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心理健康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3/2018
v 网络与情感 积极因素:成为人们自由阐述观点抒发情 绪、传递情感的平台 消极因素:上网交友导致社会孤立和社会 焦虑;过多使用网络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 增加,总之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社会卷入 的减少与心理幸福感的降低。 v 网络与行为 适当使用会为大多数人带来便利,让人即 使足不出户也能满足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
——阿诺尔德· J· 汤因比
(英国历史学家)
11/23/2018
二、大学生网络心理的特点
• 认知方面(尝试心理,猎奇心理,信 息搜集) • 情感方面(减压心理,娱乐心理,价 值体现心理,情感表达心理) • 人际方面(沟通心理,交友心理,恋 爱心理)
11/23/2018
11/23/2018
目前,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04亿;互联网 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 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我国网 民上网方式已从最初拨号上网为主,发展 到以宽带和手机上网为主。我国互联网发 展与普及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研究表明,当网民坐在网络终端之前,通 过缺乏真实社会交往的媒体与匿名的陌生 人交流时,他们会变得与社会孤立,与现 实的人际关系切断。互联网会使网民的社 会卷入减少,心理幸福感降低,表现出孤
• 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极为丰富、强烈、敏感,也极为动荡、
复杂。他们的发展还是不成熟的。大学生情感的成熟必须 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体验得以实现,而长时间的上网阻断 了大学生亲身的社会情绪体验。他们只钟情并满足于网络 世界的虚幻人际关系 , 会渐渐失去对现实人际交往的积 极参与意识。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负面影响
a) 沉溺网络交往使大学生无法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 b) 沉溺网络交往使大学生无法整合多重社会角色,无法体验 自我存在的一致性与连续性。 c) 沉溺网络交往使大学生无法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d) 沉溺网络交往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甚至消失
2. 对大学生情绪健康的影响
11/23/2018
v 网络与人际关系 独特的网络文化:网络语言中各种汉字拼 音或英文的缩写、数字谐音、特定词汇、 网络表情 网络交往具有超时空性,对象的广泛性和 偶然性,交往主体的平等性,交往角色的 虚拟化,交完过程的电子文本化,以及交 往的弱规范性 。

11/23/2018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特点
(1)扩展了大学生交往范围,提供直接宣泄场所,舒缓心理
压力。 •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安全性和广泛性恰恰迎合了大学生渴 望交往而内心闭锁、渴望获得真情而又怀疑真情的矛盾心 理。而虚拟的网上交往仅是文字的流动,个人能保留自我
想象的空间, 大学生通过聊天倾诉,尽情宣泄压抑内心的
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2)沉溺网络易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情感趋于冷漠。
v认知方面 1. 尝试心理 2. 猎奇心理 3. 信息搜集 v情感方面 1. 减压心理:大学生在就业、升学或自身状 况上体会到的压力 2. 娱乐心理:游戏、聊天、听音乐、看电影、 阅读等 3. 价值体现心理:大学生对自我价值感的追
11/23/2018
人际方面 • 1. 沟通心理:大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情感需 要倾诉,他们需要一个倾诉的平台和对象。 • 2. 交友心理:大学生逐步摆脱了对父母及 老师的依赖,同时对同龄人的依赖增加, 需要在新的环境中获得同伴的友谊。 • 3. 恋爱心理:开放的网络为大学生寻找恋 爱对象增加了几率,隐匿性则让人能更直 接的表达内心情感。因而更多的网友更倾 向于网恋。
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 积极:一方面,网络激发了大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满足他们探索和了解外部世 界的需求;另一方面,产生虚拟学习行为, 改变了学习行为的时空概念。 • 消极:首先,长时间接触网络会降低大学 生的感知能力;其次,网络信息会导致大 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消化不良;再次,由于 网络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容易产生思维惰 性。
v
11/23/2018
网络对心理需求的满足
• 好奇与娱乐心理 :网络能够满足大学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以娱乐的方式让人 放松。 • 逃避与宣泄心理 :把对现实的不满和抱怨 以网络上不同的方式宣泄出来。 • 交往与归属心理 :把在社会或家庭中得不 到的归属感寄托在网络上。 • 寻求自我价值心理:网络上的很多游戏和 软件,对于许多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自我 价值的人是个很大的诱惑。
问题整合和统一的自我感觉的认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
展八阶段理论认为: 青年期人格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获得
自我同一性,避免同一性的危机与混乱,即角色混乱。

我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b) 独立与依赖的冲突 c) 过度自我悦纳与自我拒绝的冲突 d) 交往需要与自我封闭的冲突 e) 积极进取与消极退缩的冲突
11/23/2018
二、互联网的心理解读
v 网络心理学 采取量的研究方法(如心理测量法、现场 实验)和质的研究方法(如访谈法、个案 研究、文献综述),从不同的角度对互联 网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相关研究被 统称为网络心理学。 v 网络与认知 网络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 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的影响并潜 移默化的改编者人们对自己和对社会的认 知。
组长:李莹莹 组员:李莹莹、段露苗、杨宇、 刘慧、马俊、罗璇
11/23/2018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心理的 一般问题
一、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 网络本身的开放性 •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 • 网络信息的迅捷性和多元性 • 网络关系的互动性
11/23/2018
互联网:一把双刃剑
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 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
11/23/2018
第二节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 康的关系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Baidu Nhomakorabea 网络引发的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 响
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对大学生情绪健康的影响 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对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影响
1. 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 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 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可分为自我同一 性、个人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三个层面,即关于“我是 谁”,“将要成为什么样”,“在社会中处于何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