有阳平和上声相混、去声和阴平相混。

从已有文献来看,这些偏误类型主要是基于沈晓楠和王韫佳的实验所总结的。

1.去声和阴平相混2.阳平和上声相混该实验结果与沈晓楠的完全相反,原因就在于实验材料的不同,沈晓楠实验还有来自语调的干扰。

但语调也是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并不能否认沈晓楠的实验,如果实验材料换成三音节词或词组,那么实验结果也许还会有变化。

(二)声调偏误的原因1.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影响2.汉语语音规则的泛化和母语干扰赵元任先生根据汉语四声音高所设计的“五度标记法”对于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他们并不能理解每个声调的音高变化听来到底是怎样,再加之轻声、上声、去声、“一”“不”的音变等,就会使原本就抽象的声调学习更加困难。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教学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对外汉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轻声是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音节,然而它也是学习者中最容易出错的一个音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教学必不可少,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轻声的概念轻音是指汉语中的一个音节,通常表示汉语中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

它只有一个短促的轻微的气息声,声音非常微弱,几乎是不可听见的。

轻声是汉语声调的一部分,但是不被计入声调单元的范围内,不影响首字母的声调。

二、轻声的发音轻声的发音比较简单,只要说话时闭嘴,舌头保持在口腔前部,不要做任何发音动作,但是要注意力度要轻微、短促。

对于像英语、法语、德语等母语不是汉语的学生来说,轻声的发音相对要难一些,因为他们的语音体系中没有这种音。

三、轻声的教学方法1. 教授轻声时,可以通过强调两个音节之间的断点来帮助学生掌握轻声的发音。

学生们可以尝试一下,在说句子的时候,特别注意双音节词中的那个断点,然后把句子中的轻声部分请教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发音示范,鼓励学生跟着老师学习。

2. 对于针对汉语发音特别困难的外籍学生,老师可以提供录音机给他们,让他们多次重复轻声的发音。

与此同时,让学生听轻声的发音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老师可以给学生听更多汉语轻声发音的示范录音,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上学习资源,听取更多有关汉语轻声发音的录音例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音节的发音要领。

3. 操作教学方法。

老师通过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尝试发出标准轻声的音。

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地听语音,然后诉说它们所听到的音节,帮助学生注意句子中每个词的轻音位置,站在发音的角度上去学习。

4. 句子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关轻声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模仿这些句子中的音。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实际的语言应用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轻声发音的要领。

四、轻声的练习1. 口语练习对于母语不是汉语的学生来说,学习轻声需要大量的口语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听、模仿和自我练习。

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效果分析及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效果分析及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效果分析及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及策略研究。

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目的入手,明确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在对外汉语儿化音的特点、朗读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案例分析展示实际应用场景。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的效果,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为提高学习者的语音表达能力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教学策略、案例分析、总结、策略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效果分析及策略研究引言当前,尽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和实践,但对于儿化音的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包括学习者难以准确模仿儿化音的发音、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策略指导等。

有必要对对外汉语儿化音的朗读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外国学习者的语音表达水平,促进其对汉语的学习和应用。

1.2 研究目的对外汉语儿化音是汉语口音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常常是一个难点。

本研究旨在分析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效果,并探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1. 探究对外汉语儿化音的特点,了解其特殊之处和难点所在;2. 分析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的效果,评估当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3. 研究影响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学习者个人因素、语言环境因素等;4. 提出针对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的策略,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5.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本研究旨在为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外国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儿化音的发音技巧,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2. 正文2.1 对外汉语儿化音的特点分析对外汉语儿化音是指在外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出现的一种语音现象,主要表现为外语学习者在发音时受其母语语音体系的影响,将汉语中的一些浊化音和清化音发音时产生混淆或错误。

课题研究论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课题研究论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119387 学科教育论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问题与思考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对外交往进程不断深入,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浪潮,我国开设海外孔子学院数量、来华留学生数量、以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量逐年攀升。

在汉语热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六十多年历程,教学方面也有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尤其是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学界在语音、汉字、语法的教学上有了诸多理论和实践成果。

在语音教学方面,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界主要提出了三种语音教学方法:音素教学法、语流教学法和音节教学法,这三种方法在教学实践的教学成果各不相同。

但关于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问题仍存在颇多争议,围绕语音教学,本文主要提出了一下问题:语音教学重要不重要?语音教学是否应设置集中教学阶段?是采取音素教学法、语流教学法,还是音节教学法?一、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讨论自从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兴起以来,语音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一种被忽视的倾向,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不影响交际就行,不必强调发音的准确。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曾深受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的影响,如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其课文编排就是以会话形式展开的,编者指出把会话和句型练习放在首位,同时兼顾语音和声调的练习。

林焘也认为初级阶段不必苛求准确的发音,即使中国人也不一定都能发出最准确的音,不能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纠正个别错误发音上。

但笔者认为语音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的前提。

若不能掌握准确的发音,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听、说、读的能力都会受到极大影响,以后也会影响其写的能力。

赵元任先生也认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对语音的教学要领先于汉字和语法的教学。

语言学习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交际,如果听不懂又说不好,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交际积极性就会遭受打击。

换言之,如果忽视开始阶段的语音练习片面追求交际能力,或许短时间内会收到一定成效,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

课题研究论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阐微

课题研究论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阐微

学科教育论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阐微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和表达手段,能够学会正确流利的汉语语音并恰当运用于语言交际中是每一个汉语学习者的兴趣所在。

但由于汉语语音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汉语学习者本身的母语发音定势习惯,使得学习汉语语音有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以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声母发音偏误为例,具体阐述在对外汉语声母教学中的难点与措施。

(一)声母发音偏误的原因1、由于发音部位的不准确导致的偏误(以蒙古语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蒙语声母中没有汉语声母中的舌根音[k]、[k‘],舌面音[δ],[tδ]、[tδ‘],舌尖音,唇齿音[f]。

因此,根据语音干扰的理论,蒙古国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声母发音时就会下意识寻找与母语相近的发音部位,从而产生一定的偏误。

2、由于发音方法的不准确导致的偏误(以西班牙语为例)(1)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学习上的偏误。

根据汉西辅音对照表我们可以得出西班牙语中p、t、k均为不送气音,因此,p、t、k很容易读成b、d、g,例如“兔子跑了”读成“肚子饱了”。

(2)清音与浊音学习上的偏误。

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会将汉语中不送气清音b、d、g、k发成浊音。

3、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偏误每一个汉语学习者的声母语音偏误都跟母语的发音习惯定势有着密切的联系,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都会多少受到母语发音的影响。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更应该做好汉语与母语的语音对比,找出异同,针对不同的汉语学习者的语音习惯进行合适的声母教学。

(二)对外汉语声母教学的原则1、精讲多练的原则根据国家汉办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每一堂课要保证汉语学习者75%以上的开口率。

教师应该准确有效地将声母语音知识授予学习者,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体参与者。

2、先易后难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声母教学的顺序为b、p、m、f、d、t、n、l、g、k、h、j、q、x、z、c、x、r、zh、ch、sh,这同时跟汉语母语者的学习顺序是相同的。

3、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常对于汉语声母的课程安排,较为提倡的是穿插进词汇、句子方面的成分,使学生一堂课下来有对汉语较为立体的收获感,而并非一些独立的声母。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作者:刘晶晶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8期摘要:语言要素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的基础,语音教学更是零基础汉语学习者跨入汉语殿堂的第一个门槛,只有打好根基,万丈高楼平地起。

本文简要撷取近一年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相关论文的重要内容,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目标、原则、重难点等方面总结概括最新的语音教学研究成果,以期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达到回顾和展望的目的。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声调赵元任在《语言问题》中指出中“语言是一套习惯,学习外国语就是养成一套特别的习惯。

习惯这东西啊,就是养成容易改变难,所以小孩儿从没有习惯起头,养成习惯容易,大人从己经有了本国语的习惯,再改成外国语的习惯难。

学习外国语的内容分成发音、语法跟词汇三个主要的部分,学习的次序当然也是应该照这三样按步进行发音的部分最难,也最要紧,因为语言的本身、语言的质地就是发音,发音不对,文法就不对,词汇就不对。

”这段话强调了语音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意义,也是提醒我们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科研成果关键作用,以便更好地指导课堂语音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目标和地位刘珣先生认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任务是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

在语言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属性当中,语音是第一属性,人类的语言首先是以语音的形式形成,世界上有无文字的语言,但没有无语音的语言,语音在语言中起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读写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前提。

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一)语音教学的阶段性与全程性相结合很多语言学家,像赵元任、周有光、程棠、刘珣先生都有讨论过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语音教学究竟应该放在什么阶段?历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语音阶段”,大概持续10天到半个月,按照音素、声调等难易程度的不同,循序渐进的编排教学进程,短时期让学生了解学生系统的语音知识、集中力量打好语音基础。

《关于汉语儿化的研究综述》

《关于汉语儿化的研究综述》

关于汉语儿化的文献综述一、关键词:儿化、普通话、方言、趋势二、前言:“儿化”是音变现象之一,是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儿化词的规范也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儿化既是一种音变现象又是一种词汇、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中存在着很多混乱的情况。

多年来,儿化现象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前人对它的研究和论述已相当多。

然而到目前为止,语言学界对“儿化”的语法性质和功能的界定不统一,更缺少对“儿化”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演变机制的探讨。

致使我们至今对汉语“儿化”现象仍缺少历史的、总体的认识,不能把握汉语“儿化”的本质特征。

"儿化"现象是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对其研究的文章很多,有共时的研究,也有历时的思考,主要有三方面:普通话的"儿化"现象研究、方言"儿化"现象研究和对其演变的研究。

总观这些研究,其中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方言与共同语的结合、共时与历时的结合、多方言的综合比较研究等还做得不够。

本文以有关语言学理论与认知规律为依据,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比较法两种基本方法,从共时平面和历时平面相结合的角度对汉语“儿化”的形式类型、“儿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功能的衍变机制作相对深入的研究,以从系统上理清汉语“儿化”的源流关系。

“儿化”不仅是一种构词手段,也是受到社会文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的一种语用现象,很多看似例外的儿化现象都是有其社会根源的。

希望这些从大到小的分类以及所得出的规律能够为广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三、主要内容:1、普通话儿化研究根据儿化音节的性质, 我们知道:1.儿化音节中的“-r”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2.儿化音节中的“-r”也不是一个独立的音位 (音素) , 而是某一个元音的发音特征。

也就是说, 儿化音节中的“-r”, 只是表示音节中某一个元音所伴随的卷舌动作,本身不单独构成韵母中的某一部分。

对外汉语轻声教学说略

对外汉语轻声教学说略

对外汉语轻声教学说略【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对外汉语轻声教学的重要性和前人研究综述。

在详细介绍了声母音节、韵母音节、声韵母音节、轻声韵尾的特点,以及轻声发音的演练方法。

结论部分提出了对外汉语轻声教学的策略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对外汉语轻声教学的重要性,掌握不同音节的特点和发音技巧,为提高学习者的语音表达能力提供帮助。

希望本文能为对外汉语轻声教学提供参考,促进汉语学习者对轻声的准确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对外汉语、轻声教学、声母音节、韵母音节、声韵母音节、轻声韵尾、发音演练、策略、展望。

1. 引言1.1 对外汉语轻声教学的重要性轻声是汉语的一个特殊发音现象,对外汉语学习者来说,轻声的正确发音是很有挑战的。

对外汉语轻声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理解和掌握轻声的发音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语音表达能力,使其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地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轻声的正确发音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地道性,还可以避免因为发音错误而造成误解或误会。

轻声在汉语中具有很强的辨识度,许多汉字只有在轻声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读音。

对外汉语学习者如果不掌握轻声的发音规律,就会影响到对汉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正确的发音是前提,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音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

对外汉语轻声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语音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语词汇。

这既有利于提高汉语学习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外汉语轻声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1.2 前人研究综述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轻声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学者通过对学习者轻声发音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轻声发音水平。

一些研究表明,学习者在轻声发音上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需要额外的教学指导和练习。

而另一些研究则着重于轻声发音与语音感知、口语表达等方面的关系,探讨了提高学习者轻声发音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

化了 。例如 “公园 ”,《初级汉语教程 》第一册在例句和练习中均作“公园儿 ”。《速成汉语初级
教程 》第一册在课文中也作“公园儿 ”,练习中则有时是“公园 ”, 有时是“公园儿 ”。再如“时
候 ”,在《初级汉语教程 》中作“时候儿 ”。
一些《现代汉语词典 》儿化的词 ,有的教材不儿化 。例如“聊天儿 ”,《初级汉语课本 》和
《汉语初级教程 》均作“聊天 ”。《速成汉语初级教程 》有时“聊天 ”,有时“聊天儿 ”。再如“一点
儿 ”《初级汉语课本 》在语法中同时出现“一点儿 ”和“一点 ”,例如 :
第一册 :浅一点 长一点儿
高一点 短一点儿
好一点 大一点儿
关键词 儿化 ;对外汉语教学 ;儿化的词汇教学 ;儿化词的定量教学
儿化是北京话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说标准的普通话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 。儿化 虽然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点 ,但是学习汉语不能不学儿化 。研究儿化的文章很多 ,但是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 ,却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致儿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一直处于无序状态 ,这除了与儿化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外 ,与传统的把儿化教学纳入语音教学也 不无关系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年第 5期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
徐 越
提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如何有效地进行儿化教学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 视 。本文试图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教学的现状入手 ,指出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 因 ,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将儿化与特定的词语相结合的词汇教学和控 制儿化词数量的定量教学 。
16
31 %
17
33 %
南 方
《基础汉语 25课 》⑤
12

关于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儿化音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儿化音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儿化音在对外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和特点。

接着探讨了儿化音朗读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和案例分析。

最后通过教学效果评估,总结出儿化音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在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对儿化音朗读教学的研究方向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文旨在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儿化音的发音规律和技巧。

【关键词】关键词: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教学策略、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研究总结、展望未来、建议和改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的研究背景。

随着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热潮日益兴起,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儿化音作为中文发音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当前关于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教学都停留在传统的发音训练阶段,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发音水平和语音表达能力,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对外汉语中的儿化音朗读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它是汉语音韵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特色。

儿化音的准确发音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语音水平,更能够增强语言交际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教学的规范化和个性化。

通过对儿化音教学现象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汉语教学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重要参考,也可以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习者的语音准确性和流利度的提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分析作者:李光耀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1期摘要:“儿化”作为北京话语音的一大特点,也是标准普通话的重要成分之一。

虽然“儿化”并非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但在汉语学习中“儿化”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对外汉语“儿化”教学的现状及产生“儿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语教学;“儿化”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虽然不是汉语学习的核心内容,但通过必须学习的部分。

由于“儿化”本身的规律有限,难以掌握,每当在教学中说出“儿化” 音时,留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另外,留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在运用“儿化”时经常会出现错误;所以说,“儿化”问题虽小,却同样是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理应提高对“儿化”教学的重视。

1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教学的现状1.1教材选用方面目前,我国北方与南方在教材选用不同,尤其是在儿化词的收录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总数的差异;(2)前后用法不一致数量的差异;(3)必读“儿化”词的差异。

另外就是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儿化”词随意性较大,且过于冷僻,甚至出现一些明显的错误。

1.2教学效果方面虽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并未将“儿化”作为重点,而且留学生对汉语的学生更多的是重视语言的实用性,对于声、韵、调等细节并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导致教学效果普遍教差。

尤其是我国粤、闽等方言地区的“儿化”教学,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的原因2.1“儿化”发音无规律“儿化”本身无规律是造成目前教材儿化词收录混乱的重要因素。

在汉语中哪些词语应读儿化,哪些词语无需儿化,基本上都无规律可循,人们多数根据口语的习惯来确定,从而导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的出现。

2.2实用性有限汉语中有特定词汇、语法作用的“儿化”词非常少,对于留学生而言,哪怕不掌握“儿化”,也不会影响到汉语口语交际。

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相关问题的浅析

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相关问题的浅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相关问题的浅析姓名:王彬学号:200910841课程:对外汉语语音专题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相关问题的浅析0 前言W.F.麦基在《语言教学分析》中指出,在学生练习口头表达之前,最重要的是使他们形成语言的发音。

因为学生每一个词,就会加深他们的发音习惯。

一旦形成错误的发音,就难以纠正(周芳,2006)。

因此,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将其重要性贯彻下去的很少。

其中原因比较复杂,应当引起对外汉语教学者的反思。

语音教学的研究分为语素教学、声调教学和语流教学。

在汉语语音研究中,轻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而且其出现的频率很高。

有的学者将轻声归于声调研究中,认为轻声是除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的第五个声调。

但是大多数的学者认为轻声是四声的音变,与声调是有区别的。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对轻声音节的标注处理为无调,而且轻声的划分标准也比较混乱。

在教学上,留学生和老师都认为轻声是语音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究竟轻声是什么、教学上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本文将会有浅显的分析。

1 轻声的本质黄廖版《现代汉语》中是这样定义轻声的:轻声没有一个固定的调值,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中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2002)。

百度百科也认为,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1922年,赵元任先生首先提出了轻声的概念。

自此,轻声的问题就一直受到语言学家们的普遍关注。

孙德金先生编著的《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这本书在第二章《汉语韵律特征研究》中论述了轻声与声调、轻音的关系,通过对比,阐明了轻声音节的本质特征。

1.1 轻声与声调轻声与声调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这点是学者们公认的。

汉语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其声调的高低曲直升降的变化形式。

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已成为语言学和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语音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石,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对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回顾对外汉语语音研究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包括汉语语音的声学特性、语音感知与识别、语音变异与习得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重点关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分析语音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

本文还将探讨语音教学与其他语言技能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综合教学中有效地融入语音教学。

在综述过程中,本文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关注语音研究和语音教学理论的发展,也关注这些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还将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来审视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语音教学的改进和创新;也希望能够为语言学和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共同推动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的发展。

二、对外汉语语音研究综述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外汉语语音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这部分综述将概括性地介绍对外汉语语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

在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了汉语的音节结构、声调系统、辅音和元音的发音特点等方面。

对于音节结构,研究重点是如何有效地教授汉语音节的基本构成,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要素。

在声调系统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如何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四个基本声调及其变化规律。

辅音和元音的发音特点研究则主要关注如何纠正学习者的发音错误,提高发音准确性。

学者们还研究了汉语语音与其他语言语音的对比,以揭示汉语语音的独特性和难点。

这些对比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教学随着汉语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在汉语的语音学中,轻声作为一个重要的发音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的语音准确度和自然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轻声的介绍及其作用轻声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只是在口腔中吐气。

汉语中的轻声有时是发音的必要组成部分,有时又像一个“添头”,强化了词语的意义,增加了语音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相对于其他语言的语音特点,汉语的轻声比较难掌握,尤其是对外汉语学习者而言。

如果忽视轻声的发音,会给语音的准确度和自然度带来很大的影响,给交流带来困难,造成失误和误解。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轻声的教学策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教授轻声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1. 强调轻声的重要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轻声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注意轻声的发音和使用。

可以用一些实例或者小故事形式讲解轻声的运用和意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分析轻声的产生原因: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通过声带的振动情况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轻声的产生原因和发音过程。

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轻声的发音方法。

3. 耳听口说并结合实际使用: 建议在汉语教学实践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耳听口说的方式,感受和掌握轻声的语音特点,同时结合汉语日常用语和短语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轻声的使用场景及语音的规律。

4. 数据化教学: 考虑通过数据化教学、语音分析软件的使用等手段,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清晰地感受到轻声的发音和特点。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形成全面的语言素质,并结合课堂教学与闲暇时间的自学,使其在掌握汉语轻声上得到良好的帮助。

三、提升轻声教学的效果除了以上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轻声教学的效果:1. 加强轻声的练习,课上和课下多练习。

关于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Title: Analysis on Teaching Phenomena and Research Strategies of Erhua Pronunciat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Introduction:Erhua pronunciation, as a unique phonetic feature in Mandarin Chinese, is widely debated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The presence of Erhua adds richness to the language but poses challenges for learners who come from non-Erhua speaking regions.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henomena and strategies of teaching Erhua pronunciation in TCFL,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eachers and learners alike.Section 1: Current Phenomena of Erhua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TCFL- Lack of attention: Erhua pronunciation is often neglected in TCF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s.- Misconception: Some teachers and learners consider Erhua as a regional accent rather than an integral part of standard Mandarin. - Inconsistency: Differen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do not provide consistent explanations and instructions on Erhua, leading to confusion among learners.- Difficulty level: Erhua pronunciation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spects of Mandarin Chinese pronunciation due to its complexity and lack of similarity to other languages. Section 2: Analysis of Challenges in Teaching Erhua Pronunciation- Phonological features: Erhu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ddition of aretroflex final -r sound at the end of words or syllables, which may not exist in other languages. Thi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learners to produce Erhua naturally.- Perception difficulties: Many learners struggle to recognize and distinguish words with and without Erhua, resulting in incorrect pronunciation.- Cultural associations: Erhua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regions or social groups, which can influence learners' attitudes towards and motivations for learning Erhua.Section 3: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Erhua Pronunciation in TCFL - Awareness: TCFL teachers should raise learner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Erhua pronunciation and its connection to standard Mandarin.- Explicit instruction: Teachers should provide clear explanations and demonstrations of the phonetic feature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of Erhua, allowing learners to understand and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Listening practice: Extensive exposure to spoken Mandarin with Erhua, through listening exercises or authentic materials, can help learners improve their perception and recognition of Erhua.- Role-play and dialogues: Creating communicative scenarios that require the use of Erhua can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learners to practice and integrate Erhua into daily conversations.- Feedback and correction: Teachers should give timely feedback and correction on learners' Erhua pronunciation, focusing on specific problem areas and providing guidance for improvement. Conclusion:Teaching Erhua pronunciation in TCFL requires carefulconsideration of the current phenomena and challenges in order to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ies. By enhancing learners' awareness, providing explicit instruction, offering plenty of listening practice, creating communicative scenarios, and providing useful feedback, teachers can help learners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and improve their proficiency in using Erhua pronunciation, contributing to their overall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acquisition.。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综述作者:毕露丹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2期一,课堂语音教学的大体内容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我们一般主要教授留学生汉语语音的基本要素,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连续变调、轻声和儿化等的发音方法及普遍发音规律。

(一)声母、韵母位于音节前段的主要由辅音构成的叫做声母,普通话中共有21个辅音声母,位于音节的后段。

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的叫韵母,普通话中韵母共有39个,其中23个由元音充当,16个由元音加鼻辅音韵尾构成。

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地掌握语音的发音特点,要想办法针对不同的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其更加直观,便于学生掌握。

(二)声调汉语声调是汉语语音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是它的独特之处。

正因为汉语声调有升降曲折的变化,外国学生学起来困难重重,而且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是整个语音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部分。

所以在声调教学中,要把易出错的声调放在后面教,先教容易接受的,循序渐进。

(三)连续变调我们平时所说的普通话,其实很多词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独念时的调值不同,最常见的变调有:三声变调,“一”、“不”的变调。

1、三声变调第三声音节在一声、二声、三声前都会变调,读三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单念或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才有可能读原调。

在非三声音节前读半三声,调值由214变为211。

两个三声音节相连,前一个三声调值由214变为35,读成二声。

多个三声音节相连要根据由三声音节构成的短语结构来判断哪个三声读半三声,哪个变为二声。

2、“一”、“不”的变调“一”原调55。

单念或在词语句子末尾时不变调,做序数词也不变调。

变调情况有两种:在四声前变调为二声,调值是35。

在非四声前变调为四声,调值为51。

“不”只有一种变调,当它出现在第四声的音节前时,声调变为二声,调值是35。

得出规律后,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列举大量例句,反复领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儿化和轻声问题研究综述
儿化与轻声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特殊音变,是现代汉语语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成为很多汉语学习者,尤其是非北方方言区学习者在语音学习中的难点。

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目的等各方面的特殊性,使儿化与轻声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

本文搜集了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与轻声问题的专门研究论文,对其进行归类整合,希望在能对今后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这一问题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
1、儿化
儿化是北京语音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李思静先生的研究考证,在汉语北方方言中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

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也吸收了北方方言中广泛存在的儿化词。

由于儿化这一现象的复杂性,究竟在普通话中吸收多少儿化词汇,吸收到什么程度,在学界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位。

李延瑞认为:“儿化韵本身所具有的区别词义、词性,表‘小’,表喜爱等特殊表达功能,也使它在普通话里不但不会轻易消失,而且有可能扩大使用面。

”无论从共时还是历时的角度来看,儿化都是现代汉语发展历程中不容分割的一部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不能完全忽视儿化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文献综述
早在1991年,钱学烈就对《汉语词汇等级大纲中的儿化词》进行了统计,指出可以通过语言规范化来人为对儿化词加以限制,让普通话能与北方方言严格区别,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降低对外汉语教学难度。

文章还指出儿化与语音、词汇、语法都有密切,建议在《语法等级大纲》相应位置作适当说明,指出其规律性,并将儿化词的口语和书面语形式统一起来。

20XX年,胡晓慧的论文《对外汉语教材中普通话“儿”化韵的规范问题》对当时流行的多本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当时的对外汉语教材在应用儿化词方面存在着随意性强、规范性差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儿化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在对外汉语教材处理儿化词原则上的看法。

徐越在20XX年发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教学的现状入手,指出了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前人关于儿化现象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将儿化与特定的词语相
结合进行词汇教学,实行控制儿化词数量的定量教学。

文章涉及了大纲、教材、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对原因的分析鞭辟入里,提出的对策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是对外汉语儿化教学问题的重要论文。

20XX年,纪正红发表了《对外汉语中的儿化教学》,对对外汉语教材中儿化的情况、产生的原因以及学界对儿化的语言性质讨论进行了总结。

该文特别重视儿化在对外汉语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应采取的对策。

20XX年,徐越再次发表论文探讨儿化教学问题。

文章《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的标音问题》认为《汉语拼音方案》中“原韵母+r”的儿化标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留学生掌握儿化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统计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了数据支持。

徐越分析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儿化不采用“原韵母+ r”标写的原因,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也应取消这种标音方法,提出了两种可互相补充的儿化标写方法,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儿化最好采用实际读音标写。

此外,还有针对特定群体进行儿化教学的专门论文。

杨刚在《云南方言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一文中在对云南地区儿化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与云南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相适应的解决方案。

这对于在不同方言区进行对外汉语儿化教学的具体问题来
说非常重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

而梁蕊则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对儿化的教学进行了研究,文章《泰国学生学汉语的儿化偏误分析》基于泰国法政大学中文专业四年级学生的习作而建成的语料库,进行儿化的偏误分析,找出偏误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也为我们提供了从学生的国别进行分类儿化教学的新思路。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轻声问题
1、轻声
根据黄伯荣、廖序东所编的《现代汉语》,“轻声”定义为汉语音中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

轻声的音变情况比较复杂,难以掌握,且学界对于那些词的轻声应归入普通话还没有定论,各色教材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也比较混乱,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

因此,外国学生在学习到这个部分时时更加容易产生混淆,加大了其掌握的难度。

但轻声又和儿化一样,属于普通话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部分轻声又有辨别词义的作用,不能取消这项教学。

不但在本体语言学的研究中应注意轻声问题,专门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轻声问题进行研究也很有必要。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轻声问题文献综述
最早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探讨轻声教学的是米青。

文章《普通话轻声教学刍议》发表于1986年,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缩小轻声词的范围,只教其中有规律的轻声词。

而钱学烈在《谈谈(试行)中的轻声词和儿化词》中同样对《汉语词汇等级大纲中》的轻声词进行了统计与研究。

指出可以通过语言规范化限制普通话中的轻声词,帮助外国学生理解。

1996年,郑秀芝发表论文《谈谈对外汉语课的轻声教学问题》,这是专门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研究轻声教学的第一篇论文。

这篇论文专门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探讨了留学生对轻声掌握不好的原因,介绍了自己在外汉语轻声教学中的实际教学方法。

这篇论文的发表启发了更多的学者进行对外汉语轻声教学的研究。

20XX年,张虹在《日本学生双音节词轻声偏误及习得分析》一文中以日本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他们在学习双音节词时产生的轻声偏误类型、偏误变化状况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化石化”等问题,分初级与中高级两类进行调查分析,立足课堂教学,思考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各项因素以提出相应对策。

20XX年,孙玉卿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应重视轻声词的注音问题》[11]一文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所收录的轻声词为例,分析了轻声词分必读轻声词和轻重两读轻声词两类,指出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时,对轻声词的注音应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处理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轻声词采用不同的注音方式,以减少必读轻声词的数量,减轻外国学生学习轻声词的难度。

20XX年,山东大学黎小力的论文《面向二语习得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轻声词研究》[12]针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对双音节轻声词的形式与意义的进行阐述,判定双音节轻声词的必读与两读的分类,选择其中全部归属于双音节轻声词的复合趋向动词,进行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指出其产生偏误的主因:对语法意义的类型及立足点的不同缺乏认识及搭配限制的不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