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3)消费为生产产生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1.由我国的主要矛盾决定。
2.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3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大力发展产力的措施: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必须通过改革。
3.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提高科技水平与人口素养。
实行可连续发展战略。
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何?怎么办?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1)合适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安稳,多层次的状态,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有利于增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实行这一制度的措施: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绝不摇动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绝不坚定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竞争,相互增进的新格局。
五.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建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二六.我国就业的现状,意义,措施分别是什么:1.我国就业的意义:(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全部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酬劳,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生产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域,从而增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二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总结
精心整理高二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2(1(2)地位(3)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劳动(包括劳动数量(4)具体表现:包括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方式,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5)必然性:是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3配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范围:适用于个体经济。
注:我国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家庭联产承包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③范围:适用于任何经济形式。
注:公有制企业里面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3(1(2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注: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实施的分配过程。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新创造的价值。
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具体措施: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A,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分配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1)原因和意义:A、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中学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学问点总结政治的学习须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紧密联系时政,结合自身特点去学习。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好中学阶段的必修课本,以下整理了人教版必修1的学问点,希望可以帮到你!第三单元收入与安排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安排一、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生产确定安排,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确定安排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
1、按劳安排(1)按劳安排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安排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应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安排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缘由: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干脆缘由。
(4)意义:①实行按劳安排,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乐观性与制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进展。
②按劳安排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安排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坐享其成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歼灭和消退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同等安排的社会地位,是安排制度上的宏大变革。
2、按劳安排以外的安排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安排和按生产要素安排。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安排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干脆归劳动者全部,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进展,还要担当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爱护。
(2)按生产要素安排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安排,是生产要素全部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全部权参与收益安排。
②详细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a、按劳动要素安排: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
①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 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 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 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
②财政支出。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 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③财政收支的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8.2 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①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统一于税法。 ②我国税收的种类 A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 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B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 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 率。
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 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①方式。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②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
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
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
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含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国企职工获得的工资、
奖金、津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③必然性、优越性、地位。党的 Nhomakorabea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高一政治必修一3,4单元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其他分配方式包括(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
分配方式与所有制相适应: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一定有按劳分配;个体经济一定是按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现代公有制经济中往往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4、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P66效率与公平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一致性表现为:(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5、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P66 效率优先: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兼顾公平: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税(最主要部分)、利、债、费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P69 经济发展水平(最根本)和分配政策3、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哪些内容?经济建设支出(占首位)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4、财政的作用是什么?P74-75(1)集中力量办大事:A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调控经济平稳运行;C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人民生活有保障:A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B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C 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第九课征税与纳税1、税收的特征是什么?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高一政治必修一三四单元总结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 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12.12.31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1)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为什么实行:必要性: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②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③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④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重要性(意义):①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技能;②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资本要素。
例如:股票、基金、债券所获收入;②技术要素。
例如:发明专利;③劳动要素。
某人在外企、私营公司所获收入(注:在国有企业所获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③管理要素。
例如:根据某人的管理能力;④土地要素。
例如:租房子的租金4健全安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原因(意义):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③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④造福人民。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含义: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在内部进行分配。
例如:工资。
再分配:初次分配基础上全社会范围内第二次分配。
例如: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某某补贴。
公平的(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要求。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作用: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发展,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效率、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是什么——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收入公平的意义对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局限性,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对个人:有利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怎么办——如何解决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制度保证:坚持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最低收入,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促进就业,完善社会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资源节约,社会财富的增加,经济发展;公平: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两者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怎么办——如何处理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依法纳税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的原因原因:社会主义税收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集体、个人根本利益一致);意义:为国家职能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教学分析.doc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教学分析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教学分析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十九大链接教学启示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征税和纳税国家财政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与分配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财政与税收(第八课)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国家财政兼顾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国家财政兼顾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征税和纳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国家财政兼顾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国家财政征税和纳税国家财政征税和纳税国家财政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个人收入的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分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致性矛盾性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证两个比重和两个同步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意义客观必然性含义地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财政与税收收财政及其作用税收的基本特征财政收入与支出税收的含义、本质国家财政征税与纳税财政的作用财政的含义、主体、目的、本质、实现形式财政收入的含义、形式、与税收的关系、主要影响因素财政支出的含义、构成税收的种类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如何依法纳税财政收支的三种关系税收的性质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两种税的作用第三单元重点难点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 、社会公平的实现 4 、兼顾效率与公平【【2012 .12 (1))】】【【2014 .1】】【【2016 .6 】【【2009 .1 】【【2012 .5】】【【2013 .1 】【【2017 .4 】第五课重难点第六课重难点第三单元重点难点 1 、财政的作用 2 、财政政策 3 、财政收入 4 、税收的基本特征 5 、依法纳税 6 、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2010 .4 】【【2009 .12 (1))】】【【2015. 5 】【【2011 .8 】【【2012.12 (1))】】【【2015. 5 】【【2011 .11 】 3 、财政收入十九大链接 1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优化总结复习课件(1
材料二
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
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 真正落实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江
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规范解题
解答图表类主观题应注意“三看”、“两比较”、“五忌” 1.“三看”:一看图表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 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二看图 表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三看表注 ( 备注 ) ,表注使图 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
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
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2.“两比较”:“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 )、“纵向比较”( 通常比变化);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一个问 题的两个方面?等等。这可能也会是后面的设问要求回答的 问题。 3 .“五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 所揭示的内容;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 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 准;四忌词多意少,言语啰嗦;五忌字体潦草,概念出错。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关键是从比较中准确提取表中的 数字信息,这里必须进行两次比较:一次是城乡居民收入增 长情况的比较;一次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与GDP增长情
况的比较。经过两次比较不难看出,我国分配领域出现了分
配格局渐趋合理的情况;第二小问是回答分配公平的意义。 第(2)问是回答如何实现分配公平。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优化总结
单元概述 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本单元以“分配” 为核心,主要讲述了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财 政和税收)。关于个人收入的分配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分配制 度和分配原则、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的措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在初次分配中要增加“两个比 重”努力实现“两个公平”,再分配要运用财政、税收等 手段加以调节。国家收入的分配讲了财政和税收,重点讲 了国家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依法纳税 等知识。复习备考时应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及联系,并结合 收入分配改革、“营改增”、民生和社会公平、宏观调控 等社会热点问题灵活运用。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 单元总
题型特点
图表题主要有表格题、柱状图题、饼状图题、坐标(曲线)图题等类型。材 料一般由表头提示语、图表材料等构成,有的后面还有小注。 设问通常是由2个或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方式是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图表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如何解决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 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技巧方法
解答图表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对图表信息及图表中文字信息进行准确解读。可 运用“三看两对比”的办法: (1)一看表头,从标题读起(标题是图表的主旨,也是我们答题的起笔或落笔), 搞清楚图表反映的核心问题。 (2)二看图表内容,要横读纵读结合,既要横向比变化,也要纵向比差别;分读合 读结合,注意把握图表各项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候将其中几项合并,会得 出新的信息(如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合并得出公有制的信息)。 (3)三看小注,图表下的注解,或者是图表信息的补充,或者对正确解读图表信 息起辅助作用,不可忽视。更要分析图表与小注内容的差异。 (4)两对比:将图表内容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将图表与小注内容进行对比。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分析脉络 解读网络
网络解读 一个主题:立足社会财富的分配,明确收入分配这一主题。 两个方面: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 三个重点:维护公平的措施,财政作用,税收的作用。 四对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财政收入与支出 的关系、个人收入分配与国家收入分配的关系。
支出(元)
国内旅游 收入(亿元)
国内旅游收 入占GDP的
比重(%)
2008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与基本属性: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3、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A、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只需现实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4、货币的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必须是金、银)(2)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3)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国际间结算)5、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叫价格。
6、纸币的含义、产生原因、优点及发行规律: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原因:金属铸币在流通中会磨损,纸币是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运输,避免铸币在流通中磨损。
2019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1第3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教学讲义
单元优化总结解题方法指导(三)——图表类非选择题图表题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见题型。
图表主要有表格、曲线图、扇形图、柱状图等形式,题目一般由表头提示语、表格材料、表脚注解、解答要求和设问五部分组成。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或信息);表一(或图一)、表二(或图二)有何内在联系;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主要是通过对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经济原理。
如:过去和现在的纵向比较,事物之间的横向比较,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反映差距。
然后去探讨变化、发展的原因以及解决差距的办法。
[2018·高考重庆卷,13(1)(2)(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6~2019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化情况图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
根据上图,概括1996~2019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
(2)从2019年到2020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__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
(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规范解题1.“三看”:一看图表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
二看图表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2.“两比较”:“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常比变化);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等等。
这可能也会是后面的设问要求回答的问题。
3.“五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揭示的内容;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四忌词多意少,言语啰嗦;五忌字体潦草,概念出错。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
(4)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_按__劳__分__配__为__主__体__、__多__种__分__配__方__式___并__存__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 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 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 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4.税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税收的作用
分析角度
内容阐述
生产 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导生产发展方向
分配 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和实现社会公平
交换 调节商品价格,影响社会供求
消费 引导消费行为,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 财政 税收是_财__政__收__入__的最重要来源,为财政作用发挥奠定物质基础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缩小收入差 距、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技巧导引 解答本题要先找好切入点和落脚点。本题的知识切入点是收入与分配的 知识,信息的切入点是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及建议措施;落脚点是缩小收入差距、实 现共享发展,也就是实现社会公平。该题的整体思路要求是我们运用知识分析材料 信息,得出的论证观点最终都能说明能够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享发展。具体思路 如下:
典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从 2012 年的 0.474 下 降到 2017 年的 0.467,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 2012 年的 2.88 倍缩小到 2017 年的 2.71 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所变化①,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 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②。“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 适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使其适应新常态④、服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必修1第3单元单元优化总结教学讲义
单元优化总结单元概括知识架构分派是连结生产与花费的桥梁和纽带。
本单元以“分派”为核心,主要叙述了个人收入的分派和国家收入的分派(财政和税收 )。
关于个人收入的分派主要叙述了我国的分派制度和分派原则、效率和公正的关系以及实现收入分派公正的举措。
实现收入分派公正在首次分派中要增添“两个比重”,努力实现“两个公正”,再分派要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加以调理。
国家收入的分派讲了财政和税收,重点讲了国家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要素、依法纳税等知识。
复习备考时应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及联系,并联合收入分派改革、“营改增”、民生和社会公正、宏观调控等社会热门问题灵巧运用。
解题方法指导 (三 )——图表类非选择题图表题向来是近几年高考的常有题型。
图表主要有表格、曲线图、扇形图、柱状图等形式,题目一般由表头提示语、表格资料、表脚讲解、解答要乞降设问五部分构成。
常有的设问方式有:图表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 (或信息 ) ;表一 (或图一 ) 、表二 (或图二 )有何内在联系;请你说说对表格所反应现象的认识 (或怎样解决资猜中的问题 )。
主假如经过对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经济原理。
如:过去和此刻的纵向比较,事物之间的横向比较,经过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反应差距。
而后去商讨变化、发展的原由以及解决差距的方法。
[2013 ·考重庆卷,高 13(1)(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想方设法增添居民收入”。
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996~2010 年首次分派中居民收入分派份额变化状况图注: 1.依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派份额为劳动酬劳占公民总收入比重。
(1)公民收入分派格局,表现了公民总收入在政府、公司、居民三者之间的分派比率关系。
依据上图,归纳 1996~ 2010 年我国公民收入首次分派中居民收入分派份额的整体改动趋向。
(2)从 2010 年到 2020 年,若在公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渐增添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添率应__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公民总收入年均增添率。
优化方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单元优化总结课件(必修1)
材料二
2010~2014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人数(万人) 631
660
680
699
727
就业率(%) 89.6 90.2 90.9 91.4
—
补充说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近期国民经济状况。 (2)结合材料,运用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阐述 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意义。
第十二页,共23页。
2.(2015·高考四川卷)(节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 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2010~2014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外汇储备
第十三页,共23页。
图 2 2010~2014 年中国与不同区域国家进出口年均比重 注:2010~2014 年中国外汇储备连续居世界首位;“一带一 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资本是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1)解读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第七页,共23页。
2.“两比较”:“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 常比变化);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一个问题 的两个方面?等等。这可能也会是后面的设问要求回答的问 题。 3.“五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 揭示的内容;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 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 四忌词多意少,言语啰嗦;五忌字体潦草,概念出错。
第二十页,共23页。
解析:本题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热点为载体,考 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第(1)问实质上考查材料一、二反映 的经济信息。由材料一可以看出三个信息:一是国内生产总 值增加,二是 GDP 增长率下降,三是补充说明中的信息表明 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材料二也有三个信息:一是就业人 数持续增加,二是就业率略有上升,三是结合图表和补充说 明,得出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事实。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六课——第十一课知识框架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1、什么是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指居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还包括信用社、邮政储蓄)。
2、什么是存款利息?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3、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4、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一是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二是贷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三是结算业务。
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
5、我国储蓄存款的类型: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不规定存期、存款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
定期存款:事先约定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
6、商业银行的作用它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蓄水池)。
它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地依据(气象站)。
通过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监督站)。
7、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1)不同点储蓄是一种便捷的投资方式,能定期收取利息。
在所有投资方式中收益较低,安全性较高。
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能定期收取利息,其利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安全性差低于储蓄。
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能获得股息和红利以及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但收益不稳定且安全性在所有投资方式中最低。
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
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或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投保人才能获得保险赔偿金,投保人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获得投保人承担较低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优化总结[备选答案]①生产要素②按劳分配③分配政策④用之于民⑤再分配⑥资源合理配置⑦骗税⑧无偿性⑨个人所得税[答案提示]A-②B-①C-⑤D-⑥E-③F-⑧G-⑨H-④I-⑦收入分配公平(1)上述材料(或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
(3)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4)结合材料,请你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过大提几点建议。
(1)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的表现。
提示城乡+群体+区域+行业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合理。
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④行业差距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关注收入分配公平?理论依据是什么?提示本质+共同富裕+效率+科学发展观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怎样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示经济发展+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财政作用+社会保障+科学发展观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
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
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材料一近几年来,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占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占总人数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
材料二鉴于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明确提出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则和政策,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应怎样解决好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些经济条件包括(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条件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④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分配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选C。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②错误。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④错误。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①③正确,故选C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集体土地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开个体超市获得的营业收入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A.①④ 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D。
按劳分配只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
王某承包集体土地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和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②④正确。
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和李某开个体超市获得的营业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①③不符合题意。
3.现阶段,我国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由我国总体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②这是我国目前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③这有利于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④这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原因和意义,应选①③。
②错误,按劳分配是我国目前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④与题意不符。
4.某位国有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入,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等构成。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B.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C.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奖金、股票投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解析:选D。
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而投资股票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应选D项。
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分配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能够鼓励人们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以造福于人民②确认了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③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④能促进社会分配公平和全民同步富裕的实现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B。
全民不能实现同步富裕,只能共同富裕,④错误,不选;①②③正确。
6.实现社会公平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③扩大财产性收入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选D。
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①与题意不符;扩大财产性收入不能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③与题意不符;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国家再分配的内容,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②④符合题意。
7.2016年10月2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分类施策,实行激励计划,带动城乡居民增收。
这一激励政策有利于( )①实现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②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④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D。
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③④正确。
①错误,应该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②错误,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计划属于初次分配。
8.从致力“先富”,到强调“共富”“让全国人民都发财”,社会公平成为邓小平晚年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
“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实现社会公平的合理措施有( )①规范分配秩序,促进合理分配②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保护合法收入,取缔过高收入④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解题时抓住“实现社会公平的合理措施”,②不符合题意;③错误,应为取缔非法收入;①④正确。
故选B。
9.2017年全国多个省份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目前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依然位居全国各省市榜首。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①表明我国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②有利于保障分配公平,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③需要银行及时向企业贷款,保证最低工资支付④需要防止企业因工资压力而裁员带来的影响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D。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属于社会保障范畴,①排除。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够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②正确。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对企业的要求,提高的工资需要企业支付,而不是由银行贷款保证,③错误。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些经营困难的企业压力会增大,可能会导致裁员,或者裁减劳动能力差的劳动者,使保障最低收入者的目标出现折扣,因此④的说法正确。
10.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下列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做法有( )①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③对垄断行业过高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进行调控④增加居民消费信心,降低居民储蓄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
增加居民消费信心,降低居民储蓄率是扩大内需的措施,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无直接关系,排除④,①②③正确,故选A。
11.《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③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无法兼得④社会公平应建立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是可以兼得的,③表述错误。
①②④都是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正确理解。
12.2016年,我国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税降费,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全国财政赤字安排21 800亿元,赤字率为3%,比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这表明,2016年我国( )①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③财政收入总量大幅减少④加大压缩市场调节空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减税增支”是在经济发展滞缓、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而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它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①②正确。
减税政策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增幅下降,未必会造成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③错误;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以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作用为前提,故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压缩市场调节空间,故④排除。
13.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非常突出,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解决该问题,政府应当( )①促进经济发展,理顺收入分配关系②更加重视公平,消除居民收入差距③打破行业垄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④坚持效率优先,充分发挥市场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本题要准确把握设问的角度,即回答政府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应采取的措施,①③正确;②中“消除”说法错误;坚持效率优先,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会使收入分配差距拉大,④不符合题意。