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整治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怀市茅坝镇黎民村村庄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1

一、规划原则 1

二、规划依据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期限 2

第二章村域规划 2

第一节村域现状概况 2

一、区位条件 2

二、土地利用 2

三、道路交通 3

四、社会经济条件 3

第二节村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3

一、村域社会经济现状分析 3

二、黎民村发展战略及目标 3

第三节村域规划 4

一、村域职能定位 4

二、村域空间结构规划 4

三、村域经济发展构想 4

四、村域人口预测 5

五、总体规划布局 5

六、村域基础设施规划 5

七、分期建设 6

第三章村庄整治规划 6

第一节规划目标与定位 6

一、规划目标 6

二、规划定位 7

第二节村庄现状概况 7

一、黎民村大街上组村庄基本情况 7

二、黎民村大街上组村庄现状分析 7

三、村容村貌现状 8

四、村民意愿 8

第三节村庄整治规划 8

一、功能布局及发展规模 8

二、农村房屋建设整治规划 9

第四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0

一、竖向及道路规划 10

二、电力规划 10

三、电信规划 10

四、给水规划 10

五、排水规划 11

六、沼气规划 11

七、公共设施建设规划 11

八、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11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12 一、环卫设施 12

二、综合防灾 12

三、建设措施 12

第六节景观及绿化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乡土特色规划 13

三、景观规划 13

四、绿化规划 14

第七节整治指标与整治主要项目 14

第八节整治实施计划与投资估算 15

第九节整治规划实施的建议与措施 16

前言

2001年遵义余庆县开展“四在农家” 创建活动,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基本内容,是当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载体。这种创建活动一推出来,立即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并很快在遵义市各县市推广开来。

2004年,贵州省委提出推广“四在农家”创建经验。全省9个地(州、市)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贵州农村精神面貌的整体改变。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了“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且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遵义“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就是一种建设新农村的有益探索,它使得各级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有了抓手,使得农民群众对建设新农村有了热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解决“三农”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而村庄整治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前提条件。村庄整治规划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是在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各部门的支持下,通过社会多方投入和农民自愿参与,投资投劳,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创造条件。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全力推进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新时期的村庄整治工作,搞好村庄整治规划建设,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切实推进茅坝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原则

(一)政策性原则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二)环境协调原则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改善该地区整体环境,实现新的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的建设目标,让农民享受基本上和城市相当的基础设施服务,消除当前农村社区存在的各种隐患。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要从整体考虑,进行强制性控制。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不搞重复建设,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节约资源原则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合理保护和利用本地资源,村庄建设充分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因地制宜,确定黎民村的发展目标与战略,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四)可持续生态原则

重点针对该村道路、绿化、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和改造,创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生态型村庄。坚持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变废为宝的各项措施,在规划中体现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五)村民参与的原则

广泛调动农民参与和实行自主是村庄建设的基础,尊重农民意愿,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六)近、远期结合的原则

坚持“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近、远期规划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超前。提高近期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完整性,增强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建设的连贯性,通过统一规划、综合改造、配套建设、滚动实施。

(七)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充分保留合理的现状路网布局,避免一味追求道路的取宽取直,在拆迁量不大的条件下调整局部路段。避免大拆大建,保护文化遗产。在各项建设中,尽量就地取材,既节省运输费用,又体现地方特色。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5、《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

6、《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村[2000]36号)

7、《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8、《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