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最新版
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第一篇: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
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现制定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如下: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1、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2、血管的选择首先,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其次,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
小儿、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尽量使用留置针,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4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高渗液如20%的甘露醇、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剂及缩血管药物等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引起静脉炎,缩短留置时间,在输入这些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同时应在输液过程的中间输入,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4、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输液前告诉病人药物外渗后导致的后果,输上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勿动输液的肢体,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5、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6、做好患者的宣教交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得当。 1级:皮肤苍白,水肿小于,伴有(无)疼痛
同时引起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前列素E,静脉壁通透性增强,静脉中膜层出现血细胞浸润的炎症性改变,释放组胺,使静 脉收缩、并硬而引起静脉炎。
根据液体渗透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危险性可分为:
查看患者不到位,发现药物外渗 渗透压<240-340mosm/L为等渗溶液,如:0.
患者因素 药物因素 护士因素
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老化,会出现 血管壁硬化,弹性差,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 加等自然的生理现象
疾病因素:由于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 心病等慢性老年疾病,影响机体代谢及恢复。
个体因素: ①患者无沟通能力,四肢活动受 限,感觉障碍,不利于及时发现输液外渗。 ②长期鼻饲导致营养不良,周围循环差。
药物名称
TPN 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渗透压mosm/L 1400 1098 1190 2526
美国INS药物渗出分级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苍白,水肿小于,伴有(无)疼
痛 2级:皮肤苍白,水肿在,皮肤发凉,伴有
(无)疼痛 3级:皮肤苍白,半透明状,水肿大于
15cm,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 伴麻木感; 4级:皮肤苍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 渗出,皮肤变色,瘀斑,或肿胀,水肿大 于15cm,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 中度-重度疼痛
多巴酚丁胺 2.5
氯化钾 4.0-8.0 氟康唑
4.8
多巴胺 2.5-4.5 更昔洛韦 11.0 头孢曲松钠 4.5-6.5
万古霉素 2.5-4.5 头孢哌酮 3.0-5.5 吗啡 2.5-6.0
渗透压<240mosm/L为低渗溶液,如: 0.45%Nacl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注射化疗药物时,药物发生外渗现象,进入
周围组织或血管外的空间,导致药物浪费或引起局部反应。
为预防和
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可遵循以下团体标准:
1. 外渗预防:
- 注射前检查:在注射前仔细检查药物包装,确保无损坏或泄漏。
- 注射技巧:使用针头尺寸适当的注射器,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皮肤准备:彻底清洁注射部位,消毒后干燥。
- 缓慢注射:慢速注射药物,以减少压力和药物喷射的可能性。
- 定期更换注射器:避免使用老化的注射器,以减少泄漏的可能性。
2. 外渗处理:
- 停止注射: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射药物。
- 保持镇静:对患者保持冷静和镇定,避免过度恐慌。
- 移动患者: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和部位,相应移动患者的身体部位,使药物流出的部位最低点,避免药物扩散至更大范围。
- 抗毒性处理:根据药物的毒性,进行相应的抗毒性处理,如洗涤、冷敷、促进排除等。
- 调查报告:及时向医生报告外渗情况,并记录详细的病历信息。
3. 监测与随访:
-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局部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和病情变化。
- 随访: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要
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和治疗效果。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依照中医祛瘀活血消肿方法制成的中药制剂,对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淤血、疼痛疗效好。如:烫伤膏外涂肿胀部位治疗输液外渗效果好。
中西药制剂
可用红外线照射10min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用浸有庆大霉素8万U、654-2 10mg的纱布敷于外渗处,在用紫外线照射20min左右2~3次/d,可达到预防感染、抗炎收敛,促进微循环的效果。
局部封闭
药液外渗后使用马铃薯切片外敷时间越早,红肿消退越快,从而越早减少患者的不适。在取材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优质马铃薯,无变质生芽或变绿,防止因吸收大量变质马铃薯所含龙葵素而中毒。
使用马铃薯切片外敷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处理
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 654-2热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注意: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10%氯化钠外渗处理
局部封闭
高浓度氯化钠外渗,由于局部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及软组织充血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故选用封闭液时选择无菌注射用水+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可以改变局部血液循环, 起到镇痛、 抗感染作用, 具有操作简单、症状减轻快、 恢复快等特点, 能消除无菌性炎性渗出。
下列情况应考虑外渗
病人主诉注射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注射部位有肿胀静脉推注时有阻力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护士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是否出现局部隆起、输液不通畅。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患者有无胀痛感。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
立即停止输注,保留注射针头,用5 ml 注 射器 连接穿刺针,尽可能回抽渗出的药液。注射部位 环形局部封闭: 取适当的解毒剂 ,如无解毒剂, 可用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1%普鲁卡因 或2%利多卡因5-10ml作环形封闭。建议局部封 闭每8小时1次,持续2-3天,一般化疗药物局部 封闭1次
1
相关定义 及因素
2
药物外渗 临床表现
3
药物外渗 的处理
4
药物外渗 的预防
Part.1
相关定义及因素
相关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因管理疏忽造成的腐 蚀性药物或溶液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渗出: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因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 蚀性药物或溶液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各种药物外渗处理方式
冷敷的机理主要使血管收缩,使某些 药物局部灭活,使损伤部位局限,组 织细胞代谢率下降,以达到减小渗漏 范围的目的
冷敷
局部 封闭
消毒局部皮肤后距离外渗范围外缘2.53cm处用6-7号针头以15—20°行环形 封闭,进针长度以针尖在红肿正中处, 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每次注射前 抽回血,最后覆盖无菌纱块。根据情况 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
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 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Part.3
药物外渗的处理
不同外渗程度及表现的护理对策
局部湿热敷,或用95%的酒 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 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局部 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 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 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 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 会很快消失
立即停止输液;在拔除针头前,先从静脉导管抽吸 外渗药液;沿皮下注射静脉外渗的4个方向及穿刺 点5个地方,每次注射1mg/1ml酚妥拉明溶液0.2毫 升;再用1mg/1ml酚妥拉明溶液冷敷外渗处,24 小时后热敷;抬高患肢观察记录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药物外渗的预防
注意药物浓度: 对于浓度高和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肿瘤患 者的化疗药物。首先应静脉滴入等渗盐水,观察 5~10min,确定静脉滴注通畅,无外渗后方可输 注药物,结束时再给予等渗盐水滴入,以缩短药 物在周围血管中停留的时间,降低对血管的刺激。 对于刺激性大的药物,其给药浓度必须按医嘱稀 释和摇匀,不可在输液中直接在瓶口刺入针头给 药,避免近针头处的药物浓度较高刺激血管,一 旦渗出血管将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结语
药物外渗为常见的多发的并发症,往往 不会引起广泛重视。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因 该类问题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 响疗效,同时也使医患之间增加了很多矛 盾。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基础 做起,首先掌握精湛的穿刺技术。其次认 真正确掌握预防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 现、早救治。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药物外渗的预防
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 输液前告诉病人药物外渗透后导致的后 果,输上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勿动静脉肢 体,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肿胀等不 良反应时及时报告。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 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 注射部位,床头交接班。对于神志不清、 烦躁、不配合者最好使用留置针,必要时 可用夹板固定及保护性约束。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药物外渗的预防
提高穿刺成功率: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静脉穿刺的成 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是避开关节、 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尽量使用 留置针,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 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有家属陪伴的教 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 免多次反复穿刺。
药物外渗防治方案
药物外渗防治方案
概述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在体外或者体内超出预期范围的扩散或漏出。
这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为了预防和控制药物
外渗,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1. 严格控制药物贮存环境,避免高温、潮湿等条件。
药物应存
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2. 检查药物包装是否完好,如有破损或变形应立即更换。
药物
包装完好可以有效防止药物外渗。
3. 使用药物时,注意按照正确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过量使用
药物可能导致药物外渗。
4. 使用专业医疗器械和仪器进行药物的静脉注射、输液等操作,避免人为误操作导致药物外渗。
监测和处理
1. 定期监测药物外渗情况,包括观察药物包装是否渗漏、检查
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等。
2.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及时通知医疗专业人员。
3. 对于药物外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抗过敏药物等。
结论
药物外渗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都会产生影响。
通过严格的预防措施和监测处理,我们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药物外渗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 药物外渗的预防1.1 静脉的评估及选择:应有计划的合理使用静脉,对于长期输液者,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常选择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回流通畅,管腔较大,便于穿刺和观察的血管,当输注高浓度的药物或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粗而直的血管穿刺,并交替使用静脉,切忌连续多次使用同一条血管,以保证其得以修复。
1.2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对于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患者可选用头皮针进行输液,局部肢体用夹板固定,加以观察。
1.3 注意药物浓度:对于浓度高和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输注前应先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观察5-10min,确定静脉滴注通畅,无外渗后方可输注药物。
1.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多巡视病房,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应及时处理,尽量减少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1.5 做好患者的宣教:输液前及时告知患者药物外渗后导致的后果,嘱咐患者输液侧肢体尽量减少活动,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的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1.6 正确拔针和按压:输液完毕,关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头拔出血管壁后再按压,用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针眼,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时间为3-5min,有凝血机制障碍者要延长按压时间,切忌揉搓按压部位,减少局部淤血。
正确拔针和按压可避免损伤血管,防止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2 药物外渗的处理2.1 冷敷和热敷:根据药物的特性进行冷敷和热敷,冷敷可以抑制局部组织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疼痛,须在24小时内进行。
热敷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运,减轻水肿,有利于组织的恢复,一般于24小时后采取热敷。
2.2 局部封闭:使用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4ml沿外渗部边缘做局部封闭。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最新版)
葡萄 糖酸
钙
氯化 钾注 射液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 高渗药物:(20%甘露醇、造影剂、50%GS葡萄糖、脂肪乳) • 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或黑色
造影剂外渗
甘露醇外渗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 化疗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卡氮芥、氮烯、环磷酰胺、氟尿 嘧啶、顺铂等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 约8-10h变性坏死
去甲 肾上 腺素
多巴 胺外
渗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 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等) •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 变性坏死。
一般药物外渗处理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用50% 硫酸镁或95%酒精湿敷,也可以用新鲜的马铃薯切成薄片贴敷外渗部位。如局部肿胀 明显,可抬高患肢
血管收缩药物处理 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
心肌收缩力强,外周血管收缩药,兴奋a受体
禁止冷敷
➢ 酚妥拉明早期应用:
药物外渗的分级、分期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 大处直径<2.5cm,皮肤发凉,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0级:无症状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 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 >15cm,皮肤发凉,轻到 中度程度的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 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15cm,皮肤发凉,伴有 或不伴有疼痛
临分 级
床
4级:含第三阶段,最小 处直径>15cm皮肤紧绷, 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 皮肤变色,有瘀伤、肿 胀,循环障碍,中度到 重度程度疼痛,任何容 量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 蚀性药物的液体渗出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与穿刺技术不熟 练,体位不当, 输液速度过快, 时间过长,各种 穿刺的损伤是导 致血管外漏的直 接原因,如针尖 刺破血管或针尖 斜面未完全进入 血管腔,针尖固 定不牢,病人不 合作而刺破血管, 针尖滑脱血管。
与输液局 部血管的 舒缩状态、 静脉管壁 是否发生 痉挛,通 透性是否 增加有关。
药液外渗的防护
1.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射. 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 使周围血管痉挛解除,改善微循环。 2.外渗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释液(生理盐水50ml加酚妥拉明40mg) 湿敷或25%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 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侵 袭,甚至发生局部感染,且水肿组织的再生能力和修复功能减弱, 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因此液体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患者
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Company Logo
熟悉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的次数,减少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 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主要内容
1
概
念
2
常见刺激性药物的分类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原因
3
4
Company Logo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预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对症处理
概念
药液渗出和外渗后的处理原则
药液渗出和外渗后的处理原则1. 药液渗出和外渗的概述说到药液渗出和外渗,很多人可能会想:“这到底是什么鬼?”其实简单来说,药液渗出就是药物在静脉注射过程中,不小心跑到血管外的情况。
外渗就更简单了,就是药物意外“走了岔路”,流到了不该去的地方。
这样一来,患者不仅会感到不适,甚至可能影响疗效,搞得医生和护士也要忙得不可开交。
谁都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遇到这些麻烦时,该怎么处理。
1.1 及时发现问题首先,发现问题是关键。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察言观色。
如果病人感觉到注射部位不对劲,像是疼痛、肿胀,甚至是皮肤发红,那就得马上留意了。
这时,护士可不能像无头苍蝇似的乱转,而是要冷静下来,仔细检查一下。
及时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处理,不至于让情况恶化。
真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越早发现,越能减少后续的麻烦。
1.2 处理步骤一旦确认了渗出或外渗的发生,接下来就得动手处理了。
这可不是随便抓抓就行的事,得有一套流程。
首先,应该停止药物的注射,千万别继续加剧“伤情”。
然后,仔细观察注射部位,看看肿胀程度如何,疼痛感有没有加重。
这里有个小窍门,如果用手轻轻按压,看看有没有水肿,能帮你判断情况严重与否。
2. 具体处理措施2.1 评估情况这时候,评估情况可不能马虎。
根据渗出程度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得有所不同。
如果只是轻微的肿胀,通常可以通过冷敷来缓解。
这就像小时候摔了跤,冰敷一下,立马舒服多了。
不过,冷敷的时间也别太久,一般15到20分钟就差不多了,别让皮肤受冻了。
2.2 药物处理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可能就得考虑使用药物来消炎了。
比如,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抗生素或者消炎药。
这里得注意,千万别自己随便用药,那可是“自作自受”。
这时候,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毕竟他们是专业人士,能给出最靠谱的方案。
3. 预防措施3.1 技术要到位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想:那下次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首先,技术要到位,注射时要仔细,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及应急预案
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及应急预案
二、药物外渗的预防
1、血管的选择 1 护士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2 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避免在一根血管上反复穿刺; 3使用高危药物时,尽量选择前臂及较粗大的静脉穿刺,避免选用腕部掌侧、手(足)背等处,这些部位有细小的 肌腱韧带,一旦发生药物外渗造成损伤,将难以处理。尽量不使用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造 成药物滞留,损伤血管内皮; 4乳癌病人禁止在患侧上肢输入化疗药物,因乳癌病人腋窝淋巴结清扫,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血液淤滞易 造成渗漏; 5 避免有动静脉瘘的肢体; 6 有上腔静脉阻塞的病人,避免使用上肢静脉输入; 7 对于血管条件差或输入高危药物的病人,可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可有效防止药物外渗。
第 3 页 共 12 页
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及应急预案
二、药物外渗的预防
2、输入化疗药物建立静脉通道时,应先用生理盐水加压快速冲入,针尖处无软硬度变化、静脉回血通畅无外渗表 现后再接含有化疗药物的输液袋或注射器,妥善固定。 3、有无肿胀、有无回血使用高危药物时,注药过程中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静脉推注给药时,每注射 3~4mL应回 抽一次,以检查有无回血。 4、病人宣教 1 叮嘱病人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外渗。 2询问输注药物时病人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 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 3护士操作时应让病人身着宽松外衣,告诉病人在输注药物时,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 液外渗。 5、护士每班须对输注高危药物病人的治疗情况作详细记录,并床边交班。护士长必须加强检查。
(一)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 (二)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三)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是否为强碱性药物、高渗液体、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 巴胺、垂体后叶素等)、阳离子药物(钙剂)、化疗药物等。 (四)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 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五)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药物外渗/渗出预防及处理一、药物渗出/外渗:在日常输液工作中很常见,常继发于静脉炎或感染,同时又可与后两者相互作用。
1.渗出:指由于非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表现为肿胀疼痛等。
渗出液体不具有腐蚀性或细胞毒性,很少造成组织坏死或溃烂,渗出液也可逐步吸收,组织肿胀疼痛等症状可逐渐缓解。
2.外渗:指由于腐蚀性药物或液体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因外渗药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细胞毒性,可能造成皮肤、脂肪甚至肌肉坏死,甚至需要手术清创或植皮。
3.腐蚀性药物:是指PH<5、PH>9、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或发泡性药物统称为腐蚀性药物。
其外渗到血管外,对皮下组织造成损害,出现皮肤和皮下组织变性、水泡、发黑及组织坏死等。
常见的腐蚀性药物有抗肿瘤药物、缩血管药物、造影剂、高渗透压电解质等。
4.PH:正常血液PH为7.35-7.45,PH<7为酸性,PH<5强酸性,PH=7.0为中性,PH>7为碱性,PH>9强碱性。
液体PH在6-8时对静脉影响较小,PH超过此范围的药物均可损伤静脉内膜上皮细胞,引起化学性的静脉炎。
5.药物或液体渗透压:高度危险:>600mmol/L,中度危险:400-600mmol/L,低度危险:<400mmol/L;渗透压>600mmol/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的静脉炎。
6.渗出/外渗的危险因素:1)物理因素:指静脉穿刺及导管留置过程中对静脉壁造成的破坏或继发于机械性静脉炎。
2)生理因素:指静脉穿刺及留置导管之前就存在病变或之后突发血管急性情况,破坏了静脉壁的完整性,也可继发于血栓性静脉炎及导管相关感染。
3)药理因素:是最常见的因素,药物性质具有决定性作用。
4)疾病因素:在整个外渗发生因素中占8.54%,如糖尿病,肿瘤患者。
5)年龄因素:婴幼儿和老年人因自身的生理因素和自理能力低下导致渗出和外渗增加。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影响因素分析
药物因素
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 刺激性等特性可能影响血管通透
性,增加外渗风险。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血管条件、疾病状态 、合作程度等可能影响静脉注射的 安全性和舒适性,增加外渗风险。
护理因素
护理人员的注射技术、血管选择、 固定方法、巡视观察等可能影响静 脉注射的质量和效果,与外渗发生 密切相关。
药物止痛
根据疼痛程度,遵医嘱使 用合适的止痛药物,如非 处方药、处方药等。
非药物止痛
采用物理疗法、心理疗法 等非药物止痛方法,减轻 患者的疼痛感。
皮肤护理和伤口清洁
皮肤保护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 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用 品,以防皮肤受损。
伤口清洁
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清洗伤 口,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 膏等药物,预防感染。
药物外渗发生率监测
01
统计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降低发生
率。
患者满意度调查
02
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在药物注射过程中的服
务质量和患者体验,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03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鼓励医护人员积极上报药物外渗等不
良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THANKS FOR WATCHING
02
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血管通道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避免选择关节、硬结、瘢痕、炎症等部位的血管,优先选择 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因为下肢静脉容易发生血栓性静脉 炎。
了解血管情况
在选择血管通道前,应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 括血管的弹性、充盈度、走向等,以便选择最合适的血管通 道。
提化、狭窄等会导 致血流不畅,增加药物外渗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
其他因素
操作因素
血管因素
药物因素
精品课件
❖ 1、药物的因素:药物的PH值、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 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
❖ 2、血管的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 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 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
❖ 2、穿刺成功前尽量应用等渗溶液,如5%葡萄糖行穿刺, 待穿刺成功固定好后,再输入刺激性药液。输液结束时 先静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0 ml 再拔针,以减 少药物在局部滞留时间。
❖ 3、拔针时要完全关闭输液器开关,拔出针头后不要只按 压皮肤穿刺点,而一定要按压到血管穿刺点以免药液沿 血管壁针道外渗到皮下。
❖ 4.予冰敷或33%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 ❖ 5.避免局部按压。 ❖ 6.抬高患肢,密切观察及随访
精品课件
化疗药物外渗后处理
❖ 水疱的处理:对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 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 收;对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半针 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吸使皮肤贴附,避免破坏表皮的完 整性。
❖ 2、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 3、用0.25%~0.5%普鲁卡因或者0.1%利多卡因封闭疗法,
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 障碍,这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 4、局部湿敷香丹(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有活 血化瘀药,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环、强心、耐缺 氧、镇静、抗炎、抑菌等作用。因此,局部湿敷香丹注射 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 ❖ 5、用25%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 ❖ 6、TDP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液、活血化 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目的。
精品课件
常用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 1、蒽环类抗生素:最佳方法是冰敷或冷 敷。冰敷时间通常在最初72小时之内, 每天冰敷4次,每次30分钟。解毒剂可考 虑选用二甲亚砜(DMSO)局部外用,每6小 时1次,共2周或依情况而定。
❖ 2、丝裂霉素:丝裂霉素可用维生素B6局 部封闭
精品课件
常用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 1输液局部表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精品课件
常见临床表现
❖ 2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成硬结,严重者可出现 疱疹、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或大斑块,斑块或 溃疡下方常可见广泛组织坏死
精品课件
常见临床表现
❖ 3溃疡、斑块最终出现坚硬的黑色焦痂,焦痂外周 红斑肿胀
精品课件
常见临床表现
❖ 4由于皮下组织受累,可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受累部位灼痛
精品课件
化疗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Ⅰ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早期局部肿 胀红斑、持 续刺痛。
Ⅱ期 静脉炎性反应期
Ⅲ期 组织坏死期
渗漏后2~3天沿静 脉走向条索状肿胀、 发红,引流淋巴结 肿大、疼痛,可出
现发热。
浅层组织坏死,溃 疡形成累及皮下肌 层,甚至深部组织
结构受累。
精品课件
下列情况应考虑外渗
❖ 病人主诉注射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 ❖ 注射部位有肿胀 ❖ 静脉推注时有阻力 ❖ 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 外科的处理:一旦病人发生外渗,保守疗法失效,溃疡形 成,用生理盐水洗净无菌纱布浸透庆大霉素或用4%~6%碘 仿溶液浸泡的无菌纱布(医用黄纱布)敷于创面,严格无 菌操作。严重的经久不愈的溃疡需请整形外科会诊处理。
❖ 其他措施:发生外渗所致静脉炎的患肢应抬高并禁止静脉 注射,患处勿受压。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经常按摩四 肢末梢血管。
❖ 3、操作因素:由于穿刺不当、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 刺、针头固定不牢,使药液漏出至血管外或拔针后按压针 眼不准确。
❖ 4、其它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血 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
精品课件
药物外渗的分期
Ⅰ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Ⅱ期
静脉炎性反应期Ⅲ期组织坏死期Fra bibliotek精品课件
常见临床表现
精品课件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 3.预期可能有联合输液时,应考虑使 用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插管的中心 静脉导管或皮下埋藏式导管输注系统。 如果患者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应在护 理记录中说明,加强输液观察。
❖ 4.化疗给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 行或指导,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静脉 情况,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是否有疼 痛和烧灼感。对于语言沟通障碍、老 年或意识欠清的患者要给予重点关注。
外科处理
❖ 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 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 治疗。具体的手术时间、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核磁 共振检查及荧光素注射加紫外线照射法可以帮助判断外渗
范围,用于确定手术范围。
精品课件
钙剂外渗的处理
❖ 1、一旦发现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用5ml注射器连接 输液针头,抽吸输液针头及细管内未进入皮下的药液。
精品课件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
❖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
输注药液,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 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 左右。
精品课件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
❖ 常规用NS20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 部位0.5-1cm处进行局部封闭。有特效解毒剂、拮抗剂的 应用解毒剂、拮抗剂进行封闭。
精品课件
非化疗药物外渗预防
❖ 4、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条通路输注刺激性药物。 ❖ 5、输注刺激性药物应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 ❖ 6、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应选用上肢静脉,因为上肢静
脉管径粗,走行直,且远离关节部位,回流通畅,弹性好 易固定又便于观察。下肢静脉不宜作为注射刺激性药物的 静脉通道。 ❖ 7、合理把握用药剂量与浓度,浓度过高时会提高引发静 脉炎和外渗的发生率 ❖ 8、强化护理责任加强护患沟通 严格床前交接班制度, 一旦发现有外渗倾向,应立即停止输液。
❖ 若无上述解毒剂可用2%利多卡因2ml加生理盐水5~10ml 或用50~100mg氢化可的松于患处注射局部封闭。
精品课件
非化疗药物外渗
❖ 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钾、10%氯化钠等 ❖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上血管活性药物发生外渗造成不
良后果的多为血管收缩剂,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 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 654-2热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 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 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
❖ 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 注意: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 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精品课件
10%氯化钠外渗处理
❖ 1、局部封闭。高浓度氯化钠外渗,由于局部的无菌性炎 性反应及软组织充血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故选用封闭 液时选择无菌注射用水+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可以 改变局部血液循环, 起到镇痛、 抗感染作用, 具有操作 简单、症状减轻快、 恢复快等特点, 能消除无菌性炎性 渗出。
精品课件
氯化钾外渗处理
❖ 1、早期处理:发现外渗时根据药物特性及局部组织反应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回抽残留药物,更换 输注部位,抬高患肢、制动。
❖ 2、局部封闭:常用0.5%利多卡因 + 地塞米松针5mg 或 1% 普鲁卡因皮下环形注射,可减少药物与组织细胞结合 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轻疼痛。也可以应用静脉应用硫酸 镁。从而有效地预防静脉反应和疼痛。
❖ 7.在用药前,做好详细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理解配合。
精品课件
化疗药物外渗后处理
❖ 1.基本处理原则:如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 或者患者主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 也立即停止输液。
❖ 2.用注射器连接原头皮针将药液回抽,以减少化疗药 的渗出量。
❖ 3.在原针头静脉推注NS 5ml+地塞米松5mg后拔掉针头, 或用0.1%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 3、柔红霉素:若漏出血管外,可以在局部注射50~100mg 氢化可的松或注射8.4%碳酸氢钠5ml局部封闭,减少药物 与DNA结合,同时给予冷敷局部降温,减轻炎症反应。使用 循环冰水的冰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冰 敷15~20分钟。
❖ 4、氮芥:首选硫代硫酸钠,可与氮芥发生化学性中和反应。 可应用10%硫代硫酸钠4ML加入注射用水6ML浸润注射于外渗 部位,同时局部冰敷6~12小时。
精品课件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 5.注射化疗药物前,应检查是否有回血,如果发现外渗 明显,应及时另选注射部位,避免使用同一静脉远端。如 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发疱性药物;如果两种 均为发疱性,应先注入稀释量最少的一种,两次给药之间 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冲洗管道。
❖ 6.输入化疗药物后,应该用0.9%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道 后再拔针(除奥沙利铂外,奥沙利铂输入前后必须要用5% 葡萄糖冲洗静脉管道)。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院静疗组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
精品课件
❖定义 ❖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 ❖药物外渗的分期 ❖临 床 表 现 ❖药物外渗的分类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精品课件
定义
❖ 渗出: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 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 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 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精品课件
常用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 5、阿霉素外渗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mg或地塞米松5mg, 冰敷至少60分钟,抬高患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