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4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4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频考点4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4·北京人大附中模拟]气候改变会引起垂直自然带的移动,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约4 800年前至今的垂直带谱改变状况。

据探讨表明,此山地气候变暖干,自然带上移,基带面积扩大,气候变冷湿则相反。

据此完成1~2题。

1.阶段Ⅲ为该山垂直带谱现状,据此推断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 B.秦岭山脉C.太行山脉 D.冈底斯山脉2.据图推想( )①受热量条件影响,自然带呈现从5到1的垂直分异②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针叶林分布范围广③阶段Ⅰ,气候较阶段Ⅲ暖干,荒漠草原面积较小④阶段Ⅱ,气候较阶段Ⅲ冷湿,荒漠面积较大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2024·山东淄博市模拟]下图示意新疆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面积随高程改变的累积百分比。

据此完成3~4题。

3.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集中分布的高程约为( )A.1 300米以下 B.1 300~1 600米C.1 600~2 700米 D.2 700米以上4.影响天山北翼中段森林下限、上限高度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水分、热量 B.水分、坡度C.光照、风力 D.热量、土壤生物量是指一个有机体或群落在肯定时间内积累的有机质总量,其在生物器官(干、枝、根、叶、皮)的安排比例与器官功能强弱有明显关系。

一般而言,根系从土壤中获得的水分和养分首先供应树枝生长,水分多少影响着树枝生物量的占比。

下图为“天山雪岭云杉个体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占比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水分条件最好的垂直范围是( )A.1 500~1 800 m B.1 800~2 100 mC.2 100~2 400 m D.2 400~2 800 m6.影响干、皮生物量占比在图示垂直范围内改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光照 D.风向7.根、叶生物量占比随着海拔的上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根、叶生物量占比在高海拔处增大的缘由是( )A.大风和降水少 B.土层厚和光照强C.低温柔光照强 D.低温柔病虫害[2024·福建福州市模拟]某校中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野外研学活动。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文档资料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文档资料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单选题下图为世界四个半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个半岛依次为()A.亚平宁半岛、朝鲜半岛、雷州半岛、拉布拉多半岛B.伊比利亚半岛、朝鲜半岛、佛罗里达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亚平宁半岛、楚科奇半岛、雷州半岛、巴尔干半岛D.亚平宁半岛、朝鲜半岛、雷州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2.关于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半岛a的气候是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形成②半岛b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③半岛c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④半岛d西侧的气候受西风影响显著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1.D2.D【解析】1.读图,根据经纬度、半岛轮廓及标记名称判断,a是亚平宁半岛,b是朝鲜半岛,c是雷州半岛,d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D对。

2.①半岛a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①错。

②半岛b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对。

③半岛c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③错。

④半岛d 西侧的气候受西风影响显著,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对。

D对。

干旱河谷森林分布的下线主要受水分和湿度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横断山区干旱河谷不同坡向森林分布下线高度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东南坡森林分布下线高度较高的原因是A.光照充足,蒸发量大B.降水丰沛,气候湿润C.地形平缓,落差较小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4.与2019年相比,2009年森林分布下线高度有所变化,影响其变化的人为原因是A.开垦荒地B.退耕还林C.土壤退化D.水土流失【答案】3.A4.B【解析】3.森林适宜分布在水分条件好的地区,因此影响森林下线的因素主要为水分。

读图可知东南坡森林下线高度高于其他坡,主要是由于东南坡属于阳坡,光照充足,蒸发量大,使得该坡的水分条件较差,答案选A项。

如果“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则森林下线低,B错。

地形、土壤对森林分布影响很小,CD错。

4.读图可知,与2019年相比,引起2009年林树下线降低,说明该地的水分条件变好,开垦荒地、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都会导致植被减少,蒸发量加剧,水分条件变差,下线升高,A、C、D错。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共6小题)如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据此完成5~6题。

1.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东南季风B.局地环流C.山地坡度D.土壤肥力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

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

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如图)。

据此完成3~4小题。

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5.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完成下面小题。

6.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地域分异规律(山东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如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贵州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贵州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贵州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9题;共66分)1. (2分)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 米之间的谷地里。

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

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 . 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 . 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C . 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 . 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2)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 . 粤东B . 苏南C . 川西D . 陕北(3)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A . 改善生物生存环境B . 挤占生物生存空间C . 破坏生物多样性D . 延缓岩石风化进程2.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月考)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植被的分布变化大体与等降水量线的递变规律一致,这种变化体现的分异规律为()A .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 .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2)图中等值线北侧向西部凸出的影响因素为()A . 较高的纬度B . 山地地形C . 海陆位置D . 人类活动3. (2分) (2019高二上·金华期末) 下图示意金沙江(长江上游)某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1、T2、T3、T4。

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 . 间歇抬升B . 褶皱凹陷C . 断裂抬升D . 岩浆入侵(2)该河谷T1-T4平坦面自然植被以草原、灌丛为主,体现了()A .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 . 非地方性分异规律C .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 .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4. (2分) (2017高一上·东台月考) 右下图为贡嘎山、二郎山、峨眉山“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①-⑦分别代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自然带。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专题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专题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一、单选题兰渝铁路途经甘、陕、川、渝三省一市22个市县(区),为客货共线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兰州至重庆全长886公里,2017年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小明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据图完成下题。

1.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热量D.水分2.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C.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D.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金沙江干热河谷山高谷深,南北连绵,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76倍。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或靠山吃山的生活。

下图示意金沙江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的植被演替趋势。

据此完成下题。

3.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分别对应图中( )A.甲、乙、丙B.丙、甲、乙C.丙、乙、甲D.乙、丙、甲4.图中甲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土壤、水源B.坡度、水源C.海拔、植被D.热量、光照小晓同学初秋穿着棉袄乘火车出门旅行,发现越往前行穿着由棉袄变成夹克、由夹克变成单衣,最后甚至穿上了T恤。

图示意小晓出行的可能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晓同学出行的线路最可能的是( )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6.造成小晓同学出行穿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因素B.地形因素C.纬度因素D.季风因素7.图示线路②,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地表植被的变化大致是( )A.森林草原—森林—草原B.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森林—草原—森林草原D.森林—草原—荒漠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

读图回答下题。

8.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呼吸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9.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B.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020年3—4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专题三考点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专题三考点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为例)
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植被地带性分布模式图,完成 1~2 题。
读“不同纬度山地的垂直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下 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3~4 题。
3.图中各地山麓植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彼此孤立的。 (×)
[错因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 互渗透,形成有机的整体;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要 素随之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沿
境的地 分异 地带 概念 着纬度变化方向有规律更替
域分异 规律 性
②以热量为基础,水分的差异
规律
成因
也起了一定作用
分布 ③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更明显
【例 2】 (2016 年 6 月·广东学考)下图表示某山地垂 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专题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2013 年 6 月·广东学考)下列现象反映由沿海向内 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的是( )
A.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B.横断山区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 C.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 D.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
(2015 年 6 月·广东学考)下图为某自然带(黑色部分) 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3~4 题。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21-23)真题知识点——地域分异规律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21-23)真题知识点——地域分异规律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21-23)真题知识点——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共3小题)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

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

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据此完成9~11题。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三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21-23)真题知识点——地域分异规律(全国卷乙)一.选择题(共3小题)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

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

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据此完成9~11题。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考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应对政策.【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自然地理要素.【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解答】解: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命题趋势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该考点为高频考点,利用示意图、世界陆地区域图以及垂直自然带图为载体结合当时的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知识运用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较强 形式探究: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5•江苏地理-7)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

读图回答 第下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解析】根据其南迁的路线可以看出:开始时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落叶阔叶林,再经过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后到达热带季风气候的热带雨林,因此C 正确。

【答案】1.C 【考点透析】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考点分析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高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考查形式是以选择题为主,兼有综合题,难度系数为0.6左右1.形成:2.分布:【典型例题2】(2013•山东卷,3、4,8分)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 针叶林D.针阔叶混交林⑵)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纬度位 置不^司热量差异地牌 分导在不卜:1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下,形成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自然带【解析】第⑴题,图中②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荒漠,②区介于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荒漠之间,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

第⑵题,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减少,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所示的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答案】C【解析】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选C。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2.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这种更替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差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分)(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___(A:②→③→④;B:③→⑤→⑥,填A或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答案】(1)热量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热量不同,使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的更替。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由于海陆位置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

(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3)A 由于海拔高度不同,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使得自然带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解析】第(1)题,沿①一②一③一④方向自赤道向两极自然带递变,属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其根本原因在于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分布差异。

第(2)题,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差异为基础;产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而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

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23.(2013高考北京卷)(18分)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读图回答第(2)题。

(2)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10分)答案: (2)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考点】(2)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分析【解析】(2)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主要从纬度、暖流、迎风坡带来地形雨等方面分析;②地为典型的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在题目中都已经能够明确指出,其成因主要从海拔、相对高度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分析回答即可。

(2012高考真题山东卷)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24.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B【解析】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温带,从横坐标看处于草原带,所以R所在地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选项B正确。

【考点】自然带。

25.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荒漠、山地荒漠、温带荒漠,其差异主要在于因海拔导致的热量的差异造成的,选项A正确。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

(2012高考真题江苏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26.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考点】本题考查了雪线高度的分布规律,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水系(图甲)及植被带(图乙)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该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B.阳坡坡度大于阴坡C.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D.阳坡面积大于阴坡【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结合指向标判断,阳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阴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该地应位于季风区,不能简单说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A错。

根据图示范围和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判断,阴坡在很短距离内海拔下降到812米,阳坡在较远距离上海拔仍1865米,说明阳坡坡度小于阴坡,B错。

根据图中植被分布的面积判断,阴坡面积大于阳坡面积,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C对,D错。

【2】该自然区位于()A.南岭B.秦岭C.天山D.长白山【答案】B【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结合指向标判断,该山脉为东西走向,且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所以应是秦岭,B对。

【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B.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C.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山麓1月份气温约为0℃【答案】C【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此山南坡基带海拔较高,应在高原面上,北坡的基带为荒漠带,说明深处西北内陆,综合判断,此山应为我国的昆仑山脉。

只有C答案正确。

【2】该山地以北地区A.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适宜水稻生长D.地势崎岖不平,森林覆盖率高,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昆仑山以北为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考点】中国地形。

西北地区。

3.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经典题型一、选择题[2024·陕西安康阶段练习]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较为脆弱,区域植被带谱发育典型、独特性强、地带性分异明显。

如图示意青藏高原地区及其周边植被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图示X代表的自然带最可能是()A.森林B.冰川C.草原D.沼泽答案:C解析:从图中东南到西北一线可以看出,按照植被演替渐变的规律推测,植被带应该依次为森林、灌丛与草甸、草原、荒漠,故X为草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影响图示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光照D.土壤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降水渐少,生物量渐少,故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A正确;热量、光照、土壤对该区植被分异有影响,但非主要因素,B、C、D错误。

故选A。

3.关于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秋季落叶多B.乙处人类活动多C.乙处季风更显著D.甲处生物量较大答案:D解析:甲、乙两处同为森林景观,但甲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森林为热带季雨林,乙位于青藏高原东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甲生物量更大,D正确;甲处植被四季都有落叶,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落叶最多,A错误;乙处为我国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人类活动少,B错误;甲、乙两处都以西南季风影响为主,但甲处距海洋更近,受西南季风影响更明显,C错误。

故选D。

[2024·辽宁葫芦岛联考]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

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该地区内水热分布不均,植被带呈垂直分布。

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

如图示意伊犁河谷南坡植被带的垂直分布。

据此完成4~5题。

4.伊犁河谷南坡山麓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高海拔地区,主要是因为()A.植被稀疏B.牧民放牧C.降水量大D.作物消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

高考地理必考点专练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

高考地理必考点专练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

高考地理必考点专练-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必考点专练-整体性原理和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经典题)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 ,答复1~2题。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 ,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 ,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解析第1题 ,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

应选D项。

第2题 ,湖泊消亡导致当地的小气候、植被、动物等发生变化 ,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1.D 2.A(2019·安徽文综 ,26~27)风经过森林后 ,速度会有所降低。

以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完成3~4题。

3.距地面6米以内 ,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4.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 ,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 ,宜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3题 ,此题考查森林的环境效益。

读图分析可知 ,距地面6米以内,①的防风效果最明显 ,应选择A项。

第4题 ,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因此选择②最符合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3.A 4.B(2019·天津文综 ,5~6)读图甲和图乙 ,答复5~6题。

5.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 ,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近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6.据图乙判断 ,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 ,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枯燥D.冬季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枯燥解析第5题 ,由图可知:o→b自然带呈现从热带向寒带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以热量为根底 ,所以,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o→a自然带的变化主要是水分差异形成的。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人教版-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2)(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人教版-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2)(含解析)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2023·湖南郴州模拟)下图示意某区域自然地带分布,自然地带Ⅲ东、西部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差异较大,大西洋是该区域的主要水汽源地。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自然地带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太阳辐射C.地形.土壤2.导致图示自然地带Ⅱ向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太阳辐射C.地形.土壤3.导致①②区域景观、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太阳辐射C.地形.土壤(2024·山东青岛期末)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海拔1000~2000米,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景观多样,自然地带分异明显。

下图为“黄土高原自然地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甲、乙、丙、丁自然地带分别是()A.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温带森林草原带温带草原带B.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森林带温带森林草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荒漠带5.图示自然地带的更替,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6.图示自然地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福建武夷山丹霞地貌发育,该地貌景观主要特点是: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植物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山麓和山顶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

读“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丹霞地貌演化的时间顺序是()A.a-b-c-d-e-fB.b-c-d-a-e-fC.c-b-d-a-e-fD.c-b-d-a-f-e8.下列关于武夷山植被呈“哑铃式”分布格局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山顶平缓光照强,土壤保水性差B.山腰石壁陡峭,热量条件欠稳定C.山麓土壤肥沃,水分充足D.相对高度造成植被差异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人教版)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基本概念]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基带、雪线、林线、垂直带谱。

[基本原理]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体系架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考点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差异(1)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①同纬度地区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水分湿润→干旱景观湿润区景观干旱区景观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山坡和山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概念辨析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因海陆位置而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回归教材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87页图5.7“世界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举例说明自然地带和气候类型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

答案(1)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地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单选题下图为世界四个半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个半岛依次为()A.亚平宁半岛、朝鲜半岛、雷州半岛、拉布拉多半岛B.伊比利亚半岛、朝鲜半岛、佛罗里达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亚平宁半岛、楚科奇半岛、雷州半岛、巴尔干半岛D.亚平宁半岛、朝鲜半岛、雷州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2.关于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半岛a的气候是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形成②半岛b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③半岛c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④半岛d西侧的气候受西风影响显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D2.D【解析】1.读图,根据经纬度、半岛轮廓及标记名称判断,a是亚平宁半岛,b是朝鲜半岛,c是雷州半岛,d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D对。

2.①半岛a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①错。

②半岛b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对。

③半岛c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③错。

④半岛d 西侧的气候受西风影响显著,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对。

D对。

干旱河谷森林分布的下线主要受水分和湿度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横断山区干旱河谷不同坡向森林分布下线高度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东南坡森林分布下线高度较高的原因是A.光照充足,蒸发量大B.降水丰沛,气候湿润C.地形平缓,落差较小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4.与2019年相比,2009年森林分布下线高度有所变化,影响其变化的人为原因是A.开垦荒地B.退耕还林C.土壤退化D.水土流失【答案】3.A4.B【解析】3.森林适宜分布在水分条件好的地区,因此影响森林下线的因素主要为水分。

读图可知东南坡森林下线高度高于其他坡,主要是由于东南坡属于阳坡,光照充足,蒸发量大,使得该坡的水分条件较差,答案选A项。

如果“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则森林下线低,B错。

地形、土壤对森林分布影响很小,CD错。

4.读图可知,与2019年相比,引起2009年林树下线降低,说明该地的水分条件变好,开垦荒地、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都会导致植被减少,蒸发量加剧,水分条件变差,下线升高,A、C、D错。

退耕还林会使当地的局地气候发生好转,水汽含量增多,降水增加,森林下线降低,B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城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亚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6.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B.光照C.热量D.水分7.该山脉可能位于A .亚洲大陆东岸 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C.南美洲南部西岸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答案】5.A6.D7.C【解析】5.读图,山脉西侧山麓植被是落叶林,说明纬度是温带地区,B、C错。

图中山脉东侧山麓植被是荒漠,所以对应气候是温带荒漠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对。

温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不是荒漠,D错。

6.图中山脉西侧是落叶林,东侧是荒漠,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不同。

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对。

洋流只影响沿海地区,不能影响东西两坡,A错。

两坡纬度相同,光照、热量不是差异的主要原因,B、C错。

7.根据大陆西岸是落叶林,判断大陆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只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可.能是南美洲南部西侧,C对。

图中西部临海,说明位于大陆西岸,A错。

澳大利亚西岸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B错。

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是热带雨林气候,D错。

下图为中纬度某区域图,图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等温线,完成下列问题。

8.图示区域可能是()A.南半球的山脊B.北半球的山脊C.南半球的山谷D.北半球的山谷9.若图示区域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月b地降水比a地多B.7月a地光照比b地充足C. a、b两地的温差可能是3℃D. a、b两地相距10公里。

【答案】8.D9.A【解析】8.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类型,等高线由数值低的地方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弯内海拔比两侧低,可判断是山谷,等高线曲率最大的地方是谷底。

分析等高线与等温线的关系,由于地形的影响,西边等温线的温度应该比东边的温度高。

以500米等高线为例,在海拔相同的500米高度上,山谷北坡气温比南坡气温高,根据比例尺判断,图上区域纬度很小,纬度因素对南北气温影响不大,那么南北温度的差异应该是坡向引起的,说明河谷的北坡是阳坡,气温高,南侧是阴坡,气温低,山谷的南北坡坡向与山脉的坡向相反,所以该地应该位于北半球。

故选D。

9.若图示区域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则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据上题分析,该地在北半球,1月降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b地位于山谷迎风坡,a地位于山谷背风坡,所以b地降水比a地多;7月该区域晴天为主,b为阳坡,光照比a充足;两条等温线与两条等高线相交于谷底,两点海拔相差500米,温差相差约为3°C,因为对流层的温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也就是说两条等温线差值为3°C,a、b两地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温差应该小于3°C;图中比例尺表示图示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公里,ab之间图上远没有10厘米。

故选A。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植被和聚落数量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10.甲山坡海拔约2019~30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A.气温高B.气温低C.坡度较小D.靠近河流11.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A.常绿林B.干旱灌木C.针叶林D.高山草甸【答案】10.C11.B【解析】10.根据甲坡的剖面线的变化,在2019-3000米的高度,坡度最缓,适合聚落的建设与分布,故选C。

11.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垂直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植被类型应该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高山草原草甸带、冰雪冰川带递变规律,该河谷地带形成常绿林再向海拔较高处却形成干旱灌木,之后又变化为常绿林与针叶林,可见干旱灌木是由于该河谷甲山坡在海拔1400-2019米处,降水异常减少,导致水分条件较差而形成,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B。

12.下图为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A.a受暖流的影响,b受寒流的影响B.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C.a地为盆地地形,b地为高原地形D.a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b终年受信风的控制【答案】C【解析】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即沿赤道做的剖面图。

根据地势起伏形态,a是扎伊尔盆地,,b是东非高原,受地形的影响,A错,C对。

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是受天气影响,不是差异的主要原因,B错。

a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b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D错。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3.a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4.与a到b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地震将频繁发生B.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C.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D.黄河三角洲将向海洋推进【答案】13.A14.C【解析】13.a图中陆地环境从北纬40度向北改变,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

14.b图中自然带较a图向北移,产生的原因是全球变暖,阿尔卑斯山雪线交升高,华北地区因气温升高而旱情加重,C正确;黄河三角洲因海平面上升向陆地推进;全球变暖与地震不直接相关。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 )A.丁丙乙甲B.甲丙乙丁C.丙甲乙丁D.丁乙丙甲16.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季节变化大C.丙地降水集中在夏秋,冬春寒冷干旱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17.入海口处观潮效果最好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15.B16.C17.C【解析】15.根据中国行政图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三江平原(我国的最东边)、山东的西部(大约116°E)、浙江南部(大约118°E)、珠江三角洲(大约113°E).故在春分日这天,全球昼夜平分,根据地方时的原则——方向越东,越先看到日出,据此,判断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丁16.甲地为三江平原,地处高纬,冬季时间长;丙地地处浙江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乙地山东的西部,处于大陆内部和北方,气候呈现大陆性,受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丁地珠三角,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时间长,故雨季长,降水丰富。

综上选C。

17.钱塘江大潮是我国最好的观潮地点,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丙地地处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口处。

所以入海口处观潮效果最好的是丙。

下图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3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9.乙图中代表重庆、拉萨日照年变化的曲线是A.Ⅱ、ⅠB.Ⅱ、ⅢC.Ⅳ、ⅠD.Ⅳ、Ⅲ20.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A.①—ⅢB.②—ⅡC.③—ⅣD.④—Ⅲ【答案】18.C19.C20.D【解析】18.从图中气温变化的情况我们可以判定①1月气温最高,全年高温为海口,②1月气温大于零度,气温年变化较大为重庆,③1月气温低于零度,夏季气温比较低为拉萨,④1月气温低于零度,夏季气温比较高为乌鲁木齐,C正确。

19.重庆阴雨天比较多,日照时数比较少,拉萨处于青藏高原上,晴天多,日照时数长,C正确。

20.①1月气温最高,全年高温为海口,②1月气温大于零度,气温年变化较大为重庆,③1月气温低于零度,夏季气温比较低为拉萨,④1月气温低于零度,夏季气温比较高为乌鲁木齐,重庆日照时数最少是Ⅳ、拉萨日照数最多是Ⅰ。

乌鲁木齐夏季日照时数特别多,冬季日照时数少,是Ⅲ。

Ⅱ是海口。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尼泊尔国家放大示意图。

(1)简述该国地形特点,并分别指出国土北部和南部主要的地质作用类型。

该国境内大部分河流径流12~2月流量最低,3~6月水位上升快,7~9月流量最大,此后水位急剧下降,10月初水位开始平缓减退。

(2)分别分析河流径流量呈上述变化的原因。

该国境内南北差异明显,北部地区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明显;南部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其中出产的苹果质量优良,果农为减少冻害对苹果造成的损失,在气象预报将有霜冻出现的夜晚,点燃发烟物,提高果园气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