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中的求取值范围问题
求参数取值范围的两个技巧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比较常见,常出现在不等式、函数、方程、直线、圆、向量等问题当中.此类问题侧重于考查同学们的运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得参数的取值范围,需重点讨论与参数相关的变量或式子,用变量来约束参数的取值.下面介绍两个求参数取值范围的技巧.一、分离参数分离参数是指将不等式或等式进行恒等变形,使不等式或等式的一边含有参数,另一边不含有参数,然后根据不含参数的式子的范围来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一般地,我们可以运用构造函数法、基本不等式法、导数法等来确定不含参数的式子的范围.例1.若函数f(x)=x3-b2x2+bx+c在[-2,1]上是增函数,求b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可知,函数f(x)在[-2,1]上是增函数,则对于∀x∈[-2,1],有f'(x)=3x2-bx+b≥0恒成立.当x=1时,3x2-bx+b≥0成立;而当x∈[-2,1),要使3x2-bx+b≥0,需使b≥3x2x-1,那么就只需要b>(3x2x-1)max,又(3x2x-1)max=0,所以b≥0.因此,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0,+∞).若遇到含参不等式问题时,我们可先将不等式进行变形,把参数分离出来,得到a≤f(x),a≥f(x),a< f(x),a>f(x)的形式,求出f(x)的最值,只要使a≤f(x)min, a≥f(x)max,a<f(x)min,a>f(x)max,即可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不等式sin x∙cos x>m2+m2-1的解集为R,求m的求值范围.解:将不等式sin x∙cos x>m2+m2-1变形可得2sin x∙cos x>2m2+m-2,设g(m)=2m2+m-2,f(x)=2sin x∙cos x=sin2x≥-1,而g(m)<f(x)min,所以2m2+m-2<-1,即(2m-1)(m+1)<0,解得-1<m<12,因此m的取值范围为(-1,12).本题的不等式中有多项含有m,因此将含m的项与常数项一起分离出来,再构造函数g(x)、f(x),求得f(x)的最值,使g(m)<f(x)min,即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由此可见,通过分离参数解答含参不等式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步:①分离参数;②求函数的最值;③利用极端原理得到最终的答案.二、变更主元对于一些含有多个参数、变量的问题,我们通常使用变更主元法来解题.将参数作为主元,将变量当作参数,将问题转化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函数、方程问题,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函数的性质、方程的判别式来建立关于参数的关系式,从而求得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若函数f(x)=x3+3ax-1,g(x)=f(x)-ax-5,对任意a∈[-1,1],有g(x)<0,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解:∵g(x)=3x2-ax+3a-5,∴令ϕ(x)=(3-x)a+3x2-5,-1≤a≤1.对于-1≤a≤1,有g(x)<0恒成立,即ϕ(a)<0.∴ìíîϕ(1)<0,ϕ(-1)<0,即ìíî3x2-x-2<0,3x2+x-8<0,解得x∈(-23,1).∴x的取值范围为(-23,1).我们将x看作参数,将a看作变量,将问题转化为关于a的一次函数问题.根据g(x)<0,建立关于a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就能求得参数a的取值范围.相比较而言,分离参数的适用范围较广,但运算量较大;变更主元的技巧较为简单,但使用范围较窄,很多同学经常很难想到这个技巧.因此,在解题受阻时,同学们要注意变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题的思路.(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第一中学)折直解题宝典45。
初二数学取值范围练习题
初二数学取值范围练习题题目一:方程的解集表示范围1. 解方程:2x + 5 = 13,并写出解集的表示范围。
解析:将方程2x + 5 = 13移项,得到2x = 13 - 5,即2x = 8。
进一步计算得到x = 4。
解集的表示范围为{x | x = 4}。
题目二:不等式的解集表示范围1. 求解不等式2x - 3 > 7,并写出解集的表示范围。
解析:将不等式2x - 3 > 7移项,得到2x > 7 + 3,即2x > 10。
进一步计算得到x > 5。
解集的表示范围为{x | x > 5}。
题目三:复合不等式的解集表示范围1. 求解复合不等式-2 < x - 3 ≤ 5,并写出解集的表示范围。
解析:首先,解第一个不等式-2 < x - 3,移项得到x - 3 > -2,即x > 1。
再解第二个不等式x - 3 ≤ 5,移项得到x ≤ 5 + 3,即x ≤ 8。
综合以上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得到1 < x ≤ 8。
解集的表示范围为{x | 1 < x ≤ 8}。
题目四: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表示范围1. 求解绝对值不等式|3x - 5| < 7,并写出解集的表示范围。
解析:首先,解不等式3x - 5 < 7,移项得到3x < 7 + 5,即3x < 12。
进一步计算得到x < 4。
然后,再解不等式3x - 5 > -7,移项得到3x > -7 + 5,即3x > -2。
进一步计算得到x > -2/3。
综合以上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得到-2/3 < x < 4。
解集的表示范围为{x | -2/3 < x < 4}。
结语:通过解题,我们学习了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集表示范围。
在数学中,准确表示解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加强对取值范围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数学能力。
高一数学函数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函数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函数是R上的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A.≤<0B.≤≤C.≤D.<0【答案】B【解析】若递增,则,若递增,则,若函数是R上的增函数,还需,综上可得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函数的单调性2.某家庭进行理财投资,根据长期收益率市场预测,投资债券等稳健型产品的一年收益与投资额成正比,其关系如图(1);投资股票等风险型产品的一年收益与投资额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其关系如图(2).(注:收益与投资额单位:万元)(1)分别写出两种产品的一年收益与投资额的函数关系;(2)该家庭现有2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理财投资,问:怎么分配资金能使一年的投资获得最大收益,其最大收益是多少万元?【答案】(1),(2)投资债券类产品万元,则股票类投资为万元,收益最大,为万元.【解析】(1)根据题意设,,然后把分别代入,可求出两种产品的一年收益与投资额的函数关系;(2)该家庭的收益等于债卷收益+股票收益,设投资债券类产品万元,则股票类投资为万元,由(1)知债卷收益,股票收益,则总收益为,利用换元法求其最大值。
试题解析:(1)设,,所以,,即,; 5分(2)设投资债券类产品万元,则股票类投资为万元,依题意得:,令,则,所以当,即万元时,收益最大,万元. 13分【考点】(1)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2)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3)换元法的应用。
3.定义在上的函数,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等比数列,有仍是等比数列,则称为“保等比数列函数”.现有定义在上的如下函数:①=;②=;③;④=||,则其中是“保等比数列函数”的的序号为【答案】①③【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对于函数得为常数,因此得为保等比数列函数;对于函数得不是常数,因此不是保等比数列函数;对于函数得为常数,因此是保等比数列函数;对于函数得不是常数,因此不是保等比数列函数.【考点】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4.函数y=-xcosx的部分图象是().【答案】D.【解析】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此时,有,可知此函数为奇函数,排除A,C;又当x>0时,取时,可知此时,易知图像与x轴交于,而当时,,故选D.【考点】函数图像的辨析与识别,奇偶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排除法,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5.已知函数定义在上,对任意的,,且.(1)求,并证明:;(2)若单调,且.设向量,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1)借助于特殊值得,然后把变形= 即可,(2)首先判断出函数是增函数,然后找出,代入整理的,最后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出即可.(1)令得,又∵,, 2分由得=,∵,∴. 5分(2)∵,且是单调函数,∴是增函数. 6分而,∴由,得,又∵因为是增函数,∴恒成立,.即. 8分令,得 (﹡).∵,∴,即.令, 10分①当,即时,只需,(﹡)成立,∴,解得; 11分②当,即时,只需,(﹡)成立,∴,解得,∴. 12分③当,即时,只需,(﹡)成立,∴,∴, 13分综上,. 14分【考点】抽象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向量的数量积公式;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6.已知函数,则______.【答案】【解析】若,则,,故【考点】分段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7.设关于x函数其中0将f(x)的最小值m表示成a的函数m=g(a);是否存在实数a,使f(x)>0在上恒成立?是否存在实数a,使函数f(x) 在上单调递增?若存在,写出所有的a组成的集合;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2)不存在a;(3).【解析】(1)先利用二倍角公式将化简,将其看成的二次函数,从而转化成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因为含参数,要注意定义域的范围,对参数进行讨论.(2)恒成立,即求的最大值大于0即可.而的最大值为,所以无解.故不存在a,使得恒成立.(3)本题可看成二次函数在上递增,只需在上单调递减,故.(1)设, 由知,恒成立由于的最大值为,所以无解.故不存在a,使得恒成立.(3)上的减函数,故在上递增,只需在上单调递减,故所以存在,使函数为增函数.【考点】二倍角公式,二次函数的性质,最值,恒成立问题,等价转化的方法,函数的单调性.8.已知函数.(1)若在上存在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当时,若对任意的,总存在使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1)在上存在零点,只需即可;(2)本问是存在性问题,只需函数的值域为函数的值域的子集即可.试题解析:(1)的对称轴为,所以在上单调递减,且函数在存在零点,所以即解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2)由题可知函数的值域为函数的值域的子集,以下求函数的值域:①时,为常函数,不符合题意;②,,∴解得;③,,∴解得.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考点】1.函数的零点;2.恒成立问题.9.设函数,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根过程中,计算得到,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A.B.C.D.【答案】A【解析】解:取,因为,所以方程近似根取,因为,所以方程近似根所以应选A.【考点】二分法.10.已知函数,为偶函数,且当时,.记.给出下列关于函数的说法:①当时,;②函数为奇函数;③函数在上为增函数;④函数的最小值为,无最大值.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解:根所题意,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为分段函数,其解析式为由此可知①③④正确,故选B.【考点】函数图象和性质.11.若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满足:对于任意的,都有,且时,有,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则的值为( )A.2012B.2013C.4024D.4026【答案】C【解析】令,所以.即.再令.代入可得.设.所以.又因为.所以可得.所以可得函数是递增.所以.又因为.故选C.【考点】1.函数的单调性.2.函数的特殊值法寻找等量关系.3.等式与不等式间的互化.4.归纳化归的能力.12.已知为偶函数,当时,,满足的实数的个数为()A.2B.4C.6D.8【答案】D【解析】因为为偶函数,当时,.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作出图像如图所示. .由于函数是关于y轴对称,考虑研究x>0部分的图像.当时.或.因为.所以有四个不同的值.因为,所以不存在.所以有四个值.有对称性可得在x<0部分也有一个x的值符合.所以对应有四个值.故选D.【考点】1.分段函数的性质.2.复合函数的运算.3.数形结合的思想.13.定义函数,若存在常数C,对于任意的,存在唯一的,使得,则称函数在D上的“均值”为,已知,则函数上的均值为()A.B.C.D.10【答案】A【解析】因为过点的中点的纵坐标为,所以对于任意的,存在唯一的,使得.所以均值.故选A.本小题的关键是考查函数的对称性问题.【考点】1.新定义的函数问题.2.函数的对称性.14.函数f(x)=x3-2x2+3x-6在区间[-2,4]上的零点必在所在区间是 ( )A.[-2,1]B.[,4]C.[1,]D.[,]【答案】D【解析】因为,,又,由二分法知函数在区间必有零点.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二分法15.设函数.(Ⅰ)画出的图象;(Ⅱ)设A=求集合A;(Ⅲ)方程有两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Ⅰ);(Ⅱ)【解析】(1)需将函数解析式改写成分段函数后在画图(2)利用整体思想把先看成整体,然后再去绝对值(3)方程有两个解即函数和函数的图像有两个交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试题解析:(Ⅰ)图像如图(1)所示(Ⅱ)即(舍)或或(Ⅲ)由图像(2)分析可知当方程有两解时,或【考点】(1)函数图像的画法(2)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3)数形结合思想16.已知函数,若存在当时,则的取值范围是【答案】【解析】如图所示当时有,当时有所以即【考点】分段函数,要使时,,即使与函数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数形结合思想.17.已知,符号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若关于的方程(为常数)有且仅有3个不等的实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答案】B【解析】因为,所以;分和的情况讨论,显然有.若,此时;若,则;若,因为,故,即.且随着的增大而增大。
高中数学求参数取值范围题型与方法总结归纳
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一、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例1.已知当x ∈R 时,不等式a+cos2x<5-4sinx+45-a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原不等式即:4sinx+cos2x<45-a -a+5,要使上式恒成立,只需45-a -a+5大于4sinx+cos2x 的最大值,故上述问题转化成求f(x)=4sinx+cos2x 的最值问题。
f(x)= 4sinx+cos2x=-2sin 2x+4sinx+1=-2(sinx -1)2+3≤3,∴45-a -a+5>3即45-a >a+2,上式等价于⎪⎩⎪⎨⎧->-≥-≥-2)2(4504502a a a a 或⎩⎨⎧≥-<-04502a a ,解得≤54a<8. 另解:a+cos2x<5-4sinx+45-a 即a+1-2sin 2x<5-4sinx+45-a ,令sinx=t,则t ∈[-1,1],整理得2t2-4t+4-a+45-a >0,( t ∈[-1,1])恒成立。
设f(t)= 2t 2-4t+4-a+45-a 则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t=1,∴f(x)在[-1,1]内单调递减。
∴只需f(1)>0,即45-a >a -2.(下同)例3.设直线l 过点P (0,3),和椭圆x y 22941+=顺次交于A 、B 两点,试求APPB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中,绝大多数同学不难得到:AP PB =BAx x -,但从此后却一筹莫展, 问题的根源在于对题目的整体把握不够. 事实上,所谓求取值范围,不外乎两条路:其一是构造所求变量关于某个(或某几个)参数的函数关系式(或方程),这只需利用对应的思想实施;其二则是构造关于所求量的一个不等关系.思路1: 从第一条想法入手,AP PB =BA x x -已经是一个关系式,但由于有两个变量B A x x ,,同时这两个变量的范围不好控制,所以自然想到利用第3个变量——直线AB 的斜率k . 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将B A x x ,转化为关于k 的表达式,到此为止,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 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求根公式呼之欲出.解1: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可求得51-=PB AP ;当l与x 轴不垂直时,设())(,,2211y x B y x A ,,直线l的方程为:3+=kx y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得()045544922=+++kx x k,解之得 .4959627222,1+-±-=k k k x 因为椭圆关于y 轴对称,点P 在y 轴上,所以只需考虑0>k 的情形.当>k 时,4959627221+-+-=k k k x ,4959627222+---=k k k x ,所以21x x PB AP -==5929592922-+-+-k k k k =59291812-+-k k k =25929181k -+-.由 ()049180)54(22≥+--=∆k k , 解得952≥k ,所以51592918112-<-+-≤-k ,综上 511-≤≤-PB AP . 思路2: 如果想构造关于所求量的不等式,则应该考虑到:判别式往往是产生不等的根源. 由判别式值的非负性可以很快确定k 的取值范围,于是问题转化为如何将所求量与k 联系起来. 一般来说,韦达定理总是充当这种问题的桥梁,但本题无法直接应用韦达定理,原因在于21x x PB AP-=不是关于21,x x 的对称关系式。
浅谈确定解几问题中的参数取值范围的策略.
浅谈确定解几问题中的参数取值范围的策略重庆一中 李红林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在中学数学中比比皆是,它使函数、方程与不等式、数与形、常量与变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类问题不仅综合性强,而且情景新颖,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潜在的数学素质,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此问题的转化方法作简单探讨.转化策略一:构造关于目标参数的不等式建立关于目标参数的不等式,然后解出不等式,则得到所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建立目标参数的不等式有多种途径,常见的有:圆锥曲线的x,y 取值范围、函数的有界性、判别式、基本不等式及位置关系(点与曲线、曲线与曲线)等。
通过解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特别要注意必须进行等价变换,不然会扩大或缩小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1(2004年高考题重庆卷10题)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12||4||PF PF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最大值为( ) A 43 B 53 C 2 D 73分析:因题意涉及到双曲线的焦半径,故可考虑利用双曲线的两种定义。
若用第一定义则据焦半径存在一个取值范围能列出关于离心率的不等式;若用第二定义(焦半径公式)则据双曲线上的点的坐标存在取值范围也能列出关于离心率的不等式.略解1: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122232PF PF a PF a -=⇒= (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2PF c a ≥- 523()533a c a a c e ∴≥-⇒≥⇒≤ 所以选B. 略解2:∵点P (x,y)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由焦半径公式可得: 1PF a ex =+ 2PF a ex =-+ 5533ax x a e e ∴=≥∴≤ 例2(2002年高考题全国卷19题)设点P 到点)0,1(-M 、)0,1(N 距离之差为m 2,到x 轴、y 轴距离之比为2.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分析:显然点P 是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其交点P 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与参数m 有,显化这种关系,则为实数的平方,根据其有界性即可列出关于参数m 的不等式。
求取值范围的题
求取值范围的题
(实用版)
目录
1.求取值范围的题目概述
2.求取值范围的方法
3.求取值范围的实际应用
4.结论
正文
一、求取值范围的题目概述
求取值范围的题目是数学中的一种题型,主要目的是要求解某个数学函数或者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函数等,来确定变量或函数的取值范围。
这类题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求取值范围的方法
求取值范围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代数法:通过列方程、解方程来求解变量或函数的取值范围。
2.几何法: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来求解变量或函数的取值范围。
3.函数法:利用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周期性等来求解函数的取值范围。
4.数形结合法:将代数与几何相结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求解变量或函数的取值范围。
三、求取值范围的实际应用
求取值范围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1.在物理学中,求解物体的运动范围;
2.在经济学中,求解某个经济指标的取值范围;
3.在工程领域,求解某个工程设计的参数范围等。
通过求取值范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四、结论
求取值范围的题目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题型,掌握求取值范围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次函数求值、求范围综合问题(函数)-全国各地2019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大题题型分类汇编(解析版)
2019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大题函数综合
九、二次函数求值、求取值范围综合问题
1.(2019•金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4,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
半轴上,把正方形OABC的内部及边上,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好点.点P为抛物线y=﹣(x ﹣m)2+m+2的顶点.
(1)当m=0时,求该抛物线下方(包括边界)的好点个数.
(2)当m=3时,求该抛物线上的好点坐标.
(3)若点P在正方形OABC内部,该抛物线下方(包括边界)恰好存在8个好点,求m的取值范围.
解:(1)如图1中,当m=0时,二次函数的表达式y=﹣x2+2,函数图象如图1所示.
∵当x=0时,y=2,当x=1时,y=1,
∴抛物线经过点(0,2)和(1,1),
观察图象可知:好点有:(0,0),(0,1),(0,2),(1,0),(1,1),共5个.
(2)如图2中,当m=3时,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3)2+5.如图2.。
初中函数取值范围练习题
初中函数取值范围练习题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函数的取值范围是我们在学习函数时需要掌握的重点。
下面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理解函数的取值范围。
练习题一:设函数 f(x) = 2x - 1,求函数 f(x) 的取值范围。
解析:要求函数 f(x) 的取值范围,需要找到 x 的所有可能取值,然后代入函数中求出对应的函数值。
首先,设函数 f(x) 的函数值为 y。
根据函数的定义式可得:y = 2x - 1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函数 f(x) 是一个一次函数,其图像是一条直线。
由于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无限延伸的直线,因此函数f(x) 的取值范围也是无限的。
练习题二:设函数 g(x) = x^2 + 2x + 3,求函数 g(x) 的取值范围。
解析:要求函数 g(x) 的取值范围,同样需要找到 x 的所有可能取值,然后代入函数中求出对应的函数值。
首先,设函数 g(x) 的函数值为 y。
根据函数的定义式可得:y = x^2 + 2x + 3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来观察函数 g(x) 的取值范围。
由于函数g(x) 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像是一个开口朝上的抛物线。
我们可以看到,函数的图像在抛物线的顶点处取得最小值,然后逐渐增大。
因此,我们只需要求出函数的顶点即可确定函数的取值范围。
通过求导数可得函数的导函数为 g'(x) = 2x + 2。
当导函数等于零时,函数的斜率为零,即函数的切线为水平线。
解方程 g'(x) = 0 可得 x = -1。
将 x = -1 代入原函数 g(x) 可得 y = 3。
因此,函数 g(x) 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 3 的所有实数。
练习题三:设函数 h(x) = 1/x,求函数 h(x) 的取值范围。
解析:要求函数 h(x) 的取值范围,同样需要找到 x 的所有可能取值,然后代入函数中求出对应的函数值。
首先,设函数 h(x) 的函数值为 y。
根据函数的定义式可得:y = 1/x函数 h(x) 的定义域为除了 x = 0 外的所有实数。
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附详细答案
与圆相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附详尽答案姓名1. 在座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 (3, 0),点 B 为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 AC=2.设 tan ∠ BOC=m ,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2. 如图,在边长为 1 的等边 △ OAB 中,以边 AB 为直径作 ⊙ D ,以 O 为圆心 OA 长为半径作圆 O , C 为半圆 AB 上不与 A 、 B 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 交 ⊙ O 于点 E , BC=a , AC=b .( 1)求证: AE=b+ a ;( 2)求 a+b 的最大值;(3)若 m 是对于 x 的方程: x 2+ax=b 2+ab 的一个根,求 m 的取值范围.3. 如图,∠ BAC=60 °,半径长为 1 的圆 O 与∠ BAC 的两边相切,P 为圆 O 上一动点,以 P 为圆心, PA 长为半径的圆 P 交射线 AB 、AC 于 D 、 E 两点,连结DE ,则线段 DE 长度的最大值为 (). A .3 B . 63 3C .D .3 324.如图, A 点的坐标为(﹣ 2, 1),以 A 为圆心的⊙A 切 x 轴于点 B, P( m, n)为⊙A 上的一个动点,请研究 n+m 的最大值.5.如图,在Rt△ ABC中,∠ ACB=90 °, AC=4, BC=3,点 D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 AD=2,M 为 BD 的中点,在 D 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6.如图是某种圆形装置的表示图,圆形装置中,⊙ O 的直径 AB=5,AB 的不一样侧有定点 C 和动点 P,tan ∠ CAB= .其运动过程是:点 P 在弧 AB 上滑动,过点 C 作 CP 的垂线,与PB的延伸线交于点Q.(1)当 PC=时,CQ与⊙O相切;此时CQ=.(2)当点 P 运动到与点 C 对于 AB 对称时,求 CQ的长;(3)当点 P 运动到弧 AB 的中点时,求 CQ 的长.(4)在点 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CQ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数学求取值范围技巧
数学求取值范围技巧
求取值范围的题型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通常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出现。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得问题的答案。
在求解取值范围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读懂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中所涉及的概念和条件,明确问题的要求。
2. 找对关键词:在问题中,通常会有一些关键词,如“最大”、“最小”、“最高”、“最低”等,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3. 画图辅助: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画图来辅助理解,从而更好地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4. 利用公式:在一些问题中,可以利用已知的公式来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当函数 y=ax+b 的导数为零时,可以得到 a=0,从而确定 y 的取值范围。
5. 分类讨论: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从而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当一个问题涉及多个变量时,需要分别考虑各变量的取值情况,进而确定答案。
在初中阶段,求取值范围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等。
在求解此类问题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如画图、分类讨论、化简和代入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水平。
求取值范围的题
求取值范围的题值范围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求解某个变量的值范围。
这些问题涉及到不等式、函数、集合等概念,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得到变量的取值范围,从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一、不等式的值范围求解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常常用于描述一些条件限制。
求解不等式的值范围,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和解的表示方法。
以一元不等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求解值范围:1. 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2. 绘制不等式的图形,利用图形直观地表示解的范围。
3. 利用数学方法求解不等式,得到解的范围。
例如,对于不等式2x - 3 > 5,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求解:1. 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2x - 3 = 5,解得x = 4。
2. 绘制不等式的图形,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由于不等式的符号为大于号,解集为x > 4,我们可以在数轴上标记出4,然后在4的右侧用箭头表示解的范围。
3. 利用数学方法求解不等式,得到解的范围:x > 4。
二、函数的值范围求解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描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给定的函数,我们常常需要求解其值范围,即函数的输出取值的范围。
求解函数的值范围,我们需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性质。
根据函数的定义域和性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求解值范围:1. 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即函数的输入值范围。
2. 分析函数的性质,了解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等特征。
3. 根据函数的性质和定义域,求解函数的值范围。
例如,对于函数f(x) = x^2,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求解:1. 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
2. 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函数的值随着输入值的增加而增加。
3. 根据函数的性质和定义域,函数的值范围为所有大于等于0的实数,即f(x) ≥ 0。
三、集合的值范围求解集合是数学中描述元素组合的概念,对于给定的集合,我们常常需要求解其值范围,即集合中元素的取值范围。
椭圆综合题中定值定点范围问题总结
椭 圆一、直线与椭圆问题的常规解题方法:1.设直线与方程;提醒:①设直线时分斜率存在与不存在;②设为y=kx+b 与x=my+n 的区别2.设交点坐标;提醒:之所以要设是因为不去求出它,即“设而不求”3.联立方程组;4.消元韦达定理;提醒:抛物线时经常是把抛物线方程代入直线方程反而简单5.根据条件重转化;常有以下类型:①“以弦AB 为直径的圆过点0”提醒:需讨论K 是否存在⇔OA OB ⊥ ⇔121K K •=- ⇔0OA OB •= ⇔ 12120x x y y += ②“点在圆内、圆上、圆外问题”⇔“直角、锐角、钝角问题” ⇔“向量的数量积大于、等于、小于0问题” ⇔12120x x y y +>>0;③“等角、角平分、角互补问题” ⇔斜率关系120K K +=或12K K =; ④“共线问题”如:AQ QB λ= ⇔数的角度:坐标表示法;形的角度:距离转化法; 如:A 、O 、B 三点共线⇔直线OA 与OB 斜率相等; ⑤“点、线对称问题” ⇔坐标与斜率关系;⑥“弦长、面积问题”⇔转化为坐标与弦长公式问题提醒:注意两个面积公式 的 合理选择; 6.化简与计算; 7.细节问题不忽略;①判别式是否已经考虑;②抛物线、双曲线问题中二次项系数是否会出现0.二、基本解题思想:1、“常规求值”问题:需要找等式,“求范围”问题需要找不等式;2、“是否存在”问题:当作存在去求,若不存在则计算时自然会无解;3、证明定值问题的方法:⑴常把变动的元素用参数表示出来,然后证明计算结果与参数无 关;⑵也可先在特殊条件下求出定值,再给出一般的证明;4、处理定点问题的方法:⑴常把方程中参数的同次项集在一起,并令各项的系数为零,求 出定点;⑵也可先取参数的特殊值探求定点,然后给出证明,5、求最值问题时:将对象表示为变量的函数,几何法、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 三角代换法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利用切线的方法、利用均值不等 式的方法等再解决;6、转化思想:有些题思路易成,但难以实施;这就要优化方法,才能使计算具有可行性,关键是积累“转化”的经验;椭圆中的定值、定点问题一、常见基本题型:在几何问题中,有些几何量和参数无关,这就构成定值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常通过 取参数和特殊值来确定“定值”是多少,或者将该问题涉及的几何式转化为代数式或三 角式,证明该式是恒定的; 1直线恒过定点问题1、已知点00(,)P x y 是椭圆22:12x E y +=上任意一点,直线l 的方程为0012x xy y +=, 直线0l 过P 点与直线l 垂直,点M-1,0关于直线0l 的对称点为N,直线PN 恒过一定点G,求点G 的坐标;2、已知椭圆两焦点1F 、2F 在y 轴上,短轴长为22,离心率为22,P 是椭圆在第一 象限弧上一点,且121PF PF ⋅=,过P 作关于直线F 1P 对称的两条直线PA 、PB 分别交椭 圆于A 、B 两点;1求P 点坐标;2求证直线AB 的斜率为定值;3、已知动直线(1)y k x =+与椭圆22:1553x y C +=相交于A 、B 两点,已知点 7(,0)3M -, 求证:MA MB ⋅为定值.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22:13x C y +=.如图所示,斜率为(0)k k >且不 过原点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E , 射线OE 交椭圆C 于点G ,交直线3x =-于点(3,)D m -.Ⅰ求22m k +的最小值;Ⅱ若2OG OD =OE ,求证:直线l 过定点;椭圆中的取值范围问题一、常见基本题型:对于求曲线方程中参数范围问题,应根据题设条件及曲线的几何性质构造参数满足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得参数的范围;或建立关于参数的目标函数,转化为函数的值域来解. 1从直线和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出发,利用判别式的符号,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5、已知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0,)P m ,与椭圆22:21C x y +=交于相异两点A 、B , 且3AP PB =,求m 的取值范围.(2)利用题中其他变量的范围,借助于方程产生参变量的函数表达式,确定参数的取值范 围.6、已知点(4, 0)M ,(1, 0)N ,若动点P 满足6||MN MP PN ⋅=. Ⅰ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Ⅱ设过点N 的直线l 交轨迹C 于A ,B 两点,若181275NA NB -⋅-≤≤,求 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7、已知点Q 为椭圆E :221182x y +=上的一动点,点A 的坐标为(3,1),求AP AQ ⋅的取值范围.8.已知椭圆的一个顶点为(0,1)A -,焦点在x 轴上.若右焦点到直线220x y -+=的距 离为3.1求椭圆的方程.2设直线(0)y kx m k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当||||AM AN =时,求m 的 取值范围.9. 如图所示,已知圆M A y x C ),0,1(,8)1(:22定点=++为圆上一动点,点P 在AM 上, 点N 在CM 上,且满足N AM NP AP AM 点,0,2=⋅=的轨迹为曲线E . I 求曲线E 的方程;II 若过定点F 0,2的直线交曲线E 于不同的两点,G H 点G 在点,F H 之间,且满足FH FG λ=, 求λ的取值范围.10、.已知椭圆E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两个焦点分别为)0,1(-A 、)0,1(B ,一个顶点为)0,2(H .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2对于x 轴上的点)0,(t P ,椭圆E 上存在点M ,使得MH MP ⊥,求t 的取值范围.11.已知椭圆2222:1x y C a b +=(0)a b >>的离心率为2,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0x y -=相切.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若过点M 2,0的直线与椭圆C 相交于两点,A B ,设P 为椭圆上一点,且满足OP t OB OA =+O 为坐标原点,-时,求实数t 取值范围.椭圆中的最值问题一、常见基本题型: 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12、已知椭圆两焦点1F 、2F 在y 轴上,短轴长为22,离心率为22,P 是椭圆在第一 象限弧上一点,且121PF PF ⋅=,过P 作关于直线F 1P 对称的两条直线PA 、PB 分别交 椭圆于A 、B 两点,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2利用函数求最值,13.如图,DP x ⊥轴,点M 在DP 的延长线上,且||2||DM DP =.当点P 在圆221x y +=上运动时; I 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Ⅱ过点22(0,)1T t y +=作圆x 的切线l 交曲线 C 于A,B 两点,求△AOB 面积S 的最大值和相应的点T 的坐标;14、已知椭圆22:14x G y +=.过点(,0)m 作圆221x y +=的切线l 交椭圆G 于A,B 两点. 将|AB|表示为m 的函数,并求|AB|的最大值.选做1、已知A 、B 、C 是椭圆)0(1:2222>>=+b a by a x m 上的三点,其中点A 的坐标为)0,32(,BC 过椭圆m 的中心,且||2||,0AC BC BC AC ==•.1求椭圆m 的方程;2过点),0(t M 的直线l 斜率存在时与椭圆m 交于两点P,Q,设D 为椭圆m 与y 轴负半轴的交点,且||||DQ DP =.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2.已知圆M :222()()x m y n r -+-=及定点(1,0)N ,点P 是圆M 上的动点,点Q 在NP上,点G 在MP 上,且满足NP =2NQ ,GQ ·NP =0. 1若1,0,4m n r =-==,求点G 的轨迹C 的方程;2若动圆M 和1中所求轨迹C 相交于不同两点,A B ,是否存在一组正实数,,m n r , 使得直线MN 垂直平分线段AB ,若存在,求出这组正实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已知椭圆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 轴上,椭圆C 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Ⅰ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Ⅱ若直线:l y kx m =+与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A B ,不是左右顶点,且以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 的右顶点,求证:直线l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4.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且经过点M 2,1,平行于OM 的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为mm ≠0,l 交椭圆于A 、B 两个不同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求m 的取值范围;3求证直线MA 、MB 与x 轴始终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1、解:直线0l 的方程为0000()2()x y y y x x -=-,即000020y x x y x y --= 设)0,1(-M 关于直线0l 的对称点N 的坐标为(,)N m n则0000001212022x nm y x n m y x y ⎧=-⎪+⎪⎨-⎪⋅--=⎪⎩,解得320002043200002002344424482(4)x x x m x x x x x n y x ⎧+--=⎪-⎪⎨+--⎪=⎪-⎩∴ 直线PN 的斜率为4320000032000042882(34)n y x x x x k m x y x x -++--==---+ 从而直线PN 的方程为: 432000000320004288()2(34)x x x x y y x x y x x ++---=---+ 即3200043200002(34)14288y x x x y x x x x --+=+++-- 从而直线PN 恒过定点(1,0)G2、解:1设椭圆方程为22221y x a b+=,由题意可得2,2,22a b c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22142y x +=则122),(0,2)F F -,设0000(,)(0,0)P x y x y >>则100200(,2),(,2),PF x y PF x y =--=--221200(2)1PF PF x y ∴⋅=--=点00(,)P x y 在曲线上,则2200 1.24x y += 220042y x -∴=从而22004(2)12y y ---=,得02y =则点P 的坐标为2);2由1知1//PF x 轴,直线PA 、PB 斜率互为相反数,设PB 斜率为(0)k k >,则PB 的直线方程为:2(1)y k x =-由222(1)124y k x x y ⎧-=-⎪⎨+=⎪⎩得222(2)2(2)(2)40k x k k x k ++-+--=设(,),B B B x y 则2222(2)222122B k k k k x k k ---=-=++同理可得222222A k k x k +-=+,则2422A B kx x k-=+ 28(1)(1)2A B A B ky y k x k x k-=----=+ 所以直线AB 的斜率2A BAB A By y k x x -==-为定值;3、 解: 将(1)y k x =+代入221553x y +=中得2222(13)6350k x k x k +++-= 4222364(31)(35)48200k k k k ∴∆=-+-=+>,2122631k x x k +=-+,21223531k x x k -=+所以112212127777(,)(,)()()3333MA MB x y x y x x y y ⋅=++=+++ 2121277()()(1)(1)33x x k x x =+++++2221212749(1)()()39k x x k x x k =++++++2222222357649(1)()()313319k k k k k k k -=+++-++++ 4222316549319k k k k ---=+++49=; 4、 解:Ⅰ由题意:设直线:(0)l y kx n n =+≠,由2213y kx nx y =+⎧⎪⎨+=⎪⎩消y 得:222(13)6330k x knx n +++-=, 2222364(13)3(1)∆=-+-k n k n ×2212(31)0k n =+->设A 11(,)x y 、B 22(,)x y ,AB 的中点E 00(,)x y ,则由韦达定理得:12x x +=2613kn k -+,即02313kn x k -=+,002313kny kx n k n k-=+=⨯+=+213n k +, 所以中点E 的坐标为23(,13kn k -+2)13nk+, 因为O 、E 、D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所以OE OD k K =,即133mk -=-, 解得1m k =,所以22m k +=2212k k+≥,当且仅当1k =时取等号, 即22m k +的最小值为2. Ⅱ证明:由题意知:n>0,因为直线OD 的方程为3my x =-,所以由22313m y x x y ⎧=-⎪⎪⎨⎪+=⎪⎩得交点G 的纵坐标为223G m y m =+, 又因为213E n y k=+,D y m =,且2OG OD =OE ,所以222313m n m m k =⋅++, 又由Ⅰ知: 1m k=,所以解得k n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l y kx k =+, 即有:(1)l y k x =+, 令1x =-得,y=0,与实数k 无关, 5、 解:1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12m =±2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l 与椭圆C 交点为 1122(,),(,)A x y B x y ∴2221y kx mx y =+⎧⎨+=⎩得 222(2)210k x kmx m +++-=22222(2)4(2)(1)4(22)0km k m k m ∴∆=-+-=-+>212122221,22km m x x x x k k --+==++∵3AP PB =,∴123x x -=,∴122212223x x x x x x +=-⎧⎨=-⎩. 消去2x ,得212123()40x x x x ++=, 2222213()4022km m k k --∴+=++ 整理得22224220k m m k +--=214m =时,上式不成立; 214m ≠时,2222241m k m -=-, ∴22222041m k m -=≥-,∴211-<≤-m 或121≤<m 把2222241m k m -=-代入得211-<<-m 或121<<m ∴211-<<-m 或121<<m 综上m 的取值范围为211-<≤-m 或121≤<m ; 6、解:Ⅰ设动点(, )P x y ,则(4, )MP x y =-,(3, 0)MN =-,(1, )PN x y =--.由已知得22)()1(6)4(3y x x -+-=--,化简得223412x y +=,得22143x y +=. 所以点P 的轨迹C 是椭圆,C 的方程为13422=+y x . Ⅱ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必存在,不妨设过N 的直线l 的方程为(1)y k x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 )A x y ,22(, )B x y .由22(1),143y k x x y =-⎧⎪⎨+=⎪⎩消去y 得2222(43)84120k x k x k +-+-=.因为N 在椭圆内,所以0∆>.所以212221228,34412.34k x x k k x x k ⎧+=⎪⎪+⎨-⎪=⎪+⎩因为2121212(1)(1)(1)(1)(1)NA NB x x y y k x x ⋅=--+=+--]1)()[1(21212++-+=x x x x k222222243)1(943438124)1(k k k k k k k ++-=+++--+=,所以22189(1)127345k k -+--+≤≤. 解得213k ≤≤. 7、 解: (1,3)AP =,设Qx ,y ,(3,1)AQ x y =--,(3)3(1)36AP AQ x y x y ⋅=-+-=+-.∵221182x y +=,即22(3)18x y +=, 而22(3)2|||3|x y x y +⋅≥,∴-18≤6xy ≤18.则222(3)(3)6186x y x y xy xy +=++=+的取值范围是0,36.3x y +的取值范围是-6,6.∴36AP AQ x y ⋅=+-的取值范围是-12,0. 8、解:1依题意可设椭圆方程为2221x y a+=,则右焦点)F3=,解得23a =,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22 1.3x y +=2设(,)P P P x y 、(,)M M M x y 、(,)N N N x y ,P 为弦MN 的中点,由2213y kx m x y =+⎧⎪⎨+=⎪⎩ 得222(31)63(1)0k x mkx m +++-=直线与椭圆相交,22222(6)4(31)3(1)031,mk k m m k ∴∆=-+⨯->⇒<+ ①23231M N P x x mkx k +∴==-+,从而231P P m y kx m k =+=+, 21313P APP y m k k x mk +++∴==-,又||||,,AM AN AP MN =∴⊥则:23113m k mk k++-=-,即2231m k =+,②把②代入①得22m m <,解02m <<,由②得22103m k -=>,解得12m >.综上求得m 的取值范围是122m <<. 9、解:Ⅰ.0,2=⋅=AM NP AP AM∴NP 为AM 的垂直平分线,∴|NA|=|NM| 又.222||||,22||||>=+∴=+AN CN NM CN ∴动点N 的轨迹是以点C -1,0,A1,0为焦点的椭圆.且椭圆长轴长为,222=a 焦距2c=2. .1,1,22===∴b c a∴曲线E 的方程为.1222=+y x Ⅱ当直线GH 斜率存在时,设直线GH 方程为,12,222=++=y x kx y 代入椭圆方程 得.230.034)21(222>>∆=+++k kx x k 得由设2212212211213,214),,(),,(k x x k k x x y x H y x G +=+-=+则 )2,()2,(,2211-=-∴=y x y x FH FG λλ 又λλλλλ212222122212212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λλλλ222222)1()121(316,213)1()214(+=++=++-∴kk k k 整理得.331.316214.316323164,2322<<<++<∴<+<∴>λλλ解得k k .131,10<<∴<<λλ 又 又当直线GH 斜率不存在,方程为.31,31,0===λFH FG x)1,31[,131的取值范围是即所求λλ<≤∴10、解:1由题意可得,1c =,2a =,∴3b =.∴所求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43x y +=. 2设),(00y x M )20±≠x (,则 2200143x y +=. ① 且),(00y x t MP --=,),2(00y x MH --=,由MH MP ⊥可得0=⋅MH MP ,即∴0)2)((2000=+--y x x t . ②由①、②消去0y 整理得3241)2(0200-+-=-x x x t . ∵20≠x∴23411)2(4100-=---=x x t .∵220<<-x , ∴ 12-<<-t .∴t 的取值范围为)1,2(--.11、 解:Ⅰ由题意知22c e a ==, 所以22222212c a b e a a -===. 即222a b =. 又因为2111b ==+,所以22a =,21b =. 故椭圆C 的方程为1222=+y x . Ⅱ由题意知直线AB 的斜率存在.设AB :(2)y k x =-,11(,)A x y ,22(,)B x y ,(,)P x y ,由22(2),1.2y k x x y =-⎧⎪⎨+=⎪⎩得2222(12)8820k x k x k +-+-=. 422644(21)(82)0k k k ∆=-+->,212k <. 2122812k x x k +=+,21228212k x x k -=+.∵OP t OB OA =+,∴1212(,)(,)x x y y t x y ++=,21228(12)x x k x t t k +==+, 1212214[()4](12)y y ky k x x k t t t k +-==+-=+. ∵点P 在椭圆上,∴222222222(8)(4)22(12)(12)k k t k t k -+=++, ∴22216(12)k t k =+.∵PB PA -<253,∴2122513k x x +-<,∴22121220(1)[()4]9k x x x x ++-<∴422222648220(1)[4](12)129k k k k k -+-<++, ∴22(41)(1413)0k k -+>,∴214k >. ∴21142k <<,∵22216(12)k t k =+,∴222216881212k t k k ==-++, ∴2623t -<<-或2623t <<, ∴实数t 取值范围为)2,362()362,2( --. 12、解、设椭圆方程为22221y x a b+=,由题意可得2,2,22a b c ===,故椭圆方程为22142y x +=设AB 的直线方程:m x y +=2.由⎪⎩⎪⎨⎧=++=142222y x m x y ,得0422422=-++m mx x , 由0)4(16)22(22>--=∆m m ,得2222<<-mP 到AB 的距离为3||m d =,则3||3)214(21||212m m d AB S PAB ⋅⋅-=⋅=∆2)28(81)8(8122222=+-≤+-=m m m m ;当且仅当()22,222-∈±=m 取等号, ∴三角形PAB 面积的最大值为2; 13、 解:设点M 的坐标为()y x ,,点P 的坐标为()00,y x ,则0x x =,02y y =,所以x x =0,20yy =, ① 因为()00,y x P 在圆122=+y x 上,所以12020=+y x ②将①代入②,得点M 的轨迹方程C 的方程为1422=+y x . Ⅱ由题意知,1||≥t .当1=t 时,切线l 的方程为1=y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23(),1,23(-此时3||=AB ,当1-=t 时,同理可得3||=AB ; 当1>t 时,设切线l 的方程为,m kx y +=R k ∈由⎪⎩⎪⎨⎧=++=,14,22y x t kx y 得042)4(222=-+++t ktx x k ③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211y x y x ,则由③得:222122144,42k t x x k kt x x +-=+-=+. 又由l 与圆122=+y x 相切,得,11||2=+k t 即.122+=k t所以212212)()(||y y x x AB -+-=]4)4(4)4(4)[1(222222kt k t k k +--++=2.3||342+=t t因为,2||3||343||34||2≤+=+=t t t t AB 且当3±=t 时,|AB|=2,所以|AB|的最大值为2依题意,圆心O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圆122=+y x 的半径,所以AOB ∆面积1121≤⨯=AB S , 当且仅当3±=t 时,AOB ∆面积S 的最大值为1,相应的T 的坐标为()3,0-或者()3,0.14、 解:由题意知,||1m ≥.当1m =时,切线l 的方程为1x =,点A,B 的坐标分别为33(1,),(1,)22-, 此时||3AB =;当1m =-时,同理可得||3AB =; 当1m >时,设切线l 的方程为()y k x m =-.由22()14y k x m x y =-⎧⎪⎨+=⎪⎩得22222(14)8440k x k mx k m +-+-=. 设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22(,),(,)x y x y . 又由l 与圆221x y +=相切,211k =+,即2221m k k =+.所以222221212112||()()(1)[()4]AB x x y y k x x x x =-+-=++- 42222222644(44)(1)[](14)14k m k m k k k -=+-++243|3m m =+. 由于当1m =±时,||3AB 243|43||233||||m AB m m m ==≤++,当且当3m =,||2AB =.所以|AB|的最大值为2.选做1、 解1椭圆m :141222=+y x2由条件D0,-2 ∵M0,t 1°当k=0时,显然-2<t<2 2°当k≠0时,设t kx y l +=:⎪⎩⎪⎨⎧+==+t kx y y x 141222 消y 得 01236)31(222=-+++t ktx x k由△>0 可得 22124k t +< ①设),(),,(),,(002211y x H PQ y x Q y x P 中点则22103132k kt x x x +=+=20031k tt kx y +=+= ∴)31,313(22k tk kt H ++-由kk PQ OH DQ DP DH 1||||-=⊥∴=即∴2223110313231k t k k kt kt+=-=-+-++化简得 ② ∴t>1 将①代入②得 1<t<4 ∴t 的范围是1,4综上t ∈-2,4 2、解:12,NP NQ =∴∴点Q 为PN 的中点,又0GQ NP ⋅=,GQ PN ∴⊥或G 点与Q 点重合.∴.||||GN PG =又|||||||||| 4.GM GN GM GP PM +=+== ∴点G 的轨迹是以,M N 为焦点的椭圆,且2,1a c ==,∴b G ==∴的轨迹方程是221.43x y +=2解:不存在这样一组正实数,下面证明: 由题意,若存在这样的一组正实数, 当直线MN 的斜率存在时,设之为k ,故直线MN 的方程为:(1)y k x =-,设1122(,),(,)A x y B x y ,AB 中点00(,)D x y ,则22112222143143x y x y ⎧+=⎪⎪⎨⎪+=⎪⎩,两式相减得: 12121212()()()()043x x x x y y y y -+-++=. 注意到12121y y x x k -=--,且12012022x x x y y y +⎧=⎪⎪⎨+⎪=⎪⎩ ,则00314x y k = , ② 又点D 在直线MN 上,00(1)y k x ∴=-,代入②式得:04x =. 因为弦AB 的中点D 在⑴所给椭圆C 内,故022x -<<, 这与04x =矛盾,所以所求这组正实数不存在. 当直线MN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MN 的方程为1x =,则此时1212,2y y x x =+=,代入①式得120x x -=,这与,A B 是不同两点矛盾.综上,所求的这组正实数不存在.3、解:Ⅰ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43x y +=. Ⅱ设11()A x y ,,22()B x y ,,联立22 1.43y kx m x y =+⎧⎪⎨+=⎪⎩,, 得222(34)84(3)0k x mkx m +++-=, 22222212221226416(34)(3)03408344(3).34m k k m k m mk x x k m x x k ⎧⎪∆=-+->+->⎪⎪+=-⎨+⎪⎪-=⎪+⎩,即,则, 又22221212121223(4)()()()34m k y y kx m kx m k x x mk x x m k -=++=+++=+, 因为以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右焦点(20)D ,, 1AD BD k k ∴=-,即1212122y y x x =---,1212122()40y y x x x x ∴+-++=,2222223(4)4(3)1640343434m k m mk k k k--∴+++=+++, 2291640m mk k ∴++=.解得:12m k =-,227k m =-,且均满足22340k m +->, 当12m k =-时,l 的方程为(2)y k x =-,直线过定点(20),,与已知矛盾; 当227k m =-时,l 的方程为2()7y k x =-,直线过定点2(0)7,. 所以,直线l 过定点,定点坐标为2(0)7,. 4、解:1设椭圆方程为)0(12222>>=+b a by a x 则⎪⎩⎪⎨⎧==⎪⎩⎪⎨⎧=+=2811422222b a b a b a 解得 ∴椭圆方程为12822=+y x 2∵直线l 平行于OM,且在y 轴上的截距m, 又K OM =21 m x y l +=∴21的方程为: 由0422128212222=-++∴⎪⎪⎩⎪⎪⎨⎧=++=m mx x y x m x y ∵直线l 与椭圆交于A 、B 两个不同点,分且解得8...........................................................0,22,0)42(4)2(22≠<<->--=∆∴m m m m3设直线MA 、MB 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只需证明k 1+k 2=0即可设42,2),,(),,(221212211-=-=+m x x m x x y x B y x A 且则21,21222111--=--=x y k x y k 由可得042222=-++m mx x 42,222121-=-++m x x m x x 而)2)(2()2)(1()2()1(2121211221221121----+---=--+--=+x x x y x y x y x y k k )2)(2()1(4)2)(2(42)2)(2()1(4))(2()2)(2()2)(121()2)(121(212212*********------+-=----+++=----++--+=x x m m m m x x m x x m x x x x x m x x m x13......................................................0)2)(2(444242212122=+∴=--+-+--=k k x x m m m m 分 故直线MA 、MB 与x 轴始终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求实数a的值或取值范围专题练习
专题练习求实数a 的值或取值范围1.已知全集U ={2,3,a 2-a -1},A ={2,3},若∁U A ={1},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__. 2.设集合A ={x |x +m ≥0},B ={x |-2<x <4},全集U =R ,且(∁U 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3.已知全集U =R ,A ={x |-4≤x <2},B ={x |-1<x ≤3},P ={x |x ≤0或x ≥52},求A ∩B ,(∁U B )∪P ,(A ∩B )∩(∁U P ).4.已知集合A ={x |x 2+ax +12b =0}和B ={x |x 2-ax +b =0},满足B ∩(∁U A )={2},A ∩(∁U B )={4},U =R ,求实数a ,b 的值.5.已知集合A ={x |2a -2<x <a },B ={x |1<x <2},且A ∁R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6. 已知集合}33,)1(,2{22++++=a a a a A ,若A ∈1,求a 。
7. 已知集合M ={}012|2=++∈x ax R x 中只含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
8},01|{},06|{2=+==-+=ax x B x x x A 且B A ,求a 的值。
9. 已知方程02=++c b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 1, x 2. 设C ={x 1, x 2}, A ={1,3,5,7,9}, B ={1,4,7,10},若C B C C A =Φ= ,,试求b , c 的值。
10. 设集合}121|{},52|{-≤≤+=≤≤-=m x m x B x x A ,(1)若Φ=B A , 求m 的范围; (2)若A B A = , 求m 的范围。
10. 已知A ={0,1}, B ={x|x ⊆A},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并指出集合A 与B 的关系。
65.专题勾股定理中的取值范围问题专练(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培优训练
专题14 勾股定理中的取值范围问题专练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将一根长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ℎcm,则h的取值范围是()A. 12≤ℎ≤19B. 12≤ℎ≤13C. 11≤ℎ≤12D. 5≤ℎ≤12【答案】C【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杯子内筷子的取值范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当筷子与杯底垂直时h最大,h最大=24−12=12cm.当筷子与杯底及杯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时h最小,如图所示:此时,AB=√AC2+BC2=√122+52=13cm,故ℎ=24−13=11cm.故h的取值范围是11cm≤ℎ≤12cm.2.如图,在中,∠C=90∘,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若AC=6,BC=8,则DE长度的取值范围是()A. 3≤DE≤4B. 3≤DE≤5C. 4≤DE≤5D. 6≤DE≤10【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勾股定理,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垂线段最短、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CD的长和DE⊥BC时DE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D的长和DE⊥BC时DE的长,进而得出DE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当E与C或重合时,DE最长,在Rt△ABC中,AB=√BC2+AC2=10,∵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D=5,当DE⊥BC时,DE最短,DE=√BD2−BE2=√52−42=3,所以DE长度的取值范围是3≤DE≤5,3.一根长18cm的牙刷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牙刷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A. 5cm<ℎ≤6cmB. 6cm<ℎ≤7cmC. 5cm≤ℎ≤6cmD. 5cm≤ℎ<6cm【答案】C【分析】根据杯子内牙刷的长度取值范围得出杯子外面长度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杯子内牙刷的取值范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解:∵将一根长为18cm的牙刷,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在杯子中牙刷最短是等于杯子的高,最长是等于杯子斜边长度,∴当杯子中牙刷最短时,等于杯子的高12,杯子中牙刷最长时,其长度是:√122+52=13,∴ℎ的取值范围是:(18−13)≤ℎ≤(18−12),即5≤ℎ≤6.4.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点M为AC边上任意一点,则BM的取值范围是()A. 3⩽BA⩽4B. 3⩽BM⩽5C. 2.4⩽BM⩽3D. 2.4⩽BM⩽4【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垂线段最短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根据垂线段最短以及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根据垂线段最短,作BM′⊥AC于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M′;当M与C重合时,BM最长,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作BM′⊥AC于M′,在Rt△ABC中,∠B=90°,∴AC=√AB2+BC2=√32+42=5,1 2×AC×BM′=12×AB×BC,即12×5×BM′=12×3×4,解得,BM′=2.4,当M与C重合时,BM最长为4,则2.4≤BM≤4,5.如图是一个圆柱形饮料罐,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2cm,上底面中心有一个小圆孔,一条长为20cm可到达底部的直吸管在罐外部分a长度(罐壁厚度和小圆孔大小忽略不计)范围是()A. 8≤a≤15B. 5≤a≤8C. 7≤a≤8D. 7≤a≤15【答案】C【分析】如图,当吸管底部在O点时吸管在罐内部分a最短,此时a就是圆柱形的高;当吸管底部在A点时吸管在罐内部分a最长,此时a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在Rt△ABO中即可求出.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如图,当吸管底部在O点时吸管在罐内部分a最短,此时a就是圆柱形的高,即a=12;当吸管底部在A点时吸管在罐内部分a最长,即线段AB的长,在Rt△ABO中,AB=√AO2+BO2=√52+122=13,∴此时a=13,所以12≤a≤13.二、填空题6.已知在△ABC中,∠BAC=45°,AB=√2,要使满足条件的△ABC唯一确定,那么边BC的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x=1或x⩾√2【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正确理解顶点的位置是解本题的关键.过点B作BD⊥AC于点D,则△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延长AD到E点,使DE=AD,再分别讨论点C 的位置即可.【解答】解:过B点作BD⊥AC于D点,则△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延长AD到E,使DE=AD,①当点C和点D重合时,△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1,这个三角形是唯一确定的;②当点C和点E重合时,△ABC是等腰三角形,BC=AB=√2,这个三角形也是唯一确定的;③当点C在线段AE的延长线上时,即x大于BE,也就是x>√2,这时△ABC也是唯一确定的;综上所述,∠BAC=45°,AB=√2,要使△ABC唯一确定,那么BC的长度x满足的条件是:x=1或x≥√2.7.如图,∠MAN=60°,若△ABC的顶点B在射线AM上,且AB=2,点C在射线AN上运动,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BC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案】√3<BC<2√3【分析】当点C在射线AN上运动,△ABC的形状由钝角三角形到直角三角形再到钝角三角形,画出相应的图形,根据运动三角形的变化,构造特殊情况下,即直角三角形时的BC的值.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或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考查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C1⊥AN,垂足为C1,BC2⊥AM,交AN于点C2,在Rt△ABC1中,AB=2,∠A=60°,∴∠ABC1=30°,∴AC1=1AB=1,由勾股定理得:BC1=√3,2在Rt△ABC2中,AB=2,∠A=60°,∴∠AC2B=30°,∴AC2=4,由勾股定理得:BC2=2√3,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点C在C1C2上移动,此时√3<BC<2√3.8.在Rt△ABC中,∠ABC=90°,AB=3,BC=4,点E,F分别在边AB,AC上,将△AEF沿直线EF翻折,点A落在点P处,且点P在直线BC上,则线段CP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1≤CP≤5【分析】本题考查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到点P位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先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的长,再画出线段CP长的极值情况,进一步可求线段CP长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在Rt△ABC中,∠ABC=90°,AB=3,BC=4,∴AC=√AB2+BC2=5,如图1,BP=AB=3,CP=BC−BP=4−3=1;如图2,CP=AC=5.故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1≤CP ≤5.9. 如图,已知等腰直角△ABC 中,∠BAC =90°,AD ⊥BC 于点D ,AB =5,点E 是边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点重合),连接DE ,过点D 作DF ⊥DE 交AC 于点F ,连接EF ,点H 在线段AD 上,且DH =14AD ,连接EH ,HF ,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1,△EHF 的面积记为S 2,则S 1=______,S 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2516;2516≤S 2<7516【分析】作EM ⊥BC 于M ,作FN ⊥AD 于N ,根据题意可证△ADF≌△BED ,可得△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证△BME≌△ANF ,可得NF =BM.所以S 1=12HD ×BD , 代入可求S 1.由点E 是边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点重合),可得DE 垂直AB 时DE 最小,即52≤DE <5√22,且S 2=S △DEF −S 1,代入可求S 2的取值范围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证△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解:作EM ⊥BC 于M ,作FN ⊥AD 于N ,∵EM ⊥BD ,AD ⊥BC ∴EM//AD∵△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BC ,AB =5 ∴∠B =∠C =45°=∠BAD =∠DAC ,BD =CD =AD =5√22∵DF ⊥DE∴∠ADF +∠ADE =90°且∠ADE +∠BDE =90° ∴∠ADF =∠BDE 且AD =BD ,∠B =∠DAF =45° ∴△ADF≌△BDE , ∴AF =BE ,DE =DF ∴△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 =BE ,∠B =∠DAF =45°,∠EMB =∠ANF =90°∴△BME≌△ANF ∴NF=BM∵S1=S△EHD+S△DHF=12HD×MD+12HD×FN=12×14AD×(BM+MD)=18AD2=2516∵点E是边AB上的动点∴52≤DE<5√22∵S2=S△DEF−S1=12DE2−2516∴2516≤S2<751610.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点B落在AD上的点E处,折痕的两端点分别在AB,BC上(含端点),且AB=6,BC=10.设AE=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2≤x≤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注意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对应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设折痕为PQ,点P在AB边上,点Q在BC边上.分别利用当点P与点A重合时,以及当点Q与点C重合时,求出AE的极值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设折痕为PQ,点P在AB边上,点Q在BC边上.如图1,当点Q与点C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EC=BC=10,在Rt△CDE中,CE2=CD2+ED2,即102=(10−AE)2+62,解得:AE=2,即x=2.如图2,当点P与点A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AE=AB=6,即x=6;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2≤x≤6.11.如图,M点是△ABC的边AB的中点,且MC=MB=2,设AC+BC=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4<x≤4√2【分析】首先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出x>4,由x=√(AC+BC)2=√16+2AC⋅BC,当△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AB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4,推出2⋅AC⋅BC的最大值=16,推出结论.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解答】解:∵M点是△ABC的边AB的中点,∴AM=BM,∵MC=MB=2,∴MC=MA=MB,∴△ACB是直角三角形,∵AB=2BM=4,∴AC+BC>AB,即x>4,∵x=√(AC+BC)2=√AC2+BC2+2AC⋅BC=√AB2+2AC⋅BC=√16+2AC⋅BC,∵当△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AB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12AC⋅BC=12×√2×√2=4,∴2⋅AC⋅BC的最大值=16,∴x≤4√2,∴4<x≤4√2,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A=60°,AB=8,则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4<AD<16【分析】如图,延长BC交AD的延长线于E,作BF⊥AD于F.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E、AF即可判断.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延长BC交AD的延长线于E,作BF⊥AD于F.在Rt△ABE中,∵∠E=30°,∠ABE=90°,AB=8,∴AE=2AB=16,在Rt△ABF中,∵∠ABF=30°,∠AFB=90°,AB=8,∴AF=1AB=4,∴AD的取值2范围为4<AD<16,三、解答题13.若的三边分别为a,b,c,其中a,b满足√a−6+(b−8)2=0.(1)求边长c的取值范围;(2)若是直角三角形,求的面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再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2)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即可.【解答】解:(1)∵a,b满足√a−6+(b−8)2=0,∴a−6=0,b−8=0,∴a=6,b=8,∴8−6<c<8+6,即2<c<14.是直角三角形,①当a,b为三角形的直角边时,;①当b为斜边时,c=√b2−a2=√82−62=2√7,.14.已知:如图1:射线MN⊥AB于点M,点C从M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MN运动,AM=1,MB=4,设运动时间为ts,(1)当△AB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2)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3)点C在运动的过程中,若△ABC为钝角三角形,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解:(1)当CB=AB时,在Rt△MCB,BC=5,BM=4,由勾股定理得:MC=3,则t=3s;当AB=AC时,在Rt△MCA,AM=1,AC=5,由勾股定理得:MC=√52−12=2√6,则t=2√6s;当AC=BC时,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与条件不合;∴当t=3s或2√6s时,△ABC为等腰三角形;(2)∵由题意∠ACB=90°时,∴AC2+BC2=AB2,设CM=x,在Rt△MCB中由勾股定理得:BC2=x2+42,在Rt△MCA中,由勾股定理得:AC2=x2+12,∴x2+42+x2+12=52,解得x=2,∴t=2s;(3)0<t<2.【分析】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分CB=AB、AB=AC和AC=BC三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计算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列式计算;(3)由②的结论结合图形解答即可.【解答】解:(3)∵当t=2时,△ABC为直角三角形,∴0<t<2时,△ABC为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0<t<2.15.如图,在Rt△ABC中,∠ABC=90°,AB=8,BC=6,点P从点A出发沿A—C—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t>0).(1)AC=__________.(2)当点P在线段AC上时,AP=__________,当点P在线段BC上时BP=__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以AP为边构成的正方形的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4)△ABP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答案】(1)10;(2)2t,16−2t;(3)当0<t<5时,S=(2t)2=4t2当5≤t≤8时,S=(16−2t)2+82=4t2−64t+320(4)当点P在线段AC上时,BP⊥AC,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0BP=8×6 BP=245根据勾股定理得:AP=325t=325÷2=165当点P在线段BC上时(不与B点重合)即可符合题意5≤t<8∴t=165或5≤t<8【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正方形面积.(1)根据勾股定理求解;(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路程,再计算;(3)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求解;(4)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当P在AC上时,P在BC上时,两种情况解答.【解答】解:(1)∵在Rt△ABC中,∠ABC=90°,AB=8,BC=6,∴AC=√AB2+BC2=√64+36=10故答案为10;(2))当点P在线段AC上时,AP=2t当点P在线段BC上时BP=AC+BC−2t=10+6−2t=16−2t故答案为:2t,16−2t;。
数学集合求取值范围的题
数学集合求取值范围的题一、题目类型分析数学集合求取值范围的题呢,就像是在一个大框框(集合)里找东西的范围,可有趣啦。
比如说,给你一个集合A={x 2<x<5},再给个集合B={x m<x<m+3},然后问你当A和B满足某种关系(像A 包含于B或者A交B为空集之类的)时,m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这种题就像是在玩一种数字的“捉迷藏”游戏。
二、常见的解题思路1. 当遇到A包含于B这种情况我们就得让A这个集合里的元素都在B集合里。
那就是说,A 集合的下限2得大于等于B集合的下限m,也就是2≥m;同时,A 集合的上限5得小于等于B集合的上限m + 3,也就是5≤m+3。
然后解这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就能得到m的取值范围啦。
先解5≤m+3,移项得到m≥2;再解2≥m,那m的取值范围就是2≤m。
2. 当A交B为空集的时候这就意味着A和B没有共同的元素。
那可能是B集合的上限比A集合的下限还小,也就是m+3≤2,解得m≤ - 1;或者是B集合的下限比A集合的上限还大,也就是m≥5。
三、易错点提醒1. 不等式的符号问题在解不等式的时候,移项一定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比如说,从m+3≥5移项得到m≥5 - 3,可别弄错符号变成m≤5 - 3啦。
2. 端点值的取舍有时候在确定取值范围的时候,端点值能不能取到很关键。
像2≤m这个结果里,2这个端点是可以取到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比如集合里是大于或者小于(没有等于)的时候,端点值就不能取到,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哦。
四、答案与解析1. 答案对于A包含于B时,m的取值范围是2≤m。
对于A交B为空集时,m的取值范围是m≤ - 1或者m≥5。
2. 解析在A包含于B的情况下,根据集合包含的定义,A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要在B集合中,所以通过比较集合的上下限得到不等式组并求解。
在A交B为空集的情况下,根据空集的定义,两个集合没有共同元素,所以分析出两种可能的情况,分别列出不等式求解得到最终的取值范围。
中考数学压轴题---《确定取值范围》例题讲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确定取值范围》例题讲解例1、(2022•新昌县二模)如图,是一种单肩包,其背带由双层部分、单层部分和调节扣构成.小文购买时,售货员演示通过调节扣加长或缩短单层部分的长度,可以使背带的长度(单层部分与双层部分长度的和,其中调节扣所占长度忽略不计)加长或缩短,设双层部分的长度为x(cm),单层部分的长度为y(cm).经测量,得到表中数据.(1)根据表中数据规伸,求出y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2)设背带的长度为L(cm),即L=x+y.①按小文的身高和习惯,L=130(cm)时为最佳背带长度.请计算此时双层部分的长度.②求L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规律可知y与x的函数关系为一次函数,设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由题知,解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152;(2)①根据题意知,解得,∴双层部分的长度为22cm;②由题知,当x=0时,y=152,当y=0时,x=76,∴76≤L≤152.【变式1-1】(2021•衡阳)如图是一种单肩包,其背带由双层部分、单层部分和调节扣构成.小文购买时,售货员演示通过调节扣加长或缩短单层部分的长度,可以使背带的长度(单层部分与双层部分长度的和,其中调节扣所占长度忽略不计)加长或缩短,设双层部分的长度为xcm,单层部分的长度为ycm.经测量,得到表中数据.(1)根据表中数据规律,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按小文的身高和习惯,背带的长度调为130cm时为最佳背带长.请计算此时双层部分的长度;(3)设背带长度为Lcm,求L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规律可知y与x的函数关系为一次函数,设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由题知,解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152;(2)根据题意知,解得,∴双层部分的长度为22cm;(3)由题知,当x=0时,y=152,当y=0时,x=76,∴76≤L≤152.【变式1-2】(2021•十堰)某商贸公司购进某种商品的成本为20元/kg,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这种商品在未来40天的销售单价y(元/kg)与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且日销量m(kg)与时间x(天)之间的变化规律符合一次函数关系,如下表:(1)填空:m与x的函数关系为m=﹣2x+144(1≤x≤40且x为整数);(2)哪一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日销售利润是多少?(3)在实际销售的前20天中,公司决定每销售1kg商品就捐赠n元利润(n <4)给当地福利院,后发现:在前20天中,每天扣除捐赠后的日销售利润随时间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由题意可设日销量m(kg)与时间x(天)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式为:m=kx+b(k≠0),将(1,142)和(3,138)代入m=kx +b ,有:,解得k=﹣2,b=144,故m与x的函数关系为:m=﹣2x+144(1≤x≤40且x为整数);(2)设日销售利润为W元,根据题意可得:当1≤x≤20且x为整数时,W=(0.25x+30﹣20)(﹣2x+144)=﹣0.5x2+16x+1440=﹣0.5(x﹣16)2+1568,此时当x=16时,取得最大日销售利润为1568元,当20<x≤40且x为整数时,W=(35﹣20)(﹣2x+144)=﹣30x+2160,此时当x=21时,取得最大日销售利润W=﹣30×21+2160=1530(元),综上所述,第16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日销售利润为1568元;(3)设每天扣除捐赠后的日销售利润为P,根据题意可得:P=﹣0.5x2+16x+1440﹣n(﹣2x+144)=﹣0.5x2+(16+2n)x+1440﹣144n,其对称轴为直线x=16+2n,∵在前20天中,每天扣除捐赠后的日销售利润随时间x的增大而增大,且x 只能取整数,故只要第20天的利润高于第19天,即对称轴要大于19.5∴16+2n>19.5,求得n>1.75,又∵n<4,∴n的取值范围是:1.75<n<4,答:n的取值范围是1.75<n<4.【变式1-3】(2022•黄冈模拟)某商贸公司购进某种商品的成本为20元/千克,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这种商品在未来40天的销售单价y(元/千克)与时间x (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且x为整数,且日销量m(千克)与时间x(天)之间的变化规律符合一次函数关系,如表:(1)求m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1≤x≤20时,最大日销售利润是多少?(3)求:在未来40天中,有多少天销售利润不低于1550元?【解答】解:(1)由题意可设日销量m(kg)与时间x(天)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式为:m=kx+b(k≠0),将(1,142)和(3,138)代入m=kx+b,有:,解得k=﹣2,b=144,故m与x的函数关系为:m=﹣2x+144(1≤x≤40且x为整数);(2)设日销售利润为W元,根据题意可得:当1≤x≤20且x为整数时,W=(0.25x+30﹣20)(﹣2x+144)=﹣0.5x2+16x+1440=﹣0.5(x﹣16)2+1568,此时当x=16时,取得最大日销售利润为1568元,∴第16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日销售利润为1568元;(3)由(2)得,当1≤x≤20且x为整数时,W=﹣0.5(x﹣16)2+156,令W=1550,得1550=﹣0.5(x﹣16)2+1568,解得:x1=10,x2=22.∵﹣<0,对称轴为直线x=16,10≤x≤20,共11天.当20<x≤40且x为整数时,W=(35﹣20)(﹣2x+144)=﹣30x+2160,令W=1550,得1550=﹣30x+2160,解得:x=,∵﹣30<0,∴20<x<,无整数解,即0天.综上所述,在未来40天中,有11天销售利润不低于1550元.【变式1-4】(2021•河北)如图是某机场监控屏显示两飞机的飞行图象,1号指挥机(看成点P)始终以3km/min的速度在离地面5km高的上空匀速向右飞行,2号试飞机(看成点Q)一直保持在1号机P的正下方.2号机从原点O 处沿45°仰角爬升,到4km高的A处便立刻转为水平飞行,再过1min到达B 处开始沿直线BC降落,要求1min后到达C(10,3)处.(1)求OA的h关于s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2号机的爬升速度;(2)求BC的h关于s的函数解析式,并预计2号机着陆点的坐标;(3)通过计算说明两机距离PQ不超过3km的时长是多少.[注:(1)及(2)中不必写s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2号飞机爬升角度为45°,∴OA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A(4,4).设OA的解析式为:h=ks,∴4k=4.∴k=1.∴OA的解析式为:h=s.∵2号试飞机一直保持在1号机的正下方,∴它们的飞行的时间和飞行的水平距离相同.∵2号机在爬升到A处时水平方向上移动了4km,飞行的距离为4km,又1号机的飞行速度为3km/min,∴2号机的爬升速度为:4÷=3km/min.(2)设BC的解析式为h=ms+n,由题意:B(7,4),∴,解得:.∴BC的解析式为h=.令h=0,则s=19.∴预计2号机着陆点的坐标为(19,0).(3)解法一:∵PQ不超过3km,∴5﹣h≤3.∴PQ=,解得:2≤s≤13.∴两机距离PQ不超过3km的时长为:(13﹣2)÷3=(min).解法二:当PQ=3km时,h=5﹣3=2(km),∵h=s,∴s=2.由2=得:s=13,∴两机距离PQ不超过3km的时长为:(min).【变式1-5】(2021•扬州)甲、乙两汽车出租公司均有50辆汽车对外出租,下面是两公司经理的一段对话:说明:①汽车数量为整数;②月利润=月租车费﹣月维护费;③两公司月利润差=月利润较高公司的利润﹣月利润较低公司的利润.在两公司租出的汽车数量相等的条件下,根据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当每个公司租出的汽车为10辆时,甲公司的月利润是48000元;当每个公司租出的汽车为37辆时,两公司的月利润相等;(2)求两公司月利润差的最大值;(3)甲公司热心公益事业,每租出1辆汽车捐出a元(a>0)给慈善机构,如果捐款后甲公司剩余的月利润仍高于乙公司月利润,且当两公司租出的汽车均为17辆时,甲公司剩余的月利润与乙公司月利润之差最大,求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50﹣10)×50+3000]×10﹣200×10=48000元,当每个公司租出的汽车为10辆时,甲公司的月利润是48000元;设每个公司租出的汽车为x辆,由题意可得:[(50﹣x)×50+3000]x﹣200x=3500x﹣1850,解得:x=37或x=﹣1(舍),∴当每个公司租出的汽车为37辆时,两公司的月利润相等;(2)设两公司的月利润分别为y甲,y乙,月利润差为y,则y甲=[(50﹣x)×50+3000]x﹣200x,y乙=3500x﹣1850,当甲公司的利润大于乙公司时,0<x<37,y=y甲﹣y乙=[(50﹣x)×50+3000]x﹣200x﹣(3500x﹣1850)=﹣50x2+1800x+1850,当x==18时,利润差最大,且为18050元;当乙公司的利润大于甲公司时,37<x≤50,y=y乙﹣y甲=3500x﹣1850﹣[(50﹣x)×50+3000]x+200x=50x2﹣1800x﹣1850,∵对称轴为直线x==18,50>0,∴当37<x≤5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50时,利润差最大,且为33150元,综上:两公司月利润差的最大值为33150元;(3)∵捐款后甲公司剩余的月利润仍高于乙公司月利润,则利润差为y=﹣50x2+1800x+1850﹣ax=﹣50x2+(1800﹣a)x+1850,对称轴为直线x=,∵x只能取整数,且当两公司租出的汽车均为17辆时,月利润之差最大,∴16.5<<17.5,解得:50<a<150。
高中数学《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基础知识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基础知识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宏观上有两种思路:一个是通过解不等式求解,一个是利用函数,通过解函数的值域求得参数范围1、解不等式:通过题目条件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从而通过解不等式进行求解。
常见的不等关系如下:(1)圆锥曲线上的点坐标的取值范围① 椭圆(以()222210x y a b a b +=>>为例),则[],x a a ∈−,[],y b b ∈−② 双曲线:(以()22221,0x y a b a b−=>为例),则(],x a ∈−∞−(左支)[),a +∞(右支)y R ∈③ 抛物线:(以()220y px p =>为例,则[)0,x ∈+∞(2)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若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公共点,则联立消元后的一元二次方程0∆>(3)点与椭圆(以()222210x y a b a b+=>>为例)位置关系:若点()00,x y 在椭圆内,则2200221x y a b +< (4)题目条件中的不等关系,有时是解决参数取值范围的关键条件2、利用函数关系求得值域:题目中除了所求变量,还存在一个(或两个)辅助变量,通过条件可建立起变量间的等式,进而可将等式变形为所求变量关于辅助变量的函数,确定辅助变量的范围后,则可求解函数的值域,即为参数取值范围(1)一元函数:建立所求变量与某个辅助变量的函数关系,进而将问题转化为求一元函数的值域,常见的函数有:① 二次函数;②“对勾函数”()0ay x a x=+>;③ 反比例函数;④ 分式函数。
若出现非常规函数,则可考虑通过换元“化归”为常规函数,或者利用导数进行解决。
(2)二元函数:若题目中涉及变量较多,通过代换消元最后得到所求参数与两个变量的表达式,则可通过均值不等式,放缩消元或数形结合进行解决。
3、两种方法的选择与决策:通常与题目所给的条件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若题目中含有某个变量的范围,则可以优先考虑函数的方向,将该变量视为自变量,建立所求变量与自变量的函数关系,进而求得值域(2)若题目中含有某个表达式的范围(或不等式),一方面可以考虑将表达式视为整体,看能否转为(1)的问题进行处理,或者将该表达式中的项用所求变量进行表示,从而建立起关于该变量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 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1F 、2F 是其左右焦点,离心率为3,且经过点()3,1.(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若12,A A 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Q 为椭圆上动点,设直线1AQ 斜率为k ,且11,23k ⎛⎫∈−− ⎪⎝⎭,求直线Q A 2斜率的取值范围;解:(1)3c e a ==::a b c ∴=∴椭圆方程为:222213x y b b +=代入()3,1可得:24b =22312a b ∴== ∴椭圆方程为:221124x y +=(2)由(1)可得:()()12,A A − 设(),Q x y , 则k =2A Q k =22212A Qy k k x ∴⋅==− Q 在椭圆上 ()222211121243x y y x ∴+=⇒=−2221123A Qy k k x ∴⋅==−− 213A Q k k∴=−11,23k ⎛⎫∈−− ⎪⎝⎭12,133k ⎛⎫∴−∈ ⎪⎝⎭即22,13A Q k ⎛⎫∈ ⎪⎝⎭例2:已知椭圆()2222:10xy C a b a b +=>>,其左,右焦点分别是12,F F ,过点1F 的直线l交椭圆C 于,E G 两点,且2EGF 的周长为 (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过点()2,0M 的直线与椭圆C 相交于两点,A B ,设P 为椭圆上一点,且满足OA OB tOP +=(O 为坐标原点),当25PA PB −<t 的取值范围 解:(1)2c e a ==::a b c ∴= 2EGF 的周长4C a a ==⇒=1b ∴=∴椭圆方程为:2212x y +=(2)设直线AB 的方程为()2y k x =−,()()1122,,,A x y B x y ,(),P x yOA OB tOP += 1212x x txy y ty +=⎧∴⎨+=⎩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222222212882021y k x k x k x k x y =−⎧⎪⇒+−+−=⎨+=⎪⎩ ()()()22228412820k k k ∴∆=−+−>,解得:212k <()23121212222884,44212121k k kx x y y k x x k k k k k +=+=+−=−=−+++()()222821421k x t k k y t k ⎧=⎪+⎪∴⎨⎪=−⎪+⎩,代入2212x y +=可得:()()2222284222121k k t k t k ⎛⎫⎛⎫ ⎪ ⎪+−= ⎪ ⎪++⎝⎭⎝⎭2221612k t k∴=+ 由条件25PA PB −<可得:25AB <123AB x ∴=−<()()22121220149kx x x x ⎡⎤∴++−<⎣⎦,代入22121222882,2121k k x x x x k k −+==++可得: ()()()222222228822014411413021219k k k k k k k ⎡⎤⎛⎫−+−⋅<⇒−+>⎢⎥ ⎪++⎢⎥⎝⎭⎣⎦214k ∴>211,42k ⎛⎫∴∈ ⎪⎝⎭22221618=16,411232k t k k ⎛⎫∴=⋅∈ ⎪+⎝⎭+ 262,,233t ⎛⎫⎛⎫∴∈−− ⎪⎪⎝⎭⎝⎭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2222:10x y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2,且在所有(1)求椭圆方程(2)若过点()0,2B 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EF (E 在,B F 之间),求三角形OBE 与三角形OBF 面积比值的范围 解:(1)2c e a == ::a b c ∴=由椭圆性质可得,焦点弦的最小值为22b a =1,b a ∴==∴椭圆方程为2212x y +=(2)设:2l y kx =+,()()1122,,,E x y F x y112211,22OBEOBFSOB x x S OB x x ∴=⋅⋅==⋅⋅= 1122OBE OBFx S x Sx x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222221286022y kx k x kx x y =+⎧⇒+++=⎨+=⎩ ()()22238241202k k k ∴∆=−+>⇒>12122286,01212k x x x x k k+=−=>++ 12,x x ∴同号 ()()22221212212212832122631212k x x k x x k x x x x k k ⎛⎫− ⎪++⎝⎭∴===++++232k > ()22232321164,1333122k k k⎛⎫∴=⋅∈ ⎪+⎝⎭+ 122116423x x x x <++< 设120x t x =>,所解不等式为:124111612333t t tt t t⎧++>⇒≠⎪⎪⎨⎪++<⇒<<⎪⎩()121,11,33x x ⎛⎫∴∈ ⎪⎝⎭,即()1,11,33OBE OBFS S⎛⎫∴∈ ⎪⎝⎭例4:已知椭圆()221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3,直线:2l y x =+与以原点为圆心,椭圆1C 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1)求椭圆1C 的方程(2)设椭圆1C 的左焦点为1F ,右焦点为2F ,直线1l 过点1F 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2l 垂直于直线1l ,垂足为点P ,线段2PF 的垂直平分线交2l 于点M ,求点M 的轨迹2C 的方程 (3)设2C 与x 轴交于点Q ,不同的两点,R S 在2C 上,且满足0QR RS ⋅=,求QS 的取值范围解:(1)c e a a ==⇒= :2l y x =+与圆222x y b +=相切O l d b −∴== b ∴= 3a c = 22222b a c c ∴=−=即21c =,解得1c =a ∴=221:132x y C ∴+=(2)由(1)可得1:1l x =−线段2PF 的垂直平分线交2l 于点M2PM MF ∴=即12M l d MF −=M ∴的轨迹为以2F 为焦点,1l 为准线的抛物线,设为()220y px p =>()21,0F 2p ∴= 22:4C y x ∴=(3)思路:由已知可得()0,0Q ,设221212,,,44y y R y S y ⎛⎫⎛⎫⎪ ⎪⎝⎭⎝⎭,则所求QS 为关于2y 的函数,只需确定2y 的范围即可,因为0QR RS ⋅=,所以有可能对2y 的取值有影响,可利用此条件得到2y 关于1y 的函数,从而求得2y 范围。
求取值范围的题七年级下册
求取值范围的题七年级下册
求取值范围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通常涉及到代数表达
式或者方程的解集。
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中,关于求取值范围的题目
通常涉及到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或者函数的概念。
下面我将从不
同的角度来解释求取值范围的题目。
首先,当涉及到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需要找到这个方程的解集,也就是使得这个方程成立的所有可能的值。
例如,如果题目给
出一个方程2x + 3 = 7,我们需要通过移项和化简来求得x的取值
范围。
在这个例子中,x的取值范围为2。
其次,当涉及到不等式时,我们需要找到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一个不等式3x 5 < 7,我们需要通过移项和化简来求
得x的取值范围。
在这个例子中,x的取值范围为x < 4。
另外,当涉及到函数时,我们需要找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一个函数y = 2x + 1,我们需要找到x的取值
范围,并通过函数关系求得y的取值范围。
在这个例子中,x的取
值范围是整个实数集,而y的取值范围也是整个实数集。
总之,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中,求取值范围的题目需要我们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概念,通过运用这些知识来求得变量的取值范围。
这不仅需要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我们具备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理解求取值范围的题目。
关于高中数学取值的题
关于高中数学取值的题如下:
1. 已知函数f(x) = 2x + 3,求f(x)在区间[-2, 5]上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f(x)$是一次函数,所以它在给定区间上是单调的。
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区间的两个端点的值即可。
当$x=-2$时,$f(-2)=-4+3=-1$;
当$x=5$时,$f(5)=10+3=13$。
所以,$f(x)$在区间$[-2,5]$上的取值范围是$[-1,13]$。
2. 已知函数$g(x) = sqrt{x^2 - 4}$,求g(x)在区间$[0,6]$上的取值范围。
解: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函数的定义域。
由于$x^2 - 4 \geq 0$,所以$x \geq 2$或$x \leq -2$。
但是,我们的区间是$[0,6]$,所以定义域是$[2,6]$。
然后,我们需要找到函数在这个区间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由于$g(x)$是二次根式,所以它的最小值是0(当且仅当$x=2$时)。
最大值是$\sqrt{6^2 - 4} = \sqrt{32} = 4\sqrt{2}$(当且仅当$x=6$时)。
所以,$g(x)$在区间$[0,6]$上的取值范围是$[0,4\sqrt{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08月14日风的初中数学组卷一.解答题(共27小题)1.已知直线y=2x+m与抛物线y=ax2+ax+b有一个公共点M(1,0),且a<b.(Ⅰ)求抛物线顶点Q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Ⅱ)说明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Ⅲ)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记为N.(ⅰ)若﹣1≤a≤﹣,求线段MN长度的取值范围;(ⅱ)求△QMN面积的最小值.2.已知函数y=mx2﹣(2m﹣5)x+m﹣2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1)求m的取值范围,并写出当m取范围内最大整数时函数的解析式;(2)题(1)中求得的函数记为C1,①当n≤x≤﹣1时,y的取值范围是1≤y≤﹣3n,求n的值;②函数C2:y=m(x﹣h)2+k的图象由函数C1的图象平移得到,其顶点P落在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的圆内或圆上,设函数C1的图象顶点为M,求点P与点M距离最大时函数C2的解析式.3.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a、a+2,二次函数y=﹣x2+(m﹣2)x+2m的图象经过点A、B,且a、m满足2a﹣m=d(d为常数).(1)若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①当a=1、d=﹣1时,求k的值;②若y1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d的取值范围;(2)当d=﹣4且a≠﹣2、a≠﹣4时,判断直线AB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点A、B的位置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设点A、B运动的路线与y轴分别相交于点C、D,线段CD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变,求出C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4.定义:对于给定的两个函数,任取自变量x的一个值,当x<0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互为相反数;当x≥0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相等,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函数互为相关函数.例如:一次函数y=x﹣1,它的相关函数为y=.(1)已知点A(﹣5,8)在一次函数y=ax﹣3的相关函数的图象上,求a的值;(2)已知二次函数y=﹣x2+4x﹣.①当点B(m,)在这个函数的相关函数的图象上时,求m的值;②当﹣3≤x≤3时,求函数y=﹣x2+4x﹣的相关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N的坐标分别为(﹣,1),(,1),连结MN.直接写出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n的取值范围.5.如图,抛物线y=mx2﹣16mx+48m(m>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第四象限,连接OD、BD、AC、AD,延长AD交y轴于点E.(1)若△O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m的值;(2)若对任意m>0,C、E两点总关于原点对称,求点D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3)当点D运动到某一位置时,恰好使得∠ODB=∠OAD,且点D为线段AE的中点,此时对于该抛物线上任意一点P(x0,y0)总有n+≥﹣4my02﹣12y0﹣50成立,求实数n的最小值.6.已知二次函数y=ax2﹣4ax+a2+2(a<0)图象的顶点G在直线AB上,其中A(﹣,0)、B(0,3),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1)求二次函数y=ax2﹣4ax+a2+2的关系式;(2)点P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且AP平分四边形GAEP的面积,求点P坐标;(3)在x轴上方,是否存在整数m,使得当<x≤时,抛物线y随x增大而增大?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抛物线C1:与C2:y=x2+2mx+n具有下列特征:①都与x轴有交点;②与y轴相交于同一点.(1)求m,n的值;(2)试写出x为何值时,y1>y2?(3)试描述抛物线C1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抛物线C2.8.抛物线L:y=a(x﹣x1)(x﹣x2)(常数a≠0)与x轴交于点A(x1,0),B(x2,0),与y轴交于点C,且x1•x2<0,AB=4,当直线l:y=﹣3x+t+2(常数t>0)同时经过点A,C时,t=1.(1)点C的坐标是;(2)求点A,B的坐标及L的顶点坐标;(3)在如图2 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L的大致图象;(4)将L向右平移t个单位长度,平移后y随x的增大而增大部分的图象记为G,若直线l与G有公共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9.已知抛物线l:y=(x﹣h)2﹣4(h为常数)(1)如图1,当抛物线l 恰好经过点P (1,﹣4)时,l 与x 轴从左到右的交点为A 、B ,与y 轴交于点C .①求l 的解析式,并写出l 的对称轴及顶点坐标.②在l 上是否存在点D ,使S △ABD =S △ABC ,若存在,请求出D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点M 是l 上任意一点,过点M 做ME 垂直y 轴于点E ,交直线BC 于点D ,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F ,连接EF ,当线段EF 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M 的坐标.(2)设l 与双曲线y=有个交点横坐标为x 0,且满足3≤x 0≤5,通过l 位置随h 变化的过程,直接写出h 的取值范围.10.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2x 2+bx +c 经过点A (0,﹣2),B (2,﹣2).(1)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若点(﹣3,m )与点(3,n )在该抛物线上,则m n (填“>”、“=”或“<”);(2)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及顶点坐标,并画出图象;(3)设点C 的坐标为(﹣3,﹣4),点C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C′,点D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记抛物线在直线CC′以下部分为图象g ,若直线CD 与图象g 有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点D 纵坐标t 的取值范围.11.在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3,0)和B(1,0),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点D为此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当△DA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D的坐标;(3)设抛物线顶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M,记抛物线在第二象限之间的部分为图象G.点N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如果直线MN与图象G有公共点,请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点N纵坐标t的取值范围.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ax+b与抛物线y=ax2+bx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点C的坐标为(a,b).(1)当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1,4)时,求C点的坐标.(2)若抛物线y=ax2+bx如图所示,请求出点A、B的坐标(用字母a、b表示),并在所给图中标出点A,点B的位置.(3)在(2)的图中,设抛物线y=ax2+bx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直线y=ax+b 交y轴于点E,点F的坐标为(1,0),且DE∥FC,若<tan∠ODE<2,求b的取值范围.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和Q(x,y′),给出如下定义:如果y′=,那么称点Q为点P的“关联点”.例如:点(5,6)的“关联点”为点(5,6),点(﹣5,6)的“关联点”为点(﹣5,﹣6).(1)如果点A(3,﹣1),B(﹣1,3)的“关联点”中有一个在函数y=的图象上,那么这个点是(填“点A”或“点B”).(2)如果点N(m+1,2)是一次函数y=x+3图象上点N′的“关联点”,求点N′的坐标.(3)如果点P在函数y=﹣x2+4(﹣2<x≤a)的图象上,其“关联点”Q的纵坐标y′的取值范围是﹣4<y′≤4,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14.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1,0)、B(3,0)、C(0,3)三点.(1)该抛物线解析式为;顶点坐标为;(2)将该抛物线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n(n>0)个单位长度使得抛物线的顶点在△ABC内部(不包括边界),试求n的取值范围;(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PO+∠ACO=∠ABC?若存在,求出CP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坐标为E(1,4),与x轴交于点A、B (3,0),与y轴交于点C.(1)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2)如图1,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连结PC、PB、BC,设点P的横坐标为t.①当t为何值时,△PBC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②当t为何值时,△PBC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2,过E作EF⊥x轴于F,若M(m,0)是x轴上一动点,N是线段EF上一点,若∠MNC=90°,请直接写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16.如图,经过点A(0,6)的抛物线y=x2+bx+c与x轴相交于B(﹣2,0)、C 两点.(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和顶点D的坐标;(2)求直线AC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3)将(1)中求得的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到新抛物线y1,若新抛物线y1的顶点P在△ABC内,求m的取值范围;(4)在(3)的结论下,新抛物线y1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请分析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直接写出相对应的m的取值范围.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m经过点A(﹣2,n),B(1,),抛物线y=x2﹣2tx+t2﹣1与x轴相交于点C,D.(1)求点A的坐标;(2)设点E的坐标为(,0),若点C,D都在线段OE上,求t的取值范围;(3)若该抛物线与线段AB有公共点,求t的取值范围.18.新定义函数:在y关于x的函数中,若0≤x≤1时,函数y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记y max和y min,且满足,则我们称函数y为“三角形函数”.(1)若函数y=x+a为“三角形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2)判断函数y=x2﹣x+1是否为“三角形函数”,并说明理由;(3)已知函数y=x2﹣2mx+1,若对于0≤x≤1上的任意三个实数a,b,c所对应的三个函数值都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则求满足条件的m的取值范围.19.如图,已知抛物线y=﹣x2+9的顶点为A,曲线DE是双曲线y=(3≤x≤12)的一部分,记作G1,且D(3,m)、E(12,m﹣3),将抛物线y=﹣x2+9水平向右移动a个单位,得到抛物线G2.(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y=﹣x2+9与x轴的交点为B、C,且B在C的左侧,则线段BD的长为;(3)点(6,n)为G1与G2的交点坐标,求a的值.(4)在移动过程中,若G1与G2有两个交点,设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若MN<,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20.已知二次函数y=a(x﹣1)(x﹣3)(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 左B右),与y轴交于C点(0,3).P为x轴下方二次函数y=a(x﹣1)(x﹣3)(a>0)图象上一点,P点横坐标为m.(1)求a的值;(2)若P为二次函数y=a(x﹣1)(x﹣3)(a>0)图象的顶点,求证:∠ACO=∠PCB;(3)Q(m+n,y0)为二次函数y=a(x﹣1)(x﹣3)(a>0)图象上一点,且∠ACO=∠QCB,求n的取值范围.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2mx﹣m2﹣m+1(1)当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上时,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不论m取何值时,抛物线的顶点始终在一条直线上,求该直线的解析式;(3)若有两点A(﹣1,0),B(1,0),且该抛物线与线段AB始终有交点,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边OA=2,OC=6,在OC上取点D 将△AOD沿AD翻折,使O点落在AB边上的E点处,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从D点出发沿线段DA→AB移动,且一直角边始终经过点D,另一直角边所在直线与直线DE,BC分别交于点M,N.(1)填空:经过A,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2)已知点F在(1)中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点F到点B,D的距离之差的最大值;(3)如图1,当点P在线段DA上移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C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M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2,当点P在线段AB上移动时,设P点坐标为(x,﹣2),记△DBN 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随x增大而增大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3.如图,抛物线l :y=(x ﹣h )2﹣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将抛物线ι在x 轴下方部分沿轴翻折,x 轴上方的图象保持不变,就组成了函数ƒ的图象.(1)若点A 的坐标为(1,0).①求抛物线l 的表达式,并直接写出当x 为何值时,函数ƒ的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②如图2,若过A 点的直线交函数ƒ的图象于另外两点P ,Q ,且S △ABQ =2S △ABP ,求点P 的坐标;(2)当2<x <3时,若函数f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接写出h 的取值范围.24.如图,已知点A (0,2),B (2,2),C (﹣1,﹣2),抛物线F :y=x 2﹣2mx +m 2﹣2与直线x=﹣2交于点P .(1)当抛物线F 经过点C 时,求它的表达式;(2)抛物线F 上有两点M (x 1,y 1)、N (x 2,y 2),若﹣2≤x 1<x 2,y 1<y 2,求m 的取值范围;(3)设点P 的纵坐标为y P ,求y P 的最小值,此时抛物线F 上有两点M (x 1,y 1)、N(x2,y2),若x1<x2≤﹣2,比较y1与y2的大小;(4)当抛物线F与线段AB有公共点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5.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3,0).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线段BC向终点C运动,当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抛物线及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2)设点P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点D,连接DQ,BD.①当DQ∥x轴时,求证:PQ=BD;②在运动的过程中,点D有可能落在抛物线y=ax2+bx﹣上吗?若能,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在运动的过程中,请直接写出当点Q落在△BDP外部时t的取值范围.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mx2﹣2mx+m﹣1(m>0)与x轴的交点为A,B,顶点为C,将抛物线在A,C,B之间的部分记为图象E(A,B两点除外).(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AB=6时,经过点C的直线y=kx+b(k≠0)与图象E有两个交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k的取值范围.(3)若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整点.①当m=1时,求线段AB上整点的个数;②若抛物线在点A,C,B之间的图象E与线段AB所围成的区域内(包括边界)恰有6个整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的取值范围.27.如图,抛物线L:y=﹣(x﹣t)(x﹣t+4)(常数t>0)与x轴从左到右的交点为B,A,过线段OA的中点M作MP⊥x轴,交双曲线y=(k>0,x>0)于点P,且OA•MP=12,(1)求k值;(2)当t=1时,求AB的长,并求直线MP与L对称轴之间的距离;(3)把L在直线MP左侧部分的图象(含与直线MP的交点)记为G,用t表示图象G最高点的坐标;(4)设L与双曲线有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0,且满足4≤x0≤6,通过L位置随t 变化的过程,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2017年08月14日风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27小题)1.(2017•福建)已知直线y=2x +m 与抛物线y=ax 2+ax +b 有一个公共点M (1,0),且a <b .(Ⅰ)求抛物线顶点Q 的坐标(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Ⅱ)说明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Ⅲ)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记为N .(ⅰ)若﹣1≤a ≤﹣,求线段MN 长度的取值范围;(ⅱ)求△QMN 面积的最小值.【分析】(Ⅰ)把M 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到b 与a 的关系,可用a 表示出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可求得其顶点坐标;(Ⅱ)由直线解析式可先求得m 的值,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消去y ,可得到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判断其判别式大于0即可;(Ⅲ)(i )由(Ⅱ)的方程,可求得N 点坐标,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MN 2,利用二次函数性质可求得MN 长度的取值范围;(ii )设抛物线对称轴交直线与点E ,则可求得E 点坐标,利用S △QMN =S △QEN +S △QEM 可用a 表示出△QMN 的面积,再整理成关于a 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可得其面积的取值范围,可求得答案.【解答】解:(Ⅰ)∵抛物线y=ax 2+ax +b 过点M (1,0),∴a +a +b=0,即b=﹣2a ,∴y=ax 2+ax +b=ax 2+ax ﹣2a=a (x +)2﹣, ∴抛物线顶点Q 的坐标为(﹣,﹣);(Ⅱ)∵直线y=2x +m 经过点M (1,0),∴0=2×1+m ,解得m=﹣2,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消去y 可得ax 2+(a ﹣2)x ﹣2a +2=0(*)∴△=(a﹣2)2﹣4a(﹣2a+2)=9a2﹣12a+4,由(Ⅰ)知b=﹣2a,且a<b,∴a<0,b>0,∴△>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Ⅲ)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消去y可得ax2+(a﹣2)x﹣2a+2=0,即x2+(1﹣)x﹣2+=0,∴(x﹣1)[x﹣(﹣2)]=0,解得x=1或x=﹣2,∴N点坐标为(﹣2,﹣6),(i)由勾股定理可得MN2=[(﹣2)﹣1]2+(﹣6)2=﹣+45=20(﹣)2,∵﹣1≤a≤﹣,∴﹣2≤≤﹣1,∴MN2随的增大而减小,∴当=﹣2时,MN2有最大值245,则MN有最大值7,当=﹣1时,MN2有最小值125,则MN有最小值5,∴线段MN长度的取值范围为5≤MN≤7;(ii)如图,设抛物线对称轴交直线与点E,∵抛物线对称轴为x=﹣,∴E (﹣,﹣3),∵M (1,0),N (﹣2,﹣6),且a <0,设△QMN 的面积为S ,∴S=S △QEN +S △QEM =|(﹣2)﹣1|•|﹣﹣(﹣3)|=﹣﹣,∴27a 2+(8S ﹣54)a +24=0(*),∵关于a 的方程(*)有实数根,∴△=(8S ﹣54)2﹣4×27×24≥0,即(8S ﹣54)2≥(36)2, ∵a <0,∴S=﹣﹣>, ∴8S ﹣54>0,∴8S ﹣54≥36,即S ≥+, 当S=+时,由方程(*)可得a=﹣满足题意,∴当a=﹣,b=时,△QMN 面积的最小值为+. 【点评】本题为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函数图象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根的判别式、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在(1)中由M 的坐标得到b 与a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2)中联立两函数解析式,得到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求得N 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在最后一小题中用a表示出△QMN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2.(2017•济宁)已知函数y=mx2﹣(2m﹣5)x+m﹣2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1)求m的取值范围,并写出当m取范围内最大整数时函数的解析式;(2)题(1)中求得的函数记为C1,①当n≤x≤﹣1时,y的取值范围是1≤y≤﹣3n,求n的值;②函数C2:y=m(x﹣h)2+k的图象由函数C1的图象平移得到,其顶点P落在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的圆内或圆上,设函数C1的图象顶点为M,求点P与点M距离最大时函数C2的解析式.【分析】(1)函数图形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则该函数为二次函数且△>0,故此可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组,从而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2)先求得抛物线的对称轴,当n≤x≤﹣1时,函数图象位于对称轴的左侧,y 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当x=n时,y有最大值﹣3n,然后将x=n,y=﹣3n代入求解即可;(3)先求得点M的坐标,然后再求得当MP经过圆心时,PM有最大值,故此可求得点P的坐标,从而可得到函数C2的解析式.【解答】解:(1)∵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m≠0且[﹣(2m﹣5)]2﹣4m(m﹣2)>0,解得:m<且m≠0.∵m为符合条件的最大整数,∴m=2.∴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x.(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n≤x≤﹣1<﹣,a=2>0,∴当n≤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n时,y=﹣3n.∴2n2+n=﹣3n,解得n=﹣2或n=0(舍去).∴n的值为﹣2.(3)∵y=2x2+x=2(x+)2﹣,∴M(﹣,﹣).如图所示:当点P在OM与⊙O的交点处时,PM有最大值.设直线OM的解析式为y=kx,将点M的坐标代入得:﹣k=﹣,解得:k=.∴OM的解析式为y=x.设点P的坐标为(x,x).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OP==,解得:x=2或x=﹣2(舍去).∴点P的坐标为(2,1).∴当点P与点M距离最大时函数C2的解析式为y=2(x﹣2)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找出PM取得最大值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3.(2017•泰州)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a、a+2,二次函数y=﹣x2+(m﹣2)x+2m的图象经过点A、B,且a、m满足2a﹣m=d(d 为常数).(1)若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①当a=1、d=﹣1时,求k的值;②若y1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d的取值范围;(2)当d=﹣4且a≠﹣2、a≠﹣4时,判断直线AB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点A、B的位置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设点A、B运动的路线与y轴分别相交于点C、D,线段CD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变,求出C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分析】(1)①当a=1、d=﹣1时,m=2a﹣d=3,于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然后求得点A和点B的坐标,最后将点A和点B的坐标代入直线AB的解析式求得k的值即可;②将x=a,x=a+2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得点A和点B的纵坐标,然后依据y1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可得到﹣(a﹣m)(a+2)>﹣(a+2﹣m)(a+4),结合已知条件2a﹣m=d,可求得d的取值范围;(2)由d=﹣4可得到m=2a+4,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a+2)x+4a+8,然后将x=a、x=a+2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得点A和点B的纵坐标,最后依据点A和点B的纵坐标可判断出AB与x轴的位置关系;(3)先求得点A和点B的坐标,于是得到点A和点B运动的路线与字母a的函数关系式,则点C(0,2m),D(0,4m﹣8),于是可得到CD的长度.【解答】解:(1)①当a=1、d=﹣1时,m=2a﹣d=3,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y=﹣x2+x+6.∵a=1,∴点A的横坐标为1,点B的横坐标为3,把x=1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y=6,把x=3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y=0,∴A(1,6),B(3,0).将点A和点B的坐标代入直线的解析式得:,解得:,所以k的值为﹣3.②∵y=﹣x2+(m﹣2)x+2m=﹣(x﹣m)(x+2),∴当x=a时,y=﹣(a﹣m)(a+2);当x=a+2时,y=﹣(a+2﹣4)(a+4),∵y1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且a<a+2,∴﹣(a﹣m)(a+2)>﹣(a+2﹣m)(a+4),解得:2a﹣m>﹣4,又∵2a﹣m=d,∴d的取值范围为d>﹣4.(2)∵d=﹣4且a≠﹣2、a≠﹣4,2a﹣m=d,∴m=2a+4.∴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x2+(2a+2)x+4a+8.把x=a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y=a2+6a+8.把x=a+2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y=a2+6a+8.∴A(a,a2+6a+8)、B(a+2,a2+6a+8).∵点A、点B的纵坐标相同,∴AB∥x轴.(3)线段CD的长度不变.∵y=﹣x2+(m﹣2)x+2m过点A、点B,2a﹣m=d,∴y=﹣x2+(2a﹣d﹣2)x+2(2a﹣d).∴y A=﹣a2+(2﹣d)a﹣2d,y B=a2+(2﹣d)a﹣4d﹣8.∴点C(0,﹣2d),D(0,﹣4d﹣8).∴DC=|﹣2d﹣(﹣4d﹣8)|=|2d+8|.∵d为常数,∴线段CD的长度不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得点A和点B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4.(2017•长春)定义:对于给定的两个函数,任取自变量x的一个值,当x<0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互为相反数;当x≥0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相等,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函数互为相关函数.例如:一次函数y=x﹣1,它的相关函数为y=.(1)已知点A(﹣5,8)在一次函数y=ax﹣3的相关函数的图象上,求a的值;(2)已知二次函数y=﹣x2+4x﹣.①当点B(m,)在这个函数的相关函数的图象上时,求m的值;②当﹣3≤x≤3时,求函数y=﹣x2+4x﹣的相关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N的坐标分别为(﹣,1),(,1),连结MN.直接写出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n的取值范围.【分析】(1)函数y=ax﹣3的相关函数为y=,将然后将点A(﹣5,8)代入y=﹣ax+3求解即可;(2)二次函数y=﹣x2+4x﹣的相关函数为y=,①分为m<0和m≥0两种情况将点B的坐标代入对应的关系式求解即可;②当﹣3≤x<0时,y=x2﹣4x+,然后可此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0≤x≤3时,函数y=﹣x2+4x ﹣,求得此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可得到当﹣3≤x≤3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首先确定出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与线段MN恰好有1个交点、2个交点、3个交点时n的值,然后结合函数图象可确定出n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函数y=ax﹣3的相关函数为y=,将点A(﹣5,8)代入y=﹣ax+3得:5a+3=8,解得:a=1.(2)二次函数y=﹣x2+4x﹣的相关函数为y=①当m<0时,将B(m,)代入y=x2﹣4x+得m2﹣4m+=,解得:m=2+(舍去)或m=2﹣.当m≥0时,将B(m,)代入y=﹣x2+4x﹣得:﹣m2+4m﹣=,解得:m=2+或m=2﹣.综上所述:m=2﹣或m=2+或m=2﹣.②当﹣3≤x<0时,y=x2﹣4x+,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此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此时y的最大值为.当0≤x≤3时,函数y=﹣x2+4x﹣,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当x=0有最小值,最小值为﹣,当x=2时,有最大值,最大值y=.综上所述,当﹣3≤x≤3时,函数y=﹣x2+4x﹣的相关函数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3)如图1所示: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1个公共点.所以当x=2时,y=1,即﹣4+8+n=1,解得n=﹣3.如图2所示: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3个公共点∵抛物线y=x2﹣4x﹣n与y轴交点纵坐标为1,∴﹣n=1,解得:n=﹣1.∴当﹣3<n≤﹣1时,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2个公共点.如图3所示: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3个公共点.∵抛物线y=﹣x2+4x+n经过点(0,1),∴n=1.如图4所示: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2个公共点.∵抛物线y=x2﹣4x﹣n经过点M(﹣,1),∴+2﹣n=1,解得:n=.∴1<n≤时,线段MN与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的图象恰有2个公共点.综上所述,n的取值范围是﹣3<n≤﹣1或1<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求得二次函数y=﹣x2+4x+n的相关函数与线段MN恰好有1个交点、2个交点、3个交点时n的值是解题的关键.5.(2017•长沙)如图,抛物线y=mx2﹣16mx+48m(m>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第四象限,连接OD、BD、AC、AD,延长AD交y轴于点E.(1)若△O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m的值;(2)若对任意m>0,C、E两点总关于原点对称,求点D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3)当点D运动到某一位置时,恰好使得∠ODB=∠OAD,且点D为线段AE的中点,此时对于该抛物线上任意一点P(x0,y0)总有n+≥﹣4my02﹣12y0﹣50成立,求实数n的最小值.【分析】(1)根据y=mx2﹣16mx+48m,可得A(12,0),C(0,48m),再根据OA=OC,即可得到12=48m,进而得出m的值;(2)根据C、E两点总关于原点对称,得到E(0,﹣48m),根据E(0,﹣48m),A(12,0)可得直线AE的解析式,最后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直线AE与抛物线的交点D的坐标;(3)根据△ODB∽△OAD,可得OD=4,进而得到D(6,﹣2),代入抛物线y=mx2﹣16mx+48m,可得抛物线解析式,再根据点P(x0,y0)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即可得出y0≥﹣,令t=﹣2(y0+3)2+4,可得t最大值=﹣2(﹣+3)2+4=,再根据n+≥,可得实数n的最小值为.【解答】解:(1)令y=mx2﹣16mx+48m=m(x﹣4)(x﹣12)=0,则x1=12,x2=4,∴A(12,0),即OA=12,又∵C(0,48m),∴当△O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OA=OC,即12=48m,∴m=;(2)由(1)可知点C(0,48m),∵对任意m>0,C、E两点总关于原点对称,∴必有E(0,﹣48m),设直线AE的解析式为y=kx+b,将E(0,﹣48m),A(12,0)代入,可得,解得,∴直线AE的解析式为y=4mx﹣48m,∵点D为直线AE与抛物线的交点,∴解方程组,可得或(点A舍去),即点D的坐标为(8,﹣16m);(3)当∠ODB=∠OAD,∠DOB=∠AOD时,△ODB∽△OAD,∴OD2=OA×OB=4×12=48,∴OD=4,又∵点D为线段AE的中点,∴AE=2OD=8,又∵OA=12,∴OE==4,∴D(6,﹣2),把D(6,﹣2)代入抛物线y=mx2﹣16mx+48m,可得﹣2=36m﹣96m+48m,解得m=,∴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4)(x﹣12),即y=(x﹣8)2﹣,∵点P(x0,y0)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y0≥﹣,令t=﹣4my02﹣12y0﹣50=﹣2y02﹣12y0﹣50=﹣2(y0+3)2+4,则当y0≥﹣时,t最大值=﹣2(﹣+3)2+4=,若要使n+≥﹣4my02﹣12y0﹣50成立,则n+≥,∴n≥3,∴实数n的最小值为.【点评】本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的综合应用,解这类问题关键是善于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善于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二次函数的知识,并注意挖掘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6.(2017•江阴市自主招生)已知二次函数y=ax2﹣4ax+a2+2(a<0)图象的顶点G在直线AB上,其中A(﹣,0)、B(0,3),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1)求二次函数y=ax2﹣4ax+a2+2的关系式;(2)点P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且AP平分四边形GAEP的面积,求点P坐标;(3)在x轴上方,是否存在整数m,使得当<x≤时,抛物线y随x增大而增大?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点A、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AB的关系式,利用配方法可找出抛物线顶点G的坐标为(2,a2﹣4a+2),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即可求出a值,将a值代入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即可得出结论;(2)设点P的坐标为(t,﹣t2+4t+3),根据2S△AEP =S四边形GAEP,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大于2的值,将其再代入点P的坐标中即可得出结论;(3)将y=0代入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可求出点C、D的坐标,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x≤时抛物线y随x增大而增大,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找去其内的整数,再根据<即可确定m的值.【解答】解(1)设直线AB的关系式为y=kx+b,将点A(﹣,0)、B(0,3)代入y=kx+b中,,解得:,∴直线AB的关系式为y=2x+3.∵抛物线y=ax2﹣4ax+a2+2=a(x﹣2)2+a2﹣4a+2,∴点G(2,a2﹣4a+2).∵点G在直线AB上,∴a2﹣4a+2=4+3=7,∴a=﹣1,a=5(舍去),∴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x2+4x+3.(2)∵AP平分四边形GAEP的面积,∴2S△AEP =S四边形GAEP.设点P的坐标为(t,﹣t2+4t+3),∴2××(2+)(﹣t2+4t+3)=×7×(2+)+×7×(t﹣2),整理得:2t2﹣6 t﹣3=0,解得:t1=,t2=(舍去),∴点P的坐标为(,6+).(3)当y=﹣x2+4x+3=0时,x1=2﹣,x2=2+,∴抛物线与x轴交点C(2﹣,0),D(2+,0).∵在x轴上方,抛物线y随x增大而增大,∴2﹣<x≤2.又∵<x≤,∴,解得:4﹣3≤m≤﹣.∵整数m为整数,∴m为﹣3,﹣2、﹣1.又∵<,∴m>﹣,∴m取﹣2、﹣1.【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二次函数的性质、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找出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2)根据AP平分四边形GAEP的面积,找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图象,找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2017•阜宁县二模)已知:抛物线C1:与C2:y=x2+2mx+n 具有下列特征:①都与x轴有交点;②与y轴相交于同一点.(1)求m,n的值;(2)试写出x为何值时,y1>y2?(3)试描述抛物线C1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抛物线C2.【分析】(1)由于两函数都与x轴有交点,可令抛物线C1中,y=0,得出的方程必有△≥0,时,据此可求出的m的值,由于两函数与y轴的交点相同,可先根据C1求出与y轴的交点,然后代入C2中即可求出n的值.(2)根据(1)可得出两函数的解析式,令y1>y2,可得出一个不等式方程,即可求出x的取值范围.(3)将两函数化为顶点式,即可得出所求的结论.【解答】解:(1)由C1知:△=(m+2)2﹣4×(m2+2)=m2+4m+4﹣2m2﹣8=﹣m2+4m﹣4=﹣(m﹣2)2≥0,∴m=2.当x=0时,y=4.∴当x=0时,n=4;(2)令y1>y2时,x2﹣4x+4>x2+4x+4,∴x<0.∴当x<0时,y1>y2;(3)由C1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C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交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等知识.根据已知条件用根的判别式得出m的值进而求出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