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中华传统文化(共39张PPT)
(专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及答案(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赏“春”题诗】一位同学拍摄了春天里的四幅画面,请你为它们各配上一句诗。
①春草图:浅草才能没马蹄②春花图:乱花渐欲迷人眼③春风图:吹面不寒杨柳风④春雨图:沾衣欲湿杏花雨【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古诗默写。
根据画面内容,选择恰当的诗句,诗句内容、意蕴和画面协调即可,填写时,不要写错别字。
【解答】①春草图,春草初生,绿油油的,可以配“浅草才能没马蹄”;②春花图,春花烂漫,让人目眩神迷,可以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配;③春风图,柳枝轻摇,春风和煦,可以用“吹面不寒杨柳风”来配;④春雨图,细雨蒙蒙,如烟似雾,可以用“沾衣欲湿杏花雨”来配。
答案:示例:①浅草才能没马蹄②乱花渐欲迷人眼③吹面不寒杨柳风④沾衣欲湿杏花雨【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
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2.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表格,按要求答题。
下面是一份“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请认真研读后回答问题。
政治历史类文学艺术类科普类体育军事类其它高中生18%47%20%9%6%初中生9%68%15%3%5%小学生2%82%10%2%4%(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你们学校要举行“读书节”,请你为你们班想几个读书活动。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内容的分析能力。
这一份表格的信息说明了年级越高学生的阅读面越广。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板块的能力,结合题目中给的提示,再结合活动主题来组织答案即可。
例如:互相交换自己的好书,阅读,开展读书报告会等。
【解答】答案:(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艺类为主,但政治历史类、体育军事类和科普类等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古诗文阅读(共28张PPT)
教你解题 把握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主旨的五种方法
(二)(2019湖南岳阳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注]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 蓟(jì)庭:地名。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答: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答:
教你解题 文言句子翻译“六字法”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 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3)“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 用现代词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换成“我”,把“尔、汝”换成 “你”。②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 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之。”勉许为办事。及礼毕,置金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
·
·
赍⑦洪州牒⑧来,而累路⑨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
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选自《尚书谈录》)
[注] ①天宝:唐玄宗时期的年号。②旅次:在旅行中暂时停留。③作:发作。④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 全练— 古诗文 阅读(共 28张PP T)
教你解题 诗歌语言赏析题的答题模式
2.答案 “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 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 相遇十分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悲伤。 解析 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断蓬”,今天还能与朋友聚在一起 同饮芬芳的菊花酒,明日就要像断根的飘蓬一般匆匆离去了。表达了诗人对和友 人相遇的珍惜,对即将离别的悲伤。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专项综合全练(三)中华传统文化(含答案解析)
6.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 )
A.仰天山B.蓝宝石C.杨家埠D.青云山
7.关于下面这副对联的上下联,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位置正确。B.结构相应。C.词性相对。D.意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
8.书法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欣赏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书法作品,下面是小茗同学对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夏至”二字,横长直短,敦厚大气。
B.楷书“大暑”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匀称端庄。
C.篆书“霜降”二字,线条婉转通畅,古朴大方。
D.草书“清明”二字,笔画繁复,飘逸潇洒。
二、其他
9.最初的汉字大多都是利用象形符号创造出来的。如:门()、休( )、明()等,就是古人日常生活在文字体系中留下的记录。请根据下列两组汉字的形符,推测一下它们分别与哪类事物有关联。
A.盛、盎,盏、盈、盟 B.酿、酌、酪、酬、醋
10.通过对色彩“青”的专题学习,老师让同学们设计一期以“青”为主题的班刊,你会选择哪幅图片插入班刊?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三、综合性学习
11.中国古代建筑,各区功能分明。请将“阁”“廊”“亭”三字分别填入相应横线处。
堂以宴,(1)______以憩,(2)______以眺,(3)______以吟。
D.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
A.梅、鹤B.竹、兰C.兰、鹿D.竹、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项综合全练(四)(含答案解析)
专项综合全练(四)国学与传统文化1.(2018浙江金华中考)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选答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白露秋分2.(2018江苏连云港中考)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3.(2018山东滨州中考改编)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
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4.(2018山西农大附中第一次月考)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二十四节气的一项是( )A.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专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及答案(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冬天是一个洁白而美丽的季节。
冬天,虽然百花凋谢,寒气逼人,却带给人一种独特的情趣。
班级开展以“冬天的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小题。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2)班内两位文学爱好者在闲暇之余歌颂了“冬之美”,请根据你的理解,仿照例句,在空白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同学甲:冬之美,在于色彩之美。
夕阳的余辉洒在枯黄的落叶上,反射出淡黄色的光泽,照得大地熠熠生辉。
同学乙:冬之美,在于意境之美。
【分析】第一题考查拟写主题语。
第二题考查仿写。
【解答】(1)为某个活动拟写主题语,可以理解为拟写宣传语。
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
可拟写为:走进冬天,领略美景。
(2)作答仿写类题目,需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的格式和语义,仿句要与例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
本题可仿写为:天地万物的枯荣如同人生的起起伏伏,枯萎中暗含着勃勃生机。
答案:(1)示例:走进冬天,领略美景。
(2)天地万物的枯荣如同人生的起起伏伏,枯萎中暗含着勃勃生机。
【点评】仿写句的类型有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仿写语句时要注意:一是仿写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与例句一致;二是所仿写的句子的内容与提示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体,语意连贯,合理顺畅。
2.班级组织了以“我为济南添色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搜集古诗词】老舍先生非常喜欢济南的冬天,对济南情有独钟。
你能分别写出两句描写冬天和描写济南的诗句吗(2)【设计导游词】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请追随老舍的足迹,设计一段导(3)【拟写宣传语】假定济南“泉水节”将于2018年10月下句开幕,请你为“泉水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词句句的积累。
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描写冬天的古诗句不难,比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不要出现错别字即可。
(专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雨是一种最普遍的自然现象。
春雨细,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
可以说,雨带给人的不仅是清凉,它还滋润着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雨的风韵雅致、奔涌气势……(1)【活动一:说雨】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农人眼中的雨是丰收而喜悦的,灾民眼中的雨是充满无助的,这就是大自然的雨一变化无穷下面请说说你眼中的雨。
(2)【活动二:赏雨】雨,因为她的多姿、她的风情使太多的文人墨客将之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
同学们平时肯定收集了很多有关雨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
【分析】本题考查综合读写。
材料主要讲述春夏秋冬四季“雨”的不同特点,同时还阐述了“雨”带给人清凉,滋润着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阐述对“雨”的认识,回忆所学关于“雨”的诗句。
【解答】(1)本题考查发表观点及表达能力。
“雨”在诗人、农人、灾民眼中各不相同,这里首先要表明自己眼中的雨的特点。
最好简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这一特点。
然后阐述自己是从哪些现象得出雨的这个特点的,注意把有关的“雨”的景象描绘出来,做到语言优美,典雅可读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积累运用。
这里要求写两句与“雨”有关的诗句,只要符合这个要求即可。
古代写雨的诗歌很多,例如:孟浩然《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等。
只要涉及“雨”这一意象即可。
答案:(1)示例:我眼中的春雨是温柔的。
一滴,两滴,三滴……从天上慢慢地落下来。
她仿佛带着一种魔法,把大地从沉睡中唤醒。
你看,小草醒了,开始披上它嫩绿的衣裳;你看,大树醒了,它那枯黄的头发又染成了绿色。
(2)示例: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③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点评】第一小题,注意训练自己的语言描述能力,平日有意识地进行有关优美语句的积累。
(专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1)【摄影•春天】张开臂膀迎接春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春天,用相机留下春天的影像。
张萧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了一张春天的照片,请你帮他写一段文字来描述如图照片内容。
(40字左右)(2)【励志•春天】面对这大好春光,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自己说几句鼓励的话吧,让自己的人生有目标,让这个春天更加美丽生动。
【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画,然后从两个方面来作答,一是图画的内容,二是图画的意义。
这幅图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色,展现了春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2)本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题目,联系生活实际,从珍惜时间角度进行鼓励,合理即可。
【解答】答案:(1)示例:那迎着乍暖还寒天气开放的一树树桃花宣告着春天来临的消息。
那簇在一起的密密匝匝的花,用自己的笑靥迎接春天,展现了春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2)示例:“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
我要在这大好春光中,奋勇拼搏,扬帆远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读写题目,所选题目都是常见题型,也是考试中的常考题型。
学生在作答时,只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题目中的要求,即可作答。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国语言博大精深。
请参加“走进对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介绍对联。
下面是王智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根据资料,写一段介绍对联的文字,不少于50字。
资料:①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②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③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④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第三、四声),下联尾字平声(第一、二声)。
(2)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把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
①红莲开并蒂彩凤喜双飞②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③百草回春争鹤寿千方着意续松年④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分析概括能力。
【专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2020春晚开场舞《春潮颂》“五彩缤纷人欢腾,扭起秧歌迎新春”拉开了新年的序曲;一声春雷,唤醒了万物:草儿绿了,杏花开了,燕子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1)【春之别称】人们对春天的称呼特别多,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两个。
(2)【春之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段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3)【春之诗词】在学校组织的校园诗词大会上,命题老师出示了两幅图片,请你为其配上恰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
(4)【春之赞歌】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野花:“(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仿照该句的句式描写一种春天的事物。
【分析】(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
古人对于春的称呼有很多,比如三春、芳春、阳春等。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语言表达。
第一问:要在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明确哪一个节气是传统节日,得出答案为“清明”。
第二问:结合自己对清明节的认识,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诗词积累。
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的景物、意境选配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如图一,墙里的一棵杏花树伸出了墙外,可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配图;图二中有柳树、鸟儿,还有排成一行飞行的鸟,可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配图。
(4)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要注意根据例句的特点,使所造句符合以下要求: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
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鼓励创新。
这是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野花的美丽。
注意采用拟人的修辞,展开联想即可。
【解答】答案:(1)示例:三春、九春、芳春、阳春。
(2)清明;人们通过踏青、扫墓之类的活动祭祀祖先和英烈等,表达怀念、感恩之情。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人教版部编版 中华传统文化之——对联 名师教学课件PPT
3、平仄相对,仄 起平收
上联的末字读仄声, 下联的末字读平声。
4、内容相关 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内容互相 照应,紧密联系。
2021/10/16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6
为了拟好一幅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将下列3个短语(蓝色字)组成下联。
未来宏图 两盘糕点 畅谈
上联:一杯 清茶 诉说 过往悲苦
2021/10/16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
对联含义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对子, 是写在纸、布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 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 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 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至今 已有1000多年历史。
常见的对联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
能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字词性一 样,即“实对实,虚对虚”。也就 是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 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
词,副词对副词等。
2021/10/16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5
对联特点
海日 / 生 / 残夜,
仄仄 平
平仄
江春 / 入 / 旧年。
平 平 仄 仄平
上下联之间内部要平仄交替,不能一 句话全是平声或者仄声;上下联互相
元日 (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021/10/16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
对联来历(故事)
相传神人神荼、郁垒专门捕捉品行恶劣的鬼魂,然后用芒苇做 成绳子把它们捆起来,送去喂虎。因此天下的鬼都畏惧他们。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啊,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 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 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 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D 松、竹、梅经冬不衰,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因其寒冬腊月仍 能常青,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正是因为它们面对风霜雨雪而无惧,历经数九 寒冬而不凋的这种蕴含于内的顽强力量、外化于形的坚韧气质,千百年来始终激 励着中华民族不畏风雨,不屈不挠,砥砺前行。
5.(2019湖北宜昌中考)最初的汉字大多都是利用象形符号创造出来的。如:门
答案 (1)C (2)B (3)A 解析 为三个地方选相应的对联,要注意抓住地点与对联中的关键词,据此选择。 (1)“戏台”上演绎的一般是英雄人物或爱情故事,故选C。(2)“刘基”是明朝开 国元勋,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由“开国文臣第一”可知,“文成刘基庙” 应选B。(3)由“满目河山”“舟”等可知,“江心屿文天祥祠”对应的对联为A。
答案 C 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3.(2020湖南长沙开福一中期末)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二生肖中排名最后的属相为猪,排名最前的属相为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李美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中秋节是中国的民俗,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为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 日。 D.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
)
A.仰天山 B.蓝宝石 C.杨家埠 D.青云山
答案 D 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可知,“白浪河”与“青云山”对应最恰当。
9.(2019浙江温州中考)寻找“最美”对联。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 对联。 (1)永嘉上塘殿戏台( ) (2)文成刘基庙 ( ) (3)江心屿文天祥祠 ( )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 还虚。
初中同步(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
专项综合全练(三)
专项综合全练(三)
中华传统文化 教你解题: 国学与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很广,可谓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主要包括古代经典作品、名 人贤士、重大变革、古代制度、气候节令、年龄别称、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以 选择题、填空题居多,有时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出现,有时与文学文化常识联合出题。 因为国学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且涉及广泛,所以平时要加强积累。另外,要积 极参加班级、学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
答案 B “贵姓”属于敬辞,“家父”属于谦辞。
2.(2020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 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 种方式,如诸葛亮的《诫子书》。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 学》《中庸》《庄子》合称“四书”。 D.“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知命” 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10.(2019江苏南京中考)关于下面这副对联的上下联,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位置正确。 C.词性相对。
B.结构相应。 D.意义相关。
答案 D 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衔接;词性相对,位置相 同;仄起平收,音韵和谐。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来判断对联粘贴的位置:末 字是仄声的是上联,末字是平声的为下联,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此题中的 “迎”为平声,“岁”为仄声,所以末字为“岁”的应贴在右侧,末字为“迎”的应 贴在左侧。依据对联“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的特点来判断该对联中“万盏”和 “银花”词性不相对。“辞旧岁”和“新春迎”词性既不相对,结构也不相同,一 个是动宾短语,一个是主谓短语。故A、B、C三项的分析皆错,应选D。
6.(2019浙江绍兴中考)周末,小颂让小风帮忙写一篇文章,小风拒绝了,他说自己不 想成为 ( ) A.秋风客 B.老生儿 C.捉刀最末生的儿女。C.捉刀人:指 代别人写文章的人。D.墙头草:比喻善于随情势而改变立场的人。
7.(2019浙江绍兴中考)中国古代建筑,各区功能分明。请将“阁”“廊”“亭”三 字分别填入相应横线处。 堂以宴,(1) 以憩,(2) 以眺,(3) 以吟。
答案 (1)亭 (2)阁 (3)廊
解析 阁:风景区或庭院里的一种建筑物,多建在高处,可以凭高远望。廊:屋檐下 的过道或独立的有顶的过道,可以在此读书、吟咏。亭: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 息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
8.(2019山东潍坊中考)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
( )、休( )、明( )等,就是古人日常生活在文字体系中留下的记录。请根据下列
两组汉字的形符,推测一下它们分别与哪类事物有关联。
A.盛、盎、盏、盈、盟
B.酿、酌、酪、酬、醋
答:
答案 A组与器皿、容器有关联。B组与酒有关联。
解析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 字的相同或相近的发音。A组中的五个字,形旁都是“皿”,这些字与碗碟杯盘一 类的用具有关。B组的五个字,形旁都是“酉”,与“酒”有关。
答案 D A.排名最前的属相为鼠。B.应将“令堂”改为“令尊”。C.为纪念伟 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是端午节。
4.(2019浙江金华中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国古民居的 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 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 ) A.梅、鹤 B.竹、兰 C.兰、鹿 D.竹、梅
1.(2020独家原创试题)下列传统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大多以“右”为 尊。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别。“鄙人”“寒舍”“贵姓”属于谦辞,“惠顾”“赐 教”“家父”属于敬辞。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 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D.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为“襁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